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0332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8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见急症疾病的现场急救1Word下载.docx

2.测量前30分钟内不要运动,也不要喝开水、吸烟、进食等。

3.腋下测量时,注意腋窝处应无致热或降温物品,同时应将腋窝的汗液擦干。

二、常见原因

引起高热的主要原因为感染性疾病,包括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

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侵入机体均可引起发热。

三、临床特征

(一)体温上升期

这一阶段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温下降而表现为皮肤苍白,无汗,畏寒。

即寒战,寒战的主要表现为全身骨骼肌节律性收缩,而分解大量的葡萄糖及释放大量的热能,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升高。

(二)高热期

体温上升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

皮肤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皮肤出现潮红、灼热,呼吸及心率加快,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产热和散热过程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三)体温下降期

由于病因的消除,体温中枢的体温调定点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大于产热,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主要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

(四)其他症状

患者如还并发其他的疾病,还会出现该疾病的相应症状,如急性胆囊炎的患者会出现

上腹痛、恶心、呕吐症状;

尿路感染时会并发尿路刺激症状,尿痛等。

四、现场急救措施

(一)降温措施

1.物理降温将患者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

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

亦可用温水(27~37℃)或酒精(30~50%)于四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

擦浴时如患者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

但谨记患者寒战时以保暖为主,体温升高后降温为主。

小孩、老人应用物理降温时应小心,平缓、温和降温。

2.药物降温对温度异常高的患者,如身边有解热剂,根据服用说明正确使用,如对小孩可用小儿退热栓(扑热息痛栓),1~6岁,1粒/次,一日1-2次,将栓剂塞入肛门。

(二)其他对症处理

高热时体液丢失增多,加之食欲减退,应及时补充水份和电解质及热量的供给,使用1:

4(含钠液:

葡萄糖液)液,可适当予以钾盐等。

对伴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或一般降温措施效果不显著者,应保持患者安静,让医护人员立即着手处理。

五、健康指导

(一)预防为主

1.平日要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肌体免疫力。

2.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常备退热药,观察测量体温,一旦达38.5℃即口服退热药物,以防高热引起抽搐。

(二)体温升高后要注重散热

1.居室空气要流通,必要时用电扇来回吹风,千万不可关窗闭户不让患者见风

2.衣着要凉爽,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的办法。

(三)补充水分,增加营养

1.鼓励饮水,保持口舌滋润,小便通畅。

2.注意营养,不要随意忌口,无明显咳嗽的可多吃点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补充水分、糖分和维生素,又有清热的功效,此外还应注意大便通畅。

第二节晕厥

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

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急症之一。

一、基础知识

晕厥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少有后遗症。

意识丧失时间一般为20-30秒。

晕厥与昏迷不同,昏迷时意识丧失时间较长,恢复较难。

而晕厥与休克的区别在于:

休克早期无意识障碍,但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较明显且持久。

晕厥一般人群的发病率3.5%,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

对晕厥病人不可忽视,应及时救治。

由于晕厥发作多呈间断性,存在多种潜在病因,同时亦缺乏统一的诊疗标准,部分晕厥病例不易诊断。

二、常见病因

(一)血管舒缩障碍

1.单纯性晕厥(血管抑制性晕厥):

多见于年轻体弱女性,发作常有明显诱因(如疼痛、情绪紧张、恐惧、轻微出血、各种穿刺及小手术等),在天气闷热、空气污浊、疲劳、空腹、失眠及妊娠等情况下更易发生。

晕厥前期有头晕、眩晕、恶心、上腹不适、面色苍白、肢体发软、坐立不安和焦虑等,持续数分钟继而突然意识丧失,常伴有血压下降、脉搏微弱,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可自然苏醒,无后遗症。

发生机制是由于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床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脑供血不足所致。

2.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

表现为在体位骤变,主要由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时发生晕厥。

可见于:

①某些长期站立于固定位置及长期卧床者;

②服用某些药物,如氯丙嗪、胍乙啶、亚硝酸盐类等或交感神经切除术后病人;

③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神经根炎、脑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恢复期、慢性营养不良等。

