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3094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西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那么,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又是怎样一幅画卷呢?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同桌相互交流。

(1)重点提醒:

“尘”是前鼻韵母,表示很小的灰尘。

(2)结合上下文理解部分新词。

叠叠:

一层加一层的意思。

涌:

水从下往上冒。

(3)出示生字、新词,抽生读,学生齐读。

3.再次轻声读课文,说说了解了些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抽生分小节朗读全诗,其余同学认真倾听。

2.请生找出课文中表示“听见”“看见”的词,用“”画出。

3.抽生回答,教师相应板书:

听见望见仰望

4.结合黑板上的词语和诗歌的内容,请生说说每小节写了什么。

(逐步教给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来概括每小节意思的方法。

)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瀑布的呢?

(由远及近。

)教师板书。

四、品读诗句,感悟瀑布的神奇、壮美

 瀑布的“声音美”

1.抽生读第1小节。

2.课文的第1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3.抽生回答。

4.教师小结:

是啊!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瀑布的声音很大、很美。

你从诗歌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呢?

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找到后用“……”画出。

5.抽生汇报。

重点理解: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森林。

”体会比喻的妙处。

6.感情朗读第1小节。

(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浪涌岸滩,风吹松林。

7.抽生读、学生齐读,男女生比赛,达到自然成诵。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瀑布的美丽、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一、复习引入新课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瀑布的?

2.背诵第一小节。

3.从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接着,我们跟着作者继续往前走,来看看瀑布的样子。

二、品读诗句,感悟瀑布的神奇、壮美

(一)瀑布的“色彩美”

1.自由读第2小节,边读边想:

第2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2.抽生回答,教师总结:

瀑布不但声音很大,很美,而且那青山、白水相间的色彩更让我们喜爱。

3.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瀑布的雄伟、壮观呢?

同桌讨论,并作上批注。

4.抽生汇报。

“啊!

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啊”表示作者非常惊讶。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文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比喻的妙处。

教师相机引导:

一开始,我们只听到瀑布的声音,现在,我们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请同学们看图(课件出示),面对如此美丽、壮观的瀑布,你会说些什么?

抽生回答。

此时此刻,作者简直惊呆了,这般景象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理解“一道白银”“千丈青山”“衬”各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点评——男女生比赛读。

3.自由背诵第2节。

4.齐背第2节。

(二)瀑布的“形态美”

1.自由读第3小节,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问难。

3.引导学生讨论释疑,相机指导朗读。

(1)为什么说“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指导学生理解“屏”,字典上的“屏”是什么意思?

(屏是用来遮挡视线或挡风的用具。

你在哪里见过屏?

(绣屏、冰雕成的屏,玻璃屏。

这句诗中的“屏”是什么屏?

“珍珠的屏”指的什么呀?

那为什么说“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逐步引导学生体会仰望瀑布时壮观的景象。

(2)为什么说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当有风吹来的时候,水珠

如烟——飘飘悠悠

如雾——朦朦胧胧

如尘——四处飞散

教师总结:

这是何等的轻柔,何等的美丽呀!

能把作者此时的感情用声音表现出来吗?

4.指导朗读并背诵本节。

三、总结全文,背诵全诗

1.读全文,思考:

作者观察地点有什么变化?

2.作者从声音、颜色、形状三方面描绘了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多么令人陶醉的景色啊!

想办法记住这优美的诗文,记住这美丽壮观的瀑布吧!

你的记忆方法是什么?

可以介绍给别的同学吗?

(引出理解记忆法,根据作者观察点的不同来背诵全诗。

四、读写并进,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瀑布的神奇、壮美。

2.假如你是某瀑布景点的小导游,请你为游客作介绍。

教学创新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仰望:

珍珠的屏

珍珠的屏

(1)

 

(2)6.瀑布

听见——望见——仰望(由远及近)

7.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这篇课文带领我们走进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让我们领略了乐山大佛的宏大气势,巧妙的排水设计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石匠的聪明才智,让我们由衷地感叹:

乐山大佛的确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朴实,情感流露自然、真实。

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大佛的一些知识,更有助于激发他们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2.感受乐山大佛的修造史以及它的“大”。

3.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对课文中介绍乐山大佛的外形时使用的一系列数据的把握和理解,以及对描写对象的认识。

2.对乐山大佛奇特的建筑理念和结构的认识与理解。

直观教学法启发导学法合作学习法朗读感悟法

生字卡片乐山大佛观光课件收集能反映劳动人民智慧与技艺的资料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2.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乐山大佛课件。

