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8833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省XX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

1、营业执照

2、**省建设项目招标方案

附图

1、区域位置图

2、总平面图

3、鸟瞰图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第一节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

**省**实验中学

二、单位性质:

全额事业

三、注册资金:

4401万元

四、注册地址:

**省**市**南街318号

五、邮编:

六、联系电话:

七、项目申报单位简介:

**省**实验中学成立于1999年3月;拥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10人;学校组织管理机构内设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考核办等;无不良资信记录,资信状况良好;先后荣获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研究学校、《**实中》报获全国最佳校报一等奖、全国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班级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全国学校精细化管理示范校、第四、五届**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最佳组织奖、**省亲情教育基地、潍坊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潍坊市文明单位、潍坊市廉政文化示范点、全市和谐创建示范单位、潍坊市富民兴潍劳动奖状等33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八、项目投资单位简介:

1、**省**实验中学,创建于1999年,座落于闻名遐迩的云门山簏、风景旖旎的洋溪湖畔,与市博物馆、**公园相毗邻,学校占地90908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35000平方米,在校学生2850人,教职工310人,是潍坊市重点调度的高中学校、**省规范化学校,是全市办学条件最好、教学质量最优的高中学校。

学校以“创建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一流学校”为目标,以“以校为家、艰苦创业、奋力拼搏、无私奉献、敢为人先、争创一流、自觉献身于实验中学”的学校精神为支撑,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坚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规、寓之以动、行之以范”的教育管理方法,坚持“夯实基础、滚动提高、因材施教、分层要求”的教学方针,坚持“立足规范化、坚持严要求、努力创一流”的工作标准和“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让学生成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学校鲜明的管理个性:

“特别有纪律、特别有毅力、特别有修养、特别有作为”。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富有开拓进取精神。

学校坚持专家治校,校长是全国优秀教师、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劳动模范。

教职员工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

实验中学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一流的学校管理、一流的教学质量成为莘莘学子迈向名牌大学、走向成功的摇蓝。

**省**实验中学,原设计规模为57个教学班,2850名在校生,310名教职工,目前还属于按标准配置。

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新颁布的省规范化学校的标准也有了较大提高,**实验中学现有的设施条件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发展。

为了改善实验中学的现状,需要进行部分硬件设施扩建,以最终把实验中学扩建成上规模、上档次、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2、**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注册资金2000万元。

公司专门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屋销售、物业管理。

公司现有职工23人,其中,大专文化以上学历的22人,工程技术人员12人。

该公司以BOT的合作模式参与到**省**实验中学扩建项目中来,投资建设公寓及餐厅两个单项工程,并参与整个扩建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校企合作既可以解决学校资金缺乏的难题,又可以发挥企业的资金和对项目开发管理的优势。

第二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实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扩建

三、建设地址

该项目位于**市王府街道,**中路以西(详见区域位置图)。

四、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5739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296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建筑面积10932平方米,办公楼建筑面积4388平方米,学生公寓建筑面积8455平方米,餐厅建筑面积9014平方米,科技楼建筑面积13699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5494平方米,连廊建筑面积314平方米。

其经济技术指标如下:

容积率:

0.91

建筑密度:

21.6%

绿化率:

41.2%

停车位:

144个

五、能源消耗分析

该项目主要耗能设施为实验仪器、公用设备用电及房间、公共场所照明用电;生活各类用水以及房间采暖用汽等。

所以能源消耗品种为电力、汽、水。

该项目处在**市市区,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市政供水、电、汽充足,可满足项目的正常使用。

六、环境与安全卫生影响分析

本项目在建设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环境危害因素,通过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其危害都是可以规避或减弱的。

