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的信息素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3109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学生的信息素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学生的信息素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学生的信息素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学生的信息素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学生的信息素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浅谈学生的信息素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浅谈学生的信息素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浅谈学生的信息素养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浅谈学生的信息素养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浅谈学生的信息素养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学生的信息素养Word下载.docx

《浅谈学生的信息素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学生的信息素养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学生的信息素养Word下载.docx

4、信息能力6

参考文献7

浅谈学生的“信息素养”

[内容摘要]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它涉及各方面的知识,包括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为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高中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不仅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课堂上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利用这些技能进行学习、交流、交往及生活的能力,如何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辨别和取舍各类信息的能力和提高网络交往中的修养。

 

新课改下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

信息素养、信息能力、高中新课改、信息道德、

一、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

是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的缩写。

是未来信息社会人们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它是指一个人能意识到信息需要,有能力从各种不同信息源(如Internet等)中搜索、加工处理、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素养是人们在工作中运用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使这种能力同当代信息技术结合,成为信息时代的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信息素养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

车可斯基(Paul 

M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

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 

"

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

”后来又将其解释为: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1983年,美国信息学家霍顿(Horton)认为教育部门应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以提高人们对电子邮件、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的使用能力;

1987年,信息学专家Patricia 

Britvic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

从上述资料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

信息素养不仅包括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当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中学生信息意识、信息思想的形成与培养。

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教育培养形成的。

它是指一个人能意识到需要信息,并在长期地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如:

通过各种媒体,网络,教师的引导,观察,作品赏析,等多种途径得来的。

若对于一个无信息意识的学生而言:

他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错过更多成功的机遇。

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尽快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新出台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讲述的信息素养表现在: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由于信息素养的形成过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

而信息素养的形成过程又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上;

二、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1、学生的信息意识不强

在平常的上课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大部分都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程,但是一到课堂上说要讲课的时候,都是一脸的不愿意,经常要求老师让他们自由上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现,他们很多人都只是利用这个机会看电影、听歌、或者是打游戏等等。

在网络课中,大多数人也没有很好的利用网络来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是热衷于网络游戏或者是其他的娱乐部分。

由此看来,他们喜欢的不是计算机课程中的知识,而是计算机当中的游戏和娱乐的部分;

另外,在平时处理问题的时候,有很多地方都表现出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高,他们习惯于很多传统的方法,很多时候想不到用计算机来处理这些事情,不能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其他学科中问题,我认为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们的信息意识不强造成的。

2、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程度不够高

有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要,比不上其他的文化课程,也不用高考,因此将这门课程看的无足轻重,认为学不学都无所谓,现在不学反正大学里也会学到的,现在没有时间放到这门课程上等等;

还有部分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上课的时候懒得动手,通常会找借口说自己不会,或者找理由来逃避信息技术课。

3、学生计算机基础的知识结构层次不齐

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升入高中之前,有部分条件好的小学与初中的同学们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他们对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都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够对信息进行简单地处理;

而部分条件稍差地方的同学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更不用说处理信息,由此造成同学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结构的层次不齐,在上课的过程中,讲的简单了,有基础的同学觉得自己已经会了,老师讲的不想听;

讲的难度稍为提升一点,基础差的同学就会觉得老师讲的听不懂,而没有兴趣在学下去。

4、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脱节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不能单纯的依靠理论知识或者仅仅是依靠一些盲目的操作来学习。

有的同学对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操作能力不够,往往在操作的时候,不能充分的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处理具体的一些问题,这些同学大多是女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对基础性的知识解答还可以,但是一旦遇到操作性的问题往往会丢失很多的分数,并且在平时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茫然而不知所措,觉得自己好像是会,但是具体做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误操作等等。

还有部分同学实践能力不错,让他们操作的时候,会觉得比较熟练,尤其是对于他们熟悉感兴趣的内容,但是一旦让他们回答某些理论知识,就出现问题了,而这样的同学大部分是男生。

这些现象固然和男女生之间学习的心理和生理的差异有关,但是也突显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5、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意识的欠缺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在网络上进行着与现实生活中相似的活动,但是由于网络的管理的法律法规上存在的一些漏洞,使得一部分人钻了空子,而学生们网络法律法规的意识的欠缺,

6、学生的其他基础文化素养低

现代教育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而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其他学科知识做基础,离开基础的知识,信息素养的形成就会变为空谈。

