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662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爱爸爸妈妈思品与社会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

  1、小朋友,曾经有一位和我们一样大的小伙伴深情地唱过一首歌,让许许多多的人们感动。

今天,你想和老师一起来静静地聆听这首歌吗?

(学生积极性一下高涨)

  (师生共同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音乐转轻)小朋友们,听着听着,你是否想到了什么呢?

说出来吧!

  生:

我想到了我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细心地照顾我。

我想到了每当假日,妈妈都带我出去玩。

我想到了妈妈经常做我爱吃的采给我吃。

我想到了妈妈放学拿着伞等我放学。

  (学生说得很好,记忆打开很快,大到有谈到生病时妈妈日日夜夜照顾他,小到餐桌上拣他喜欢吃的菜给他吃,更多的是雨天放学妈妈着伞等待在雨中的情景。

  3、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妈妈爱我。

因为我是妈妈的宝贝儿子。

  (学生都提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

  4、妈妈是这样,爸爸、爷爷和奶奶何尝不是如此,家人的疼爱是我们最宝贵的拥有,它时时刻刻包围着我们,你感受到了吗?

  (板书课题:

家人的爱)

  5、家人的爱是否只表现在这一些呢?

  (教师引导:

自述小时候因为撒谎而被爸爸妈妈批评教育的事情,从家人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类似故事)(学生马上联想到了家人对自己的另一种关爱)

  6、在你因挨打挨骂而伤心难过的时候,你可仔细思索过此时此刻爸爸妈妈的心里又是如何的呢?

  △创设第二情境:

深化情感,学会回报

  1、课件出示孟郊《游子吟》,教师介绍这首诗。

  你知道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吗?

你体会到他的心情了吗?

妈妈很挂念儿子。

妈妈为了儿子很操劳。

  2、父母为我们辛勤付出了这么多,作为他们的孩子你又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呢?

  (学生部分直接表示自己做得太少,对不起爸爸妈妈)

  3、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如果你是一位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那天当你苦作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家了,孩子主动为你递上拖鞋,送上了一杯茶……你有感觉吗?

(学生认真体会着)你还想为你的家人做些什么吗?

我倒茶给妈妈喝。

我给奶奶捶背。

我帮爷爷夹菜。

  4、这么细小的事情可以为家人带来多大的欣慰啊!

小朋友们,你愿意为如此疼爱你的家人献上一份心吗?

先让我们共同来设计一个小方案好吗?

  1)学生分组交流设计方案

  为___献上一颗心方案

  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2)集体交流

  (通过设计方案,学生把心中的想法落实了,下决心要为家人做点事,为课后的实践做好了准备。

  △结束延伸

  小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来用你的实际行动来带给家人一份最满意的回报,好吗?

  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国共产党同来吟诵这首孟郊的《游子吟》,然后一起去实施我们的方案吧!

  2《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深切而厚重的爱。

  2、初步懂得理解父母,与父母沟通,了解爸爸妈妈的喜怒哀乐。

  3、知道用自己的行为为爸爸妈妈分忧,从小学会体谅父母,学会用自己爱的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询问学生衣食的来源。

  播放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

听了这首歌,大家想起爸爸妈妈亲亲你、抱抱你的样子了吗?

你们真幸福!

爸爸妈妈真爱你们!

可是,爸爸妈妈除了亲亲你们、抱抱你们以外,还为你们做了很多很多事,你们了解他们吗?

揭题,板题。

  二、读懂父母的爱

  

(一)父母养家很辛苦

  1、你们身上穿的,你们每天吃的,还有大家喜欢的玩具,都需要钱去买,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是怎样挣来这些钱的吗?

(工作)你知道他们每天是怎样工作的吗?

他们这么辛苦地工作,回家后还要做什么呢?

  

(1)同桌互说,指名回答。

  

(2)他们这样辛苦是为了谁呢?

  2、小结:

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辛苦工作换来的钱呀。

  

(二)父母付出的爱

  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真的很不容易,他们既要努力工作,又要时时刻刻关心我们。

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

妈妈的爱

  2、爸爸妈妈所做的很多事都饱含着对我们的爱。

你能说说爸爸妈妈所做的哪些事让你感觉到他们爱你吗?

  3、同桌互说,指名说。

(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画一个爱心,板书:

父母的心。

  4、教师随机评价、归纳、板书。

  三、回报父母的爱

  

(一)我们应该怎样做

  1、父母把爱心都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把爱心给父母,(板书:

我们的心,画半个爱心,解释)大家说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

  2、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二)我们不应怎么做

  1、因为我们的年幼无知,因为我们的淘气不懂事,可能会做错了一些事,使爸爸妈妈很伤心,你曾经做错过什么事吗?

