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8306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8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节建设节能评估估报告Word下载.docx

1、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包括:

①商品展示交易堆场大棚:

30000m2

②仓储加工包装中心:

20000m2

③综合办公楼:

30000m2(包括办公室、科技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交割中心、电子结算中心、电子商务中心、)

④其他建筑(员工生活设施和供电供水):

5000m2

(3)停车场:

4000m2

(4)道路、广场:

1000m2

(5)围墙、大门:

265m(含大门l座)

(6)绿化、美化:

15000m2

2、购置设备2335台套,详细清单如下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

金额

备注

1

运输仓储设备

台(只)

(1)

中型卡车(20T)

80

18

1440

(2)

搬运叉车(2T)

4

10

40

(3)

前移式叉车(1.5T)

2

15

30

(4)

手动托盘车

0.20

6

(5)

的托盘(1.2m×

1m)

4000

0.05

200

(6)

月台升降装置(6T)

3

(7)

仓储笼

400

20

1000×

800×

1000mm

商用计算机

0.85

114

电子大屏幕

办公家具

100

0.50

50

按办公室配套

5

其它设备

1940

3880

供水、供热等

合计

2335

5840

1.2.1项目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总体思路的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抓好以工业强县为核心的各项事业,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县域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县级主导产业的优势已经凸显,发展势头强劲。

而主导产业的持续发展,对相关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服务工业强县、产业集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1、发展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对流通产业的必然要求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流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

它是生产领域的延伸,也是流通领域的起始。

而现代物流是指原材料、半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过程。

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包装、整理、配送、信息处理等流通服务的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

近年来,物流产业热潮持续升温,物流服务业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现代物流的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增长的“加速器”。

物流产业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影响众多领域发展的巨大潜在市场,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就XX市的经济状况来看,近年来全市经济结构在发展过程中调整优化升级,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

201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74.9亿元。

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商品流通总量迅速扩大,全市社会、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基础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步入快车道,今后各方面的持续发展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作支撑。

2、XX县物流服务业近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仍显得相对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XX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商品流通总量迅速扩大,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等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物流产业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产业的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增长的“加速器”。

各种类型的企业纷纷提出物流配送服务的需求,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专业物流公司、物流中心也有新的进展。

但是,与蓬勃发展的主导产业相比,物流产业显得滞后,尚未形成足以支撑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的现代物流体系。

1.2.2市场预测

1、农产品物流市场概述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商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

具体地说,它包括商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商品价值增值和商流组织目标。

商品物流不等于产品流通。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已日益成为一个企业、地区和国家寻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从去年开始,XX市提出了物流体系建设规划,并作了初步探索。

在建设物流体系的实践中,要着重把握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建设内容和落实工作措施等三个环节,并予以逐步推进把握形势,提高对物流市场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从大的宏观背景分析,物流作为一大新兴产业正在全球迅速兴起,我国北京、上海、深圳、青岛、济南、徐州等地都在结合自身的特点,规划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物流业,并积极筹建本区域的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

党的十七大提出:

“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中央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都把农产品流通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高度。

《安徽省关于加快发展三产服务业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物流配送服务业。

从XX市的实际情况分析,商品流通不畅一直困扰着全市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物流体系建设不仅重要,而且相当紧迫。

我们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和要求,进一步提高对物流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XX县作为XX市唯一市辖县,随着XX和XX同城化建设进程的加快,XX县物流产业的发展必将作为XX市物流体系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市、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2、市场预测

(1)物流市场体系建设是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

流通作为产业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商品价值的重要手段。

物流意味着商品流通领域向两端延伸和拓展,以最小的成本把生产者提供的产品直接发送到用户(包括厂家、商店、超市,甚至消费者)手中。

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技术手段为基础、以服务区域商品流通为目的的现代物流体系,不仅能为经营主体提供真实、准确、有效的信息,减少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还将大大减低其运营成本和风险,使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增值。

(2)物流体系建设是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重要保证。

商品物流体系是产业化经营赖以发展的导向和载体。

要加快传统商品加速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和管理企业化的服务业现代化转变,离不开商品物流体系的支撑。

通过商品物流体系建设,将商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主体有机联结在一起,容易结成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

1.2.3项目建设条件

1、自然条件

(1)XX县自然地理状况

XX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XX平原,东近连云港,西连商丘、开封,南接宿州、蚌埠,北临徐州,地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位置。

(2)自然气候条件

XX县地处北温带,属北方型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日照时数为2315.8小时,日照度为52.2%,无霜期202天,地震烈度:

6度。

(3)交通条件

XX县交通方便,铁路运输有符夹线、青阜线东连京沪,北衔陇海,西接京九。

公路运输有105国道、202省道穿境而过,京台高速公路和连霍高速公路距项目单位分别为4公里、7公里。

水运方面,内河航运经大运河、淮河直贯长江。

空运方面,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仅50公里。

2、社会经济条件

(1)良好的发展环境

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在全力抓好城市硬环境建设增强城市整体功能的同时,紧紧抓住优化软环境不放松,在全区上下持久、深入地开展创建最优经济发展环境活动,掀起了一场新的“环境革命”,一是强化效率意识,改革审批制度;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手程序,引入市场机制,实行“阳光操作”。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效率型政府的转变。

