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800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

《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点电子教案.docx

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点电子教案

 

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点

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一)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

化学

变化

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有新物质的产生

实质

分子间的        发生改变。

如:

标准大气压下,无色氧气在-183℃时变化为淡蓝色的液体,是物理变化

构成物质分子的       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沸点、晶体的熔点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酸碱性、可燃性、毒性等

 

(二)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2.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          和用途。

如在鸡蛋清中加入硫酸铜溶液,鸡蛋清发生         。

我们就能得出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

因此,能用这个性质,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寻找未知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等。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

(一)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1. 酸性物质(具有酸性的物质)   

 强酸性物质:

       、          和         

弱酸性物质:

食醋、番茄酱、苹果

 

2.  一些物质溶于水或        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同理,碱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OH-))

 

3. 碱性物质(具有碱性的物质)    

强碱性物质:

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等

   弱碱性物质:

纯碱、洗涤剂等

注:

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二)  酸碱指示剂

1. 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2.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石蕊试液和          试液.

3. 作用:

可以          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

指示剂

酸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石蕊试液(紫色)

红色

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

无色

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

红色

红色石蕊试纸

不变色

蓝色

 

(三)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1. pH:

反应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

范围在0~14之间

2. pH试纸测定pH的方法: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对照,从最接近的颜色来确定被测溶液的pH

注:

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        ,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定性地测量溶液的          。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第3节 常见的酸

酸:

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这一种粒子的化合物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一)盐酸

A. 重要的物理性质

1. 纯净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       而呈黄色),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2. 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是:

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的          小液滴)。

B. 化学性质

1. 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 盐酸和碱反应

NaOH+HCl==NaCl+H2O

归纳:

盐酸+碱→盐+水

 

3. 盐酸和盐反应

活动:

鸡蛋壳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现象:

                                     

会写方程  CaCO3+2HCl==CaCl2+H2O+CO2↑

归纳:

盐酸+某些盐→新盐+新酸

注:

如果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这也是CO32-的检验方法

即CO32-的检验:

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a(OH)2 + CO2  = CaCO3 ↓ + H2O

 

4. 盐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活动:

 盐酸和铁锈反应。

现象:

                      

Fe2O3+6HCl==2FeCl3 +3H2O

活动:

盐酸和氧化铜反应。

现象: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蓝色

CuO+2HCl==CuCl2+H2O

归纳:

盐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5.盐酸和金属反应

归纳:

盐酸+某些金属→盐+氢气

 

(二)  硫酸

A. 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粘稠液体、        。

B. 化学性质(稀H2SO4有类似稀HCl的化学性质)

1. 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 稀硫酸与碱反应

稀硫酸 +碱 → 盐 + 水

 

3. 稀硫酸与某些盐反应

稀硫酸+ 某些盐→ 新盐 + 新酸

如:

Ba(NO3)2+H2SO4 ==BaSO4↓+2HNO3

注:

继续加入        ,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42-存在

即SO42-的检验方法:

滴加硝酸钡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4. 稀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稀硫酸 +某些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5. 稀硫酸与金属反应

稀硫酸 +某些金属 → 盐 + 氢气

 

C.浓H2SO4的特性

1. 吸水性:

可吸收气体含有的水分。

常用作不与它反应气体的干燥剂,如O2、H2、CO2等

2. 脱水性:

能把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2:

1的比例 从上述化合物中夺取出来,使之发生碳化现象。

3.        :

浓H2SO4的氧化性很强,它与金属起反应时,一般生成水。

4. 浓H2SO4稀释要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实验操作:

把浓H2SO4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          。

切不可把水倒进浓H2SO4里)

 

D.酸的共性(通性)

1. 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2. 酸+金属=盐+氢气      

3.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 酸+碱= 盐+水  

5. 酸+盐 =新盐+新酸

 

E.三种阴离子的检验

1. CO32-的检验:

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a(OH)2 + CO2  = CaCO3 ↓ + H2O

2. SO42-的检验方法:

滴加硝酸钡(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4),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3. Cl-的检验方法:

滴加硝酸银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银AgCl,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注:

检验Cl-和SO4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是除去CO3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

因为CO32—与AgNO3或BaCl2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Ag2CO3、BaCO3生成,但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Cl-和SO42-时,应该先检验SO42-,而且用Ba(NO3)2溶液和稀硝酸代替BaCl2溶液和盐酸作试剂。

且需将BaSO4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Cl-。

 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SO42-浓度较大, 先检验Cl-,加入AgNO3溶液时,会生成Ag2SO4(微溶)沉淀,而干扰Cl-的检验。

 

 

F.硝酸HNO3

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挥发;能在空气中形成硝酸小液滴而成白雾。

稀硝酸也有类似盐酸的化学性质。

浓硝酸的特性:

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产生H2,而是水,能强烈腐蚀衣服和皮肤,使用时小心。

 

第4节 常见的碱

一、碱的涵义

定义:

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碱的通性:

1)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2)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这种反应也叫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

3)非金属氧化物+碱反应=盐+水:

CO2+2NaOH=Na2CO3+H2O

4)盐+碱=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Na2CO3+Ca(OH)2=CaCO3↓+2NaOH

