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8049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docx

《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docx

精选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无答案doc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例题1:

判断下列变化为化学变化还是为物理变化,为什么?

⑴木材燃烧⑵轮胎爆炸⑶电热丝通电⑷植物光合作用

⑸樟脑丸升华⑹电灯通电时发光⑺将海水蒸发得到食盐⑻食物腐败

例题2:

利用物质的哪些性质可以区分下列各组物质?

⑴汽油和清水

⑵铜片和铁片

⑶氧气和二氧化碳

【课堂检测】

1.判断下列变化为化学变化还是为物理变化:

⑴石蜡受热熔化;⑵白糖加热后变成黑色;

⑶木炭燃烧;⑷动植物的呼吸;

⑸铁生锈;⑹用锯子切割铝合金材料;

⑺火药点火爆炸;⑻木头做成桌子;

⑼滴水成冰;⑽汽油挥发;

⑾铁熔化成铁水;⑿积雪消融;

⒀玻璃破碎;⒁纸折成三角形。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铜做导线B.氢气用于作清洁燃料

C.食醋用于清除水壶中的水垢D.氮气用于制硝酸和化肥

3.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做法,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不锈钢制炊具B.酒精灯用酒精做燃料

C.用机器将小麦加工成面粉D.榨取果汁

4.近年来,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

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致癌物质。

苯是①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密度比水小,③不溶于水,④苯的沸点是80.1℃,⑤熔点是5.5℃。

在一定条件下,⑥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反应,⑦苯还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用序号填空)。

(2)苯的化学性质有(用序号填空)。

【课后作业】: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木柴燃烧B.铁铸成锅C.食物腐败D.湿衣服烤焦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碎了B.铅笔头折断C.植物的光合作用D.刀劈木柴

3.下列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冰雪消融B.液化气燃烧C.人的呼吸D.电灯通电发光

4.“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卖炭翁》中的诗句。

这里的“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A.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B.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5.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颜色改变B.放出热量C.有新物质生成D.有气泡产生

6.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B.在常温下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C.只有燃烧和爆炸才属于化学变化D.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

7.2019年4月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乘坐客机从波兰首都华沙飞往俄罗斯西部城市斯摩棱斯克市,客机在降落过程中坠毁,近百人遇难。

坠毁撞地过程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飞机客舱玻璃撞碎后到处乱飞B.油箱壁裂开口子而漏油

C.坠地后引发大火和爆炸D.客机降落过程中将树木撞断

8.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沸点B.硬度C.助燃性D.延展性

9.物质的下列用途与物理性质不相关的是()

A.用铜做导电B.用煤做燃料C.用铁做刀具D.用冰制冷

10.以下几种物质在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是()

A.铝B.水银C.酒精D.空气

11.通过观察一块铁,下列叙述中,描述正确且属于铁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铁是一种银白色的固体B.铁可用来做锅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D.铁可被磁铁吸引

12.下列地点中,水的沸点最低的是()

A.青藏高原B.江苏里下河地区C.柴达木盆地D.山东丘陵地区

13.利用物质的性质,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区分日常生活中的物质:

⑴白酒和白醋

⑵食盐和白糖

⑶水和酒精

14.(提高题)现有下列叙述:

⑴铜在空气中长期放置,表面形成铜绿。

⑵在4℃,101kPa下,水的密度为1.0g/cm3。

⑶在100℃,101kPa下,水沸腾变成水蒸气。

⑷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⑸铝在空气中表面会自动形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

⑹不锈钢较难生锈。

⑺植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⑻拔河比赛中,绳子被拉断。

⑼铜绿受热时变成水、二氧化碳和氧化铜。

⑽镁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其中,物理变化有(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课堂检测】

1.下列各句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钢针弯成鱼钩B.木材制成桌椅C.花香四溢D.锅里油着火

2.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不同,这种变化是()

A.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形成铜绿B.将铁丝变曲变形

C.将海水蒸发得到食盐D.蜡烛受热熔化变成液态

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蜡烛是一种色固体,硬度,溶于水,密度比水的,浮于水面。

点燃时

受热易熔化,能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分为三层:

、、,温度最高的一层是。

熄灭后

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出由形成的白烟,用火柴去点燃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4.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有一些实验方法要求我们掌握:

