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美赛论文标准格式参考.rtf资料文档下载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94127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RTF 页数:2 大小:8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建模美赛论文标准格式参考.rtf资料文档下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数学建模美赛论文标准格式参考.rtf资料文档下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建模美赛论文标准格式参考.rtf资料文档下载

《数学建模美赛论文标准格式参考.rtf资料文档下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建模美赛论文标准格式参考.rtf资料文档下载(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建模美赛论文标准格式参考.rtf资料文档下载

a:

13:

{i:

0;s:

17072:

"《土木工程CAD》第07-12章在线测试及答案@#@《土木工程CAD》第07章在线测试@#@《土木工程CAD》第07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

@#@@#@59:

@#@53@#@窗体顶端@#@答题须知:

@#@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结构施工图中的钢筋线应使用()绘制。

@#@@#@A、粗实线@#@B、中实线@#@C、粗虚线@#@D、中虚线@#@2、用来表示圈梁的构件代号是()。

@#@@#@A、DL@#@B、GL@#@C、JL@#@D、QL@#@3、在结构施工图中,用来表示建筑物上部结构布置的图样称为()。

@#@@#@A、基础布置图@#@B、结构布置图@#@C、梁板配筋图@#@D、柱配筋图@#@4、预制楼板代号Y-KB3009-2中的数字2的含义是()。

@#@@#@A、预制板的长度@#@B、预制板的宽度@#@C、预制板的厚度@#@D、预制板的荷载等级@#@5、过梁代号GL15240中的数字15的含义是()。

@#@@#@A、过梁的宽度@#@B、过梁的净跨@#@C、过梁的截面类型@#@D、过梁的荷载等级@#@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依据工程的复杂程度,结构设计说明一般应包括()。

@#@@#@A、主要设计依据@#@B、自然条件及使用条件@#@C、施工注意事项@#@D、材料的类型、规格、强度等级@#@E、室内外装修情况说明@#@2、结构平面布置图的常用比例有()。

@#@@#@A、1:

@#@20@#@B、1:

@#@50@#@C、1:

@#@100@#@D、1:

@#@200@#@E、1:

@#@500@#@3、结构详图的常用比例有()。

@#@@#@A、1:

@#@10@#@B、1:

@#@20@#@C、1:

@#@50@#@D、1:

@#@100@#@E、1:

@#@200@#@4、基础结构图包括()。

@#@@#@A、基础平面布置图@#@B、基础立面布置图@#@C、基础剖面布置图@#@D、基础施工组织图@#@E、基础详图@#@5、以下属于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中绘制的内容有()。

@#@@#@A、配筋图@#@B、模板图@#@C、圈梁大样图@#@D、预埋件详图@#@E、材料用量表@#@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在预制装配式楼层结构布置图中,应注明各房间内预制楼板的块数、规格及型号。

@#@@#@正确@#@错误@#@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的梁线应采用中实线绘制。

@#@@#@正确@#@错误@#@3、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的梁线只能用Mline命令绘制。

@#@@#@正确@#@错误@#@4、当现浇板配筋图中有双层钢筋时,底层钢筋弯钩应向上或向左画出,顶层钢筋直钩应向下或向右画出。

@#@@#@正确@#@错误@#@5、结构详图中的钢筋线只能用Pline命令绘制。

@#@@#@正确@#@错误@#@窗体底端@#@《土木工程CAD》第08章在线测试@#@《土木工程CAD》第08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

@#@@#@59:

@#@55@#@窗体顶端@#@答题须知:

@#@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点所连接而成的连续闭合曲线称为()。

@#@@#@A、等距线@#@B、等高线@#@C、地形线@#@D、高程线@#@2、综合反映路线的平面位置、线形和尺寸,沿线人工构造物和工程设施的布置以及道路与周围环境、地形、地物关系的图样是()。

@#@@#@A、地形图@#@B、道路平面图@#@C、道路纵断面图@#@D、道路横断面图@#@3、主要反映路线起伏、纵坡与原地面的切割等情况的图样是()。

@#@@#@A、地形图@#@B、道路平面图@#@C、道路纵断面图@#@D、道路横断面图@#@4、道路纵断面图中,高程标尺应布置在测设数据表的()。

@#@@#@A、上方左侧@#@B、上方右侧@#@C、下方左侧@#@D、下方右侧@#@5、公路横断面图的比例一般采用()。

@#@@#@A、1:

@#@50@#@B、1:

@#@100@#@C、1:

@#@200@#@D、1:

@#@500@#@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广义的道路施工图包括()等各类道路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和制图。

@#@@#@A、高速公路@#@B、普通公路@#@C、城市道路@#@D、林区道路@#@E、厂矿道路@#@2、狭义的道路施工图主要包括()。

@#@@#@A、地形图@#@B、道路平面图@#@C、道路纵断面图@#@D、道路横断面图@#@E、平面及立体交叉图@#@3、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采用三阶段设计时,三阶段是指()。

@#@@#@A、可行性研究阶段@#@B、方案设计阶段@#@C、初步设计阶段@#@D、技术设计阶段@#@E、施工图设计阶段@#@4、地形图图式有()。

@#@@#@A、地物符号@#@B、地貌符号@#@C、地面符号@#@D、地表符号@#@E、注记符号@#@5、在公路路线平面图中可采用的比例有:

@#@()。

@#@@#@A、1:

@#@100@#@B、1:

@#@500@#@C、1:

@#@1000@#@D、1:

@#@2000@#@E、1:

@#@5000@#@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地貌是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如湖泊、河流、房屋、道路等。

@#@@#@正确@#@错误@#@2、地物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凹凸不平的自然状态,它包括山地、丘陵和平原等。

@#@@#@正确@#@错误@#@3、在道路平面图中设计路线应采用加粗粗实线表示,比较线应采用加粗粗虚线表示。

@#@@#@正确@#@错误@#@4、道路纵断面图的绘制应采用直角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里程桩号,用横坐标表示高程。

@#@@#@正确@#@错误@#@5、在道路横断面图中路面线、路肩线、边坡线、护坡线均应采用粗实线表示。

@#@@#@正确@#@错误@#@窗体底端@#@《土木工程CAD》第09章在线测试@#@《土木工程CAD》第09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

@#@@#@59:

@#@52@#@窗体顶端@#@答题须知:

@#@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在以下桥梁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又可称为下部结构的是()。

@#@@#@A、桥跨结构@#@B、支座系统@#@C、桥墩、桥台和基础@#@D、附属设施@#@2、主要用来表明桥梁和路线连接的平面位置的图样是()。

@#@@#@A、桥位平面图@#@B、桥位地质断面图@#@C、桥梁总体布置图@#@D、桥梁构件结构图@#@3、在桥梁钢筋构造图中,可用字母()标注在钢筋编号之前。

@#@@#@A、M@#@B、N@#@C、S@#@D、T@#@4、钢结构图中,符号M10中的10代表()。

@#@@#@A、预应力钢筋的直径@#@B、普通钢筋的直径@#@C、螺栓的直径@#@D、螺栓的长度@#@5、斜桥涵的主视图应为()。

@#@@#@A、平面图@#@B、立面图@#@C、斜平面图@#@D、斜立面图@#@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通常在各类桥梁施工图中均应包括的图样有()。

@#@@#@A、设计说明@#@B、桥位平面图@#@C、桥位地质断面图@#@D、桥梁总体布置图@#@E、桥梁构件结构图@#@2、桥梁总体布置图也可称为桥型布置图,由()组成。

@#@@#@A、立面图@#@B、平面图@#@C、横剖面图@#@D、纵剖面图@#@E、结构大样图@#@3、在桥位地质断面图中应绘制出桥位所在河床位置的地质断面,包括()。

@#@@#@A、河床断面线@#@B、最高水位线@#@C、常水位线@#@D、最低水位线@#@E、泄洪通道线@#@4、绘制钢筋大样时,钢筋末端的标准弯钩可以绘制成()。

@#@@#@A、45°@#@@#@B、60°@#@@#@C、90°@#@@#@D、135°@#@@#@E、180°@#@@#@5、在预应力钢筋布置图中,应标注预应力钢筋的()。

@#@@#@A、数量@#@B、型号@#@C、长度@#@D、间距@#@E、编号@#@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结构图,根据在构件内部是否绘出钢筋可分为一般构造图和配筋图。

@#@@#@正确@#@错误@#@2、桥梁施工图的绘图比例可在图中适当位置采用标尺标注。

@#@@#@正确@#@错误@#@3、负标高应冠以“-”号,正标高及零标高数字前应冠以“+”号。

@#@@#@正确@#@错误@#@4、坡度符号的箭头应指向上坡。

@#@@#@正确@#@错误@#@5、绘制构造物的曲面时可采用疏密不等的影线表示。

@#@@#@正确@#@错误@#@窗体底端@#@《土木工程CAD》第10章在线测试@#@《土木工程CAD》第10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

@#@@#@59:

@#@56@#@窗体顶端@#@答题须知:

@#@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包含在图形中但并不指定给任何对象的材质称为()。

@#@@#@A、普通材质@#@B、高级材质@#@C、真实材质@#@D、未附着材质@#@2、编辑材质需要使用“材质”面板中的()。

@#@@#@A、材质编辑器@#@B、光源编辑器@#@C、贴图编辑器@#@D、渲染编辑器@#@3、当材质的反射率设为()时,表示材质完全反射。

@#@@#@A、0@#@B、30@#@C、50@#@D、100@#@4、RGB颜色模式中编号为“255,0,0”的颜色是()。

@#@@#@A、白色@#@B、红色@#@C、绿色@#@D、蓝色@#@5、高级渲染设置命令是()。

@#@@#@A、Materials@#@B、Materialmap@#@C、Rpref@#@D、Render@#@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AutoCAD2008提供的材质类型有()。

@#@@#@A、真实@#@B、真实金属@#@C、金属@#@D、高级@#@E、高级金属@#@2、对于“高级金属”材质类型,“贴图”工具有()。

@#@@#@A、金属贴图@#@B、漫射贴图@#@C、反射贴图@#@D、不透明贴图@#@E、凹凸贴图@#@3、对于“真实金属”材质类型,“贴图”工具有()。

@#@@#@A、金属贴图@#@B、漫射贴图@#@C、反射贴图@#@D、不透明贴图@#@E、凹凸贴图@#@4、在AutoCAD2008中可以设置以下渲染输出尺寸:

@#@()。

@#@@#@A、320×@#@240@#@B、640×@#@480@#@C、800×@#@600@#@D、1024×@#@768@#@E、1280×@#@1024@#@5、AutoCAD2008可提供的光源有()。

@#@@#@A、点光源@#@B、面光源@#@C、平行光源@#@D、聚光灯光源@#@E、远射灯光源@#@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设置三维模型的材质就是为模型创建物理特性。

@#@@#@正确@#@错误@#@2、使用光源可以增加材质的复杂性和纹理的真实性。

@#@@#@正确@#@错误@#@3、系统默认材质名为“Global”,新图形只包含有“Global”材质。

@#@@#@正确@#@错误@#@4、设置渲染目标是指确定渲染器显示渲染图像的输出位置,渲染目标只能设置为“窗口”。

@#@@#@正确@#@错误@#@5、最简单的渲染模式可调用Render命令来直接渲染模型,而不需用任何材质、添加任何光源或设置任何场景。

@#@@#@正确@#@错误@#@窗体底端@#@《土木工程CAD》第11章在线测试@#@《土木工程CAD》第1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

@#@@#@59:

@#@56@#@窗体顶端@#@答题须知:

@#@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PKPM系列软件进行结构设计的核心模块是(),该模块也是通用的前处理模块。

@#@@#@A、PK@#@B、PMCAD@#@C、TAT@#@D、SATWE@#@2、用于进行平面框架、连续梁、排架、框排架设计的模块是()。

@#@@#@A、PK@#@B、PMCAD@#@C、JLQ@#@D、JCCAD@#@3、用于各类基础工程设计的模块是()。

@#@@#@A、PK@#@B、PMCAD@#@C、JLQ@#@D、JCCAD@#@4、楼板开洞和砖混圈梁功能应在PMCAD的主菜单()中完成。

@#@@#@A、1@#@B、2@#@C、3@#@D、5@#@5、以下不属于PMCAD的楼面荷载导荷方式的是()。

@#@@#@A、对边传导方式@#@B、梯形三角形传导方式@#@C、多边形传导方式@#@D、沿周边布置方式@#@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以下模块中,属于PKPM系列软件结构类模块的有()。

@#@@#@A、APM@#@B、PMCAD@#@C、JLQ@#@D、JCCAD@#@E、FEQ@#@2、在PMCAD主菜单1中,布置构件时可选用以下方式:

@#@()。

@#@@#@A、光标布置@#@B、轴线布置@#@C、窗口布置@#@D、围栏布置@#@E、直接布置@#@3、在PMCAD主菜单1中,设计参数对话框中包括()。

@#@@#@A、总信息@#@B、材料信息@#@C、地震信息@#@D、风荷载信息@#@E、绘图参数@#@4、在PMCAD中,可以定义的梁截面类型有()。

@#@@#@A、矩形@#@B、工字形@#@C、圆形@#@D、槽形@#@E、任意多边形@#@5、利用PMCAD的主菜单9图形编辑、打印及转换,可将PKPM生成的“.T”文件转换为()文件。

@#@@#@A、.dwg@#@B、.dxf@#@C、.doc@#@D、.txt@#@E、.bmp@#@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PKPM进行结构设计的基本过程和其他有限元软件类似,可分为前处理、结构分析、后处理3个主要部分。

@#@@#@正确@#@错误@#@2、PMCAD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建立全楼的结构模型和荷载信息,并可为TAT、JCCAD等其他结构模块提供前处理数据。

@#@@#@正确@#@错误@#@3、PMCAD中的各个结构标准层的层号和建筑施工图中的建筑层号一一对应。

@#@@#@正确@#@错误@#@4、PMCAD主菜单1中的洞口是指楼板上的平面开洞。

@#@@#@正确@#@错误@#@5、PMCAD主菜单1-主菜单3必须按照顺序依次进行,在此基础上其他的主菜单项则可不必按顺序执行。

@#@@#@正确@#@错误@#@窗体底端@#@《土木工程CAD》第12章在线测试@#@《土木工程CAD》第12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

@#@@#@59:

@#@55@#@窗体顶端@#@答题须知:

@#@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MIDAS/Civil中的梁单元每节点有()个自由度。

@#@@#@A、2@#@B、3@#@C、4@#@D、6@#@2、以下不属于节点边界条件的是()。

@#@@#@A、自由度约束@#@B、单元端部释放@#@C、弹性支承单元@#@D、弹性连接单元@#@3、以下不属于单元边界条件的是()。

@#@@#@A、弹性连接单元@#@B、单元端部释放@#@C、刚性端部偏移@#@D、刚体连接@#@4、以下不属于静力荷载的荷载类型的是()。

@#@@#@A、自重@#@B、梁单元荷载@#@C、车辆荷载@#@D、流体压力荷载@#@5、以下不属于动力分析的分析类型是()。

@#@@#@A、屈曲分析@#@B、自由振动分析@#@C、反应谱分析@#@D、时程分析@#@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MIDAS系列软件可用于以下哪些领域:

@#@()。

@#@@#@A、桥梁工程@#@B、隧道工程@#@C、岩土工程@#@D、化学工程@#@E、结构工程@#@2、MIDAS/Civil软件能够对以下哪些类型的桥梁进行分析和设计:

@#@()。

@#@@#@A、梁桥@#@B、拱桥@#@C、悬索桥@#@D、斜拉桥@#@E、刚架桥@#@3、MIDAS/Civil2006中文版的用户界面包括()。

@#@@#@A、主菜单@#@B、工具栏@#@C、模型窗口@#@D、信息窗口@#@E、状态栏@#@4、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由哪几个要素组成:

@#@()。

@#@@#@A、节点@#@B、单元@#@C、网格@#@D、边界条件@#@E、荷载(作用)@#@5、以下单元中属于二维平面单元的有()。

@#@@#@A、平面应力单元@#@B、平面应变单元@#@C、轴对称单元@#@D、板单元@#@E、实体单元@#@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MIDAS/Civil2006中文版中的“主成分”及“次成分”工具栏是2个集成式的工具栏,分别包括了多个工具条供用户选用。

@#@@#@正确@#@错误@#@2、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法是直接输入节点和单元法。

@#@@#@正确@#@错误@#@3、当梁单元同时受到横向力和轴向力作用时,能够考虑轴力二阶效应的分析称为反应谱分析。

@#@@#@正确@#@错误@#@4、对大型复杂桥梁结构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可以考虑材料性能、构件尺寸、施工荷载随施工过程的改变对结构的影响。

@#@@#@正确@#@错误@#@5、只有在完成了移动荷载分析后才能够得到结构的周期和振型。

@#@@#@正确@#@错误@#@窗体底端@#@";i:

1;s:

1911:

"各层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层次hiViDij边柱/m/KN(N/mm)Di1Vi1Ky103.90741.2010372601899013.570.810.35093.901366.3010372601899025.010.810.40083.901925.2010372601899035.250.810.45073.902391.0010372601899043.740.810.45063.902732.0010372601899050.020.810.50053.902981.0010372601899054.580.810.50045.103105.2010278402286569.070.570.500321-1横向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层次边梁走道梁MlbMrblVbMlbMrbl120.0030.15#DIV/0!

@#@0.000.00110.0064.74#DIV/0!

@#@16.9616.96100.00105.79#DIV/0!

@#@39.0939.0990.00138.54#DIV/0!

@#@55.6955.6980.00156.02#DIV/0!

@#@69.1769.1770.00181.62#DIV/0!

@#@86.8586.8560.00#DIV/0!

@#@#DIV/0!

@#@#DIV/0!

@#@#DIV/0!

@#@5#DIV/0!

@#@#DIV/0!

@#@#DIV/0!

@#@#DIV/0!

@#@40.00#DIV/0!

@#@#DIV/0!

@#@#DIV/0!

@#@#DIV/0!

@#@30.00#DIV/0!

@#@#DIV/0!

@#@#DIV/0!

@#@#DIV/0!

@#@20.00#DIV/0!

@#@#DIV/0!

@#@#DIV/0!

@#@#DIV/0!

@#@10#DIV/0!

@#@#DIV/0!

@#@#DIV/0!

@#@#DIV/0!

@#@中柱Mbi1Mui1Di1Vi1KyMbi2Mui218.5234.4023574.0016.840.3623.6442.0339.0258.5323574.0031.050.4554.4966.6061.8675.6023574.0043.750.4677.6392.9976.7693.8223574.0054.340.4696.43115.5097.5497.5423574.0062.090.50121.08121.08106.43106.4323574.0067.750.50132.11132.11176.13176.1325043.0075.650.65248.85136.9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横梁刚度柱轴力i1i2i1/(i1+i2)Vb边柱N中柱N6.752.660.717322#DIV/0!

@#@#DIV/0!

@#@i1i26.752.660.717322#DIV/0!

@#@#DIV/0!

@#@6.752.660.717322#DIV/0!

@#@#DIV/0!

@#@6.752.660.717322#DIV/0!

@#@#DIV/0!

@#@6.752.660.717322#DIV/0!

@#@#DIV/0!

@#@6.752.660.717322#DIV/0!

@#@#DIV/0!

