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报告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8193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报告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报告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报告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报告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报告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报告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报告1.docx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报告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报告1.docx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报告1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

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自评报告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是一所省级标准化高中,其前身是创建于1942年的宁强县第一中学,1958年始设高中班,1992年转为完全高中。

2008年5.12汶川地震波及宁强,学校遭受严重损毁,被列为灾后重建重点项目,迁址县城七里坝新区,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按照省级示范高中的标准对口援建。

2008年8月破土动工,2011年1月投入使用,并将学校更名为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

 学校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用科学的现代教育思想教书育人。

在先进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的引领下,学校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在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劳动者,在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建设家乡的中流砥柱。

  原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贺国强、刘云山先后视察了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对学校提出了殷切希望。

学校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以《陕西省素质教育督导评估316工程普通高中指标体系》为依据,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不懈努力,我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对外交流和示范引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家长的认可。

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端正办学方向、促进教育公平

在办学过程中,我校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注重主流文化与宁强地域文化的融合,注重历史积淀与发展愿景的交融结合以及当地历史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形成了学校的核心理念“宁.强”,表现出“立宁强心、铸羌州魂、传汉源韵”的发展愿景;梳理出了“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奠基师生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宁静致远、强智立德”的校训和“尊重、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以及“博学、敬业、正德、示范”的教风;提出了“让师生可能可为可发展”的奋斗目标和“真善美伴随学子人生,德智行唱响汉源羌地”的办学追求,并把它贯穿于学校整个工作之中。

第一、以人为本的管理观。

在学校行政管理、教师队伍管理和学生管理过程中,把尊重人的人格,提高人的素养,发展人的潜能放在首位。

第二、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

学校在抓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过程中,把教师的成就感,认同感和学生的终生学习,未来发展同学习成绩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三、以生为本的课程观。

学校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从学生终生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和谐发展。

第四、立德树人教育观。

学校通过开放课堂,家长会,家校通平台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网络,形成了抓德育就是抓质量的教育观。

第五、提高素质的发展观。

学校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全面育人。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育人、培养特长”的办学思想,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做到依法治校、以法执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积极构建适应学生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管理体系,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加强班子建设、做好示范引领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建设了一支均来自教学一线的管理干部队伍,他们思想素质高,管理能力强。

校长付祥武,男,生于1967年12月,汉族,陕西宁强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人大代表。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汉中市教学能手,汉中市优秀教师,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优秀辅导员。

历任班主任、年级组组长、教务处主任、副校长。

1990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同年分配到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原宁强县第一中学)工作至今,2010年9月起任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校长。

任校长以来,他秉承“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奠基师生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强化安全管理,净化育人环境,在学校宿舍和后勤管理上果断引入校警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无烟学校创建活动,推行学生在校禁止使用手机制度,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他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对年轻教师提出了“一年入门、三年合格、六年成名”的专业化成长目标,建立健全校级骨干教师评价体系。

还亲自带领骨干教师多次前往陕西宜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进行考察调研,在汉中市率先进行高效课堂建设的尝试和探索的课堂改革工作。

  他积极致力于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力争在3—5年内,把天津中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成果丰硕、内涵丰富、人民满意的陕西省示范高中。

副校长张洪金,男,生于1969年2月,陕西宁强人,1992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学高级教师,汉中市无党派人士联谊会会员,汉中市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汉中市中学德育研究会理事,县九届政协委员,连续三届县政协文史特邀撰稿员。

2011年获县教学能手称号,2007年获汉中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2004年被任命为副校长,分管学校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教研等工作。

他以教师专业成长为中心,以课堂改革、课题研究、全员赛教、对外交流为主要途径,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工作,积极制定新教师培养计划,为新教师提出“一年入门、三年合格、六年成才、九年成名”的专业成长目标。

积极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上做大量的工作。

年级管理上率先倡导并逐步推进分层教学和目标管理。

副校长郝军,男,生于1966年5月,汉族,陕西宁强人,1991年7月毕业于汉中师范学院(现陕西理工学院)数学系,2012年7月任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副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第五届汉中名师。

