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1988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课题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

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的过程,是全面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

高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课堂交往与对话,重视“教”与“学”的和谐状态,旨在培养鲜活的、富有个性及创造力的人才。

“初中语文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其概念可以界定为: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为目标,以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和谐共振的教学过程观、整合优化的教学方法观、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观及能动发展的学生观等为思想基础,运用恰当科学的教学手段,实行内涵式的课堂教学,探索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和谐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的身心在求知的同时全面发展。

三、研究依据和假设

(一)研究依据

1.教育政策依据: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和教育部(包括原国家教委)历年来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政策要求等等。

2.“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思想

凯洛夫的教育思想是“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赞可夫的新教育思想是“学生为中心”、“多渠道教学”、“培养能力为重点”。

新的教育思想主张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依据: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

他认为和谐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认知的过程和实践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育技术的顶峰—即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

”他强调,和谐是教育体系中一种指导思想,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它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4.教育学依据: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

5.心理学依据:

兴趣的有关原理。

6.生理学依据:

生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时,脑垂体就会使内分泌系统积极活动,血糖增加,新陈代谢联系易于建立,并能使旧的神经联系活动起来。

(二)理论假设

1.通过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能够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进行本课题的研究,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为目标,运用恰当、科学、艺术的教学手段,实行内涵式的课堂教学,有可能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和谐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的身心在求知的同时全面发展。

四、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以本校同年级各班为对象,经过二年左右的跟踪实践研究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案例法、经验总结法和观察法等为辅,结合日常工作有序进行。

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把研究工作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

对各子课题的研究进行指导,监督。

观察对照法:

通过纵向对比,观察分析因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所取得的不同效果。

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了解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文献研究法:

搜集、整理有关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资料,了解国内外最新发展状况、借鉴他人研究成果。

经验总结法:

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个案研究法:

围绕典型活动及学生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高效的教学措施。

五、研究目标

1.通过和谐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转变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教学观念,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的个性塑造与创新培养,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从强调知识到注重情感交流、智慧的培养等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求知偕同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求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导、中介及决定因素等,力求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形成学校语文教学的品牌特色。

【实施时间及步骤】

一、研究时间

自12月至20XX年10月。

二、研究阶段及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8.12—2009.2)准备阶段

1.确定课题选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学习相关理论、邀请专家论证课题、调查分析、撰写开题报告。

3.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学习,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09.2—2010.6)

1.学习相关理论、邀请专家作讲座、问卷调查,提出和谐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初步设想。

2.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不断完善方案。

3.认真分析数据、收集实验资料,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策略,提炼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案例,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4.撰写中期报告,召开课题研讨会。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0.6—2010.11)

1.收集整理本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分类整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初步形成学校语文教学的品牌特色。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召开课题研究总结会。

【实验内容及措施】

一、构建了各课型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精读课

(一)基本流程

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整体把握——精读品析——展示交流——总结拓展

(二)操作要领

1.明确目标:

在了解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基本内容。

教师对下一步的学习应提出明确的要求。

2.自主学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市编《同步》或导学提纲等自主学习课文。

教师要提前布置学习任务或编拟下发导学提纲,明确要求学习内容及达到的程度。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加以解决。

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可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控和诱导,但不能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

3.整体把握: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了解自学成果,进一步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从宏观上明确文章的思路、结构、写法特点、感情基调、文章主旨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4.精读品析:

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对课文的精要语段、重点内容或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精心研读,深入探究,在分析、归纳、概括的基础上,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个人无法完成的问题,各学习小组深入探究,合作攻关。

5.展示交流:

先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阅读感受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各学习小组推荐出有代表性的成果,在班内汇报、展示和交流。

这一环节既是学生充分表达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尽情展示个人风采的过程,又是检验各学习小组集体智慧及合作学习效果的过程,也是多维互动、互相启迪、思维碰撞、成果共享的过程。