在学校运营期间,主要是些生活污废水和一些生活垃圾影响环境,环卫工人及时收集运走集中处理。

防火、避免触电以及师生的人身安全和饮食卫生是学校中较突出的问题。

制定的安全卫生防御和检查制度,提高相关人员警觉性,均可以避免危险事件发生。

七、人员配置

学校组织管理和机构设置及建成后需要新增各类工作人员的配置数量达到510人,素质要求达到本科以上,主要是教育局调配及教育系统考选。

八、实施计划

项目计划于2010年4月完成前期准备工作,2010年5月份开工建设,2011年4月份竣工验收,努力做到2011年下半年正式招生入住。

九、投资估算

经估算,该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0144万元。

其中,建筑工程投资7008万元,设备购置费1435万元,基础配套设施费1098万元,其他费用316万元,预备费286万元。

项目投资资本金为2030万元。

十、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

1、**市教育局投资;

2、采取BOT方式由建餐厅、公寓;

3、其余资金由市政府土地置换。

十一、经济评价

该校区的年总收入为1593.44万元,总成本费用约1491万元,利润总额102.44万元。

经分析,该学校收支基本平衡,收入可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营,但其社会效益是无法量化的,考虑其公益性,该项目是可行的。

十二、研究总结论

该项目的建设贯彻了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国家教委下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等有关政策,按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标准,以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管理水平、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教育设施、一流的教育竞争能力建设**实验中学,势必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对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章项目实施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

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全民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教育正在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事业,是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加居民消费,带动与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减轻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的重要举措。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国家鼓励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公办普通高中在保证本校规模和教育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方式与其它学校、社会力量联合举办民办普通高中。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在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要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中提出“要加大对教学设备和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

在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全省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5%。

继续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快幼儿教育发展,重视发展特殊教育。

”为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任务。

根据潍坊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市在近5年内将发展为中等级城市,常住人口将发展到30万左右。

同时规划中还指出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5%以上;搞好学校布局调整,中心城区新建2~3所高水平完全中学,实现农村普通高中全部进城。

因此在校学生人数也将会成倍增长,以**实验中学现有的规模和条件将难以承受。

从而加剧了**发展高中教育,扩大校区规模的紧迫性。

根据鲁政发[1999]105号文件精神,今后几年基本要普及高中教育,从**现有普通高中招生能力来看远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校区没有发展余地,因此,扩建**实验中学,扩大招生规模,成为**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第二节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

1、是教育投资的需求

教育消费一直是近几年持续升温的社会消费新热点,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教育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家计委统计,现在大部分家庭48%的储蓄将用于子女教育投资,大多数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渴望为子女上学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甚至不惜交高额的择校费,为子女“购买”良好的教育机会。

为此,充分利用**市高水平的办学质量、雄厚的师资力量,扩大学校规模,不仅解决了教育供不应求的矛盾,还为家庭提供了称心如意的教育消费点,又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成为社会、家庭、学校及投资者多赢的新亮点。

2、是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潍坊教育事业发展主要任务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采取公办与民办相结合,使全县3岁至学龄前幼儿入园率达到95%以上,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力争达到100%。

二是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

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力争100%,小学在校生巩固率力争达到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达98%以上。

搞好对盲、哑、聋、弱智等残疾青少年及儿童的特殊教育。

三是加快普及高中教育。

到2012年,实现高标准普及高中段教育目标,普及率达到90%以上。

进一步加大对县城高中的投入,扩大规模,改善办学条件。

四是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办好乡镇成人教育学校,校舍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

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注重实效,对农民及城市下岗、转岗人员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培训,为再就业创造条件,搞好服务。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可满足适龄学子接受高中教育的需求,大大加快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步伐,完成到2012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90%的发展目标,实现高中教育的城区化和优质化发展格局,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当地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鉴于以上实际情况,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一、建设规模

根据**中学生生源情况和**市实验中学的发展预测,**实验中学扩建校区设计规模为全日制高中寄宿学校,设64个教学班,每班50人,共3200人。

二、规划设计方案

1、项目概况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古老而又年青的城市——**,日新月异!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呼唤着科教事业的进步!

更需要高质量的教育的支持!

新的教育模式,新的教学理念呼唤着新的校园设计!

