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管理系统地思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3302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管理系统地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管理系统地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管理系统地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管理系统地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管理系统地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管理系统地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管理系统地思考.docx

《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管理系统地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管理系统地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管理系统地思考.docx

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管理系统地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管理的思考

 

村委换届工作在即,在新时期新阶段,如何抓好村级干部的教育管理,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农村干部队伍,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实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目标是我们当前必须探索的一个课题。

带着这些问题,通过走访老村干部、在任村干部,以及基层工作经验的积累,对村干部教育管理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村干部管理中亟需解决的不少问题。

一、当前村干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村干部后备力量不足,选任时难选。

一是农村“难留人”。

长期的农村发展格局形成了巨大的城乡差异,农村较差的自然条件、生活条件、生产条件使得大量农民纷纷涌进城市,由此形成了农村的“人才空洞”。

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求学毕业者,回来更少。

一些村里,稍有能耐的都做生意或自务己事,无心村里的发展,致使现任、后备衔接不上。

一些村几年不发展新党员,村干部怕发展新人顶替他们自己,不培养新生力量,导致后备干部不足,出现了一年、几年无新党员发展的窘境,基层组织建设人才断层、流失造成在村干部的选任上“无人可选”甚至“无人可用”的局面,乡镇也只好勉为其难。

一些村干部由此涣散了“干心”,滋生“舍我其谁”的心态,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二是发展“吓倒人”。

建设新农村面临的困难较多,产业建设发展难度大,作为村干部既要为农村发展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又要处理好本村日常事务,还要应对家庭的生产生活琐事,工作压力和难度较大,许多人因此望而却步、避而远之。

三是债务“拴住人”。

较为普遍的村级债务实际又由村干部个人承担,既束缚了农村发展,乡村两级又无力偿还。

乡镇在考虑调整个别村班子时,不得不面对村级债务这个现实问题。

由此一来,村级债务成了乡镇的“拦路虎”、个别村干部的“护身符”。

同时,受社会风气影响,在农村选举中存在拉帮结派等现象,村级换届选举往往会有拉票现象。

而这种现象就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视听,削弱了群众意愿的影响力,导致村队不能选出有实力、肯为百姓服务的好干部。

(二)、村干部素质不高,普遍缺乏带领致富的能力。

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未能与时俱进。

目前,教育培训大多数都是由县里统一组织的,乡、村组织村干部教育培训的次数很少,培训的内容比较单一,导致知识更新不快。

大多数村支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据统计,**县现有***个村,共有村干部848人,其中35岁以下的317名,占37.4%;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2人,占7.3%;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有326人,占38.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460人,占54.3%。

因为文化水平不高,一些村干部掌握政策理论知识不多,思想观念陈旧,法制观念不强,制度意识淡薄,讲政治、讲大局、讲组织、讲服从、讲奉献认识程度不够深。

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当前农村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相适应,思想理论水平不高,处理矛盾办法不多,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缺乏对农村工作的驾驭能力和掌控全局能力,致使村务工作力量薄弱,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对群众凝聚力下降,找不到工作的立足点。

有部分村干部宗旨观念谈化。

有的揣着私心当“公仆”。

喊着干部难当,又恋着“帽子”,认为“大小是个头,强起蹲岗楼”,心里想的是,机动地多种点,搞个贷款实惠点,种子化肥优先点,地不耽误多得点,来人陪客吃一点,出外办事方便点,站在人前光彩点。

有的腰别篱耙干工作。

上台就想捞一把,不是为了党的事业当干部,认为有权不使,过期无效;不是想办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而是浪费侵占集体资财,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有的罚字当头压群众。

对于有些政策不顺,群众出现逆反心理,少数村级党员干部不是去做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而是动辄用罚款的办法压群众,造成一些地方干群关系比较紧张。

有个别基层党员干部还依靠宗派势力、姻亲关系来开展工作,严重削弱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在“内因”制约下,尤其需要“外因”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来帮助村干部提高自己。

而乡镇受制于资金、场所等条件限制,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较少。

(三)、内部矛盾凸显,村干部难管。

一是村干部双重性的身分造成难管。

一方面,他是干部,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另一方面,他是农民,有具体的生产任务和家庭责任。

这种双重身分和双重责任,使得多数村干部难以“两兼顾”、“两不误”,不少村干部工作责任感不强、事业心不足,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可以选择“后退一步海阔天空”;在组织、制度面前,可以理直气壮地选择“摞挑子”、“卸担子”。

