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90701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doc

地下室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

地下室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二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1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3

第四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3

第五章、地下室临时支撑设计计算书 4

第六章地下室顶板承载计算 8

第七章支撑架搭设及拆除 16

第八章支撑架的使用、保养与拆除 19

第九章监督和检测要求 20

第十章安全保证措施 21

第一章工程概况

布设施工平面总布置图及地下室顶板4条主临时道路

第二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一、编制说明

工程地下室施工完成后,附近单体工程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但没有施工道路和施工场地,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需要,在本工程的地下室顶板上布置钢筋加工房及材料堆场,在地下室顶板上(局部)设置施工道路。

施工期间的荷载远大于设计活荷载,为了保证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按规范化要求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需对布置材料堆场位置及施工道路部位的地下室顶板进行顶撑加固

二、编制依据

1、本项目工程设计图纸

2、本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

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0-1991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1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4、本地块项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

15、根据现场载重货车总重≤65吨、材料堆放最大荷载22.3kN/m2进行编制。

三、设计数据

地下室顶板板厚:

250~300mm

主梁东西向最大间距为8.0m,断面400×550

主梁南北向最大间距为6.60m,断面300×700

地下室室外顶板覆土(除消防车道外)1.5m

活动荷载:

4.0KN/m2

顶板设计荷载:

24KN/m2,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满载300KN的消防车对地库顶板产生的均布活荷载为20KN/M2,故偏于安全考虑,65吨汽车对地库顶板产生的均布活荷载为50KN/M2,现对顶板临时道路不计算梁板的承载能力,只考虑支撑钢管的承载能力,按50KN/m2计算支撑钢管的承载能力。

四、原设计承载能力计算

1)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表A中A.1.4得:

粘土自重为18KN/m3

2)地下室室外顶板覆土(除消防车道外)按1.5M每平方米荷载:

18KN/m3×1.5M=27KN/m

3)地下室顶板可承受荷载为(取小值):

20KN/m2+(活动荷载4.0KN/m2)=24KN/m2

4)本工程顶板可承受荷载折算后为:

24KN/m2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加固脚手架根据结构层施工进度搭设,搭设进度计划见下表:

搭设部位

搭设高度

搭设时间

完成时间

车道、钢筋、砖及砂等材料堆场

基顶~地下室顶板

方案审批完成后3天内开始

开始后15天内完成

本工程加固脚手架预计使用时间为加固搭设完成后10个月。

第四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一、材料准备

钢管:

采用外径48mm,壁厚3.0mm的Q235钢材质的焊接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中Q235A级钢的规定,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裂纹和损伤者禁用。

立杆、纵向水平杆的钢管长度为3.5~6m或每根最大重最不超过25kg为宜,钢管应全涂防锈漆。

扣件:

扣件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的规定,扣件不能有裂纹、气孔、疏松、砂眼等铸造缺陷,扣件与钢管要接触良好。

扣件应做防锈处理,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木楞:

40×90mm,支撑架体上下两端软接触均加顶托。

加强对使用材料的检查,检查钢管是否合格,是否变形,检查扣件是否松动,螺栓螺纹是否有损,检查钢管型号、质量等,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在本工程中使用,严禁使用变形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变形和不合格的扣件、钢管。

二、人员准备

架体搭设操作必须由架工搭设,架工必须持证上岗。

搭设前必须由技术、安全部门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

交底必须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同时进行,并且有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

第五章、地下室临时支撑设计计算书

计算依据:

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一、参数信息

1、基本参数

支撑位置

临时道路

支撑高度H(mm)

3.6

地下室顶板厚度h(mm)

250

临时支撑长a(m)

80

临时支撑宽b(m)

6

考虑覆土荷载传递

2、荷载参数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kN/m3)

50

二、设计简图

钢管支撑立面图

支撑平面图

钢管支撑受力简图

三、支撑结构验算

支撑类型

扣件式钢管支撑架

支架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γG

1.2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γQ

1.4

立杆纵向间距la(mm)