)同学们,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岷江边上,有一座巍巍端坐的大佛,它吸引无数的中外游客,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它,了解它。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勾画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生字,讨论不理解的词。

3.交流小组学习情况,解决疑难字词。

4.检查反馈。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2)指名认读生字。

(注意“侵”“刷”的读音,“免”不要多写一点。

(3)“开火车”读词语:

大佛、湍急、波涛汹涌、淹死、凛然、侵犯、宏大、艺术、智慧、技艺、破坏、避免、冲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再次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抽生汇报,讨论交流。

第1自然段:

乐山大佛的位置及修造时间。

第2自然段:

乐山大佛的样子以及“大”。

第3自然段:

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3.抽生归纳主要内容。

(提示学生将各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指导书写,学生抄写生字、生词。

2.上网收集或查阅关于乐山大佛的相关资料。

1.了解乐山大佛的基本参数,知道作者从哪些地方描写乐山大佛的高大。

2.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知道作者从哪些地方描写乐山大佛的高大。

2.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迅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感悟建造不易

1.齐读第1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你知道乐山大佛修造的原因吗?

4.真是这样吗?

(释词:

传说,相传是这样的。

5.这一段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修造的艰难?

(1)小声读,边读边想象:

劳动人民凿出这座巨大的石佛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2)学生自由交流,说感悟。

(3)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读出大佛修建的不易。

三、紧扣中心句,品悟大佛的“大”

1.快速自由小声地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概括全段的句子。

2.抽生汇报。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3.教师总结:

像这样概括全段的句子就叫中心句。

4.找出描写大佛“大”的语句,读一读。

5.你知道作者在描写乐山大佛“大”时用了几种说明方法吗?

(列数字、举例子。

6.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如:

巍巍、凛然、咆哮、威严。

7.指导朗读,体会大佛的高大、威严。

四、紧扣过渡句,激发情感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文中哪句话既总结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

2.抽生汇报交流。

3.师总结:

像这样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纽带作用的句子就叫过渡句。

4.为什么说大佛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技艺的结晶呢?

(引导学生抓住“既没有破坏大佛的美观与完整,又避免了雨水对大佛的直接冲刷”进行理解。

(1)学生自由谈感悟,体会大佛设计的巧妙,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2)用“既……又……”练习说话。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除乐山大佛,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建筑和名胜古迹?

2.课外观察家乡的一处建筑物,并写下来。

宏大智慧

乐山大佛古代劳动人民结晶

威严技艺

8.家乡的红橘

《家乡的红橘》一文透过小小的红橘,表达了作者浓浓的家乡情、深深的自豪感。

全文分6个自然段,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分别从叶绿、花香、果美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重点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3、5自然段。

4.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

2.学着本文的写作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启发导学法合作学习法品读感悟法理解背诵法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几个带叶片的红橘收集家乡特产的资料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理清文章思路。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理清文章思路。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红橘。

)孩子们,这是什么?

关于它,你能介绍些什么呢?

(颜色、形状、味道……)

2.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介绍家乡红橘的文章(揭示课题。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眼里的红橘又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3.小组学习情况,解决疑难字词。

4.检查反馈: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

(注意“考”“竞”“瓣”的写法。

考验、竞相开放、花骨朵、茉莉、一瓣、朴素、肥实、一束、鲜嫩、舒畅。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小声读课文,思考每段的主要内容。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红橘的?

勾画有关时间顺序的词语。

3.理清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先写(初春)的橘子树,接着写(四五月时)的橘子花,再写(秋天)的青色果子,最后写(十一月左右)的成熟果子。

四、学习橘叶,引导学法

1.喜欢橘叶的同学齐读第2自然段。

(板书:

读。

2.这一自然段描写春天橘叶的特点是什么?

(叶绿。

3.学生勾画出最喜欢的好词佳句来感悟橘叶的美。

勾画。

4.抽生读自己勾画的好词佳句,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体会。

5.全班齐读这一段,师示范评价。

6.喜欢橘叶的同学再读读,引导生评价。

7.总结学习方法,通过三步骤“读、勾画、体会”进行学习。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

2.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1.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2、3、5自然段。

3.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1.听写词语。

2.迅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复习第2自然段学习方法。

二、精读课文,全班交流

(一)按照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5自然段。

(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相机指导。

)第3自然段“橘子花”

1.再读这一段从中找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个词,并说出理由。

(个别读。

2.重点学习最后一句。

(1)这一句写出花的什么特点?