@#@6.752.660.717322#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各层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i2/(i1+i2)0.2826780.2826780.2826780.2826780.2826780.2826780.282678#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i:

2;s:

17473:

"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习题库@#@1、设圆半径r=1.5,圆柱高h=3,求圆周长、圆面积、圆球表面积、圆球体积、圆柱体积。

@#@用scanf输入数据,输出计算结果,输出时要求文字说明,取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请编程序。

@#@@#@#include<@#@stdio.h>@#@@#@main(){@#@floatr,h,C1,Sa,Sb,Va,Vb;@#@@#@scanf(__”%f”__,&@#@r);@#@@#@scanf(”%d”,__&@#@h_);@#@;@#@@#@C1=2*3.14*r;@#@@#@Sa=3.14*r*r;@#@@#@Sb=4*Sa;@#@@#@Va=4*3.14*r*r*r/3;@#@@#@Vb=Sa*h;@#@@#@printf(___”Cl=%.2fSa=%.2fSb=%.2fVa=%.2fVb=%.2f”,Cl,Sa,Sb,Va,Vb);@#@@#@}@#@2、输入一个华氏温度,要求输出摄氏温度。

@#@公式为c=5(F-32)/9@#@输出要求有文字说明,取位2小数。

@#@@#@#include<@#@stdio.h>@#@@#@main(){@#@floatF,c;@#@@#@scanf("@#@%f"@#@,&@#@F);@#@@#@____c=5*(F-32)/9______;@#@@#@printf("@#@c=%.2f"@#@,c);@#@@#@}@#@3、有一函数:

@#@写一程序,输入x值,输出y值。

@#@@#@#include<@#@stdio.h>@#@@#@main(){@#@intx,y;@#@@#@printf("@#@输入x:

@#@"@#@);@#@@#@scanf("@#@%d"@#@,&@#@x);@#@@#@if(x<@#@1){/*x<@#@1*/@#@y=x;@#@@#@printf("@#@x=%3d,y=x=%d\n"@#@,x,y);@#@@#@}elseif(____x<@#@10_______){/*1≤x-10*/@#@_____y=2*x-1_______;@#@@#@printf("@#@x=%3d,y=2*x-1=%d\n"@#@,x,y);@#@@#@}else{/*x≥10*/@#@y=3*x-11;@#@@#@printf("@#@x=%3d,y=3*x-11=%d\n"@#@,x#include"@#@stdio.h"@#@@#@main()@#@{@#@intx,y;@#@@#@scanf("@#@%d"@#@,&@#@x);@#@@#@if(x<@#@1)@#@ {y=x;@#@}@#@elseif(x>@#@=1&@#@&@#@x<@#@10)@#@ {y=2*x-1;@#@}@#@else@#@ {y=3*x-11;@#@}@#@printf("@#@%d"@#@,y);@#@@#@}#include"@#@stdio.h"@#@@#@main()@#@{@#@intx,y;@#@@#@scanf("@#@%d"@#@,&@#@x);@#@@#@if(x<@#@1)@#@ {y=x;@#@}@#@elseif(x>@#@=1&@#@&@#@x<@#@10)@#@ {y=2*x-1;@#@}@#@else@#@ {y=3*x-11;@#@}@#@printf("@#@%d\n"@#@,y);@#@@#@}#include"@#@stdio.h"@#@@#@main()@#@{@#@intx,y;@#@@#@scanf("@#@%d"@#@,&@#@x);@#@@#@if(x<@#@1)@#@ {y=x;@#@}@#@elseif(x>@#@=1&@#@&@#@x<@#@10)@#@ {y=2*x-1;@#@}@#@else@#@ {y=3*x-11;@#@}@#@printf("@#@%d"@#@,y);@#@@#@}scanf("@#@%d"@#@,&@#@x);@#@@#@if(x<@#@1)@#@ {y=x;@#@}@#@elseif(x>@#@=1&@#@&@#@x<@#@10)@#@ {y=2*x-1;@#@}@#@else@#@ {y=3*x-11;@#@}#include"@#@stdio.h"@#@@#@main()@#@{@#@intx,y;@#@@#@scanf("@#@%d"@#@,&@#@x);@#@@#@if(x<@#@1)@#@ y=x;@#@@#@elseif(x>@#@=1&@#@&@#@x<@#@10)@#@ y=2*x-1;@#@@#@else@#@ y=3*x-11;@#@@#@printf("@#@%d"@#@,y);@#@@#@},y);@#@@#@}@#@}@#@4、给定一个不多于5位的正整数,要求:

@#@①求它是几位数;@#@②按逆序打印出各位数字。

@#@例如原数为321,应输出123。

@#@@#@#include<@#@stdio.h>@#@@#@main(){@#@longintnum,m=0;@#@@#@inti=0;@#@@#@scanf("@#@%ld"@#@,&@#@num);@#@@#@while(num>@#@0){@#@i++;@#@/*统计长度*/@#@m=m*10+num%10;@#@@#@num=num/10;@#@@#@}@#@printf("@#@数字长度为:

@#@%d"@#@,i);@#@@#@printf("@#@逆序数字为:

@#@%d\n"@#@,m);@#@@#@}@#@5、以下程序实现的功能:

@#@求三个数的最大值@#@#include<@#@stdio.h>@#@@#@main(){@#@ inta,b,c,max;@#@@#@ scanf("@#@%d%d%d"@#@,&@#@a,&@#@b,&@#@c);@#@@#@ if(a>@#@b){@#@ if(a>@#@c)max=a;@#@@#@ else max=c;@#@@#@ }else{@#@ if(b>@#@c) max=b;@#@@#@ else@#@ max=c;@#@@#@ }@#@ printf("@#@max=%d"@#@,max);@#@@#@}@#@#include<@#@stdio.h>@#@@#@main(){@#@ intx,y,z,t=0;@#@@#@ scanf("@#@%d%d%d"@#@,&@#@x,&@#@y,&@#@z);@#@@#@ if(x>@#@y)@#@ {t=y;@#@y=x;@#@x=t;@#@}@#@ if(x>@#@z)@#@ {t=z;@#@z=x;@#@x=t;@#@}@#@ if(y>@#@z)@#@ {t=z;@#@z=y;@#@y=t;@#@}@#@ printf("@#@%d\n"@#@,z);@#@@#@}@#@6、输入两个正整数m和n,求其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枚举法*/@#@#include<@#@stdio.h>@#@@#@main(){@#@longm,n,i=1,j,s;@#@@#@scanf("@#@%ld,%ld"@#@,&@#@m,&@#@n);@#@@#@for(;@#@i<@#@=m&@#@&@#@i<@#@=n;@#@i++){@#@if(m%i==0&@#@&@#@n%i==0)s=i;@#@@#@}@#@if(m>@#@=n)j=m;@#@@#@elsej=n;@#@@#@for(;@#@!

@#@(j%m==0&@#@&@#@j%n==0);@#@j++);@#@@#@printf("@#@s=%ld,j=%ld\n"@#@,s,j);@#@@#@}@#@#include<@#@stdio.h>@#@@#@main(){@#@ inta,b,k,temp,i,p;@#@@#@ scanf("@#@%d,%d"@#@,&@#@a,&@#@b);@#@@#@if(a>@#@b)@#@ temp=b;@#@@#@ else@#@ temp=a;@#@@#@ for(i=2;@#@i<@#@=temp;@#@i++)@#@ {if(a%i==0&@#@&@#@b%i==0)@#@k=i;@#@@#@ }@#@ printf("@#@%d\n"@#@,k);@#@@#@p=a*b/k;@#@@#@printf("@#@%d\n"@#@,p);@#@@#@}@#@/*辗转相除*/@#@#include<@#@stdio.h>@#@@#@main(){@#@intm,n,k,j,p,r=1;@#@@#@scanf("@#@%d,%d"@#@,&@#@m,&@#@n);@#@@#@k=m>@#@n?

@#@m:

@#@n;@#@@#@j=m>@#@n?

@#@n:

@#@m;@#@@#@do{@#@r=k%j;@#@@#@k=j;@#@@#@j=r;@#@@#@}while(r!

@#@=0);@#@@#@printf("@#@%d,%d"@#@,k,m*n/k);@#@@#@}@#@/*反复减法*/@#@#include<@#@stdio.h>@#@@#@main(){@#@intm,n,k,j,p,r=1;@#@@#@scanf("@#@%d,%d"@#@,&@#@m,&@#@n);@#@@#@k=m>@#@n?

@#@m:

@#@n;@#@@#@j=m>@#@n?

@#@n:

@#@m;@#@@#@do{@#@p=k-j;@#@@#@if(j>@#@p){k=j;@#@j=p;@#@}@#@elsek=p;@#@@#@}while(p!

@#@=0);@#@@#@printf("@#@%d,%d"@#@,k,m*n/k);@#@@#@}@#@7、输入一行字符,分别统计出其中英文字母、空格、数字和其他字符的个数。

@#@@#@#include"@#@stdio.h"@#@@#@main(){@#@charc;@#@inti=0,j=0,k=0,l=0;@#@@#@while((c=getchar())!

@#@=’\n’){@#@if(c>@#@=’A’&@#@&@#@c<@#@=’Z’||c>@#@=’a’&@#@&@#@c<@#@=’z’)@#@i++;@#@//英文字母统计@#@elseif(c>@#@=’0’&@#@&@#@c<@#@=’9’)@#@j++;@#@//数字统计@#@elseif(c==’’)@#@k++;@#@//空格统计@#@elsel++;@#@@#@}@#@printf("@#@i=%d,j=%d,k=%d,l=%d\n"@#@,i,j,k,l);@#@@#@}@#@@#@8、求Sn=a+aa+aaa+…+aa…aaa(有n个a)之值,其中a是一个数字。

@#@例如:

@#@2+22+222+2222+22222(n=5),n由键盘输入。

@#@@#@#include<@#@stdio.h>@#@@#@main(){@#@inta,n;@#@@#@longb=0,sum=0;@#@@#@scanf(“%d%d”,&@#@a,&@#@n);@#@@#@for(i=1;@#@i<@#@=n;@#@i++){@#@b=b*10+a;@#@@#@sum=sum+b;@#@@#@}@#@printf(“%ld”,sum);@#@@#@}@#@9、打印出所有"@#@水仙花数"@#@,所谓"@#@水仙花数"@#@是指一个三位数,其各位数字立方和等于该本身。

@#@例如:

@#@153是一个水仙花数,因为153=13+53+33。

@#@@#@【程序1】@#@#include<@#@stdio.h>@#@@#@main(){@#@inti,m,n,k;@#@@#@for(i=100;@#@i<@#@1000;@#@i++){@#@m=__i%10__;@#@@#@ n=_i/10%10__;@#@@#@ k=i/100;@#@@#@ if(__m*m*m+n*n*n+k*k*k==i__)@#@ printf("@#@%5d"@#@,i);@#@@#@}@#@}@#@【程序2】@#@#include<@#@stdio.h>@#@@#@main(){@#@inti,a,n,s;@#@@#@for(i=100;@#@i<@#@=999;@#@i++){@#@n=i;@#@s=0;@#@@#@while(n>@#@0){@#@a=__n%10__;@#@@#@s+=a*a*a;@#@@#@n/=__10__;@#@@#@}@#@if(__s==i__)printf(“%d”,i);@#@@#@}@#@10、一个数如果恰好等于它的因子之和,这个数就称为"@#@完数"@#@。

@#@例如,6的因子为1、2、3,而6=1+2+3,因此6是"@#@完数"@#@。

@#@编程序找出1000之内的所有完数,并按下面格式输出其因子:

@#@6 its factors are 1、2、3@#@#include<@#@stdio.h>@#@@#@main(){@#@inta,i,m;@#@@#@for(a=1;@#@a<@#@=1000;@#@a++){@#@for(__i=1,m=0__;@#@i<@#@=a/2;@#@i++)@#@if(!

@#@(a%i))__m+=i__;@#@@#@if(m==a)printf(“%4d”,a);@#@@#@}@#@}@#@11、利用:

@#@p/4=1-1/3+1/5-1/7+….级数求p的值,直到最后一项的绝对值小于10-6为止。

@#@求绝对值的函数为fabs()。

@#@@#@#__include<@#@stdio.h>@#@__@#@#include<@#@math.h>@#@@#@main(){@#@inti=1,flag=1;@#@@#@doublesum=0.0,s;@#@@#@do{@#@s=__1.0/(2*i-1)__;@#@@#@sum+=s*flag;@#@@#@i++;@#@@#@__flag=-flag__;@#@@#@}while(__fabs(s)>@#@1e-6__);@#@/**/@#@printf("@#@pi=%f"@#@,__4*sum__);@#@@#@}@#@11、有一分数序列:

@#@2/1,3/2,5/3,求出这个数列的前20项之和。

@#@@#@#include<@#@stdio.h>@#@@#@#defineN20@#@main(){@#@inti=1;@#@@#@doublex=1,y=2,sum=0;@#@@#@while(__i<@#@=20__){@#@sum=sum+__y/x__;@#@@#@y=___x+y__;@#@@#@x=__y-x__;@#@@#@i++;@#@@#@}@#@printf("@#@%f\n"@#@,sum);@#@@#@}@#@12、一球从100米高度自由下落,每次落地后返回原高度的一半,再落下。

@#@求它在第10次落地时共经过多少米?

@#@第10次反弹多高?

@#@ @#@#include<@#@stdio.h>@#@@#@main(){@#@inti,n=10;@#@@#@doubleh=100,s=100;@#@@#@for(i=2;@#@i<@#@=n;@#@i++){@#@h*=__0.5__;@#@@#@ s=__s+h*2__;@#@@#@}@#@printf("@#@s=%f,h=%f\n"@#@,s,h);@#@@#@}@#@13、猴子吃桃问题。

@#@猴子第一天摘下若干个桃子,当即吃了一半,还不过瘾,又多吃了一个。

@#@第二天早上又将剩下的桃子吃掉一半,又多吃一个。

@#@以后每天早上都吃了前一天剩下的一半零一个。

@#@到第10天早上想再吃时,见只剩下一个桃子了。

@#@求第一天共摘多少桃子。

@#@@#@#include<@#@stdio.h>@#@@#@#defineN10@#@main(){@#@inti=1,sum=1;@#@@#@while(i++<@#@N)@#@sum=__(sum+1)*2__;@#@@#@printf("@#@sum=%d\n"@#@,sum);@#@@#@}@#@14、用迭代法求。

@#@求平方根的迭代公式为:

@#@@#@要求前后两次求出的得差的绝对值少于0.00001。

@#@@#@#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main(){@#@floatx0,x1,a;@#@@#@scanf("@#@%f"@#@,&@#@a);@#@@#@x1=a/2;@#@@#@do{@#@x0=x1;@#@@#@x1=__(x0+a/x0)/2__;@#@@#@}while(__x1>@#@1e-5__);@#@@#@printf("@#@%g\n"@#@,x1);@#@@#@}@#@15、用牛顿迭代法求方程在1.5附近的根。

@#@@#@#include<@#@stdio.h>@#@@#@#include__<@#@math.h>@#@__@#@#definef(x)2*x*x*x-4*x*x+3*x-6@#@main(){@#@doublex,y;@#@x=__1.5__;@#@@#@do{@#@y=f(x);@#@@#@x=x-y/(6*x*x-8*x+3);@#@@#@}while(fabs(y)>@#@1e-6);@#@@#@printf("@#@x=%.3f\n"@#@,x);@#@@#@}@#@16、用二分法求方程在(-10,10)之间的根@#@#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definef(x)2x*x*x-4*x*x+3*x-6@#@main(){@#@doublex1=-10,x2=10,x,y;@#@@#@do{@#@x=(x1+x2)/2;@#@@#@y=f(x);@#@@#@if(y<@#@0)x1=x;@#@@#@elsex2=x;@#@@#@}while(fabs(y)>@#@1e-6);@#@@#@printf("@#@x=%g\n"@#@,x);@#@@#@}@#@17、以下程序的功能是:

@#@输入一个百分制成绩,输出一个五级制成绩等级。

@#@例如输入75,输出C。

@#@请完成填空@#@#include<@#@stdio.h>@#@@#@main(){@#@intscore;@#@@#@scanf("@#@__%d__"@#@,&@#@score);@#@@#@switch(__score/10__){@#@ case1:

@#@case2:

@#@case3:

@#@case4:

@#@case5:

@#@@#@ printf(“gradeE\n”);@#@___break__;@#@@#@ case6:

@#@printf(“gradeD\n”);@#@break;@#@@#@ case7:

@#@printf(“gradeC\n”);@#@break;@#@@#@ case8:

@#@printf(“gradeB\n”);@#@break;@#@@#@ case9:

@#@printf(“gradeA\n”);@#@break;@#@@#@__default__:

@#@printf("@#@Errorinput!

@#@\n"@#@);@#@@#@}@#@}@#@18、该程序功能:

@#@对x=1,2,...,10,求f(x)=x*x-5*x+sin(x)的最大值。

@#@@#@#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definef(x)x*x-5*x+sin(x)@#@voidmain(){@#@intx;@#@floatmax;@#@@#@ __max=f

(1)__;@#@@#@ for(x=2;@#@x<@#@=10;@#@x++)@#@ __if(max<@#@f(x))max=f(x)__;@#@@#@ printf("@#@%f\n"@#@,max);@#@@#@}@#@19、程序功能:

@#@输入整数a和b的值,若a2+b2大于100,则输出a2+b2百位以上的数字,否则输出两数之和。

@#@@#@#include<@#@stdio.h>@#@@#@main(){@#@inta,b,s;@#@@#@scanf("@#@%d%d"@#@,&@#@a,&@#@b);@#@@#@s=__a*a+b*b__;@#@@#@if(s>@#@100)printf("@#@%d"@#@,__s/100__);@#@@#@elseprintf("@#@%d"@#@,___a+b__);@#@@#@}@#@20、有1020个西瓜,第一天卖一半多两个,以后每天卖剩下的一半多两个,以下程序统计卖完所需的天数。

@#@@#@#include<@#@stdio.h>@#@@#@main(){@#@intday,x1,x2;@#@@#@day=0;@#@x1=1020;@#@@#@while(__x1>@#@0__){@#@x2=__x1/2-2__;@#@x1=x2;@#@day++}@#@printf(“day=%d”,day);@#@@#@}@#@21、找出整数的所有因子@#@#include<@#@stdio.h>@#@@#@main(){@#@inti,x;@#@@#@scanf(“%d”,&@#@x);@#@@#@i=1;@#@@#@for(;@#@__i<@#@=x/2__;@#@){@#@if(x%i==0)printf(%d”,i);@#@@#@i++;@#@@#@}@#@}@#@22、统计用数字0-9可以组成多少个各位上的数字没有重复的3位偶数。

@#@@#@#include<@#@stdio.h>@#@@#@main(){@#@intn=0,i,j,k;@#@@#@for(i=1;@#@i<@#@=9;@#@i++)@#@for(k=0;@#@k<@#@=8;@#@__k+=2__)@#@if(k!

@#@=i)@#@for(j=0;@#@j<@#@=9;@#@j++)@#@if(__j!

@#@=i&@#@&@#@j!

@#@=k__)n++;@#@@#@printf(“n=%d\n”,n);@#@@#@}@#@23、用100元换成1、2、5元的所有兑换方案。

@#@@#@#include<@#@stdio.h>@#@@#@main(){@#@inti,j,k,l=0;@#@@#@for(i=0;@#@i<@#@=20;@#@i++)@#@for(j=0;@#@j<@#@=50;@#@j++){@#@k=__(100-i-2*j)/5__;@#@@#@if(__i+j*2+k*5==100__){@#@printf(“%2d%2d%2d”,i,j,k);@#@@#@l=l+1;@#@@#@if(l%5==0)printf(“\n”);@#@@#@}@#@}@#@}@#@24、输出1-100之间满足每位数的乘积大于每位数的和的数@#@#include<@#@stdio.h>@#@@#@main(){@#@intn,k=1,s=0,m;@#@@#@for(n=1;@#@n<@#@=100;@#@n++){@#@k=1;@#@s=0;@#@@#@__m=n__;@#@@#@while(__m>@#@0__){@#@k*=m%10;@#@@#@s+=m%10;@#@@#@___m/=10__;@#@@#@}@#@if(k>@#@s)printf(“%d”,n);@#@@#@}@#@25、从3个红球、5个白球、6个黑球中任意取出8个球,且其中必须有白球,输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include<@#@stdio.h>@#@@#@main(){@#@inti,j,k;@#@@#@for(i=0;@#@i<@#@=3;@#@i++)@#@for(__j=1__;@#@j<@#@=5;@#@j++){@#@k=8–i–j;@#@@#@if(__k>@#@=0__)@#@printf(“%3d%3d%3d\n”,i,j,k);@#@@#@}@#@}@#@26、以下程序的功能是:

@#@判断一个四位数是否满足这样的条件:

@#@它的9倍刚好是它的反序数。

@#@反序数是指整数各个位上的数字逆序所形成的整数。

@#@请完成程序的填空。

@#@@#@#include<@#@stdio.h>@#@@#@main(){@#@ inti,a,b,c,d,m;@#@@#@ for(i=1000;@#@;@#@i++){@#@ a=__i%10__;@#@@#@ b=i/10%10;@#@@#@ c=i/100%10;@#@@#@ d=i/1000;@#@@#@ m=__a*1000+b*100+c*10+d__;@#@@#@ if(___m==i*9__)__break__;@#@@#@ }@#@ printf("@#@i=%d"@#@,i);@#@@#@}@#@27、以下程序完成两整数的交换。

@#@@#@#include<@#@stdio.h>@#@@#@main(){@#@inta,b;@#@@#@printf(“请依次输入a,b的值:

@#@”);@#@@#@scanf(“%d,%d”,__&@#@a,&@#@b__);@#@@#@a=a+b;@#@@#@__b=a-b__;@#@@#@__a=a-b__;@#@@#@printf(“交换后:

@#@a=%d,b=%d”,a,b);@#@@#@}@#@28、以下程序的功能是判断输入的年份是否为闰年,若是则输出”yes”,否则输出”No”。

@#@@#@#include<@#@stdio.h>@#@@#@main(){@#@intyear @#@;@#@@#@scanf(“%d”,&@#@year);@#@@#@if(__year%400==0||year%4==0&@#@&@#@year%100!

@#@=0__)printf(“yes”);@#@@#@elseprintf(“No”);@#@@#@}@#@29、以下程序利用冒泡排序法对输入的10个数进行排序。

@#@@#@#include<@#@stdio.h>@#@@#@#defineN10@#@voidmain(){@#@inta[N];@#@@#@inti,j,t;@#@@#@printf(″input10numbers:

@#@\n″);@#@@#@for(i=0;@#@i<@#@N;@#@i++)@#@scanf("@#@%d"@#@,__&@#@a[i]__);@#@@#@printf("@#@\n"@#@);@#@@#@for(j=0;@#@j<@#@N-1;@#@j++)@#@for(i=0;@#@i<@#@__N-j-1__;@#@i++)@#@if(__a[i]>@#@a[i+1]__){@#@t=a[i];@#@a[i]=a[i+1];@#@@#@a[i+1]=t;@#@@#@}@#@printf(″thesortednumbers:

@#@\n″);@#@@#@for(i=0;@#@i<@#@N;@#@i++)@#@printf(″%";i:

3;s:

18419:

"内燃机原理课后习题第二章内燃机循环及性能评价指标一、名词解释1.理论循环;@#@2.指示指标;@#@3.有效指标;@#@4.指示热效率;@#@5.有效热效率;@#@6.升功率;@#@7.比质量;@#@8.发动机强化系数;@#@9.机械效率;@#@10.发动机热平衡二、填空题1、从示功图上可以观察到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各个不同阶段-压缩、燃烧、膨胀以及进气、排气等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情况。

@#@2、增加,可以提高工质的最高温度,扩大了循环的温度梯度,达到了发动机的较大膨胀比,因而提高了t,但其提高率随着的不断增大而逐渐降低。

@#@3、发动机指示指标用来评定工质在气缸内热功转换的完善程度。

@#@4、发动机的有效指标是以曲轴飞轮端对外输出有效功为研究基础的,它能够评定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的好坏。

@#@5、指示热效率是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值。

@#@6、有效热效率是实际循环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值。

@#@7、发动机有效指标中的功率、转矩以及转速之间的关系为Pe=Ttq*n/9550。

@#@8、平均有效压力与转速的乘积称为发动机强化系数。

@#@三、思考题1、什么是发动机的理论循环?

