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3521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4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

2015年上半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

一、93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巨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答: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推进完成三件大事:

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2)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必须把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

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为我们完成后一个历史任务创造政治和历史前提。

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进行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根本目的,也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物质基础。

(3)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

两个一百年:

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简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

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

但我们党也要深刻认识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

请你谈谈对党所面临挑战的认识,以及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建设?

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答:

1、世界多极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

(1)从党的建设发展历程来看,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党的建设,对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从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来看,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领导力量和领导水平的竞争,集中体现为执政党的竞争。

我们的国家要想始终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

只有这样,党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

(3)从党员队伍状况来看,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新老交替;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形势下高度重视并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廉政建设等,是一个至关节重大的现实问题。

(4)从实际工作来看,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要树立新时期人事干部新形象,就要加强党的建设。

 

3、第一,牢牢把握党的建设的总目标,使我们党具有更加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第二,党的建设主要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一定要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同时也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三,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第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地与各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

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

 

三、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是一条足迹坚实又特色鲜明的道路,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

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答:

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基于国情。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切合中国实际的强国富民之路,一条希望之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来自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而不断完善发展,愈来愈显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和时代魅力。

2、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在利于复兴。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从经济上看,国家代表人民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能够对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进行支配。

从政治制上看,我们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这些两方面的结合,就使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这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集中力量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种灾难,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在集中力量办大事。

利用这一优势,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把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既发挥好了中央的积极性,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发挥好了地方积极性。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在共同富裕。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得到大幅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切身体认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实惠,切身体认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好处。

新旧社会制度以及中外社会制度的优劣对比,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了一个真理就是: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过上富裕幸福的美好生活。

事实还将会证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将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

四、在“中国模式”、“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我想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执政60年里能够具有真正与群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担当意识,及其勇于正视错误、修正错误的负责态度和言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其中有四个方面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首先,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人民群众对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充满信心。

其次,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所犯错误一般是动机与效果严重背离导致的。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独立探索寻找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视角来分析,“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错误的发生,反映出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动机与效果的严重背离。

保持革命的纯洁、建立理想的社会主义,这样的动机是无可挑剔的,问题在于目标脱离实际,且达到这一目标的方式和手段出了问题。

再次,即使在困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如果我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就应该承认,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要成就。

从新中国建立到1964年,重工业各主要部门累计新建的大中型项目中,有2/3以上是在“大跃进”期间开工的,初步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体系。

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些开工项目和由此新增工业生产能力获得了扎实的成果。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仍然取得了进展:

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一些工程艰巨的新铁路建成通车;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投产;核技术、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更引人注目的是,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至1973年底,中国同西欧国家普遍建交。

与外部世界的交流逐步增加,为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外部条件。

  最后,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对待所犯错误。

对于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中国共产党并不讳言,而是公开郑重地承认并反思错误、改正错误,引以为戒,体现出一个成熟大党应有的风范。

勇于正视错误、修正错误之后,继续发展才会有正确的方向。

不断追求真理,随时纠正错误,就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立于不败之地。

五、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形成了诸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

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请你任选一种精神,谈谈这种精神的内涵和特征,以及这种精神的现实意义。

答:

1、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2、

(1)学习发扬长征精神。

就是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这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2)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保证。

(3)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遵守党的纪律,密切联系群众,为民谋利益的崇高思想品德,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4)学习发扬长征精神。

就是要坚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

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

(5)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

就是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为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我省"十一五"规划而努力奋斗。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虽然过去70年了,但是长征不朽的精神和光辉永远照耀着我们,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保持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重要法宝,是抵制腐败现象的有力武器。

同时,长征精神又是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是青少年一代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用长征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青少年一代,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我们一定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长征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六、苏联共产党在20万党员时取得十月革命成功,在200万党员时取得反法西斯和卫国战争的胜利,但在2000万党员时苏共垮台、苏联解体。

那么,苏联共产党为什么会亡党亡国?

结合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谈谈你对中国当前反腐问题的看法。

答:

1、首先不注重发展民生,政党脱离了群众,失去了民心。

其次是靠军事扩张形成的联盟国体具有不稳定性。

俄罗斯在历史上一再对外扩张,征服了一系列其他民族。

苏联时期推行俄罗斯化政策,民族主义被视为苏维埃和社会主义的对立面而受到打压,各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精英多被处决,民族语言文化和民族意识遭到摧残。

对苏联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思想冲击,并加深了各民族的不满情绪。

第三是思想理论混乱导致改革失败,最终亡党亡国。

苏联从1922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改革,并强调更加发扬党内民主。

然而自1926年斯大林当权以来,形成了高度集中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虽然在这种体制下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但到了1950年代,弊端日益暴露,阻碍了苏联的发展。

随后,赫鲁晓夫、布里兹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他们的改革都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势力,试图把改革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极力促成了苏联解体。

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软禁了当时正在黑海渡假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

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

虽然戈尔巴乔夫在政变结束后恢复了职务,但联盟中央已经无法控制在平息政变的过程中大大加强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势力。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2、3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国情勇敢地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各种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深化改革进入了非常关键的阶段,到了“三个不得不的关口”:

政治体制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关口,两极分化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关口,反腐困境到了不得不突破的关口。

这三个关口,哪个共识程度最大?

哪个见效最快?