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下肢静脉张力低,血液蓄积于下肢(体位性)、周围血管扩张淤血(服用亚硝酸盐药物)或血循环反射调节障碍等因素,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脑供血不足所致。

3.颈动脉窦综合征:

由于颈动脉窦附近病变,如局部动脉硬化、动脉炎、颈动脉窦周围淋巴结炎或淋巴结肿大、肿瘤以及瘢痕压迫或颈动脉窦受刺激,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致脑供血不足。

可表现为发作性晕厥或伴有抽搐。

常见的诱因有用手压迫颈动脉窦、突然转头、衣领过紧等。

4.排尿性晕厥:

多见于青年男性,在排尿中或排尿结束时发作,持续约l~2min,自行苏醒,无后遗症。

机制可能为综合性的,包括自身自主神经不稳定,体位骤变(夜间起床),排尿时屏气动作或通过迷走神经反射致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脑缺血。

5.咳嗽性晕厥:

见于患慢性肺部疾病者,剧烈咳嗽后发生。

机制可能是剧咳时胸腔内压力增加,静脉血回流受阻,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脑缺血所致,亦有认为剧烈咳嗽时脑脊液压力迅速升高,对大脑产生震荡作用所致。

6.其他因素:

如剧烈疼痛、下腔静脉综合征(晚期妊娠和腹腔巨大肿物压迫)、食管、纵隔疾病、胸腔疾病、胆绞痛、支气管镜检时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或迷走神经兴奋,引致发作晕厥。

(二)心源性晕厥

由于心脏病心排血量突然减少或心脏停搏,导致脑组织缺氧而发生。

最严重的为Adams—Stokes综合征,主要表现是在心搏停止5~lOs出现晕厥,停搏15s以上可出现抽搐,偶有大小便失禁。

(三)血管疾病

由于脑部血管或主要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发生循环障碍,导致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

如脑动脉硬化引起血管腔变窄,高血压病引起脑动脉痉挛,偏头痛及颈椎病时基底动脉舒缩障碍,各种原因所致的脑动脉微栓塞、动脉炎等病变均可出现晕厥。

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表现为多种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由于损害的血管不同而表现多样化,如偏瘫、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等。

(四)血液成分异常

1.低血糖综合征:

是由于血糖低而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所致,表现为头晕、乏力、饥饿感、恶心、出汗、震颤、神志恍惚、晕厥甚至昏迷。

2.通气过度综合征:

是由于情绪紧张或癔症发作时,呼吸急促、通气过度,二氧化碳排出增加,导致呼吸性碱中毒、脑部毛细血管收缩、脑缺氧,表现为头晕、乏力、颜面四肢针刺感,并因可伴有血钙降低而发生手足搐搦。

3.重症贫血:

是由于血氧低下而在用力时发生晕厥。

4.高原晕厥:

是由于短暂缺氧所引起。

1.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乏力等)者,多见于血管抑制性晕厥或低血糖性晕厥。

2.伴有面色苍白、发绀、呼吸困难,见于急性左心衰竭。

3.伴有心率和心律明显改变,见于心源性晕厥。

4.伴有抽搐者,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源性晕厥。

5.伴有头痛、呕吐、视听障碍者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6.伴有发热、水肿、杵状指者提示心肺疾病。

7.伴有呼吸深而快、手足发麻、抽搐者见于通气过度综合征、癔症等。

(一)判断是否为晕厥

(二)如为休克或昏迷,立即拨打120

(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放松衣领、腰带,促醒

(四)纠正低血糖

(五)止血包扎

(一)预防措施

1.生活有规律,处事达观,不过度熬夜、一日三餐规律;

2.避免在阳光下久站,避免疲劳状态下工作或运动;

3.发生体位改变时动作缓慢;

4.贫血、心脏病患者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5.易低血糖者随身携带巧克力、糖果等含糖多的食物。

(二)注意事项

1.未明确情况前,不可剧烈摇晃意识不清的病人

2.病人发生不明原因的晕厥,意识不能迅速恢复时,必须呼叫120

3.救助者要注意观察病人,如心脏、呼吸骤停,行CPR

第三节腹痛

腹痛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症状,可以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腹部的疼痛,疼痛程度因为病情的轻重各异。

