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实验中医学》试题Word下载.docx
《最新《实验中医学》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实验中医学》试题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字化“可视人”包括3个研究阶段——虚拟可视人、虚拟物理人和虚拟生物人。
9.组织化学
组织化学是应用物理、化学和免疫学方法,对组织、细胞内某些化学成分的定性、定位和定量进行研究,从而探讨与其相关的机能活动。
10.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是运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组织化学技术。
其优点是,可以在原位观察目的抗原物质是否存在及存在部位、含量等,把形态变化与分子水平的机能代谢结合起来,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
11.抗原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的物质。
12.抗体
抗体指机体在抗原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13.单克隆抗体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合成、分泌的。
每一个B淋巴细胞在成熟的过程中通过随机重排只产生识别一个抗原的抗原受体基因。
动物脾脏有上百万种不同的B淋巴细胞系,重排后具有不同基因不同的B淋巴细胞合成不同的抗体。
当机体受抗原刺激时,抗原分子上的许多决定簇分别激活各个具有不同基因的B细胞。
被激活的B细胞分裂增殖形成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大量的浆细胞克隆合成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分布到血液、体液中。
如果能选出一个制造一种专一抗体的浆细胞进行培养,就可得到由单细胞经分裂增殖而形成细胞群,即单克隆。
单克隆细胞将合成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14.细胞化学
细胞化学是研究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在细胞活动中的变化和定位的学科。
即在不破坏细胞形态结构的状况下,用生化的和物理的技术对各种组分做定量的分析,研究其动态变化,了解细胞代谢过程中各种细胞组分的作用。
15.荧光细胞化学
荧光细胞化学即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标记物,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分子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
在细胞或组织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含有荧光素,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标本,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而发出明亮的荧光(黄绿色或桔红色),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测定含量。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分直接法、夹心法、间接法和补体法。
16.原位标记法(TUNEL法)
是检测细胞凋亡的组织学技术。
该技术的原理是,凋亡细胞的DNA在出现许多不对称断裂点的缺口上,会产生了一系列游离的DNA3’-OH末端,利用末端转移酶(TdT)将标记的dUTP结合在DNA3’-OH末端上。
其标记物可以是地高辛、生物素或荧光素。
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在苏木精染色前进行以上的染色。
这种组织细胞原位显示凋亡细胞的方法,称为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简称TUNEL法。
17.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组织化学及细胞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技术。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单链之间有互补的碱基序列,将有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外源核酸(即探针)与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待测DNA或RNA互补配对,结合成专一的核酸杂交分子,经一定的检测手段将待测核酸在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
18.冰冻切片
冰冻切片指采用冷冻技术,硬化组织,在冰冻切片机上切片。
该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最大程度保护被检组织新鲜度和酶的活性,实验周期短。
因此被广泛用于临床活体组织检查及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以便迅速作出下一步治疗上的决策。
19.HE染色法
HE染色法是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法,采用苏木精(hematoxylin)和伊红(eosin)染色,简称HE染色法。
20.显微镜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便于人肉眼可见。
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1微米,而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80万倍。
21.暗视野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是一种具有暗视野聚光镜,从而使照明的光束不从中央部分射入,而从四周射向标本的显微镜。
22.荧光显微镜
用以观察有自发荧光或经荧光素染色或标记的细胞和组织的显微镜。
这种显微镜一般是以高压汞灯产生的短波紫外线为光源,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激发出各种颜色的荧光,借此研究该荧光物质的分布和特征。
23.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CLSM)
用以观察细胞的形态学以及多种动力学功能的参数,了解细胞的解剖定位,阐明在完成细胞特殊功能时的各种细胞成分的作用,多种组分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功能原理。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共焦光路和激光扫描获得生物样品的显微断层形态。
24.显微切割术
显微切割技术是在显微状态或显微镜直视下通过显微操作系统对欲选取的材料(组织,细胞群,细胞,细胞内组分或染色体区带等)进行切割分离并收集用于后续研究的技术。
显微切割技术实际上属于在微观领域对研究材料的分离收集技术,因此应用此技术往往是许多要深入的研究工作中起始的重要一步。
25.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是使用电子来展示物件的内部或表面的显微镜。
高速的电子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短,因此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可达0.1纳米,远高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约200纳米)。
电子显微镜主要有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等。