当然是反腐败,是整顿“吏治”。

通过“老虎苍蝇一起打”,通过强制施行的“八项规定”,通过“群众路线”教育,迅速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当中岌岌可危的公信力和形象地位。

随之同行的,还要迅速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挽回民心,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大众。

习近平指出,“中国深化改革有两个阻力:

一个是陈旧思维,一个是利益集团。

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冲破这两个阻力。

”最艰巨的工作是政治体制改革,因为我们的改革前提是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允许实行多党轮替。

实行多党制的最根本目的,其实就是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我们如何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个前提下,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党内要形成“决策科学的决策权,执行坚决的执行权,监督有力的监督权”,这应该被视为“党权三分”的政治体制改革。

这“三权”应该是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特别是“监督权”,还要由自体监督慢慢向异体监督转化,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

总之,如果以上这三个“关口”不能成功解决,我们的政党一样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苏联的结局就是我们的明天。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七、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要求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加强中共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成分多样化,指导思想也应该搞多元化。

也有人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益关系多样化,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就要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请你对上述事件和观点作出评析。

八、2013年年初“雾霾天气”这个词汇开始受到全国老百姓的热议,雾霾天气开始于北京持续不断的沙尘暴引起经常性雾霾天气。

2015年2月28日,前央视知名调查记者柴静带来了最新作品:

雾霾调查纪录片,纪录片一经面世即引起轰动,上线1天的点击量已破600万,被点赞6万多次。

柴静自费调查雾霾揭示中国的大气污染极为严重,引发了许多读者巨大的同情和焦虑。

请谈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以及作为一名公民,你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九.2015年5月,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来到大陆,参加“国共论坛”(两岸经贸文化论坛),5月4日,朱立伦将和习近平总书记会面。

请对台海问题未来前景展望谈谈自己的看法。

随着经济等交流的进一步加深,统一也将是大势所趋。

原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沈君山曾这样谈到两岸关系“寒露过后春暖花开,细水处理秋后初果”。

1.台湾和大陆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中华文化对他的影响很大,辐射作用很强,在发展中以其独特的包容性将台湾同化也未尝不可。

且华夏文化人民也有共同的历史认同,每年清明节都有大批的台湾同胞到黄帝陵。

大多数民众还是希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的。

2.自古以来台湾,是我国的一部分,统一台湾是历史的必然。

前文我们已经提到了台湾的地理位置,其实台湾的战略位置也相当重要。

台湾是大陆向东太平洋发展的一个关键锁,也是一个制约瓶颈。

台湾统一既可遏止日本和朝鲜半岛坐大,也可以牵制东南亚地区的洽合。

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安全和发展作出了重要作用。

同时若得不到统一,也是一大损失,台湾被誉为宝岛,岛内资源丰富。

到周围海洋资源丰富。

也是大陆的一部分市场。

 

3.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军事,科技等也不断发展。

曾经提出,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观点现依然坚持。

五十年代以来,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涉如今依然存在,但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国际背景下,一方面各国之间的经济依存增大,另一方面,政治上的独立性也更加明显。

所以美国在针对台湾问题上也不会贸然出兵,尽管会出售武器,但我国的尖端武器也不会落后于人,更不会受制于人。

我们相信两岸的发展,美国也只不过是外因,内因是决定因素。

两岸应调整政治性的结构矛盾,兄弟之间共同推动和平发展的流向。

纵观整个历史,统一和平发展将是台海问题的归宿,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是没人可以抹杀的.两岸走向统一只是时间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台湾必将回归祖国的怀抱,全球的中华儿女都会为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十.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绕不开的世界性难题,也是深化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必须进一步处理好的核心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是对我国过去几十年改革建设经验的高度概括,也为今后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确定了方向。

如何理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需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1.这次不单单是做法上的改变,更是思想上的转变,这个转变是从改革开放的延续。

“从只有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和“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决定性作用”的意义是一样的。

2.市场作用不仅是“量”的加强,更是“质”的提升。

实践证明,用市场去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会上强调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际上进一步强调了市场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发挥作用的分量。

3.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起全部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要有市场的运转,也要有政府的调节,把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弱化政府的作用,而是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关键期,政府职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越位、缺位和错位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决定》中明确,政府要在大幅度减少对资源配置的同时,要切实履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职能,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公共服务的提供,加强各种市场活动的监管。

更少的直接作出配置的工作而以监管者的身份出现

4.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各有千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在市场规律和市场竞争中实现效率最优化。

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发挥好自身的作用,维护市场良好秩序,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弥补市场失灵,为市场更好的发挥作用营造和谐的环境。

十一.近年来,演艺圈的各种不良现象不断曝出,尤为令人震惊的是明星吸毒事件层出不穷。

仅以2014年为例,首先是李代沫、张元,紧接着是宁财神、张默,再接着就是房祖名、柯震东……“明星吸毒”决不是偶然现象。

其实明星们并不是从小就养成了这一不良嗜好,他们之所以参与吸毒等违法违纪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后天因素所影响。

请结合这一社会现象谈谈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的阶段,这是十分正常的历史发展规律的现象,总的趋势是向好的方向转化。

随着经济体制深化变革,社会结构顺应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在这样的局势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思想的潮流,引领大多数人民传播正能量、发挥凝聚力、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各项建设和工作中取得显著的进展,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精神面貌日新月异,不断传来新颖捷报。

好人、好事、善人、善举、创业者、公益事层出不穷,日日有新闻,天天见报道,一片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

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有些还骚扰社会秩序,影响百姓正常生活,甚至严重涉及违纪违法。

这种状态的彻底纠正和解决,除了加强整治、打击之外,还必须从最根本的意识形态、思想工作,宣传教育抓起,抓价值观念的教育、抓道德品行的规范,统一在中央的部署安排下,抓紧文化这根民族的血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领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形成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

唯有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获得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撑和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才能确保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十二、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越来越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

面对中国的发展壮大,一些国家的心态日趋复杂。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他多次公开宣示:

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请谈谈你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

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而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首先,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了不懈努力,十分珍惜世界上爱好和平与追求进步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奋斗得来的和平国际环境。

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身的发展,不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添积极因素,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发展。

其次,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

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要靠中国自己。

这既是对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