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熟悉及医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8588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熟悉及医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熟悉及医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熟悉及医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熟悉及医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熟悉及医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熟悉及医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熟悉及医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熟悉及医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熟悉及医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熟悉及医治.docx

《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熟悉及医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熟悉及医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熟悉及医治.docx

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熟悉及医治

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熟悉及医治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多发生于颈、肘、骶等部位,以皮肤瘙痒、苔藓化为特点。

依照皮损范围大小,临床上可分为局限型和泛发型两种类型。

本病常呈慢性,易于反复发作,多见于青壮年。

其病因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平稳失调有关。

现代西医学医治一样采纳镇定或抗组织胺药、x线照射及封锁疗法等,但多不能根治。

   神经性皮炎在中称为“干癣”、“牛皮癣”、“摄领疮”等,又因其顽固易发而称之为“顽癣”。

《诸病源候论》曰:

“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

”《外科正宗·顽癣》也说:

“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

”“皆属风湿凝聚生疮,久则瘙痒如癣,不治则沿漫项背。

”历代医家临床上多用凉血清热疏风、养血润燥、健脾渗湿等法为主,并配合外治。

一些医籍,如《儒门事亲》、《本草纲目拾遗》等还有用方法治疗顽癣的记载。

   现代神经性皮炎的报道,始见于50年代中期,最初的文献多是用疗法和外治法960年代,在的基础上,采用内服配合外治的方法比较普遍;治疗则以皮肤针的应用报道较多。

70年代,一些新的穴位刺激疗法,如头针、穴位注射、水灌疗法等,中药局部注射也用于治疗本病,使临床疗效有所提高。

自80年代以来,除了在临床上获得较大进展外,还开展了有关神经性皮炎防治的实验研究。

如对神经性皮炎患者的脑电图检查显示,此类患者大多数表现为界限性异常和轻度异常脑电图,异常率为%,远高于正常人对照组的异常率(%)。

有人通过对神经性皮炎的病因学疗法进行探索,认为精神因素在发病原因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对此病患者做说服教育以及避免再刺激,可能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之一。

对一组神经性皮炎病人进行治疗前后的血浆亮氨酸脑啡呔样物质(LEKIS)含量测定,发现治疗后血浆中LEKIS比前有明显增高(P<),而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血浆中LEKIS无明显变化。

据统计,目前用中医中药方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一般在90%左右。

   本病主要由于七情内伤,风邪侵扰,以致营卫失和,经脉失疏而引发。

   风热邪阻风邪外袭体表,郁于肌腠而化热,致营血热盛,经脉充斥,体发斑疹。

若风邪久羁,伏于肌肤腠理,经脉失和,导致伤营耗血,则久病不愈。

   血热风盛风邪化热或七情内伤,性情急躁,化热生火,火热伏于营血,营血失和,经脉充斥,则发疹斑而色红。

血热生风,风盛则燥,而见剧痒,脱干燥皮屑。

   血虚风燥情志郁而不达,化热生火,日久则耗伤阴血。

营血不足,化燥生风,肌肤失养,经脉失疏,故发斑疹皮炎,奇痒难忍。

   总之,情志内伤,风邪侵扰是本病的诱发因素;营卫不和,经脉失疏是本病的病机特点。

衣物磨擦,反复搔抓,不利于营血和调与经脉疏利,则会加重病损粗糙增厚。

   本病临床可分为三型。

初发多为风热郁阻,继而血热风盛,久则血虚风燥。

   1.风热郁阻多见于局限性患者,皮损成片,以丘疹为主,呈淡红或淡褐色,粗糙肥厚,阵发剧痒,抓搔后迅速苔癣样变。

舌苔薄或微腻,脉濡滑或濡缓。

   2.血热风盛多见于泛发性患者,皮损色红,泛发全身,呈大片浸润性潮红斑块,有抓痕、血痂,成苔癣样变,奇痒不止,人夜尤甚,伴心烦,口渴,失眠多梦,心急易怒。

舌质红,苔薄,脉滑数或弦

   3.血虚风燥病久皮损不愈,日渐加重,局部皮损增厚粗糙,色淡或浅褐,表面干燥有鳞屑,剧烈瘙痒,人夜尤甚。

舌质淡,苔薄,脉细。

 

