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7959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国际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国际经济现象,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

通过开设国际经济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国际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般规律,进一步理解国际经济现象,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教学时数

本教学大纲要求教学时数为周四学时,总教学时数应为72学时。

大纲安排了6学时的机动时间,其中带*的章节供学生自学,教师可不讲授。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讨论、自学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面向专业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专业的学生。

二、教学内容

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学习国际经济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层次

二、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1、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2、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

三、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意义

四、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4学时

上篇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并由此分析国际贸易的成因。

(二)教学内容

本章由两节构成,重点为第一节。

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

二、主要分析工具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2、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3、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4、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5、贸易利益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起因

一、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

二、国际贸易的起因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6学时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分析方法,以及理论的主要内容。

并深入了解理论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二)教学内容

本章由两节构成,重点为第二节。

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

一、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相对优势理论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

二、模型的主要内容

1、基本分析

2、主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等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并能分析比较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与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异同。

(二)教学内容

本章由四节构成,重点为第一、四节。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

一、相关概念

1、要素丰裕度

2、要素密集度

二、基本分析

1、生产可能性曲线

2、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3、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4、贸易利益

三、H—O定理

第二节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解释

一、里昂惕夫之谜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

一、斯托尔帕一萨缪尔森定理

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第四节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

一、罗伯津斯基定理

二、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

三、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6学时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章由两节构成,重点为第一节。

第一节利益分配的短期分析

一、基本假设

二、边际产品价值与收入分配

1、边际产品价值

2、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3、边际产品价值与收入分配

三、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第二节利益分配的长期分析

(注:

具体内容同第三章第二节标题二)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自学

(四)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五章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不同市场条件下的国际贸易模式。

(二)教学内容

本章由两节构成,重点为第一节。

第一节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一、垄断竞争市场

1、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2、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二、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

一、寡头市场

二、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4学时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深入掌握关税、配额、出口补贴、倾销与反倾销等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本章由四节构成,重点为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第一节关税分析

一、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1、生产者剩余

2、消费者剩余

二、关税的经济效应

1、小国情形

2、大国情形

第二节配额分析

一、配额概述

二、配额的经济效应

第三节出口补贴分析

一、出口补贴概述

二、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

1、小国情形

2、大国情形

第四节倾销与反倾销分析

一、倾销分析

1、倾销

2、倾销分析

二、反倾销分析

1、反倾销

2、反倾销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6学时

第七章贸易保护理论的依据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最佳关税理论、幼稚产业理论、超保护贸易理论等贸易保护理论。

(二)教学内容

本章由四节构成,重点为第一、三、四节。

第一节最佳关税论

一、供求弹性与关税承担

二、最佳关税

三、最佳关税与抽取垄断租金

第二节幼稚产业论

一、幼稚产业的含义

二、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

三、保护方式:

关税与生产补贴的比较

第三节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一、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

二、后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第四节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战略性出口政策:

出口补贴

二、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

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6学时

下篇国际金融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八章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国民收入账户、国际收支账户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章由三节构成,重点为第一节。

第一节国民收入账户

一、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账户

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账户

第二节国际收支账户

一、国际收支、国际借贷和外汇收支

二、国际收支的概念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三节国际收支分析

一、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1、国际收支的局部平衡

2、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

二、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九章外汇与外汇市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外汇与外汇市场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内容

本章由三节构成。

第一节外汇与汇率

一、外汇

二、汇率

1、汇率

2、汇率的类型

第二节外汇市场

一、外汇市场的定义与分类

1、外汇市场

2、外汇市场的类型

二、外汇市场的参与者

三、外汇市场的职能

1、国际结算

2、保值

3、投机

第三节外汇市场交易

一、出于国际结算目的进行的外汇市场交易

二、出于保值目的进行的外汇市场交易

三、出于投机目的进行的外汇市场交易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自学

(四)教学时数

6学时

第十章汇率的决定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汇率决定的几个基本理论。

(二)教学内容

本章由四节构成,重点为第一、三、四节。

第一节购买力平价理论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简要评述

第二节利率平价理论

一、利率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对利率平价理论的简要评述

第三节货币模型

一、弹性价格与汇率决定

二、黏性价格与汇率超调

第四节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6学时

第十一章国际收支的调整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收支调整的几个基本理论。

(二)教学内容

本章由四节构成,重点为弹性分析法、乘数分析法。

第一节弹性分析法

一、进、出口与外汇的需求与供给

1、出口与外汇的供给

2、进口与外汇的需求

二、本币贬值与贸易差额

三、马歇尔——勒纳条件

1、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假设

2、马歇尔——勒纳条件的证明

第二节乘数分析法

一、贸易差额

二、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第三节吸收分析法

一、国际收支、国民收入与总吸收的关系

二、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1、本币贬值对收入的影响

2、本币贬值对吸收的影响

第四节货币分析法

一、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二、对货币分析法的简要评述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6学时

第十二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教学内容

本章由四节构成,重点为第二节。

第一节政策环境与政策目标

第二节IS—LM—BP模型

一、开放条件下的IS曲线与LM曲线

1、开放条件下的IS曲线

2、开放条件下的LM曲线

二、BP曲线

1、BP曲线的含义

2、BP曲线的方程

3、BP曲线的推导

4、影响BP曲线移动的因素

5、两种极端情形

三、IS—LM—BP模型

第三节内外平衡

一、总需求政策的困境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分析

1、财政政策的作用分析

2、货币政策的作用分析

三、蒙代尔分配法则

第四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及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

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假设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二、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6学时

第十三章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和内容。

(二)教学内容

本章由两节构成。

第一节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与内容

一、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内容

第二节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实践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4学时

三、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四、教材选用

1、佟家栋,高乐咏:

《国际经济学》,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修订版。

2、李坤望,张伯伟: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华民:

《国际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佟家栋,周申:

《国际贸易学》——理论与政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刘思跃,肖卫国:

《国际金融》,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6、袁志刚,宋京: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赵春明:

《国际贸易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8、[美]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

《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9、[美]彼得·林德特:

《国际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第9版

[美]P.T.埃尔斯沃思,J.克拉克·利思:

《国际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