@#@什么是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答题要点发动机的理论循环是将发动机的实际循环进行若干简化,使其既近似于所讨论的实际循环,而又简化了实际循环变化纷繁的物理、化学过程,从而提出一种便于作定量分析的假想循环。

@#@发动机的实际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五个过程所组成,较之理论循环复杂得多,存在必不可免的许多损失,它不可能达到理论循环那样高的循环效率。

@#@2、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

@#@主要有哪些?

@#@答题要点指示指标是以工质对活塞做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主要是衡量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好坏。

@#@指示指标主要有:

@#@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等。

@#@3、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

@#@主要有哪些?

@#@答题要点有效指标是以发动机输出轴上所得到的功率为基础的性能指标。

@#@主要是考虑到发动机自身所消耗的机械能,用来综合评价发动机整机性能的。

@#@有效指标主要有:

@#@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有效热效率和有效燃油消耗率等。

@#@4、什么是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有效燃油消耗率、有效热效率?

@#@它们各有什么意义?

@#@平均有效压力是指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作的有效功。

@#@平均有效压力是从最终发动机实际输出转矩的角度来评定气缸工作容积的利用率,是衡量发动机动力性能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有效燃油消耗率是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通常以每千瓦小时有效功消耗的燃料量来表示。

@#@有效热效率是实际循环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值。

@#@有效热效率和有效燃油消耗率是衡量发动机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5、什么是机械效率?

@#@如何测定机械效率?

@#@答题要点机械效率是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的比值。

@#@是为了比较各种不同的发动机机械损失所占比例的大小,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很多,除转速、负荷、润滑油品质、冷却液温度和发动机技术状况等使用因素外,还有燃烧最高压力、气缸尺寸和数目、大气状态等结构设计参数和使用环境因素均会影响机械效率。

@#@气缸内最高燃烧压力气缸压力高,活塞环背压按比例增加,活塞裙部对气缸壁的侧压力和轴承负荷增大,活塞环和活塞的摩擦损失也相应增大;@#@另一方面,最高燃烧压力高,为保证各承载零件的强度、刚度和工作耐久性,也有必要加大活塞、连杆、曲轴尺寸和质量,这就随之而增加了运动零件的惯性力,从而导致摩擦损失的增大。

@#@转速或活塞平均速度转速或活塞平均速度增大,各摩擦副之间的相对速度增加,摩擦损失增大;@#@与此同时,曲柄连杆机构的惯性力增大,活塞的侧压力和轴承负荷增大,摩擦损失也增大。

@#@转速增大,泵气损失、驱动附件消耗的功随之增加,所以机械效率下降。

@#@负荷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当负荷减小,缸内的指示功率下降,机械损失功率亦略有下降,但基本不变。

@#@由公式可知,负荷减少,降低,机械效率下降,直到怠速时,指示功率全部用来克服机械损失,即,故。

@#@润滑油品质和冷却液温度润滑油的粘度对摩擦损失有很大影响。

@#@润滑油粘度大,则流动性差,内摩擦力大,摩擦损失增加,但其承载能力强,易于保持液体润滑状态;@#@反之,流动性好,机械损失减少,但承载能力差,油膜易于破裂而失去润滑作用。

@#@润滑油的粘度主要受润滑油的品质和温度的影响。

@#@冷却液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润滑油温度的高低,继而影响润滑油的粘度和机械损失。

@#@发动机技术状况发动机技术状况的好坏,对机械效率的影响很大。

@#@这是由于长期使用的发动机,技术状况变差,活塞环与气缸磨损后,间隙增大,漏气增多,指示功率下降;@#@尤其是漏气还会稀释润滑油,使润滑条件变坏,气缸的磨损加快;@#@轴颈与轴承间的磨损还使机油的泄漏增加,油压下降,运动件工作表面的润滑不良。

@#@这些都会使机械效率下降。

@#@6、什么是发动机的热平衡?

@#@研究热平衡有何意义?

@#@答题要点发动机的热平衡,就是给出燃料的总发热量转换为有效功和其他各项热损失的分配比例。

@#@从这些热量分配中,可以了解到热损失的情况,以作为判断发动机零件的热负荷和设计冷却系统的依据,并为改善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指明了方向。

@#@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一、名词解释1、气门叠开;@#@2、燃烧室扫气;@#@3、换气损失;@#@4、泵气损失;@#@5、充气效率;@#@6、残余废气系数;@#@7、进气惯性效应;@#@8、进气波动效应二、填空题1、汽油机的负荷调节是通过改变节气门开度从而改变混合气量的方法实现的,这种调节方法称为量调节。

@#@2、换气过程的任务是排除缸内废气,并吸入新鲜空气或混合气。

@#@3、为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对换气过程的要求是:

@#@进气要充分,排气要彻底,换气损失小。

@#@4、根据气体流动的特点,换气过程可分为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和燃烧室扫气等四个阶段。

@#@5、从排气门开始开启到气缸内压力降到接近排气管内压力,这个时期称为自由排气阶段。

@#@6、自由排气阶段,废气排出量与排气管内压力无关,只取决于气缸内气体状态和排气门开启面积的大小。

@#@7、发动机在换气过程中的换气损失有排气损失和进气损失两部分。

@#@8、换气过程中的排气损失包括自由排气损失和强制排气损失两部分。

@#@9、排气提前角对排气损失有重要影响,随着排气提前角的增大,自由排气损失增大,强制排气损失减小。

@#@10、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有进气状态、进气终了状态、残余废气系数、压缩比和配气定时等。

@#@11、充气效率越大,表明进入气缸内的新鲜空气或可燃混合气的质量越多。

@#@12、进气终了状态对充气效率有很大影响,进气终了压力越高,充气效率越大。

@#@13、减少进气系统的阻力,可以提高充气效率。

@#@三、思考题1、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这几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答题要点根据气体流动的特点,换气过程可分为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和燃烧室扫气等4个阶段。

@#@从排气门开始开启,到气缸内压力降到接近排气管内压力,这个时期称为自由排气阶段。

@#@从自由排气阶段结束,活塞上行强制排出缸内废气的阶段,称为强制排气阶段。

@#@进气过程是指从进气门开始开启到进气门完全关闭的这段时间。

@#@由于排气门的延迟关闭和进气门的提前开启,在排气行程上止点附近,存在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称为气门叠开。

@#@此期间进气管、气缸、排气管连通起来,可以利用气流压差和惯性,清除缸内残余废气,增加进气量。

@#@气门叠开期间,只要合理控制气流方向,废气的惯性排出会对新鲜空气或混合气有抽吸作用,新鲜空气或混合又驱赶废气并冷却燃烧室,这一过程称为燃烧室扫气。

@#@2、什么是换气损失?

@#@什么是泵气损失?

@#@答题要点换气损失可定义为理论循环换气功和实际循环换气功之差。

@#@发动机换气损失由排气损失和进气损失两部分组成。

@#@泵气损失是换气损失的一部分,即图2.4中面积(x+y)。

@#@3、评价发动机换气过程的常用指标有哪几个?

@#@答题要点评价发动机换气过程的常用的评价指标是:

@#@充量、充量系数和残余废气系数。

@#@4、充气效率是如何定义的?

@#@分析影响充气效率的主要因素?

@#@答题要点每循环进入气缸的实际充量与在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理论充量之比,即:

@#@影响充量系数的因素有压缩比、进气状态(Ps,Ts)或大气状态(P0,T0)、进气终了状态(Pa,Ta)、残余废气系数和配气相位等。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进气终了压力。

@#@进气终了压力Pa进气终了压力增大,充量系数提高。

@#@这是因为,在气缸容积、进气终了温度和残余废气量一定时,进气终了压力越大,缸内气体密度越大,意味着实际充气量就越多。

@#@进气终了温度随着进气终了温度升高,充量系数下降。

@#@这是因为,在气缸容积、进气终了压力和残余废气量一定时,进气终了温度越高,缸内气体密度越小,意味着实际充气量就越少。

@#@实际发动机的进气终了温度总是高于大气温度。

@#@新鲜气体进入气缸后,接触高温机件并与残余废气混合被加热。

@#@残余废气系数排气终了压力增大,残余废气密度增加,残余废气系数上升,使充量系数下降。

@#@进气(或大气)状态(或)升高,(或)下降,均使进气密度(或)减小,因此,进气量减少,使充量系数下降。

@#@压缩比随着压缩比的增大,压缩终了容积相对减小,使气缸内残余废气量相对减少,充量系数有所提高。

@#@配气相位配气相位直接影响进、排气是否充分,即影响实际进气量和残余废气量,从而影响充量系数。

@#@配气相位中,进气迟闭角对充量系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排气迟闭角。

@#@5、可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充气效率?

@#@答题要点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的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降低进气系统的阻力损失,提高气缸内进气终了压力;@#@2)降低排气系统的阻力损失,以减小缸内残余废气系数;@#@3)减少高温零件在进气系统中对新鲜充量的加热,降低进气终了温度;@#@4)合理选择配气相位;@#@5)充分利用进气管内的动力效应。

@#@6、什么是进气管动态效应?

@#@怎样利用它提高充气效率?

@#@答题要点发动机换气过程中,进气气流在一定长度的管道内流动时,具有相当的惯性和可压缩性,且进气过程是间断性和周期性进行的,根据流体力学的规律,气流在进气管内势必会引起一定的动力现象,这种动力现象称为进气管的动态效应。

@#@动态效应对发动机进气量有较大影响,利用进气管的动态效应,可以有效地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和改善转矩特性。

@#@第四章内燃机的燃料与燃烧1、我国的汽油和轻柴油是根据哪个指标来确定牌号的?

@#@答:

@#@汽油:

@#@辛烷值;@#@柴油:

@#@凝点。

@#@2、试述汽油辛烷值和柴油十六烷值的意义。

@#@如何确定汽油的辛烷值和柴油十六烷值。

@#@(p73-78)3、已知某柴油机每小时消耗柴油9.8kg,其过量空气系数为1.46,试计算每小时需要供给的空气量是多少?

@#@解:

@#@9.8*1.46*14.5=207.466kg第五章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第六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1、对于汽油机和柴油机而言,希望有怎样的放热规律?

@#@答案要点:

@#@为了兼顾发动机的各种性能,合理的燃烧过程应作到:

@#@对于汽油机而言,着火点位置要适宜,燃烧持续期不过长,放热率曲线宜先缓后急;@#@对于柴油机则更具体为:

@#@滞燃期要缩短,速燃期不过急,缓燃期要加快,后燃期不过长。

@#@2、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改变哪些因素可以缩短柴油机的着火延迟期?

@#@答案要点:

@#@影响因数:

@#@

(1)压缩压力、温度提高,则燃料的物理、化学准备速度加快,着火延迟期会缩短;@#@增压压力提高,i缩短

(2)喷油提前角加大,则着火延迟期增加;@#@减小,i会缩短(在小于工况最佳喷油提前角的范围内变化)(3)发动机转速增加,i缩短;@#@负荷增加,i缩短(4)燃料十六烷值提高,i缩短3、简述压缩比对汽油机及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及其选择的主要依据。

@#@答案要点:

@#@通过对理论循环的分析可知,当压缩比增加时,柴油机、汽油机的循环热效率都增加。

@#@但当已较大时,若再增加,的增加将很小,但此时最大爆发压力和压力升高率均较大,发动机工作粗暴,零部件将受到更大的机械负荷。

@#@对柴油机而言,目前已比较大(一般在1622),从发动机工作可靠性、改善排放性能等方面考虑,压缩比不再增加,甚至有降低的趋势;@#@但对汽油机,目前仍不太高,一般在610,还有提高的潜力,但对的增加受到爆燃的限制。

@#@因此对柴油机的选取只要能保证压缩终了时气缸内气体温度大于柴油的自然温度200300以保证起动的要求。

@#@对于汽油机的选取主要是考虑爆燃等因素。

@#@4、简述柴油机的喷油提前规律及原因。

@#@答案要点:

@#@柴油机要求转速及负荷都提前。

@#@转速提前的原因是:

@#@油量调节杆位置不变时,高转速的着火落后角要比低转速大得多;@#@再加上喷油持续角和相应的燃烧持续角也都加大(这是喷油特性所决定的),所以要求转速提前。

@#@但是转速不变喷油量加多时,主要由于喷油持续角的加大也要求适当提前。

@#@这一点与汽油机负荷减小时的真空提前正好相反。

@#@5、试述柴油机冷起动困难的原因及改善冷起动的措施。

@#@答案要点:

@#@柴油机冷起动困难的原因:

@#@

(1)压缩终点温度过低柴油机自燃着火的条件是,压缩终点温度应高于柴油自燃温度。

@#@随压力的下降,为保证着火所需的自燃温度升高。

@#@在冷起动时,由于活塞与气缸的间隙较大,且缺少润滑油的辅助密封,引起压缩过程中漏气量增加;@#@气缸及燃室壁面温度低,引起传热损失增大;@#@上述原因造成压缩终点的温度及压力同时下降。

@#@压缩终点温度取决于环境温度、起动转速和燃烧室结构。

@#@不同燃烧室结构的柴油机,其冷起动特性不同。

@#@非直喷式柴油机的燃烧室比表面积大,散热损失也大,因而其冷起动特性比直喷式柴油机差。

@#@

(2)可燃混合气形成过慢低温时燃料粘度增大,使雾化和蒸发速度降低,加之转速低使缸内气体运动较弱,这些均导致可燃混合气形成速度变慢。

@#@混合气形成速度和化学反应速度的降低,使着火落后期明显拉长,最高燃烧压力和压力升高率均较正常燃烧时增高,甚至发出强烈的“敲缸”声和发生“冲缸垫”(急剧升高的燃烧压力使气缸垫被损并漏气)的故障。

@#@(3)阻力过大低温时的润滑油粘度大,机械摩擦功加大;@#@加上蓄电池性能的下降,使起动电机工作转速降低,这些都增加了冷起动的困难。

@#@改善冷起动的措施:

@#@根据以上冷起动困难的主要原因,可以确定改善冷起动的主要思路是保证足够的着火温度压力和足够的可燃混合气量,同时降低润滑油粘度。

@#@为此,可采用以下措施。

@#@

(1)选择合适的起动转速对不同类型的柴油机,其起动转速不同。

@#@起动转速过低,由于漏气量增加会导致压缩终点压力不足;@#@但转速过高,燃油蒸发混合时间缩短,也不利于起动。

@#@

(2)适当增加循环喷油量低温起动时,首先蒸发混合着火的是柴油中的轻馏分部分,循环喷油量增加,轻馏分增加,着火前形成的可燃混合气量增加。

@#@但循环喷油量过多会使混合气温度降低,反而不利于冷起动。

@#@(3)适当推迟喷油提前角越接近压缩上止点,缸内温度和压力越高,适当推迟喷油提前可改善冷起动。

@#@(4)采用高性能燃料采用高十六烷值的柴油,提高自燃性;@#@采用与气温、季节相适应的柴油以保证蒸发混合。

@#@(5)采用预热方法对冷却水、进气进行预热可提高燃室温度,燃烧室设置电热塞也是常用的方法。

@#@其中对冷却水预热还可使机油粘度降低,由此降低起动阻力。

@#@第七章发动机的特性1、发动机工况有哪些?

@#@汽车用的发动机属于什么工况?

@#@(p195)2、什么是发动机的负荷特性,如何制取,汽油机和柴油机负荷特性有何区别?

@#@(p202-204)3、速度特性定义及制取方法。

@#@(p205)4、万有特性定义及制取方法。

@#@(p211)";i:

4;s:

23146:

"@#@学科门类(二级类):

@#@电气信息类@#@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团队名称: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

@#@@#@徐明@#@所在院校: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推荐部门:

@#@@#@湖南省教育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二〇一〇年一月@#@-32-@#@填表说明@#@1.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

@#@字迹要求清楚、工整。

@#@@#@2.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

@#@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

@#@@#@3.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9年12月31日。

@#@@#@4.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5.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是国家和军队计算机、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1980年代初,为适应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发展的需要,卢锡城、窦文华、龚正虎等几位青年教师被派往国外一流大学进修。

@#@他们回国以后,主持了高速网络交换机、宽带网核心路由器等国家或军队重大项目,为中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高水平的教学工作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从1986年开始,计算机网络作为主干课列入本科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改革、实验器材等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建设,建设质量全面提升。

@#@“211工程”项目“军用网络与分布计算技术实验室”建设对提升网络工程专业团队建设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一系列重大教学活动与科研工程的成功实施,该团队使网络学科方向得到长足进步并成为学院最主要的学科方向之一。

@#@2002年,正式设置网络工程专业;@#@2004年,开展网络系列课程建设,理顺课程关系,建立了完整的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2007年,《计算机网络》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9年,该团队负责建设的网络工程专业被评为湖南省高校特色专业。

@#@2010年,该团队评为湖南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

@#@@#@曾长期担任计算机网络系列课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教师、为本专业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卢锡城院士尽管近年不在课堂教学第一线,但始终关心和支持该教学团队的建设。

@#@正是卢锡城、窦文华和龚正虎等老一辈教授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胸怀、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和辉煌的成就感染和激励着年轻一代迅速成长,进而锤炼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老中青相结合,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队伍。

@#@@#@1.团队组成@#@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一共26人,其中教授10人(占38.5%)、副教授9人(占34.6%)、讲师7人(占26.9%)。

@#@团队成员中5名博士生导师,10名硕士生导师,具有博士学位17人(占65.4%)。

@#@2人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10人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1人获军队优秀博士论文奖。

@#@@#@团队负责人徐明教授是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网络》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育才奖金奖获得者。

@#@担任国家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教育专委会委员、IASTED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putersandApplications国际学术期刊编委,湖南省计算机职业技能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长期担任本专业基础课和研究生核心课程的教学,先后承担军队级、省级和校级教学研究课题多项,获湖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近年来,2次获校研究生优秀导师二等奖,出版教材3部,其中1部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科研成果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教学研究论文18篇。

@#@指导博士和硕士生40余名,其中4人次获得军队和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奖。

@#@@#@2.教学与教改情况@#@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该团队建设了以《计算机网络》国家精品课程为核心,包括10余门相关课程组成的网络工程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包含本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研究生课程等多个层次,如图1所示。

@#@既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的课程支持,也在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网络基础知识与网络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10多年来,网络工程专业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也不断扩展,网络应用渗透到社会及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

@#@在此背景下,该团队遵循“注重基础,整体优化,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原则,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系统规划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实验环境与创新实践环境、毕业设计等环节。

@#@并立足于网络工程军事应用需求与相关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实现了网络工程专业教学的三个转换:

@#@从单一结构型向复合结构型的转换;@#@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加实践教学并重”的转换;@#@从知识传授型教学向能力培养型教学的转换。

@#@在施教过程中,创新实践实物教学、案例教学、图形解析教学、实践教学、虚拟实验先行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该团队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先后承担了省级以上教改项目10余项。

@#@2009年,由该团队负责建设和管理的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湖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该团队还成功开发了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平台—NetDemo,并在全国多所高校得到推广应用。

@#@该团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9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6部,包括《计算机网络》、《高性能路由器》、《移动计算技术》、《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协议工程》、《Internet路由结构分析》等;@#@另有《网络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系列综合课程设计教程》、《计算机网络安全》等教材将于年内出版。

@#@@#@图1网络工程专业方向课程体系@#@3.科学研究@#@近5年,该团队承担军队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国家863课题9项、武器装备预研课题12项(含重点基金3项)以及一批型号任务和横向科研课题。

@#@该团队研究工作涉及到网络模型与理论、新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方面,所研制的高性能交换机、核心路由器、网络安全防护网关等网络设备(如“银河玉衡”核心路由器)成批装备部队,并成功推向市场,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获省部级(含军队)二等奖以上科技成果奖共9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

@#@@#@学术水平方面,该团队成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ACMSIGCOMM、IEEEINFOCOM、IEEETransactiononWirelessCommunication、EURASIPJournalonWirelessCommunicationsandNetworking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上。

@#@@#@该团队在香港建立的“移动计算与无线传感器网络联合实验室”已成功运转6年。

@#@与此同时,积极拓展与欧盟EureCom实验室,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日本筑波大学等一流机构稳定的合作关系,将年轻教师分批送出去培训,开拓其视野,改善其知识结构。

@#@@#@4.教学研讨@#@该团队成员多次应邀参加多个高等教育与教改研讨会并作大会报告。

@#@2009年11月,该团队在长沙承办“第2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暨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来自全国各高校近200位代表济济一堂,展开了内涵丰富的教学与专业建设研讨。

@#@该团队邀请到计算机网络经典教材《ComputerNetworks》、《ComputerNetworking:

@#@ATop-DownApproach》的作者A.S.Tanenbaum和KeithW.Ross两位教授出席并作大会报告。

@#@两位大师首次以网络技术领域著名教育家的身份访问中国并与中国同行交流,全体与会者获益菲浅。

@#@@#@该团队所在学院已成为全国和全军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该团队面向建设信息化军队,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大需求,正在朝国际一流的专业教学团队目标努力迈进。

@#@@#@二、团队成员情况@#@1.带头人情况:

@#@@#@姓名@#@徐明@#@出生年月@#@1964.4@#@参加工作@#@时间@#@1987.7@#@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民族@#@汉@#@性别@#@男@#@最终学历(学位)@#@博士@#@授予单位@#@国防科技大学@#@授予时间@#@1995.6@#@高校教龄@#@23@#@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网络工程系主任@#@联系地址、邮编@#@湖南省长沙市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系410073@#@办公电话@#@0731-84573671@#@移动电话@#@13807313822@#@电子邮件地址@#@xuming-64@@#@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1.2009年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

@#@@#@2.2009年获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3.2008年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类岗位津贴。

@#@@#@4.1999、2004年科研成果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5.2003、2004、2006年获国防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个人二等奖。

@#@@#@6.2002、2004年各获国防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一次。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1980.09~1987.07@#@武汉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987.07~1995.07@#@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987.07~1999.1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999.12~2003.1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副教授@#@网络工程@#@2003.12~至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网络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工程@#@2.成员情况:

@#@成员人数26@#@序号@#@姓名@#@年龄@#@参加工@#@作时间@#@最终学历@#@(学位)@#@专业@#@高校@#@教龄@#@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1@#@徐明@#@45@#@1987.07@#@博士@#@网络工程@#@23@#@教授@#@系主任@#@2@#@窦文华@#@63@#@1970.07@#@大学@#@网络工程@#@40@#@教授@#@3@#@龚正虎@#@62@#@1970.07@#@大学@#@网络工程@#@40@#@教授@#@4@#@苏金树@#@46@#@1986.07@#@博士@#@网络工程@#@24@#@教授@#@5@#@姚丹霖@#@46@#@1979.09@#@博士@#@网络工程@#@18@#@教授@#@室主任@#@6@#@朱培栋@#@38@#@1999.06@#@博士@#@网络工程@#@11@#@教授@#@室副主任@#@7@#@王勇军@#@39@#@1998.12@#@博士@#@网络工程@#@12@#@教授@#@8@#@王宝生@#@40@#@1995.09@#@博士@#@网络工程@#@13@#@教授@#@9@#@姜新文@#@47@#@1986.06@#@硕士@#@应用数学@#@24@#@教授@#@10@#@孙志刚@#@36@#@2002.07@#@博士@#@网络工程@#@8@#@教授@#@11@#@蔡开裕@#@39@#@1992.04@#@硕士@#@网络工程@#@18@#@副教授@#@室副主任@#@12@#@曹介南@#@48@#@1984.07@#@硕士@#@网络工程@#@20@#@副教授@#@13@#@毛羽刚@#@45@#@1983.07@#@博士@#@网络工程@#@16@#@副教授@#@14@#@蔡志平@#@34@#@1996.09@#@博士@#@网络工程@#@5@#@副教授@#@15@#@彭伟@#@37@#@2000.12@#@博士@#@网络工程@#@10@#@副教授@#@16@#@宣蕾@#@36@#@2003.07@#@博士@#@信息安全@#@7@#@副教授@#@17@#@肖晓强@#@38@#@2000.06@#@博士@#@网络工程@#@10@#@副教授@#@实验中心主任@#@18@#@周丽涛@#@39@#@1996.07@#@硕士@#@网络工程@#@14@#@副教授@#@实验中心副主任@#@19@#@赵文涛@#@37@#@1990.09@#@博士@#@信息安全@#@13@#@副教授@#@室主任@#@20@#@郑倩冰@#@33@#@2005.12@#@博士@#@网络工程@#@5@#@讲师@#@21@#@陈颖文@#@30@#@2007.12@#@博士@#@系统工程@#@3@#@讲师@#@22@#@任浩@#@36@#@1992.03@#@博士@#@网络工程@#@11@#@讲师@#@23@#@任江春@#@30@#@1997.09@#@博士@#@信息安全@#@4@#@讲师@#@室副主任@#@24@#@彭立宏@#@37@#@1991.09@#@硕士@#@网络工程@#@10@#@讲师@#@25@#@王进@#@30@#@2004.07@#@硕士@#@网络工程@#@5@#@讲师@#@26@#@夏竟@#@29@#@1999.09@#@硕士@#@网络工程@#@7@#@讲师@#@三、教学情况@#@1.主要授课情况:

@#@(2006年以来)@#@课程名称@#@授课人@#@起止时间@#@总课时@#@计算机网络I@#@徐明@#@2008秋,2009春,2010春@#@720@#@姜新文@#@2007春@#@姚丹霖@#@2007秋,2008秋@#@朱培栋@#@2006春,2006秋,2007秋,2008春@#@蔡开裕@#@2006春,2006秋,2007秋,2008秋,2009秋@#@计算机网络II@#@曹介南@#@2006秋,2007春@#@440@#@毛羽刚@#@2006春,2007春,2009秋@#@蔡志平@#@2006春,2009秋@#@周丽涛@#@2007秋,2008秋@#@郑倩冰@#@2009秋@#@陈颖文@#@2009秋@#@网络工程@#@蔡开裕@#@2006春,2007春,2008春@#@340@#@曹介南@#@2009春,2010春@#@蔡志平@#@2010春@#@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曹介南@#@2006春,2007春,2008春@#@160@#@任浩@#@2009春,2010春@#@高级计算机网络@#@窦文华@#@2008秋,2009秋@#@432@#@蔡开裕@#@2008秋,2009秋@#@苏金树@#@2006秋,2007秋@#@王宝生@#@2006秋,2007秋@#@交换机路由器原理与设计@#@龚正虎@#@2007春,2008春@#@72@#@孙志刚@#@2008春,2009春@#@Internet技术及应用@#@姚丹霖@#@2006春,2007春@#@448@#@朱培栋@#@2008春,2010春@#@肖晓强@#@2009春@#@接入网技术@#@姚丹霖@#@2006春@#@188@#@毛羽刚@#@2007秋,2008春,2008秋,2009春,2009秋@#@蔡开裕@#@2007春,2010春@#@移动通信技术@#@毛羽刚@#@2006春,2007春,2008春@#@224@#@陈颖文@#@2009春,2010春@#@通信工程@#@姚丹霖@#@2006秋,2007秋,@#@144@#@曹介南@#@2008秋,2009秋@#@数据链技术@#@朱培栋@#@2006秋,2007秋@#@128@#@蔡开裕@#@2008秋,2009秋@#@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链(研修班)@#@苏金树@#@2008秋,2009秋@#@192@#@王勇军@#@2008秋,2009秋@#@彭伟@#@2008秋,2009秋@#@网络管理@#@曹介南@#@2006秋,2007秋@#@128@#@陈颖文@#@2008秋,2009秋@#@网络程序课程设计@#@蔡志平@#@2006秋,2007秋@#@128@#@任浩@#@2008秋,2009秋@#@网络攻防课程设计@#@赵文涛@#@2006春,2007春,2008春,2009春,2010春@#@160@#@龙军@#@2009春,2010春@#@64@#@肖枫涛@#@2010春@#@32@#@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徐明@#@2006春,2007春,2008春,2009春,2010春@#@180@#@毛羽刚@#@2008春,2009春,2010春@#@108@#@陈颖文@#@2009春,2010春@#@72@#@网格计算@#@任江春@#@2007春,2008春@#@144@#@任浩@#@2009春,2010春@#@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实验@#@姜新文@#@2007春,2008春@#@144@#@曹介南@#@2009春,2010春@#@计算机网络协议实现@#@朱培栋@#@2007春,2008春@#@144@#@毛羽刚@#@2009春,2010春@#@计算机网络攻防对抗@#@宣蕾@#@2007春,2008春@#@144@#@夏竞@#@2009春,2010春@#@计算机安全@#@赵文涛@#@2006秋,2008秋,2007秋,2009秋@#@208@#@蔡志平@#@2006,2007秋@#@郑倩冰@#@2008秋,2009秋@#@计算机通信@#@毛羽刚@#@2006秋,2007秋,2008秋,2009秋@#@260@#@彭立宏@#@2006春,2007春,2008春@#@蔡志平@#@2009春@#@军用信息系统@#@集成@#@曹介南@#@2006秋,2007秋@#@224@#@蔡志平@#@2008秋,2009秋@#@郑倩冰@#@2009秋,2010春@#@信息安全导论@#@郑倩冰@#@2006秋,2007秋@#@96@#@姚丹霖@#@2008秋@#@赵文涛@#@2009秋@#@大学生创新实践指导@#@王勇军@#@2007,2008,2009@#@120@#@大学生创新实践指导@#@彭伟@#@2007,2008,2009@#@120@#@大学生创新实践指导@#@蔡志平@#@夏竟@#@2007,2008,2009@#@120@#@大学生创新实践指导@#@任江春@#@2007,2008,2009@#@120@#@大学生创新实践指导@#@王进@#@2007,2008,2009@#@120@#@大学生创新实践指导@#@夏戈明@#@2007,2008,2009@#@120@#@大学生创新实践指导@#@陈颖文@#@2007,2008,2009@#@120@#@2.教材建设情况:

@#@(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计算机网络(第2版)@#@蔡开裕@#@朱培栋@#@徐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移动计算技术@#@徐明@#@曹建农@#@彭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高性能路由器@#@朱培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综合教程—计算机网络@#@蔡开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窦文华@#@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IP路由协议疑难解析@#@卢泽新@#@白建军@#@朱培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王宝生@#@朱培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苏金树@#@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重点教材@#@高性能路由器测试技术@#@龚正虎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路由器新技术丛书@#@现代TCP/IP网络原理与技术@#@龚正虎@#@苏金树@#@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卢锡城@#@龚正虎@#@苏金树等@#@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并行与分布计算技术丛书@#@Internet路由结构分析@#@白建军@#@朱培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路由器新技术丛书@#@BPEL4与工作流技术@#@姚丹霖@#@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算法设计与分析@#@姜新文@#@彭立宏@#@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MPLS和VPN体系结构(译著)@#@卢泽新@#@朱培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计算机网络协议工程@#@龚正虎@#@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别@#@时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建设与实践@#@国家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2005年@#@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与实践@#@湖南省教学成果@#@省部级@#@二等@#@2009年@#@信息系统集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全国计算机教育优秀论文@#@一等@#@2009年@#@《网络程序课程设计》的教学研究与探索@#@2007年全国计算机教育优秀论文@#@二等@#@2007年@#@网络工程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之研究与实践@#@2008年全国计算机教育优秀论文@#@三等@#@2008年@#@内网安全隔离防护系统@#@2008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获奖作品@#@一等@#@2008年@#@关键文档受控网络分发系统@#@2008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获奖作品@#@一等@#@2008年@#@4.教学改革项目:

@#@@#@(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项目名称@#@经费@#@(万元)@#@项目来源@#@起止时间@#@《计算机网络》国家精品课程@#@15@#@教育部@#@2007-2010@#@军用网络与分布计算技术实验室@#@560@#@教育部“211工程”@#@2000-2005@#@《计算机网络》湖南省精品课程@#@5@#@湖南省教育厅@#@2007-2010@#@军队综合大学军事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研究@#@10@#@教育部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2-2005@#@集成学科综合优势,探索创新型博士生培养@#@4@#@湖南省研究生教育教改课题@#@2003-2005@#@湖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湖南省教育厅@#@2010-2011@#@提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对策研究@#@3@#@军队教学研究课题@#@2005-2006@#@湖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湖南省教育厅@#@2009-2011@#@重点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示范课程体系研究@#@4@#@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011@#@《计算机网络》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教育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010@#@《移动计算技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教育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010@#@5.教学改革特色:

@#@(团队设置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该团队一直秉承“胸怀祖国,团结协作,志在高峰,奋勇拼搏”的银河精神,以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军事素质优良、科技底蕴厚实、创新能力突出、身心素质过硬”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己任。

@#@面向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迫切需求,着力培养大批高素质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努力探索并解决高水平通用学科教学与军队高质量人才培养相结合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通过一流科学研究,使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促进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通过在国外一流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并定期派遣年轻教师访问等手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学术研究与教学水平。

@#@在团队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的学生在网络工程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特色。

@#@@#@1.以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为核心,贯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现代教育思想,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围绕网络工程专业所涉及到的网络、通信、安全等课程进行三个系列课程建设,组织相关教师开展系列课程建设研讨,理顺了课程承接关系与授课内容布局。

@#@针对《数据通信理》、《计算机网络》、《Internet技术及应用》、《网络工程》、《网络工程课程设计》、《网络攻防课程设计》、《高级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路由器原理与设计》等10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制定整体建设目标、建设计划,协调教学实践活动,优化了教学资源与综合实践性环节。

@#@定期开展全体教师参加的教学研讨会,多位老师应邀参加全国和全军教学研讨会并作大会报告,介绍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经验。

@#@@#@针对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包括:

@#@@#@

(1)系统教学法@#@在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时,一方面遵循分层原则逐层讲解每层协议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另一方面,考虑到网";i:

5;s:

12901:

"@#@青岛理工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题目C语言单项选择题标准化考试系统@#@指导教师:

@#@@#@姓名:

@#@@#@学号:

@#@@#@班级:

@#@@#@ 专业:

@#@@#@地点:

@#@@#@ 时间:

@#@2013-7-1至2013-7-5@#@一、内容@#@【设计内容】@#@试设计一单项选择题标准化考试系统,实现试题的录入、抽取、用户的答题、系统的自动判卷等功能。

@#@@#@【设计要求】@#@1、用文件保存试题库。

@#@(每个试题包括题干、4个备选答案、标准答案)@#@2、试题录入:

@#@可随时增加试题到试题库中@#@3、试题抽取:

@#@每次从试题库中可以随机抽出N道题(N由键盘输入)@#@4、答题:

@#@用户可实现输入自己的答案@#@5、自动判卷:

@#@系统可根据用户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对比实现判卷并给出成绩。

@#@@#@二、上机环境@#@操作系统:

@#@windows.XP@#@开发工具:

@#@VC6.0@#@三、函数调用关系图@#@Main()@#@Menu()@#@ReadfromFile()@#@Answer()@#@createLinkedList()@#@Input()@#@InsertNode()@#@WritetoFile()@#@Output()@#@TorF()@#@图1函数调用关系图@#@四、各函数功能说明@#@1.main() 主函数@#@2.Menu()菜单函数 @#@3.voidAnswer(intn,TEST*sp)答题函数 @#@4.voidOutput(TEST*,inti)输出第n道题题目@#@5.intTorF(TEST*sp,charm)判卷函数@#@6.voidInput(TEST*)题目录入函数@#@7.voidReadfromFile(TEST*sp)从文件中读取题目信息@#@8.TEST*createLinkedList(TEST*sp) 创建链表@#@9.TEST*InsertNode(TEST*head,TEST*s)插入题目函数@#@10.voidWritetoFile(TEST*head)保存到文件@#@五、流程图@#@六、程序运行效果图@#@1.初始界面@#@2.随机抽题@#@3.答题并判卷@#@4.插入试题@#@5.保存到文件@#@七、总结@#@通过这短短5天的时间,学到了许多东西,尤其是对链表及文件的使用。

@#@在这之前对于链表和文件的使用还不是特别明白,现在已经可以较为熟练的应用它们。

@#@对结构体数组的使用也更加清晰了。

@#@@#@在做单项选择题标准化考试系统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从文件里读取数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细心的研究了老师给的课件,以及之前写过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V6.0,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碰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让编译器随机抽取的题目不重复,通过认真思考算法,最终得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算法。

@#@第三个问题是,链表的使用,在做“插入试题”这一块的函数时,经常出现编译错误的提示,仔细阅读编译器提供的错误信息,并对程序进行修改,最后也成功解决了这一个问题。

@#@@#@这份程序在文件的读取和保存以及链表的使用方面参考了老师给的课件,并进行修改。

@#@但是,我的程序在图形处理上基本是没有,所以界面不是特别美观。

@#@通过网络资源,学会了清屏,system(“cls”);@#@@#@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进一步的了解到C语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到编一个对人们现实生活有用处的程序的快乐,更进一步的激发了我学习这门语言的兴趣.经过这次的训练,我相信自己以后会用更多的时间来把这门语言学好,掌握好这门必修的基础语言。

@#@@#@最后,在此对我的C语言老师——陈老师,表示感谢。

@#@感谢她平时认真地帮我调试程序,并耐心地解答疑点。

@#@在她的辅导下我从对C语言没有丝毫概念的程度到现在已经可以成功地写出一些比较像样的程序,是她开启了我的编程人生。

@#@@#@八、参考文献@#@[1]邱建华.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东软电子出版社,2009@#@[2]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邱建华.C语言程序设计随堂实训及上机指导.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九、程序清单@#@/*单项选择题标准化考试系统设计*/@#@#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malloc.h>@#@@#@#include<@#@time.h>@#@@#@#include<@#@string.h>@#@@#@#defineM30@#@typedefstructtest@#@{@#@ charproblem[300];@#@@#@ charoption1[100];@#@@#@ charoption2[100];@#@@#@ charoption3[100];@#@@#@ charoption4[100];@#@@#@ charkey;@#@@#@ structtest*next;@#@@#@}TEST;@#@@#@Menu();@#@//菜单函数@#@voidAnswer(intn,TEST*sp);@#@//答题函数@#@voidOutput(TEST*,inti);@#@//输出第n道题题目@#@intTorF(TEST*sp,charm);@#@//判卷函数@#@voidInput(TEST*);@#@//录入题目@#@voidReadfromFile(TEST*sp);@#@//从文件中读取题目信息@#@TEST*createLinkedList(TEST*sp);@#@//创建链表@#@TEST*InsertNode(TEST*head,TEST*s);@#@//插入函数@#@voidWritetoFile(TEST*head);@#@//保存到文件@#@intmain(void)@#@{@#@ TESTtest[M];@#@@#@ TESTs;@#@@#@ TEST*head;@#@@#@ intitem,n;@#@@#@ while

(1)@#@ {@#@ Menu();@#@@#@ scanf("@#@%d"@#@,&@#@item);@#@@#@ ReadfromFile(&@#@test);@#@@#@ switch(item)@#@ {@#@ case1:

@#@ @#@ printf("@#@请输入答题数:

@#@"@#@);@#@@#@ scanf("@#@%d"@#@,&@#@n);@#@@#@ Answer(n,&@#@test);@#@ @#@ break;@#@@#@ case2:

@#@ system("@#@cls"@#@);@#@@#@ Input(&@#@s);@#@ @#@ head=createLinkedList(&@#@test);@#@@#@ head=InsertNode(head,&@#@s);@#@@#@ break;@#@@#@ case3:

@#@system("@#@cls"@#@);@#@@#@ WritetoFile(head);@#@@#@ break;@#@@#@ case4:

@#@exit(0);@#@@#@ break;@#@@#@ default:

@#@printf("@#@输入有误!

@#@请重新输入。

@#@\n"@#@);@#@@#@ }@#@ }@#@}@#@//菜单函数@#@Menu()@#@{@#@ printf("@#@\n\t****************单项选择题标准化考试系统*********************\n"@#@);@#@@#@ printf("@#@\t*1.答题并判卷*\n"@#@);@#@@#@ printf("@#@\t*2.插入试题*\n"@#@);@#@@#@ printf("@#@\t*3.保存到文件*\n"@#@);@#@@#@ printf("@#@\t*4.退出程序*\n"@#@);@#@@#@ printf("@#@\t*************************************************************\n"@#@);@#@@#@ printf("@#@\t\t请输入选项:

@#@"@#@);@#@@#@}@#@//答题函数@#@voidAnswer(intn,TEST*sp)@#@{@#@ inti,j,score=0,num[M];@#@@#@ charm;@#@@#@ srand(time(NULL));@#@@#@ num[0]=rand()%(M-1)+0;@#@@#@ for(i=0;@#@i<@#@n;@#@i++)@#@ {@#@loop:

@#@srand(time(NULL));@#@//产生真随机数@#@ num[i]=rand()%(M-1)+0;@#@@#@ for(j=i;@#@j>@#@=0;@#@j--)//保证不出现重复的题目@#@ {@#@ if(num[j]==num[j-1])//若抽中的题重复则重新抽题@#@ {@#@ gotoloop;@#@@#@ }@#@ }@#@ Output(&@#@sp[num[i]],i+1);@#@//输出抽中的题目@#@ printf("@#@请输入答案:

@#@"@#@);@#@@#@ scanf("@#@%c"@#@,&@#@m);@#@@#@ score+=TorF(&@#@sp[num[i]],m);@#@//判段用户输入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是否一致@#@ }@#@ printf("@#@\n你的总成绩为:

@#@%d\n"@#@,score);@#@//输出总成绩@#@}@#@voidOutput(TEST*sp,inti)//输出第n道题题目函数@#@{ @#@ printf("@#@(%d)"@#@,i);@#@@#@ printf("@#@%s\n"@#@,sp->@#@problem);@#@@#@ printf("@#@A%s\n"@#@,sp->@#@option1);@#@@#@ printf("@#@B%s\n"@#@,sp->@#@option2);@#@@#@ printf("@#@C%s\n"@#@,sp->@#@option3);@#@@#@ printf("@#@D%s\n"@#@,sp->@#@option4);@#@@#@}@#@intTorF(TEST*sp,charm)//判卷函数@#@{@#@ if(sp->@#@key==m)//若用户输入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一致,返回1@#@ {@#@ printf("@#@Right!

@#@\n"@#@);@#@@#@ return1;@#@@#@ }@#@ else@#@ {@#@ printf("@#@Wrong!

