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9010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docx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

课题信息

 

已经结题的课题

正在研究的课题

 

课改会议

课改简报

企业调研

成员学校

课改资料

 

校本教材开发

 

本校培训

 

教案心得

在线阅读

学习心得

 

科研成果

科研荣誉

 

科研辅导

 

应忠新工作室

卢晓宁工作室

中职教育研究所

 

教育论文

作品集萃

写作指导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职教杂谈

 

政策法规

名校风采

本所简况

经验撷英

名校长风采

专家视点

教育统计

社会经济

中职英才

华康清职教理念

程宝山工作室

全国职校名录

五花八门

中职动态

 

国家法规

浙江省法规

各省法规

重要讲话

 

浙江名校

各省名校

 

浙江经验

各省经验

海外经验

 

办学经验

德育经验

 

浙江名校长

各省名校长

 

宏观职教

教案改革

办学模式

基本理论

德育心理

 

中职统计

宏观教育

 

浙江经济

全国经济

人口素质

社会视窗

 

浙江中职骄子

全国中职英才

 

华康清职教理念教研究

1998至2001年文选

2002至2004年文选

2005至2007年文选

2008年至2009年文选

2010年到2011年文选

 

课题研究

职教杂谈

教育论文

会议纪要

总结交流

学校历史

特色课

破冰之旅

企业培训讲稿

 

法律品德与心理健康类

语文与数学类

英语与体音美类

机械数控与电工电子类

计算机与财经类

职业指导与永康经济文化类

 

没有公告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网站首页|文章中心|下载中心|图片中心|

|

文章中心首页

|

科研信息

|

课题研究

|

模具课改

|

课程开发

|

校本培训

|

科研杂志

|

学习园地

|

科研成果

|

科研辅导

|

 

|

本站专题栏目

|

 

您现在的位置:

浙江永康职业技术学校教科研网>>文章中心>>本站专题栏目>>中职教育研究所>>程宝山工作室>>

总结交流>>文章正文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热★★★【字体:

小大】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作者:

程宝山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点击数:

3323更新时间:

2010-9-27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试行稿)

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及其三部委办公厅《关于申报2010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工程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0〕3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浙江省、永康市的实际情况和本校的发展规划,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背景分析

一、永康市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永康市地处浙江中部,长三角的南缘,是金(华)衢(州)丽(水)五金产业带的枢纽地区与核心地区,是全国最大的五金产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

永康市是传统的“五金之乡”,是全国著名的五金之都,幅员面积10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万人,外来人口40多万。

全市有个体工业经营户12317家,其中五金工业企业7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25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87家,从事五金产业人数超过30万人。

生产机械五金、装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小家电等五金产品达一万多种,其中100多种产品在全国市场优势十分突出,电动工具总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小型拖拉机、柴油机出口量连续13年列全国第一,防盗门占全国总产量的70%。

永康已形成电动工具、衡器、有色金属、小家电及厨具、不绣钢制品、汽车摩托车配件、防盗门、滑板车等八大支柱产业。

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7亿元,2007年为786亿元,2008年达到927亿元,2009年达到990.2亿元(如图所示),五金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

就是在近两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永康五金产业也成为浙江最稳定的经济板块。

中国五金看永康。

永康市有着世界三大知名五金市场之一的中国科技五金城,有4000余家销售企业,

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发展,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

近几年来,市场成交额均在300亿元以上,并以每年20%的速度攀升。

依托永康强大的五金产业支撑,世界顶级五金盛会“中国五金博览会”每年都会在永康市如期举办,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4届。

永康五金工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商贸、旅游、金融、保险、房产和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繁荣。

在全国2861个县级行政区划中,永康市从2001年开始进入百强,排名为第90位,

2005年为44位。

目前永康市正在着力打造“五金名城、生态城乡、商旅大市”,把永康建设成为先进五金制造业基地。

但是永康的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生产效率不高,经济效益不理想,生产规模偏小,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下。

究其原因,主要是科技人才不足,特别是企业职工素质低下。

根据2006年2月公布的经济普查数据,在所调查的18.3万企业职工中,其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情况如下表所示:

