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教案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1865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四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必修四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必修四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必修四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必修四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必修四教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必修四教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必修四教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必修四教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必修四教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必修四教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必修四教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必修四教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必修四教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必修四教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必修四教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必修四教案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四教案2.docx

《必修四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四教案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四教案2.docx

必修四教案2

2雷雨

曹禺

教案A

教学目的

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

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东西,那就是成语的大量使用。

比如,如果我们今天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场来势非常迅猛的运动,同学们想想看,你想到了哪一个成语?

学生思考,教师提示:

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曾经有一个著名作家还写过一部著名的作品,题目就叫——

明确:

暴风骤雨

教师述:

那么在20世纪的30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也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

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

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

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

那么这部话剧作品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

(板书课题:

雷雨)

二、简述《雷雨》的有关情况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

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三、复习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

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

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

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

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

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教师述:

那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我们知道,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说要素,我们说,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

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

问:

那么这里的戏剧语言又包括哪些内容呢?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

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问:

那么这里的戏剧冲突又指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

指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更多的体现为人物间的性格冲突。

四、整体感知课文

1.VCD播放《雷雨》剧情片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节选部分的剧情。

(有条件的可在课前观看电影《雷雨》)

3.提问:

《雷雨》第二幕中出场的人物主要有哪几位?

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

这一幕出场人物主要有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和周萍。

这四个人原本是一家,分别为夫妻、父(母)子、兄弟的关系。

但30年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已超出了家庭、血缘的意义,表现为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尖锐的阶级冲突。

4.提问:

本课一共节选了两场戏,试梳理这两场戏的情节。

学生思考后明确:

第一场戏:

写30多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再次相见。

意外相见,两人之间展开了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二场戏:

写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的相见。

父子相见,却是仇人,血的控诉,让人不忍卒听;母子相见,却无法相认,还不能不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

本场主要是由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展开的矛盾冲突。

五、课堂小结

欣赏戏剧作品,首先应了解戏剧的发展等有关知识。

在对剧本这种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应着重阅读剧本,了解作品的戏剧冲突,看哪些冲突是主要的,冲突的实质是什么,进而明确这样的冲突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六、布置作业

1.课下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练习。

2.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研习课文

一、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1.自开头至“周朴园:

……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为第一场。

指定一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第一场的情节。

要求叙述时尽量详细点。

2.提问:

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如何?

侍萍因何遭遗弃并于大年三十的晚上投河?

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讨论、分析,教师巡回点拨。

明确:

30年前的周朴园是一个风流倜傥的阔少爷,凭他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人品、才学,以及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世俗理念等方面来看,他和侍萍都是极不般配的。

但他却偏偏看重了“知书达礼、聪明伶俐、年轻漂亮、贤慧体贴”的侍萍,“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侍萍也以善良的心态来看待一切,因此两个年轻人不顾一切地相爱并生子。

但恩格斯说过:

“婚姻都是由双方的阶级地位来决定的。

”他们的不顾一切,尤其在周朴园一方是不理智的,一但激情消失(尽管他的爱还存在),世俗理念占了上风,门第观念、阶级地位等因素就会使他又一次不顾一切地抛弃侍萍。

因此,当作为阔少爷的周朴园看中作为下层人民的侍萍时,侍萍的悲剧命运已经注定了。

3.提问:

周朴园对“死去”和活着的鲁侍萍有怎样的变化?

这反映了怎样的阶级矛盾?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前后的变化,感受其间存在的阶级矛盾。

明确:

在自认为侍萍已“死去”的三十年里,周朴园到处打听无锡“梅小姐”的情况,准备为她修坟。

当年侍萍住过的房间依然保持原样,记着她的习惯,记着她的生日等等。

他经常怀念与侍萍在一起的“甜美”生活,对那个美丽温柔的“小姐”继续倾注着思念与感情。

一旦得知了侍萍还活着,周朴园的惊愕异常明显。

他此时的心情应该是复杂的。

因为几十年来他刻意修饰的角色并不是生活中那个真实的人,也因为他将可能被人掀起盖头,露出庐山的真面目,所以当侍萍问到: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时,他(连忙)“不,不,不用。

”而当他清楚三十年来“朝思暮想”的侍萍就站在自己面前时,便一连串地发问到:

“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好!

痛痛快快的!

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等,他前后的表现判若两人,因为鲁侍萍是他的罪恶的历史的见证人,是受他凌辱、压迫的当事人。

她的意外出现,事实上成为周朴园的严重威胁,可能致使他的声誉和地位遭受重大的损失,所以他立即采取种种手段来消除隐患。

这一切都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本性,揭露了周朴园罪恶的私生活和卑污的灵魂。

4.学生思考:

周朴园三十年来所做的一切(打听下落,保留旧家具,记住生日等),可看出他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呢?

