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9273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9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院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

5.3北海大学园区的建设机遇

5.4北海大学园区的规划与发展

5.5北海与东盟的区位优势

第六章建院条件

6.1西南交通大学雄厚的办学基础

6.2北海当地良好的办学条件

6.3北海大学经济园区发展有限公司的融资能力、行业背景和教育产业运作经验

第七章.国际学院的建院方针、战略目标、发展定位、发展愿景

7.1建院方针

7.2战略目标

7.3发展定位

7.4发展愿景

第八章国际学院建院资源整合构想

8.1学院资源分类

8.2资源整合渠道

第九章国际学院的校园建设

9.1建设原则

9.2建设纲要

第十章国际学院教学规划

10.1普通高等教育部分

10.2成人教育部分

10.3网络教育部分

10.4国际教育部分

10.5国际教育延伸产业

第十一章国际学院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11.1三个理念

11.2体制设计

11.3机构设置

11.4经营计划

11.5招生规划

第十二章财务分析

12.1投资估算

12.2投资分析

第十二章结论

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高等院校创办新型的独立二级学院提供了现实的政策依据和法制环境,也为创建独立二级学院指明了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我国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是对新的形式下中国高教改革重要的说明和补充,同时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培养创新国际化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持。

“创新发展,积极扶持,规范管理”的方针成为高等院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面临中国加入WTO新的形式下对人才的需求,中国国际教育具有很大的市场,优质的国际教育项目符合国家教育未来发展政策,中外合作办学在国内已经得到蓬勃发展。

目前,从现在国际教育发展的背景与需求来看,兴办西南大学北海国际教育学院具备现实的行业机遇与市场机遇;

从国际教育发展的大环境来看,兴办西南大学北海国际教育学院同时具备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政策机遇。

从国际教育项目的建设经验与发展程度来看,兴办西南大学北海国际教育学院具备诸多国际学院教育创新的实践借鉴。

本办学计划书依据高教创新和教育行业发展的政策背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教育创新为核心,学科建设为重点,资源整合为手段,分析了创办国际学院的可行性和相关办学模式、组织架构和教学规划。

办学计划书认为,西南大学北海国际教育学院的创办不仅符合教育创新和国际教育发展的政策要求,同时满足了中国社会国际型人才短缺的市场需求,对激活西南交通大学的传统学科资源、科研资源,丰富扩展西南交通大学的学科结构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我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是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复合型项目,其办学模式可行,经济效益稳健,社会效益可观,发展前景广阔。

第一章.项目简介

1.1项目名称

西南交通大学北海国际教育学院(拟)

1.2项目性质

新体制下的独立二级学院,中外合作办学。

(学院拥有独立校园和办学设施,独立组织和实施教学和管理,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备独立事业法人资格)

1.3规划投资及投资模式

计划投资:

1亿元

投资来源:

建校资金由项目合作方共同筹措。

投资模式:

西南交通大学:

以形式投资万元,占总股份的%,负责国际学院的立项、申报、规划、建设及教学和科研资源的组织整合。

北海大学经济园区管理委员会:

以形式投资万元,占总股份的%,负责北海大学园区优惠政策的落实,保障国际学院的顺利建设与发展。

北海大学经济园区发展有限公司:

以形式投资万元,占总股份的%,负责国际学院项目整体规划、建设与发展。

1.4建院规模

教学用地300亩以上,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

可容纳3000—6000名学生、300—600名教职工。

北海大学园区

1.6建校模式:

以学院为独立法人实体单位;

以股份制为所有权形式;

以国际化为办学特色;

以市场化为办学方向;

以生态化为建院环境标准;

以信息化为现代办学手段。

以国际教育为主体,配合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中外合作办学优势,综合发展科研和相关教育产业,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

项目由五部分构成:

●普通高等教育部分

发挥西南交通大学传统优势教育项目、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国内高等教育本、专科和研究生教育,开设管理类(土木工程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经济管理)、小语种为特色的外语类、艺术类等强势专业。