文化程度情况技术水平情况

学历人数比例 技术等级证书人数比例

大学本科及以上70043.8%技师、高级技师12240.67%

大专学历1949610.6%高级工13160.72%

高中学历5115427.9%中级工33821.84%

初中及以下10581257.7%无技术证书17754496.77%

合计183466100%合计183466100%

企业职工素质的低下,严重地制约产品科技含量的进一步提高,制约永康经济的快速发展。

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永康市每年需要新增技术工人与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1万多人,同时需要对30多万企业在职职工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需要对10万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

永康市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仅带动了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强劲需求,也为以面先进制造业培养技术人才为己任的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我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学校背景分析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是永康市政府举办的一所最大的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1983年,前身为永康市五七大学。

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学校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

学校占地260余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M,学历教育在校生4000余人,教职工近300人;非学历教育每年培训企业员工及农民6000人次以上。

2、学校办学的社会声誉和认可度逐年提高。

近几年来,学校取得了140多种荣誉,其中包括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与浙江省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等。

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为领导专家所赞赏,为新闻媒体所关注,为职教同行所叹服。

近几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与《中国教育报》等40多家新闻媒体350余次报道了学校的事迹,有300多批次、1000多所职业院校的领导与教师亲临学校校参观学习与交流,总人数达到万人以上。

3、有着先进的办学理念。

华康清校长根据就业的导向与服务的宗旨,站在全局、企业、农民、学生、家长、老师等角度看职教,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办学理念,例如“五金之都应该是五金人才培养的基地。

”“特色是职业教育的灵魂。

如果模仿普高办学,职业教育必将走入死胡同。

”“职校是鱼,企业如水。

职业学校应该始终关注企业,必须自觉、主动地融入到当地经济建设的海洋中,与企业紧密接轨。

”“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白天把农民孩子培养成为车间主任或班组长,晚上把他们父母培养成技术工人。

”“我们不应该事先设置一种教育硬要学生来适应,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寻找一种适合他们特点的教育”等等,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案改革与发展。

4、建立了双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学校根据“学校是鱼,企业如水”的理念,搭建了信息交流、人才交流、物资交流、技术交流平台等四个平台,搞活企业调研、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三大机制,建立了校企双赢的合作办学模式。

建立了职业教育集团,与13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出现了“厂长请校长喝茶”“企业老总开着宝马追校长”的良好局面。

由此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也搞得红红火火。

5、专业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遵循“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办学理念,学校开设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物流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会计、市场营销与文秘、商贸英语等专业,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永康当地的产业基本接轨。

通过努力,其中的机电、电子电器专业已经建设成为浙江省示范专业。

6、教案改革稳步推进。

根据“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理念,学校对课程设置、教案内容、教案方法与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开设了选修课,创造了“特色巡回课”,编写出了40多种校本教材,创造出“过程学分与替代学分”,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7、教师队伍快速成长。

学校提出了“上挂、横联、外引、内提”的策略,实施青蓝工程、双师型工程、名师工程与“371”工程等四项工程,采取企业挂职、车间锻炼、高校进修、校本培训、教育科研、产品研发、教案改革等多项措施,使有职教特点的高能力的师资队伍快速成长起来。

现有有高级教师49人,中级教师69人;有教坛新秀16人,硕士研究生26人;有高级技师8人,技师39人,技能考评员18人,工程师6人;有双师型教师87人。

8、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建有专业基础课实验室18个,专业课实训车间16个,用房面积共13102m2。

实验仪器总值

2027万元,达到浙江省同类学校的先进水平。

与当地支柱产业的骨干企业紧密合作,稳固建立相应专业的实训基地130个,2006年被认定为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浙江省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

学校建立了“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所”,积极为社会开展服务,在当地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推行“7S”管理,举办技能活动周,实行导生制,开展生产性实训,有效地提高了实训基地的效益。

9、社会培训成绩斐然。

学校根据“白天把农民的孩子培养成车间主任和班组长,晚上把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培训成技术工人”的办学理念,大力开展企业培训与农民培训,当好农民的“红娘”,做好企业的“医生”,