@#@\n"@#@);@#@//若用户输入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一致,返回0@#@ return0;@#@@#@ }@#@}@#@voidInput(TEST*sp)//试题录入函数@#@{@#@ printf("@#@请输入要插入的试题信息:

@#@\n"@#@);@#@@#@ printf("@#@请输入题干:

@#@\n"@#@);@#@@#@ scanf("@#@%s"@#@,sp->@#@problem);@#@ @#@ printf("@#@请输入选项A:

@#@"@#@);@#@@#@ scanf("@#@%s"@#@,sp->@#@option1);@#@@#@ printf("@#@请输入选项B:

@#@"@#@);@#@@#@ scanf("@#@%s"@#@,sp->@#@option2);@#@@#@ printf("@#@请输入选项C:

@#@"@#@);@#@@#@ scanf("@#@%s"@#@,sp->@#@option3);@#@@#@ printf("@#@请输入选项D:

@#@"@#@);@#@@#@ scanf("@#@%s"@#@,sp->@#@option4);@#@@#@ printf("@#@请输入答案:

@#@"@#@);@#@@#@ scanf("@#@%c"@#@,&@#@sp->@#@key);@#@@#@}@#@voidReadfromFile(TEST*sp)//文件读取函数@#@{@#@FILE*fp;@#@@#@ inti;@#@@#@ if((fp=fopen("@#@test.txt"@#@,"@#@r"@#@))==NULL)//文件打开失败@#@ {@#@ printf("@#@Failuretoopentest.txt!

@#@\n"@#@);@#@@#@ exit(0);@#@@#@ }@#@ for(i=0;@#@!

@#@feof(fp);@#@i++)//文件打开成功@#@ {@#@ fscanf(fp,"@#@%s"@#@,sp[i].problem);@#@//将读出的数据保存在sp变量里@#@ fscanf(fp,"@#@%s"@#@,sp[i].option1);@#@@#@ fscanf(fp,"@#@%s"@#@,sp[i].option2);@#@@#@ fscanf(fp,"@#@%s"@#@,sp[i].option3);@#@@#@ fscanf(fp,"@#@%s"@#@,sp[i].option4);@#@@#@ fscanf(fp,"@#@%c"@#@,&@#@sp[i].key);@#@@#@ }@#@ fclose(fp);@#@//关闭文件@#@}@#@TEST*createLinkedList(TEST*sp)//创建链表@#@{@#@ inti;@#@@#@ TEST*head=NULL,*q=NULL,*p=NULL;@#@//定义三个变量@#@ for(i=0;@#@i<@#@M;@#@i++)@#@ {@#@ p=(TEST*)malloc(sizeof(TEST));@#@//申请内存@#@ p=&@#@sp[i];@#@@#@ p->@#@next=NULL;@#@@#@ if(i==0)@#@ {@#@ head=p;@#@//链表的表头@#@ }@#@ else@#@ {@#@ q->@#@next=p;@#@@#@ }@#@ q=p;@#@@#@ }@#@ returnhead;@#@ @#@}@#@TEST*InsertNode(TEST*head,TEST*s)//插入函数@#@{ @#@ intn,i;@#@@#@ TEST*p,*q;@#@ @#@ p=head;@#@@#@ q=p->@#@next;@#@@#@ printf("@#@请输入要在哪个节点后插入题目信息:

@#@"@#@);@#@@#@ scanf("@#@%d"@#@,&@#@n);@#@ @#@ for(i=0;@#@q!

@#@=NULL&@#@&@#@n!

@#@=i+1;@#@i++) //遍历@#@ {@#@ p=p->@#@next;@#@@#@ q=q->@#@next;@#@@#@ }@#@ if(q==NULL)@#@ {@#@ printf("@#@Notfound!

@#@\n"@#@);@#@@#@ } @#@ Else//插入数据@#@ {@#@ p->@#@next=s;@#@@#@ s->@#@next=q;@#@@#@ } @#@ returnhead;@#@@#@}@#@voidWritetoFile(TEST*head)//保存到文件@#@{ @#@FILE*fp;@#@@#@ TEST*q;@#@@#@ if((fp=fopen("@#@student.txt"@#@,"@#@w"@#@))==NULL)//文件打开失败@#@ {@#@ printf("@#@Failuretoopenfile!

@#@\n"@#@);@#@@#@ exit(0);@#@@#@ }@#@ for(q=head;@#@q!

@#@=NULL;@#@q=q->@#@next)//用链表的方式将数据保存到文件@#@ {@#@ fprintf(fp,"@#@%s\n"@#@,q->@#@problem);@#@@#@ fprintf(fp,"@#@%s\n"@#@,q->@#@option1);@#@@#@ fprintf(fp,"@#@%s\n"@#@,q->@#@option2);@#@@#@ fprintf(fp,"@#@%s\n"@#@,q->@#@option3);@#@@#@ fprintf(fp,"@#@%s\n"@#@,q->@#@option4);@#@@#@ fprintf(fp,"@#@%c\n"@#@,q->@#@key);@#@@#@ @#@ }@#@ fclose(fp);@#@//关闭文件@#@}@#@";i:

6;s:

23119:

"@#@一、单项选择题@#@1.张某对面包的需求表示(C)。

@#@@#@A.张某买了面包B.张某没有买面包,而买了煎饼@#@C.面包卖每个1元时,张某准备用现有的收入买4个,而每个为2元时,准备买1个@#@D.张某准备买10个,但钱没带够E.以上都不表示需求@#@2.需求规律说明(B)。

@#@@#@A.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质量提高B.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D.汽车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E.羽毛球的价格下降,球拍的销售量增加@#@3.当羽毛球拍的价格下降时,对羽毛球的需求量将(C)。

@#@@#@A.减少B.不变C.增加D.视具体情况而定E.以上都有可能@#@4.其他条件不变,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的(D)。

@#@@#@A.需求下降B.需求增加C.需求量下降D.需求量增加E.无法确定@#@5.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A)。

@#@@#@A.需求增加B.需求量增加C.需求减少D.需求量减少E.无法确定@#@6.以下几种情况中,(B)项是需求规律的例外。

@#@@#@A.某商品价格上升,另一商品需求量也上升B.某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也上升@#@C.消费者收入增加,对某商品的需求增加@#@7.消费者偏好改变,对某商品的消费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则该商品是(D)。

@#@@#@A.替代品B.互补品C.正常品D.低档品E.无法确定@#@8.供求规律说明(D)。

@#@@#@A.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B.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C.消费者更喜欢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上升@#@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E.以上都对@#@9.对大白菜供给的减少,不可能是由于(C)。

@#@@#@A.气候异常严寒B.政策限制大白菜的种植@#@C.大白菜的价格下降D.化肥价格上涨E.无法确定@#@10.供给规律说明(D)。

@#@@#@A.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B.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供给量增加@#@C.消费者更喜欢消费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上升@#@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11.需求量和价格所以反方向变化,是因为(C)。

@#@@#@A.替代效应的作用B.收入效应的作用C.上述两种效应同时发生作用@#@12.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料的价格上升了,这种商品的(B)。

@#@@#@A.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B.供求曲线向左移动C.供求曲线将向右移动@#@13.如果政府对卖者出售的商品每单位征税5美分,那么这种做法将引起这种商品的(B)。

@#@@#@A.价格上升5美分B.价格的上升少于5美分C.价格的上升大于5美分@#@14.如果政府利用商品配给的方法来控制价格,意味着(C)。

@#@@#@A.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已不能影响价格B.政府通过移动供给曲线来抑制价格@#@C.政府通过移动需求曲线来抑制价格@#@15.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

@#@政府要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下面的相应措施:

@#@(C)。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16.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A)。

@#@@#@A.黑市交易B.大量积压C.买者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17.政府把价格提高到均衡价格以上可能导致(B)。

@#@@#@A.黑市交易B.大量积压C.卖者卖出了希望出售的商品@#@18.当需求的增加幅度远大于供给增加幅度的时候,(B)。

@#@@#@A.均衡价格将提高,均衡交易量减少B.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上升@#@C.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将增加@#@19.均衡价格是(C)。

@#@@#@A.供给和需求相等是的价格B.固定不变的价格C.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20.均衡价格随着(D)。

@#@@#@A.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上升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21.下列哪一种分析是局部均衡分析(A)。

@#@@#@A.在价格和其它商品数量即定的条件下分析烟草税对香烟价格的影响@#@B.考虑最底工资法规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C.进口汽车配额的变化对市场其它商品价格的影响@#@D.以上各项均属局部均衡分析@#@22.下列哪一项会导致面包的需求向右移动(C)。

@#@@#@A.面粉价格的上涨B.果酱价格的上涨@#@C.收入的下降D.花生酱价格的下降@#@23.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粮食制品的均衡价格下降(B)。

@#@@#@A.鸡蛋价格的增加B.良好的气候条件@#@C.牛奶价格的下降D.收入的下降@#@24.当羽毛球拍的价格下降时,对羽毛球的需求量将(C)。

@#@@#@A.减少B.不变C.增加D.视具体情况而定@#@25.其它条件不变,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的(D)。

@#@@#@A.需求下降B.需求增加C.需求量下降D.需求量增加@#@26.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A)。

@#@@#@A.需求增加B.需求量增加C.需求减少D.需求量减少@#@27.对大白菜供给的减少,不可能是由于(C)。

@#@@#@A.气候异常严寒B.政策限制大白菜的种植@#@C.大白菜的价格下降D.农肥价格上涨@#@28.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9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变为@#@Q=5-9P后,均衡价格将(A)。

@#@@#@A.大于4B.小于4C.等于4D.小于或等于4E.无法确定@#@29.当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后,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将(D)。

@#@@#@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确定E.使得均衡数量不变@#@30.下列哪种情况将导致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而不是需求的变化(D)。

@#@@#@A.消费者的收入变化B.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变化@#@C.消费者预期该商品的价格将上涨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E.以上因素都不改变需求@#@3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不变?

@#@(A)。

@#@@#@A.商品本身的价格B.个人偏好@#@C.其他商品的价格D.个人收入@#@32.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A)。

@#@@#@A.需求量增加    B.求量减少@#@C.需求增加     D.需求减少@#@33.需求量和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变化,是因为(C)。

@#@@#@A.收入效应的作用B.替代效应的作用@#@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时发生作用D.以上均不正确@#@34.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D)@#@A.消费者收入变化B.商品价格变化@#@C.消费者偏好变化D.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35.商品x和商品y是相互替代的,则x的价格下降将导致(B)。

@#@@#@A.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x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y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36.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的影响是(C)。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互补品的供给趋向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37.如果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弹性(B)。

@#@@#@A.相同B.不同@#@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依切点所在的位置而定@#@38.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价格弹性也不变,这种说法(B)。

@#@@#@A.正确B.不正确@#@C.有时正确,有时不正确D.难以确定@#@39.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美元下降到9美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则需求为(A)。

@#@@#@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C.单一弹性D.难以确定@#@40.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B)@#@A.缺乏弹性的B.富有弹性的C.有单位弹性的@#@D.无法确定E.具有无限弹性@#@41.收入的增加会导致(B)@#@A.劣等品的需求曲线右移B.正常品的需求曲线右移@#@C.需求没有变化,因为价格将会上升,这会抵消收入增加的效应@#@D.沿需求曲线的变动@#@42.在一个仅有两种商品的模型中,若X对于Y的价格的需求交叉弹性大于零,则可以肯定(C)@#@A.对Y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富于弹性的B.对Y的需求价格弹性是缺乏弹性的@#@C.对X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富于弹性的D.两商品是互补的@#@E.上述说法均不准确@#@43.若一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曲线,则我们可以断定(B)@#@A.它具有不变弹性B.当需求量增加时,其弹性下降@#@C.当价格上涨时,其弹性下降D.对于所有的正价格,边际收益是正的@#@E.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44.下列诸情形中,何种情况将意味着是吉芬品(D)@#@A.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都是正的@#@B.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都是负的@#@C.需求收入弹性为正,但需求价格弹性是负的@#@D.需求收入弹性为负,但需求价格弹性为正@#@E.上述没有一个说出了吉芬品的特点@#@45.若某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则该商品为(B)@#@A.正常品B.低档品C.必需品D.奢侈品@#@46.若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B)@#@A.缺乏弹性的B.富有弹性的C.有单位弹性的@#@D.无法确定E.具有无限弹性@#@47.当只有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时,连接消费者各均衡点的轨迹称为(D)@#@A.需求曲线B.价格-消费曲线C.恩格尔曲线@#@D.收入-消费曲线E.以上都不对@#@48.蛛网定理说明的是(C)@#@A.周期性商品的供应数量和价格的变化B.周期性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化@#@C.周期性商品的供求数量和价格的变化D.周期性经济危机@#@49.弹性是指(C)@#@A.一种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随变量的变化@#@B.一种自变量的增长量而引起随变量的增长量@#@C.一种自变量的百分比变化而引起的随变量的百分比变化@#@D.一种自变量的变化量而引起随变量的变化量@#@50.如果价格从10元下降到8元,需求数量从1000件增加到1200件,需求价格弹性为(D)@#@A.+1.33B.-1.33C.+0.75D.-0.82@#@51.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正值,说明(A)@#@A.该种商品不是低等品C.该种商品必定是必需品@#@D.该种商品必定是高级品E.该种商品必定是低等品@#@52.水平线的需求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是(B)@#@A.零B.无穷大C.1D.不肯定@#@53.交叉弹性等于-3,说明两种商品的关系是(B)@#@A.独立品B.补充品C.替代品D.既可以相互替代,又不可以完全替代@#@54.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的产品需求将是(D)。

@#@@#@A.毫无弹性B.有单元弹性@#@C.缺乏弹性或者说弹性较小D.富有弹性或者说弹性很大@#@55.弧弹性系数对曲线型需求曲线的点弹性系数的估计在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将得到改善(C)。

@#@@#@A.弧长变短时B.弧的曲率变小时@#@C.上面二者都发生变化时D.上述都不变时@#@56.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价格弹性也不变,这个说法(B)。

@#@@#@A.一定正确B.一定不正确@#@C.可能不正确D.无法断定正确不正确@#@57.下列哪一种弹性是度量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而不是曲线本身的移动(A)。

@#@@#@A.需求的价格弹性B.需求的收入弹性@#@C.需求的交叉弹性D.需求的预期价格弹性@#@58.若X和Y二产品的交叉弹性是-2.3,则(D)。

@#@@#@A.X和Y是替代品B.X和Y是正常商品@#@C.X和Y是劣质品D.X是Y互补品@#@59.如果某商品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C)。

@#@@#@A.会使销售收益增加B.该商品销售收益不变@#@C.会使该商品销售收益下降D.销售收益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60.政府对买者出售的商品每单位征税5美元,假定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零,可以预料价格的上升(B)。

@#@@#@A.小于5美元B.等于5美元C.大于5美元D.不可确定@#@61.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3美元降到2美元,需求量将从9单位增加到11单位,则该商品卖者的总收益将(C)。

@#@@#@A.保持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确知@#@62.若需求曲线为向右下倾斜一直线,则当价格从高到低不断下降时,卖者总收益(B)。

@#@@#@A.不断增加@#@B.在开始时趋于增加,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减少@#@C.在开始时趋于减少,到达最小时则趋于增加@#@D.不断减少。

@#@@#@63.厂商在工资率下降时一般倾向于增雇工人,假如对工人的需求缺乏弹性,工资率的下降将导致工资总额(A)。

@#@@#@A.减少B.不变C.增加D.无法确定@#@64.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A)。

@#@@#@A.富有弹性B.具有单元弹性C.缺乏弹性D.其弹性不能确定@#@65.两种商品中若当其中一中的价格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则两者的交叉需求弹性系数为(A)。

@#@@#@A.负B.正C.0D.1@#@66.对劣质商品的需求弹性Em是(C)。

@#@@#@A.Em<@#@1B.Em=0C.Em<@#@0D.Em>@#@0@#@67.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决定按销售量向卖者征税,假如政府希望税收负担全部落在买者@#@身上,并尽可能不影响交易量,那么应该具备的条件是(C)。

@#@@#@A.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均大于零小于无穷@#@B.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零小于无穷,供给的价格弹性等于零@#@C.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零,供给的价格弹性大于零小于无穷@#@D.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无穷,供给的价格弹性等于零@#@68.已知当某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1美元的时候,均衡交易量是1000单位。

@#@现假定买者收@#@入的增加使这种商品的需求增加了400单位,那么在新的均衡价格上买者的购买量是(C)。

@#@@#@A.1000单位B.多于1000单位但小于1400单位@#@C.1400单位D.以上均不对@#@69.如果政府对卖者出售的商品每单位征税5美分,那么这种做法将引起这种商品的(已知@#@该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曲线具有正常的正斜率和负斜率)(B)。

@#@@#@A.价格上升5美分B.价格的上升小于5美分@#@C.价格的上升大于5美分D.不可确定@#@70.如果政府利用配给的方法来控制价格,这意味着(B)。

@#@@#@A.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已不能影响价格@#@B.政府通过移动供给曲线来控制价格@#@C.政府通过移动需求曲线来抑制价格@#@D.政府通过移动供给和需求曲线来抑制价格@#@71.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

@#@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C)。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D.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72.假定商品x和商品y的需求交叉弹性是-2,则(A)。

@#@@#@A.x和y是互补品B.x和y是替代品@#@C.x和y是正常商品D.x和y是劣质品@#@73.下列哪种情况使总收益增加?

@#@(A)@#@A.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B.价格下降,需求缺乏弹性@#@C.价格上升,需求富有弹性D.价格下降,需求单位弹性@#@74.劣质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B)。

@#@@#@A.正B.负@#@C.零D.难以确定@#@75.假定生产某种产品的原材料价格上升,则这种产品的(C)。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供给曲线向左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移动@#@76.假定某商品的供给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那么该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B)。

@#@@#@A.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B.恒等于1@#@C.为其斜率值D.难以确定@#@77.下列哪中情况不正确?

@#@(D)@#@A.如果供给减少,需求不变,均衡价格将上升@#@B.如果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均衡价格将下降@#@C.如果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将上升@#@D.如果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均衡价格将上升@#@78.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将出现(C)。

@#@@#@A.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销量减少B.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销量无法确定@#@C.均衡价格无法确定,均衡产销灵减少D.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销量减少@#@79.蛛网模型以下列哪个假定为前提条件?

@#@(D)@#@A.需求量对价格缺乏弹性B.供给量对价格缺乏弹性@#@C.消费者改变对未来的价格预期D.生产者按本期的价格决定下期的产量@#@80.假定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均为直线,那么收敛型蛛网的条件是(A)。

@#@@#@A.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B.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C.需求弹性等于供给弹性D.以上均不正确@#@8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弹性的大小(B)。

@#@@#@A.与生产者的税收负担成正比,与消费者的税收负担成反比@#@B.与生产者的税收负担成反比,与消费者的税收负担成正比@#@C.不影响税收额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分配比例@#@D.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税收负担无关@#@8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弹性的大小(A)。

@#@@#@A.与消费者的税收负担成反比,与生产者的税收负担成正比@#@B.与消费者的税收负担成正比,与生产者的税收负担成反比@#@C.不影响税收额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分配比例@#@D.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税收无关@#@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BE)项的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是需求规律的例外。

@#@@#@A.面包B.吉芬商品C.低档品D.小汽车E.炫耀性商品@#@2.1966年以前,天主教徒在星期五不许吃肉,他们便吃鱼。

@#@1966年,教皇允许教徒们在星期五吃肉,则(CE)。

@#@@#@A.一周内的平均鱼价将上涨B.鱼的消费量将增加@#@C.鱼的消费量将减少D.肉的消费量将减少E.肉的价格将上涨@#@3.对西红柿需求的变化,可能是由于(BC)。

@#@@#@A.消费者认为西红柿价格太高了B.消费者得知西红柿有益健康@#@C.消费者预期西红柿将降价D.种植西红柿的技术有了改进@#@E.以上都对@#@4.若X和Y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大于零,则(BD)。

@#@@#@A.X和Y是互补品B.X和Y是替代品C.X和Y是必需品@#@D.X和Y的需求曲线都具有正斜率E.以上都不对@#@5.若某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则该商品为(BE)。

@#@@#@A.正常品B.低档品C.必需品D.奢侈品E.吉芬物品@#@6.已知一条线性需求曲线如下图,a点为AB线段的中点,则(AC)。

@#@@#@A.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a点需求价格弹性@#@B.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a点需求价格弹性@#@C.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D.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7.若某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则该商品为(BE)。

@#@@#@A.正常品B.低档品C.必需品D.奢侈品E.吉芬商品@#@8.若X和Y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大于零,则(BD)。

@#@@#@A.X和Y是互补品B.X和Y是替代品C.X和Y是必需品@#@D.X和Y是需求曲线都具有正斜率E.以上都不对@#@三、填空题@#@1.需求表或需求曲线表示(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

@#@@#@2.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或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3.需求是指买者在某段时期内按(各种不同)的价格所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4.需求量是指买者在某段时期内按(某一特定)的价格所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5.在图像上,需求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上的点沿着曲线移动)。

@#@@#@6.引起需求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收入、消费者人数、收入分配和其他商品的价格)。

@#@@#@7.引起需求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商品本身的价格和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

@#@@#@8.供给表和供给曲线表示(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

@#@@#@9.供给量随着价格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10.供给是指买者在某段时间内按(各种不同)的价格所愿意出售的商品数量,它的变化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

@#@@#@11.(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映的敏感程度,它的计算公式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12.需求的收入弹性衡量(需求量对收入变化反映的敏感程度),它的计算公式是: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收入变化的百分比。

@#@@#@13.(需求的交叉弹性)反映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反映的敏感程度。

@#@它的计算公式是:

@#@商品X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商品Y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14.供给的价格弹性是用(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表示的。

@#@@#@15.";i:

7;s:

2041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输油管道初步设计@#@学生姓名:

@#@***@#@学号:

@#@03122612@#@专业班级:

@#@油气储运工程03-6班@#@指导教师:

@#@史秀敏@#@@#@@#@2007年6月20日@#@摘要@#@***管线工程全长440km,年设计最大输量为500万吨,最小输量为350万吨。

@#@@#@管线沿程地形较为起伏,最大高差为32m,经校核全线无翻越点;@#@在较大输量时可热力越站,较小输量时可压力越站。

@#@@#@输油管采用沥青加强级外保护的防腐措施。

@#@全线共设热泵站12座,管线埋地铺设。

@#@管材采用406.4×@#@7.9,L245的直弧电阻焊钢管;@#@采用加热密闭式输送流程,先炉后泵的工艺,充分利用设备,全线输油主泵和给油泵均采用并联方式。

@#@加热炉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

@#@管线上设有压力保护系统,出站处设有泄压装置,防止水击等现象,压力过大造成的危害。

@#@@#@首站流程包括收油、存储、正输、清管、站内循环、来油计量及反输等功能;@#@中间站流程包括正输、反输、越站、收发清管球等功能。

@#@采用SCADA检测系统,集中检测、管理,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由计算分析证明该管线的运行可收到良好的效益并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

@#@管型;@#@输量;@#@热泵站;@#@工艺流程@#@ABSTRACT@#@Thewholelengthofthepipelineis440kilometerandtheterrainisplan.Themaximumoftransportcapacityis500milliontonperyearandminimumofthroughoutis350milliontonperyear.@#@Thechoiceofmainequipmentanddeterminationofstationsitearebasedontheconditionofeverythroughout.Afterthetechnicalevaluation,onetypeofsteelpipelinecalledL245isselect.Theoptimumdiameteris404.6millimeterandthewallthicketis7.9millimeter.@#@Inordertoreducethelossofheat,thepipelineisburiedundertheground.Thepipelineiscoatedwith7-millimeterthickanti-corrosionasphaltlayerandimpressedcurrentcatholicprotectiontoprotectthepipefromcorrosion.@#@Theprocessoftransportationispump-to-pumptightlineoperation.Crudeoilisheatedatfirstandthepumpineachstation.Therearethree220D-65×@#@10pumpsareequippedasthetransportingpump.Theprocessofflowsinthestationincludes:

@#@collectingcrudeoil;@#@forwardtransportation;@#@reversepumpingoverstationandcirculationinthestation.@#@Alongthemainline,oiltransportationincludedheadstation,intermediateheatingandpumpingstation,andterminalstation.@#@Throughthebenefitanalysisandfeasibilitystudyofoperation,theprojecthasagoodeconomicbenefitandthedesignisfeasible.@#@Keywords:

@#@pipelinecorrosion;@#@pump-to-pumpstation;@#@analysis@#@目录@#@前言 1@#@第1章工艺计算说明书 2@#@1.1设计准则 2@#@1.1.1设计依据 2@#@1.1.2设计原则 2@#@1.2设计原始数据 2@#@1.2.1设计输量 2@#@1.2.2环境参数 3@#@1.2.3原油物性 3@#@1.2.4粘温关系 3@#@1.2.5沿程里程、高程 3@#@1.3运行参数的选取 4@#@1.3.1进出站油温选取 4@#@1.3.2其它参数选取 5@#@1.4基础计算及经济管径选取 5@#@1.4.1最优管径的选取 5@#@1.4.2粘温方程 6@#@1.4.3总传热系数K 6@#@1.5热力计算 6@#@1.5.1热力计算说明 7@#@1.5.2流态判断 7@#@1.5.3加热站数确定 8@#@1.6水力计算 9@#@1.6.1确定出站油温 9@#@1.6.2沿程摩阻确定 9@#@1.6.3翻越点判断 10@#@1.6.4泵的选型及泵站数的确定 10@#@1.7站址确定及热力、水力校核 10@#@1.7.1站址确定 10@#@1.7.2热力、水力校核 11@#@1.8反输计算 13@#@1.8.1反输量的确定 13@#@1.8.2反输泵的选取 13@#@1.8.3反输的进出站压力校核 13@#@1.9主要设备的选择 14@#@1.9.1输油泵的选择 14@#@1.9.2加热炉的选择 15@#@1.9.3首末站罐容的选择 16@#@1.9.4阀门选取 16@#@1.9.5管材选取:

@#@ 17@#@1.10站内工艺流程的设计 17@#@1.10.1输油站工艺流程:

@#@ 17@#@1.10.2工艺流程简介:

@#@ 17@#@第2章工艺设计计算书 19@#@2.1基础计算 19@#@2.1.1温度计算 19@#@2.1.2密度计算 19@#@2.1.3流量换算 19@#@2.1.4经济管径计算 19@#@2.1.5管材选取 20@#@2.1.6粘温方程 20@#@2.1.7流态判断 21@#@2.1.8总传热系数K 22@#@2.2最小输量下的工况计算 23@#@2.2.1热力计算 23@#@2.2.2水力计算 24@#@2.3最大输量下的工况计算 26@#@2.3.1热力计算 26@#@2.3.2水力计算 27@#@2.4站址确定及热力、水力校核 28@#@2.4.1站址确定 28@#@2.4.2热力、水力校核 30@#@2.5反输计算 33@#@2.5.1反输量确定 33@#@2.5.2翻越点判断 33@#@2.5.3开泵方案 34@#@2.5.4压力校核 34@#@2.6设备选型 35@#@2.6.1加热炉的选择 35@#@2.6.2输油主泵的选择 35@#@2.6.3给油泵选择 35@#@2.6.4反输泵的选择 36@#@2.6.5储油罐的选择 36@#@2.6.6原动机的选择 36@#@2.6.7阀门 37@#@2.7开炉开泵方案 37@#@2.7.1最大输量下:

@#@ 37@#@2.7.2最小输量下:

@#@ 38@#@结论 39@#@致谢 40@#@参考文献 41@#@-41-@#@第1章工艺说明书@#@前言@#@长输管道设计是对油气储运专业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次重要培养与锻炼,也是对其专业知识学习的一次综合考验。

@#@此设计管材采用406.4×@#@7.9,L245钢管;@#@采用加热密闭式输送流程,先炉后泵的工艺,充分利用设备,全线输油主泵和给油泵均采用并联方式,加热炉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

@#@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确定经济管径、站址确定、调整及工况校核、设备选型、反输计算、站内工艺流程设计和开炉开泵方案;@#@绘制首站及中间热泵站的工艺流程图、首站的平面布置图、泵房安装图、管道的纵断面图。

@#@此外还进行了一定量的外文翻译。

@#@在本次设计中,自己学到了许多平常课堂无法学到的东西,使自己不但系统地整理了以前的所学的知识,而且对管输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疏漏和错误之处,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多批评、指正。

@#@@#@第1章工艺计算说明书@#@1.1设计准则@#@1.1.1设计依据@#@《***输油管道初步设计》任务书中国石油大学储运教研室@#@《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工程管道安装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1.2设计原则@#@

(1)设计中贯彻国家有关政策,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使用、确保质量;@#@@#@

(2)保护环境,降低能耗,节约土地;@#@处理好与铁路、公路、空运、水路间的相互关系,在满足管线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管线的承压能力以减少不必要的损耗;@#@@#@(3)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合理吸取国内外新的科技成果。

@#@管线线路选择应根据沿线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质、地震等自然条件和交通、电力、水利、工矿企业、城市建设等的现状与发展规划,在施工便利和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分析和技术比较确定;@#@@#@(4)采用地下埋设方式。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时,局部地段可采用土堤埋设或地上敷设;@#@@#@(5)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兼顾热力站、泵站的布置,本着“热泵合一”的原则,尽量减少土地占用。

@#@@#@1.2设计原始数据@#@1.2.1设计输量@#@最大输量为500万吨/年;@#@@#@生产期生产负荷(各年输量与最大输量的比率)见下表1-1。

@#@@#@表1-1生产期生产负荷表@#@年@#@1@#@2@#@3@#@4@#@5@#@6@#@7@#@8@#@9@#@10@#@11@#@12@#@13@#@生产负荷(%)@#@70@#@80@#@9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90@#@80@#@1.2.2环境参数@#@年最低月平均温度1℃;@#@管道中心埋深1.5m;@#@@#@土壤导热系数1.4w/(m‧℃);@#@沥青防腐层导热系数0.15w/(m‧℃);@#@@#@1.2.3原油物性@#@①20℃的密度885kg/m;@#@@#@②初馏点85℃;@#@@#@③反常点32℃;@#@@#@④凝固点28℃;@#@@#@⑤比热2.1kJ/(kg‧℃);@#@@#@⑥燃油热值4.18×@#@10kJ/kg。

@#@@#@1.2.4粘温关系@#@见表1-2@#@表1-2油品温度与粘度数据@#@温度(℃)@#@32@#@35@#@40@#@45@#@50@#@55@#@60@#@65@#@粘度(cp)@#@60@#@53.4@#@44.1@#@36.4@#@30@#@26.4@#@23.3@#@21@#@1.2.5沿程里程、高程@#@数据见表1-3@#@表1-3管道纵断面数据@#@高程(km)@#@0@#@25@#@61@#@94@#@122@#@155@#@183@#@212@#@里程(km)@#@18@#@50@#@30@#@35@#@15@#@38@#@26@#@22@#@高程(km)@#@243@#@268@#@303@#@336@#@367@#@394@#@415@#@440@#@里程(km)@#@28@#@30@#@44@#@48@#@50@#@35@#@25@#@18@#@1.3运行参数的选取@#@1.3.1进出站油温选取@#@

(1)出站油温@#@考虑到原油中不可避免的含水,故加热温度不宜高于100℃,以防止发生沸溢。

@#@由于本设计采取先炉后泵的方式,则加热温度不应高于初馏点,以免影响泵的吸入。

@#@另外,管道采用沥青防腐绝缘层,其输油温度不能超过沥青的耐热程度。

@#@而且,考虑到管道的热变形等因素,加热温度也不宜太高。

@#@@#@综上考虑,借鉴经验数据,初步确定出站温度=65℃。

@#@@#@

(2)进站油温@#@加热站进站油温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经济比较。

@#@本设计中输送的油品含蜡量和胶质含量均较高,且于凝点较高的含蜡原油,由于在凝点附近粘温曲线很陡,故其经济进站温度常略高于凝固点。

@#@由于含蜡原油的粘温特性及凝点都会随热处理条件不同而不同,故应在热处理实验的基础上,考虑最优热处理条件及经济比较来选择进出站温度。

@#@@#@综合考虑,借鉴经验数据,初步设计进站温度=33℃。

@#@@#@(3)平均温度@#@有上面得到进出站油温计算平均温度可采用下式:

@#@@#@(1-1)@#@式中—平均油温,℃;@#@@#@、—加热站的出站、进站温度,℃。

@#@@#@1.3.2其它参数选取@#@

(1)热站、泵站间压头损失15m;@#@@#@

(2)热泵站内压头损失30m;@#@@#@(3)进站压力范围一般为20~80m;@#@@#@(4)年输送天数为350天;@#@@#@(5)首站进站压力50m。

@#@@#@1.4基础计算及经济管径选取@#@1.4.1最优管径的选取@#@在规定输量下,若选用较大的管径,可降低输送压力,减少泵站数,从而减少了泵站的建设费用,降低了输油的动力消耗,但同时也增加了管路的建设费用。

@#@根据目前国内加热输油管道的实际经验,热油管道的经济流速在1.0~2.0m/s范围内。

@#@经过计算,查API标准钢管规格确定标准管径及壁厚,最终选定为外管径φ406.4,壁厚7.9mm。

@#@@#@

(1)密度计算@#@(1-2)@#@式中—温度为℃及℃时的油品密度,kg/m;@#@@#@—原油在20℃时的密度,ρ20=885㎏/m3@#@—温度纠正系数,kg/(·@#@℃),。

@#@@#@

(2)初选经济管径@#@(1-3)@#@(3)反算经济管径@#@(1-4)@#@式中—流速,m/s@#@—管道内直径,m@#@1.4.2粘温方程@#@根据粘度和温度的原始参数,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

@#@@#@㏒=2.21136-0.0141136T(1-5)@#@1.4.3总传热系数K@#@管道传热由:

@#@

(1)油流至管内壁的热传导;@#@@#@

(2)管壁、沥青防腐层的热传导;@#@@#@(3)管外壁周围土壤的传热。

@#@@#@=+∑㏑+(1-6)@#@=(1-7)@#@当()〉2时:

@#@=(1-8)@#@式中Di,Di+1—钢管、沥青防腐层的内径和外径,m;@#@@#@λi—导热系数,w/(m‧℃);@#@@#@Dw—管道最外围的直径,m;@#@@#@α1—油流至管内壁的放热系数,w/(m2‧℃);@#@@#@α2—管壁至土壤放热系数,w/(m2‧℃);@#@@#@λt—土壤导热系数,w/(m‧℃);@#@@#@ht—管中心埋深,1.5m。

@#@@#@1.5热力计算@#@对于高含蜡及易凝易粘油品的管道输送,如果直接在环境温度下输送,则油品粘度大,阻力大,管道沿途摩阻损失大,导致了管道压降大,动力费用高,运行不经济,且在冬季极易凝管,发生事故,所以为了安全输送,在油品进入管道前必须采取降凝降粘措施。

@#@目前国内外很多采用加入降凝剂或给油品加热的办法,使油品温度升高,粘度降低,从而达到降凝目的。

@#@@#@本设计采用加热的办法,提高油品温度以降低其粘度,减少摩阻损失,降低管输压力,使输油总能耗小雨不加热输送,并使管内最低油温维持在凝点以上,保证安全输送。

@#@@#@热油管道不同于等温输送的特点在于在输送过程中存在摩阻损失和散热损失两种能量损失,因此我们必须从两方面给油流供应能量,由加热站供应热能,由泵站供应压力能。

@#@此外这两种损失相互影响,摩阻损失的大小决定于油品的粘度,而粘度大小又取决于输送温度的高低,通常管子的散热损失往往占能量损失的主导地位。

@#@当热油沿管路流动时,温度不断降低,粘度不断增大,水力坡降也不断变化。

@#@计算热油管道的摩阻时,必须考虑管路沿线的温降情况及油品的粘温特性。

@#@因此设计管路时,必须先进行热力计算,然后进行水力计算。

@#@此外,热油管的摩阻损失应按一个加热站间距来计算,全线摩阻为各站间摩阻之和。

@#@@#@1.5.1热力计算说明@#@埋地不保温管线的散热传递过程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油流至管壁的放热,沥青绝缘层的热传导和管外壁至周围土壤的传热,由于本设计中所输介质的要求不高,而且管径和输量较大,油流到管壁的温降比较小,故管壁到油流的散热可以忽略不记。

@#@而总传热系数主要取决于管外壁至土壤的放热系数值在紊流状态下对传热系数值的影响可忽略。

@#@由于本设计中所输介质为高粘原油,故而在热力计算中考虑了摩擦生热对温升的影响。

@#@计算中周围介质的温度取最冷月土壤的平均温度,以加权平均温度作为油品的物性计算温度。

@#@由于设计流量较大,据经验,将进站温度取为℃,出站温度取为℃。

@#@然后由苏霍夫公式计算站间距,从而进一步求得加热站数。

@#@@#@1.5.2流态判断@#@Re=(1-9)@#@临界雷诺数Re1=(1-10)@#@ε=e=0.1(1-11)@#@式中d—内径,m;@#@@#@e—管内壁绝对粗糙度,m。

@#@@#@经计算3000﹤Remin﹤Remax﹤Re1,所以各流量下流态均处于水力光滑区。

@#@@#@1.5.3加热站数确定@#@由最小输量进行热力计算确定加热站数。

@#@@#@加热站间距LR的确定:

@#@@#@LR=㏑加热站数NR=(1-12)@#@i=β(1-13)@#@式中=b=(1-14)@#@T0—管道埋深处年最低月平均地温,取1℃;@#@@#@G—原油的质量流量,㎏/s;@#@@#@C—油品比热kJ/(kg‧℃),取2.1kJ/(kg‧℃);@#@@#@i—水力坡降;@#@@#@β,m—由流态确定,因为处于水力光滑区,@#@m=0.25,β=0.0246;@#@@#@Q—体积流量,m3/s。

@#@@#@由式(1-13)(1-14)@#@℃@#@则得站间距km@#@加热站数@#@化整取,即初定八个加热站。

@#@所以加热站间距==55km@#@1.6水力计算@#@当管路的流态在紊流光滑区时,摩阻仅与粘度的0.25次方成正比,可按平均温度下的油流粘度,用等温输送的方法计算加热站间摩阻;@#@@#@先根据流量和管径判断流态。

@#@在大于35℃时一直处于紊流水力光滑区,由平均温度求出平均粘度,再由列宾宗公式计算站间摩阻;@#@@#@最大输量下求泵站数,首先反算出站油温,经过计算,确定出站油温为62.87℃。

@#@由粘温关系得出粘度等数据,为以后计算打好基础。

@#@为了便于计算和校核,本设计中将局部摩阻归入一个加热站的站内摩阻,而忽略了站外管道的局部摩阻损失。

@#@@#@1.6.1确定出站油温@#@不能忽略摩擦热的影响,用迭代法计算最大输量下的出站油温TR:

@#@@#@TR=T0+b+(TZ-T0-b)eal(1-15)@#@i=β(1-16)@#@式中β、m—由流态确定,水力光滑区:

@#@m=0.25,β=0.0246;@#@@#@Q—体积流量,m3/s。

@#@@#@1.6.2沿程摩阻确定@#@H=1.01iL+△Z(1-17)@#@式中△Z—起终点高差,m,。

@#@@#@1.6.3翻越点判断@#@根据管道纵断面图找到可能存在翻越点的点。

@#@@#@由公式:

@#@@#@比较H与的大小,@#@若则全程不存在翻越点;@#@反之则存在。

@#@@#@1.6.4泵的选型及泵站数的确定@#@因为流量较小,沿线地势较平坦,且从经济角度考虑并联效率高,便于自动控制优化运行,所以选用并联方式泵。

@#@@#@选型并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的已知条件:

@#@选200D-6510泵。

@#@@#@泵的特性方程:

@#@@#@H=795-0.006415Q1.75(1-18)@#@额定流量280m/h,。

@#@@#@计算管道全线摩阻确定站内泵的个数:

@#@@#@H=1.01iL+△Z@#@式中△Z—起终点高差,m。

@#@@#@确定泵站数@#@Np=(1-19)@#@经计算,需要设7个泵站@#@1.7站址确定及热力、水力校核@#@1.7.1站址确定@#@根据地形的实际情况,本着热泵站合一的原则,进行站址的调整。

@#@确定站址,除根据工艺设计要求外,还需按照地形、地址、文化、气象、给水、排水、供电和交通运输等条件,并结合施工、生产、环境保护,以及职工生活等方面综合考虑,当热站数和泵站数合一后,既要考虑满足最大输量下压能的要求,又要考虑最小输量下的热能要求,应满足:

@#@@#@

(1)进站油温为33℃;@#@@#@

(2)根据进站油温反算出的出站油温应低于管道允许的最高出站油温;@#@@#@(3)进站压力应满足泵的吸入性能;@#@@#@(4)出站压力不超过管线承压能力。

@#@@#@所以确定设8个热泵站且平均布置无须进行调整站址如下表1-4:

@#@@#@表1-4布站情况表@#@站号@#@站类型@#@里程(km)@#@高程(m)@#@1@#@热泵站@#@0@#@18@#@2@#@热泵站@#@55@#@33@#@3@#@热泵站@#@110@#@23@#@4@#@热泵站@#@165@#@33@#@5@#@热泵站@#@220@#@24@#@6@#@热泵站@#@275@#@32@#@7@#@热泵站@#@330@#@46@#@8@#@热泵站@#@385@#@40@#@1.7.2热力、水力校核@#@由于对站址的综合考虑,使热站、泵站的站址均有所改变,因此必须进行热力、水力校核。

@#@求得站址改变后的进出站温度、压力,以确保管线的安全运行。

@#@@#@各站进站压力均满足泵的吸入性能要求,出站压力均不超过最大承压,出站温度低于最高出站温度,校核合格。

@#@@#@

(1)进出站温度校核@#@为了满足工艺和热力要求,对以其输量校核时,应固定进站油温为℃,根据初算时的值和值反算得出站温";i:

8;s:

17329:

"第七章指针·@#@23·@#@@#@第七章指针@#@7.1选择题@#@1.若有说明:

@#@inta=2,*p=&@#@a,*q=p;@#@,则以下非法的赋值语句是()。

@#@@#@A.p=q;@#@B.*p=*q;@#@C.a=*q;@#@D.q=a;@#@@#@2.若定义:

@#@inta=511,*b=&@#@a;@#@,则printf("@#@%d\n"@#@,*b);@#@的输出结果为:

@#@@#@A.无确定值B.a的地址C.512D.511@#@3.已有定义 inta=2,*p1=&@#@a,*p2=&@#@a;@#@下面不能正确执行的赋值语句是()。

@#@@#@A.a=*p1+*p2;@#@B.p1=a;@#@C.p1=p2;@#@D.a=*p1*(*p2);@#@@#@4.变量的指针,其含义是指该变量的()。

@#@@#@A.值B.地址C.名D.一个标志@#@5.若有说明语句:

@#@inta,b,c,*d=&@#@c;@#@,则能正确从键盘读入三个整数分别赋给变量a、b、c的语句是()。

@#@@#@A.scanf("@#@%d%d%d"@#@,&@#@a,&@#@b,d);@#@@#@B.scanf("@#@%d%d%d"@#@,a,b,d);@#@@#@C.scanf("@#@%d%d%d"@#@,&@#@a,&@#@b,&@#@d);@#@@#@D.scanf("@#@%d%d%d"@#@,a,b,*d);@#@@#@6.若已定义inta=5;@#@下面对

(1)、

(2)两个语句的正确解释是()。

@#@@#@

(1)int*p=&@#@a;@#@

(2)*p=a;@#@@#@A.语句

(1)和

(2)中的*p含义相同,都表示给指针变量p赋值。

@#@@#@B.