(1)证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的实验方法是;

(2)证明蜡烛燃烧生成物中有水的实验方法是;

(3)证明蜡烛燃烧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法是。

【课后作业】

1.小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

2.下列关于蜡烛的性质探究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法得到蜡烛的色态B.用手摸可得知蜡烛有润滑性

C.用鼻子闻可知蜡烛有无气味D.只用称量质量的方法就可知其密度的大小

3.下列叙述,不是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A.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蜡烛燃烧时火焰有三层

C.蜡烛燃烧时烛心处有部分固体石蜡熔化D.靠近火焰处的蜡烛变软了

4.验证蜡烛燃烧生成物中有水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观察蜡烛燃烧时火焰上方有无水汽B.观察蜡烛燃烧停止时有无白烟

C.用干燥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D.用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

5.小莉在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中,将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被熏黑。

她的以下做法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因与本次实验无关,不必去关注

C.查阅资料,了解产生黑色物质的原因D.请教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原因

6.小明用蜡烛进行下列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

B.不点燃,蜡烛不能燃烧,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

C.在密闭的容器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此时的蜡烛没有可燃性

D.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7.[发现问题]蜡烛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

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李明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②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

(1)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

设(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

,原因是。

(2)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可燃,为假设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8.(提高题)在点燃蜡烛时,小明发现有一根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

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

食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猜想:

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探究:

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实验结果:

食盐质量/克

0

0.1

0.5

0.7

0.9

1.0

燃烧时间/分钟

10

15

18

23

25

27

燃烧的稳定性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易灭

极易灭

实验结论:

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

(1);

(2)。

实验反思:

(1)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

(2)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9.(实践题,选做)你有哪些方法可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请说明你的实验方案。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

【课堂检测】

1.二氧化碳、氧气的特性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出现的现象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多。

(2)氧气可以使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烧的木条。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结论

(1)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灌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将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扣在水槽的水中,注意集气瓶内不留。

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中,并向集气瓶中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在水下立即用盖住瓶口,取出集气瓶正放于实验台上。

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瓶内充满了无色气体。

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解于水,呼出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2)另取两个空集气瓶,先灌满水,再将水倒入水槽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

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瓶内充满了无色气体。

收集了两瓶空气

(3)分别向一瓶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

(4)将燃烧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而在盛会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

(5)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玻璃片呼气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出现。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

注:

实验中对所用的集气瓶的要求容积相同,这是为了实验对比。

(1)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

(2)比较氧气含量高低的方法:

(3)比较二氧化碳含量高低的实验方法:

【课后作业】

1.下列各句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钢针弯成鱼钩B.木材制成桌椅C.花香四溢D.锅里油着火

2.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更旺,由此说明(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

C.呼吸过程中耗尽了氧气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3.在各一集气瓶的下列气体“①空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氧气④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4.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进行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氧气:

空气>呼出的气体②二氧化碳:

空气<呼出的气体③水蒸气:

空气>呼出的气体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③

5.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不同,这种变化是()

A.铁的生锈B.食物腐败变质

C.咸菜表面出现盐粒D.人的呼吸

6.家庭小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刀切开西瓜  B.将酒精擦在皮肤上很快变干

C.在有水垢的水壶中加白醋产生气泡 D.观察比较食盐和石灰石的溶解性

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空气中体积分数第二大的气体是氧气,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右表所示:

气体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X

78%

75%

Y

21%

15%

CO2

0.03%

3.68%

0.02%

5.44%

其他

0.95%

0.88%

(1)请你判断:

表中X是,Y是;

(2)欲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其实验方法是;

(3)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了,其原因是:

(4)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做以下实验,把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发现木条在燃烧得比较旺盛,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较低。

(5)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发现说明呼出气体中的含量较空气中的要高。

(6)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会发现玻璃片上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含量较高。

(7)通过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大小比较的探究,你对呼吸作用有什么认识?