现任汉中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宁强县数学学会理事长。

多年来作为知识界代表参加一年一度的统战工作座谈会并参与多项社会活动。

主管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副校长刘金平,男,生于1969年4月,汉族,陕西宁强人,1994年7月毕业于陕西理工学院数学系,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

他长期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和高三数学复习备考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被中国数学会授予全国数学竞赛优秀教练员,2012年被授予陕西省教学能手和汉中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主管学校的总务后勤及安保工作。

副书记宋德会,男,生于1965年12月,汉族,陕西宁强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

自1988年大学毕业至今一直任教于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

1995年任宁强县第一中学团委书记,1998年至2013年8月任宁强县第一中学党政办主任,2013年9月任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党支部副书记。

主管学校的政治思想和卫生工作。

学校设有办公室、德育处、教务处、教研室、总务处、团委、安保处、宿管科等机构,均配有教学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

年级部均配有主管教务、教研及德育的副主任,主抓教学常规的落实,高效课堂的构建及学生管理工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教学发展奠基

(1)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286人,其中专任教师248人,高级教师68人,占教师人数的27.42%,取得硕士学位的12人,在读研究生2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40人,占教师人数的16.12%。

教师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学历达标率100%。

有国家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德育标兵、骨干教师、市级劳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311”人才、汉中名师、汉中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等50余人。

其中省级教学能手3人,市级教学能手11人,汉中市名师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县级教学能手39人。

在校学生5300余人,78个教学班。

(2)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第一、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建立学习型的教职工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通过校本培训、学校教育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开展创新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

      

第二、狠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

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促进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学校制定了《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骨干教师体系评选办法》,加大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培养了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市、县(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并加强了对优秀骨干教师的跟踪管理和培养,并充分发挥其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的作用。

第三、强化科研兴教意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要求教师根据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参与各级组织开展的教科研活动,并确立相应的教育科研课题,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探索,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第四、加大教师培养、培训经费的投入。

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要挤出20万元左右,为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第五、建立竞争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学校制定了《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转岗分流制度》,建立与聘任制度相适应,能够体现教职工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和实际贡献的激励机制。

四、健全德育工作网络、加强学生管理

“抓德育就是抓教学,抓德育就是抓质量”这是我校领导班子形成的共识。

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不断创新德育工作体制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德育教育大纲》。

建立了以德育处为核心、班主任为主体、科任教师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制定了德育工作系列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以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文明礼貌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亲情教育、信心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励志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定期举办道德讲座,文化艺术节,歌咏比赛等活动,扶贫帮困等活动,寓教于乐,陶冶情操。

二是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团会、晚点、毕业典礼、升旗仪式、校园广播、校报、团刊及报栏橱窗,评选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校园之星、文明宿舍,并通过展板的形式大力宣传模范人物和校园好人好事,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三是发挥班主任的能动作用,认真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违纪学生处理规定》,把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坚持上好法制教育课,经常举行法制报告会,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做到知法、守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五是以端正学风学纪为目的,开展消除不良现象活动,净化校园环境,积极创建和谐校园,努力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六是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开设家长信箱,召开家长会,利用家校通平台,参加行风热线等途径和渠道,积极争取家长、社会的支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构建高效课堂

1、立足学校工作实际,稳妥推行课程改革。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我们认真学习了有关课改文件精神,在坚持“积极响应,稳妥推进”原则的前提下,成立了相关的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我校课改工作的有序、有效实施。

第一、立足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适应能力

   课改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力和水平。

因此,我校在组织教师参加了省级、市级培训的基础上,突出了校本培训在提升教师素质中的作用。

课改实施前,我校已有近20名教师参加了省级课改骨干教师培训,在市级培训中,我校各科教师全员参加,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我校组织了各学科教师学习、讨论活动,巩固了教师培训的质量。

通过教学实践,不断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效性。

通过强化校本培训,教师基本适应了课程改革的要求,保证了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二、认真执行课程设置标准,尽力开齐开足必修课程

   实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在于课程的设置与实施。

我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认真研究了学校的具体情况,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开设了所有必修课程,并根据学校和高考要求开设了相应的选修课,并把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课按照相应的学分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第三、建立学分管理制度,尽力规范学分管理

