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923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9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docx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超级笔记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1

一、管理及其具体含义1

二、管理的职能1

三、管理角色(09简述)1

四、管理技能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06名词解释)1

五、管理者工作的变化2

六、组织的特征(06简述)2

七、职责和职权2

八、管理和领导的联系与区别2

第二章管理理论3

一、管理理论3

二、科学管理理论3

三、一般行政管理理论3

四、定量方法理论3

五、组织行为理论3

六、系统论3

七、权变理论4

八、管理理论当前的问题4

第三章组织文化环境4

一、管理万能论,管理象征论4

二、组织文化及如何评价一个组织的文化(08简述)4

三、组织文化对管理实践的影响5

四、环境对管理者的影响(05判断分析)5

五、管理与组织环境的关系5

六、利益相关者及其如何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05名词解释,06论述)5

第五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6

一、社会义务和社会响应(05名词解释)6

二、社会责任的两种观点,为什么出现关于社会责任的争论(08论述)6

三、管理的绿色化及组织走向绿色化的主要方式(07简答)7

四、共享价值观的作用及其建立共享价值观的建议(05,09简述)7

五、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7

第六章制定决策7

一、决策假设的前提,结合实际论述理性和有限理性的决策观点(08简述)7

二、决策制定的过程(05简述、判断分析)8

三、决策风格(06简述)8

四、如何制定合理的决策(05论述,09简述)9

第七章计划的基础9

一、计划(05分析判断,名词解释,08案例分析)9

二、区别传统的目标设立与目标管理(07简答)10

第八章战略管理11

一、战略管理11

二、管理者如何选择企业战略(05论述,07,08案例)11

三、公司业务组合分析中的BCG矩阵法12

四、业务层战略的特点、实现途径和适用条件(05,07案例分析)12

五、波特五力(05案例分析)13

六、核心竞争力(05,07案例分析)13

七、公司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的关系14

第十章组织结构与设计14

一、组织结构14

二、影响组织集权和分权的因素(07简答,09论述)14

三、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的异同15

四、指挥链(06名词解释)15

五、传统的组织设计(05简述)15

六、现代的组织设计(07简答)15

七、项目型结构和矩阵型结构的异同16

第十一章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16

一、沟通(05名词解释)16

二、沟通障碍17

三、跨部门沟通的方法(05案例分析)17

四、小道消息,对付小道消息的方法18

第十二章人力资源管理18

一、人力资源管理18

二、人力资源规划过程(06简述)18

三、人力资源管理过程18

四、绩效评估方法19

五、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新问题(09简述)19

第十三章变革与创新管理20

一、变革的两种力量20

二、变革过程的两种观点20

三、管理变革的方法(07,08简答)20

四、创造与创新21

五、管理者如何减缓员工压力(06论述)21

第十五章群体和团队21

一、群体的发展阶段(05名词解释)21

二、群体决策的优缺点22

三、关于冲突的不同观点(05简述)22

四、团队22

五、工作团队的类型(06简述)23

六、如何管理高效率团队(05论述)23

第十六章激励23

一、动机(05名词解释)23

二、早期动机理论(06案例分析)24

三、当代动机理论(05简述,07论述,09案例分析)25

四、联系实际,如何激励员工(09年论述)27

五、职务设计选择(08简述)28

六、工作特征模型(05论述)28

第十七章领导29

一、领导者权力体系的来源与构成29

二、早期领导理论(06、08论述,09论述、案例分析)29

三、领导的权变理论(07,08论述,09案例分析)31

四、领导的最新观点(09案例分析)32

第十八章控制33

一、控制33

二、控制的焦点的内容(08简述)33

三、控制的类型及其优缺点34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一、管理及其具体含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定义包含三层含义:

(1)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或目标。

这些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协调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

(3)管理活动强调效率和效果。

效率是指正确地做事,不浪费资源,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效果是指做正确的事,通过完成任务而使组织达到目标。

效率注重过程,效果注重结果。

因此,管理当局不能只是关注达到和实现组织目标,还要尽可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二、管理的职能

1)计划是设立和明确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和方案。

计划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的两大任务。

2)组织是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所制定的行动方案,管理者必须进行的工作安排。

3)领导是指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完成目标,包括激励下属,影响工作中的个体或团队,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等。

4)控制是指监控,比较,纠正。

比较包括衡量和评估工作绩效,并与预定的目标相比较。

三、管理角色(09简述)

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

明茨伯格发展出了10种管理行为,并将其进一步组合为三个方面:

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1)人际关系角色包含了人与人以及其他具有礼仪性和象征性的职责,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挂名首脑:

是象征性首脑,必须履行许多法律性或社会性的例行义务。

领导者:

负责激励下属,人员配备、培训以及有关的职责。

联络者:

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部信息和消息来源,从中得到帮助和信息。

2)信息传递角色包括接受、收集和传播信息。

三种信息传递角色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监听者:

寻求和获取各种内部和外部信息,以便透彻地理解组织与环境。

传播者:

将从外部人员和下级那里获取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其他人员。

发言人:

向外界发布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以及结果。

3)决策制定角色是作出抉择的活动,包括四种决策制定角色,即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企业家:

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改进方案”以发起变革。

混乱驾驭者:

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混乱时,负责采取纠正行动。

资源分配者:

负责分配组织的各种资源——制定和批准所有有关的组织决策。

谈判者:

在主要的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

四、管理技能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06名词解释)

管理者:

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

管理者的工作可能意味着协调一个部门的工作,也可能意味着监督几个单独的个人,还可能包含一个团队的活动。

管理者的技能分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技术和知识完成任务的技能;人际技能指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概念技能指洞察企业与环境的技能。

管理层次也称组织层次,是指从最高一级领导职务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各个职位等级,管理人员按层次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1)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

2)中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决策,特别关注日常的管理工作;

3)高层管理者是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部责任的人,职责是制定组织总目标和战略等;

管理技能的相对重要性随管理者在组织中层次的不同而不同。

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技术技能最重要,人际技能也非常有益,但概念技能的要求则相对较弱。

对于中层管理人员,技术技能的重要性下降,人际技能的要求变化不大,但概念技能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最为重要,技术技能相对无足轻重。

尤其在大企业中,高层主管可以充分借助下属人员的技术技能,因而对其自身的技术技能要求不高。

但在小企业中,即使是高层管理人员,技术技能也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五、管理者工作的变化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者工作发生了巨变,现在的管理者关注的内容较以前有所变化,如日益重要的顾客和创新越来越受到关注和研究。

六、组织的特征(06简述)

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的安排,以实现某些特定的目的。

其基本特征为:

1)每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通常以一个目标或一组目标来表达的,它反映了组织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2)每个组织都是由人员组成的,独自一个人工作是不能构成组织的,组织借助人员来完成工作,这对于实现组织的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3)所有的组织都发展出一些精细的结构,以便其中的人员能够从事他们的工作。

七、职责和职权

职权是管理者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任务得到执行的权利。

职责是管理者在协调和整合雇员的工作时,下属员工对完成任务的期待或义务。

八、管理和领导的联系与区别

领导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下属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而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领导不同于管理,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

①都是适应组织活动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并发展的,都是为提高组织活动的有效性而存在的;②都属于组织活动;③两者的实施都需要行为主体拥有一定的能力;④两者都有主体、客体、目标、中介、环境等要素。

区别:

①范围:

管理的范围要大一些,领导的范围相对要小一些;②作用:

管理是为组织活动选择方法、建立秩序、维持运转等;领导是为组织活动指明方向、设置目标、开拓局面等;③从层次上说,领导具有战略性、较强的综合性,贯穿在管理的各个阶段,集中起来就表现为独立的职能;④功能:

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组织运行的效率,而领导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组织活动的效果。

效率涉及活动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第二章管理理论

一、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大力发展由两个事件推动:

《国富论》的劳动分工,工业革命的机械代替人力。

二、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泰罗。

中心问题是用科学办法来确定从事某项工作的最佳方法,以提高劳动的生产率。

科学管理理论的特点是:

①工作定额原理;②操作方法和工具等的标准化原理;③差别计件工资制;④计划和执行分离(计划部门和执行人员);⑤能力和工作相适应等。

科学管理理论的缺点是:

把人单纯的看成追求金钱的经济人,仅重视技术因素,而不重视人的社会性。

科学管理理论的四条原则:

①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一种科学方法,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②科学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使之成长;③与工人衷心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照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④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下来。

三、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一般行政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约尔和韦伯。

包括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官僚行政管理理论。

法约尔区分出管理者的五项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提出14条管理原则,即工作分工、集中、管理链、职权、纪律、秩序、报酬、公平、统一指挥、统一方向、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和团队精神。

韦伯提出官僚行政组织,其特征是具有清楚定义的层次、详细的规则和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的关系。

韦伯认为这种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在现实中不存在,他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理论研究的基础,说明在一个大型的群体中工作应该怎么进行。

官僚行政组织在意识形态体系上和科学管理理论类似,两者都强调合理性、可预测性、非个人性、技术能力和权威性。

四、定量方法理论

定量方法理论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用于解决军事问题的数学和统计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利用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的定量技术改进决策制定。

定量方法理论包括统计学应用,最优化配置,信息模型和计算机模拟。

五、组织行为理论

组织行为理论研究职工在生产中的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是指组织中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理论的要点是:

①职工是社会人;②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③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