设计区域位于**省潍坊**市,东侧为**中路(详见设计范围图),规划用地面积57399平方米。

2、设计依据

(1)有关文件

●现行国家标准、设计规范

●现行**省潍坊市标准、设计规范

●《规划控制要求、控制文本》

●潍坊市**市实验中学建设项目建议书

●设计合同

(2)气象资料

●温度

最冷日平均温度-7.9℃

最热日平均温度30.9℃

极端最低气温-21.4℃

极端最高气温40.5℃

●湿度

最冷月平均湿度61%

最热月平均湿度81%

年平均降雨量671.5mm

●年日照率62%

●最大冻土深度50cm

●年均风速3.3m/s

●主导风向东南风、西北风

●平均气压999.7mpa

●海拔高度144.1m

3、规划设计目标

充分利用**实验中学现有的教学资源,完善实验中学建筑空间形态:

建设一所高品质、高标准的中学,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本”!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让孩子们自由呼吸自由成长!

4、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立足现在,科学合理的整体观

建筑只有完全融合到环境中去,成为城市整体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更加彰显其独特个性。

该学习有别于一般新建学校,属于扩建项目,因此怎样使各个分区更加合理就成为该项目的重点。

我们将教学楼布置在整个地块的西侧,与原有教学区域完整结合;学校办公楼布置在沿**中路位置,便于车辆出入,同时避免了对教学区域的影响,保证了教学区的安静;餐厅布置在整个地块的北侧,同时设置单独的后勤入口,避免与整个教学环境的相互干扰;学生公寓布置在教学区与餐厅中间,方便学生生活,节约同学宝贵的学习时间。

●顺应时代,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与科学时代的发展,必然促进教育理念的进步及教学模式的改变,新的时代要求校园空间构成与组织形态适应开放式办学。

我们将学习主体功能如科技楼、图书馆及办公楼相对集中的布置在学校主入口处,既便于校内各年级的使用,也便于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

将学生公寓及餐厅等后勤生活区布置在地块的北侧,为学校的后勤社会化管理提供可能。

●一气呵成、和而不同的建筑观

历史性、文化性、地域性是校园场所精神的实质,是师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根源所在。

而校园文化个性的彰显离不开校园空间这一载体。

中心建筑群的的布局着眼于整体态势的构筑,在保持整体建筑格调的基础上,提升建筑品味。

既充分发展现各功能空间的个性,又首尾呼应、有机结合,使整个校区在空间上一气呵成。

秩序中见节奏,统一中示变化,和而不同。

并着重凸显空间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从而走向人类物质与文化发展的新超越。

●原生态的环境设计观

保持原有校园的生态优势,通过建筑空间内院的有序组织,改善建筑外部的小气候条件。

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并充分与环境绿化相结合。

对校园污水的集中处理、雨水的收集再利用,从而实现环境的生态化、景观的园林化。

5、功能布局与规划结构

●规划目标:

力求基于自然地理条件及周边城市关系,创造属于潍坊市**实验中学独特的校园空间,集自然与人文与一体,展现新老校园文化的延续与继承,将老校园的人文精神融入新校园规划中。

●规划理念与原则为两条主线:

环境主线

人文主题——共享交流的序列空间

●两个着眼点:

着眼于与城市关系

着眼与学校教学模式在未来发展的可适性

●总体布置:

根据学校的教学、生活要求,考虑建设场地用地的实际情况及消防、绿化等要求,将场地进行合理布局,划分为教学区、学员生活区、办公区,功能分区明确。

6、空间特色

“合其体,得其性,则和;离其体,失其性,则乖”。

整个校园全部为低密度、多层,建筑隐与绿化之中,空间渗透,疏密有致,环境尺度亲切宜人,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