500

立杆横向间距lb(mm)

500

立柱水平杆步距h0(mm)

1400

立柱顶部步距hd(mm)

500

扫地杆高度h2(mm)

200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1(m):

0.2

剪刀撑设置类型

普通型

顶部立杆计算长度μ1

2.2

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μ2

1.8

支撑钢管类型

Ф48×3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

30

地下室顶板存在覆土但结构本身可承担外部覆土荷载,按最不利原则,只考虑施工荷载传递;

设梁板下Ф48×3mm钢管@0.5m×0.5m支承上部施工荷载,可得:

N=γQ×NQK×la×lb=1.4×50×0.5×0.5=17.5kN

1、可调托座承载力验算

【N】=30≥N=17.5kN

满足要求!

2、长细比验算

根据《规范》JGJ130-2011第5.4.6条规定可知:

顶部立杆段:

λ=l0/i=kμ1(hd+2a1)/i=1×2.2×(500+2×200)/15.9=124.528≤[λ]=210

满足要求!

非顶部立杆段:

λ=l0/i=kμ2h0/i=1×1.8×1400/15.9=158.491≤[λ]=210

满足要求!

3、立杆稳定性验算

顶部立杆段:

λ=l0/i=kμ1(hd+2a1)/i=1.155×2.2×(500+2×200)/15.9=143.83≤[λ]=210

非顶部立杆段:

λ=l0/i=kμ2h0/i=1.155×1.8×1400/15.9=183.057≤[λ]=210

比较后取大值,λ=183.057,查《规范》JGJ130-2011附表A.0.6,取φ=0.214

f=N/(φA)=17500/(0.214×424)=192.867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临时扣件钢管支撑满足要求!

第六章地下室顶板承载计算

一:

地库顶板板跨

8*6.6、8*5.5、5.5*5.5

二、车库顶板行车荷载

1、砂车

按装15立方米车考虑,砂车自重约20吨,砂25吨,合计45×1.1,总计50吨考虑。

(考虑动荷载)

2、砖车

按装20立方米车考虑,砖车自重约5吨,砖重35吨,合计40×1.1,总计45吨考虑。

(考虑动荷载)

3、混凝土罐车及泵车

按装18立方米车考虑,混凝土罐车自重约20吨,18立方米混凝土按45吨计,合计65×1.1,总计71.5吨。

4、钢筋半挂车

按装45T钢筋考虑,自重17.5T,合计62.5×1.1,总计69吨考虑。

(考虑动荷载)

砂车、砖车、混凝土罐车、钢筋半挂车作用下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的确定。

因混凝土罐车最重,以下按混凝土罐车作用下验算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C.0.2:

连续梁板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可按单跨简支计算。

但计算内力时,仍应按连续考虑。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C.0.4(C.0.6双向板的等效均布荷载可按与单向板相同的原则,按四边简支板的绝对最大弯矩等值来确定):

单向板上局部荷载(包括集中荷载)的等效均布活荷载qe=8Mmax/bL2

式中L——板的跨度,取最大轴线间距8000mm;

b——板上荷载的有效分布宽度,按本附录C.0.5确定;

Mmax——简支单向板的绝对最大弯矩,按设备的最不利布置确定。

按搅拌车后车轮作用在跨中考虑,后轮均作用在一个共同的平面上,轮胎着地尺寸为0.6m×0.2m,后车轮作用荷载取71T,前车轮作用荷载不计,为了偏安全考虑,附图汽车荷载平面尺寸如下:

汽车平面尺寸

Mmax=715KN×8.0m/4=1430KN.m(偏安全考虑,后轮取4个,L取8.0m)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C.0.5:

bcx、bcy取值为:

bcx=1.4+0.6=2m,bcy=1.8+0.2=2m

当bcx≥bcy,bcy≤0.6L,bcx≤L时

b=bcy+0.7L,(偏安全考虑取L=5.5m)

b=2+0.7×5.5=5.85

qe=8Mmax/bL2=(8×1430)/(5.85×5.52)=64.65KN/m2

在前面第五章地下室临时支撑设计计算书中,为了偏安全考虑,对顶板临时道路不计算梁板的承载能力,只考虑支撑钢管的承载能力,按50KN/m2核算支撑钢管的承载能力的,地下室顶板荷载设计荷载为24KN/m2总设计荷载为74KN/m2>64.65KN/m2。