同时,村干部来自农民群众,生活在农民群众之中,在工作中难免多了一层顾虑,放不开手脚,不少村干部也把自己所做工作当成是一件得罪人的“差事”,宣传政策时支支唔唔,贯彻政策时犹豫不决,执行政策时畏首畏尾,工作效果不佳。

二是村干部任职体制,造成难管。

村级集体有收入的村居,如果支部书记、主任是一肩挑,村级内务管理就搞得有条有理,各项工作开展落实的比较扎实。

但也存在着,村队传统势力、家族势力平衡不到位,社会矛盾突出,特别是在少数民族村队(两民族或多个民族)更是突显。

如果支部书记、主任不是一肩挑的,多数往往出现两委争权夺利的现象,经常出现村务重大事务决策上闹矛盾,影响班子成员的团结协作。

村集体无经济收入的村居,村干部经常不上班,工作上得过且过,缺乏战斗力,各项工作往往出现两委互相推矮塞责,置之不理。

三是制度建设不够完善,造成村干部难管。

对村干部的管理,各地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

但从制度本身看,其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条款粗放,往往重“硬”轻“软”,重工作轻教育,重约束轻激励,缺乏系统性;从制度层面上看,制度大多是乡镇一级制定,而乡镇受自身财力和职能限制,制定的制度深度不够,往往奖是“鸡毛蒜皮”,罚得“不痛不庠”,影响的范围较小,难以起到正面的激励作用。

正是因为制度的系统性和深度不够,在遭遇农村的实际情况、村干部的个人素质、村干部的待遇身分等因素干扰时,制度失去了威严,失去了应有的监管与约束力,也就失去了对村干部行之有效的管理,让乡镇处于“有法却无法”的尴尬之中。

另外,由于乡镇对村支部书记职责权限、思想道德、工作行为、财务管理等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使部分村支书权力过大,缺乏监督。

少数村务不公开,财务不清,群众意见大。

有的村支书缺乏民主意识,独断专行,把个人意志凌驾于党支部和村委会之上,遇事不和其他村干部商量,还有的村支书法制意识淡薄,在批地建房、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等工作中搞亲亲疏疏,中饱私囊、粗暴执法,这些都给干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待遇保障较低,后顾之忧思想比较严重。

当前,农村就有这样一种观点:

最穷是党员,无路当干部。

而从实际情况看,村干部所能享受的待遇是较低的。

一是政治“无望”。

对多数村干部来说,当村干部既是起点,也是终点。

不少村干部认为,不管个人能力再强,工作做得再好,村干部的身分始终不能改变,因而得过且过、工作懈怠。

二是经济“无靠”。

当村干部一年的收入也就7000元左右,这些收入于当前生活标准及物价来讲,对提高一家的生活水平显然是不够的,这种状况使不少人把当村干部当作一种“副业”,出工不出力,甘当“撞钟和尚”。

三是老后“有忧”。

部分村干部感到委屈,干工作几十年,辛辛苦苦、磕磕碰碰,活没少干,气没少受,上级、群众、家庭都不理解,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与认同。

在离职后没有生活保障的措施和制度,不少村干部就有了“在职轰轰烈烈干工作,离职冷冷清清背骂名”想法,时常有一种经济上的“危机感”、感情上的“遗弃感””。

造成大部分村干部认为,不论是从工作的难度方面,还是从工作的繁重程度方面看,都远远地大于很多机关工作人员,但在待遇方面,则远远不如国家工作人员。

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村干部心理失衡。

加上目前村民意识低,法制观念淡薄,传统思想浓厚,村干部对群众服务如何周到,他们都不会说好。

但一遇到同村民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如果村干部按政策执行,势必得罪村民,如果不按政策执行,上级领导又批评。

所以多数村干部都忧政治前途、忧生活、忧工作责任、忧退路、忧别人报复,特别是村干部的养老、医疗保险等问题严重滞后,村干部思想顾虑重重。

二、加强和完善村干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在分析村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的同时,也应清醒的看到当前农村干部管理一些有利的方面。

如党中央对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各级政府对农村工作逐步加强,政治形势稳定;农村税费改革深层推进,从取消农业税到“以工哺农”的“两补一贴”的政策落实,极大地缓解了我们村干部的工作压力;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大,农民收入逐年增长,干群矛盾有了进一步缓和,群众对干部的敌对恐惧情绪,逐步转化;农村工作环境得到改善,村干部的待遇有了明显改善;大学生“村官”选聘力度加大等等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加强村干部管理提供了新机遇。

我们认为要加强和完善村干部管理,最根本、最主要的还是要从改变目前村干部“难选、难当、难留、难管”的现实问题。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创新观念,形成上下联动管理机制

