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9369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doc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doc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并重的新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方面起着独特作用。

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那么,小学生合作学习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又该采取怎样的对策?

这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组随意,分工不明

日常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最常见的形式是前后桌同学自然组成。

虽然这样的分组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是通过调查显示:

学校目前座位的编排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排成。

教师分小组时,只是按座位而定,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这样的分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更使的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2、任务不清,时间不足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清楚,其原因是教师认为课堂上只要学习方式多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高,学习效果就会好。

于是在备课中,忽视了对教材的理解,只重视了课堂的“花样”,对教学目标吃不透,重难点把握不准,使得教学过程不清晰;设计教学时也不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制定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由于合作学习任务不清,导致了课堂上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盲目、随意,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很容易的地方却设计了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究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却没有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

有的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安排时间不足。

他们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将合作问题呈现后,未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停止”。

此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

结果由于时间不足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

3、热情不均,评价不全

在和教师交谈中了解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确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调动了学生了积极性,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却很不均衡,好学生机会多、热情高,困难学生机会少、情绪低。

一方面表现在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另一方面表现在一部分教师不善于调动学生合作学习时的热情。

有的教师是怕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有的教师是只关注小组合作的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

再一方面表现在教师评价不全面。

开展小组活动后,一般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就是“我认为……”,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

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

”。

显然,学生不正确的语言表述是由教师的不科学评价造成的。

一是教师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对个体的评价也是注重那些积极发言的,很少关注那些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的集体评价;二是教师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另外,班级人数过多,班额过大也制约了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学校班级人数一般在50人以下,而县城学校班级人数多是70~80人左右,甚至有的班超过了100人。

大班额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

一般来讲,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下,比较容易分组而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

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正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热情合作。

其次,要针对小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有效策略。

1、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要想让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任务既要让学生容易接受,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如果合作学习所解决的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完成,小组合作就会流于形式。

但是如果布置的任务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也会造成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

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要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2、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一个合作互动的过程,合理的分组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教师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

二是分组时,根据合作学习任务可同质也可异质。

同质分组要在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必须具备一定的小组独立合作操作能力,教师才能放开让他们去自主合作。

同质分组可以使不同的学生经历不同的合作学习过程,组内力量相当、平等,利于组内成员竞争,但由于小组之间学生水平不一,容易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同步进行。

异质分组是教师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能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异质分组使小组间的力量相当、平等,利于组间公平竞争,但组内水平不一,容易造成优等生活动多,其他学生活动少。

可见,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各有利弊,因此教师分组时要善于因人、因事、因情境、因合作学习任务而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两者可以互补,也可以轮换实施。

3、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教师必须根据合作学习任务,合理分工,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做。

明确职责,使每个学生知道怎样做事。

我们可以在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

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

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

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

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小组内的不同角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适时调整、变换。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让每个学生体会到不同的角色,获得不同的体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主人翁意识的目的。

4、合理确定活动时间

合理确定活动时间,就是要求教师要对每次合作学习的时间把握好,真正确保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充分探究,尽情讨论,尽情交流,使每个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得到发展。

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就应对各小组学习的时间做一个大致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尽力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与讨论之中,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调整好时间,以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效果。

另外,教师根据学习目标,也可把合作学习任务放在课下完成。

5、开展多方评价激励

有评价,学生才能找到努力方向,评价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激励性、针对性。

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促。

另外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

总之,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有很多,我们只有不断探索,研究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这种学习方式更行之有效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