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中项笔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8277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50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软考中项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考中项笔记.docx

《软考中项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考中项笔记.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软考中项笔记.docx

软考中项笔记

第一章

1、信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本体论信息就是纯客观性、最基本的概念

认识论信息考虑了主题因素两者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条件就是是否引入主体因素

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

2、国家信息化体系6要素

1信息技术应用,六要素的龙头,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

2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薄弱环节,信息资源、材料资源,能源,三种。

无限的可再生可共享的

3信息网络,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网融合

4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5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的成本之本,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3、电子政务,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的

G2G,G2BG2C,G是政府,B是企业,C是个人,淘宝C2C,天猫B2C,政府办证G2C

4、电子政府建设的指导原则

1同意规划、加强领导2需求主导、突出重点3整合资源、拉动产业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5,12金工程

6、过敏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劳动工具的进步

7、企业信息化的结构

1产品(服务)层2作业层3管理层4决策层

8、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

9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指导思想:

政府推动,统筹规划,企业行为,政策支持,分步实施

原则:

效益原则,一把手原则,中长期与远期建设相结合,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以人为本原则

10、60年代MRP,物料需求计划,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管理软件进行物料需求量的计算,与传统的手工方式相比,计算的时间大大缩短,计算的精度也相应得到大幅度提高。

11、70年代闭环mrp,用派工单控制加工的优先级,采购单控制采购的优先级,基本目标是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

其能力计划通常是用报表的形式直方图向计划人员报告,不能进行能力负荷的自动平衡,要人工完成。

在mrp的基础上增加生产能力计划、车间作业计划,采购计划。

12、80年代的mrp2,把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集成为一个制造资源系统。

就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

特点:

1、计划的一致性和可行性,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管理模式;2、管理的系统性;3、数据共享性;4、动态应变性;5、模拟预见性;6、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20、90年代的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

管理范围向整个供应链延伸,可同期管理企业的多种生产方式,可以管理混合型制造环境,在多方面扩充了管理功能,支持在线分析处理OLAP,财务计划和价值控制

采用客户/服务器、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

Erp以财务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用来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达到最佳组合,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Erp是一种软件工具,是管理软件,运用数据库、面向对象,图形用户界面(GUI)、网络通信等计算机技术实现系统化的企业管理,集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体

21、erp的特点:

1erp是一个统一的集成系统,表现在使用一个集中的数据库、数据仓库,每个子系统都在这个中心数据库上运行。

2erp是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

不是简单的把现行流程固话,而是优化重组,支持优化重组了的业务流程。

3erp是模块化可配置的。

开发通用的基本模块支持大多数企业相同的业务,再针对各自不同的需求开发个性化定制软件模块,组合起来

4erp是开放的系统。

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纳入erp的处理范围

22、erp的功能

1、财会功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2、生产控制管理。

是erp系统的核心所在。

以计划为导向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

主生产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

车间控制

制造标准

3、物流管理

a销售管理。

销售管理模块的三大功能:

对于客户信息的管理和服务,

对于销售订单的管理,

对于销售的统计与分析。

b库存控制

为所有的物料建立库存,作为采购部门采购,生产部门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

收到订货物料,经过质量检验入库,生产的产品也同样要经过检验入库

收发料的日常业务处理工作

C采购管理

确定合理的订货量,优秀的供应商和保持最佳的安全储备

建立供应商的档案,用最新的成本信息来调整库存的成本

4,、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招聘管理,工资核算,工时管理,差旅核算

23、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rment是ERM的一部分,企业关系管理,enterpriserelationshipmanagerment

24、c客户,按照客户与企业的关系,分成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按照与企业合作时间的长短分成新客户与老客户,为实现客户关系管理,客户信息成了首要条件。

25、crm的核心是企业要清楚的认识到目前的客户群体中,哪种个人或组织最有可能为本企业带来利润,这部分是最优希望的,还有哪些客户可能流失而成为对手的客户。

26、关系,专门针对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包括企业行为对客户产生的影响以及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等。