●成人教育部分

发挥西南交通大学成人教育项目优势,开设与市场相接轨的专业,发挥成人教育的特点。

●网络教育部分

发挥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项目优势,开设与市场相接轨的专业,发挥网络教育的特点。

●国际教育部分

在西南交通大学原有优势国际教育项目的基础上,引进新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专业设置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整合多方资源,形成西南交通大学北海国际教育学院的办学主体,突出国际学院的优势和特色。

●国际教育延伸产业

立足国际教育产业,发挥国际教育优势,引进国际教育先进项目,例如预科教育、英语培训、职业资格等、扩大市场,降低市场风险,增强教育影响,提高教育附加值。

近期目标:

(2004-2005)

投资3000-4000万元人民币,开发学院300亩土地的60%。

确保2004年秋季开学;

完成各类教育设施建设约3-4万平方米;

设立5个系科,开设10个专业。

各类专业大一在校学生达到500-1000人规模。

教师42-84名。

中期目标:

(2005-2006)

投资3000-4000万元人民币,继续开发学院校区300亩土地的40%。

确保2006年秋季开学时,完成各类教育设施建设约6-8万平方米;

达到可容纳5—8所系科;

15个专业;

3000名学生、230名教职员工的设计规模。

长期目标:

第二阶段(2006-2010)

根据当地、全国及国际整体国际教育市场的情况,再投资4000-6000万元。

最终达到各类在校学生10000人、教职员工666人以上规模。

1.9立项单位合作单位开学时间

1.9.1开学时间拟定于2004年9月。

1.9.2申报单位为西南交通大学

1.9.3合作单位为北海市人民政府、北海大学经济园区发展有限公司

第二章合作方简介

2.1西南交通大学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医、农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是首批进入国家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

211工程"

的大学。

2000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被评为全国本科教学优秀学校。

2.2北海大学经济园区管理委员会简介

北海大学经济园区管理委员会由北海大学经济园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直接领导。

管委会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制定的政策和决定;

负责协调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方的关系;

保障园区开发建设协调发展;

入园人才的人事调动、入户、社保等事宜;

建立优良的外部保障体系;

最大限度地调动政府各有关部门、入园学校(企业)、开发建设主体三方面积极性。

2.3北海大学经济园区发展有限公司简介

北海大学经济园区发展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教育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和珠海创新伟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专业大学园区开发建设企业,全面承担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事务。

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具战略意义的基础事业,它不仅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对国家的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我国政府才明确将科教兴国战略列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基本国策之一。

从宏观的角度,国际学院的成立符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大众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国际学院的建设,将促进地区教育的发展,为中国学生提供更多的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符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大众化的趋势。

同时国际学院整合社会各方面优势资源,共同投身教育,弥补了我国主体教育投入不足的现实,顺应了我国教育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教育行为主体多元化的潮流。

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办教育的合作模式为项目的成功带来了保障。

同时教育发展的国际化是信息全球化的产物,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教育国际化反过来促进经济全球化过程.未来教育将是国际化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主动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将是大势所趋。

西南交通大学北海国际学院的建设正面临中国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面对新形式下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学院顺应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顺应中国教育改革的潮流,顺应当今社会经济、技术国际化的浪潮,国际学院的建设必将取得辉煌的发展,为中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书写下光辉灿烂的世纪篇章。

3.2建设国际学院培养创新型国际人才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加入WTO后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我国教育部门培养出来的一般性人才数量多,创新型人才少,创新型人才不足已是影响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大障碍。

随着中国加入WTO,更多的涉外企业扎根中国,更多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我国加入WTO后人才市场的急切需求。

我国高等教育供给必须顺应市场需求进行转变,为提高企业竞争力而更加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大量具有国际化思维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人才,这就需要具备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学科设置相对灵活的教育体系来完成,国际学院机制灵活、中外合作的办学的体制优势,满足培养新型国际人才的需求,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培养适合国际市场,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复合型、实用型、和外向型人才,满足市场对于国际人才的急切需求。

3.3建设国际学院--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型独立二级学院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质性政策,为兴办国际学院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

目前兴办西南大学北海国际教育学院不仅具备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政策机遇,同时也具备成熟的实践借鉴。