腹痛病因极为复杂,包括外伤、炎症、出血,肿瘤及功能障碍等。

(一)腹痛分类

1.按病程分类

主要分为急性及慢性腹痛,这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1)急性腹痛急性腹痛又称急腹症,患者急性发病,腹部疼痛难忍,具有变化多、发展快的特点,一旦延误诊断,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引起死亡。

(2)慢性腹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患者病程较长,有时诊断颇为困难。

2.按疼痛性质程度分类

腹痛的性质与病变所在脏器及病变的性质有关,如绞痛常表示空腔脏器梗阻。

疼痛的程度一般与病变严重程度相一致,但由于个体差异有时疼痛的程度并不一定反映病变的程度。

一般情况下,疼痛性质与病变程度对应如下。

(1)轻度如隐痛、微痛、钝痛、胀痛、酸痛等。

(2)中度如刺痛、切割痛、锐痛、烧灼痛等。

(3)重度如剧痛、绞痛、惨痛等。

(二)常见疼痛部位

腹痛的体表位置常和脊髓的节段性分布有关,一般情况下疼痛所在部位即为病变所在部位。

但有一些病变引起的疼痛可放射至固定的区域,如急性胆囊炎可放射至右肩胛部和背部。

腹部病变

腹外病变及全身疾病等均可引起腹痛

(一)腹部病变

1.只是炎症性疾病。

如腹膜炎

胰腺炎

阑尾炎

胆囊炎

解释炎症性肠病等。

2.平滑肌痉挛。

由空腔脏器或管道的梗阻引起

如肠梗阻

胆石症

输尿管结石

胰管结石等。

3.血管病变。

如肠系膜动脉血栓或栓塞

夹层动脉瘤等。

4.腹壁疾病。

如腹壁创伤

腹肌损伤等。

5.腹内脏器被膜过度牵扯。

如肝瘀血

肠系膜过度牵扯等。

6.病变侵犯专门腹腔内神经。

(二)腹外病变

1.胸部疾病。

如大叶肺炎

胸膜炎

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脊椎疾病。

如胸椎结核

转移恶劣瘤等。

(三)全身疾病 

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尿毒症

铅中毒等。

(四)神经精神性疾病 

如腹型癫痫

脊髓痨

癔病等

(一)腹痛部位

一般情况下疼痛部位与病变部位对应关系如下:

1.右上腹:

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结石,大叶性肺炎等。

2.剑突下:

胃炎,胃溃疡,膈面心肌梗死等。

3.左上腹:

胃炎,胃溃疡,胰腺炎,胰腺癌,大叶性肺炎等。

4.右侧腹:

升结肠炎症和肿瘤,肾脏及输尿管结石等。

5.脐腹:

小肠感染,梗阻和痉挛,寄生虫等。

6.左侧腹:

降结肠炎症和肿瘤,肾脏及输尿管结石等。

7.右下腹:

盲肠和阑尾炎等。

8.小腹:

膀胱和下尿道的结石和炎症,直肠炎症和肿瘤;

男性前列腺炎,睾丸

炎症;

女性宫颈糜烂,盆腔炎等。

9.左下腹:

乙状结肠炎症和痉挛;

男性精索炎;

女性附件炎、宫外孕等。

10.全腹疼痛:

腹内空腔脏器穿孔而引起的腹膜炎。

(二)腹痛的性质与程度

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疼痛为突发的刀割样、烧灼样疼痛;

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

者常表现为持续性隐痛;

急性胰腺炎患者主要为持续性钝痛、刀割样疼痛;

而胆石症或泌尿系结石患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绞痛;

胆道蛔虫症患者则表现为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

(三)影响腹痛的因素

夜间疼痛加重,常见于溃疡病、胰腺癌;

呕吐后腹痛减轻,见于急性胃炎、幽门梗阻、胆石症;

排便后腹痛减轻,见于急性肠炎、痢疾;

按压腹痛减轻,见于溃疡病、输尿管结石;