组织行为理论以霍桑研究为代表。

霍桑研究发现,①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②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③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个体个人的产量;④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

六、系统论

系统论将组织看作是各个部分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集合,管理者的工作是协调组织中各个部分的活动。

我们指的系统是开放系统,即动态的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

七、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强调不存在简单的和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不同的和变化的情境要求管理者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权变理论强调四个变量:

①组织规模,②任务技术的例行程度,③环境的不确定性,④个体差异。

权变理论可以描述为“如果……,那么……”,即如果处于什么情况下,那么这是最好的管理方法。

因为组织甚至组织中的工作单元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多样化的,所以这是符合逻辑的。

八、管理理论当前的问题

管理理论的当前问题包括:

全球化,道德,劳动力多元化,创业精神。

其中,创业精神强调对机会的追求,创新和增长。

随着科技和信息的发展,当前的管理在电子企业领域尤为重要。

当前的管理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以学习文化为特色的知识管理、强调持续学习,使用变革的学习型组织以及质量管理(关注顾客,持续改进,关注过程,改进作业质量,精确测量,员工授权)。

第三章组织文化环境

一、管理万能论,管理象征论

对于管理的作用,有两种极端的认识,管理万能论和管理象征论。

管理万能论是认为组织成效由管理者负直接责任。

管理象征论则认为组织成效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外部环境。

现实是上述两种观点的综合,即认为管理不仅受到如企业文化等为代表的内部约束力量的影响,也受到如组织环境为代表的外部约束力量的影响。

二、组织文化及如何评价一个组织的文化(08简述)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综合。

首先,文化是一种感知。

其次,尽管个人具有不同的背景或处于不同等级,他们仍往往采用相似的术语来描述组织的文化。

最后,组织文化是一个描述性术语。

组织文化可以分为强文化和弱文化。

其中,强文化是指企业强烈坚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

我们可以用七个维度的高低程度来评价一个组织的文化:

1)关注细节:

即期望雇员表现出精确性、关注细节的程度;

2)成果导向:

即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3)员工导向:

即管理者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4)团队导向:

即围绕团队而不是个人的程度;

5)进取性:

即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6)稳定性:

即组织决策的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7)创新与风险承受力:

即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这七个特征都是从低到高连续变动的,应用这七个维度评价一个组织,可以综合描述该组织的文化。

并且在许多组织中,其中的一个文化维度通常会高于其他维度,并从本质上塑造该组织的个性以及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

当前组织文化问题包括四个方面:

创建道德的文化,创建创新的文化,创建回应顾客的文化(低正规化、授权、倾听、角色清晰)和培育工作场所精神境界(关注个体发展,信任与开放,授权,容忍员工表达自己)。

三、组织文化对管理实践的影响

组织文化对管理实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对计划的影响:

包括计划的风险度、制定计划中个人的作用以及对环境的关注程度。

2)对组织的影响:

对雇员的自主程度、强调个人还是团队、部门间的相互联系程度。

3)对领导的影响:

对雇员的工作满意度的关注程度、领导方式和对待冲突的处理方式。

4)对控制的影响:

对雇员的授权程度、对绩效的评价标准取向和对预算超支的反响。

四、环境对管理者的影响(05判断分析)

(1)环境包括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

具体环境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压力集团等,一般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人口环境、技术环境等。

(2)管理环境的变化程度由构成要素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两个维度决定。

变化程度是指不可预测的变化,变化程度认为稳定和动态两个方面。

复杂程度是指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和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复杂程度可分为简单和复杂。

(3)环境的不确定性威胁着组织的成败,因此管理者应该尽力将这种不确定性减至最低程度。

五、管理与组织环境的关系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通过对组织资源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的。

管理活动既强调过程又注重结果,即效率和效果。

在效率和效果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需要标本兼重。

组织环境是指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者力量。

应该说一切外部环境都会对组织活动带来影响。

按照环境因素是对所有相关组织都有影响还是仅对特定组织具有影响,区分为一般环境因素和具体环境因素,具体如下:

一般环境是组织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人口环境、技术环境等。

具体环境是指组织的微观环境,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及压力集团。

管理和组织环境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在:

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它既为组织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制约着组织活动。

管理工作必须在一定组织环境中进行,环境的变化对组织资源的配置有很大影响,这些影响又导致技术手段、生存方式、经营策略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引起管理工作的变化。

没有一种管理方法是万能的,不同环境要求不同的管理方法。

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是能动的、积极的。

组织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环境加以控制,尤其是在影响具体环境方面,组织可以发挥更大的能动作用。

六、利益相关者及其如何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05名词解释,06论述)