创造了“送教上门”“换岗培训”等多种方法,被农民赞为脱贫致富的“引路者”,被企业称为发展提升的“贴心人”。

社会培训不但覆盖整个永康市,而且吸引了杭州、湖州、磐安等地的企业与农民纷纷前来培训。

学校也因此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浙江省再就业培训基地、浙江省农村劳动力培训先进单位。

10、学校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通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管理干部队伍。

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轨道。

职称评聘是可以让教师“计算”的,财务收支是可以让教师查究的,结构工资是可以让教师“预算”的,失职行为是可以由教代会“问责”的,中层干部是可以由教师选举的。

但是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还正处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办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专业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课程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训基地建设还需要加强,教育教案质量还需要下大力气提高。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主动适应浙江省“大力发展浙中城市群和五金产业带”的新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以质量建设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落脚点,立足永康,面向浙江,依托企业,服务社会,深化教育教案改革,推进办学机制创新,着力提高育人效益,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大幅度提高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把学校建成浙江优质的中职教育基地、企业培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在办学水平、教案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服务能力等方面达到国内同类中职学校先进水平,在浙江省中职教育中发挥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全国中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紧密结合永康市与浙江中部先进制造业的优势产业,将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等4个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在浙江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在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下,形成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大力开发“核心技能+核心课程+教案工程”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做中学”要求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具有职教特点的善教善做、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坚持“开放办学、服务社会”的理念,全面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3年努力,使学校成为永康乃至浙江先进制造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示范学校。

三、具体目标

1、建设四个特色鲜明的示范专业

数控技术应用:

服务于浙江省“浙中产业带”和“永(康)武(义)缙(云)五金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与中国星月集团、中国群升集团等企业的深度合作,联手中国王力集团、中国步阳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典型零件加工过程”为载体,全面实施”做中学”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国内中职学校一流、装备齐全、面向企业开放、具有生产性功能的实训中心,打造浙江数控人才的优质培养、培训基地。

汽车运用与维修:

适应浙中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态势,不断深化与中国众泰汽车集团、中国青年汽车集团的合作,深化工学交替与订单培训模式,建设一流实训基地,践行并丰富“职业活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浙中地区培养汽车制造与维修的技能人才最重要的培养基地。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深化与永康市翼昀电子有限公司、永康市精诚电子有限公司、永康市创基电子有限公司及其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多方位、多层次合作,共同制定应用电子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一流的实训基地,真正成为服务于永康乃至浙江电子企业的一流品牌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

模具乃工业之母,为破解当地模具人才紧缺的瓶颈,依托中国王力集团与本校深度合作的优势,联手永康当地的模具行业协会与模具企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浙中地区最大的模具实训中心与研发中心。

2、完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一是坚持“以销定产”,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设专业;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培养”与“工学交替”,与企业对接育人才;

三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案内容与方法,全面优化课程结构,与岗位对接设课程;四是加快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车间对接建基地;五是与师傅对接抓师资,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六是与职工对接作评价,改革学生评价机制;七是与技术对接搞科研,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八是与工种对接搞培训,加强企业职工培训与农民培训。

3、完善“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培养模式。

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4、深化教案改革

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开发指导思想,通过对各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企业岗位能力的调研,系统分析各行业的“职业活动”,解剖实际生产过程和实际业务(服务)工作过程,归纳出系列典型工作任务,参照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

学习、引进国内外课程建设先进理念,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建设具有“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和”做中学”特征的优质核心课程。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深化课程设置、教案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调整专业设置,使之与当地产业结构相接轨;改革课程设置,使之与岗位需求相吻合;改革教案方法,加强实践教案,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

创新教案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案环境。

创新教案方式,深入开展工程教案、案例教案、场景教案、模拟教案和岗位教案,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案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案过程,增强教案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案质量。

创新教育内容。

根据“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理念,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案内容改革,大力改革校本教材。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

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

创新教材展示方式,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

改革评价模式。

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进一步完善“过程学分与替代学分”。

考核学生的学习要突出技能,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实施“上挂、横联、外引、内提”的策略,进一步实施青蓝工程、双师型工程、名师工程与“371”工程等四项工程。

