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1233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9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3页~94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

能用圆规画指定圆的大小;

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用圆规画圆;

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圆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半径和直径概念。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

对于圆,相信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

想一想生活中你哪里见到过圆呢?

看来,圆无处不在。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片。

(出示图片)

多媒体呈现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学生欣赏。

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板书:

圆)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老师呈现生活中美丽的圆,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第一次尝试画圆

同学们都认识圆,那你能画一个圆吗?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试着画一个圆吧。

(学生可能用瓶盖、两个半圆、线绳、圆规画圆)

请学生上来展示画出的圆和画的过程。

同学们用这么多方法画出了圆,比较一下,你最喜欢哪一种?

大多数学生喜欢用圆规画的圆。

小结:

看来用这些工具画圆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如圆规来得方便,这正像我们俗话说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也就是说没有圆规就画不出一个既大小合适又比较规范的圆。

【设计意图】:

因为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大量的生活经验,所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第一次自己尝试画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体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体会用圆规画圆的准确性。

(2)第二次尝试画圆

下面就用大家喜欢的圆规再试着画一个圆好不好?

(学生自己尝试用圆规画圆。

可能出现圆画的不完整、不圆滑等情况)

追问:

看来要画一个规范的圆,一定要掌握方法。

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能说出针尖不能动、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等)

针扎的一点不能动,概况的说是定点,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就是要定长,最后旋转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

定点、定长、旋转)

师总结,课件演示圆的正确画法。

通过第二次试画,鼓励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然后教师呈现一个学生画的不太标准的圆,让学生交流在画圆时可能出现了哪些问题。

学生在通过交流注意的问题基础上,又通过课件演示,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画圆方法。

(3)第三次画圆

已经学会了圆的画法,想不想再画一个试一试?

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画一个圆。

观察刚才我们画的圆,想一想圆与我们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做比较)

引导学生说出:

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通过这一次画圆,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而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渗透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新的领域。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认识圆心

我们每次用圆规画圆的时间都会留下一个针扎的眼,我们把这个针眼用个圆点点出来,同学们知道这个点叫什么名字吗?

板书(圆心,o)

圆心我们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

请在你画的圆中标出圆心并用字母o来表示。

(2)认识半径

能在你画的圆中用直尺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画出来吗?

观察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能说出线段一个端点在圆心,一个端点在圆上。

教师讲解像这样的线段我们称它为半径。

半径,r)请在你画的圆中标出半径,并用字母来表示。

(3)认识直径

教师呈现一条直径。

问还是一条半径吗?

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能说出两个端点都在圆上,而且经过圆心。

师讲解,我们把这样的一条线段叫直径。

直径,d)请你在你画的圆中标出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4)小练习:

我们刚刚一起认识了圆的半径和直径。

现在老师给你一组线段,你能从中找出半径和直径吗?

(课件呈现练习题)

【设计意图:

借助学生自身画圆的体会以及通过老师必要的引导和讲解,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学生自主探究总结的难度比较大,所以教师在这里进行适当的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后面追加的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使之掌握的更扎实。

2、认识圆的特征

刚才我们了解了圆的那么多知识,圆里面还有很多奥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方法发现圆的特征。

(学生通过操作可能发现:

圆的直径有无数条,且相等;

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且相等;

直径是半径的2倍。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在同一圆内,圆的直径相等、半径相等。

总结出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d=2r,r=d/2)。

决定圆大小和位置的因素。

并通过课件演示验证。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画、折、量、比等具体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了圆的一些主要特征。

最后通过全班的交流汇报,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知识和方法,巩固了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谈话: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就有过对圆的特征的记载,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墨子曾经这样描述过圆:

圆,一中同长也。

谁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出示一中同长图片)

(学生能说出一中就是指一个圆心,同长是指半径相等)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概括出圆的主要特点,我国古代这一发现比西方整整早了一千多年。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2、谈话:

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不止这些。

《周髀算经》里有这样的记载:

圆出于方,方出于矩。

所谓的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是由正方形不断切割而来的。

(出示正方形切割成圆的过程)。

提问:

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圆的哪些信息?

3、谈话:

说起中国古代的圆,这幅图案还真得介绍给大家。

这是阴阳太极图,它是由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小的小圆合成的,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都知道了什么?

