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8829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2.1.2具有双锁、三位置的手动转锁

一种具有双锁、三位置手动转锁,其构成如下:

——一个有锁眼的顶锥和一个底锥,由轴刚性连成一体;

——一个有轴环的中间板;

——一个安装在轴上其柄尾向上的手柄,它能在水平面内转动,并有下列三个位置(见图A.2):

32

GB/T17382–201X/ISO3874:

2017

位置一:

顶锥插入吊起的集装箱且拨到闭锁位置,底锥位于解锁位置使其能与底层一集装

箱接合;

位置二:

底锥插入底层一集装箱的顶角件且拨到闭锁位置,顶锥全解,承接所装载的集装

箱底角件置于底层集装箱顶部;

位置三:

在底层集装箱顶角件内的底锥位于闭锁位置,上面集装箱底角件内的顶锥位于闭

锁位置。

a)位置一b)位置二c)位置三

图A.2具有双锁、三位置的手动转锁

A.2.2半自动转锁

半自动转锁既可以是单功能的,也可以是双功能的,其组成如下:

——一个有方向指示的顶锥和一个底锥,两者由机械装置刚性连成一体;

——一个无论在集装箱放在转锁上时(见图A.3)或把转锁的底锥插入集装箱顶角件时(见图A.4)

均可使锥体自动闭合的内部机械装置;

——一个用于解锁的装置。

A.2.3全自动转锁(FAT)

全自动转锁既可以是单功能的,也可以是双功能的。

其组成如下:

——一个有方向指示的顶锥和一个底锥,两者由机械装置连成一体;

——可能装有一个中间板;

——轴环;

——一个无论在集装箱装载时或把转锁的底锥插入集装箱顶角件时,均可使锥体自动闭合的机构;

——一种在船舶晃动时,能避免集装箱栓固解除的机构;

——一种在吊具连接集装箱垂直提升时,自动打开锥体的内部机械装置。

A.2.4自动集装箱锁(AL)

一种单用途的自动锁,其构成:

——一个有清晰方向指示的顶锥和一个与其刚性连接的底锥;

——一个中间板(如性能需要);

——具有克服剪切载荷的结构;

——一种在集装箱落地以及底锥进入另一集装箱顶角件时,使锥体自动定位的机构;

33

——一种在船舶晃动时,避免集装箱解除栓固的机构;

——一种在集装箱垂直起吊时,使锥体自动解开的机构:

若全自动转锁的功能满足要求,则可与本条的要求有所差异;

