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9327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

关于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基本考虑

党中央国务院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职业教育作为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教育部党组提出,职业教育要下一盘大棋,打一场翻身仗。

职业本科教育是按照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实施的本科教育,是盘活这盘大棋的关键一步,对建立健全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教体系意义重大。

近期,我司组织工作组就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现实意义、发展路径、制度标准等开展专题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

职业本科教育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一是为更高质量就业而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使乐业者兴业;二是为提高企业效益而建,办在企业身边,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人才支撑、技术支持、培训服务;三是为服务区域发展而建,重点培养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二'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现实意义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中国特色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策略。

一是有助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加快培养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能够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提供人才发展红利,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助推器”和“动力源”。

二是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追求更高层次和更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愿望,补齐民生短板,缓解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

三是有助于构建类型特色鲜明的现代职教体系。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教体系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完善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突出类型特色、丰富高等教育内涵,改变职业教育“次等教育”“差生教育”的社会形象,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吸引力。

四是有助于打造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把职业教育延伸到本科层次是当前的国际趋势,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是通过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有助于适应经济全球化需求,提升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基本思路

在现行制度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应坚持试点先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试点遴选坚持需求导向、标准先行。

优先布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区域;人口规模大、经济总量高的地市级城市;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的高新区、产业园区。

教育部出台试点学校和专业设置标准,遴选一批基础条件优,校企结合好、实训开展好、“三教”改革好,培养质量高、毕业生水平高、社会支持度高,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和专业先行试点。

试点工作采取省级推荐、国家备案。

教育部明确试点申请审批工作流程、试点范围和数量;符合标准的职业专科学校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考察论证,按照限额确定推荐名单;教育部组织专家考察评议,备案试点学校和专业。

试点推进坚持地方为主、多方协同。

试点工作以地方为主,中央财政以奖补形式通过相关转移支付给予引导支持,引导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确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四、下一步工作

2020年,启动试点工作。

印发通知明确试点的范围和申报流程,出台《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附件1)和《职业本科专业设置标准》(附件2)o

2021年,完善相关制度。

包括职业本科专业管理办法和指导目录、职业本科学校教学评估办法、职业本科专业学位管理办法等。

2025年,开展教学评估。

总结试点经验,形成一批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建设范式。

附件:

1.《本科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编制说明、指标体系及指标说明

2.《职业本科专业设置标准》的编制说明、指标体系及指标说明

附件1

《本科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编制说明、指标体系及指标说明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编制说明 1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 8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指标说明 14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编制说明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部署,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要求,在标准研制上坚持统一筹划、多元参与、合理分工、程序规范的基本路径,遵循类型定向、广泛采集、严格筛选、科学建构的工作方法,以设置标准的研制为引领开展职业本科教育办学试点,引导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重点行业和地方支柱产业,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指标编制原则

(-)类型性原则

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指示要求贯穿到标准的采集、遴选以及建构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本科学校与普通本科学校人才培养的差异性,凸显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

(二)科学性原则

遵循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规律,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结合当前我国专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发展实际,广泛采集标准、严格筛选指标并科学建构体系,确保标准之间逻辑自洽、相互独立,保证所设标准具有较高的效度。

(三) 遴选性原则

立足高标准、高起点,坚持客观公正、质量优先,设置具有一定辨别度的遴选性指标,确保能够将那些具有丰富办学经验和良好办学基础的院校遴选出来,从而保证职业本科学校的办学质量,防止“一哄而上”造成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

(四) 可采性原则

充分运用现有的各类数据采集信息服务平台,力求设立的各项指标界定清晰、便于采集、方便复核,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客观性。

涉及成果性、项目性指标的,着重在具有公信力且能在较长周期内保持稳定的项目及领域设置相关指标。

(五) 引领性原则

深刻把握职业本科教育的内涵要求,所设指标应导向性明确,引导学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以标准引领带动学校提升基础办学能力、强化内涵发展、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引领学校坚定聚焦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的目标定位。

三'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中的指标体系主要参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设置标准并结合职业教育办学的要求,采用了“增”“调”“改”途径建构指标体系,比如增加了具有职教特色的1+X证书、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等指标,调整了对学科布局、学位点数量、重点实验室的要求,并对专业布局数量和设置模式、办学基础、职称学历等指标进行了修改。

指标体系一共包含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

办学方向指标重在考察学校的发展路向是否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指标和基础条件指标分别从“软”“硬”两个方面考察学校的办学能力;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指标重在考察学校的办学产出与成效。

(一) 办学方向

设置该一级指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学校是否能够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能否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建立了完善的治理结构体系保证理念的落实、落细。

党的领导是办学方向正确的灵魂,办学定位是具体的方向引领,学校治理则是重要保障。

通过党的领导指标考察党组织在学校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及领导班子的任职资格;通过办学定位指标考察学校是否坚持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及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通过学校治理指标考察学校是否建立完善领导体制和现代治理制度确保保障办学理念落地。

(二) 专业建设

设置该一级指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学校是否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了专业布局,并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落实产教融合的需求,坚持育训并举参与“1+X”证书制度改革。

