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231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

【答案】C

【解析】如果刺激c、a点中间任何一点,都可检测到电位变化,表明传出神经完好,A正确;

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表明传出神经受损,B正确;

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部位c受损或骨骼肌受损,C错误;

如果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D正确。

2.研究人员通过在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以期证明胰岛素能够通过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需要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胰岛素进行对照实验

B.实验中需要测定加试剂前后大鼠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

C.预期本实验结果是胰岛素处理组大鼠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明显

D.本实验过程中最好使大鼠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较高的水平

【答案】D

【解析】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岛素的有无,因此需要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胰岛素进行对照实验,A正确;

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因此实验中需要测定加试剂前后大鼠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B正确;

C、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胰岛素能够通过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因此胰岛素处理的实验组的大鼠血液中的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应该明显降低,C正确;

D、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大鼠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稍低的水平,D错误。

3.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大鼠甲状腺激素调节的实验,材料与方法如下:

若干大鼠按实验要求分为2组。

对甲组大鼠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甲状腺激素溶液,乙组滴注等量的0.9%NaCl溶液,从滴注开始测定2h内大鼠的耗氧量并记录。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预计甲、乙两组大鼠平均耗氧量为甲>

B.实验时甲组应选用雌性大鼠,乙组应选用雄性大鼠

C.实验时每组用多只大鼠可排除因个体差异造成的误差

D.本实验的给药方式也可用饲喂法代替静脉注射

【答案】B

【解析】由于甲组大鼠注射了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代谢的作用,故甲组耗氧量应大于乙组,A正确;

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甲、乙两组应选用同性别大鼠,B错误;

每组用多只大鼠可排除因个体差异造成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C正确;

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可以用饲喂法,D正确。

4.对大鼠切除垂体和胰腺,随后依次进行单独使用生长激素、单独使用胰岛素、同时使用两种激素的处理,观察大鼠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切除胰腺和垂体是为了排除体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动物生长的干扰

B.器官切除、三次注射之间不应有时间间隔

C.器官切除前与每次激素使用后的大鼠生长情况可以构成相互对照

D.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激素同时使用对大鼠生长具有相互增强效应的特点

【解析】由图可知,切除胰腺和垂体后小鼠的体重不再增加,单独注射生长激素和单独注射胰岛素后体重变化不大,而同时注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小鼠的体重增加明显,说明它们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该实验可以没有空白对照组,本实验自身前后构成相互对照。

5.为探究某种药物Q对细菌性疾病的治疗是否与机体免疫力的增强有关,某科研小组将患细菌性疾病的小鼠随机分为a、b、c组,a组注射一定量的药物Q,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c组注射等量的免疫增强剂,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仅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药物Q能够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C.药物Q可通过促进小鼠T细胞数量的增加来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

D.免疫增强剂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答案】A

【解析】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参与抗原的处理、呈递过程,A项错误;

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a组与b组比较说明,药物Q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B项正确;

T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a组与b组比较说明,药物Q能增加T细胞数量,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C项正确;

b组与c组的比较说明,免疫增强剂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D项正确。

6.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某小组利用患狂犬病的兔的脊髓提取物进行下列实验:

将新鲜的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甲体内,甲患病;

用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乙体内,乙不患病;

一段时间后,再向乙注射新鲜的提取物,乙不患病。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兔感染狂犬病毒后,脊髓中的细胞内和细胞外液均含有狂犬病毒

B.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中的病毒失去了作为抗原的特性,不再致病

C.甲接受注射后,体内能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D.乙接受第二次注射后,体内抗体产生的速度比第一次注射后快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患狂犬病的兔的脊髓提取物中含有狂犬病毒,因此注射到甲体内,甲患病;

用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乙体内,乙不患病,说明提取物中的病毒失去了致病性;

一段时间后,再向乙注射新鲜的提取物,乙不患病,说明乙体内存在抗体和记忆细胞,同时也说明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没有失去抗原的特性。

兔感染狂犬病毒后,病毒通过体液进入细胞,因此脊髓中的细胞内和细胞外液均含有狂犬病毒,A正确;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中的病毒失去了致病性,但是仍然具有抗原的特性,B错误;

注射新鲜的提取物后,甲体内既发生了非特异性免疫,也发生了特异性免疫,C正确;

由于第一次注射时产生了记忆细胞,因此乙接受第二次注射后,体内抗体产生的速度比第一次注射后快,D正确。

7.科研人员研究外源PLCE1基因在裸小鼠(无胸腺的小鼠)结肠癌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设置了两个组进行实验。