所谓“上挂”,就是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挂钩,使之成为教师的进修、实践基地。

所谓“横联”,是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并且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所谓“外引”,就是向全国各地引进优秀的人才,集天下精英为我所用。

所谓“内提”,就是内部提高,强化校本培训,帮助在职教师提高素质。

“内提”的根本目的是让教师更新观念,积累经验,提高技能,最终形成一种中职教育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实施“青蓝工程”,以老带新,新老相长。

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在几年内过好“五关”,以提高课堂教案能力、教育学生能力、专业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

实施”双师型工程”,根据“职校教师要姓职”的理念,要求所有专业课教师都必须达到技师水平,所有文化课教师都必须了解一门专业,掌握一种技能,至少考取一本中级工以上的技能证书。

并且把这种要求列入教师考核,与教师的职称评聘、先进评选、结构工资挂钩。

实施“名师工程”。

学校成立名师培养领导小组,确定名师培养对象,建立名师档案,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各种活动,出点子、厚底子、压担子、架梯子、搭台子,引导、激励、帮助教师向名师的目标迈进。

实施“371工程”。

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要培养3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包括功勋教师、特级教师、地市级以上教坛新秀或名师等,要培养70名技师和考评员,要培养10名高级技师、高级考评员和工程师。

6.完善学校内部管理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规划、执行、质量监测和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建立规范的招生和考试制度、严格的学籍和教育教案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等。

同时,建立规范的电子学籍、教务和资产等信息系统,保证学生等信息的全面准确;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7、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课程建设需要,贯彻技能训练“循序渐进”的思想,按照

“生产性”、“仿真型”的实训基地建设原则,新建、扩建20个校内实训室,形成集教案、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职业素质训导于一体的共享型、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

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在巩固与已有合作企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新增50个校外实习基地。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8、建立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在加强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同时,突出“职业道德”的教育,推进社会实践体系和校园文化体系建设。

以社会调研、志愿者活动、社区义工服务、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社团、学校文化节、创业竞赛、各类技能竞赛和所有课程教案为载体,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

推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营造与企业工作环境相同的职业氛围,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进一步深化“职业道德学分”,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在获得职业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9、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放大辐射效应

加强服务型校园建设,提高学校在企业员工培训、农民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学校“浙江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与“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所”的功能,年均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5000人次以上。

加大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中职教育工作力度,通过师资培训、联合培养、推荐就业、设备援助等途径,在已经与云南新平、江西吉安等地的中职学校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增加2所对口支援中职学校。

四、主要特色

通过改革创新,加强示范学校工程建设,将形成本校如下十大特色。

1、在办学模式上形成校企合作办学的特色。

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校企合作建设专业、确定课程,校企合作改革教案内容与方法,校企合作建设师资队伍。

学校的吸引力将使企业争相与学校合作。

学校不是游离企业之外,而是融于当地经济的海洋中,成为当地五金产业链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节点。

2、在培养模式上形成工学结合与订单培养的特色。

“工学结合”

与“订单培养”犹如两座桥梁,把学校与企业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使职业学校找到了一种难得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有难点,但不是不可以突破;订单培养已经有了好的开头,但是还需进一步深化与推广。

3、在课程设置上形成选修课、特色课与巡回课的特色。

要让学生是中职学校里真正实现“自主选择课程”,可以提前或延期毕业。

要让教师离开课本教自己擅长的、企业需要的、学生喜欢的内容。

要改变“教师束缚在某一二个班级里”的现象,让教师像专家一样在全校各班级巡回讲课。

4、在教案内容上形成“核心技能+核心课程+教案工程“的校本教材特色。

为当地经济服务的职业学校,其教材决不能全国一个样。

要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系列,教案内容根据企业需求,围绕核心技能而编写;破除以学科为中心,现实课程门类与内容的整合;教案内容要围绕教案工程而展开。

5、在评价机制上形成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的特色。

评价机制决定着中国职业教育的未来,用普通教育的评价标准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只能是一种误导。

学校的评价标准与企业的反差很大,学校是不能改变企业的评价机制的,唯一的办法是改革学校的评价机制,使之与企业相接轨。

职校的学生各有特长,应该用他们的特长去替代某些必修课不足的学分,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