通过专业设置指标考察学校是否根据产业需求进行了专业布局并建立了优化调整机制;通过产教融合指标考察专业建设是否同区域产业与企业需求实现了紧密对接;通过“1+X”证书指标考察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融入“X”证书要求,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三) 师资队伍

设置该一级指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学校师资队伍的规模、能力、结构是否能够支撑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生师比指标主要从师资队伍的规模方面考察学校是否有足够的教师来支撑人才培养;兼职教师、职称学历两个指标主要从结构方面考察学校是否形成一支专兼紧密结合、人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教学能力两个指标主要从能力素质方面考察学校教师是否能够胜任理实一体课堂教学的需求。

(四) 人才培养

设置该一级指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学校人才培养的投入、过程以及结果是否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达到了一定的质量要求。

该指标体系的架构主要是从人才培养的条件与产出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国际合作这些指标主要衡量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教学成果奖、学生竞赛、就业质量这些指标则重在衡量学校人才培养的成效。

(五) 社会服务

设置该一级指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从知识创新与职业培训两个方面考察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在知识创新上包含了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两个指标,前者侧重于传统的学科知识创新,而技术服务指标则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从应用技术研发来评判学校服务区域产业的能力。

职业培训指标则通过培训的规模来判断学校在服务本地行业、企业人力资源升级上的能力贡献。

(六)基础条件

设置该一级指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一些硬性的、基础的办学条件来衡量学校的办学能力。

该指标在布局架构上主要从经费投入、基础设施、数字校园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经费投入指标通过生均拨款水平来衡量学校办学资源投入的稳定性及持续性。

基础设施包含了办学场所、仪器设备、实训条件三个指标,主要考察了学校在硬件建设上能否达国家的相关要求,能否能支撑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开展;数字校园指标则主要考察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与应用能力。

四'创新点

(一) 在指标架构上本科规范与职教特色相结合

在指标体系的整体架构布局上以《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的设置标准框架为主要依据,因为该评价指标作为一套较为成熟的标准经过了较长时期的检验。

在一级指标上参考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进行设置,但在二级指标上则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如“1+X”证书、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实践教学、职业培训、技术服务等内容都是职业教育自身所特有的指标。

(二) 在指标开发上广泛吸收与精挑细选相结合

在指标的开发上,广泛搜集各种院校设置或办学评价指标,而且每个指标都尽量做到有详实的出处和政策依据,在广泛搜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包含上百个指标的初稿,然后基于可比性、时效性以及有效性的筛选原则,对这些指标经过了反复的横向比较分析,并在吸取多方专家的意见基础上反复增删修改,最终确定了26个指标,在程序上尽可能做到科学性与规范性,从而保证指标具有较高的质量。

(三) 在指标遴选上门槛把牢与方向引领相结合

在指标遴选与设置的过程中,既设置一些较为硬性的门槛性指标也设置一些体现改革发展方向的发展性指标。

硬性指标的设置能够有效甄别一些办学资质不达标的院校,从而保障本科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底线,如生师比、教学仪器设备值、办学场所等。

为了引领学校办学方向,彰显办学个性,也设置了一些方向性、引领性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来引导申报院校找准方向、办出特色,比如一些软性的指标以及一些体现改革创新任务的硬性指标。

(四) 在指标关联上自成体系与互不交叉相结合

在指标体系内部各指标间的关系方面,十分注重指标间的逻辑关联,确保开发出的指标评价体系不是零散和细碎的,而是能够自成体系的,在能够有效评价学校办学资质的同时实现指标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避免某一部分的缺失。

比如一级指标体系就是从办学方向、办学能力(硬件与软件)、办学成效三个方面进行整体评价,三者之间形成了紧密的逻辑闭环。

在形成一定的逻辑关联下同时还确保各个指标之间具有互斥性,不存在概念模糊或界定不清而造成的重复评价现象。

五'发文形式

(一) 单行发文

该标准作为一种制度单行出台,如《关于印发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标准体系的呈现方式将以文本的方式呈现而不以表格形式呈现。

(二) 附件发文

该标准作为职业本科教育试点方案的一个附件,标准体系的呈现形式将以表格的方式进行呈现。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标准

设置依据

指标类型

—\办学方向

1.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领导班子符合国家关于高等学校领导任职条件的要求。

《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

(教发〔2006〕18号)

定性

2.办学定位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0000人以上。

《职业教育法》

《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

(教发〔2006〕18号)

定性+定量

3.学校治理

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参与办学,组织机构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

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

(试行)》(教职成〔2019〕8号)

定性

二、专业建设

4.专业设置

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不少于20个专业,至少2个专业符合《职业本科专业设置标准》,形成集群发展优势-

《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

(教发〔2006〕18号)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国发〔2019〕4号)

定性+定量

5.产教融合

拥有5个以上产教融合发展项目(职业教育集团、学徒制专业、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形成校企合作良性运行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

定性+定量

6.1+X证书

至少有2个专业参与了1+X证书制度试点。

《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

定量

三、师资队伍

7.生师比

生师比不高于18:

1。

《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

(教发〔2006〕18号)