  2、你很有诚意,如果你是父母,对于这件事你会感到怎样?

老师相信你,以后一定不会再让爸爸妈妈伤心了。

  (三)我们怎样做得更好

  1、我们可以做的更好,看看一下《关心父母自我评价表》,这些行为现在你做得怎么样呢?

请同学诚实地进行自我评价。

  2、反馈学生自我评价。

  3、教师评价。

  四、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同学们,如果你们爱父母,就要多多体谅父母,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给他们带来快乐。

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

现在就动手,制作送给父母的一张爱心卡吧。

(课件出示:

心语卡)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一些学习勤于动脑的格言、故事。

  2.知道学习是否动脑筋,具有不同的学习效果。

  3.能举例说明动脑筋、讲究学习方法对学好功课的作用。

情感:

  敬佩学习上爱动脑筋的同学,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学习时动脑筋思考。

  2.对学习中或生活中不明白的东西有好奇心,能提出问题。

  3.学习时注意发现和采用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奋学习”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学会思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引导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学习,在学习时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

当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不可能通过一节品德课来实现,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

本课的教育目的就是给学生一些要勤于思考的意识,告诉学生学习时勤于思考的好处,使学生产生愿意思考问题的愿望,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个普遍的弱点就是依赖性比较强,这不仅表现在生活方面,也表现在学习方面,有的同学习惯于家长陪读,学习时懒得思考,遇到问题总希望父母给自己解出答案,即使是一些学习较好的同学,也只是满足于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做,不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

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勤于动脑的教育。

  本课的教学要点是:

知道学习时勤于动脑有助于更深入、更牢固地学好知识和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时要多动脑筋,多提问题,注意采用好的学习方法。

教法建议

  1.由于学生年龄所限,对动脑筋的好处还不能从道理上完全搞懂,因此教学时要通过事例、故事,从感性材料入手,通过对事例。

故事的分析让学生提高认识。

  2.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和正反事例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勤于动脑的好处和学习时不动脑筋的害处。

并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给学生以适当的行为指导。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七课要学好勤动脑

  2.知道学习动不动脑筋,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学习应该动脑筋。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动脑筋、讲究学习方法对学好功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初步感知。

  1.师:

同学们,最近老师在想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想一想吗?

  2.出示:

想一想,老师布置造句作业,小芳把书上的例句抄了下来,小红模仿老师的示范句式,小兰则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造出句子。

照这样学习下去,你认为谁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讨论、交流。

  3.师小结:

是啊!

小兰能独立思考,所以她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二、读名言,揭示课题。

  1.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2.读读,说说格言的含义。

  师小结:

思考,思考,再思考,说的就是勤动脑。

爱因斯坦就是靠这个办法成了世界闻名的科学家,所以我们说要学好就要勤动脑。

  板书:

七要学好勤动脑

  3.齐读课题:

要学好勤动脑

三、讲故事,明白道理。

  师: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位从小爱动脑、“快速计算法”的发明者史丰收的故事。

  1.投影一:

师述故事(4~6小节)。

  2.听后问:

  

(1)读数和写数是从前往后,而运算是从后往前,这是学习数学时,大家都知道的,但为什么史丰收要对此提出问题?

  (学习时,他虽然弄清了书本中和老师讲的知识,但他更能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所以他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善于思考,善于提问,这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好处?

  (3)师小结:

所以,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像史丰收那样,做到勤动脑,善于多想多问。

多想多问最重要

当史丰收一时找不到满意的答案时,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继续听故事。

  3.投影二,师述故事(7、8、9节)。

  4.提问:

  

(1)当史丰收一时找不到答案时,他有没有放弃?

遇到问题不怕难

  

(2)他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在学习中,不但要勤动脑,还要注重学习方法,善于用巧妙的灵活的办法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要巧妙

  5.师总结:

听了史丰收的故事,我们知道了学习时勤动脑有助于更深入、更牢固地学好知识和提高学习效率。

正因为史丰收在学习时做到了这些,所以他才能发明“快速计算法”。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能不能说出几个?

四、树榜样,加深认识。

  讲讲古今中外有关勤于动脑的故事。

  (例:

鲁班发明锯,瓦特发明蒸汽机等。

) 音频“戴震问师”下载

五、选一选,议一议,指导行为。

  1.选一选:

  遇到下面情况,你会选哪种做法?

为什么?

  做一道数学题时,你看了几遍,还是无从下笔,这时你会……

  

(1)请父母帮忙做,然后把答案抄上。

  

(2)先不做,看看同学怎么做的。

  (3)请教父母,按他们的解题思路,自己独立完成。

  (4)开动脑筋,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题。

  2.议一议:

  下面的说法和做法对不对?

