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9040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docx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

2014年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及解题技巧

                               

6种设问类型:

(1)“概括”、“归纳”类    

(2)“原因”、“条件”类    (3)“影响”、“评价”类

(4)“论证”、“说明”类    (5)“变化”、“趋势”类    (6)“启示”、“认识”类

解题技巧:

先读主题再读设问;先读设问再读材料。

 一、“概括”、“归纳”类答题思路

思路:

根据分值和材料数量,对材料分层概括;大胆运用材料中的关键词

【针对训练1】(2013深圳一模,39)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

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

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 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

缘起及其治理》

(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分)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

(4分)

 

 

【针对训练2】(2013深圳二模,38)材料一: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每朔日,天子临幸太学,宰相、六卿、谏议皆从之。

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

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

”“学官讲学,郡县官就弟子列,北面再拜。

师弟子各以疑义相质难。

……郡县官政事缺失,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

——摘自黄宗羲《学校》

(1)材料一中黄宗羲主张学校应在国家政务中发挥什么作用?

(2分)

 

【针对训练3】(2013广州二模,38)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德国哥丁根学派最早提出西欧中心理论。

这种历史观大肆宣扬西欧白色人种的优越,认为西欧的历史是整个人类普遍的历史,始终是人类历史矛盾运动的中心,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应以西欧的历史来认识和剪裁,欧美以外诸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在19世纪的世界历史的研究与世界史的编纂实践中,充满着“西欧中心论”或可称之为“西欧中心史观”。

——据《全球化和全球史》等

(2)据材料二,概述“西欧中心论”的主要内容。

(4分)

 

 

二、“原因”、“条件”类答题思路

思路:

原因=(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

【针对训练4】(2010广东文综,38)(3)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地位大幅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9分)

【针对训练5】(2011广东文综,39)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

(6分)

 

【针对训练6】(2012广东文综,38)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

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10分)

 

【针对训练7】(2013广东文综,38)材料: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

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

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12分)

变化:

欧洲上升;中国下降。

(2分)

 

【针对训练8】(2013广东文综,39)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8分)

 

【针对训练9】(2013深圳一模,39)材料三: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

(4分)

 

 

【针对训练10】(2013广州一模,39)材料二:

“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

”长期来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人迎来了最佳时光……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

材料三:

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

中国在美国的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

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6分)

 

 

【针对训练11】(2013深圳二模,39)材料二:

18世纪末至19世纪后期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状况有几个典型特征:

神经衰弱(心理病症)快速增加,主要原因很简单——现代文明;将写信、写日记、传记、自传、画肖像画视为天经地义的个性表达方式;把追求隐私作为孜孜以求的一个家庭生活目标。

——摘自彼得•盖伊《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分析现代文明给中产阶级造成精神压力的原因。

思考这一时期英国中产阶级能够追求个性、注重隐私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10分)

 

 

【针对训练12】(2013广州二模,38)

(2)分析在19世纪世界历史的研究中充满“西欧中心论”的原因。

(6分)

 

 

三、“影响”、“评价”类答题思路

思路:

影响或评价 =(积极+消极)(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一分为二;多角度评价

【针对训练13】(2010广东文综,39)(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这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

(7分)

 

【针对训练14】(2011广东文综,39)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10分)

 

 

【针对训练15】(2013深圳一模,39)材料二: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

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

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

“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

”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2)《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分,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4分)

 

 

【针对训练16】(2013广州一模,38)(4)为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举措?

这一新秩序的建立有何影响?

(8分)

 

 

【针对训练17】(2013深圳二模,39)材料三:

二战后,一个主要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销售人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西方学者将这个群体称为新中产阶级。

新中产阶级崇尚闲暇,厌恶竞争,奉行消费主义。

(3)结合新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分)

 

 

【针对训练18】(2013深圳一模,38)结论三:

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3)结合史实,简要评述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

(10分)

 

 

四、“论证”、“说明”类答题思路

思路:

观点明确;角度分明;史论结合;

【针对训练19】(2010广东文综,39)材料一:

17、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

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

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1)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

(8分)

 

 

【针对训练20】(2011广东文综,38)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

①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②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

(8分)

 

 

【针对训练21】(2012广东文综,38)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

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

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

(9分)

旧工业:

传统手工业。

(1分)

 

 

【针对训练22】(2013广东文综,38)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9分)