将一定量的含导入PLCE1基因并高度表达的结肠癌细胞培养液注入裸小鼠体内,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裸小鼠形成的肿瘤较小,癌细胞被大量阻滞在分裂间期,部分癌细胞死亡。

A.裸小鼠监控清除癌细胞的功能低下,其原因是细胞免疫完全丧失和体液免疫大部分丧失

B.实验表明PLCE1基因具有抑癌基因的功能

C.对照组的裸小鼠应注入等量不含结肠癌细胞的培养液

D.实验组的裸小鼠体内大量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变长

【解析】将导入PLCEl基因并高度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注入裸小鼠体内,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裸小鼠形成的肿瘤较小,癌细胞大量阻滞在分裂间期,部分癌细胞死亡,说明PLCEl基因的表达产物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A、因为裸小鼠的细胞免疫完全丧失和体液免疫大部分丧失,所以裸小鼠的监控清除癌细胞的功能低下,A正确;

B、实验表明PLCEl基因的表达产物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所以实验表明PLCEl基因具有抑癌基因的功能,B正确;

C、根据单一变量的原则,对照组的裸小鼠应注入不含PLCE1基因的结肠癌细胞,C错误;

D、根据题意实验组裸小鼠形成的肿瘤较小,癌细胞大量阻滞在分裂间期,部分癌细胞死亡,所以实验组的裸小鼠大量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变长,D正确。

8.某药物M会诱导正常小鼠发生体液免疫而导致糖尿病,现为探究该药物的致病机理,做了如下表的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血清

注射药物M的小鼠血清

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

-①

+②

注射药物M的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

-③

+④

注:

“+”表示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表示不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A.药物M使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

B.该种糖尿病小鼠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C.该种糖尿病小鼠体内排出的尿量可能会增多

D.药物M的致病机理与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的发病机理相同

【解析】对比①②或者③④,说明药物M使小鼠产生了抗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抗体;

对比②④,抗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抗体都能与胰岛素受体蛋白结合,说明药物M没有改变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

根据分析表格中②④,抗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抗体都能与胰岛素受体蛋白结合,说明药物M没有改变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A错误;

因为抗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抗体与胰岛素受体蛋白结合,所以胰岛素不能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不能发挥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所以该种糖尿病小鼠不能用胰岛素进行治疗,B错误;

由于该小鼠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尿液渗透压增加,会导致大量的水分丢失,所以尿量增加,C正确;

药物M的致病机理是自身免疫病,而荨麻疹是过敏反应,D错误。

二、非选择题

9.图甲中a部位为神经纤维与肌细胞接头(突触的一种),图乙是a部位的放大图。

乙酰胆碱(ACh)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引起肌肉收缩。

将2个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

(1)刺激e处,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e点位于反射弧______上,此时电流计的偏转次数和方向情况为____________。

在b、c、d、e、f点处施加刺激,能够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的是点_______。

(2)实验证实,只刺激肌肉,肌肉也会收缩,此时电流计指针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偏转,原因是____________。

(3)图乙中的部分结构会被自身产生的抗体攻击而导致重症肌无力。

如果刺激e处,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但肌肉无反应,若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损伤部位是肌肉还是a处,请写出简要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传出神经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

(2)不能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3)在f处刺激,若肌肉收缩,说明损伤部位是a处,若肌肉不收缩,说明损伤的是肌肉

【解析】据图分析:

a表示神经—肌肉接头,b、c、e位于传出神经上,d位于传入神经上,f是肌肉,属于效应器,动作电位产生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经过突触时有突触延搁,速度会变慢。

(1)刺激e处,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可以从神经纤维传导至肌肉,肌肉属于效应器,则e点位于传出神经上,刺激e点先是c点兴奋,然后是b点兴奋,所以指针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

刺激b处,兴奋向左传递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使肌肉发生收缩,兴奋向右传导先后经过左右两电极,使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所以能够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2)a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刺激肌肉相当于刺激突触后膜,兴奋不会从突触后膜传向突触前膜,电流表也就不会发生偏转。

(3)实验设计关键是要找准自变量做好对照实验,方案为:

在f处刺激,若肌肉收缩,说明肌肉是正常的,若肌肉不收缩,说明损伤的是肌肉。

10.“探究和验证”是高中生物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一种以实验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其核心都是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