26.透射电镜(TEM)
透射电镜即透射电子显微镜,通常称作电子显微镜或电镜(EM),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电镜。
它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电子射线(或称电子束也称电子波)穿透样品,而后经多级电子放大后成像在荧光屏上。
它的主要优点是分辨率高,可用来观察组织和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以及微生物和生物大分子的全貌。
27.扫描电镜(SEM)
扫描电镜即扫描电子显微镜,主要利用电子射线轰击样品表面,引起二次电子等信号的发射,经检测装置接收后成像的一类电镜。
其特点是景深长,图像立体感强,可用来观察生物样品的各种形貌特征。
28.扫描透射电镜
扫描电镜中电子射线作用于样品后,其中一部分电子可透过样品成为透射电子,另一部分则在样品表面形成散射电子,将透过样品的透射电子和散射电子用检测器接收成像,就成为扫描透射电镜。
29.电子显微术
电镜不能直接观察天然状态下的生物标本,必须通过各种技术将生物标本制成特殊的电镜生物样品,才可放入电镜进行观察,这些电镜样品制备技术称为电子显微术。
30.超薄切片技术
超薄切片技术是所有透射电镜生物样品制备技术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技术,就是通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和染色等步骤,将生物标本切成薄于0.1μm的超薄切片的样品制备技术,用于生物组织的内部超微结构研究。
31.负染色技术
负染色技术利用电子密度比标本高的重金属盐(如磷钨酸钠、醋酸铀等)将生物标本包围起来,增强背景散射电子的能力以提高反差,在黑暗的背景下显示标本的形态结构,称负染色技术。
32.冷冻蚀刻技术
在快速冷冻下对生物样品进行断裂、蚀刻和复型,制备生物样品复型膜的技术称冷冻蚀刻技术。
在电镜下观察复型膜可获得立体感强的超微结构图像,主要用于生物膜结构的研究。
33.生物标本割裂技术
将生物标本放在特殊包埋剂中经冷冻或其他方法固化,然后把固化的标本割裂,暴露组织和细胞的内部结构,再经干燥和导电后在SEM下观察。
这一技术使SEM能观察生物标本的内部结构。
34.铸型技术
用铸型技术(如甲基丙烯酸酯和ABS等)注入生物体的腔性器官,制成铸型标本,可在SEM下观察管腔内表面的结构。
35.电子探针
电镜技术之一,其原义仅是一个物理学名词,指聚焦了的电子束。
电子探针,主要用于探测微小区域的元素成分。
36.分析电镜
分析电镜是利用电子射线轰击样品所产生的X射线或俄歇电子对样品元素进行分析的一类电镜。
其特点是能在观察超微结构的同时,对样品中一个极微小的区域进行化学分析,从而在超微结构水平上测定各种细胞结构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
37.分析电镜
分析电子显微镜是由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组合而成的多功能的新型仪器。
其功能有:
可获得透射电子图像、扫描透射电子图像、二次电子图像、背散射电子图像和X射线图像,可用X射线能谱和电子能谱进行微-微区成分分析,用多种衍射技术进行晶体结构分析、粒度分析和阴极发光观察等。
38.CT
CT(computedtomography)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
其工作原理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39.MRI
MRI即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magneticresonanceimaging),又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
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该技术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
对检测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椎间盘后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
40.PET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PET)的成像原理:
将人体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核酸、脂肪酸等标记上短寿命的放射性核素(如18F)制成显像剂(如氟代脱氧葡萄糖,简称FDG)注入人体后进行扫描成像。
因为人体不同组织的代谢状态不同,所以这些被核素标记了的物质在人体各种组织中的分布也不同,如:
在高代谢的恶性肿瘤组织中分布较多,这些特点能通过图像反映出来,从而可对病变进行诊断和分析。
二、填空题(每题2分)
1.解剖学的主要方法包括:
标本防腐固定、_______、血管灌注技术、_______、数字化可视人等。
断面解剖、淋巴管灌注
2.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机体形态结构的重要医学基础学科,属于生物学中的_______范畴。
根据其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大体解剖学、_______和胚胎学三部分。
形态学、组织学
3.标本防腐固定剂常用_______的甲醛(福尔马林)。
常用的防腐固定方法是先灌注,后_______。
10%、浸泡
4.病理解剖学的主要方法包括:
_______、_______。
尸体剖验、活体组织检查
5.在患者身上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及摘除等手术方法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称为_______。
其优势在于可以得到足够的组织用于诊断,而且新鲜组织保留了完整的结构,能确保正确诊断。
活体组织检查/活检
6.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是应用_______、_______和免疫学方法,对组织、细胞内某些化学成分的_______、_______和定量进行研究,从而探讨与其相关的机能活动。
物理、化学、定性、定位
7.免疫组织化学是运用_______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组织化学技术。
其优点是,可以在原位观察_______及存在部位、含量等,把形态变化与分子水平的机能代谢结合起来,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物质是否存在
8.电子显微镜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
透射电镜、扫描电镜
9.透射电镜(TEM)可分为:
_______、高压TEM和_______。
一般TEM、超高压TEM
10.扫描电镜(SEM)可分为:
_______、场发射电子枪SEM和_______。
一般SEM、生物用SEM
11.石蜡切片常用染色法采用_______和_______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素、伊红
12.石蜡切片的制备程序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程序。
取材与固定、脱水与包埋、切片与染色、封固
13.放射自显影术,是利用_______,追踪某些物质在体内、组织或细胞中的代谢径路与结构的关系。
同位素分析的灵敏性
14.激光扫描共聚焦术(CLSM)由于其高灵敏和_______的独特优势,克服了过去对样品观察只停留在_______、单层、静态的局限性。
能观察空间结构、表面
15.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是应用物理、化学和免疫学方法,对组织、细胞内某些化学成分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进行研究,从而探讨与其相关的机能活动。
定性、定位、定量(顺序可变动)
三、单选题(每题2分)
1.“解剖”一词最早出现于哪一部专著中(D)?