村干部的管理,直接责任虽在乡镇,但仅仅依靠乡镇一已之力,是远远不够的。

要“管好”村干部,需要上级党委、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指导,延伸管理“触觉”,形成整体的效应。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制定一批深有影响、有实践操作性的政策文件,真正打破影响村干部施展才能的“瓶颈”,对表现优异的村干部提拔使用,给予其展示才华的舞台。

同时,指导乡镇制定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

二是加大培训指导力度。

加强对乡镇特别是具体的分管领导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领导艺术,提升管理能力,增强管理效能。

对于村干部管理较好的乡镇,领导有水平、管理出成效的乡镇领导,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在对村干部培训、表彰奖励、健全教育培训阵地等方面进行支持,切实改变乡镇“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

(二)、建立选优机制,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

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切实改变村干部选人用人的弊端和障碍,努力打破“无人可选、无人可用”、“能人不干、干人不能”、“有人却无人”等现象,着力建立以“公开、公平、竞争”为核心理念的“选优”机制,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

一是拓宽选人渠道,破解村干部难选问题。

在换届选举中明确“不划框子、不定调子、不派苗子”的原则,鼓励年富力强的农村优秀人才主动竞选村干部,要坚决打破行业、身分、地域和村际的限制,不拘一格选人才。

抓住村党员、群众这个主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乡镇企业经营者、专业大户、致富能手参选村干部。

采取群众选、党委派、支部请、后备储等办法,精心选拔那些开放型、知识型、实干型、开拓型、廉政型的年富力强的“五型”党员群众担任村干部。

在本村选拔困难的地方,推行跨村,积极鼓励机关中政治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熟悉和热爱农村工作的年青干部到村任职,动员退休退职回乡干部担任村干部,引导激励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干部。

同时,坚决杜绝只会吃喝不会干工作、只会说大话空话没有实干精神的浮夸的人、思想品德不好私心重社会公德差的人进班子。

二是科学设置,严格控制干部职数。

根据人口总数和集体经济收入两项指标合理确定村干部职数,因工作需要必须增加干部职数的,由村委会聘用工作人员。

在少数民族村队族别、家族宗派较为严重的,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村干部职数,要渐近引导,积极推行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支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

但不要强制性搞“一肩挑”,防止一刀切现象。

要注重平衡社会关系,防止社会矛盾激化。

三是依法选举,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选拔村干部。

加大对村干部条件要求、经济待遇等的宣传,广泛动员优秀人才参与。

按照“群众公认”的选人原则,在换届选举中广泛实行“两推一选”(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或“公推直选”的办法,努力选拔一支“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干高效的基层干部队伍。

通过推行“选优”机制,实现好中选优和“精干、高效”的选人目标。

四是大力选聘选用“大学生村官”。

合理确定选聘规模和计划,实行定期、统一选聘,严格执行选聘程序和条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用大学生“村官”。

结合本地实际和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交任务,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使他们在具体实践中经受锻炼、干事创业。

五是实行村干部“公职化”管理。

村干部“公职化”管理是提高村干部政治经济待遇,有利于增强其敏锐性,从而提高其履行职责、落实维稳措施的责任感,破解村干部难选问题,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有效举措。

是新形势下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建设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村级干部队伍,提高村干部素质的有益尝试。

六是积极夯实村干部人才基础。

要建立村干部人才库,将那些政治可靠、有文化、带头致富、带领致富本领强、群众基础好、身体健康的优秀人才列入村干部的后备干部范围,在条件成熟时动员他们参选村干部。

同时,组织实施“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村组干部”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培养”战略,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后备力量。

(三)、建立培训机制,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

针对村干部思想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实际,制定《村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教育。

切实解决不“不想干”和“不会干”的问题。

要通过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

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村干部的头脑,充分利用现有党员教育活动点和远程教育网络的平台,建立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和活动情况反馈制度,采取党课、讨论、参观、座谈等多种形式,把思想教育具体化,坚定他们建设小康农村的信心,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使他们乐于奉献,谋求发展,解决村干部“不想干”的问题。

其次要加强业务培训,解决村干部“不会干”的问题。

一是抓好常规培训。

在县委的组织下,以乡镇培训为主体,使村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经常化、制度化。

在培训主体上,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培训,其他村干部由乡镇培训;在培训经费上,县、乡、村按比例分级投入;在培训目标上,定位于打造一批有头脑、懂经营、会管理,能将优势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村干部队伍;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领导科学、理论思想、村级事务管理、科学决策和实用技术等知识。

并结合实际,开设计划生育、招商引资和环境保护等培训专题。

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对先进村和后进村、对先进村干部和后进村干部进行重点培训,使先进更上一层楼,成为一方学习的典范;使后进迎头赶上,消除发展差异。