下列为某同学开展的某一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

验证胰岛素缺乏会引起狗患糖尿病

实验材料:

两组健康、大小相同的同种狗,胰岛素制剂,试管,斐林试剂及其他必需用品。

实验步骤:

第一步:

取两组健康、大小相同的同种狗,将A组狗的胰岛切除,B组狗作假手术(切开皮肤但不切除胰岛)处理。

第二步:

适宜时间后,分别收集两组狗的尿液于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后立即观察尿液颜色变化。

第三步:

每天定时给A组狗喂食适量的胰岛素,然后收集尿液,用斐林试剂鉴定,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分析:

(1)请指出上述实验步骤中的两处不严谨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取决于_____________。

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并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

高等动物体内的胰高血糖素由____________细胞分泌。

(3)模拟尿糖的检测可使用____________试纸。

(4)胰岛素能作用于机体的____________,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运进细胞,当胰岛素作用于肾小管时能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过滤液中葡萄糖的吸收。

(5)I型糖尿病人由于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而攻击和破坏了正常胰岛细胞,故治疗时需依赖胰岛素。

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依赖于____________调节。

(1)给A组狗喂食适量的胰岛素斐林试剂应水浴加热

(2)血糖的浓度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取、贮存、利用葡萄糖胰岛A

(3)葡萄糖

(4)全部组织促进

(5)过度反应反馈(负反馈或神经—体液)

【解析】

(1)第三步给A组狗喂食适量的胰岛素不严谨,因为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水解,失去活性。

第二步中滴加斐林试剂后立即观察尿液颜色变化不严谨,因为斐林试剂与葡萄糖需要水浴加热,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

(2)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的分泌直接受血糖浓度的调节,血糖浓度升高,会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取、贮存、利用葡萄糖,从而使得血糖浓度降低。

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由胰岛A细胞分泌。

(3)尿糖中含有葡萄糖,因此模拟尿糖的检测可使用葡萄糖试纸。

(4)细胞都需要利用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因此胰岛素可以作用于机体全部组织,胰岛素能促进肾小管过滤液中葡萄糖的吸收。

(5)I型糖尿病人由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而攻击和破坏了正常胰岛细胞,使得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胰岛素量不足,因此该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降低会减弱胰岛素的分泌,这属于负反馈调节,因此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依赖于负反馈调节。

11.为探索治疗机体对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

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注射一定量药物。

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___________,传至末梢,释放______,作用于突触____上的受体。

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

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与给药之间建立联系。

当单位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

以下将这种大鼠简称D鼠。

 

(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

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

(1)神经冲动/兴奋神经递质后膜

(2)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按压给药杆次数明显少

【解析】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应实验处理方法,检测实验结果。

因为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会亮,故实验结果检测单位时间内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因为抑制剂会抑制酶A的活性,所以实验组小鼠体内酶A含量较对照组低。

(1)当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发生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兴奋),传至轴突末梢,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2)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应实验处理方法,检测实验结果.因为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会亮,故实验结果检测单位时间内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因为抑制剂会抑制酶A的活性,所以实验组小鼠体内酶A含量较对照组低。

12.某同学为研究甲状腺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将若干只未成年小鼠分为2组:

甲组:

不切除甲状腺(假手术) 乙组:

切除甲状腺

②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并记录。

③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与说明:

假手术指进行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耗氧量用单位时间的氧气消耗量表示;

实验持续时间合适;

实验条件均适宜)

请回答:

(1)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在坐标系中用耗氧量和体长变化的示意曲线表示)

(3)分析与讨论

①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切除甲状腺后,小鼠体长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分组时,还可增设丙组作为实验组,丙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或耗氧量和体长)的影响

(2)如图所示

(3)①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此过程需消耗氧 ②甲状腺激素缺乏,小鼠生长发育停滞 ③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或不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

(1)本题的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因变量为小鼠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情况,检测指标是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

故实验目的是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或耗氧量和体长)的影响。

(2)甲组小鼠有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组小鼠的新陈代谢正常,故甲组体温正常;

乙组小鼠因切除甲状腺缺乏甲状腺激素,故乙组小鼠体温会逐渐有所下降。

甲状腺激素还能促进幼年动物的生长发育,故具有甲状腺的甲组小鼠体长有所增加,切除甲状腺的乙组小鼠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体长不再增加。

(3)由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该过程需消耗氧气,故可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