8.(实践题,提高)课堂上老师介绍了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人呼出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方法之外,你还可用什么方法收集这些气体呢,请说明你的方法。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1)

【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化学实验十种常用仪器的用途;能进行药品取用的实验操作。

例1.初中化学常用仪器

仪器

用途

注意事项

试管

用作(填“多量”或“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

试管夹

用于夹持

防止烧损和腐蚀

玻璃棒

用于搅拌、过滤和液体

搅拌时不可用力过猛

酒精灯

用于

添加酒精一般需借助于,熄灭酒精灯时用盖灭,应用酒精灯的焰加热。

胶头滴管

用于少量液体试剂

用后应

滴瓶

用于盛放药品

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

量筒

用于

不能

烧杯

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加热时应放置在上,使受热均匀

集气瓶

用于

收集和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

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用于等实验操作

防止锈蚀

漏斗

例2.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_______;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__;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提供热量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____________;

(6)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剩余的药品倒入下水道

B.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C.可以用品尝的方法区别实验室中的蔗糖和食盐

D.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2.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正确的处置方法是()

A.带出实验室B.放回原试剂瓶

C.在实验室集中处理D.投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内

3.把氯化钠粉末装入试管中,正确的操作是()

A.用镊子夹住后送入      B.用玻璃棒转移

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从广口瓶直接倒入

4.量取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时,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试管 B.烧杯 C.量筒和滴管 D.玻璃棒

5.做化学实验时,下列仪器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A.量筒 B.集气瓶 C.试管 D.烧杯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固体、液体都可以取任意量

B.使用试管夹时,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中上部

C.实验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以免浪费药品

D.广口瓶中的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取用,而石灰石一般用镊子夹取

7.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为保证安全,注意做到“三不”:

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___________)的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何从广口瓶中取氯化钠粉末,并将少量氯化钠粉末装入试管?

9.如何从广口瓶中取块状石灰石,并将取块状石灰石装入试管?

10.(提高题)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

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

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填“打开”或“关闭”),

活塞B(同上)。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活塞B,

此时可观察到乙瓶内的现象是。

(3)甲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乙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2)

【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量筒、滴管、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仪器连接、洗涤和物质的加热的方法。

【课堂练习】

1.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A.量筒B.试管C.蒸发皿D.烧杯

2.既能用来给固体加热,又能用来给液体加热的仪器有()

A.烧杯B.试管C.量筒D.集气瓶

3.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

A.内壁上的水成股流下B.内壁上有少量水珠

C.无色透明D.内壁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规范正确的是( )

A.用手拿着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烧热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C.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D.烧杯用于进行少量药品之间的化学反应

5.用托盘天平称取12.5g食盐,5g以下使用游码,称好后发现砝码放在左盘,其他实验操作均正确,则实际称量的食盐质量是()

A.12.5gB.15.0gC.7.5gD.8.5g

6.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②;③。

7.不能用已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一旦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量取3毫升水并加热至沸腾,试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用哪些化学仪器(标明主要仪器的规格)?

(2)需要经过哪些基本实验操作才能完成上述实验?

【课外作业】

1.下列仪器中,可被加热但不能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是()

A.玻璃棒B.试管C.蒸发皿D.烧杯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B.加热结束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口可随意朝向

D.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3.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在化学实验室里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

C.为了能看到药品的名称,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4.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可超过其容积的()

A.3/4  B.1/4  C.2/3  D.1/3

5.实验室内现有的量筒有以下规格:

10mL、25mL、50mL、100mL等,要更准确量取20mL的液体,需选用的量筒是()

A.10mLB.25mLC.50mLD.100mL

6.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D

7.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

A.内壁上的水成股流下B.内壁上有少量水珠

C.无色透明D.内壁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8.把一根火柴梗插在酒精灯的灯焰内,待约1s后取出,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碳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

A.外焰B.内焰C.焰心D.中上部

9.酒精灯由外向里分为三层:

、、,我们一般认为其中外焰温度最高,证明外焰温度最高的实验方案为。

10.将玻璃管与橡皮塞或胶皮管相连,都应先___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__。

11.向试管里添加液体药品时,先将瓶塞拿下,          在桌上,拿瓶子时,瓶上的标签要          ,瓶口要          试管口,缓慢地向试管中倒入液体药品,倒完后,立即          ,并把瓶子               。

12.(提高题)现有一细口瓶,想要测量该细口瓶最多能盛放多少体积的液体药品,你有哪些什么实验方法?

请叙述你的实验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