若自动锁的功能满足要求,则可与本条的要求有所差异。

图A.3安装在顶角件上的自动/半自动转锁

图A.4安装在底角件上的自动/半自动转锁

A.2.5中间锁

中间锁有一接合机械装置,能使集装箱在装卸时锁不会从角件脱离,其解锁或闭锁不需要人为干预。

A.3转锁功能和尺寸要求

A.3.1一般要求

顶锥和底锥应能限制所连集装箱发生垂直移动。

轴环应能限制所连集装箱发生水平移动。

顶锥上设锁眼时,便于识别顶锥和对转锁的操作。

不设锁眼时,在顶锥上应有清晰的方向指示。

如在手动转锁上置有手柄柄尾,应能指示在集装箱箱垛内转锁的正确方位。

在集装箱装卸操作时转锁不应从角件脱离。

34

A.3.2手动转锁

手动转锁应标定方向,如锥体设有锁眼或其他顶部指示,其指向朝上。

手柄应始终能在水平面内操作,在安全闭锁时,所有手动转锁需要关闭到左手一侧。

所有手动转锁,包括三点定位的转锁,均应有一个可靠的闭锁机构,确保在集装箱装卸和运输过程中转锁不会从角件内脱落。

手动转锁的类型属于底转锁。

A.3.3半自动转锁

半自动转锁应标定方向,如锥体设有锁眼或其他顶部指示,其指向朝上。

半自动转锁应装有一个能清晰地指示两锥体闭锁的机构。

装有手柄的半自动转锁,其手柄应始终能在水平面内操作,锥体闭锁为手柄拨到最左边所示。

装有一根拉绳的半自动转锁,当拉绳全部缩回时,应确认为锥体闭锁。

装有其他扳动装置的半自动转锁,为使其与上述的要求相一致,应由一个专用指示器来表示锥体的闭锁状态。

半自动转锁应有一个可靠的闭锁机构,确保在集装箱装卸过程中转锁不会从角件内脱落。

A.3.4自动转锁和自动集装箱锁

自动转锁和自动集装箱锁应标定方向,如锥体设有锁眼或其他顶部指示,其指向朝上。

自动转锁和自动集装箱锁应设标志,以清晰指示所需方位。

自动转锁和自动集装箱锁应设有一接合机械装置,确保在集装箱装卸过程中转锁不会从角件内脱

落。

除转锁装入或移出底角件外,在集装箱装卸过程中不需要手动操作。

若在动态条件下作为底锁使用,应确保集装箱间的锁定,并应使集装箱与船体锁牢。

A.4手动和半自动转锁尺寸

A.4.1顶锥和底锥

2

顶锥和底锥的设计,应使其在全锁位置时承载面积大于800mm,并使顶锥和底锥不侵入图A.5所示的角件腔内限定区域,此处留待其它系紧装置使用。

A.4.2中间板

中间板载荷承载区(凸缘表面承载区)应足以经受预期的最大载荷,且将磨损减至最低限度。

转锁设计应满足其所对的角件壁的载荷传递区域面积为最大。

中间板的厚度宜不超过28mm,在一艘船上所使用的转锁其中间板厚度应相同。

A.4.3轴环

为使轴环能装入按GB/T1835制造的集装箱角件孔内,其尺寸应符合图A.6的尺寸要求。

35

1——被限制区域;

2——集装箱端部。

图A.5角件腔内被限制部分

36

图A.6轴环尺寸

A.4.4顶锁和底锁的间距

顶锁和底锁的间距(A)应以中间板的实际厚度(t)再加(33±

1)mm两倍的厚度,见图A.7。

单位为毫米

1——中间板;

t——中间板厚度。

图A.7顶锁和底锁的间距

A.5自动转锁尺寸

37

A.5.1顶锥和底锥

顶锥和底锥的设计,在将此把集装箱栓固一起时,锥体的凸角或条辐接触区域应在动态情况下足以

阻止锥体转动和消除危险。

顶锥和底锥不应侵入图A.5所示的角件腔内限定区域,此处留待其它系紧装置使用。

A.5.2中间板

中间板载荷传递区的设计,应满足正确操作和足以经受预期的最大载荷,且把磨损减至最低限度。

转锁设计应满足其所对的角件壁的载荷传递区域面积为最大。

A.5.3轴环

为使轴环能装入按GB/T1835制造的集装箱角件孔内,其尺寸应按图A.7。

A.5.4

顶锁和底锁的间距

(自动转锁)

顶锁和底锁的间距应以中间板的实际厚度(

t)再加(33

±

1)mm两倍的厚度,见图A.7。

A.6

集装箱锁尺寸

A.6.1顶锥和底锥

A.6.2中间板

中间板的厚度宜不超过28mm,在同一艘船上所使用的转锁其中间板厚度应相同。

A.6.3定位和抗剪切载荷结构

集装箱锁结构设计,能应对剪切载荷和能装入按GB/T1835制造的集装箱角件孔内。

A.7材料和设计性能

转锁的性能和可靠性应体现在性能设计和对材料的选择上。

转锁的设计,应确保在维护期内不因应

力、腐蚀和脏污等原因而丧失功能。

鉴于安全原因,对手动转锁和半自动转锁应设置明显的限位装置。

38

GB/T17382–201X/ISO3874:

A.8手动转锁和半自动转锁强度要求

注:

除非另有说明;