推行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不断优化办事模式,推出了“三零”工程模式,即:

招商政策更优,实行零收费;

办事效率更高,实行零环节服务;

打击更有力度,努力实现外商对环境零投诉。

三是强化保护意识,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2)雄厚的经济基础

长期以来,XX县在坚持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的同时,不断加强其他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煤电为主,纺织、酿酒、建材、电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

一是煤炭产业实力雄厚,农产品资源丰富。

XX矿业集团和皖北煤电集团两大矿业集团公司和地方生产矿井35对,在建现代化大型矿井2对。

年产原煤3000多万吨,居华东之首,全国第4位,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电力基地。

全县耕地面积180万亩,粮食总产90万吨。

二是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全县共有私营企业874户,从业人员2.1万人,注册资金2.8亿元。

并逐步由加工型向外向型、高科技型和服务型转化升级,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主体和新的增长点。

三是特色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初步形成了近郊型、远郊型、工矿型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3)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多年来,XX县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重,不断提高城市的规模水平和整体功能。

一是建设了循环畅通的城市交通网络。

二是公益配套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实现了水、电、气供应一体化。

三是邮电通讯业发达,有线、无线通讯网络覆盖城乡,固定电话装机容量5.8万门,移动电话装机容量11.5万户。

3、项目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场址所在地XX工业园,安徽XX食品工业园,位于安徽省综合和改革试验点镇、安徽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点镇、安徽省重点中心建制镇、安徽省扩权强镇试点镇、安徽省“中心小城镇”---XX县XX镇。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素有XX县城南大门XX交通枢纽之称,并同皖北最大的集信息、仓交易、运输为一体的铁路物流基地相连。

园区总面积3880亩。

“四纵四横”交通主干道,3.5万千伏变电所一座,排水网、宽带网、绿化带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彰显着XX食品工业园的开放之态,蓬勃之势,强大的承载能力。

园区生产的各种品牌面粉,真空包装鲜食黑糯玉米,畜禽肉制品、食用油等美味佳肴,畅销国内外市场。

2007年5月,XX镇以省级XX经济XX镇“一区多园”建设为契机,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交通、区位、资源优势,启动了工业集中园区建设。

工业集中区定位为食品工业园,并提出了立足黄淮海,面向国内外市场,把食品工业园建成全省新型的、生态的、集群是的可持续发展的,皖北最大的食品航母,让“食品XX”这张名片,响彻国内外食品市场的发展目标。

在兴建食品工业园中,XX镇边建设边招商引资。

硬化道路,排水网络、通讯电力、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优化硬环境的同时,大力提水三个软环境:

一是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投资优惠政策,使落户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二是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三是为招商引资企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施工条件

施工场地平整开阔,直接并入省道S202线,施工运输可利用现成的铁路、公路和城市道路。

高标号水泥、砂石、石灰等建筑材料当地产量可观,能满足供应,运距短、价格便宜。

其它建筑材料在当地市场上容易购得。

施工用水、用电、通讯可以利用XX县城已有设施就近解决。

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项目建设投入资金总额:

2亿元。

(2)满负荷年营业收入:

30440亿元。

(3)满负荷年均总成本25440亿元。

(4)年均利润额:

3096.51万元。

(5)投资利润率:

15.48%。

(6)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

16.81%。

(7)财务净现值(税后):

8144.29万元ic=20%。

(8)投资回收期(税后):

6.4年(含建设期)。

(9)盈亏平衡点:

49.98%(满负荷年)。

1.2.6项目实施进度

(一)项目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工期从土建工程开工起计算,建设总工期12个月。

(二)项目实施安排

1、对项目前期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立项的基础上,进行较为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搜集相应资料,并开展初步招商运作,进行资金筹集。

同时办理前期土地文件批复和整理。

2、在项目立项批复之后,委托规划设计部门进行规划设计。

3、组织落实项目实施计划,同时进行招商引资,以期联合开发,并寻求软硬件支持。

建设周期内应全程进行资金筹集。

4、在项目资金落实之后,组织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准备、确定施工日期、组织施工监理、项目施工建设、确定试运营期限及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正式运营。

第二章节能评估的主要依据

2.1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施行);

(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4)《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40号);

(5)《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改委2007年4月);

(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

(7)《“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06]1457号);

(8)《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

(9)《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

(10)《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

(11)《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12)《关于加强工业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消耗准入管理工作的通知》(皖发改工业发[2006]1197号);

(1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本)》(发改委令第40号)

(14)《XX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试行)》;

(15)《XX市产业导向目录—制造业部分》。

2.2规章和有关规划、产业政策及准入条件

(一)《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三)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

(四)《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

(六)《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40号);

(七)《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

(八)《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

(九)《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发改委、科技部2006年修订);

(十)《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

2.3省、市有关规定

(一)《安徽省节能监察办法》

(二)《安徽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与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三)《XX市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