   以上碱的化学性质要注意:

1) 只有          才能满足以上四条性质,         只能满足第2条

2) 第4条参加反应的盐和碱必需都是       的。

 

二、中和反应

定义:

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应用:

农业上用                 降低土壤的酸性,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目的.石油工业上用             中和过量的硫酸[H2SO4];医学上用             中和过多的胃酸。

中和反应的实质:

实质是酸电离的H+与碱电离的OH-结合成中性的水

 

三、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化学式:

NaOH)  俗名:

烧碱、火碱和苛性钠

   NaOH是一种白色固体,NaOH暴露在空气中易      。

极易溶于水、溶解时        。

   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能溶解有机物,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

碱的水溶液有滑腻感。

2.氢氧化钙:

(化学式:

Ca(OH)2) 俗名: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浆、石灰乳

Ca(OH)2是一种白色粉末固体,微溶于水,它的水溶液俗称       .Ca(OH)2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Ca(OH)2具有碱的共性

 

四、几种重要的盐

(一)什么是盐

①盐是电离时能产生金属阳离子(或       )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②盐是酸跟碱中和的产物。

酸根离子和碱中的金属(或铵根)离子结合而成。

③盐晶体除有各种颜色外,还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二)几种盐的性质

1.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1)常温下,晶体暴露在空气中易风化,而失去        而成为碳酸钠白色粉末(化学式为:

Na2CO3),俗名为纯碱或苏打。

含有一定数目水分子的物质称为结晶水合物。

(2)CO32-的检验方法 :

往某化合物中滴加盐酸,若有气体生成并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该化合物中含有CO32-。

 

2.碳酸钙(CaCO3 )

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1)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叫汉白玉。

(2)因含杂质而有花纹的碳酸钙叫大理石。

  

(3)质地致密的碳酸钙岩石叫石灰石。

 

3.食盐(NaCl)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来源:

主要来自海水晒盐、井水制盐

粗盐提纯的方法: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用途:

1、食盐不仅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可制氢氧化钠、氯气、盐酸等。

 3、制生理盐水(0.9%) 0.9%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浓度跟人体内血浆中钠离子浓度几乎相等,所以称为生理盐水。

4.盐的性质:

(1)酸+盐 → 新酸+新盐   

(2)碱+盐→新碱+新盐  

(3)盐+盐→新盐+新盐     

(4)某些盐加热能分解

 

(三)制取盐的可能途径

金属+       →盐+氢气:

       2Na+2HCl=2NaCl+H2↑          

酸+金属氧化物 →盐+水:

   2HCl+Na2O=2NaCl+H2O

酸+碱 →盐+水:

         NaOH+HCl=NaCl+H2O

碱+非金属氧化物 → 盐+水:

CO2+2NaOH=Na2CO3+H2O

金属+盐 →新金属+新盐:

  Fe+CuSO4=FeSO4+Cu 

酸+盐 →新酸+新盐:

     2HCl+Na2CO3=2NaCl+H2O+CO2↑

碱+盐 →新碱+新盐:

     2NaOH+CuSO4=Na2SO4+Cu(OH)2↓

盐+盐 →新盐+新盐:

     AgNO3+NaCl=NaNO3+AgCl↓

 

(四)复分解反应

定义:

由于化合物互相交换成份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1.生成物中有沉淀、        、水三者之一生成。

2.没有酸参加的反应要求反应物必须都是可溶的。

(无酸皆可溶)

 

(五)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硝溶,氯化银不溶; 再说硫酸盐,不溶硫酸钡。

碳酸磷酸盐,只溶         ; 最后说碱类,只溶钾钠铵钙钡。

 

(六)盐与化肥

1.化学肥料是用矿物质、空气、水等作原料,经过化学加工精制而成的肥料(简称化肥)。

2.化肥的类型:

氮肥:

含有氮元素的称氮肥。

磷肥:

含有磷元素的称磷肥。

钾肥:

含有钾元素的称钾肥。

3.复合肥:

化肥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称复合肥。

4.氮肥作用:

铵盐为主,还包括硝酸盐和尿素。

能促使农作物的         ,含有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

  磷肥作用:

促进农作物要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份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

多,籽粒饱满等。

  钾肥作用:

促进农作物生长旺盛,茎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生成。

5.铵根离子的检验:

  往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有气体生成,并且该气体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点案中案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一)距离 原子

(二) 性质  硫酸铜 凝固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

(一)盐酸 硫酸 硝酸   受热熔化

(二)无色酚酞  定性   不变色

(三)标准比色卡  强弱  酸碱性

 

第3节   常见的酸

(一)  Fe3+    盐酸   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熄灭         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二)  不易挥发 稀硝酸  硫酸钡BaSO4    氧化性  扩散

 

第4节 常见的碱

一、可溶性碱 难溶性碱 可溶性 

二、 熟石灰[Ca(OH)2]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铝[Al(OH)3]

三、 潮解   放出大量的热   石灰水

四、

(一) 铵根离子

     

(二) 结晶水

     (三) 酸

    (四) 气体

     (五)钾钠铵

     (六) 茎叶生长茂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