(1)和

(2)语句的执行结果,都是把变量a的地址值赋给指针变量p。

@#@@#@C.

(1)在对p进行说明的同时进行初始化,使p指向a;@#@@#@

(2)变量a的值赋给指针变量p。

@#@@#@D.

(1)在对p进行说明的同时进行初始化,使p指向a;@#@@#@

(2)将变量a的值赋予*p。

@#@@#@7.若有语句int*p,a=10;@#@p=&@#@a;@#@下面均代表地址的一组选项是()。

@#@@#@A.a,p,*&@#@aB.&@#@*a,&@#@a,*p@#@C.*&@#@p,*p,&@#@aD.&@#@a,&@#@*p,p@#@0.2345@#@p@#@x@#@8.若需要建立如图所示的存储结构,且已有说明double*p,x=0.2345;@#@则正确的赋值语句是()。

@#@@#@@#@A.p=x;@#@B.p=&@#@x;@#@@#@C.*p=x;@#@D.*p=&@#@x;@#@@#@9.若有说明:

@#@int*p,a=1,b;@#@以下正确的程序段是()。

@#@@#@A.p=&@#@b;@#@B.scanf("@#@%d"@#@,&@#@b);@#@@#@scanf("@#@%d"@#@,&@#@p);@#@*p=b;@#@@#@C.p=&@#@b;@#@D.p=&@#@b;@#@@#@scanf("@#@%d"@#@,*p);@#@*p=a;@#@@#@10.有如下语句:

@#@intm=6,n=9,*p,*q;@#@p=&@#@m;@#@q=&@#@n;@#@如图1所示,若要实现下图所示的存储结构,可选用的赋值语句是()。

@#@@#@m@#@p@#@n@#@q@#@p@#@m@#@q@#@n@#@@#@A.*p=*q;@#@B.p=*q;@#@@#@C.p=q;@#@D.*p=q;@#@@#@11.以下程序中调用scanf函数给变量a输入数值的方法是错误的,其错误原因是()。

@#@@#@#include<@#@stdio.h>@#@@#@main()@#@{@#@int*p,*q,a,b;@#@@#@p=&@#@a;@#@@#@printf("@#@inputa:

@#@"@#@);@#@@#@scanf("@#@%d"@#@,*p);@#@@#@… @#@}@#@A.*p表示的是指针变量p的地址@#@B.*p表示的是变量a的值,而不是变量a的地址@#@C.*p表示的是指针变量p的值@#@D.*p只能用来说明p是一个指针变量@#@12.下面程序的功能是从输入的十个字符串中找出最长的那个串。

@#@请在________处填空。

@#@@#@#include"@#@stdio.h"@#@@#@#include"@#@string.h"@#@@#@#defineN10@#@main()@#@{@#@chars[N][81],*t;@#@@#@intj;@#@@#@for(j=0;@#@j<@#@N;@#@j++)@#@gets(s[j]);@#@@#@t=*s;@#@@#@for(j=1;@#@j<@#@N;@#@j++)@#@if(strlen(t)<@#@strlen(s[j]))________;@#@@#@printf("@#@themaxlengthoftenstringsis:

@#@%d,%s\n"@#@,strlen(t),t);@#@@#@}@#@A.t=s[j]B.t=&@#@s[j]C.t=s++D.t=s[j][0]@#@13.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char*s="@#@girl"@#@;@#@等价于char*s;@#@*s="@#@girl"@#@;@#@@#@B.chars[10]={"@#@girl"@#@};@#@等价于chars[10];@#@s[10]={"@#@girl"@#@};@#@@#@C.char*s="@#@girl"@#@;@#@等价于char*s;@#@s="@#@girl"@#@;@#@@#@D.chars[4]="@#@boy"@#@,t[4]="@#@boy"@#@;@#@等价于 chars[4]=t[4]="@#@boy"@#@@#@14.设char*s="@#@\ta\017bc"@#@;@#@则指针变量s指向的字符串所占的字节数是()。

@#@@#@A.9B.5C.6D.7@#@15.下面程序段中,for循环的执行次数是()。

@#@@#@char*s="@#@\ta\018bc"@#@;@#@@#@for(;@#@*s!

@#@='@#@\0'@#@;@#@s++)printf("@#@*"@#@);@#@@#@A.9B.5C.6D.7@#@16.以下不能正确进行字符串赋初值的语句是()。

@#@@#@A.charstr[5]="@#@good!

@#@"@#@;@#@@#@B.char*str="@#@good!

@#@"@#@;@#@@#@C.charstr[]="@#@good!

@#@"@#@;@#@@#@D.charstr[5]={'@#@g'@#@,'@#@o'@#@,'@#@o'@#@,'@#@d'@#@};@#@@#@17.若指针p已正确定义,要使p指向两个连续的整型动态存储单元,不正确的语句是()。

@#@@#@A.p=2*(int*)malloc(sizeof(int));@#@@#@B.p=(int*)malloc(2*sizeof(int));@#@@#@C.p=(int*)malloc(2*2);@#@@#@D.p=(int*)calloc(2,sizeof(int));@#@@#@18.下面程序段的运行结果是()。

@#@@#@  char*s="@#@abcde"@#@;@#@@#@s+=2;@#@@#@printf("@#@%d"@#@,s);@#@@#@A.cdeB.字符'@#@c'@#@C.字符'@#@c'@#@的地址D.无确定的输出结果@#@19.设有如下的程序段:

@#@chars[]="@#@girl"@#@,*t;@#@t=s;@#@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和t完全相同@#@B.数组s中的内容和指针变量t中的内容相等@#@C.s数组长度和t所指向的字符串长度相等@#@D.*t与s[0]相等@#@20.以下正确的程序段是()。

@#@@#@A.chars[20];@#@B.char*s;@#@@#@scanf("@#@%s"@#@,&@#@s);@#@scanf("@#@%s"@#@,s);@#@@#@C.chars[20];@#@D.chars[20],*t=s;@#@@#@scanf("@#@%s"@#@,&@#@s[2]);@#@scanf("@#@%s"@#@,t[2]);@#@@#@21.下面程序段的运行结果是()。

@#@@#@#include"@#@stdio.h"@#@@#@main()@#@{@#@intm=10,n=20;@#@@#@char*format="@#@%s,m=%d,n=%d\n"@#@;@#@@#@m*=n;@#@@#@printf(format,"@#@m*=n"@#@,m,n);@#@@#@}@#@A.format,"@#@m*=n"@#@,m,nB.format,"@#@m*=n"@#@@#@C.m*=n,m=200,n=20D.以上结果都不对@#@22.以下与库函数strcpy(char*p,char*q)功能不相等的程序段是()。

@#@@#@A.strcpy1(char*p,char*q)@#@{while((*p++=*q++)!

@#@='@#@\0'@#@);@#@@#@}@#@B.strcpy2(char*p,char*q)@#@{while((*p=*q)!

@#@='@#@\0'@#@)@#@{p++;@#@q++;@#@}@#@}@#@C.strcpy3(char*p,char*q)@#@{while(*p++=*q++);@#@@#@}@#@D.strcpy4(char*p,char*q)@#@{while(*p)@#@*p++=*q++;@#@@#@}@#@23.下面程序段的运行结果是()。

@#@@#@#include"@#@stdio.h"@#@@#@main()@#@{@#@chars[]="@#@example!

@#@"@#@,*t;@#@@#@t=s;@#@@#@while(*t!

@#@='@#@p'@#@)@#@{printf("@#@%c"@#@,*t-32);@#@@#@t++;@#@}@#@}@#@A.EXAMPLE!

@#@B.example!

@#@C.EXAMD.example!

@#@@#@24.以下正确的程序段是()。

@#@@#@A.chars[]="@#@12345"@#@,t[]="@#@6543d21"@#@;@#@strcpy(s,t);@#@@#@B.chars[20],*t="@#@12345"@#@;@#@strcat(s,t);@#@@#@C.chars[20]="@#@"@#@,*t="@#@12345"@#@;@#@strcat(s,t);@#@@#@D.char*s="@#@12345"@#@,*t="@#@54321"@#@;@#@strcat(s,t);@#@@#@25.以下与库函数strcmp(char*s,chat*t)的功能相等的程序段是()。

@#@@#@A.strcmp1(char*s,chat*t)@#@{for(;@#@*s++==*t++;@#@)@#@if(*s=='@#@\0'@#@)return0;@#@@#@return(*s-*t);@#@@#@}@#@B.strcmp2(char*s,char*t)@#@{for(;@#@*s++==*t++;@#@)@#@if(!

@#@*s)return0;@#@@#@return(*s-*t);@#@@#@C.strcmp3(char*s,char*t)@#@{for(;@#@*t==*s;@#@)@#@{if(!

@#@*t)return0;@#@@#@t++;@#@@#@s++;@#@}@#@return(*s-*t);@#@@#@}@#@D.strcmp4(char*s,char*t)@#@{for(;@#@*s==*t;@#@s++,t++)@#@if(!

@#@*s)return0;@#@@#@return(*t-*s);@#@@#@}@#@26.若有以下定义和语句:

@#@@#@ints[4][5],(*ps)[5];@#@@#@ps=s;@#@@#@则对s数组元素的正确引用形式是()。

@#@@#@A.ps+1B.*(ps+3)C.ps[0][2]D.*(ps+1)+3@#@27.不合法的main函数命令行参数表示形式是:

@#@()。

@#@@#@A.main(inta,char*c[])B.main(intargc,char*argv)@#@C.main(intarc,char**arv)D.main(intargv,char*argc[])@#@28.若有说明语句:

@#@chars[]="@#@itisaexample."@#@,*t="@#@itisaexample."@#@;@#@则以下不正确的叙述()。

@#@@#@A.s表示的是第一个字符i的地址,s+1表示的是第二个字符t的地址@#@B.t指向另外的字符串时,字符串的长度不受限制@#@C.t变量中存放的地址值可以改变@#@D.s中只能存放16个字符@#@29.若已定义chars[10];@#@则在下面表达式中不表示s[1]地址的是()。

@#@@#@A.s+1B.s++C.&@#@s[0]+1D.&@#@s[1]@#@30.下面程序段的运行结果是()。

@#@(注:

@#@└┘代表空格)@#@#include"@#@stdio.h"@#@@#@main()@#@{chars[6];@#@@#@s="@#@abcd"@#@;@#@@#@printf("@#@\"@#@%s\"@#@\n"@#@,s);@#@@#@}@#@A."@#@abcd"@#@B."@#@abcd└┘"@#@C.\"@#@abcd\"@#@D.编译出错@#@31.执行以下程序后,a的值为【1】,b的值为【2】。

@#@@#@#include<@#@stdio.h>@#@@#@main()@#@{@#@inta,b,k=4,m=6,*p=&@#@k,*q=&@#@m;@#@@#@a=p==&@#@m;@#@@#@b=(-*p)/(*q)+7;@#@@#@printf("@#@a=%d\n"@#@,a);@#@@#@printf("@#@b=%d\n"@#@,b);@#@@#@}@#@【1】A.-1B.1C.0D.4@#@【2】A.5B.6C.7D.10@#@32.下面程序的功能是将字符串s的所有字符传送到字符串t中,要求每传递三个字符后再存放一个空格,例如字符串s为"@#@abcdefg"@#@,则字符串t为"@#@abcdefg"@#@,请选择填空。

@#@@#@#include"@#@stdio.h"@#@@#@#include"@#@string.h"@#@@#@main()@#@{@#@intj,k=0;@#@@#@chars[60],t[100],*p;@#@@#@p=s;@#@@#@gets(p);@#@@#@while(*p)@#@{for(j=1;@#@j<@#@=3&@#@&@#@*p;@#@【1】)t[k]=*p;@#@@#@if(【2】){t[k]='@#@'@#@;@#@k++;@#@}@#@}@#@t[k]='@#@\0'@#@;@#@@#@puts(t);@#@@#@}@#@【1】A.p++B.p++,k++C.p++,k++,j++D.k++,j++@#@【2】A.j==4B.*p=='@#@\0'@#@C.!

@#@*pD.j!

@#@=4@#@33.下面程序的功能是将八进制正整数字符串转换为十进制整数。

@#@请选择填空。

@#@@#@#include"@#@stdio.h"@#@@#@#include"@#@string.h"@#@@#@main()@#@{@#@char*t,s[8];@#@@#@intn;@#@@#@t=s;@#@@#@gets(t);@#@@#@n=【1】;@#@@#@while(【2】!

@#@='@#@\0'@#@)n=n*8+*t-'@#@0'@#@;@#@@#@printf("@#@%d\n"@#@,n);@#@@#@}@#@【1】A.0B.*tC.*t-'@#@0'@#@D.*t+'@#@0'@#@@#@【2】A.*tB.*t++C.*(++t)D.t@#@34.下面程序的功能是在字符串s中找出最大的字符并放在第一个位置上,并将该字符前的原字符往后顺序移动,如:

@#@boy&@#@girl变成ybo&@#@girl。

@#@请选择填空。

@#@@#@#include"@#@stdio.h"@#@@#@#include"@#@string.h"@#@@#@main()@#@{@#@chars[80],*t,max,*w;@#@@#@t=s;@#@@#@gets(t);@#@@#@max=*(t++);@#@@#@while(*t!

@#@='@#@\0'@#@)@#@{@#@if(max<@#@*t)@#@{max=*t;@#@w=t;@#@}@#@t++;@#@@#@}@#@t=w;@#@@#@while(【1】)@#@{@#@*t=*(t-1);@#@@#@【2】;@#@}@#@*t=max;@#@@#@puts(t);@#@@#@}@#@【1】A.t>@#@sB.t>@#@=sC.*t>@#@s[0]D.*t>@#@=s[0]@#@【2】A.t++B.s--C.t--D.w--@#@35.以下程序的功能是删除字符串s中的所有空格(包括TAB符、回车符),请填空。

@#@@#@#include"@#@stdio.h"@#@@#@#include"@#@string.h"@#@@#@#include"@#@ctype.h"@#@@#@main()@#@{@#@chars[80];@#@@#@gets(s);@#@@#@delspace(s);@#@@#@puts(s);@#@@#@}@#@delspace(char*t)@#@{@#@intm,n;@#@@#@charc[80];@#@@#@for(m=0,n=0;@#@【1】;@#@m++)@#@if(!

@#@isspace(【2】))/*C语言提供的库函数,用以判断字符是否为空格*/@#@{@#@c[n]=t[m];@#@@#@n++;@#@@#@}@#@c[n]='@#@\0'@#@;@#@@#@strcpy(t,c);@#@@#@}@#@【1】A.t[m]B.!

@#@t[m]C.t[m]='@#@\0'@#@D.t[m]=='@#@\0'@#@@#@【2】A.t+mB.*c[m]C.*(t+m)D.*(c+m)@#@36.下面程序的功能是统计字串sub在母串s中出现的次数。

@#@请选择填空。

@#@@#@#include"@#@stdio.h"@#@@#@#include"@#@string.h"@#@@#@main()@#@{@#@chars[80],sub[80];@#@@#@intn;@#@@#@gets(s);@#@@#@gets(sub);@#@@#@printf("@#@%d\n"@#@,count(s,sub));@#@@#@}@#@intcount(char*p,char*q)@#@{@#@intm,n,k,num=0;@#@@#@for(m=0;@#@p[m];@#@m++)@#@for(【1】,k=0;@#@q[k]==p[n];@#@k++,n++)@#@if(q[【2】]=='@#@\0'@#@)@#@{num++;@#@break;@#@}@#@return(num);@#@@#@}@#@【1】A.n=m+1B.n=mC.n=0D.n=1@#@【2】A.kB.k++C.k+1D.++k@#@37.下列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include"@#@stdio.h"@#@@#@main()@#@{@#@inta[]={1,2,3,4,5,6,7,8,9,0},*p;@#@@#@p=a;@#@@#@printf("@#@%d\n"@#@,*p+9);@#@@#@}@#@A.0B.1C.10D.9@#@38.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include"@#@stdio.h"@#@@#@charcchar(charch)@#@{@#@if(ch>@#@='@#@A'@#@&@#@&@#@ch<@#@='@#@Z'@#@)ch=ch-'@#@A'@#@+'@#@a'@#@;@#@@#@returnch;@#@@#@}@#@main()@#@{@#@chars[]="@#@ABC+abc=defDEF"@#@,*p=s;@#@@#@while(*p)@#@{@#@*p=cchar(*p);@#@@#@p++;@#@@#@}@#@printf("@#@%s\n"@#@,s);@#@@#@}@#@A.abc+ABC=DEFdefB.abcaABCDEFdef@#@C.abc+abc=defdefD.abcabcdefdef@#@39.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include"@#@stdio.h"@#@@#@#include"@#@string.h"@#@@#@main()@#@{@#@charb1[8]="@#@abcdefg"@#@,b2[8],*pb=b1+3;@#@@#@while(--pb>@#@=b1)strcpy(b2,pb);@#@@#@printf("@#@%d\n"@#@,strlen(b2));@#@@#@}@#@A.8B.3C.1D.7@#@40.有以下程序@#@#include"@#@string.h"@#@@#@#include"@#@stdio.h"@#@@#@main()@#@{@#@char*p="@#@abcde\0fghjik\0"@#@;@#@@#@printf("@#@%d\n"@#@,strlen(p));@#@@#@}@#@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12B.15C.6D.5@#@41.有以下程序@#@voidss(char*s,chart)@#@{@#@while(*s)@#@{if(*s==t)*s=t-'@#@a'@#@+'@#@A'@#@;@#@@#@s++;@#@@#@}@#@}@#@main()@#@{@#@charstr[100]="@#@abcddfe";i:

9;s:

18121:

"《路基路面工程》学习心得@#@@#@《路基路面工程》@#@结课论文@#@《路基路面工程》学习心得@#@@#@@#@@#@张华军200903117@#@土木工程专业@#@摘要@#@通过胡胜能老师讲授的《路基路面工程》这门课的学习,得知道路工程是从事道路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等的一门应用科学和技术,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

@#@主要包括了:

@#@道路勘测与规划设计、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排水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附属设施工程以及养护工程。

@#@其中,道路勘测与规划设计、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排水工程,我已经通过学习,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

@#@并通过自己学习了解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等交通部颁发的相关技术指标,了解路基路面的基本概述,我国公路目前的发展状况,路基的设计、分析、铺设材料特点及铺设技术等,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

@#@路线 路基 路面 公路 发展状况 学习心得@#@ABSTRACT@#@ThroughtheteachingofprofessorHuShengnengofRoadbedandpavementengineering,IlearnedthatRoadengineeringroadisanapplicationofscienceandtechnologybeingengagedinroadplanning,surveying,designing,construction,maintenanceanditisabranchofcivilengineering.Mainlyincluding:

@#@theroadsurveyanddesign,roadbedengineering,pavementengineering,drainageengineering,bridgeengineering,tunnelengineering,ancillaryfacilitiesandmaintenanceengineering.Amongthem,roadsurveyanddesign,roadbedengineering,pavementengineering,drainageengineering,Ihavebeenthroughthestudy,tohavecertainunderstanding.AndthroughtheirownlearningabouttechnicalstandardofHighwayEngineering,codefordesignofhighwayroute,issuedbytheMinistryoftransportationrelatedtechnicalindicators,understandthebasicoutlineofsubgradeandpavementofhighwayinourcountry,thecurrentstateofdevelopment,roadbeddesign,analysis,layingmaterialcharacteristicsandlayingtechnology,ontheguidanceofteachersandstudentshelpwithfurtherunderstanding.@#@KeyWords:

@#@Route Roadbed Pavement Road Development Learningexperiences@#@III@#@目录@#@摘要 0@#@关键词 0@#@目录 0@#@正文 1@#@一、路基路面工程简介 1@#@二、我国公路发展状况 2@#@三、路基路面工程的主要内容 2@#@四、公路等级的确定 3@#@五、路基路面平整度的确定 4@#@六、路基路面环保设计 5@#@七、我国公路的发展趋势 5@#@参考文献 5@#@路基路面工程学习心得@#@通过胡胜能老师讲授的《路基路面工程》这门课的学习,得知道路工程是从事道路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等的一门应用科学和技术,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

@#@主要包括了:

@#@道路勘测与规划设计、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排水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附属设施工程以及养护工程。

@#@其中,道路勘测与规划设计、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排水工程,我已经通过学习,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

@#@道路主要分为四类:

@#@①国道(全国性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和主要干线;@#@②省道(区域性公路);@#@③县、乡道(地方性公路);@#@④城市道路。

@#@这四类中,前三类统称为公路,是我们主要学习的内容。

@#@所谓公路工程,指公路构造物的勘察、测量、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工作。

@#@公路工程构造物包括:

@#@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排水系统、安全防护设施、绿化和交通监控设施,以及施工、养护和监控使用的房屋、车间和其他服务性设施。

@#@@#@一、路基路面工程简介@#@路基指的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路基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的线形结构物。

@#@它承受着本身的岩土自重和路面重力,以及由路面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是整个公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筑路材料铺在路基上供车辆行驶的层状构造物。

@#@具有承受车辆重量、抵抗车轮磨耗和保持道路表面平整的作用。

@#@为此,要求路面有足够的强度、较高的稳定性、一定的平整度、适当的抗滑能力、行车时不产生过大的扬尘现象,以减少路面和车辆机件的损坏,保持良好视距,减少环境污染。

@#@路面按其力学特征分为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

@#@刚性路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能产生板体作用,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如水泥混凝土路面。

@#@柔性路面抗弯强度较小,主要靠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抵抗行车荷载作用,在重复荷载作用下会产生残余变形,如沥青路面、碎石路面。