关系在crm种扮演了核心的角色。

这种关系是双向的,平时我们说的关系指的是企业和现有客户间的关系,和潜在客户的关系不哦作为发展规划的重点

27、管理。

这种双向关系的建立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有一个建立、发展和维系的时间跨度。

这种关系的维系的重要性高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企业在crm种总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

28、crm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但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策略。

企业的经营是以客户为中心,不是以产品或市场为中心。

在注重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把帮助企业提高获取利润能力作为重要指标。

Crm要求对企业的业务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并对工作流程重组。

把工作中心转移到客户

29、crm三角模型

30、crm系统的功能:

1、有一个统一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库

2、具有整合各种客户联系渠道的能力

3、能够提供销售、客户服务和营销三个业务的自动化工具,并在三者间提供通信接口,使一个模块中的事件可以触发另一个模块的相应

4、可以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数据的能力,基本的数据挖掘,从而具有一定的商业智能,挖掘出带来高利润的客户

5、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实现与其他应用系统的无缝整合

31,客户数据分成:

描述性,促销性、交易性数据

描述性数据:

客户的基本信息,个人的要有姓名、年龄、ID、联系方式等,企业要有企业名称、规模、联系人、法人代表等

促销性数据:

曾经为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历史性数据,用户产品使用情况调查的数据,促销活动记录数据,客服人员的建议数据、广告数据等

交易性数据:

客户对企业做出的回馈性数据,历史购买记录、投诉数据、请求提供咨询及其他服务的数据、客户建议数据等

32、获取客户数据的方式:

1、客户自己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等向企业提供

2、通过内部的部门、员工、erp系统获得促销性和交易性数据

3、社会大环境也是一个来源,如各种媒体

33、crm应用设计的特点:

可伸缩性、可移植性

34、crm包括的功能模块:

1自动化的销售

2自动化的市场营销

3自动化的客户服务售前服务、现场服务、售后服务

35、完整的数据挖掘包括:

数据的清理与集成、数据的选择与变换、数据挖掘、知识评估与表示

36、数据挖掘的直接对象:

关系数据库、数据仓库、事物数据库、新型的高级数据库

37数据挖掘的任务:

描述、分类和预测

38、描述,挖掘出数据中的一般特征,包括特征化和区分。

特征化:

用格式化的方法描述目标类数据的一般特征特性,输出一般是图表,饼图、条图、曲线

区分:

把目标对象的一般特征与一个或多个对比类比较,输出形式与特征化类似

39、分类和预测。

分类,所有的样本都有类属性和类标号。

从样本中抽出训练样本,出一个模型,用模型预测新的数据的类标号。

分类的主要方法:

分类规则、判定树、数学公式、神经网络。

预测往往是一个未知的数值,而不是某种类标号。

预测针对连续值,分类是离散的

常用的预测方法:

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神经网络也可以

40、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rmentSCM

初级萌芽阶段:

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基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初级阶段

形成阶段:

90年代开始内部整合完成后开始整合供应商和分销商的整个供应链,

成熟阶段:

21世纪之后,特别强调在计划和决策上的实时可视性、可预见性以及供应链流程管理和时间管理的能力

41、供应链有核心企业、战略合作伙伴,也是增值链

42、供应链的特征:

交叉性、动态性、存在核心企业、复杂性、面向用户

43、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为了使系统成本达到最低而采用的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的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各种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管理方法。

以客户为中心、集成化管理、合作管理、多层次管理。

信息流最重要,总核心是总成本最低

44、根据供应链管理的对象分类:

企业供应链:

单个公司,多个产品的,这个公司就是核心企业

产品供应链:

与某一个产品或项目相关的供应链

基于供应链契约的供应链:

契约管理链上智能成员间的合作

45、根据网状结构特点分类

V型供应链:

最基础的结构,石油、化工、造纸、纺织等。

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多余供应商,呈发散状。

需要库存作为缓冲,出现在本地业务而不是全球战略中

A型供应链:

航空、汽车、重工业,会聚型供应链。

核心企业是供应链上的终端客户

T型供应链:

介于上两者间,管理最复杂,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尽可能的限制提前期

46、根据产品类别,产品的生命周期、需求稳定度分类

功能型供应链:

市场需求稳定,易达到供需平衡,重点是降低生产运输成本,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变成成品

创新型供应链:

先多考虑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柔性,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其次再考虑费用

47、供应链系统设计的原则:

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原则

简洁性原则

取长补短原则

动态性原则

合作性原则

创新型原则

战略性原则

48、电子商务B2BB2CC2CG2BB企业,C个人,G政府,B2B最多占90%,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

49、电子商务的相关标准:

用户接口、基本功能、数据及客体的定义与编码

50、商业智能,将组织中现有的数据转化成知识,帮助组织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可以是操作层的,战术层的和战略层的决策。

将数据转化成知识要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

一般商业智能由数据仓库、联机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

51、抽取extraction转换transformation装载loadETL过程

52、商业智能系统主要功能:

数据仓库:

存储介质能够支持近线试和二级存储器,能够很好的支持容灾和备份方案

数据ETL

数据统计输出(报表)

分析功能:

支持多维度的OLAP,实现维度变化,旋转,数据切片和数据钻取

53、商业智能的三个层次

1、数据报表:

是BI的低端实现,

2、多维数据分析:

OLTP在线事务处理侧重对数据库增加、修改、删除等日常操作。

OLAP侧重对宏观问题的全面分析数据,传统的关系数据库不够用了,新型的多维数据库

3、数据挖掘:

datamining

54、数据分析系统的总体架构分成4个部分:

源系统:

包括现有的OLTP

数据仓库:

自动的,依然是关系数据库,星型结构模型

多维数据库:

立方体结构

客户端:

55、传统报表的缺陷:

数据太多,信息太少

难以交互分析、了解各种组合

难以挖掘出潜在的规则

难以追溯历史、形成数据孤岛

56、钻取是改变维的层次,变换分析的粒度。

Rollup向上钻取在某一维上将低层次的细节数据概括到高层次的汇总数据。

Drilldown,向下钻取从汇总数据深入到细节数据

剩余的维有两个是切片,三个是切块

旋转式改变维的方向,行列转置

57、OLAP的实现方法,根据存储数据的方式不同分类

ROLAP基于关系数据库,将多维结构分为两类表,事实表、维表

MOLAP基于多维数据组织,形成立方体结构

HOLAP基于混合组织,如低层是关系型,高层是多维的

58、实施商业智能的步骤

需求分析、数据仓库建模、数据抽取、建立商业智能分析报表、用户培训和数据模拟测试、系统改进和完善

第二章

1、当前我国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集成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监理人员的资质管理

2、自2000.1.1起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从高到低1.2.3.4级

3、2001.9.12把一级二级资质作为涉密系统集成单位的必要条件

4、2002.8.28,信规部(2002)382号,实行项目经理制度,分为项目经理、高级项目经理,资深项目经理

5、软件产品和服务的资金原则上不低于总投资的30%

6、资质认证按照认证和审批分离的原则。

信息产业部管全国的行业管理,审批管理一二级,各省级管本地的,审批三四级,初审本区域内一二级的

7、资质评定先资质评审后审批

资质评审按照:

评审申请、评审申请的受理和资料审查、对申请单位进行现场审查、出具评审报告。

信产部授权的评审机构可以受理1.2.3.4级直至评审,省级授权的只能3.4级,本省没有的可以到信产部或外省的评审

1.2级由省里初审,信产部审批,3.4级由省里审批,报信产部备案。

由信产部统一发证

8、评定条件:

综合条件、业绩、管理能力、技术实力、人才实力,5个方面

9、申报1.2.3级资质,要求取得2.3.4级的时间不少于2.1.1年,报3级也可以无资质干2年

10、报1.2.3级,近三年系统集成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例依次是:

70%、60%、50%

11,报1.2.3.4级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依次:

5000、2000、200、30万元

12、1.2.3级近三年的系统集成收入不少于:

5、2.5、0.5亿元

或者总额降至4、2、0.4亿元软件和服务占比不低于:

80%、70%、70%

13、123级要求几年不亏损3.2.1

14、1234级都3年不犯法,用盗版软件、验收不通过、不正当竞争、资质申报和证书使用的不良行为都要求3331年内没有

15、近三年收入不少于一二级20080万元的系统集成项目和一二级10040万元纯软件技术服务项目总额不少于42亿元,三级总额0.5亿元不分啥收入

或者3.51.50.4,且软件和信息服务占80%/70%/70%

16、近三年完成431个合同不少于15001000300万元的系统集成项目

或者不少于1000600100万元的系统集成项目总额不少于60003000300万元

或完成合同不少于500/300/50万的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项目总额不少于3000/1500/150万

17、近三年完成的总额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占比1/2/3级都是不低于30%/

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费总额不低于1.2/0.6/0.15亿元,

或软件开发的费用总额不少于6500/3000/800万元

18、主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工作经验1/2/3/4级分别是5/4/3/2年,财务负责人要高级/中级/初级/初级职称

19、经过登记的自主开发的软件产品不少于1/2/3级20/10/3个,其中近三年登记的不少于1/2级10/5个,在近三年已完成的项目中得到应用

20、研发办公产地1/2/3级1500/1000/300平米

21、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工作人员不少于1/2/3/4级220/150/50/15人,本科以上占80%/80/60%/60%

22具有项目管理人员资质的人1/2/3/430/18/6/2人,其中高级项目经理10/4/1/0

23、单位资质3年有效,1年自检、2年年检、3年换证,个人的是4年有效

24、信息系统工程包括:

信息网络工程、信息资源工程、信息应用系统

25、监理单位分为甲乙丙三级,高级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监理员

26、四控三管一协调,信息系统的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变更控制。

合同、信息、安全管理。

协调有关单位和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

27、ITILIT基础设施库,ITinfrastructurelibrary适用于所有产业部门的组织,

28、ITSMIT服务管理,itsmf认为itsm是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整合IT服务与组织业务,提高组织在IT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持方面的能力及水平。

加特纳gartner认为,itsm是一套通过服务级别协议SLA来保证IT服务质量的协同流程,融合了系统管理、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等管理活动和变更管理、资产管理、问题管理等许多流程的理论和实践。

29、ITSM的核心思想是IT组织,是一种以服务为中心的IT管理。

基本原理是二次转换,第一次梳理、第二次打包,第一次是将技术管理转化为流程管理,第二次是将流程管理转化为服务管理

30、实施ITSM的根本目标:

以客户为中心提高IT服务

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

提供的服务是可以准确计价的

31、ITSM的范围,ITSM适用于IT管理不是企业的业务管理。

ERP、CRM、SCM都是业务管理。

32、itsm不是it规划方法,重点是it的运营和管理,不是战略规划。

It规划是组织IT方面的战略,ITSM是确保it战略执行的战术性和运营性活动。

Itsm主要目标不是管理技术,而是管理客户和用户的IT需求。

33、IT服务管理的价值:

商业价值、财务价值、创新价值、内部价值、员工利益

34、信息系统审计:

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决定一个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同时最经济的使用资源。

35、信息系统审计的目的是评估并提供反馈、保证及建议。

关注三类:

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

第三章

1、系统集成是指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等技术和产品集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统,包括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

2、信息系统集成的特点:

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不只是设备选择和供应,更重要的是,它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过程,面向用户需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核心是软件。

最终交付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是一个分立的产品

系统集成包括技术、管理、商务等各项工作,综合性的工程。

技术是系统集成工作的核心,管理和商务是系统集成项目成功的保障。

3、系统集成包括:

设备系统集成、应用系统集成

4、设备系统集成,硬件系统集成,弱电系统集成,包括: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智能小区系统集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

安防系统集成,可以作为独立的,也可以包含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里

5、应用系统集成,是系统集成的高级阶段,独立的应用软件供应商成为其中的核心

6、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1、立项阶段,一是概念的形成过程,二是需求分析过程

2、开发阶段,总体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验收阶段

3、运维阶段,拍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4、消亡阶段

7、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8、结构化方法,应用最广

特点:

遵循用户至上的原则;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取得的成果;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文档资料标准化。

优点:

理论基础严密,用户需求需求在系统建立之前就充分了解和理解,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缺点:

周期长;文档、设计说明繁琐,工作效率低;要求在开发前全面认识信息的需求,预料各种变化,不十分现实;若用户参与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造成交接过程不平稳,运维管理难度加大

9、原型法,原型的特点:

实际可行;具有最终系统的基本特征;构造方便、快速、造价低。

适用于需求开始定义不清,管理决策方法结构化程度不高的。

用户配合不好,盲目修改,拖延开发过程

抛弃型原型、进化型原型

10、面向对象方法,直观、方便

基本思想:

客观事物由对象组成,对象是在原物上抽象的结果

对象由属性和操作组成,属性是特征,操作是该变属性状态的操作方式

对象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消息传递机制实现,传递方式是通过传递的模式和方法做定义的操作过程完成

对象可以安其属性归类,借助层次结构,子类可以通过继承机制获得父类的特征

对象具有封装的特性,一个对象就是一个模块化的实体,可以被共享和重复引用,复用。

11、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有分析、设计、实现三个阶段,在整个开发过程使用同一套工具。

12、软件需求是一个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必须由被开发被修改的软件战士的特性,基本特征是可验证性。

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可以被验证。

13、软件设计是定义一个系统或组件的架构、组件、接口和其他特征的过程,并得到这个过程的结果。

必须描述软件架构和组件间的接口。

14、软件架构是一个描述软件系统的子系统和组件,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15、架构视图主要包括:

逻辑视图(满足功能需要)、过程视图(并发问题)、组件视图(实现问题)、部署视图(分布问题)

16、模式提供了架构设计的某些方法,设计模式(微观架构模式),架构模式(宏观架构)

17、软件测试,是为发现问题,不是解决问题,不再仅是在编码阶段完成后才开始的,应该包括在整个开发和维护过程的活动。

通常在不同级别上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18、软件维护:

更正性维护,交付后进行的修改,以改正发现的问题

适应性维护,保证软件在变化后或变化中的环境可以继续使用

完善性维护,改进性能和可维护性

预防性维护,在软件中的潜在的错误成为实际错误前、检测更正他们

19、软件复用,按抽象程度的高低分为:

代码的复用,设计的复用,分析的复用、测试信息的复用

20、ISO9126软件的质量包括:

内部质量、外部质量、使用质量。

从内部、外部和使用三者的表现衡量软件质量

21、软件质量管理包括:

质量保证过程、验证过程、确认过程、评审过程、审计过程

22、验证的是过程,确认的是结果,

评审与审计过程包括:

管理评审、技术评审、检查、走查、审计

23、管理评审的目的是监控进展,决定计划和进度的状态,评价用于达到目标适应性的管理方法的有效性

24、技术评审的目的是评价软件产品,确定其对使用意图的适合性,目标是识别规范说明和标准的差异,向管理提供证据

25、检查的目的是检测和识别软件产品的异常。

一次检查通常针对一个小的部分,发现任何异常都要记录到文档、提交

26、走查是评价软件产品,也可以用于培训软件产品的听众,目标是发现异常,改进产品,类似于检查,但不那么正式。

通常由同事评审其工作,作为一种保障技术

27、审计的目的是提供软件产品和过程对于可应用的规则、标准、指南、计划和流程的遵从行的独立评价。

是正式的活动,产生报告,采取更正性行动。

28、软件配置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的管理和计划

软件配置标识

软件配置控制

软件配置状态记录

软件配置审计

软件发布管理与交付

29、对象,数据及其操作的封装体,构成系统的基本单元。

包含三个要素:

对象标识、名字

对象状态,描述对象的某些特征

对象行为,业务操作

30、类,是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形式化描述,将实体的数据和函数封装在一起。

数据也叫属性、状态或特征,表现类静态的一面,函数叫功能、操作或服务,表现类动态的一面。

31,类是图纸,对象是房子

1每一个对象都是一个类的实例

2每一个类在某一时刻都有零或更多的实例

3类是静态的,他们的存在、语义和关系在程序执行前就已经定义好了,对象是动态的,他们在程序执行是可以被创建和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