A《五十二病方》B《难经》C《类经图翼》
D《黄帝内经》E《伤寒杂病论》
2.下面哪一部专著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的法医学专著(A)?
A宋慈《洗冤录》B无名氏《内恕录》C赵逸斋《平冤录》
DForturiatusFlaelis《论医学关系》E王与《无冤录》
3.普通光镜观察的组织切片一般厚度为(D)。
A5~10mmB0.5~0.7mmC0.1~0.5mm
D5~10μmE5~10nm
4.透射电镜生物标本的超薄切片不应超过(B)。
A0.01μmB0.1μmC1μm
D10μmE100μm
5.标本防腐固定剂常用(B)的甲醛(福尔马林)。
A4%B10%C15%
D37%E40%
6.标本防腐常采用10%的甲醛,采取(D)防腐固定方式。
A先浸泡,后冲洗B先灌注,后冲洗C先浸泡,后灌注
D先灌注,后浸泡E先冲洗,后浸泡
7.病理解剖学的主要方法包括尸体剖验与(B)。
A断面解剖方法B活体组织解剖C血管灌注
D淋巴管灌注E数字化可视人技术
8.对于一些特殊的组织,如血液、肠系膜、骨组织等标本,适合采取下列哪种方法进行组织学观察(C)。
A普通光镜标本制备B组织化学C涂片、铺片、磨片
D冰冻切片E免疫组化
9.临床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可以采用(E)。
A扫描电镜B透射电镜C肉眼观察D石蜡切片E冰冻切片
10.采用电镜技术观察生物样品的表面特征,宜采用哪种电镜(B)?
A透射电镜B扫描电镜C电子探针
D分析电镜E扫描透射电镜
11.采用电镜技术观察组织和细胞内部超微结构特征,宜采用哪种电镜(D)?
A分析电镜B扫描电镜C电子探针
D透射电镜E扫描透射电镜
12.原位标记法(TUNEL法)是检测(A)的组织学技术。
A细胞凋亡B细胞坏死C细胞形态
D细胞分裂E细胞生长
13.观察组织和细胞培养中的活细胞,一般用(C)。
A普通光学显微镜B暗视野显微镜C相差显微镜
D荧光显微镜E偏光显微镜
14.不染色的新鲜细胞涂片比较适合采用(B)观察。
A普通光学显微镜B暗视野显微镜C相差显微镜
15.有自发荧光的细胞或组织适合采用(E)观察。
D偏光显微镜E荧光显微镜
16.放射自显影术,是利用(A),追踪某些物质在体内、组织或细胞中的代谢径路与结构的关系。
A同位素分析的灵敏性B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C碱基互补原理
D激光扫描获得生物样品的显微断层特征E酸碱结合原理
17.石蜡切片HE染色是指用(E)染色。
A苏木素和丽春红B考马斯亮蓝和品红C考马斯亮蓝和伊红
D苏木素和品红E苏木素和伊红
18.石蜡切片的制备程序为(D)。
A取材与固定、切片与染色、脱水与包埋、封固
B脱水与包埋、封固、取材与固定、切片与染色
C取材与固定、脱水与包埋、封固、切片与染色
D取材与固定、脱水与包埋、切片与染色、封固
E封固、切片与染色、取材与固定、脱水与包埋
四、多选题(每题2分)
1.以下哪些为组织学常用的方法(ABCDE)?
A普通光镜标本制备技术B组织与细胞培养技术
C流式细胞术D涂片、铺片、磨片标本的制备
E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
2.以下哪些为组织学常用的方法(ABCDE)?