4、谈话:

(出示交通工具图)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

“圆,一中同长”这个圆的圆心相当于车轴,车轴到地面的距离相当于半径。

车轮在滚动时,车轴到地面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行驶起来又快又稳。

5、回归生活,感受美丽

最后让我们在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感受圆的魅力。

(课件呈现生活中美丽的圆)

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墨子的“一中同长”,“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太极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通过这个设计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圆的特征,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数学的文化历史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了我国历史的博大精深。

最后一题让学生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完美的图形—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会谈到:

1、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特征和关系。

2、怎么画圆及圆规的使用。

3、用什么方法探究发现这一系列知识的,圆知识的实际应用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梳理回顾,从而初步形成知识建构的意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认识了圆,大家学会了用圆规画圆,知道了圆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圆的基本特征。

还知道了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那就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认真学习,并用我们学习的知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况知识的能力。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扩展学生对知识全面的掌握,并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新知,让学生从数学、历史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作业设置:

•解决实际问题:

 

七月一日党的生日快要到了,我们市政府要在门前的广场上摆花坛,广场中心是以“万众一心”为主题的喷泉花坛,花坛直径60米,水池直径30米。

同学们,花坛直径60米,水池直径30米,这么大的两个圆形,能用圆规画吗?

回去想想,帮工人叔叔解决这个问题。

参加几轮朝阳区教学设计基本功大赛,写了、阅读了无数的教学设计,在去年北京市教学基本功大赛的前几天,忽然茅塞顿开,明白了教学设计是怎么回事,知道了如何撰写一个比较像样的教学设计,虽然在北京市教学基本功大赛期间屡试不爽,但基本功结束后就没有再想此事……

新一轮朝阳区教学设计、说课比赛即将开始,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要求讲怎么写教学设计,而且要求听了讲座以后,对其间的结构、书写方法掌握的八九不离十,于是开始梳理自己写教学设计的经历,总结撰写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要想写好教学设计,首先要知道教学设计有哪些内容,按照北京市教学设计的要求,教学设计有这些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

我的思考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分析

技术准备与教学媒体

(三)教学目标设计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六)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二、怎么写教学设计

(一)明确所写题目领域,把握此领域内容的基本方向、基本要求,做到基本东西不跑偏

比如写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要知道其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认识板块,在数的认识教学中,要从6个维度帮助学生建立、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同时,在数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还要渗透位值思想……

再比如写百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设计,要知道其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板块,在计算教学中,除让学生掌握计算的基本方法,竖式的书写过程,还要知道借助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终身素养是什么,知道计算教学的价值是什么…… 

再如写厘米的认识,要知道其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板块,要知道从5个维度帮助学生建立度量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二)研读教材,同中求异

研读教材,重要的是要到别人看到的,还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要从三个维度——编辑、学生、教师的视角解读教材。

读懂教材的基本方法:

一看:

有什么——教材中有什么

二想:

为什么

1. 

不这样行吗,不这样行,干吗非要这样,教材要传递是什么

2. 

教材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3. 

根据教材编排确定的教学策略是什么

4. 

如果出考题,考什么,怎么考

三答:

是什么——不想明白不罢休

四验:

再思考——看教参、阅读书籍

(三)研读学生,积累学生经验

研读学生,要科学严谨、求真求实,要不断思考、反思、实践,研读教材的基本方法有三种——前测、试讲、访谈

根据所讲内容进行前测,可以了解学生关于此知识点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试讲可以积累学生学习过程经验,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进程,个人访谈,可以了解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过程,可以帮助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应对学生思维的复杂化。

(四)提出自己的思考,确定设计的主题

主题要清晰明了、生动有趣、凸显本质,一个好的主题不仅彰显作者的智慧,还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人的兴趣,增加文章的力度和厚度。

(五)行文

行文要结构严谨、瞻前顾后、环环紧扣,好的文章前后呼应、重点突出、观点明确。

三、写教学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题目生动彰显灵魂

思想依据合适贴切

背景分析精准独到

教学目标具体详实

教学流程清晰简洁

教学过程精致精彩

效果评价贴近主题

总结特点回扣主题

四、怎样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

审主题——破题

审环节——环环紧扣

现进一步举例说明如何写教学设计

借助多元表征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第四册P4例1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此环节是破题,写清三件事:

什么是解决问题,什么是多元表征,为什么要借助多元表征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教学分布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各个领域中,对于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让学生经历将一些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利用多元表征解决问题,是想借助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主要有四种表征方式——动作表征、形象表征、语义表征、数学符号表征(考虑到数学学科特点),帮助学生捕捉较复杂情景图中的有用信息,把握数量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策略。

这是因为二年级学生,虽然具有初步的看简单情境图捕捉信息的能力,但从相对复杂的情境图中提取有用信息、把握其间数量关系有一定困难,利用多元表征,可以用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应对学生实际情况复杂化,使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要写清——教材是怎样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哪些表征形式;

学情分析要写清——学生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表征形式;

我的思考要写清——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借助多元表征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材分析

1.对解决问题的整体分析

一年级上册:

解决以图画和符号为主要呈现形式的实际问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完整的实际问题。

一年级下册:

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问题,强调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年级下册:

从比较复杂的情境图中提取信息,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随着学生认数范围的增大,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教材继续以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取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安排了一系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

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六年级上册(略)

纵观人教版12册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编排上,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培养;

在呈现的方式上,动作、形象、语义、符号多种表征形式有机结合,不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还扩大学生视野,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奠定基础。

2.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利用图像、语义、符号表征,帮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曾接触过一些用连加、连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题目,主要是学习运算顺序、计算方法。

今天,学生第一次接触以“解决问题”为单元主题的学习,学习重点是帮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读懂图意基础上,理解其间的数量关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所选择方法的正误,感悟解决问题的步骤。

为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曾分两种情况出示这个情景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表示这幅图的意思。

静态呈现情景图

(1)大部分学生能用动作、语义表征图意。

(2)少部分学生会用图像表征图意。

(3)学生的动作标准、语义表征呈现多样化。

动态呈现情景图

(1)先走后来

(2)先来后走

两种呈现形式学生的表现:

大部分学生能用动作、语义表征图意。

少部分学生会用图像表征图意。

学生的动作表征、语义表征呈现单一化。

虽然两种情况下学生表征情况大体相同,但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差很多,动态呈现情景图,学生受动画过程干扰,解题思路比较单一;

静态呈现情景图,有利于学生整体观察,能出现2至3种解题思路。

(三)我的思考

(1)静态呈现情景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图意的理解。

(2)借助多元表征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选择的教学方式、手段也是为解决问题、多元表征服务)

采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同一个情境图的理解,为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提供丰富的形象支撑,帮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紧紧围绕解决问题、多元表征书写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感知运用多元表征理解图意、感悟数量关系、探寻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

2.在借助多元表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提取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应用意识。

3.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形成多角度看待事物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

借助多元表征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沟通几种表征形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过程(每个环节都要突出解决问题的本质,多种表征形式)

(一)语义、动作表征情景图含义

1.出示情景图:

周末一些同学到游乐园玩,仔细观察他们在玩什么!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出示课件──游乐园图)

除了他们玩的游戏,你还看到了什么?

3.聚焦到木偶戏:

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监控:

①“原来”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哪些人?

②从哪儿看出“6个人走了”?

③“13”表示什么?

指哪些人?

④“现在”是什么意思?

哪些表示“现在看戏的人”?

4.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幅图的含义。

5.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边说边用手势叙述这幅图的含义——个人说、小组说、集体说。

(设计意图:

借助5个研讨问题,帮助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过程,经历将一些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并学会用语义、动作表征情景图的含义。

(二)图像、符号表征情景图含义

1.请你画一幅图表示情景图的意思,并列式计算。

2. 

交流展示,采用三种设问形式:

① 

请学生到前边展示自己的创作图并进行说明。

② 

针对他说的和他所画的图,你有什么问题吗?

③ 

谁读懂他这幅图的意思了?

能说说吗?

3. 

小结学生算法:

方法一:

22+13=35(人) 

35-6=29(人)

方法二:

22-6=16(人) 

16+13=29(人)

方法三:

13-6=7(人) 

22+7=29(人)

①每个方法的意思是什么,叙述的故事是什么。

②解决这个问题分几步,为什么分这几步,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比较三种方法:

解答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三种不同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沟通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

6. 

同学们用语义、动作、表象、符号四种形式表征这幅情景图的意思,你喜欢哪一种就使用那一种。

借助四种表征对情境图诠释,除帮助学生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理解情境图含义、明晰数量关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还帮助学生在比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表征方式,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