未来国际学院的建设顺应了中国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然之路。

第四章项目的建设背景

(1)、党的十六大对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十六大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在十六大的精神指引下,《教育部2003年工作要点》要求:

“紧紧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增强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

根据十六大的战略部署,深入研究影响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进一步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的报告指出:

“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深刻指出的那样,当前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我国人力资源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约为8年,而世界一些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则约为:

美国13.4年、爱尔兰11.7年、韩国12.3年、菲律宾9.4年。

我国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4%左右,而1997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平均水平已达61.1%,世界平均水平为17.8%。

二是我国劳动力知识结构重心偏低。

2000年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8%,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5%,而1998年OECD国家对应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80%和26%。

1998年,我国从事科研的人数,每万名劳动力中仅为8.4人,而同期日本为80人,美国为74人。

三是我国人才状况不适应国际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根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力资源水平提升的要求,新增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应达到高中以上水平。

但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毛入率仅为42%。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入WTO,高新技术及懂得世界贸易规则的金融、管理、贸易、信息、法律、会计等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供不应求。

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也远不能满足要求。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强化人力资本投资,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提高民族综合素质,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

从2001至20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一历史时期,将成为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最为重要的历史机遇期,成为中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3)、《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

《民办教育促进法》总则第三条规定,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七章第四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第四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经费资助,出租、转让闲置的国有资产等措施对民办学校予以扶持;

第四十六条规定,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五十一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颁布实施。

条例第三条明确规定:

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

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

国家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

第四条规定:

中外合作办学者、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合法权益,受中国法律保护。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依法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5)、国家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创办新机制下的新型独立学院提出了积极扶持,创新发展的专项政策,为创办特别是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新型独立学院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高等教育招生需求分析

我国目前每年尚有约72万普通高中毕业生“无学可升”;

每轮有686万人无法接受正规的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

按照每所高校一万人记,我国未来应至少新建或扩建686所各类普通高等院校。

动态地看,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在2010年将高等院校毛入学率提高到23%左右(在国际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亦即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与规定年龄组人口数的比率,通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一个地区,该比率也可反映该地区基础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民的文化素质)。

根据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高书国《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预测与分析》的预测,21世纪前10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如能持续保持平均9-10%的增长率,届时高等教育规模可达到2200万以上。

按照此速度增长,高等教育年招生规模达800万以上,在校生规模将达2800-3000万左右,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10年可望达到20%左右。

因此可以看出,从2000到2010年间,中国高等教育招生一定会出现小的起伏和波动,预计中国高等教育招生实际年平均增长率可以保持在10-12%左右。

保守地预测,届时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可望达到22-25%之间。

也就是说,要在2010年达到这一目标,高校必须每年平均扩招300多万名学生。

按万人大学计,相当于平均每年需要新建300多所高等院校。

结论是,A.在规模、速度、结构和质量之间,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是规模和速度问题,规模扩张和高等教育地方化趋势不可避免。

东部发达各省、市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或普及化同时,要走质量型发展道路,向世界教育和科技高峰攀登;

B.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将面临挑战,实现普及高等教育更是任重道远,发展空间极其广阔。

普通高中与普通高校基本情况比较表

单位:

万人

项目

普通高中

普通高校(本、专科)

毕业生数

340.46

103.63

在校生数

1404.97

719.07

招生数

557.98

268.28

学校数(所)

14907

1225

高中与高校在校生比例

2

1

高中与高校毕业生比例

3.3

按普及高等教育目标,高校需扩规模预测

毕业340—招生268

在校:

1405—719

需扩规模:

72万人/每年

686万人/三/四年

4.3.1面向东南亚:

国际学院大步走向世界---把国外学生吸引进来

随着中国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来华留学生人数快速增长,专业日渐多样化,学习层次呈上移趋势——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大步走向世界,仅在广西每年就有上千人次的越南留学生在华学习。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处在中国与东盟对接的北海,毫无疑问将会迎来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大机遇。