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点拨到位,对学生智慧的成果要充分地肯定。

6.总结拓展:

学生就本课的学习内容给自己的表现、收获等进行总结、归纳,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或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适当安排必要的训练或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和情感的拓展迁移。

是否需要拓展迁移,需视教材内容、课堂容量而定;

教师要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拓展训练或活动的内容。

(三)操作要求

1.切实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2.坚持“五个贯彻始终”:

即情感教育贯彻始终,文化育人贯彻始终,探究体验贯彻始终,展示交流贯彻始终,习惯养成贯彻始终。

3.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

教师要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要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调控能力,确保每一环节高质量完成。

尤其是展示学习成果环节,要求学生展示的是经过老师点拨、小组合作而得到的学习成果,要避免课堂的喧嚣和学习的形式化,使课堂成为思维场、情感场、活动场。

4.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自能读书的习惯、自能质疑问难的习惯、自能合作互助的习惯、自能总结反思的习惯等,要坚持训练,严格要求。

5.科学地规划好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划分以6个左右为宜,每个小组6至8人为宜,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职责,组长是学习小组的灵魂人物,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小组成员搭配要优劣兼顾。

教师要及时进行过程调控、指导、评价和引导。

6.重视预习。

课前教师需提前投放自学任务或导学提纲,以确保学生充分利用晨读、自习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在充分阅读、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自学任务或导学提纲至少应包括字词、文学知识等基础知识,对文章内容、写作思路、表现手法、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的理解,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及写作艺术的初步鉴赏等,以确保学生自学时有基本的遵循和必要的目标导向。

略读课

明确目标——个性阅读——展示交流——总结反思

(二)操作说明

明确阅读的范围、要求和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阅读篇目以教材略读课文、“课标”推荐篇目及教师推荐篇目为主。

2.个性阅读: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兴趣自主阅读,用时一般30分钟左右。

3.展示交流:

就自己的阅读成果先在组内交流讨论,然后班内展示。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成果进行明确的评价。

4.总结反思:

学生就本课的阅读内容、感悟体验等进行归纳、总结、反思、评价。

写作课

投放题目——写前指导——自主写作——合作交流——佳作赏析——反思提升

1.投放题目:

教师在作文前一周或更长时间投放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做好素材搜集等作文前的准备工作。

作文题目要灵活多样,并尽量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

2.写前指导:

明确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要求,师生共同讨论写作思路,教师指导不宜过细,一般安排5分钟左右。

3.自主写作:

学生独立作文,并力求在45分钟之内成文。

4.合作交流:

学习小组内互相批阅、交流,并推荐出优秀习作,以备班内交流展示。

5.佳作赏析:

各小组展示佳作,并说出推荐理由,班内欣赏点评。

6.反思提升:

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教师对本次作文加以指导点评。

学生总结本次写作的成功及不足之处,写出自我反思,明确努力方向。

复习课

(一)基本流程

概括导入——认定目标——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归纳总结

(二)操作要领

1.概括导入:

总结概括,直入课题。

导言不宜过多,简明、扼要的概括激起学生的回忆和联想即可。

2.认定目标:

指导学生认定复习目标,确立自己的个体目标,思考复习策略。

3.自主探究:

以足够的时间保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同时还要适当地辅之以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帮助学生初步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

另外要注意适当引导学生扩大思维空间,加强知识系统的纵横联系,以使系统更加完善。

4.合作研讨:

投放练习——研讨练习——-探求问题——纠错释疑。

练习题设计力求精当,针对性要强,侧重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通过学生间的探究交流来自我完善认识,并结合教师的引导剖析,培养能力。

对于疑难问题先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教师再进行点拨释疑,达成共识。

(1)对采集到的错误信息,设问导思,实现对认识上的纠错和知识的完善。

(2)对采集到的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设境探究,实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

(3)归类梳理,深度剖析,传授解题方法、技巧,明确有关规范要求。

5.归纳提升:

学生自己对做题中运用的方法进行总结、领悟,教师辅之以适当的点拨引导以强化记忆,深化认识并最终实现能够灵活运用。

讲评课

(一)操作流程

考情解读,总体评析——合作研讨,自主纠错——归类剖析,认知规律——补偿练习,完善认识

1.考情解读,总体评析:

客观、简要介绍总体成绩及其分布情况,归类概括出问题比较集中的试题,总结分析考试暴漏出来的共性问题,重在引导学生找准失分点及失分原因。

2.合作研讨,自主纠错:

自主纠错,发现问题,小组合作,研讨释疑。

3.归类剖析,认知规律:

归类梳理,深度剖析,加强生生、师生间的合作学习,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努力让学生在自主理解领悟的基础上总结方法、规律。

同时,在对部分问题的纠错中适当拓展,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扩大思维空间。

4.补偿练习,完善认识:

补偿习题设计针对性要强,难度应当适当有所提高,以使学生能对所获取的新知进一步完善认识,灵活运用。

各课型教学案例附后。

二、充分利用教材,巩固课堂主阵地

1、充分落实教材的例子作用。

“教材为了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完成预定的教育任务,根据学生心理、心理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教育的材料”。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好教材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课文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凭借,是学生举一反三的基础。

我们在实验中力争还教材“例子”的本来面目,把课文教学只当作“例证”目标的过程,强调科学处理教材,变教“教材里有些什么”为“教材是怎样处理知识能力点的”,使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运用技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巩固语文课堂主阵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是语文教学主阵地,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空间所在,所以在试验中我们根据各课型模式的要求,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全部“动”起来,让学生在小课堂中见大世界,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提高兴趣、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依据于教材,着眼于应用,借助生活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大容量、快节奏、活气氛、高效率”的目标。

三、改变评价标准,全面衡量学生

教学评价在教师和学生行为塑造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有什么样的教学评价,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和学习行为。

传统教育之所以存在很多的问题,就是因为和它相配套的评价体制束缚了师生的手脚,要培养语文能力就必须改革教学评价体制。

1、更新教育观念。

“构建初中语文和谐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要求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随时随地的自我“充电”“补氧”,拓展自己的知识库,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教育效果。

同时,还要改变评价学生的评价标准。

以前对一个好学生的评价,我们都用听话、学习认真、基础知识掌握多、掌握好等来评价学生,而实验要求我们教师,应把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作为评价学生的首要标准。

其次,能否用学过的学法进行再学习,活动中表现是否活跃、能否综合运用知识等来评价,而不能单纯看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

对学生评价时,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评价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应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不能讽刺挖苦。

这样,育人观念的改变,能给学生提供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创新环境,有利于他们发挥主动性,从而得到充分的锻炼。

2、注重表达的规范性评价。

语文教学要创新,但不应摒弃规范性。

在各方面开放的同时,规范教育更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始终,书写要字迹清楚,字体美观,书写正确、快速、流畅,朗读要洪亮、音准、有感情,发言要思维迅速、敏捷,表达准确,清晰体现语言的人文精神。

3、注重学生人格的评价。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可见进行思想教育,指导学生学会做人,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3、注重学法及思维能力的评价。

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趋向活泼,教学的评价更趋向民主性、开放性、激励性,但不能忽视学法及思维能力方面的评价。

如:

同一问题可能有几个答案,甚至有一个或几个具有创新意识,可是我们在评价时往往“一刀切”,忽视了学法及思维方面的因素,久而久之,会阻碍创新之花的开放。

总之,要构建和谐高效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语文素质就必须改变评价机制,全面衡量学生,允许标新立异,更应注意语文的人文性及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要注意的问题

1.读懂教材,深入钻研教材。

备好课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基础。

语文教学改革,首先要从语文教师读懂课文入手。

现实的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语文教师大多看教参去讲课文,对多数课文未读懂,自己并未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很难引领学生去读懂文章,语文教师讲得太多,讲的往往是学生已懂的;