A显微切割技术B组织与细胞培养技术C显微分光光度技术
D原位标记法E放射自显影
3.以下哪些为解剖学常用的方法(ABCDE)?
A标本防腐固定方法B淋巴管灌注方法C血管灌注技术
D数字化“可视人”方法E断面解剖方法
4.流式细胞术可测量细胞哪些参数(ABCDE)?
A细胞的大小、形态B细胞的类型C细胞总蛋白量
D细胞RNA含量E细胞DNA含量
5.(BD)是与扫描电镜有关的电子显微术
A超薄切片技术B铸型技术C电镜细胞化学技术
D生物标本割裂技术E免疫电镜技术
6.(ABE)是与透射电镜有关的电子显微术
A超薄切片技术B负染色技术C铸型技术
D生物标本割裂技术E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
7.电镜包括(ABCDE)。
A透射电镜B扫描电镜C分析电镜
D电子探针E扫描透射电镜
8.以下哪些为电镜(BCD)?
A荧光显微镜B扫描电镜C分析电镜
D电子探针E相差显微镜
9.以下哪些技术可以应用于解剖学研究之中(ABCDE)?
A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
B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图(CT)
C核磁共振(NMR)
D放射自显影术(autoradiograph)
E超声断层图(ultrasonictomograph)
五、问答题(每题5分)
1.试述石蜡切片制备步骤。
石蜡切片的制备程序大致分为取材与固定、脱水与包埋、切片与染色、封固4个步骤:
(1)取材与固定。
将欲观察的人体或动物的新鲜材料切成适当的小块,立即浸入固定液,如10%甲醛液等,其目的是使其尽可能保持活体时的结构状态。
(2)脱水与包埋。
这一步骤实际包含脱水、透明、浸蜡与包埋等多个环节。
为了使石蜡能浸入组织内,把固定好的材料用乙醇等脱水,经二甲苯透明后,再浸入加温溶化的石蜡中浸透包埋使组织块变硬。
(3)切片与染色。
利用切片机将包埋的组织蜡块切成5~10μm的薄片,然后贴片、脱蜡、染色。
常用的是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法,即HE染色法。
(4)封固。
在切片上滴加中性树胶,用盖玻片进行封固,保存备用。
2.解剖学主要有哪些方法?
解剖学的主要方法有:
(1)标本防腐固定方法。
标本防腐固定剂常用10%的甲醛(福尔马林)。
常用的防腐固定方法是先灌注,后浸泡。
灌注时多采用吊桶灌注法,灌注量一般为体重的20%左右。
经过灌注处理的尸体,要达到比较完全的固定,适于解剖操作的程度,一般需要经4-6个月。
(2)断面解剖方法。
采用锯切方法制作断面标本是研究器官的位置、器官与器官之间或局部与整体之间位置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
(3)血管灌注技术。
血管灌注是将一些带有色料的填充剂灌注到血管内,通过解剖法显示血管位置、行径和分支特点。
一般用新鲜尸体,根据制作标本的要求,进行整体灌注或局部灌注。
(4)淋巴管灌注方法。
淋巴管较为细小,淋巴液无色透明,用一般解剖方法不易观察,所以通常多先注入有色的注射剂,然后再进行解剖观察。
注射一般采用间接注射法。
(5)数字化“可视人”方法。
数字化“可视人”是指把人体形态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信息,通过大型计算机处理而实现的数字化虚拟人体,可代替真实人体进行实验研究的技术平台。
3.组织学、病理学主要有哪些研究方法?
组织学、病理学的主要方法有:
(1)普通光镜标本制备技术。
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机体各部的微细结构时,首先应把所有要观察的材料制成薄片,最基本的就是切片方法,其中石蜡切片更为常用。
其制备程序大致如下:
取材与固定、脱水与包埋、切片与染色、封固。
(2)涂片、铺片、磨片标本的制备。
对于一些特殊材料,如血液、疏松结缔组织、肠系膜等薄层组织、骨和牙等坚硬组织可采用该法。
(3)组织化学。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是应用物理、化学和免疫学方法,对组织、细胞内某些化学成分的定性、定位和定量进行研究,从而探讨与其相关的机能活动。
如运用苏丹Ⅲ染色法可将细胞内的脂肪成分反映出来。
(4)免疫组织化学。
是运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组织化学技术。
其优点是,可以在原位观察抗原物质是否存在及存在部位、含量等,把形态变化与分子水平的机能代谢结合起来,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
(5)放射自显影。
利用同位素分析的灵敏性,放射自显影是研究追踪某些物质在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