随着新课程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就成为另一个关键问题。

信息素养不能够被孤立地培养。

其实,有一些信息素养是信息科技课无法培养的。

这些和具体问题所涉及领域相关的背景知识与技术本身无关。

培养信息素养的主阵地其实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

这也就体现了课程整和的重要性,把信息素养的提高融入各个学科和领域。

反过来,信息素养在学生各科学习中和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它慢慢地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同时不可忽视基础文化的学习。

所以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给积极鼓励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综合发展。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无疑在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改变着学习和教育的以往经验。

人们不再仅仅依附于教师、书本和生活经验,不再必需一个固定的班级、不必每个人按同一步骤学习同一内容、不再遵从于同一个评价标准,而使教育过程从根本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之间有很多个性化的地方,信息素养形成应该有广阔的个性空间。

在课堂上,允许学生们自己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做属于自己制作的作品;

在课外,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组织各项信息技术竞赛活动,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走上信息技术专业之路。

总之,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

三、解决方法

1、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的转变

学生的信息意识不强造成他们不注重知识,而是单纯的因为喜欢游戏或是其他的东西而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程。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它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但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而过于重视技能操作的培训。

有人误认为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计算机的操作过程,因此,他们往往重视学生对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的讲解,这种误区的实质就是把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理解成操作技能的培训,完全偏离了新课标的思想内涵。

应该在教学中时刻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放在首位,而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单纯的电脑操作,克服单纯技术观点。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感觉像玩的状态中学到知识。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将信息意识贯穿到每一件事情上。

我觉得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部分入手,慢慢引导他们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他们感兴趣了,他们才有主动学的欲望,也才能自主的学习。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成就感。

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了一件作品,或是掌握了一种技能后,教师应该及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新课程改革迫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也是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这种师生交互式的教学,既能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

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贯穿与课程教学之中。

只有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学生才能在无声无息中提升信息素养。

2、学生动手的能力较弱

在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前提下,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确定自身的主体地位,进而引导他们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2、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加强了学生大脑知识建构中各知识点的有机衔接,尽量避免为活动而活动,忽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和消化吸收。

在学习完理论课程后,应及时的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强化。

3、激“情”引“趣”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开展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应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愿做、爱做的“情趣”,主动运用信息技术,围绕主题开展活动。

通过体验和探究,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技术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创新意识。

具有较高的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4、创造浓厚的信息技术氛围,逐步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及实践活动中普遍应用全球教育资源。

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了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同时,逐步形成健康的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以及主动地、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和自然界对话”的过程。

尤其是在“高级认知”场合要求多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任务。

而网络教学正好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交流环境。

首先,网络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内部交流和组际交流更充分。

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一堂课中往往只有几个小组发言,交流不够充分,参与度低。

而网络教学则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在小组内部进行小规模讨论,然后再在小组之间展开大规模讨论。

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即使性格孤僻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网络教学还可以拓宽交流的范围,它不仅可以提高班内师生交流的效率,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学,而且还可以实现班级、学校甚至不同国家之间师生的交流,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

事实证明,科学合理地开展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适应了信息时代对学生信息素养及能力培养的需求。

四、信息素养的评价

信息素养的评价过去主要是检查学生的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因此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验,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笔试进行的。

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对于信息素养的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这两个重要部分的程度与水平没有认真判断;

依靠测验的方法,特别是笔试来衡量与判断,比较难以判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要正确地、客观地对一个中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应从如下几点来评价。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的评价必须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实现,但是作为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来评价,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记录学生上机次数,学生能不能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其他学科学习问题等判断与衡量。

2、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伦理道德的水平判断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上或课外的观察与调查。

例如让学生分析、研究典型的信息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3、信息知识

它是信息素养评价中最适合于笔试进行测验的部分,许多知识内容都可以通过提出相应的问题与检查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4、信息能力

目前对于信息能力的判断主要还是通过笔试进行,我国的一部分省市还配合使用了上机操作考试来判断学生的信息能力。

比如各省市的信息技术会考都实行了无纸考试,不管是理论题还是操作题答题都是上机操作。

这样可以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使用信息系统完成一定工作的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

有信息素养的人是指那些不仅懂得如何学习,而且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习惯、能力的人。

因为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下个世纪,受教育者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道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

总之,面对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将信息素养纳入学校教育的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每个学生也必须自觉、主动地把信息素养作为自身学习与发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XX百科.信息素养.

[2]张静波.《信息素养能力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王吉庆.《信息素养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叶金霞.《略论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中国电化教育,2003.3

[5]章慧敏,傅德荣.《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中国电化教育,2001.9

出师表

两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