(四)《XX市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五)《XX市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2.4标准、规范、技术规定和技术导则

(1)《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2008);

(2)《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GB6422-2009);

(3)《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17167-2006);

(4)《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3484-2009;

(5)《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3484-2009;

(6)《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2000);

(7)《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2009);

(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08);

(9)《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

(10)《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

(11)《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2006);

(1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

(1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T50054-1995

(1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T50052-1995

(16)《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1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1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0)《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

(21)《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1992

(2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5其他相关技术资料

<

XX某物流中心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

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3.1建设方案选择原则

3.1.1场址地点、占地面积及地理位置

本项目建设地点在XX县XX工业园。

项目总占地面积86710平方米(约130亩)。

3.1.2土地利用现状

场址为规划建设用地,整个基地地势较平坦。

3.1.3场址建设条件

项目区位于安徽省东北部XX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之交,作为一座新兴的能源城市,XX市既有工业城市的整洁开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旖旎婉约,凭借相山、龙脊山和众多的采煤塌陷湖形成的独特的地理条件,创造了依山傍湖的园林城市,并先后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XX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皖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的重要能源基地。

城市呈组团式发展,在主城区内,形成三个城市组团和一个城市“绿心”的布局结构,由依山建城向依山傍水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转变。

至2020年主城区规划人口为94万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达96.25平方公里。

全市辖三区一县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7万公顷(202.05万亩),至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17.7万。

(1)气候条件

XX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冬季显著,夏雨集中,无霜期长,日照充足。

主导风向全年以偏东风为主,其次为偏北风和偏南风。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1.6°

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8°

C;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854.8毫米,年均无霜期207天,年均相对湿度为70%,年均蒸发量为1815.6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4430.2小时。

(2)水文条件

XX市位于淮河流域中游,二、三级支流范围里,隶属于华北平原南部的XX平原中部。

XX市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619.72×

104立方米/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155.09×

104立方米/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枯丰基本依赖降水补给的多寡,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层的多孔介质之中,水的运动较为缓慢。

近年来,城区及近郊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给水能力逐年减少,呈现超采现象,应该予以防范。

全市水资源的水质较好,均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小于1.0克/升,但其钙镁离子偏高,导致水的硬度较大。

(3)地质地貌

XX市地处XX平原中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除东北部有少量低山地形分布外,其余为广阔平原。

其主要类型是:

山丘、平原、湖洼地、河流。

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中部偏东,系泰山余脉,海拔在60~400米之间,余者皆为一望无际的平原。

其海拔高度23.5~32.4米,面积2354.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5%。

以横贯平原中部的古隋堤(今宿永公路)为界,北部为黄泛冲积平原区,土壤肥沃,地面平整,地下水丰富;

南部为古老河湖沉积平原,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地瘦质差,但增产潜力大。

封闭型湖洼地主要分布在四铺、XX、铁佛等地区,全系耕地。

总面积为86.67平方公里。

XX市域境内水系发达,沟渠纵横,河流多系人工河道,河道平直,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水流量大、水流急,冬季河水变浅,水流缓慢。

由于煤炭的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积水而形成湖泊。

至1992年底,全市辖区内形成大小塌陷湖泊30余个,常年积水面积7.98平方公里,占总塌陷面积的38%,多年平均蓄水量为3040万立方米,占全市平均地表蓄水量的34.4%。

塌陷湖泊水质好、浮游生物多、污染少,适合鱼类生长。

(4)工程地质条件

XX市东、西有寒武、奥陶系地质构成。

山丘平行延伸两侧,其余均为平原,海拨一般为2.5-32.5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为万分之一。

北区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地基承载力山前地带可达18吨/平方米。

地下水层多为石灰岩层隙间水,含水较丰富。

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20厘米,地震烈度6度。

建设用地的综合自然条件较好。

XX区域大地构造属中淮地台鲁西隆起区南极,区境范围内除寒武系、奥陶系有部分裸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掩盖,低山残匠占全部总面积的4.7%。

本区第四系分布广泛,孔隙水储存于第四系砂层之中,主要大气降水为主补给水源。

浅层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降及河流方向一致,由西北向东南。

地下水位升降随季节(降水量)变化,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作用。

根据项目区地质普查钻孔揭露地层属第四级河流冲击相地层,分述如下:

①粉质粘土,浅褐黄色,可塑状,中偏高压缩性,在埋深约1米以上及2.2-3.5米,粉粒含量较多,部分段为粉土,松散状,结构性差。

②粘土,棕褐色,青灰色,可塑性偏硬,中等压缩性,见少量淡水螺壳,完整。

③粉质粘土,黄绿色,硬塑状,中等压缩性,含有钙质结核,在埋深约6米处较富集。

④粉细砂,浅黄色,级配性差,中密,本层埋深7.1米钻至15.0米未揭穿。

层厚不详。

除第一层外,其他各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均在140KPa以上。

(5)交通运输条件

XX环境优越,交通便捷。

符夹、青阜、青芦三条铁路穿境而过,北接陇海线,东连京沪线,西入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