(花香。

(2)把体会融入课文再次读一读。

3.女同学再来读读这段,男同学闭上眼睛感受。

第4自然段“青橘”

1.找到这一段中最能表达“酸”的词。

读句带表情感受“酸”。

(个别读、齐读。

2.交流勾画的好词佳句,读出来。

3.通过这些词句,谈谈看到怎样的景象。

4.喜欢酸橘子的同学再次朗读,读出自己的情感。

第5自然段“红橘”

1.找出最能表达你对此时红橘的喜爱的好词或佳句,读一读。

2.引导体会“看与尝”。

3.总结:

是啊,青橘子酸,红橘子甜,但它们都是这样——(美)(板书:

果美。

4.了解课文“总——分——总”结构形式。

(二)找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出自己心中的那份情感没有。

(三)学生评价。

三、品读课文,指导背诵

1.自由品读课文第2、3、5自然段。

2.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第2、3、5自然段的基础上,从自主默读——自主默记——同桌互背,最后达到全班会背。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水果,把它写下来。

叶绿读

8.家乡的红橘花香喜爱勾画

果美体会

总——分——总

9.西藏高原

《西藏高原》是本册的第二篇批读文,它是一种辅助学生学习的新形式。

课文有7个自然段,按“总——分——总”的方法安排结构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从地形、气候、天气、湖泊、森林、特产等情况,说明西藏高原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本课教学主线就是通过读,了解文章内容,即西藏高原的美丽富饶。

2.通过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西藏高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3.尝试边读边做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通过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西藏高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启发导学法自主批注法合作学习法尝试实践法

《青藏高原》歌曲西藏高原风光课件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西藏高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西藏高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1.播放歌曲《青藏高原》。

老师解说:

优美的旋律勾起多少人美好的的回忆,激起多少人对那神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西藏,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揭示课题。

2.课前你搜集了哪些有关西藏的资料?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读文,勾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学习。

2.学生自学生字。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以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检查生字的认读。

4.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扩词等方法。

三、回忆学法,整体感知

  1.请生回忆前边学过的学习批读文的一般方法。

(读、想、批。

2.再次自读全文,借助旁批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西藏高原的什么特点?

并用笔勾画出来。

3.学生边读边勾画,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1)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

(总起句)

(2)西藏高原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资源丰富。

(过渡句)

(3)祖国的西藏,真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

(总结句)

4.上边的三句话,都概括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只是所处位置不同,所以名称不同。

其实,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除了采用将各个自然段的段意连起来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抓住关键句、关键词进行归纳。

四、课堂作业,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观察本课的生字,指导写法。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学生互评。

1.尝试边读边做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藏是一个风景优美、富饶可爱的地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温故引新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那么作者是分成几部分来介绍西藏高原的?

怎样分?

为什么?

2.学生默读全文,并自由批注。

3.学生交流。

(抓住“神奇、富饶、不仅……而且……”等词语进行划分。

二、借助批注,感悟西藏的“美丽”

1.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借助批注思考:

西藏高原有哪些特有的风光?

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2.学生自读自悟。

用“……”画出描写西藏高原特点的句子,用“”画出作者感受的句子。

3.师生互动对话。

(1)读批注。

(引导学生复习批注的方法。

(2)我们能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出西藏天空“蓝”的特点?

(抓住比喻句。

(3)小声读作者的感受,并与自己的感受连起来体会。

(4)配乐朗诵,闭目想象。

(5)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过渡:

跟随作者的笔触,我们仿佛置身在美似画卷的高原之中,陶醉在宝石、缎子一样的蓝天下,接下来,我们再一起去欣赏西藏更加迷人的画卷。

4.自读自悟,圈点批注第3、4自然段:

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你读出了西藏高原的景色还有哪些特点?

(1)学生自主阅读。

(2)师生互动对话。

(山高而多,湖泊大,丛林密和雪峰终年不化。

5.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6.回忆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勾画——师生交流——品味朗读——熟读成诵。

三、小结学法感悟西藏高原的“富饶”

现在,我们学以致用就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第5、6自然段。

1.学生自主阅读,边读边做批注。

2.学生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背诵。

四、总结全文

读着《西藏高原》这篇文章,我们也仿佛做了一次愉悦而神奇的西藏之旅。

西藏高原的景色之美,让人向往;

高原的资源丰富,让人惊叹,祖国的西藏,真是一个富饶可爱的地方。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

五、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1.作者笔下的西藏如此动人,你眼中或心中的西藏高原又是怎样的?

选择你喜欢的形式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2.学完这一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为你喜欢的一处景点写一段解说词,当一回“小导游”。

风景优美

光洁的蓝天

无数的高山

美丽的湖泊

西藏高原

资源丰富

10.*写给云

《写给云》是一首内容短小,语言优美,易读、易诵的现代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