学生不懂的不讲,因为教师也不懂;

常常领着学生没有搞清本义去胡乱引申,造成学生离开课文套概念。

教师以其昏昏,无法使人昭昭。

读懂课文主要有四条标准:

与同类文章相比,本篇课文有什么特点;

自己读出一条或几条能把课文串起来的线索;

找到突破口,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在读懂文章本意的基础上讨论拓展。

而要达到这几点标准,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

林清玄在《雪的面目》一文中告诉我们:

站在雪中,什么也不必说,就知道雪了。

我们想让学生认识真正语文的面目,唯有一个方法,让学生站到语文中来。

怎么让他们站到语文中来?

首要的是我们老师要站到语文中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仔细读,反复读,读出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进而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

语文就是一遍一遍地阅读,读者想着,反复的推敲,文章便会有生命,课堂教学就会有活力。

2.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加强交流、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试验中我们充分发挥课题组的集体力量,做到教学资源共享。

3.个人备课要充分。

对文本的把握是备课的基础,更是构建和谐高效语文课堂的根本。

实验中我们首先“亲自”阅读文本,有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有对文本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教参等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考虑自己学生的现状,然后整合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备课是教师的工作,备课时要用心,用心的走进文本,用心的体会学生,用心的完成教案。

这样的思考下的备课才能真正上“备”出教师的特色,才会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真正的带领学生学习文本。

尊重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再走出文本,将自己的学识、认识、体验都应用到备课中,用心备课,这是工作,更是学习和提高。

4.开展好课前语文活动。

要开展语文活动,可以搞成语积累、名言积累、古诗词积累,演讲、讲故事、背《三字经》《论语》等,也可以搞与本课有关的歌曲或短片欣赏。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课前两分钟常常被人们忽视。

有的铃响后进教室,直接忽略课前的交流时间,不能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有的强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进行听写或检查背诵课上工作,直接占用了学生的休息时间;

直接在课前两分钟上课,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倦感和疲惫感,对于铃响后的课堂也起到了反的作用。

5.目标要明确。

只有做到目标明确,课堂的效率才能提升起来。

目标的确立十分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上所有的教学行为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目标展开的。

课堂上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目的。

设计目标时一定要涵盖三维目标,情感教育不可或缺。

6.课堂导入干脆利落。

课堂内容的导入必会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课堂导入的精彩与实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一堂课巧妙地导入会拉近我们和学生间的距离,唤醒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认知回顾,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探究知识的好奇心。

当然,课堂导入不是约定俗成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导入方式,而方式多了也就增加了无效的机会。

具体表现在:

教师语言过于啰嗦,导入冗长复杂,导了5-10分钟才导出内容,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教师表现的时间过多,学生动起来的机会少;

导入的环节设计的过于花哨,哗众取宠;

导入与后面的呈现部分没有连贯性,知识性欠缺;

内容过于高深,学生不能接受。

7.课堂中教师减少干扰行为。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避免干扰,只要指令清楚明白即可,不必重复啰嗦。

在阅读课中教师下达指令后学生本已经开始阅读,可是如果教师却重复提示或补充新的指令,就会干扰到学生的阅读质量,造成无效教学。

8.注重师生、生生多维互动。

和谐高效课堂必然是多向度的以问题交流与探究为纽带的师生与生生间多维互动的课堂。

教师运用小组合作组织教学时,必须注意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关注问题预设与问题生成的真正探究价值,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课堂活跃,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要有深度,要探究70%以上的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应减少小组合作,合作过多会妨碍独立思考能力并养成依赖习惯。

合作讨论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动不动就问就讨论,会让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下降。

遇到难题时再去问、再去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这样才会记忆深刻。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老师总是布置一些浅显的问题,学生讨论看似热闹,实则无效,更谈不上高效。

9.尊重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