切除甲状腺后,小鼠体长不变的原因是缺乏甲状腺激素,小鼠不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

本实验还可增加切除甲状腺后给予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也可以是不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以便进一步确定是甲状腺激素在发挥作用。

13.某研究小组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如果破坏动物体内与物质输送有关的一种特定的“VNUT蛋白”,就能提高胰岛素效果,降低血糖值。

进一步研究发现。

VNUT蛋白能将三磷酸腺苷搬运和储存到细胞的囊泡内,三磷酸腺苷分子可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或使胰岛素难以发挥作用;

若无VNUT蛋白,则三磷酸腺苷既不会蓄积在囊泡内,也不会释放到细胞外,胰岛素的分泌量不再受到遏制。

现有人认为某种药物X可能会影响VNUT蛋白的合成,进而影响胰岛素的产生,最终影响小鼠的血糖浓度,可能是治疗糖尿病的新药。

为确定药物X是否有此功能。

某人欲进行实验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人类而言,目前已知的唯一'

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是__________,其作用机理之一是促进葡萄糖和_____________运进细胞。

(2)若进行实验探究,需要检测的指标有VNUT蛋白含量、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

将60只_________的小鼠(雌雄各50%)进行适应性饲喂5d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注射_____________,乙组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定期测定并记录实验结果。

(4)若题干所述观点是正确的,则与乙组小鼠相比,甲组小鼠检测到的指标是____________下降,_____________升高,根据该实验结果,可得出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1)胰岛素氨基酸

(2)胰岛素分泌量血糖浓度

(3)血糖浓度偏高适量的药物X等量的生理盐水

(4)VNUT蛋白含量、血糖浓度胰岛素的分泌量药物X是治疗糖尿病的新药

【解析】本题关键是理清实验原理,VNUT蛋白若正常则使胰岛素难以发挥作用若破坏VNLT蛋白后能提高胰岛素效果降低血糖值药物x可能是治疗糖尿病的新药即注射药物X后可能不利于VNLT蛋白合成从而使胰岛素发挥作用降低血糖值。

(1)对于人类而言,目前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是胰岛素,其作用的机理之一是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运进细胞。

(2)由题干中某种药物X可能会影响VNUT蛋白的合成进而影响胰岛素的产生最终影响小鼠的血糖浓度的信息可以确定在进行该实验探究时需要检测的指标有VNUT蛋白含量、胰岛素分泌量、血糖浓度。

(3)该实验要确定药物X是否能降血糖,故实验对象应为血糖浓度偏高的小鼠以检测其降血糖效果,实验自变量是药物X的使用与否,应分为2组,乙组作为对照注射生理盐水,甲组作为实验组注射适量的药物X。

乙组注射生理盐水的量与甲组注射药物X的量应遵循等量原则。

(4)题干所述观点为药物X可能是治疗糖尿病的新药即其能降血糖,再结合“破坏动物体内与物质输送有关的一种特定的“VNUT蛋白”,就能提高胰岛素效果,降低血糖值”,若题干所述观点是正确的,即实验结论是药物X是治疗糖尿病的新药,则与乙组小鼠相比,甲组小鼠检测到的指标应该是VNUT蛋白含量下降、血糖浓度下降,胰岛素的分泌量升高,可得出药物X是治疗糖尿病的新药的结论。

14.为探究灵芝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配制4组灵芝多糖溶液,分别为低、中、高和最高剂量组。

将实验小鼠平均分组,每组10只,每天按20mL/千克体重的剂量灌胃灵芝多糖溶液。

对照组小鼠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

(2)30天后,测量实验小鼠的各项指标。

①测量并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脏器/体重值)。

②测定溶血空斑数:

溶血空斑技术是一种用来测定B淋巴细胞数量和分泌抗体功能的体外实验方法。

具体操作:

将绵羊红细胞作为____注射到小鼠腹腔,4天后取其脾脏用胰蛋白酶处理并制成细胞悬液,与已知浓度的绵羊红细胞溶液混合,倾倒于琼脂薄层上,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恒温培养,计数溶血空斑数。

③测定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指数:

DTH的发生与抗体无关,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强度呈正相关。

(3)实验结果如下:

剂量

胸腺指数

(%)

脾指数

溶血空斑数

(×

103)

DTH指数

0.26

0.35

3.17

19.5

0.25

0.38

3.52

20.8

0.29

3.78

20.7

3.84

23.2

最高

0.27

3.81

22.3

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