通过主入口大门,首先是一段长长的绿荫林道,作为城市空间到校园空间的过渡。

然后是校园中心广场,我们通过连廊的设计手法,将科技楼与两座教学楼连为一体,入口两侧办公楼与图书馆中间高耸的塔楼,给人以振奋和进取,向里延伸的绿化景观广场,隐喻着知识的大门,学无止境。

学校建筑的文化性、标志性在**中路主入口充分的展示出来也给城市形象增加了亮点。

科技楼、图书馆与办公楼形成了良好的围合空间,自然形成了主入口处的礼仪广场,这里是文化空间序列的高潮,礼仪广场是学生通向教学区的交通广场,又是学生集会、交流、休闲运动的文化景观广场,它贯彻我们最淳朴的设计思想,学校应该是容纳孩子们各种美妙“相遇”的乐园,也是让孩子们“自由呼吸、自由成长”的沃土。

7、交通组织

校园交通设计遵循安全、便捷、高效的原则,尽量做到人车分离。

●出入口:

学校现设了三个出入口,主入口设于东面,次入口设于南面,次入口临近宿舍,有利于将来家长接送孩子的方便性,后勤入口设于北侧,紧邻餐厅,避免了对学校教学系统的干扰。

●车行系统、步行系统明确:

校园车行系统主要位于办公楼附近,对于校园整个公共教学区域来讲,车行道设置是处于其外围的,最大限度将教学及公共活动内部留给步行者,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

校园车行系统的外置使中部步行系统的完善成为了可能,从“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出发,校园内围绕中心广场组织了完整的步行系统,完善的步行系统和外围的车行系统有机结合,共同构建出安全畅通的校园交通流线体系。

8、绿化设计

校内绿化设计本着“生态、自然、朴质”的原则,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突出学校的绿树成荫、四季有景的特点。

建筑、环境相呼应,做到步移景异。

花卉配置、雕塑小品、休闲步道、活动器械相生相融。

9、建筑设计

建筑造型设计整体上服从**作为古城的文化特色,强调了整体的舒展及空间轮廓的优美境,刚柔相济、一气呵成。

避免过于夸张的造型及装饰,采用朴质、简洁的造型手法,让校园建筑成为孩子们认识**从而更加热爱**。

建筑以富有文化特质的灰色调为主调,点缀以白色精致的线脚,通过内院空间的围合,绿化的配置,加之体块的穿插、光阴的变化,勾勒出一幅古色古香的建筑形象。

校区内主要包括科技楼、图书馆、餐厅、办公楼、学生公寓以及教学楼。

各单体建筑主要功能如下:

科技楼为地上七层,地下一层。

地下一层为车库,地上七层主要为学生各种实验室、计算机房、办公室以及各配套用房。

图书馆为四层。

一层主要设置:

书库及借阅处、索引处;二至四层为图书馆各种阅览室。

餐厅为二层。

一至二层分为两个餐厅,二层局部为学校礼堂。

办公楼为四层。

主要设置学校各个部门的办公用房。

学生公寓为五层。

主要设置学生宿舍及其附属用房。

教学楼均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

地下一层为自行车库;地上四层主要设置普通教室、合班教室、教师办公室以及附属用房。

10、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57399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52296平方米

其中:

教学楼建筑面积:

10932平方米

办公楼建筑面积:

4388平方米

学生公寓建筑面积:

8455平方米

餐厅建筑面积:

9014平方米

科技楼建筑面积:

13699平方米

图书馆建筑面积:

5494平方米

连廊建筑面积:

314平方米

容积率:

0.91

建筑密度:

21.6%

绿化率:

41.2%

停车位:

144个

三、校舍建筑标准与要求

1、普通教室

按《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要求,普通教室生均使用面积1.22平方米(普通高中),班额50人,每口普通教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1平方米。

教室内布置,课桌椅的排距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20mm,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等,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一组电源插座。

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不宜小于4000mm,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宜为1000-1100mm。