在实际情况中,罐车的后轮为8个,故地下室顶板的均布承受荷载会相应降低。

所以满足设计要求。

三、钢筋堆场的堆载验算

1、圆盘一级钢堆载验算

1)每盘的重量计算得:

约25KN

2)平放时的底面积(圆盘钢底部垫废模板):

3.14×(圆盘直径1.6/2)2=2.00m2

3)地下室顶板受到的压力:

25/2=12.5KN/m2

4)验算

(圆盘一级荷载为12.5KN/m2)<(顶板可承受荷载24N/m2),符合顶板承载要求。

2、直条二、三级钢筋堆载验算

1)每捆的重量计算得:

约25KN/捆

2)设钢筋长度为9米,一扎钢筋每米的重量为:

25/9=2.78KN/M

3)使用宽度为950mm的工字钢架放置

4)现假设平均每格堆放4扎钢筋,每一格架子底受到重量为:

25×4/(0.95×9)=11.7KN/m2<24KN/m2

满足要求!

四、钢管堆载验算

1)算钢管理论重量得Ф48×3.0钢管每米自重:

0.033KN/M

2)堆载面分布中得出1M宽1.5M高空间内可堆放约675根钢管,1M长1M宽的地方堆载1.5M高钢管,其重量为:

(0.033KN/M)×(675根)=22.275KN/M2

(1.5M高钢管荷载为22.275KN/M2)<(顶板可承受荷载24KN/m2),符合顶板承载要求。

五、方木、板堆载验算

1、计算

1)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表A中A.1得方木、板自重:

(4KN/m3)

2)每平方受力:

(4KN/m3)×(1m)=4KN/m2

3)方木可堆载高度:

(24KN/m2)/(4KN/m2)=6m

2、验算

1)根据现场材料堆放要求规定方木、板堆放不超过2m;

2)(要求堆载高度2m)<(可堆载高度6m),符合顶板承载要求。

六、砂料堆载验算

1、计算

1)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表A中A.4得砂自重:

(17KN/m3)

2)每平方受力:

(17KN/m3)×(1m)=17KN/m2

3)砂可堆载高度:

(24KN/m2)/(17KN/m2)=1.412m

2、验算

1)根据现场材料堆放要求规定砂堆放不超过1.4m;

2)(要求堆载高度1.4m)<(可堆载高度1.412m),符合顶板承载要求。

七、砖料堆载验算

1、计算

1)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表A中A.5得实心砖自重:

(18KN/m3)

2)每平方受力:

(18KN/m3)×(1m)=18KN/m2

3)砂可堆载高度:

(24KN/m2)/(18KN/m2)=1.33m

2、验算

1)根据现场材料堆放要求规定实心水泥砖堆放不超过1.4m;

2)(要求堆载高度1.4m)>(可堆载高度1.33m),不符合顶板承载要求,故要求现场砂堆载高度小于1.33m

3、计算

1)煤矸石多孔砖自重:

(15KN/m3)

2)每平方受力:

(15KN/m3)×(1m)=15KN/m2

3)砂可堆载高度:

(24KN/m2)/(15KN/m2)=1.6m

2、验算

1)根据现场材料堆放要求规定煤矸石多孔砖堆放不超过1.7m;

2)(要求堆载高度1.7m)>(可堆载高度1.6m),不符合顶板承载要求,故要求现场堆载高度小于1.6m。

八、后浇带行车验算

因车库顶板有多条后浇带,其中后浇带按最宽800mm,根据图纸要求:

温度后浇带在混凝土浇筑成形60天后封闭;沉降后浇带在主体结构施工结束或沉降基本稳定后封闭。

封闭后浇带还应选择气温较低时进行,气温不宜大于15°C,亦不宜低于10°C。

因市院设计的后浇带中,在车库顶板中央的后浇带设计为温度后浇带,车库顶板边缘和主楼单体相连处的后浇带设计为沉降后浇带,所以原则上要求温度后浇带浇筑养护完成后,才可做临时施工道路,当未能封闭的后浇带,需用16#工字钢架设在后浇带上以便过车。

后浇带铺设工字钢大样图

选重量限重最大的运输货车进行计算:

货车总重约(车和货)650KN;假设车轮只压在一条工字钢上(荷载全部作用在一条工字钢上),现对16#工字钢承载力进行计算:

1、构件参数:

抗震调整系数gRE:

0.75

热轧普通工字钢:

I16

钢材牌号:

Q235

钢材强度折减系数:

1.00

腹板厚度:

tw=6.00mm

毛截面面积:

A=26.11cm2

截面惯性矩:

Ix=1127.00cm4

半截面面积矩:

Sx=80.80cm3

回转半径:

ix=6.57cm;iy=1.89cm

截面模量:

Wx=140.90cm3;Wy=21.10cm3

截面模量折减系数:

0.95

净截面模量:

Wnx=133.85cm3;Wny=20.05cm3

受压翼缘自由长度:

l1=2.00m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gx=1.05;gy=1.05

2、构件承载力

构件截面的最大厚度为9.90mm,根据表3.4.1-1,f=215.00N/mm2,fv=125.00N/mm2

根据GB/T700-1988及GB/T1591-1994,fy=235.00N/mm2

弯曲正应力控制的单向弯矩设计值

Mx1=1.00×f×Wnx×gx=1.00×215.00×133.85×103×10-6×1.05=30.22kN·m

只承受与腹板平行的剪力时,可承受的剪力设计值

Vmax=

整体稳定控制的单向弯矩承载力设计值(绕x-x轴)

简支梁I16,钢号Q235,受压翼缘自由长度l1为2.00m,

跨中无侧向支承,集中荷载作用在上翼缘,查表B.2,并插值计算,得轧制普通工字钢简支梁的jb为2.000

jb>0.6,根据(B.1-2)式,得

整体稳定控制的单向弯矩承载力设计值(绕x-x轴):

Mx2=1.00×f×jb×Wx/1000.=1.00×215.00×0.929×140.90/1000.=28.14kN·m

综上,可承受与腹板平行的剪力设计值为104.61kN

每个车轮带给工字钢的荷载为:

650/8=81.25KN<104.61kN

符合工字钢承载要求!

车辆可以安全通过。

3、地下室后浇带铺设工字钢的工况下的支撑设计及计算

为了保证后浇带的安全通过,在后浇带底部做采用钢管架顶托顶撑,并同时在后浇带顶部的工字钢上铺设20mm钢板,保证车库道路的安全通过。

验算如下:

20mm厚钢板比重15.726Kg/m2,16#工字钢重20.4Kg/m,在6米宽道路上,需设工字钢根数6000/90=67根,工字钢荷载为6×67×0.204/(6×6)=2.278KN/m2,

后浇带上的工字钢和钢板合计荷载为2.278+0.157=2.435KN/m2,

根据第六章荷载计算,要求地下室顶板可承受荷载为64.65KN/m2

所以地下室后浇带铺设工字钢的工况下,均布活荷载=2.435+64.65=67.085KN/m2<74KN/m2,根据第五章地下室临时支撑设计计算书计算,下支撑设计参数为下表时,能够满足要求,

支撑位置

临时道路

支撑高度H(mm)

3.6

地下室顶板厚度h(mm)

250

临时支撑长a(m)

200

临时支撑宽b(m)

6

考虑覆土荷载传递

支撑类型

扣件式钢管支撑架

支架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立杆纵向间距la(mm)

500

立杆横向间距lb(mm)

500

立柱水平杆步距h0(mm)