教师点拨后明确:

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全剧虽没有直接描述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前曾有过的恋情,但却通过《雷雨》中写周萍与四凤的真情间接反映出了他们的感情。

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对年轻美貌、温柔善良的侍女产生恋情,大约是一件比较自然的事情。

另外,从周朴园保留侍萍喜欢的家具,记着侍萍的生日这些琐事看来,他对侍萍是有真情的。

对一个确认为已“死”了三十年的人依然念念不忘,这不是一个纯粹虚情假意的人能做到的。

但当他看到侍萍奇迹般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的自私性格便显露出来,所考虑的就是当前自身的利益了。

为保护切身的利益,他怀着虚情假意把过去的真情说出来,以“感化”侍萍。

由此看来,保留家具也好,记住生日也罢,在没有触及周朴园现实利益时,是真情的流露。

一旦触及他的利益,便成了掩盖虚情假意的借口。

真情在利益的驱动下也变成了假意,假意又在真情的幌子下得以表演。

(解说:

此题的解释仅供参考。

长期以来对周朴园爱不爱鲁侍萍的问题,就是一个争议较大的话题。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其实不太好把握,因为他是一个性格矛盾的人。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不应有固定的答案模式。

建议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展开讨论)

5.品读鲁侍萍与周萍母子相见的段落,思考侍萍因何欲言又止?

明确:

在周萍打了鲁大海两个嘴巴后,鲁侍萍对周萍说: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这断断续续的一句话,道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鲁侍萍迫切想见到自己阔别三十年的儿子,却没想到竟看到了如此令人痛心的场面。

她的感情由“想念”一下变成了“愤慨”。

因为一道森严的阶级壁垒已经横在她面前。

阶级的对立,使她再也不能叫出“萍儿”这个长久在心底呼唤的名字了。

6.学生默读周朴园与鲁大海相见的场面,思考父子因何反目成仇?

明确:

鲁大海是作为工人代表来同资本家周朴园谈判的。

尽管周朴园已知道他是自己的儿子,但在亲情与阶级利益面前,他选择了阶级利益。

于是他摆出了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傲慢而冷酷的面孔。

见到大海后,他不愠不躁,故意用挑逗的口吻戏弄大海:

“你叫什么名字?

”“你有什么事吧?

”接着,又亮出电报、合同,证明矿工已复工,谈判代表已签字,并狠狠地宣布开除大海。

由此可看出,周朴园对待鲁大海的态度完全是一个阴险的资本家欺压工人的态度。

这说明,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他们的矛盾自然就是两个阶级的矛盾。

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精读有关周朴园的对话部分,找出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话,分小组讨论。

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并把对周朴园性格特点概括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梳理。

明确:

(1)第一场中,我们看到,周朴园向鲁侍萍打听“梅小姐”的“坟墓”等,让人感到他依然怀念已死的侍萍,但在对话中他却谎称侍萍是“贤慧、规矩”的“小姐”,而且只跟他“有点亲戚”关系。

从这前后矛盾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实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高贵门第”和“老爷”的“尊严”,为了美化自己,并掩盖其对侍萍始乱终弃的卑鄙行径。

因为在他看来,同女仆有点什么“关系”是可耻的,有损自己高贵的门第。

(2)当周朴园认出面前站着的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侍萍后,就立即扯下虚假的面具,由对侍萍一片“深情”转而凶相毕露。

“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等一连串的对话就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卑鄙的伪君子,一个浑身散发着铜臭的冷酷的资本家。

当然周朴园的性格也有其复杂性,他对鲁侍萍的感情不全是虚假的。

他不忘旧情,保留旧家具,旧习惯,穿旧雨衣、旧衬衫,一听到侍萍的无锡口音,便急于打听“梅小姐”的事情等,在某种程度上看,这是他感情的真实流露。

因为他后来的家庭生活很不如意,妻、儿都对他敬而远之,使他倍感孤单寂寞,他只能用回忆跟侍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来填补心灵的空虚。

2.精读有关鲁侍萍的对话部分,找出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话,分小组讨论。

明确: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

她善良、正直、刚毅、倔强,一直在死亡线上挣扎,饱尝了人间的辛酸。

是痛苦的经历把她磨炼得坚强勇敢,同时使她对现实的残酷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虽然她对周朴园的真正了解有一个发展过程,她的善良的天性曾使她一度对其产生过某种程度的轻信和谅解。

但是,她从周朴园的前后行为的变化中,终于看清了周朴园的险恶本性,清醒地意识到周、鲁两家人之间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阶级的鸿沟。

于是她毅然撕碎支票,表示了她对周朴园这个卑鄙的伪君子以及对不公平的阶级社会的蔑视和抗议,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表现了无产阶级的觉醒。

3.细读有关鲁大海的语句,体会鲁大海的性格特征。

明确:

鲁大海是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

他忠心耿耿地为工人弟兄争取权利,同资本家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他是觉醒的工人阶级,通过周朴园的行为看清了其为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的资产阶级的本性。

面对虚伪冷酷的周朴园,他彻底地、义正辞严地揭露了其灭绝人性的滔天罪行。

他顽强地同周公馆的一群打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

尽管在这场斗争中他是失败者,被工厂开除,但他却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骨气和英勇、刚强的反抗性格。

当然,他也有斗争经验不足,勇敢却又鲁莽等弱点。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

二、体会人物个性化语言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

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

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1.葛朗台和鲁大海

(1)守财奴的语言: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

咱们两讫了。

这才叫公平交易。

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

“啊,是真金!