  

(1)小雨说:

“只要把课本和老师课堂上讲的记住了,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2)小波做完作业自己不检查,总喜欢找成绩好的同学对答案。

一旦发现自己的答案和别人的不同,就赶快擦掉,把别人的按上。

  (都不对。

第一种是死记硬背的现象,即老师怎么讲,就怎么记,只求记住,不求搞懂。

这样学的知识,很难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第二种是学习时自己不动脑筋、不独立思考,而是跟着别人跑,这样不可能真正学懂知识。

六、树立榜样,落实行为。

  1.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学习时勤于动脑的好处。

  2.请班上学习时勤于动脑的同学谈谈学习方法。

七、完“活动”栏目教学。

  师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在学习中要学好就要做到勤动脑,养成多想多问的好习惯,这就是:

(齐读课题板书)。

板书设计

勤学多思境界高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准备:

准备不同类型的本子、多媒体图片

  教学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

难点是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课题:

  教师为每一学习小组提供几种不同类型的本子,混放在一起。

  教师出示一摞各种样式的本子,提问:

“本子这么乱,怎么办?

你来帮我吧!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一边动手分,一边讨论方法。

请一位学生帮助老师分类整理,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

  教师小结:

“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出示课题:

分类

  二、学习分类:

  1、教师引导: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

你看,妈妈正需要你帮助呢!

“同学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帮助妈妈。

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么样?

”“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分类?

  总结:

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2、教师引导:

“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①、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

  ②按上衣和下衣分;

  ③按颜色不同分;

  ……

  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得结果就不一样。

  3、教师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情感。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的:

  ①、帮助妈妈整理背包(或者自己的书包);

  ②、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

  ③、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

  ④、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

  学生体会数学知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

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

  4、解决问题

  

(1)哪些是鸟类?

用“O”圈出来。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图,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圈的,并说理由,与其同学进行评价。

  

(2)分一分,说一说。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二题图,学生讨论完成。

完成后请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自己小组分类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说一说还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三题图,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请有代表性的组派代表介绍分法并说明理由。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5、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

你还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能用到分类的知识吗?

  培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6、课外活动

  回家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说一说自己分类的方法,请家人给你评价。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长辈的情感。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注重评价方式灵活化、过程化。

  教学后记: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厚薄”,引出对长短、多少、大小等比较。

  2、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

  3、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4、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多媒体——主题图、

重点是学习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读对物品进行分类。

难点是能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知识。

  一、导入: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小明最近搬新家了。

小明邀请大家到他家去做客,你们想到他家去参观吗?

(出示放大的主题图)

瞧,这就是小明的家。

谁能说说小明家都有什么

  利用小明搬家导入本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数学的愿望。

  二、学习比较、分类:

  1、 

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教师引导:

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

”他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因为妈妈的衣服最厚所以小明知道妈妈的衣服最多。

那么除了可以比较谁的衣服最多,还可以比较什么呢?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比较:

  ①、谁的衣服最长?

谁的衣服最短?

  ②、妈妈和小明谁高谁矮?

  ③、哪边的马大?

哪边的马小?

  ④、哪个水晶球大?

哪个水晶球小?

  2、师:

小明搬家之后,除了帮妈妈整理衣服,他还能帮妈妈做什么?

  ①、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

  ②、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

  ③、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

“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

  3、解决问题

  ①、哪本书最多?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图,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②、比一比谁轻?

谁重?

  ③、哪团线长?

你还能比较什么?

  ④、在适当的( 

)内画对勾。

  ⑤、谁拿最合适?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练习时,组织课堂上的实践活动,由教师、大同学、小同学进行比较。

在两两比较的基础上,最后通过推理得出谁的手最长。

  对物体的比较,有直接比较,还有借助生活经验进行推理比较。

  4、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培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5、课外活动

  培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回家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说一说自己分类的方法,请家人给你评价。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1.知道做事磨蹭影响学习和工作,也影响休息和娱乐。

  2.知道从小养成抓紧时间学习。

做事好习惯的重要性。

  1.愿意抓紧时间学习、做事。

  2.愿意纠正做事磨蹭的坏毛病。

  1.学习时高高兴兴地学习,游戏时痛痛快快地玩,抓紧时间。

  2.逐步养成抓紧时间学习、做事的好习惯。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好好学习”德目的要求设置的,落实此德目行为要求第一条:

“学习时高高兴兴地学,游戏时痛痛快快地玩”。

关于学习方面的教育在各年段都有涉及,高年级侧重学习目的教育,中年级侧重学习态度的教育,低年级侧重学习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学习习惯的培养,此课即属这方面内容。

表面看抓紧时间学习、做事是小事。

是个时间安排问题,实际是个学习习惯、做事习惯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渗透珍惜时间、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