讲台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

2、实验室

实验室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大类。

物理、化学实验室分边讲边试实验室、分组实验室及演示室三种类型。

生物实验室分显微镜实验室、演示室及动物解剖实验室三种类型。

实验室生均使用面积宜为1.80平方米每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90平方米,实验室宜按2人一组的平面布置,分组不少于25组。

双人单侧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600mm,每生占用长度不宜小于600mm,四人双侧物理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900mm,每生占用长度不宜小于750mm,岛式化学、生物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1250mm,每生占用长度不宜小于600mm。

教师演示桌长度不宜小于2400mm,宽度不宜小于600mm。

实验桌应固定,桌前沿及两侧加设围板,高50mm,厚120mm,两侧长度200-300mm。

实验室的室内布置,第一排实验桌的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最后一排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1200mm。

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000mm。

两实验桌间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300mm,超过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500mm。

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900mm。

实验桌端部与墙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550mm。

实验室设施应设置黑板、讲台、窗帘杆、银幕挂钩和“学生园地”栏等,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应根据功能的要求设置给水排水系统、通风管道和各种电源插座。

化学实验室、化学准备室及生物解剖实验室的地面应设置地漏。

化学实验室设事故冲洗水槽,桌面要有防酸碱措施。

物理光学实验室和生物显微镜室的实验桌椅设置局部照明。

各类实验室的附属用房:

化学实验室宜设仪器室、准备室、实验员室、药品贮藏室;物理实验室宜设仪器室、准备室、实验员室;生物实验室宜设准备室、标本室、仪器室、模型室、实验室。

实验室附属用房的位置应尽量靠近所属实验室。

危险化学药品贮藏室除应符合防水规范要求外,尚应采取防潮、通风等措施,生物标本室宜为北向布置,并应采取防潮、降温、隔热、防鼠、防蛀等措施。

演示室容纳学生数量不应超过100人。

演示室应采用阶梯式地面,设计视点应定在教师演示台面中心,每排座位的视线升高值宜为120mm;桌椅宜采用固定式,每个座位宽度宜为500mm,排距不应小于850mm。

3、功能教室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普通高中应设置的功能教室有:

史地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微机教室、合班教室、语音教室、书法教室等。

1)史地教室

史地教室生均占用使用面积应达到1.80平方米,每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90平方米,讲桌应设电源插座,室内宜设窗帘盒、银幕挂钩,设置简易天象仪的地理教室,其课桌应安装局部照明。

史地教室应设陈列室、贮藏室等附属用房。

2)美术教室

美术教室生均使用面积应达到1.80平方米,每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90平方米,宜设北向采光,或设顶部采光,教室四角应各设一组电源插座,室内应设窗帘盒、银幕挂钩和水池。

美术教室宜设教具贮存室,教具贮存室应与美术教室相通。

3)音乐教室

音乐教室生均使用面积应达到1.56平方米,每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78平方米,专用音乐教室应独立设立远离教学、实验、阅览区域,非独立设置的专用音乐教室,应安排在楼房高层的一端或一侧,以不影响其它科学教学。

室内地面宜设2-3排阶梯(宜可做成阶梯教室),应设置五线谱黑板及教师示教琴位置,应设多组电源插座,要有吸声和隔音措施,音乐教室应设有乐器室等附属用房。

4)微机教室

微机教室生均使用面积应达到1.80平方米,每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90平方米,附属用房生均使用面积不少于0.87平方米,每室使用面积不小于43.5平方米。

教室的平面布置为独立的教学单元,应设双层玻璃窗,配备空调,稳压电源等,微机操作台采用平行于教室前墙或沿墙周边布置,操作台应设有电源插座(当微机操作台平行于前墙布置时,楼地面应设有暗装电缆槽),前后排之间的净距离和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700mm。

室内地面应采用防静电材料,当室外附近有强电磁场干扰时,教室内应设有屏蔽措施。

室内应设有书写白板、窗帘杆及银幕挂钩。

微机教室应设有教师办公室、资料贮存室等附属用房。

5)合班教室(阶梯教室)

合班教室生均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