利益相关者是组织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

这些相关群体和组织息息相关,或是组织行为会对他们产生重大影响。

反过来,这些群体也可能影响组织。

利益相关者包括雇员、顾客、供应商和竞争者等。

既有内部利益相关者也有外部利益相关者。

对于企业而言,利益相关者至关重要。

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体现在:

①重视利益相关者可以改善环境变化的可预测性,能够带来更成功的创新,利益相关者信任度提高能够影响组织绩效;②利益相关者涉及到组织的投入与产出,管理者应考虑他们的利益。

对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①确定谁是利益相关者;②确定利益关系;③确定各个利益相关群体的关键程度;④确定用什么方式来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

选择用何种方式管理利益相关者时,还需考虑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

按照利益相关者是否关键与不确定性程度的高低,可以得到四种组合,不同组合对应不同管理方式,具体如下:

1)如果利益相关者是重要的但非关键的,且环境的不确定性很低,这种情况下,管理者没有必要采取具体的行动来管理利益相关者,只要跟踪利益相关者的动向。

2)如果利益相关者是重要的但非关键的,且环境的不确定性很高,管理者需要投入更多前摄性的努力来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此时,管理者可采用跨域管理,即更具体的方式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开展互动合作。

3)如果利益相关者是关键的,且环境的不确定性很低,管理者可以采用更直接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如开展营销调研,鼓励供应商之间的竞争等。

4)如果利益相关者是关键的,且环境的不确定性很高,管理者应当采用利益相关者伙伴关系,即为追求共同目标而在组织和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的非正式协议。

第五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一、社会义务和社会响应(05名词解释)

社会义务是指一个企业承担其经济的和法律的责任的义务,这是法律所要求的最低程度。

但是如果企业只是以社会义务作为对自己的要求,那么企业在追求社会目标时将仅限于有利于其经济目标的程度。

社会响应是发生在公司为对某种普遍的社会需要作出反应而从事社会活动时。

二、社会责任的两种观点,为什么出现关于社会责任的争论(08论述)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有两种观点:

古典观和社会经济学观点。

古典观认为:

管理当局的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

其代表人物为米尔顿弗里德曼,他认为管理者的主要责任就是从股东的最佳利益出发来从事经营活动。

他同时认为股东只关注一件事,即财务方面的回报。

他还主张不管何时,当管理者自作主张将组织资源用于“社会利益”时,都是在增加经营成本,这些成本只能通过高价转嫁给消费者,或是降低股息回报由股东吸收。

社会经济学观点认为:

管理当局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公司并非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还要对社会负责。

社会通过各种法律法规认可了公司的建立,并且通过购买产品和服务对公司提供支持。

赞成社会经济学观点的人认为社会经济学观点符合公众期望,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利润、良好的公众形象和更好的环境。

反对社会经济学观点的人认为社会经济学观点违反利润最大化原则,淡化企业使命,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使企业的权利过大,并且因为社会责任过于宽泛,企业缺乏明确责任。

为什么会出现关于社会责任的争论?

企业应当承担多少以及何种类型的社会责任一直是个引起关注和争议的热点问题。

所谓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之所以出现关于社会责任的争论,就是因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不同,或者说是两种观点的对立。

 

三、管理的绿色化及组织走向绿色化的主要方式(07简答)

管理绿色化是指对组织决策和活动与组织对自然环境影响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的意识。

组织在环境问题上可能采取的主要有四种方式:

1)法律方式:

在这种方式中,组织表现出极少的环境敏感性。

他们愿意遵守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

2)市场方式:

在这种方式中,组织对顾客的环境偏好做出响应,顾客无论需求何种善待环境的产品,组织都会提供。

比如杜邦公司。

3)利益相关者方式:

组织选择对利益相关者的多种需求做出反应。

在该种方式中,绿色组织的工作将会满足诸如雇员、供应商或社区等群体在环境方面的需求。

4)活动家方式:

组织寻求尊重和保护地球及其自然资源的途径。

活动家方式表现了最高的环境敏感度,也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社会责任。

四、共享价值观的作用及其建立共享价值观的建议(05,09简述)

共享价值观是指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

它反应了组织赞同什么以及信奉什么,同时它构成了组织文化并影响着组织的运营方式和员工的行为方式。

对于任何坚信并实施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的公司来说,共享价值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1)共享价值观指引管理者决策和行动;

2)共享价值观塑造员工行为;

3)共享价值观影响市场营销的成效;

4)共享价值观是建立团队精神的一种途径。

建立公司的共享价值观的建议:

鼓励公司全员参与,允许各部门或单位适当调整价值观,预期并接受员工的抵制,保持陈述简明扼要,不涉及宗教问题,提出质疑和身体力行。

五、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管理道德是管理者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是在社会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影响管理道德的各种因素包括:

1)道德发展阶段:

研究表明道德发展有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原则水平。

在前习俗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