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179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docx

《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docx

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

八年级物理作业练习设计

长安中心学校课堂练习作业

物理

八年级(第一册)

二O一O年九月

1

第一章.

第一节.物态第二节.温度的测量第三节.熔化和凝固第四节.汽化和液化

(一)第四节.汽化和液化

(二)第五节.升华和凝华

第六节.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第二章.

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一)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二)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一)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二)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一)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二)

关于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初步应用方法)专项练习:

密度的计算

(一)专项练习:

密度的计算

(二)专项练习:

密度的计算(三)专项练习:

密度的计算(四)

第三章.

第一节.运动与静止

第二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第三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关于平均速度的计算

专项练习:

速度的计算

(一)专项练习:

速度的计算

(二)

2

第四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

第二节.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三节.乐音与噪声第四节.超声波

第五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传播第二节.光的反射

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第四节.光的折射第五节.物体的颜色

3

第一节物态

必记知识:

1、物质存在的状态:

物质在自然界的状态通常有三种:

固态、液态和气态。

2、三态的宏观特征:

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

定的体积;气态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3、三态的微观特征:

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间隙小,只能在原位置做微小震动,作用力

很大,难压缩;液态物质分子排列较松散,无固定位置,活动范围较大,作用力较小,有流动性;气态物质分子间距大,能自由运动,作用力几乎为零。

重难点突破:

重点:

物质的三态及物态变化的概念。

难点:

同种物质具有不同状态的原因。

易错点:

对气体体积的认识。

一些同学认为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不论什么时候都无法计算气体的体积。

新授练习:

1、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

、、。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

3、具有一定体积而没有一定的形状的是,没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是,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性。

巩固练习:

1、写出常温下下列物质的状态:

水;玻璃;汽油;雪花;饮料;氧气。

2、有下列一些物品:

(1)木块;

(2)铅笔;(3)小刀;(4)二氧化氮气体;(5)水;(6)氧气(装在氧气瓶中);(7)灭火器中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8)拉油;(9)酒精;(10)铁块。

可以将它们分为三类:

一类包括: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二类包括: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三类包括: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3、下列情况中不属于物态变化的是()A、冰化成水;B、铁水浇注成铁饼;

C、加热一铜片,使其温度由20℃升高到100℃;D、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4、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玻璃窗上的冰花的形成,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B、洒在地上的水消失了,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C、早晨出现的雾,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D、冰冻的衣服会干,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状态改变时体积发生改变,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变化B、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是因为构成它的粒子间有强大作用力C、气态物质的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D、液态物质的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固体的作用力大

6小芳在做碘升华的实验中,收集到一瓶紫色的碘蒸气,她用瓶塞塞着,然后用抽气机抽出比分紫色气体后,则瓶内碘蒸气的体积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4

第二节.温度的测量

必记知识:

1、温度的概念: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摄氏度的规定:

3、液体温度计的测量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4、温度计的使用:

5、体温计:

体温计有缩口,其示数只能自动上升,不会自动下降;它的量程为35℃--42℃,

分度值为0.1℃;它里面装的是水银;使用前应拿着上端用力向下甩,测体温时,可离开人体读数。

重难点突破:

重点:

温度计用法、读数。

难点:

温度计测量原理。

易错点:

将温度的单位读错。

基础练习: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清晨,小丽发现家中寒暑表的示数为12℃,应读作。

3、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其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被测温度不要超过它的;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体上表面。

巩固练习

1、有关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冷B、铅块冷C、木块和铅块一样冷D、无法判断2、下列有关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上把冰的温度规定为0℃B、温度计上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C、所有液体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的都是酒精D、实验室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3、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C、用酒精灯烘烤D、用医用酒精擦抹4、以下温度最接近20℃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正常人的体温

C、我国夏季最高的气温D、人体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5、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注上表面相平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6、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D、读取温度计的示数;E、取出温度计;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拓展练习:

一使用过的温度计,其示数是37℃,未甩就直接去测一病人的体温,发现体温计的示数为39℃,则该病人的实际体温是。

5

熔化和凝固

必记知识:

1、熔化的概念: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凝固的概念: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3、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晶体熔化(凝固)时的温度叫熔(凝固)点。

4、晶体的概念:

具有一定的熔点的固体为晶体,晶体具有规则的形状。

5、非晶体的概念:

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没有规则的外形。

重难点突破:

重点:

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时的不同点以及利用图像法区别晶体和非晶体。

难点: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三易点提示:

易错点:

不理解晶体熔化、熔点概念,误认为晶体达到熔点后就处于液态。

实际上晶体达到熔点时,若不能继续吸热则呈固态;若能吸热,晶体开始熔化,此时晶体呈固、液共存状态;当晶体完全熔化后,此时若不吸热液不放热,晶体呈液态且保持熔点温度不变。

易漏点:

熔化的条件,易漏继续吸热。

易混点:

熔化和溶化。

前者表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后者表示一些溶质溶化在溶剂中。

基础练习: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这个过程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该物态变化的反过程叫做,它需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食盐、松香、石蜡、铁、玻璃中属于晶体的有:

3、下列是小红记录的一些变化,其中不属于溶化的是()A、铁块被化成铁水B、糖放在水里,一会儿就看不见了C、马路上浇沥青D、雪化为水

巩固练习:

1、在北方的冬天,人们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在时热,

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低而把菜冻坏。

2、夏天,在太阳的暴晒下,马路上的沥青变软,这是一种现象;冬天,用湿手

去拉门把手时感觉手被粘住了,这是一种现象。

3、如图所示是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图中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熔点为℃。

4、海波的熔点是48℃,当海波的温度是48℃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态;D、

以上说法都有可能。

5、如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是一种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为80℃;

C、图像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D、在第11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为液态。

第四节.汽化和液化

(一)

必记知识:

6

1、汽化的概念: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是吸热过程,蒸发和沸腾是汽化

的两种方式。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高低、表面积的大小、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快慢。

3、沸腾及沸点的概念: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大沸点高,气压小沸点低。

4、蒸发与沸腾的关系:

相同点:

都属于汽化,均吸热。

不同点: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

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重难点突破:

重点:

正确认识汽化和液化现象

难点:

运用物理知识对实际现象的解释。

易漏点:

沸腾的条件,易漏不断吸热。

基础练习: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

它有和两种形式。

2、蒸发是在进行的汽化现象,而沸腾则是在液体和同时发

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蒸发和沸腾都要热。

3、在敞口的锅内烧水,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忽高忽低;D、保持不变。

4、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燃烧,原因是()

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燃烧;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D、水善于将热量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燃烧。

巩固练习:

1、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保鲜膜将蔬菜或水果包好,在放入冰箱中,这是利用和来减慢蒸发,达到保鲜的目的。

2、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体的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3、小丽同学洗完衣服后,想把衣服晾起来。

下面哪一种做法不利于衣服晒干()A、把衣服晒在阳光下;B、把衣服晒在通风的阳台上;C、为省空间,晾衣时把衣服重叠在一起;D、用衣架撑起来晾晒。

4、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在下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

A、B、C、D、

拓展练习:

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

请你说出它能很快烘干手的两个理由.

第四节.汽化和液化

(二)

7

必记知识:

1、液化的概念: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液化是放热过程。

降温和压缩体积

都可使气体液化。

2、液化的两种条件:

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一切气体在温度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重难点突破:

重点:

正确认识液化现象

难点:

解释自然界中的液化现象。

易错点:

对水蒸气液化的解释。

易混点:

“白气”与“水蒸气”易混;汽化的两种方式与液化的两个条件易混。

基础练习:

1、液化的条件有和。

气体打火机用的丁烷气体是采用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储存在打火机里的。

除此之外,还可用的方法来实现气体的液化。

2、下列事例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化成水;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后,

镜片上会蒙上一层水珠;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将手烘干;D、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巩固练习:

1、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可以看到门的附近出现了“白气”。

这些“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

A、液化形成的;B、汽化形成的;C、升华形成的;D、熔化形成的。

2、无论是在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密闭汽车的玻璃窗上,常常有水珠附在上面,那么夏天和冬天水珠分别附着在玻璃的那一面()A、都是内表面;B、都是外表面;

C、夏天内表面,冬天外表面;D、冬天内表面,夏天外表面;3、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4、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种高温火焰将会。

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发射台底建有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里。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大的白色气团就是形成的。

拓展练习:

当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你会发现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请你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第五节.升华和凝华

必记知识:

1、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升华过程吸热。

2、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升华过程放热。

3、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总结:

物态变化有六种,其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

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重难点突破:

重点:

升华和凝华现象。

8

难点:

利用升华和凝华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易错点:

对升华和凝华的产生机制不明确。

易漏点:

升华、凝华现象非常缓慢,不易察觉,部分同学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阶段,因此把升华和凝华忽略了。

基础练习:

1、据报道,阿根廷科技人员发现了一项果疏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

其道理很简单:

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进低压的环境中,使冰直接从固态变为态。

2、北方的早晨,地面或其附着物上出现霜,这是由于中的水蒸气发生的现象。

3、我国北方的冬天,有时树上会出现美丽的“树挂”,这种现象属于现象。

4、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A、熔化现象;B、汽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

5、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变干:

;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变软:

2、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

“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

3、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只冰糕,发现包装纸上有一些小冰晶,这是水蒸气而成的;随后有发现它在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

4、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的是()

A、凝华、凝固、汽化;B、熔化、凝固、凝华;C、液化、凝固、凝华;D、汽化、升华、熔化

5、下面是某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是()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水蒸气凝华而成;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利用干冰吸热来获得低温;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拓展练习:

1、俗语“双前冷,雪后寒”,这句话包含了什么物理知识?

请说明。

2、小芳在帮妈妈打扫室内卫生时,发现玻璃变脏了,连灯泡也变黑了,于是她将玻璃擦得干干净净后,又将灯泡拧下来擦,可小小的灯泡却怎么也擦不干净,仔细一看“尘埃”好像在内壁,这是为什么?

第六节.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必记知识:

1、自然界中水的循环:

自然界中水的循环是通过物态变化实现的。

2、高压锅的制造原理:

水面上的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

一般家庭使用的高压锅内的温

度可达120℃.

3、电冰箱的工作原理:

电冰箱的制冷物质很容易液化和汽化。

制冷物质在电冰箱内汽化吸

热,带走电冰箱内的热量,使电冰箱内的温度下降,制冷物质在电冰箱外液化放热。

4、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通过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火箭舱体表面的特殊材料在高温下

9

易熔化、汽化或升华。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

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高压锅、电冰箱的工作原理。

易错点:

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基础练习:

1、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悬浮在高层空气中形成的,其中的物态变化有:

小水滴由水蒸气形成,小冰晶由水蒸气形成。

2、制冷物质在电动压缩机的作用下在冷凝器中放热,在蒸发器中吸收。

通过制冷物质的过程,将冰箱内部的热量“搬运”到冰箱外部,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

3、火箭的头部在外表面涂有一层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在火箭或卫星与空气摩擦升温时迅速和,吸收大量的热,使火箭头部的温度不会过高,从而保护了火箭或卫星。

巩固练习:

1、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属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A、荷叶上的露珠;B、河面上的浓雾;C、夏天的暴雨;D、瓦上的白霜。

2、高山上煮鸡蛋,不易煮熟的原因是。

3、火箭常用作燃料,用作助燃剂。

4、电冰箱的制冷系统主要是由、和三部分组成。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夏天,西瓜剖开后,水分蒸发很快,如果将西瓜放入冰箱,水分就不会蒸发;C、病人发烧时,在病人前额放一块湿毛巾,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来降温;D、冬天,湘江水位较低,是因为水的温度较低,大大加快了水的蒸发。

6、春秋季节,外面出现雾的时候,人往往感到气温比较高,这是为什么?

7、关于家用电冰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冰箱内温度较低,是冷冻室管子里液体汽化吸热造成的;B、电冰箱是利用冰吸热将食物冻起来的;

C、电冰箱散热器摸起来烫手,这主要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

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烟”是冰箱内蔬菜、水果水分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拓展练习:

1、青藏高原的牧民常吃烧牛肉,而不吃煮牛肉,你知道为什么吗?

2、家用高压锅内部温度可达110―120℃,高压锅内的水的沸点能达到110―120℃,从以

上信息你能得到水的沸点与压强有什么样的关系?

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一)

必记知识:

1、长度的单位及其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2、刻度尺的使用:

刻度尺要放正,紧靠在被测物体的一端,若零刻线磨损可从其它刻线量

起。

读数时,视线正对尺面,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带好单位。

3、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小。

重难点突破: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