北海具有与东盟的区位优势,兼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历史机遇将对包括教育等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教育创新的路径起步在北海做好准备,进驻北海,就等于抢占了立足西南、面向东盟的教育制高点。

国际学院利用北海与东盟良好的发展前景,加之西南交通大学与东盟国家良好的办学基础,结合双方优势,着眼国际,发挥国际学院的优势,针对东南亚培养国际人才。

4.3.2国际学院立足国内市场---创建南中国最具水准的国际学院

专家预测未来中国最缺国际化人才:

在未来十年,中国人才市场至少需要20%受过国际教育并具有良好英语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每年中国将会有数百万中学毕业生寻求接受国际教育的机会。

中国南方有良好的经济基础,生源与就业空间广阔,项目未来发展将建设中国南方最大的、最具有品牌实力的中国国际学院,辐射整个南方省份及地区,项目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北海作为中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唯一没有大学的一个,十多年来成立北海大学的梦想一直是北海人民的热切期盼,十年逐梦,今天,北海大学经济园的建设真正实践着北海人民的梦想和期盼。

北海大学经济园区建设得到了广西自治区委、区政府和北海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

广西区委、区政府和北海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确立了大学经济园区的战略地位,将其作为“南北钦防”的点睛之笔和北海腾飞的重要标志,并全方位营建无障碍环境。

北海大学经济园区的建设是北海“树立新形象,建设新北海,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举措,也是广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

北海大学经济园区的建设得到了北海人民的大力支持,。

1993年,北海市委、市政府就决定创建北海大学,并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

1993年10月,自治区政府专题行文批准筹建北海大学。

2003年2月,曹伯纯书记来北海考察时特别指示要加快推进北海大学经济园区的筹建工作。

2003年5月,北海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温卡华、市长刘君任组长的园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同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组建了北海大学经济园区管理委员会。

2003年7月,北海市人大专题讨论通过创建北海大学经济园区,确立了大学经济园区在北海“十五”规划中的主体地位。

2003年7月,广西自治区政府行文批复同意创建北海大学经济园区,并将其列入广西自治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5.2北海大学园区的建设机遇

北海市为入园高校开辟了“零成本进入,零障碍通道”——

A、入园高校所需的硬件(土地、基础设施、人员安置等)全部由北海市人民政府提供。

B、入园高校所需的资金全部由合作方提供。

C、入园高校与合作方在合作办学中的收益,按双方在正式签定的合作办学协议中约定的比例分享。

5.3北海大学园区的规划与发展

北海大学经济园区建设进展情况良好。

园区概念性规划和一期建设详规已全面完成;

市政配套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

前期建设资金已如期落实;

基础建设招标工作接近尾声;

市政府为大学经济园区确立的专项配套政策即将出台;

北海大学经济园区的开发范围业已纳入北海城市发展修编纲要。

北海大学经济园区总体规划

5.4北海与东盟的区位优势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历史机遇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全面启动。

处在中国与东盟对接的北海,毫无疑问将会迎来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大机遇。

这种机遇将对包括教育行业、国际教育产业等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何做好各种具体的“对接”工作,应该说任务艰巨,时间紧迫。

地缘、机遇俱有,我们至少应率先从教育创新起步在北海做好准备。

第六章建院条件

6.1西南交通大学雄厚的办学基础

A.著名国内高校

西南交通大学是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医、农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进入国家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

的大学,2001年西南交大顺利通过教育部"

"

九五"

期间建设项目验收。

B.悠久办学历史

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已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是我国近代最早创办的工科大学之一。

1905年迁校于河北唐山,曾先后定名为唐山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

1972年学校内迁四川峨眉改为现名,1989年学校迁入成都。

C.完整的学科体系

西南交通大学已建立起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

学校拥有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交通运输、环境科学与工程、外国语、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药学、旅游、软件、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外事18个学院和应用力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载运工具信息工程3个系;

61个本科专业;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有24个博士点、58个硕士点,还设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D.一流的师资队伍

西南交通大学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近1800人,教授和副教授近100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另外还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9人为我校兼职教授。

已有"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桥梁与隧道工程"

等8个学科被批准设置"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