注重培训的普及面,每年集中对村干部进行轮训,并加强新任村干部的任职前培训。

二是突出实践培训。

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

一方面,聘请外地专家、教授组成顾问团,围绕资源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销售流通等内容进行分类培训。

同时,建立健全村级广播电视网络,依托中小学,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业余党校和农村技校,建立村干部学习培训基地,定期对村干部实施学习培训。

另一方面,采取“跟班学习,打工学习”等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派村级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异地培训,分批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和调查研究,促使他们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本领。

三是注重岗位培训,增强村干部岗位意识;注重学历培训,对年纪轻、有培养前途的优秀村干部,鼓励其到上级党校或大专院校深造;注重针对性培训,实施对不同的村、村干部开展“一村一品”、“一人一技”培训。

(四)、建立监督机制,强化监管,加大村干部约束力

要建立村干部考核约束机制,打破“吃大锅饭”、当“太平官”、“懒官”、“庸官”的现象,积极探索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不断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

一是建立健全村干部绩效考核制。

实行目标管理。

要紧紧抓住“业绩与报酬挂钩”这个“牛鼻子”,对村干部实行半年目标、年度目标、任期目标管理,将全村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量化,分解到具体的村干部。

村干部上任前要签订任期责任书,每年要签订年度责任书。

实行村干部年度述职制。

村干部每年要就承诺目标和年度计划完成情况向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述职,并由党员、群众对村干部按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无记名测评。

乡党委、政府要对党员、群众满意的村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的村干部进行告诫谈话,对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二的予以调整、免职,或提请按法律程序罢免。

推行村干部基础补贴+绩效补贴制度,基础补贴按照发放,绩效补贴由乡镇定时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发放。

二是加强民主管理。

要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等制度,实行党员、村民代表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实行“两议三审四公开”制度,通过村务公开栏或召开会议等形式定期公开村上事务,特别是村里的财务开支情况,落实好党员、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

要建立和完善村党支部定期征求群众意见制度,对党员、群众提出的质疑和要求,村“两委”要认真负责地予以解释和答复,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

要对村干部的工作经费实行控制,认真落实村级公益事业资金“一事一议”制度,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理财小组进行经常性监督,并实行离任、任中相结合的经济审计制度,审计内容包括任期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务收支活动情况,审计结果向本村党员代表会和村民代表会报告。

三是强化组织管理。

村干部要在乡党委领导的监督下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做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上级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定期向乡党委、政府汇报工作。

同时,加强对村干部思想、组织、工作等的日常管理,建立谈心谈话、诫勉、述职评议、考核等制度,定期分析村干部思想和工作状况,加强针对性指导;对工作积极性不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工作实绩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村干部,要按照规定程序及时进行组织调整。

做好后备和离任村干部的管理,落实对后备村干部的培养、锻炼,拓展村干部的选用基础;关心离任村干部生活,引导他们参政议政,以利于其发挥余热,减少其对村组工作的潜在阻力。

(五)、健全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

一要让村干部政治上有“奔头”。

建立对村干部的表彰奖励机制,定期开展“先进村”、优秀村干部等评比表彰,对先进村和拔尖人才给予重奖;对勤奋工作、政绩特别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开政策口子,将他们选拔到全额拔款事业单位、考录到公务员队伍和直接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来,让村干部实实在在地看到希望。

二要让村干部经济上有“干头”。

随着物价上涨、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及公务员工资的调增,建议按人口数、版图面积和乡镇的区域位置及条件调整和创建激励机制,将村干部报酬与政绩挂钩,切实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效率。

鼓励和提倡村干部兼职兼薪,通过兼任其他村干部和兼任计生宣传员、劳动保障员等提高村干部报酬。

同时,改进村干部工资一年兑现一次为按月或按季度兑现一次,以保障村干部的基本生活需求。

根据国家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的有关精神,农村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将逐年增加,所以要求提高对在职村干部的误工补贴,要建立村干部待遇财政专户,实行统一管理、规范运作,确保在职村干部的误工补贴足额准时发放到位。

三要让村干部生活上有“想头”。

建立定期走访村干部制度,加强沟通与交流,关心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要让村干部离任后有“盼头”。

把村干部的养老、医保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研究和解决村干部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完善村干部的社会保障制度,资金来源可采取财政、个人分担的办法。

建立村干部正常离任安置制度,根据村干部任职岗位和任职年限一次性发给离任安置金,对家庭困难、又不符合办理生活补助条件的离任村干部还可以纳入农村低保的范畴,以彻底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