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3169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

《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

汇水分区的划分应综合考虑竖向、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以及各分区雨水调蓄容量的分配,以实现整个项目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目标。

2.0.7【分值标准】《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评价指标表》的规划评价满分100分。

总分达到50分的新建项目可核定为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的达标项目;

总分达到55分的新建项目可核定为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的达标项目。

市域范围内新建中小学、中等专业院校、高等院校项目执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的标准,总分达到60分即可核定为达标项目。

市域范围内新建工业、仓储类项目均执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65%的标准,总分达到45分即可核定为达标项目。

2.0.8【加建续建】对于同一宗地且同一规划地块内的加建、续建项目,已审批建筑未执行海绵城市规划要求,且加建、续建部分用地面积小于该地块面积的30%,同时满足加建、续建部分用地面积不超过1公顷的,加建、续建项目可不执行海绵城市规划要求。

加建、续建部分用地范围由新老建筑最近处中心线、地界线、红线、或绿线围合而成。

2.0.9【特殊情况】严重污染源地区(地面宜累积污染物的化工厂、制药厂、金属冶炼加工厂、传染病医院、油气库、加油加气站等)、水源保护地等特殊区域不执行海绵城市规划要求。

上述地区如确需开展低影响开发建设的,应先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避免对地下水和水源地造成污染。

 

3建设项目评分规则

3.0.1【建筑密度评分规则】

建筑密度M

得分

M≤15%

10

15%<M≤20%

9

20%<M≤25%

8

25%<M≤30%

7

30%<M≤35%

6

35%<M≤40%

5

40%<M≤45%

4

45%<M≤50%

3

50%<M≤55%

2

55%<M≤60%

1

60%<M

3.0.2【绿地率评分规则】

绿地率G

40%≤G

35%≤G<40%

30%≤G<35%

25%≤G<30%

20%≤G<25%

15%≤G<20%

10%≤G<15%

5%≤G<10%

G<5%

3.0.3【地下空间利用率评分规则】

地下空间利用率Rd

0≤Rd≤50%

50%<Rd≤55%

55%<Rd≤60%

60%<Rd≤65%

65%<Rd≤70%

70%<Rd≤75%

75%<Rd≤80%

80%<Rd

注:

地下空间利用率是指建设项目地下部分正投影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3.0.4【绿色屋顶率评分规则】

绿色屋顶率Gr

60%≤Gr

14

55%≤Gr<60%

13

50%≤Gr<55%

12

45%≤Gr<50%

11

40%≤Gr<45%

35%≤Gr<40%

30%≤Gr<35%

25%≤Gr<30%

20%≤Gr<25%

15%≤Gr<20%

10%≤Gr<15%

5%≤Gr<10%

Gr<5%

绿色屋顶率是指绿色屋顶正投影面积与建筑屋顶正投影总面积之比。

本标准中绿色屋顶是指在屋面标高不低于室外地坪1.5m的建筑屋面上进行的且覆土厚度达到300mm的屋顶绿化。

建筑屋面标高大于室外地坪标高超过60m采用绿色屋顶技术时,不计入绿色屋顶率。

采用蓝色屋顶技术可不受屋面标高限制,均可计入绿色屋顶率。

建筑屋顶正投影面积应从女儿墙外墙面算起,含女儿墙面积。

绿色屋顶中的硬化面积不应大于总绿色屋顶面积的30%。

屋顶绿化不宜种植高大速生乔木和根系发达植物,树木定植点与边墙的安全距离应大于树高,应做好乔灌木的固定设施,防止掉落伤人。

屋顶绿化设计要求应符合《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的规定。

蓝色屋顶是通过增加限流设施对屋顶雨水径流进行临时滞留,同时也可以对少量径流进行暂时储存,延迟雨水径流到达下游管道的时间,从而降低峰值流量。

蓝色屋顶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提高屋顶雨水口高度形成一定高度的蓄水位并增加限流设施;