 

 

【针对训练23】(2013深圳一模,38)结论二:

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属于“外铄”催化“内生”,“内生”与“外铄”互动型。

——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2)结合19世纪中期的史实,说明结论二的合理性。

(8分)

 

 

【针对训练24】(2013深圳二模,39)

材料三:

二战后,一个主要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销售人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西方学者将这个群体称为新中产阶级。

新中产阶级崇尚闲暇,厌恶竞争,奉行消费主义。

(3)阐述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与新中产阶级崛起的关系。

(6分)

 

 

【针对训练25】(2013广州二模,39)材料二:

由于中西方在历史传统、文明基础、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晚清时期的国人对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文明隔阂极深,加之当时启动变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尽快地在法治方面与西方列强接轨,这些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法治变革是从借鉴和移植起步的。

——据侯欣一《近代中国法治变革回顾》

(2)阅读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法治变革的特点,并用民国初年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8分)

 

 

五、“变化”、“趋势”类答题思路

变化(趋势):

由……到……;上升or下降;增加or减少;XX化等

 

 

 

六、“启示”、“认识”类答题思路

启示=经验+教训(紧扣主题,切忌空谈;普遍适用性和规律性;服务现实,有借鉴意义);一则材料一则启示。

认识=是什么(现象描述)+为什么(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原因)+怎么样(评价)+怎么办(启示)

【针对训练26】(2011广东文综,39)39.(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报》(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6分)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10分)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

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3分)

 

 

【针对训练27】(2013深圳二模,38)38.(26分)公共舆论的发展状况,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进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每朔日,天子临幸太学,宰相、六卿、谏议皆从之。

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

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

”“学官讲学,郡县官就弟子列,北面再拜。

师弟子各以疑义相质难。

……郡县官政事缺失,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

——摘自黄宗羲《学校》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秉承“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原则,由胡适、

傅斯年、蒋廷黻等知识分子担任主要撰稿人,发表了系列时政评论文章,对当时的政治、

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大促进了现代中国公共舆论的发展。

——摘自李佳《<大公报>“星期论文”(1934-1937)中的意见领袖研究》

材料三:

文革中的“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是当时公共舆论的表达形式。

“四大”的目的,一开始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后来是“打击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大字报的内容,大多是检举揭发,攻击谩骂,没有事实依据。

1980年邓小平指出:

“应该让群众有充分的权利和机会,表达他们对领导的负责的批评和积极的建议,但是‘大鸣大放’这些做法显然不适宜于达到这个目的。

——摘自《“大鸣大放大字报”是大民主吗?

(1)材料一中黄宗羲主张学校应在国家政务中发挥什么作用?

分析其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8分)

(2)材料二中的“四不”原则体现了怎样的舆论精神?

你认为当时的知识精英们可能会围绕哪些主题展开评论?

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至少列举两类主题)(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文革时期“四大”这种舆论形式产生的根源。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现代社会,如何引导公共舆论健康良性地发展。

(4分)

 

【针对训练28】(2013深圳一模,39)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

“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

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价值”。

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会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阶层民主权力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经历了挫折。

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界,20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模仿的”社会主义。

——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与前瞻的对话》整理

请回答:

(1)列举19世纪上半期兴起的两大社会主义思潮,并分析当时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流行的原因。

(8分)

(2)二战后,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

你如何评价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

(6分)

(3)从五四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思潮盛行中国。

试从国内思想和国

际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成因。

(8分)

(4)通过上述各国环境污染与治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你得到哪些启示。

(4分)

 

【参考答案】

【针对训练1】因素:

第二次工业革命。

(2分)

特点:

①国家干预;②转变观念;③立法保护。

(任意两点得4分)

【针对训练2】作用:

议政、辅政、督政。

(2分)

【针对训练3】内容:

宣扬白色人种的优越;(2分)强调西欧历史的价值。

(2分)

【针对训练4】原因:

经济: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力量壮大;(2分)

政治:

在民族危机、学生运动、十月革命影响下,政治上觉醒;(3分)

背景:

政治:

新中国成立,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2分)

经济:

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

(2分

【针对训练5】原因:

①国际:

两极格局下,西方国家的封锁与孤立;(2分)

②经济:

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分)

③外交:

“一边倒”,学习苏联;(2分) 

【针对训练6】五六十年代:

政治:

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2分)

经济:

中国经济相对落后;(2分)

后来:

政治:

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2分)

经济:

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

(2分)

国际: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分)

【针对训练7】

原因:

①政治:

A、欧洲:

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2分)

              B、中国:

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2分)

②经济:

A、欧洲:

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经济贸易体系;(3分)

              B、中国: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

(3分)

【针对训练8】原因:

①政治:

文化大革命时,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经济: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

【针对训练9】原因:

国际: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优势,将高污染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2分)

国内:

发展中国家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忽略环境保护。

(2分)

【针对训练10】时期:

二战时期;(2分)

原因:

国际:

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是反法西斯同盟;中国抗战有力支持了美国;(2分)

国内:

中国政府的亲美政策;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等;(2分)

(3)阅读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中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简述其形成背景。

(8分)

形象:

莫斯科的“傀儡”;忘恩负义的“侵略者”。

(4分)

背景:

国际:

美苏冷战;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等。

(2分)

外交:

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分)

【针对训练11】原因:

经济:

工业革命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追求财富的欲望;

政治:

民主政治的发展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思想:

启蒙思想的理想蓝图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条件:

政治:

民主法治不断完善,个人隐私权可从法律上得到保护

经济:

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的财富不断增长,生活无忧;

思想:

自由主义思想兴起;

文艺: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引导;

【针对训练12】原因:

政治:

西欧殖民扩张,欧洲霸权地位确立;(2分)

经济:

工业革命逐渐完成,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分)

文化:

欧洲思想文化发展。

(2分)

【针对训练13】组织: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

(3分)

影响:

积极:

促进成员国内部分工与合作,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消极:

区域经济组织具有排他性,对非集团国家的商品进入往往构成新的障碍。

【针对训练14】影响:

积极:

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2分)

消极:

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2分)

【针对训练15】观点:

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2分)

认识:

积极:

环境问题影响了苏联经济可持续发展,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消极:

苏联解体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环境问题不是导致其解体的唯一因素。

(4分)

【针对训练16】举措:

A、签订《布雷顿森林协定》;(2分)

B、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2分)

影响:

积极:

促进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2分)

消极:

加强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促进美国的经济扩张;(2分)

【针对训练17】影响:

积极:

消费主义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刺激社会需求,促进生产发展;

消极:

过度闲暇会削弱中产阶级创造财富的动力;

过度消费带动生产的盲目发展和虚假繁荣,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针对训练18】得:

 

政治:

宪法规定国家性质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农村实行基层民主化选举。

(任意一点得2分)

经济:

建国初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三大改造,农村走上合作化道路;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任意两点得4分)

失:

政治:

文化大革命,对个人权利的践踏;(2分)

经济:

大跃进,忽视农业生产和农民个体利益;

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任意一点得2分)

【针对训练19】观点:

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

(2分)

理由:

①在贸易保护政策下英国完成工业革命;(3分)

②工业革命后,英国竞争力增强,采取贸易自由政策。

(3分)

【针对训练20】以下两种答案任选其一:

分期①:

近代史: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资本主义新时代;(4分)

现代史:

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分)

分期②:

近代史:

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统一整体;(4分)

现代史:

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4分)

【针对训练21】联系:

①工业革命后西方的入侵,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传统手工业逐渐瓦解;(4分)

②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兴起的洋务企业与民族工业,也冲击着中国传统手工业;(4分)

【针对训练22】说明:

A、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促进全球经济向着的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3分)

B、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3分)

C、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3分)

【针对训练23】“外铄”催化“内生”:

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国,推动中国近代化。

(2分)

“内生”与“外铄”互动:

  经济: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文化:

A、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早期维新派出现;(任意三点得6分)

【针对训练24】关系:

①国家大力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导致公职人员增加;

②福利国家政策的推行提升中产阶级的经济能力;

③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使企业管理队伍扩大;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产业和知识经济促进科技人员增长;

【针对训练25】特点:

与西方接轨,借鉴和移植西方成果。

(2分)

说明: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度。

(6分)

【针对训练26】启示:

①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经验;(材料一)

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要根据经济实际发展状况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材料二)

③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可以相互借鉴。

(材料三)

【针对训练27】如何:

①重视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材料一)

②重公民的基本权利,发挥公共舆论的监督作用;(材料二)

③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