   临床痊愈:

症状消失,皮损全退,恢复正常,随访一年以后未复发。

   显效:

症状基本消失,皮损恢复在70%以上,瘙痒已止,或已治愈,但半年以内复发。

 

   有效:

皮损范围缩小30%以上,瘙痒明显减轻。

   无效:

症状、体征均未改善或未达有效标准。

 

   

(1)风热郁阻

   治法:

清热疏风,解毒散结。

   处方:

生地30克,丹皮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羌活10克,赤芍10克,蝉蜕10克,10克,川芎10克,乌梢蛇10克,蜈蚣6克,生甘草10克,白鲜皮10克。

   加减:

苔腻加川萆薢、茯苓;痒甚加地肤子、全蝎;夜寐不安加生龙齿;食欲不振加焦三仙。

   用法:

全蝎、蜈蚣研细末冲服,余药水煎,每日1剂,水煎2次,2次汤汁合并后分早晚2次服。

药渣加水再煎汁,外洗患部。

   疗效:

用此方治疗66例,有效率为82%。

   常用成方:

消风散。

   

(2)血热风盛

   治法:

清热凉血搜风。

   处方:

生地3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12克,连翘10克,生石膏15克,丹参12克,蝉蜕10克,白鲜皮15克,防风10克,僵蚕10克,全蝎3克,蛤粉6克,紫草15克。

   加减:

热重加黄柏、栀子;心烦不寐加川、磁石、珍珠母;便秘加生大黄;湿重加生薏苡仁、赤茯苓;痒剧加干蟾皮、生龙齿。

   疗效:

共治疗121例,配合局部外洗,痊愈93例,好转28例,总有效率100%。

   常用成方:

清营汤。

   (3)血虚风燥

   治法:

养血润燥,搜风止痒。

   处方:

生熟地各10克,制首乌15克,炒10克,玄参15克,丹皮10克,白蒺藜10克,10克,僵蚕10克,磁石30克,珍珠母30克,夜交藤15克,代赭石15克,炙甘草6克,蝉衣6克。

   加减:

气虚加黄芪;痒甚加秦艽;血热加生玳瑁;便干加火麻仁、瓜蒌仁。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

共治疗48例,临床治愈23例,显效15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常用成方:

四物汤加减。

   

(1)斩痒汤 

   处方:

川连3克,白蒺藜60克,磁石、生牡蛎各30克,、皂刺、三棱、莪术、海藻、昆布、蕲蛇各15克,全蝎5克,蜈蚣1条,炙甘草10克。

   加减:

血虚加首乌、;痒甚加白鲜皮、荆芥、防风;心烦口渴加生地、玄参;失眠多梦加夜交藤、远志;肝郁化火加夏枯草、栀子。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同时外用止痒酊。

   疗效:

共治疗100例,临床痊愈58例,有效3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

   

(2)加味首乌饮 

   处方:

首乌15克,丹皮9克,生地15克,熟地12克,10克,6克,地肤子9克,白蒺藜9克,僵蚕9克,甘草6克,玄参9克。

   加减:

食欲不振加苍术;四肢倦怠加;虚烦不寐,痒甚加地骨皮、蛇床子;有感染加。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外用枫银膏(大枫子与水银按3:

1配成软膏)涂敷,每日1次。

   疗效:

共治疗55例,临床治愈4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100%。

   (3)消风化瘀汤 

   处方:

荆芥、防风、三棱、莪术、甘草各10克,蝉衣5克,露蜂房

   3克,生地、蚤休各25克,紫草20克。

   加减:

皮肤苔藓化严重者加桃仁、王不留行;瘙痒剧烈加乌梢蛇、全蝎;干燥脱屑较多者加全;继发感染加双花、蒲公英;夜寐不安加夜交藤;急躁易怒加五味子、白芍。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并用药渣煎汤温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

   疗效:

用本方治疗局限性和泛发性患者39例,临床治愈11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

   (4)乌蛇活血散风汤 

   处方:

乌梢蛇15克,10克,生地15克,丹参30~60克,忍冬藤30克,土茯苓30克,荆芥12克,薄荷10克,连翘15克,蝉蜕10克,生草6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许,早中晚各服1次。