金子!

这么多的金子!

有两斤重。

啊!

啊!

……”

(什么性格?

(2)鲁大海的语言

鲁大海 可是你们完全错了。

鲁大海 (看合同)什么?

(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

……

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

……

(什么性格?

2.周朴园、鲁侍萍性格分析

个性化语言举例

(一)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个性化语言举例

(二)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

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

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侍萍。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三、体会人物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义现象。

“潜”,是隐藏的意思。

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

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1.潜台词分析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2.潜台词分析

周朴园那个小孩呢?

鲁侍萍也活着。

周朴园(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这儿四风的妈,老爷。

周朴园哦。

3.台词分析

鲁大海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萍 (向外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四、潜台词练习

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戚?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怎么?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这四句话的潜台词是()

A.①你这样狠毒,哪管我母子死活。

②哪是什么亲戚,别骗人了。

③她还活着,就在你面前。

④看你现在怎样对待她。

B.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

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

C.①你只管剥削人的大事吧。

②你真的是她的亲戚吗?

③谁需要你给她修坟墓?

④你现在打算怎样对待她?

D.①你哪有心思管我们的事!

②你哪配做她的亲戚!

③人活着,就在你面前!

④你怎么不认识我?

五、小结

通过分析使我们一方面加深对作品人物、主题的认识,另一方面体会到戏剧语言的特点和魅力,希望能够自觉的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六、写作训练

设定一个场景,写一句包含多重意思的话(潜台词):

七、课后作业

1.写出下列两组人物不同的语言

(1)做教师的父亲和没有文化的妈妈希望你认真读书,他们分别对你说:

(2)高考落榜,悲观者和乐观者的神情和语言:

2.先确定一个人的性格或身份,然后写他的语言,要求个性化

 

教案B

教学目标

1.领会作品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

3.认识到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的必然灭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戏剧冲突的分析。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来揣摩人物的心理。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才华出众的剧作家,他写过著名的话剧《雷雨》、《日出》和《北京人》,他的名字叫曹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名剧作《雷雨》。

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五四以来的大量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

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此期间曹禺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作家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继《雷雨》之后,曹禺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本。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成就最高。

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二、检查预习

1.提问:

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同学列出课文中周鲁两家人物之间都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在周鲁两家八个人物之间存在着夫妻、父子、母子、母女、兄弟、兄妹和主仆之间的多种关系,这些关系层次交叉,互相牵连,产生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阶级对立。

三、戏剧常识介绍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人的歌舞技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组成的综合艺术,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戏剧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

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

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指示组成,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本)。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到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的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要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下面再就几个名词术语作一些补充说明。

冲突:

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

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它是性格化的,富有动作性,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幕和场:

一幕,即启闭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

场,一幕中可划分为若干小段落,每一小段落即为一场,它是戏剧中较小的单位。

舞台说明:

又称舞台提示,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

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的人物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四、指导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

2.教师范读

五、研习新课

1.请同学们将这一幕话剧分成“场”,把“场”分成层次。

明确:

第二幕:

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

第1层:

周朴园认出侍萍的经过;

第2层: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

第二场:

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2.提问:

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使其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

(可与《祝福》的环境描写作比较,以加深理解)

3.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第1层。

4.提问: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明确:

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练得坚强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了某种轻信和谅解。

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4.提问:

侍萍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有几处掩饰?

又有哪些地方暴露了她的性格特点?

明确:

周朴园四次问到她姓什么,是谁,她都很自然地掩饰过去,语调平缓,不露声色。

表明她性格特征的语言动作有:

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侍萍的身世及周朴园的隐情细致地述说,对绣着梅花的衬衣的熟悉。

5.提问:

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情态有哪几次变化?

请按情节发展叙述。

明确:

开始是漫不经心地用对待下人的态度谈起了雨衣和关窗的事;忽然从侍萍的关窗动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认真地询问:

“你——你贵姓?

”气氛趋于紧张,情节出现波澜,而鲁侍萍平淡地回答,又使气氛稍有缓和;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三十年前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罪行,于是她悲愤地叙述了自己30多年来的悲愤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他时而“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息声”,时而惊愕地问:

“你是谁?

”当侍萍巧妙地露出自己的身分时,周朴园已经惊恐地语不成声。

6.提问:

同学们曾学过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其中最精彩的要数几段对话了。

试与本课周、鲁两人的对话作比较。

明确:

《雷雨》中周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