二是在硬化屋顶铺撒一层蓄水材料,如陶粒。

3.0.5【透水铺装率评分规则】

透水铺装率P

70%≤P

65%≤P<70%

60%≤P<65%

55%≤P<60%

50%≤P<55%

45%≤P<50%

40%≤P<45%

35%≤P<40%

30%≤P<35%

25%≤P<30%

20%≤P<25%

15%≤P<20%

10%≤P<15%

P<10%

注:

透水铺装率是指人行道、停车场、广场、道路采用透水铺装或透水道路的面积与人行道、停车场、广场、道路总面积之比。

地下建筑顶面覆土设有渗排片材或渗排水管,且覆土厚度达到1.5m时,地下建筑顶面覆土可做透水铺装处理。

汽车回收及维修点、加油站和径流污染严重的工业仓储等区域不得采用透水铺装。

建设项目内部道路应采用透水或半透水铺装结构。

3.0.6【下沉式绿地面积率评分规则】

下沉式绿地面积率Gd

24%≤Gd

22%≤Gd<24%

20%≤Gd<22%

18%≤Gd<20%

16%≤Gd<18%

14%≤Gd<16%

12%≤Gd<14%

10%≤Gd<12%

8%≤Gd<10%

6%≤Gd<8%

4%≤Gd<6%

2%≤Gd<4%

Gd<2%

下沉式绿地面积率是指广义的下沉式绿地,包括狭义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湿塘、干塘、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绿地的正投影面积与建设用地总面积之比。

狭义下沉式绿地是指覆土厚度大于等于1.5m,且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大于等于100mm、小于等于200mm的绿地。

溢流口顶部应高于绿地100-150mm,溢流口顶部标高应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50-100mm。

下沉式绿地与建筑物基础和建筑外墙面应保证大于等于3m的水平距离,且下沉式绿地最窄处宽度不得小于2米。

下沉深度超过0.1m的狭义下沉式绿地超出0.1m部分的调蓄空间也应计算雨水调蓄容积。

计算方式为:

有效容积V(m³

)=下沉绿地面积s(㎡)×

有效深度h′(m)

有效深度h′(m)=绿地下沉深度h(m)-0.1m

3.0.7【覆土厚度评分规则】

覆土厚度F

3.0m≤F

2.1m≤F<3.0m

1.8m≤F<2.1m

1.5m≤F<1.8m

F<1.5m

本编制要点中覆土厚度是指建设项目中地下建筑顶板之上的覆土厚度。

一个项目中出现不同覆土厚度,可根据占地面积比例进行加权取平均值。

当有覆土的地下建筑顶板正投影面积小于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时,此项不得分。

3.0.8【雨水生态传输率评分规则】

雨水生态传输率Te

(m/ha用地面积)

140≤Te

120≤Te<140

100≤Te<120

80≤Te<100

60≤Te<80

Te<60

雨水生态传输是指采用植草沟、卵石沟等自然地表排水形式进行低影响设施间的雨水输送。

雨水生态传输率是指项目基地内植草沟或卵石沟的总长度m与建设用地面积ha的比值。

植草沟宜采用梯形断面形式,底面敷设卵石促进雨水下渗,两侧斜坡植草净化径流雨水,上口宽度大于等于100cm、小于等于200cm,下口宽度大于等于50cm,深度应为10~25cm,两侧最大边坡宜为(水平:

垂直)3:

1,纵坡不宜大于6%,纵坡较大时宜设置为阶梯型植草沟或在中途设置消能台坎。

植草沟、卵石沟等生态雨水传输设施不计算雨水调蓄容积。

3.0.9【单位面积雨水调蓄容积评分规则】

单位面积雨水调蓄容积Vr

(m3/ha用地面积)