   学分管理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也是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我校学分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我校成立了学分管理委员会,参照省市《关于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意见》,制定了《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学生学分管理办法》。

《办法》规定,学校对学生的每门学科,每个模块的学习都必须经过认真而严格的考核后,方可认定学分。

 第四、推行“学案进课堂”,构建高效课堂

“学案教学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它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能促使教师实现角色转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引领学生学习;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一课一得。

在“学案教学法”的实施中,学校严把学案的编写关。

学案编写由年级备课组集体研讨,分工主编。

其依据主要是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指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

“学案教学法”的实施,能较好地集中学校教师的集体智慧,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实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进行教学反馈。

第五、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制定了《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此来规范教师的常规教学各个环节。

一是实行学校领导包抓年级部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强化年级部的管理,深入教学一线,切实把教学常规管理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常规教学检查,教务处对教师的教案、导学案编制及批阅、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等环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登记并纳入考核。

三是严格考试管理,加强考风考纪教育,通过考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以学生优良的学风和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实现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第六、结合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

我们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条件下,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和当地的课程资源,发挥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开发好校本课程。

 一是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紧紧围绕我校的办学理念。

二是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是校本课的开发,拓展了教师知识面,提高了教师素质。

 四是把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进校本课教学。

 五是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校本教研对接起来。

第七、推行学生成长记录的学生评价方式。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成长,从心里健康、家庭环境、思想动态、学习成绩、学习方法等方面予以关注,让学生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3、加教学研究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学校高度重视教研教改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的职能作用,以课题研究为重点,以转变教师育人观念和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加强校本教研的督导落实,促进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师能力的全面发展。

近五年来,学校已完成两个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在研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5个,县级课题10个、校级课题60个,有一些教研成果已经在校内推广应用。

二是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特别加强了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探究,指导新教师发展成长,实现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和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是充分利用电教资源和校园网络优势,逐步完善教学资源库,进一步拓宽教育资源获取渠道,加强课程与教育资源的整合,丰富课程资源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技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环境。

四是狠抓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教务处要求每位教师每月都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开展情况写一篇教学反思,以班为单位,张贴在固定位置,促使教师把教学反思逐步转化为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自觉行为。

五是每年进行全员赛教工作,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每年都会涌现出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突出的教师,从学校走向全县、全市、乃至全省。

六是深入开展听课、评课、示范课和互研活动,切实形成互学互研、切磋共进的良好教风。

学校所有学科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老师每周进行两次教学观摩,并及时开展评课互研活动,有力推动了我校教师教学技能的不断提升。

七是大力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大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学校将教龄在三年内的青年教师与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的骨干教师结成师徒,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才,为学校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同时,学校每年举行一次新参加工作的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测试,促使青年教师不断学习、努力钻研、快速成长。

八是定期开展学情反馈和学生评教活动。

每学期,教务处和教研室都要开展学情反馈和学生评教,并将学生意见及建议进行总结梳理直接反馈给相关教师,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且将评教结果同教师的考核评价及聘任挂起钩来。

九是加强校际交流,提升教研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教学教研水平,学校与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结为友好共建学校以来,在师资培训和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交流。

同时,学校加入《中国教师报》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并与共同体学校陕西宜川中学、西安庆安中学等学校加强了合作,先后派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骨干教师120人次前往陕西师大附中、陕西宜川中学、西安庆安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省内外十余所课改名校进行学习交流,提升了认识,开阔了视野。

六、改善办学条件、营造怡人环境

校园占地198亩,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有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科艺楼、餐饮楼、学生公寓楼、体育馆、超市、理发店和洗浴中心等设施。

学校有12个理化生标准实验室、6个音乐美术舞蹈专用教室、5个数字探究实验室。

八大弱电系统丰富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

设有4个网络教室、配置300多台计算机、664个终端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260个监控探头的校园安保监控系统;80个监控探头的教学监控系统;321个音柱的三组独立数字广播系统;330个节点的有线电视系统;603个终端的电话网络系统;117套多媒体班班通系统以及集师生生活和学习多种需要于一体的“一卡通”系统。

完善的设施,丰富的管理平台,有力的推动学校向数字化校园迈进。

学校有图书20万余册,达到生均约40册;学生阅览室3个,位数与学生之比约为1:

5;有教师阅览室两个,位数与教师之比为1:

3,电子阅览室一个;另外各教研组还设有学科资料室。

学生阅览室有报刊500多种,教师阅览室有报刊200多种,教师工具书与教师参考书有300余种。

学校还将在图书供应上加大投入,力争使图书达到生均70册的标准,不断加大电子图书的储量,同时,学校正在积极筹措资金修建图书馆,届时,将极大满足全体师生的学习阅读需求。

学校有运动场1个,场内有400m的环形跑道、100m直跑道、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等体育设施。

体育器材能充分满足教学需求,有体育器材室两间,有配套的健康测试仪器和设备。

学校科艺楼设有乒乓球馆、体操室、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画室。

学校设有卫生保健室,配备两名专职校医。

卫生保健室设施齐备,制度健全,资料完备,健康宣传有力。

学校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室内设备齐全。

学校有专业心理辅导教师,每周按时上课,随时对学生进行心里辅导,为学生身心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强化安全管理、创建平安校园

1、完善安全管理机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始终牢固树立“质量立校,安全第一”的管理意识,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管理机制,建立了以内保处为核心、各处室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网络,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全面落实《宁强县学校安全工作暂行办法》,严格执行《宁强县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试行办法》。

二是制定和完善了《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推行学校安全报告制,严格执行《学生请假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使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化。

三是强化领导带班值周、护校和节假日值班制度,认真落实上课辅导坐班签名制度和门卫管理制度,实行住宿生封闭式管理,实现了对在校学生的动态管理。

四是学校与家长,相关科室、年级组与下属教职员工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各自安全责任,各班建立通讯录,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确保学生的安全管理。

五是加强了校产的安全管理,建立了校产管理制度,及时对校产及公物进行清理登记,严防破坏与流失,维护了学校财产安全。

2、树立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一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始终把安全稳定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安全专题会,精心安排安全管理工作。

二是充分利用专栏、标语、广播、班会、夕会和教师例会加强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引导教育师生树立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做到安全工作无小事,警钟长鸣。

三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切实加强值周护校和校内外巡查,坚持校内巡逻和校门口值班巡查制度,真正把安全防范工作落到实处。

迁入新校后,通过广泛地调研、查找出各类安全隐患12处,并责成相关部门一一进行了处理,更换了围栏,运走了土方。

四是加大了出入校门的管理,由内保处轮流值班,有效防止了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同时,对走读生实行了指纹考勤管理,实现了出入校门的规范管理,保证了校园的安全稳定。

五是开展了紧急情况疏散模拟演练等活动,加大了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了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加强安全整治,创建平安校园。

以“强化安全管理,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继续开展以消除校园“三种现象”为主的安全整治活动,加大了对打架斗殴、索要他人钱物的惩治力度,不断规范学生行为,积极与县公安局、派出所等部门携手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保证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4、加强师生餐饮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以严防食物中毒为重点,切实加强对学校餐饮楼及超市的监管,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三防”工作,防止食品中毒事件发生,确保安全零事故率。

八、加强文化建设、打造学校特色

一种好文化才能造就一所好学校。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更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学校教育应该摆脱应试教育的制约,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学生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学校的文化和精神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校文化才能使学生终身获益。

我们一致认为,要让一所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那就必须靠优秀的校园文化来引领。

近年来,我们积极用文化来引领学校的发展,用文化打造学校的特色。

1、用理念文化指引学校的发展方向

我校的核心理念是宁•强。

宁以去躁,强以安心;宁则能强,强而愈宁。

宁、强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内外相互促发,形成良性上升的局面。

我们学校的理念文化梳理注重了主流文化与宁强地域文化的融合,注重了历史积淀与发展愿景的交融。

在理念文化的引领下,师生内外兼修,怀奋进之心,在汉水源头这片热土上,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2、用制度文化规范师生的言行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对于规范学校管理、提升学校品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台了《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教师管理规定》、《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量化考核方案》、《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校本研修管理规定》、《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方案》、《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违纪学而生处理规定》、《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教职工请假制度》。

通过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强化了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教职工的个人潜能,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