所有载荷为SWL。

A.8.1拉伸强度

转锁,包括起吊用的转锁应承受一个附录E中所对应的拉力,不发生任何永久性变形。

验证转锁拉伸强度,应按A.10.1的要求进行试验。

测试拉力应作用在两锥体之间,或顶锥和固定底部之间。

试验时,拉力应作用在符合GB/T1835要求的两个角件或两个等同装置上。

A.8.2压缩强度

A.8.2.1中间板压缩强度

转锁的中间板应承受至少1000kN压力,而不发生任何永久性变形或者使其无法正常使用的异常情况。

验证中间板压缩强度,应按A.10.2的要求进行试验。

经过试验,转锁的功能应不受影响。

试验时,

压力应通过两块带孔的钢板(其孔与GB/T1835要求的角件孔相同),在试验机上进行施加。

A.8.2.2锥体压缩强度

转锁的锥体应承受150kN压力,不发生任何永久性变形或者使其无法正常使用的异常情况。

试验时,压力应通过两块带孔的钢板(其孔与GB/T1835要求的角件孔相同),在试验机上施加在顶锥或底锥上。

转锁的功能应不受试验影响。

A.8.3剪切强度

转锁的轴环应承受在附录E中所对应的横向剪切力,不发生任何永久性变形或者使其无法正常使用的异常情况。

载荷应通过两块带孔的钢板(其孔与GB/T1835要求的角件孔相同),在试验机上进行施加。

验证剪切强度,应按A.10.3的要求,对转锁的轴环进行试验。

A.9自动转锁和集装箱锁强度要求

A.9.1拉伸强度

自动转锁和集装箱锁应承受在附录E中所对应的拉力,不发生任何永久性变形。

自动转锁和集装箱锁在小于附录E所示拉力值时,不应发生断裂。

验证拉伸强度,应按A.10.1的要求,对自动转锁和集装箱锁进行试验。

A.9.2压缩强度

A.9.2.1中间板压缩强度

自动转锁和集装箱锁如设置中间板,其应承受至少1000kN压力,而不发生任何永久性变形或者使

其无法正常使用的异常情况。

验证中间板压缩强度,应按A.10.2的要求进行试验。

转锁的功能应不受试

验影响。

试验时,压力应通过两块带孔的钢板(其孔与GB/T1835要求的角件孔相同),在试验机上进

行施加。

A.9.2.2锥体压缩强度

39

自动转锁和集装箱锁的锥体应承受150kN压力,而不发生任何永久性变形或者使其无法正常使用的异常情况,转锁的功能应不受试验影响。

试验时,压力应通过两块带孔的钢板(其孔与GB/T1835要求的角件孔相同),在试验机上施加在顶锥或底锥上。

A.9.3A.9剪切强度

自动转锁和集装箱锁的轴环或抗剪切力的相应结构,应承受在附录E中所示的对应横向剪切力,不

发生任何永久性变形或者使其无法正常使用的异常情况。

A.10试验方法

A.10.1拉伸试验

在进行拉伸试验时,应由一台拉伸试验机和两个尺寸等同于在GB/T1835中所规定的角件尺寸的构

件,对转锁施加拉力(见图A.8)。

对自动转锁和自动集装箱锁的试验,虽然其过程是相同的,但需要不同的夹具。

对自动转锁和自动集装箱锁在试验时,试验夹具应阻止转锁纵、横向移动和转动。

对于检验载荷试验,试验力应持续作用5分钟。

F——试验力。

图A.8拉伸试验

A.10.2中间板压缩强度试验(如设置)

在对中间板进行压缩试验时,应由通过两块有孔的钢板(其孔与GB/T1835要求的角件孔等同)在

试验机上对中间板施加压力(见图A.9)。

试验力应持续作用5分钟。

图A.9在中间板上压缩试验

40

A.10.3剪切强度试验

在对转锁进行剪切强度试验时,锁应处于闭锁位置,并置于有孔的试验夹具(其孔与GB/T1835要

求的角件孔等同)进行(见图A.10)。

图A.10剪切试验

A.10.4自动转锁和自动集装箱锁的功能试验

A.10.4.1总则

自动转锁和自动集装箱锁的试验,应模拟箱垛在海上遭遇极端气候条件和在装卸操作时情况进行。

在箱垛倾斜时,集装箱一侧的锁受压,其另一侧的锁受拉。

除此之外也存在着横向剪切力。

在试验

条件下,所有载荷应同时加载。

试验夹具(或夹头)应模拟两集装箱的顶梁和底梁,角件由常规产品生产时所用的相同材料制成。

角件锁孔内的锁定位的最小宽度应按GB/T1835的要求。

中心距间最大差额如下所述可达9.5mm。

试验时

应将此情况考虑在内。

功能试验的进行应考虑到集装箱与角件间的组合公差(见图A.11)。

功能试验中,顶角件与底角件

在最极限方向,中心偏差可达9.5mm。

功能试验应分别模拟船舶向左舷和右舷倾斜的情况。

尺寸和公差应按GB/T1413和GB/T1835的规定,图A.11为顶孔的中心线与其内边间的尺寸,红色标

记的为公称尺寸。

计算的中心线间距值(2,260mm)和GB/T1413表A.1所示的P值(2,259mm)存在由于非

公制单位到公职单位翻译所致的1mm的差异。

顶部一对角件所示的间距,为集装箱处于最小宽度时;

底部一对角件所示的间距,为集装箱处于最

大宽度时。

由于从外表面考虑顶孔间位置公差,顶孔间的定位可能有8mm偏差,在考虑顶孔内表面定位

和考虑到公差因涉及顶孔宽度时,其偏差增加到9.5mm。

41

图A.11角件公差

A.10.4.2对自动转锁和自动集装箱锁模拟“撞击”和“甩动”的试验

自动转锁和自动集装箱锁试验,应模拟在波浪作用下,经受船舶“撞击”和“甩动”,使货垛中

的空箱经受变化的角动力的情景。

试验应模拟船舶经受猛烈垂直冲击力时,出现起伏或倾斜作用情景。

在试验过程中,锁不应脱离顶角件或底角件。

A.10.5中间锁试验

中间锁试验方法和试验载荷与转锁所采用的相同。

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