1400

立柱顶部步距hd(mm)

小于500

扫地杆高度h2(mm)

200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1(m):

小于0.3

剪刀撑设置类型

普通型

支撑钢管类型

Ф48×3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

30

地下室后浇带铺设工字钢下设支撑立面图如下:

九、地下室顶板局部承压验算

根据第1页和第2页设计数据知:

现场载重货车总重≤65吨,地下室顶板板厚:

250~300mm,主梁最大间距为8.0m×6.60m,顶板上设计回填土厚度(除消防车道)为1.5m,消防车道设计荷载为20KN/m2,活动荷载:

4.0KN/m2。

设计图纸中地下室顶板可承受荷载为:

20KN/m2+(活动荷载4.0KN/m2)=24KN/m2。

现场载重车荷载640KN,按载重车在一个柱网8.0m×6.60m内计算,整辆车的施工荷载均由四个柱子承担,所以载重车在8.0m×6.60m内柱网承受的力F=(640+8×6.6×0.3×25)/(8×6.6)=19.62KN/m2。

19.62/24=81.8%

因为24KN/m2大于19.62KN/m2,所以地下室顶板局部承压验算满足要求,并且地下室顶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图纸强度的82%后才能通过载重车荷载。

第七章支撑架搭设及拆除

一、搭设范围

按现场施工通道和材料堆放的需要,在地下室顶板上设置车道、钢筋原材、砖、砂石等材料和钢筋、木工制作房、半成品堆场放部位;(加固区域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二、工艺流程

铺底部垫木→逐根树立立杆并随即与第一步横杆扣紧→装第一步小横杆并与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大横杆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小横杆→安第二步大横杆→安第二小小横杆→第三、四小大横杆和小横杆→立柱顶端使用可调顶托(顶托凹槽处放置方木)顶紧车库顶板→加设剪刀撑。

三、构造要求

1、杆件与扣件

(1)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平杆、纵向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

对接扣件开口朝上或朝内,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立杆上下交叉使用顶托抵紧上部梁板。

(2)杆件之间的斜交节点采用旋转扣件。

对于平杆、立杆、斜杆交汇的节点,其旋转扣件轴心距平立杆交汇点应≤150mm。

(3)杆件接长采用对接扣件。

立杆的对接,错开布置,相邻立杆接头不得在同步内,错开距离≥500mm,立杆接头与中心接点之间不大于300mm。

2、搭设要求

(1)脚手架构架

所有立杆纵距,立杆排距均为600mm×600mm;立杆步距为1150mm,实际搭设时根据搭设高度进行选择。

地面200mm高为第一道横杆(扫地杆)。

(2)纵横向水平杆

纵横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应连续设置;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各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纵横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3)立杆

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

脚手架立杆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钢管立杆顶部应采可调节U型托,且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的使用长度不得大于200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U型托上部增设40×90木方以分散上部荷载。

(4)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在竖向须沿长度连续设置剪刀撑。

剪刀撑的斜杆与水平面交角在45°~60°之间,跨越立杆的根数在5~7根之间,剪刀撑应在纵向整个长度和连续布置,斜杆应与脚手架基本构架杆件可靠连接,即将一根斜杆扣在立杆上,另一根斜杆扣在小横杆伸出部分上,这样可以避免两根斜杆相交时,把钢管别弯。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须采用搭接,搭接长度1米,设置3个旋转扣件,旋转扣件距管头100mm以上。

其搭设示意如下图所示:

钢管支撑立面图

3、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螺栓拧紧扭力距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4、后浇带处采用16#工字钢和-20×1200×9000钢板架设在后浇带上以便过车。

第八章支撑架的使用、保养与拆除

一、支撑架的使用

1、支撑架搭设完,应经业主、监理、施工方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2、支撑架使用中应定专人定期查看以下项目:

扣件的设置和连接,支撑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扣件螺栓是否松动,脚手架是否变形,并做详细书面记录。

3、严禁随意拆除支撑架杆件和进行危及架子的作业。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