同时可用蛇床子、苦参各60克,雄黄10克,煎水反复搓洗患部20~30分钟,每日2次;或用艾条从内到外呈环形状熏灸患处,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1次。

 

   疗效:

用上法治疗神经性皮炎患者多人,每获良效。

   (5)流脑膏(外用)

   处方:

硫磺5克,樟脑2克,大枫子仁6克,生杏仁6克,轻粉2克,猪油适量。

   用法:

将硫磺、樟脑、轻粉研细末,入大枫子仁、杏仁、猪油捣成膏状,搽敷患处,每日2次。

   疗效:

用此膏治疗38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均3~5天获效。

   (6)苦徐酊(外用)

   处方:

苦参30克,徐长卿30克,白降丹0.5克,麝香O.2克,95%酒精130毫升。

   用法:

苦参、徐长卿加水煎煮2次,合并药液浓缩至25ml左右,然后加人酒精,静置48小时,滤清药液再加人白降丹、麝香,用时以棉球蘸药液擦患处,每日3~4次。

   疗效:

用此方治疗70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均获痊愈或显效。

   (7)五毒酒(外用)

   处方:

斑蝥、红娘、樟脑各6克,全蝎、蜈蚣各6条。

   用法:

将上药研末混合人60%酒精或白酒,以浸淹为量'2周后滤渣取液备用。

用时以小笔蘸药液搽患处(好处勿染),每日2~3次。

用后24小时患处起水泡,不需处理,3~5天后痂干脱落,可再次涂药,共发疱2~3次,每次隔2~3周。

   疗效:

用此方治疗30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共47处皮损。

结果:

皮损痊愈31处,好转11处,无效3处,加重2处。

涂药后不起泡者疗效差。

   (8)辣乌膏(外用)

   处方:

新鲜辣子草(又名野胡椒)12克,生川革乌各3克。

   用法:

将川草乌研细末,辣子草捣烂,混合,加老陈酷,调成糊状。

用时,在患处涂药2~3毫米,上盖纱布固定,无皮损处避免接触,5~8小时后揭去,待发水疱。

水疱出后,用消毒针刺破,用生理盐水或按叶煎水湿敷,每天换药1次。

5~7天痂脱落。

   疗效:

用此法共治疗95例,痊愈67例,显效21例,好转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

   (9)复才硫肭软膏(外用)

   处方:

硫黄、砒石各50克,全蝎20克,大力子15克,蝉蜕、各25克,麝香0.6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混合均匀,取20克药粉加80克凡士林调匀。

历时将软膏少量涂纱布上敷包患部,天天1次或2天1次。

   疗效:

治疗32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均获痊愈。

   (10)神皮灵(外用)

   处方:

细辛、草乌、马钱子各5克,浸泡于80~95%来苏水100毫升,10~15天即可利用。

   用法:

涂擦患部每日1次~2次。

患部皮肤脱落后可改用肤轻松软膏。

   疗效:

共治疗230例,痊愈2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

临床治愈者有11例在3个月后复发。

   顾伯华医案

   郑××,男,64岁。

初诊:

1972年6月10日。

患者颈部瘙痒,皮肤增厚,时轻时剧,已有7年。

近1年来进展到躯干四肢,瘙痒不堪,夜难成眠,心烦易怒,便干溲少。

   检查:

颈部两侧皮肤肥厚,色素减退,间有色素沉着斑,四周散在有光亮的扁平坚实丘疹,胸背及两大腿内侧也有类似皮损,满布血痂、抓痕,大片潮红。

腘窝及肘内少量渗液。

舌红,苔薄,根腻,脉髀弦滑。

证属年老营血已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养,夹有湿热。

拟凉血清利湿热治其标。

   处方:

鲜生地30克,赤芍9克,玄参12克,鸡血藤12克,茵陈12克,蒲公英30克,苦参片12克,制大黄9克,土茯苓30克。

   外用:

1%薄荷三黄洗剂。

   二诊(6月7日):

药后瘙痒显著减轻,大便每日2行,潮红已退,夜眠安宁。

但皮肤干燥,乃湿热之邪渐去,血虚成燥突出。

拟养血祛风润燥治其本。

   处方:

大生地12克,9克,赤白芍各6克,制首乌12克,小胡麻9克,苦参片12克,炙地龙9克,肥玉9克,珍珠母30克(先煎),生甘草3克。

   外用:

白柘膏。

   三诊(7月8日):

抓痕、血痂全数消失,皮肤肥厚也稍软变平,胃纳二便正常。

证属慢性,以片剂代药汤。

 

   处方:

片,5片,每日3次。

乌梢蛇片,5片,每日3次。

   2个月后痊愈。

   按:

本病皮损状如牛领之皮,厚且坚,所以中医称为“牛皮癣”;且好发于颈部,衣领摩擦,瘙痒更剧,病情加重,故又名“摄领疮”。

顾老认为,多局限一处或数处,一般不必服药;但播散性者,全身皆有皮损,应服养血祛风润燥清利湿热之剂,可获速效。

若因情绪波动而症状加剧的,可适当加平肝潜镇安神的珍珠母、生牡蛎、五味子、夜交藤等。

 

   

(1)内服方用药规律

   本病在治疗上有内服和外治两种方法。

用药各有规律,在收集到的100余篇文献中,筛选出治疗神经性皮炎专用内服方11首,共使用中药61味,其中使用频率在100例以上的为34味。

列表如下:

应用频度(例)

报道文献(篇)

药 物

300~400

4~5

生地、蒺藜、甘草、、。

200~299

3~4

荆芥、全蝎、蜈蚣、僵蚕、蝉衣、防风。

100~199

1~3

三棱、莪术、白鲜皮、首乌、磁石、丹参、苦参、赤芍、双花、连翘、白芷、桑白皮、川连、地肤子、牡蛎、皂刺、蕲蛇、海藻、昆布。

   从上表可看出,用于医治神经性皮炎的内服药物大多为凉血清热、活血化瘀、搜风平肝、渗利湿热之类,尤以具有凉血清热润燥功效,入心、肝、肾经的生地和平肝熄风的蒺藜利用频率为高;第二,活血化瘀药和虫类搜风药利用亦较普遍。

   

(2)外用方用药规律

   外治方包括膏剂、酊剂和洗剂。

在所收集的文献中,筛选出外用专方19首,其用药规律如下:

应用频度(例)

报道文献(篇)

药  物

>450

5~7

斑蝥、生草乌。

300~449

2~3

马钱子、生川乌。

200~299

1~3

苦参、辣子草、土槿皮、槟榔、细辛、蛤粉。

100~199

1~4

大枫子、砒石、樟脑、白鲜皮、轻粉、生半夏、狼毒、松香、五倍子、麝香。

   在20味要紧用药中,利用频率最高的是斑蝥;第二是生川、草乌、马钱子等。

外用药作用为祛风杀虫、解毒化腐、杀癣止痒,绝大部份具有毒性。

目前医治神经性皮炎,外治是要紧治法之一,利历时既可配合内服方同用,又可单独利用。

   

(1)  

    ①皮肤针  

   取穴:

主穴:

脊椎两侧、阿是穴。

配穴:

头面颈部皮炎加曲池、内关、太渊、合谷;上肢加内关、曲池、肺俞、心俞;下肢加血海、足三里、肾俞;会阴及腹部加脾俞、胃俞、关元、三阴交;播散型加风池、曲池、血海、足三里;巩固调理加肺俞、心俞、脾俞、太渊。

   脊椎两侧位置:

从颈椎至尾椎两旁离正中线约4厘米处。

据皮炎的部位和性质而选用不同节段:

头面颈部皮炎选颈椎两侧;上肢皮炎选颈椎4至胸椎5之两侧;下肢皮炎选腰骶椎两侧;腹及会阴部皮炎选胸椎3~12及腰骶椎两侧;播散型皮炎选胸椎3~12作为重打叩刺区。

   阿是穴位置:

皮损区及压痛点或有条索状阳性物处。

   操作:

以常用穴为主,据症酌选配穴。

先叩刺阿是穴,以重度叩打法,令轻微出血,继叩打脊椎两侧,用轻中度叩打法,使之潮红。

备用穴在穴区叩打,亦使之潮红。

一般叩打3~5遍。

病损区叩打法为:

先在周围叩刺,轻度刺激绕打1周,再在病损上反复叩打,叩打时间视病损大小而定,直径10厘米的病损区约叩打4~6分钟。

脊柱两侧叩打法:

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叩打。

   疗效:

共治疗41例,临床痊愈22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

   ②艾灸

   取穴:

阿是穴(下同)。

   阿是穴位置:

皮损区。

   治法:

将艾绒捏成火柴头大小之炷形若干粒,皮损局部涂以大蒜汁,置艾炷于药汁皮肤上,每炷间距厘米,点燃艾炷让其烧尽后,扫去艾灰,覆盖消毒敷料即可。

每10天1次,至皮损正常为止。

   疗效:

用此方治疗神经性皮炎120例,临床痊愈为89%,以局限性疗效较好,一般1~3次可收效。

  

   ③围剃

   取穴:

阿是穴。

   操作:

用寸28号毫针,在阿是穴即皮损区周围沿皮向中心进针,深度~1寸,每次10~30针不等,按皮损区大小而定。

最后在皮损区中心直刺1~3针,深度为~寸,均不留针。

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

   疗效:

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40例,临床痊愈3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

 

   ④耳针  

   取穴:

主穴:

a.肺、肾上腺、神门、内分泌;b.耳背静脉、膈、阿是穴。

配穴:

肝、脑干。

 

   阿是穴位置:

皮损的耳廓相应部位。

   操作:

主穴任选1组,配穴仅与第1组穴配合。

第1组穴操作:

先以毫针刺一侧耳,获胀痛等得气感后,留针1~2小时,留针期间可间断用针;去针后,在另一侧耳贴敷王不留行子或磁珠,症状重者可用埋针法,取穴与耳针同。

耳针与贴敷可隔日1次,两耳交替进行,如为埋针则停止耳针,3~7日1换。

第2组;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每次选1丸2穴。

刺血时,以左手固定耳廓,将针速刺入约2毫米深,挤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才隔日1次。

上述均7次为一疗程。

   疗效:

耳针法共治疗52例,痊愈24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

   

(2)单方

   ①天胡荽汁

   组成:

天胡荽。

   用法:

用新鲜天胡荽全草洗净将水阴干,捣烂取汁。

用时,先以刀轻刮皮损部位(或用针叩打),令渗血,然后用天胡荽汁涂擦患处,每天2~3次。

   疗效:

用此法治疗33例神经性皮炎,其中31例于10天内临床痊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

   ②浓缩食醋

   组成:

食醋500克(以瓶装陈醋为佳)。

   用法:

将食醋放铁锅内煮沸浓缩至50克,装瓶备用。

历时将患处温水洗净,用消毒棉球蘸醋直搽患部,天天2~3次。

切忌用生冷水外洗,搽药时先抓搔患处以疏松汗腺。

   疗效:

用此法治疗神经性皮炎72例,临床治愈6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

 

   ③新鲜豆腐渣

   组成:

豆腐渣(要当天新鲜者)。

   用法:

先用针叩打皮损区,令渗血,再取新皮损部位,约~1厘米厚,并用油纸覆盖、包扎,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7次为一疗程。

   疗效:

用本法治疗9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均在7~15天内获愈。

 

   (3)推拿

   药物按摩

   药物配制:

a.生地、肉桂、百部、首乌、细辛各50克,浸入95%酒精2000毫升,72~140小时后过滤,再将雄黄50克研细末加入滤液,调匀密封。

b.复方糠馏油:

取200毫升糠馏油,加人冰片(研细末)50克,调匀。

   操作:

将3~5层纱布用按摩液浸湿后,拧干,固定在按摩器附件之按摩端,装上按摩器,按摩患处。

每处皮损循环按摩30分钟,涂上复方糠馏油,再用电吹风在患处直吹,温度以患者忍耐度为准,每处皮损1次吹风10~15分钟,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疗效:

用此法治疗30例神经性皮炎,临床治愈28例,好转2例。

经4年后随访,复发者3例。

   可酌情配合镇静安定剂,如安定、利眠宁等。

亦可用普鲁卡因封闭疗法。

   浅层x线照射,液氮、二氧化碳雪冷冻疗法,对局限性神经性皮炎亦有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