140≤Vr

15

130≤Vr<140

120≤Vr<130

110≤Vr<120

100≤Vr<110

90≤Vr<100

80≤Vr<90

Vr<80

单位面积雨水调蓄容积是雨水设计调蓄容积与每ha用地面积的比值。

进行海绵规划评价或海绵规划专项设计的建设项目必须配建不得少于80m3/ha雨水调蓄设施,作为该项目场地内最终排入市政管网前的雨水蓄留措施。

雨水调蓄设施应采用湿塘、干塘、雨水花园、渗透塘,或与露天水景等有利于雨水蒸发下渗的措施结合。

为保证运行过程中的卫生安全,尽量避免采用地下封闭式雨水调蓄设施。

湿塘、干塘、渗透塘、雨水花园等露天雨水调蓄设施的具体设计要求应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相关标准执行。

湿塘、干塘、雨水湿地、渗透塘有效容积计算公式:

式中:

V——有效容积,m³

h——调节水位最高点-调节水位最低点,m;

s——调节水位最高点时水面面积,㎡;

s’——调节水位最低点时水面面积,㎡。

3.0.10【其他得分项】

序号

采用技术措施

1

汇水分区划分科学,面积适度;

雨水溢流设施布局合理。

采用下沉绿地、湿塘、干塘、雨水花园、渗透塘等生态雨水调蓄设施,且生态调蓄容量达到项目设计雨水调蓄总容量的80%,加2分。

4绿地广场海绵城市规划要求

4.0.1【基本要求】新建、改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广场的方案设计应在满足下表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绿地广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和《海绵城市综合指标和汇水分区调蓄容积计算表》的编制与审查。

绿地广场方案在满足景观要求的同时,应构建多功能调蓄水体。

当场地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选取植草沟、渗透沟渠等生态雨水传输形式。

大型广场可配建雨水调蓄池,收集到的雨水用于路面冲洗、绿化灌溉及景观水补充等功能。

确属特殊功能需要无法满足地下空间利用率要求的绿地广场项目必须经市规划局研究同意。

表4.0.1

类型

地下空间

利用率

下沉式

绿地率

公园绿地

划拨土地:

<30%

出让土地:

<50%

≥50%

防护绿地

≥80%

广场

下沉式绿地率是下沉式绿地与地面绿地总面积之比,此处是指广义的下沉式绿地。

附:

1.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评价指标表

2.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总平面图---示范案例

附件1:

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评价指标表

指标名称

数值

单位

建筑密度(M)

%

绿地率(G)

地下空间利用率(Rd)

地下空间正投影面积()㎡,建设用地面积()㎡

绿色屋顶率(Gr)

绿色屋顶正投影面积()㎡,建筑屋顶正投影总面积()㎡

透水铺装率(P)

透水铺装面积()㎡,人行道、停车场、广场总面积()㎡

下沉式绿地面积率(Gd)

下沉式绿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

覆土厚度(F)

m

雨水生态传输率(Te)

m/ha

生态传输长度()m,建设用地面积()ha

单位面积雨水调蓄

容积(Vr)

m3/ha用地面积

设计雨水调蓄总容积()m3,建设用地面积()㎡

加2分

2

采用下沉绿地、湿塘、干塘、雨水花园、渗透塘等露天雨水调蓄设施,且生态调蓄容积达到项目设计雨水调蓄总容积80%。

生态雨水调蓄设施调蓄容积()m3,设计雨水调蓄总容积()m3,生态雨水调蓄比例()

合计得分

复核结果:

该项目依据《郑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编制要点(试行)》,经审核计分,该项目合计得分,初步核定为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65%/70%/75%/80%的达标项目。

备注:

汇水分区一的下沉式绿地①面积为()㎡,有效深度()m,有效容积()m3;

汇水分区二的下沉式绿地②面积为()㎡,有效深度()m,有效容积()m3;

汇水分区三的下沉式绿地③面积为()㎡,有效深度()m,有效容积()m3;

汇水分区N的下沉式绿地N面积为()㎡,有效深度()m,有效容积()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