胆、肾、肠绞痛时,变换体位可使腹痛减轻,故患者辗转常不安。

(四)伴随症状

常伴有休克、呕吐、返酸、腹泻、便秘、血便、呕血及腹部包块等。

(一)如患者出现下列情况应立即就医治疗:

1.外伤后出现腹痛。

2.腹痛原来在中上腹部,但几个小时后,变为右下腹痛。

3.左下腹痛,有便意但又解不出大便。

4.突发剧烈腹痛伴停经2个月左右。

5.腹痛伴发烧。

6.腹痛伴呕吐。

7.腹痛伴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脚冰凉。

8.突发的严重腹痛。

(二)一般措施

1.密切观察腹痛的病情变化和患者的全身状况,如腹痛加剧或全身状况恶化,应及时送医院做相应处理。

2.协助患者维持舒适的体位、减轻疼痛,如急性腹膜炎时协助患者取屈曲位,以使腹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

3.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腹痛急性发作期间最好禁食,消化性溃疡者禁食酸性食物、胆结石者禁食油腻食物等。

4.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工作,以温和、关心的语言和态度对待患者。

(一)合理休息与运动

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不宜在情绪紧张和过度劳累时进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既能增强体质,又有助于调理胃肠功能。

告知患者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二)保持情绪与心理稳定

做好心理疏导,打消思想顾虑,使患者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

调整生活方式,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三)合理饮食

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饮食原则,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

避免饱餐;

戒酒和禁烟;

宜进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粗糙食物;

注意饮水和食品卫生;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四)定期健康体检

中老年患者、癌前期病变者或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健康体检,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等,有消化道症状时可做X线钡餐检查、胃镜等检查。

第四节哮喘

哮喘,即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气道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目前,全球哮喘患者约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

哮喘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

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而规范化治疗可使接近80%的哮喘患者疾病得到非常好的控制,工作生活几乎不受疾病的影响。

因此,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对哮喘的防治水平非常有必要。

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多数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若长期反复发作,病情会逐步加重,最终发展成为阻塞性肺气肿。

目前,儿童患病率高于青壮年,而老年人群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

约40%的患者有家族史。

哮喘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环境因素中各种特异和非特异性吸入物主要包括某些激发因素,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二氧化硫、氨气等;

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

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

药物,如β受体阻止剂等。

另外,一些较大的情绪波动、精神刺激因素也可能会诱发哮喘的发生。

(一)主要表现

发作前常有先兆症状,如鼻、眼睑发痒流泪、干咳、打喷嚏等,继之出现伴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和发作性胸闷、咳嗽,被迫采取坐位,严重时发绀,持续数分钟及数小时后,随着大量稀薄痰液的排除而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好转。

发作时胸廓饱满呈过度通气状态、呼吸频率加快、幅度减小,脉搏快,颈静脉怒张。

(二)并发症状

哮喘急性发作时,可出现自发性气胸、纵隔气肿和肺不张等并发症。

长期反复发作和感染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炎和肺源性心脏病。

(三)患者的心理状况

哮喘发作时出现呼吸困难、濒死感,易导致患者精神紧张、烦躁,甚至恐惧,而不良的情绪常会诱发或加重哮喘。

哮喘频繁发作,患者易对家属、药物产生依赖心理;

哮喘缓解后,又担心反复发作,不能痊愈、影响工作和生活而焦虑。

(一)急性发作的处理

1.轻度和部分中度急性发作可以在家中及时自己或他人协助进行治疗,主要治疗措施为重复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在第1小时每20分钟吸入2~4喷。

随后根据治疗反应,轻度急性发作可调整为每3~4h时2~4喷,中度急性发作每1~2h时6~10喷。

如果治疗反应不完全,尤其是在控制性治疗的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发作,应尽早口服激素(如泼尼松龙,每公斤体重0.5~1mg),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2.部分中度及重度急性发作在重复使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同时,立即到急诊室或医院治疗。

附:

气雾剂正确使用方法

(1)吸药前先摇匀药液。

(2)缓慢呼气至不能再呼。

(3)立即将喷口放入口中,双唇含住喷口。

(4)经口缓慢吸气。

(5)在深吸气的过程中按压驱动装置,继续吸气至不能再吸。

(6)屏气5~10s

(7)然后再缓慢呼气。

(二)环境与休息

有过敏源者,应尽快脱离变应原,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新鲜,温度、湿度适宜。

不宜在室内放置花草、地毯,不宜使用羽毛枕头,不宜饲养宠物,注意避免房间内尘埃飞扬,或吸入刺激性的物质而导致哮喘的发作。

发作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坐位、半卧位或用小桌横跨于腿部,使患者能伏桌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三)社会、心理护理

哮喘发作时患者产生紧张、烦躁、恐惧心理,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往往会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而且发作时多伴有背部发胀、发凉的感觉,可采用背部按摩的方法使患者感觉通气舒畅,并通过暗示、诱导等方法,使患者身心松弛,情绪逐渐趋稳定,有利于症状缓解。

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健康教育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着积极的作用,应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我管理,以控制哮喘的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1.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教育使患者了解哮喘虽不能彻底治愈,但可以很好地控制,能坚持日常工作和学习。

2.积极寻找个体的过敏源和刺激因素。

针对个体情况,学会有效的环境控制,如减少与空气中过敏源的接触、戒烟、避免被动吸烟和预防呼吸道感染,尽量避免使用可能诱发哮喘的药物。

饮食清淡营养丰富,避免易过敏的食物及刺激性食物。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妥善处理各种心理与生活压力事件。

3.加强自我监测病情,做好哮喘日记。

哮喘日记应记录每日症状、哮喘加重的诱因、用药情况、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控制症状的需要量等。

4.学会发作时进行简单的紧急自我处理方法。

患者应随身携带气雾剂,强调一旦出现哮喘发作先兆时,应立即正确吸入药物。

单纯的运动性哮喘在运动前吸入相应药物来预防发作。

第五节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急症是指高血压患者,血压在短时间内(数小时或数天)显著的急骤升高,同时伴有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的靶器官功能损害的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可见于高血压病和某些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急症常引起靶器官的功能严重障碍,甚至衰竭。

(一)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1.高血压的发病情况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

据资料统计,美国高血压患者约5千万人,中国高血压患者约1亿6千万人,世界高血压患者约10亿人。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高血压的发生率还会进一步增高。

另有资料统计,55岁时血压正常的人群以后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为90%。

我国目前高血压的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沿海高于内地,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

2.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我国目前采用国际统一的标准,在非药物状态下,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未明、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占总高血压的95%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

3.高血压的危害性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衰竭,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重要疾病。

(二)高血压急症的种类

据统计,约5%的高血压患者会发生高血压急症。

常见的高血压急症有高血压脑病、高血压伴颅内出血、高血压伴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伴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伴急性左心衰、高血压主动脉内膜剥离、高血压妊娠子痫、3级高血压水平伴视神经乳头水肿、进行性靶器官(心、脑、肾、眼等)损害和严重的围手术期高血压等。

高血压急症如不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

构成高血压急症的决定因素是血压增高的程度,特别是血压增高的速度和是否存在急性心、脑、肾、眼等器官损害,这些较血压增高的绝对值更为重要。

高血压急症患者往往伴有上述器官的功能障碍,不及时、适当地降压,可引起不良的后果。

高血压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积聚性,约60%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

2.环境因素①钠盐摄入过多,对于体内有遗传性钠运转缺陷的患者有致高血压作用,低钾、低钙、低镁、高蛋白质饮食和过量饮酒也易致血压升高;

②精神应激,如脑力劳动者、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受环境噪声及不良视觉刺激者,易患高血压。

3.其他因素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为正常体重的2~6倍;

年龄、吸烟、服避孕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等与高血压发生有关。

而高血压急症则是在高血压病程中因多种诱因如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降压药等,使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和血儿茶酚胺过多,全身小动脉强烈痉挛,血压急骤升高,影响重要脏器血供而产生危急症状。

(一)高血压脑病 

多发生于原有脑动脉硬化的患者,表现为血压升高,舒张压超过120mmHg,有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心动过缓,视力模糊,酒醉貌等。

(二)高血压危象 

常因紧张、精神创伤、疲劳、寒冷等诱发,出现烦躁不安,多汗,心悸,手足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