定量

8.双师素质

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近5年累计有6个月以上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不低于80%.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省级及以上技术能手、技能大师、首席技师等行业专家型人才不少于专业教师的20%。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国发〔2019〕4号)

定量

9.兼职教师

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

1,或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授课课时占学校专业课总课时的20%以上。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国发〔2019〕4号)

定量

10.职称学历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人数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30%,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应不少于50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50%。

《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

(教发〔2006〕18号)

定量

11.教学能力

教师获得过5项以上国家级奖励(仅包括国家教学名师、“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团队、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

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

(试行)》(教职成〔2019〕8号)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

队建设方案》(教师函〔2019〕4号)

定量

四、人才培养

12.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达标且满意度不低于90%。

课程思政覆盖

本科职业教育专业90%以上的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效果好。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

〔2016〕31号)

定量

13.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50%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

发〔2019〕4号)

定量

14.教学资源

广泛开发和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及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式教材等新形态教材。

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或建有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或立项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0部以上。

生均适用图书不低于80册。

(国发〔2019〕4号)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

技〔2018〕6号)

《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

(教发〔2006〕18号)

定性+定量

15.教学成果

近两届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第一完成单位)3项以上°

《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

(教发〔2006〕18号)

定量

16.学生竞赛

近5年学生在国家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过30项以上奖励(仅包括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有一等奖或金奖。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

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

(试行)》(教职成〔2019〕8

号)

定量

17.就业质量

近3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均高于95%、用人单位满意度均高于80%。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

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

(试行)》(教职成〔2019〕8

号)

定量

18.国际合作

近3年境外学生、交流交换生规模年均不低于100人,或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以上。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

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

(试行)》(教职成〔2019〕8

号)

定量

五、社会服务

19.科学研究

近5年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项以上,其中国家级

科研项目5项以上,年均科研到账经费达到500万元以上。

《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

(教发〔2006〕18号)

定量

20.技术服务

至少有1个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

近5年专利授权总数不少于100项,其中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国发〔2019〕4号)

定量

21.职业培训

近5年年均培训人日数不低于在校生人数的1.5倍。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

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

(试行)》(教职成〔2019〕8

号)

定量

六、基础条件

22.办学经费

基本建设投资与教育事业费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生均拨款(投入)不低于国家要求的生均拨款水平。

《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

(教发〔2006〕18号)

定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国发〔2019〕4号)

23.办学场所

生均占地面积应达到60平方米以上。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应达到30平方米以上。

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

《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

(教发〔2006〕18号)

定量

24,仪器设备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5000元。

《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

(教发〔2006〕18号)

定量

25.实训条件

拥有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专业化实训基地,实训课程条件和校企合作实训条件均达到相应水平。

《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

(教发〔2006〕18号)

定性

26.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基础设施高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标准。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教职成函[2015]1号)

定性+定量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指标说明

1.党的领导。

本指标指中国共产党对职业本科学校的引导作用。

主要考察党组织对学校发展的领导作用和领导班子成员的任职条件。

要求申报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领导班子符合国家关于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的任职条件要求。

本指标的数据来源为学校填报。

2.办学定位。

本指标指学校的办学方向、服务面向和发展目标。

主要考察学校办学方向、根本任务、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规模。

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0000人以上。

本指标的数据来源为学校填报、高等教育事业基层统计报表及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

3.学校治理。

本指标指学校全体成员基于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导引,以民主科学的规则和机制调控,充分激发全员发展和创造价值,高质高效达成目标,并保证机会与结构公平的组织系统。

主要考察校长负责制、制度体系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情况。

要求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参与办学,组织机构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

本指标的数据来源为学校填报。

4.专业设置。

本指标指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契合产业结构升级变化趋势,有效对接本地优势产业、支柱产业与特色产业,设置相关专业与专业群。

主要考察学校专业和专业群设置情况。

要求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不少于20个专业,至少2个专业符合《职业本科专业设置标准》,形成集群发展优势。

本指标的数据来源为学校填报、高等教育事业基层统计报表及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

5.产教融合。

本指标指为学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

主要考察学校办学实践中的产教融合情况。

要求学校拥有5个以上产教融合发展项目(职业教育集团、学徒制专业、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并形成了校企合作良性运行机制。

本指标的数据来源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及学校填报。

6.1+X证书。

本指标是指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主要考察学校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情况。

要求学校至少有2个专业参与了1+X证书制度试点。

本指标的数据来源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

7.生师比。

本指标指在校学生总数与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之比。

主要考察专任教师数量是否足够。

要求在校学生总数与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之比不高于18:

1(扩招人数不计入生均基数)。

本指标的数据来源为高等教育事业基层统计报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

8.双师素质。

本指标指学校专业课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

主要考察学校专业课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历,以及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

要求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近5年累计有6个月以上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不低于80%;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省级及以上技术能手、技能大师、首席技师等行业专家型人才不少于专业教师的20%。

本指标的数据来源为学校填报、高等教育事业基层统计报表及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

9.兼职教师。

本指标指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承担学校专业教学任务的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用于考察学校是否聘请了一定具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来指导学生实践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