@#@@#@《路基路面工程》对公路和城市的路基和路面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评价作了全面的阐述。

@#@全书共16章,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路基路面工程概貌;@#@第二部分分析影响路基路面结构特征的各方面因素和路基路面结构组成材料的特性;@#@第三部分主要介绍路基设计及稳定性分析方面的有关问题,包括一般路基设计、特殊路基设计、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第四部分介绍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第五部分为路面工程设计的有关内容,包括块料和碎、砾石路面、稳定类路面及沥青路面、SMA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第六部分介绍路基路面结构施工;@#@第七部分讲述路面使用性能和路况评价等有关问题。

@#@本书可作为等院校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交通工程及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有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供从事路基路面工程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二、我国公路发展状况@#@又查阅资料得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公路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公路是交通运输业的主要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几十年来,国家对公路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公路建设是工程机械行业的重要要市场之一。

@#@该领域对工程机械产品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品种繁多,涵盖了土石方、混凝土、筑路、养护机械等几乎全部工程机械品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公路交通建设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建国初期,由于对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认识不足,公路“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公路基础设施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最薄弱环节,出现了“全面紧张”的局面。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央将交通运输事业尤其是公路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紧迫性任务,公路建设得以迅速发展。

@#@新世纪以来,我国继续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公路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使“全面紧张”的交通状况在近几年内得到根本改变,取得了一系列不平凡的成就。

@#@@#@截止2011年,我国公路基础设施指标方面,新增公里里程1.3万公里。

@#@新增高等级公路里程7805公里。

@#@其中:

@#@高速公路3635公里、一级公路2613公里、二级公路1557公里;@#@新增高级、次高级路面3.1万公里;@#@新增通高速或一级公路旗县市区29个,通沥青水泥路苏木乡镇3个,通沥青水泥路嘎查村3500个;@#@新改建各类汽车客运站146个。

@#@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届时,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

@#@新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7918网”。

@#@@#@中国创造了世界高速公路发展的奇迹。

@#@而在20多年前,中国的高速公路连一米都没有。

@#@路网整体水平和公路通过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基本建成国道主干线,实施西部开发大通道工程,重点加强沟通东中西三大地带、纵贯区域南北、通江达海、连接周边国家,的公路大通道建设。

@#@使西部地区公路交通的发展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基本形成区域干线公路网络,实施干线路网改造工程,使省会(区、市)到地州的公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地(州)到县的公路达到三级标准。

@#@实施以硬化路面、提高抗灾能力为主的农村公路工程,使县到乡的公路基本达到四级以上标准,乡以下公路能够满足通机动车的要求,使农村公路的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路基路面工程的主要内容@#@学习《路基路面工程》的目的就是用学过的专业知识,根据自己专业的服务去向,在合理规范的指导下独立的完成一段公路的初步设计任务。

@#@通过这门课程可以培养我们的综合设计能力,进而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的应用和巩固,使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掌握路线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小桥涵设计及初步设计概算设计理论和具体设计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全部设计的图表。

@#@为自己走向工作岗位后适应生产实践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道路工程学科,主要包括了:

@#@道路勘测与规划设计、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排水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附属设施工程以及养护工程。

@#@其中,道路勘测与规划设计、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排水工程,我们已经通过学习,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

@#@@#@道路勘测与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制定的分级管理和技术指标,选定技术经济最优化的路线,对平、纵、横三个面进行综合设计,力争平面短捷舒顺、纵坡平缓均匀、横断面稳定经济,以求保证设计车速、缩短行车时间、提高汽车周转率。

@#@@#@路基工程的主要内容:

@#@路基指的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它分为路堤式、路堑式、半填半挖式三类。

@#@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即在其本身静力作用下地基不应发生过大沉陷;@#@在车辆动力作用下不应发生过大的弹性和塑性变形;@#@路基边坡应能长期稳定而不坍滑。

@#@为适应行车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在路基上行车道范围内,用各种筑路材料修筑多层次的坚固、稳定、平整和一定粗糙度的路面。

@#@其构造一般由面层、基层、垫层组成,表面应做成路拱以利排水。

@#@@#@排水工程的主要内容:

@#@利用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急流槽、排水管、渡槽、暗沟、渗井、渗沟等设施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

@#@排水工程要与水利灌溉相配合,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兼顾,路基路面排水与桥涵工程相结合。

@#@总的要求是:

@#@查明情况,全面考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防重于治,经济适用,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构成一个统一的排水系统。

@#@@#@其他的几门课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附属设施工程、养护工程,会在将来几个学期学习。

@#@@#@四、公路等级的确定:

@#@@#@(1-1)@#@—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包括现有交通量和道路建成后从其它道路吸引过来的交通量;@#@ @#@r—设计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n—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7.0%,一般能适应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量,=小型车+1.5中型车+2大型车=3950,=3950(1+7.0%)=10185.21,交通量在5000~15000之间,所以所选路段为二级公路@#@技术指标选取表@#@计计速度(km/h)@#@行车道宽度(m)@#@路基宽度(m)@#@最大纵坡(%)@#@平曲线最小半径(m)@#@会车视距@#@桥涵设计载重@#@60@#@7@#@10@#@6@#@极限125@#@一般200@#@150@#@公路-Ⅱ级@#@首先要熟悉地形图和所给的原始资料,分析其地貌、高差、河渠、耕地、建筑物等的分布情况。

@#@@#@根据给定的起终点,分析其直线距离和所需的展线长度,选择合适的中间控制点。

@#@在路线各种可能的走向中,初步拟定可行的路线方案,(如果有可行的局部路线方案,应进行比较确定),然后进行纸上定线。

@#@@#@1.在1:

@#@10000的小比例尺地形图上在起,终控制点间研究路线的总体布局,找出中间控制点。

@#@根据相邻控制点间的地形、地貌、地质、农田等分布情况,选择地势平缓山坡顺直的地带,拟定路线各种可行方案。

@#@@#@2.对于山岭重丘地形,定线时应以纵坡度为主导;@#@对于平原微丘区域(即地形平坦)地面自然坡度较小,纵坡度不受控制的地带,选线以路线平面线形为主导。

@#@最终合理确定出公路中线的位置(定出交点)。

@#@@#@五、路基路面平整度的确定@#@ @#@ @#@高速公路路面除具有通行能力大、安全性高,行车舒适外,还需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对于路面平整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不平整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施工中,如果基层做得不平,即使面层摊铺平整,但压实后也因虚铺厚度不同,导致路面不平整。

@#@公路工程施工中,为了提高路面平整度,路基施工要注意以下几点:

@#@@#@

(1)严格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底基层和基层施工。

@#@@#@ @#@

(2)加强基层养护,在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不透水薄膜或湿砂进行养护,也可以采用喷洒沥青乳液保护。

@#@或可以用洒水进行养护,并应严格控制行车。

@#@若出现车槽(坑槽)松散,应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 @#@ (3)严格控制基层平整。

@#@面层摊铺前认真清扫基层表面,确保基层表面整洁,没有松散浮料和杂质。

@#@认真抄平放线,确保基层标高和基准线标高准确无误,基层标高超过允许范围时,高处必须铲平,低处可用下面层补平。

@#@对于石灰稳定土作为底基层,可用平地机刮平至合格的平整度;@#@而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则不同,基层采用摊铺机摊铺时应注意摊铺宽度,较宽时,布料器转速快,则容易导致两侧混合料发生离析而影响成型和平整度。

@#@施工接缝如处理不好也影响平整度。

@#@@#@六、路基路面环保设计@#@国家政策提出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同时根据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则1.0.7公路建设必须贯彻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以下规定:

@#@@#@1.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以防为主、制止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

@#@@#@2.公路建设应根据自然条件进行绿化、美化路容、保护环境。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有特殊要求的公路建设项目应作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或因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环境近期难以恢复的地带,应作环境保护设计。

@#@@#@此设计路段比较靠北,湿地较多,生态环境脆弱,在此设计中采取尽量避免湿地,应注意填挖方量,在矮路堤H≤0.6m时设置绿化带。

@#@@#@七、我国公路的发展趋势@#@现代城市的发展,人口密集与交通量成正比,高速公路的出现为人们长途、大量、迅速地运输和避免交通事故提供了条件,更为城市道路的规划平添一份姿彩。

@#@建国初期,我国公路通车里程仅为8.07万公里,公路等级都在二级以下,有路面里程只有3万公里。

@#@到1978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9万公里,是建国初期的11倍,但既无一级公路,更无公路,公路交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 @#@ 进入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公路交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公路建设成就辉煌,令人振奋。

@#@主要表现在:

@#@公路总量快速增加。

@#@我国十二五计划中公路发展的重点:

@#@一是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外向化,积极参与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合作,尽快形成几个国际性经济增长中心城市;@#@二是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强化交通、能源投入,改善投资环境,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国家要加大投资力度,提高补助资金标准,地方政府要制定长期的配套资金政策,按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的原则,打破存在的局部的“交通瓶颈”制约,县级公路全部达到二级标准,乡级公路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村级公路全部达到四级以上标准,自然村公路全部达到四级标准。

@#@形成等级结构配置合理,桥涵和交通附属设施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

@#@@#@参考文献:

@#@@#@[1]邓学钧[M].路基路面工程.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05@#@[2]JTGD40-2002交通部[S].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3]JTGF30-2003交通部[S].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07@#@[4]任树斌,庄碧涛.高速公路路基质量控制[Z].2000@#@[5]林伟深,市政与路桥.浅谈路基路面工程主要质量通病及预防@#@[6]杨国良,教研教改.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实践讨@#@[7]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06@#@6@#@";i:

10;s:

19417:

"第x期 作者,等.中文文题 xxxx@#@基于混沌优化的高阶段充填体可靠性分析@#@刘志祥,李夕兵,张义平@#@(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摘要:

@#@对高阶段充填体进行了力学分析,推导了分层充填力学计算公式,用可靠性理论研究了高阶段充填体稳定性。

@#@考虑高阶段充填体可靠性分析的状态函数求导困难,提出了基于混沌优化的可靠性计算方法,为工程中复杂函数计算可靠性指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高阶段充填体力学研究表明:

@#@缩短采场长度和增大采场宽度有利于充填体稳定性和降低充填成本。

@#@为了评价高阶段充填体稳定性,分别在实验室配制充填料浆和采场取样试验了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分析了采场原位充填体强度与实验室试验强度的差异。

@#@研究认为:

@#@采用实验室力学参数进行充填设计,最小设计安全系数为1.6~1.8,最小可靠性指标为1.8~2.0比较合理。

@#@用本文方法对安庆铜矿3号高阶段采场充填体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并评价了充填设计的可行性。

@#@@#@关键词:

@#@尾砂胶结充填体;@#@分层充填;@#@可靠性;@#@混沌优化@#@中图分类号:

@#@TD853.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4548(2006)03–0348–05@#@作者简介:

@#@刘志祥(1967–),男,湖南宁乡人,中南大学博士后,从事采矿与岩石力学研究。

@#@@#@Reliabilityanalysisofhighlevelbackfillbasedonchaoticoptimization@#@LIUZhi-xiang,LIXi-bing,ZHANGYi-ping@#@(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83,China)@#@Abstract:

@#@Throughthemechanicalanalysisofhighbackfill,thecalculationformulaeofthestratifiedbackfillpracticewerededucedandreliabilityanalysisoftheirstabilitieswerestudied.Inreliabilityanalysisofhighbackfill,becausethedifferentialofstatusfunctionwasdifficulttobeobtained,acalculatingmethodofreliabilitybasedonchaoticoptimizationwasproposed,whichwasanewmethodofreliabilityanalysisforcomplexstatusfunctioninengineeringpractice.Themechanicalresearchesshowedthatreducinglengthorincreasingwidthofstopewerepropitioustoimprovestabilityofbackfillandtolowerfillingcost.Inordertoevaluatethestabilityofbackfill,aseriesofstrengthexperimentsofcementedtailingsbackfillbothinthelaboratoryandunderfillingstopeconditionsweredone,andtheirdifferencesofstrengthwereanalyzed,aswellasaconclusionwasdrawnthatifthemechanicalparametersinlabwereusedasthebasisoffillingdesign,theminimumsafetyfactorshouldbe1.6to1.8,andtheminimumindexofreliabilityshouldbe1.8to2.0.Usingthepresentmethod,thereliableindexesofbackfillinstopeNo.3inAnqingcoppermine,Anhuiprovince,werecalculated,andthefeasibilityoffillingdesignwereevaluated.@#@Keywords:

@#@consolidatedtailingsbackfill;@#@stratifiedfilling;@#@reliability;@#@chaoticoptimization@#@0引言@#@───────@#@基金项目:

@#@xxxxxxxxxxxxxxxx(编号xxxxxxxx)@#@收稿日期:

@#@xxxx–xx–xx@#@高阶段采矿是一高效采矿技术[1],大都采用尾砂嗣后充填(矿房胶结充填、矿柱非胶结充填)。

@#@采矿过程中,胶结充填体垂直暴露高度达60~140m,侧向暴露面积在3000~7000m2。

@#@对高阶段充填体稳定性研究通常采用确定性方法(即定值法),该方法得到的安全系数指标体现了充填体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尾砂充填体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力学介质[2,3],实践表明[4-7],有诸多因素影响胶结充填体强度,充填体力学参数存在不确定性与随机性,因此用可靠性理论研究高阶段充填体稳定性更符合客观实际。

@#@@#@为了评价高阶段充填体稳定性,笔者分别在实验室配制充填料浆和采场取样试验了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研究了采场原位充填体强度与实验室试验强度的差异,提出了采用实验室力学参数进行充填设计的合理安全系数与可靠性指标。

@#@@#@1高阶段充填体力学分析@#@1.1高阶段充填体上部受力分析@#@高阶段采场(矿房)采后用不同配比的尾砂胶结充填,充填接顶后,充填体与围岩形成力学相互作用系统。

@#@根据自然平衡拱理论,充填体上部承受自然平衡拱内矿岩自重压应力(如图1所示)。

@#@设矿体上下盘围岩内摩擦角为b,则上下盘围岩移动角q为45º@#@+b/2。

@#@@#@图1高阶段充填体力学分析@#@Fig.1Mechanicalanalysisofhighbackfill@#@顶板岩石自然平衡拱跨度L1为@#@,

(1)@#@式中L为矿房长度;@#@H为矿房高度。

@#@@#@自然平衡拱高度b1为[8]@#@,

(2)@#@式中f为顶板岩石的普氏系数。

@#@@#@作用于充填体上部的顶压近似等于矩形岩柱ABCD的重力,其压应力为@#@,(3)@#@式中g为顶板岩体的体重;@#@g为重力加速度。

@#@@#@1.2高阶段充填体力学分析@#@如图2所示的高阶段胶结充填体,前面一侧全部暴露,后面一侧为非胶结尾砂充填体,左右两侧与围岩接触。

@#@设胶结充填体长度为L,宽度为B,暴露高度为H。

@#@@#@图2高阶段充填体力学分析@#@Fig.2Mechanicalanalysisofhighbackfill@#@充填体上部受力为,自重为,在水平方向上有来自非胶结尾砂一侧的侧压力,与围岩接触两侧有抗剪切阻力,在滑移面上充填体产生下滑力,抗滑力为,其中:

@#@@#@,(4)@#@,(5)@#@,(6)@#@,(7)@#@,(8)@#@,(9)@#@,(10)@#@。

@#@(11)@#@式中为胶结充填体容重(有多种配比充填时,为各配比充填体容重与其高度的加权平均值);@#@为胶结充填体滑移角,;@#@为非胶结尾砂容重;@#@、为胶结充填体与上下盘围岩作用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有多种配比充填时,、为各配比充填体粘聚力、内摩擦角与其高度的加权平均值);@#@、为滑移经过区各配比充填体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有多种配比充填时,、为滑移经过区各配比胶结充填体、与其高度的加权平均值);@#@为胶结充填体侧压系数(有多种配比充填时,为各配比充填体侧压系数与其高度的加权平均值)。

@#@@#@充填体稳定的条件是@#@。

@#@(12)@#@将式(4)~(9)代入式(12),并解的不等式,有@#@。

@#@(13)@#@取安庆铜矿岩体参数(=4.05g/cm3、f=12、b=45.5º@#@),用式(3)计算充填体上部受力。

@#@取配比1:

@#@8的尾砂胶结充填体力学参数:

@#@=1.80g/cm3、c=0.171MPa、=38.7º@#@、K=0.20、=1.63g/cm3,=0.23,用式(13)计算,当矿房宽度为15m,采场长度分别为60、80和100m时,充填体所要求的强度与暴露高度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当采场长度为70m,矿房宽度分别为5、15和30m时,充填体所要求的强度与暴露高度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

@#@@#@图3不同采场长度充填体强度与暴露高度关系曲线@#@Fig.3Curvesbetweenrequiredstrength&@#@exposureheightof@#@backfillinstopesofdifferentlengths@#@高阶段充填体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采场长度越长、宽度越小,所要求的充填体强度越高。

@#@充填体可暴露高度对采场长度尤其敏感,采场长度由60m增加至100m时,所要求的充填体强度必须增加73.8%,因此降低采场长度可显著降低充填成本。

@#@@#@图4不同采场宽度充填体强度与暴露高度关系曲线@#@Fig.4Curvesbetweenrequiredstrength&@#@exposureheightof@#@backfillinstopesofdifferentwidths@#@2基于混沌优化的充填体可靠性分析@#@高阶段采场分层充填时,根据式(3)计算充填体上部受应力,用式(13)可计算的各分层充填体应力,设各分层充填体强度为,定义安全储备@#@,(14)@#@式中:

@#@X1、X2、X3、X4、X5为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分别对应胶结充填体粘结力c、内摩擦角、侧压系数K、散体尾砂侧压系数及实验室充填体强度。

@#@@#@将式(13)用等号代入式(14),可得高阶段充填体可靠性分析的状态函数。

@#@@#@Fissler提出一种计算可靠性指标的迭代方法,其与标准化变量一起使用,计算较为方便[9]。

@#@若(i=1,2,…,m)为某一变量,且该变量的均值为,标准差为,对应的标准化变量由下式给出:

@#@@#@。

@#@(15)@#@该标准化变量具有均值为0和标准差为1的特性,此时状态方程可表示为@#@。

@#@(16)@#@Fiessler计算法的步骤见文献[9]。

@#@@#@高阶段充填体可靠性分析的状态函数比较复杂,对内摩擦角变量求导困难,用Fissler法求解可靠性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混沌优化(ChaosOptimization)利用混沌具有初始值敏感性、内在随机性及遍历性等特性[10],把混沌变量映射到待寻优的变量区间,采用混沌变量搜索,不用求解状态函数的导数,在全局寻优过程中有较高的搜索效率[11]。

@#@为此本文采用混沌优化与Fiessler法相结合计算可靠性指标。

@#@计算步骤如下:

@#@@#@

(1)建立状态方程;@#@@#@

(2)根据式(15),把随机变量变成标准化变量,状态方程为;@#@@#@(3)采用混沌优化方法,得出标准化变量,使满足。

@#@具体步骤如下:

@#@@#@(a)设混沌优化的标准化变量有m个,任意设定m个[0,1]区间相异的初值(i=1,2,…,m),代入Logistic迭代方程。

@#@@#@,(17)@#@得到m个不同轨迹的混沌变量,置N为一较大的整数。

@#@式(17)中,u为控制参量,u=4时,Logistic映射为[0,1]区间的满映射,且系统处于完全混沌状态。

@#@@#@(b)标准化变量的取值空间为[-1,1],根据@#@,(18)@#@将混沌变量映射到其取值空间。

@#@@#@(c)采用混沌变量()进行迭代搜索,并计算每一步迭代的值(设其为F,第一步迭代)。

@#@@#@(d)如果,置,,转(c)步,继续进行迭代;@#@如果,放弃,转(c)步,继续迭代。

@#@@#@(e)如果达到规定精度,计算结束;@#@如果迭代到一定的次数后,保持不变,把作为当前次优解,将模拟退火策略引入混沌动力学[12]:

@#@@#@,(19)@#@,(20)@#@式中δ为y(k)的衰减因子;@#@、为调节参数。

@#@@#@(f)与步骤c~d相同,采用混沌变量进行迭代,同时加入k循环,并逐步缩小搜索区域。

@#@找到目标函数的最小值即为满足的全局最优解,并记下此时的值。

@#@@#@(4)根据值,用@#@(21)@#@计算可靠性指标。

@#@@#@根据以上步骤,编制了Matlab计算程序。

@#@@#@为了检验上述算法的准确性,分析如下算例[9]:

@#@设系统状态方程,式中:

@#@X1、X2对应、,c=50kN/m2,X1、X2的均值分别为100kPa和35º@#@,标准差分别为20kPa和5º@#@,采用Fissler法得出系统可靠性指标=1.1560,用本文方法计算可靠性指标=1.1538(计算中N=400,k=150,δ=0.01,y(0)=0.95,=0.1,=0.2,Fmin=0.0001)。

@#@@#@以上分析可见,采用Fissler法与混沌优化相结合方法求解可靠性指标不用得出状态函数的导数,而是直接用混沌变量搜索最优解,适合于复杂函数求解可靠性指标。

@#@该方法的缺点是迭代次数较多,但借助计算机可以很方便地求解,而且编程比较方便。

@#@@#@表1不同配比充填体力学参数@#@Table1Mechanicalparametersofbackfillwithdifferenttailing-cementratios@#@试验地点@#@配比@#@试块容重@#@/(g·@#@cm-3)@#@抗压强度/MPa@#@粘结力/kPa@#@内摩擦角/度@#@各试块值@#@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室内@#@试验@#@1∶4@#@1.84@#@3.55,4.33,4.88,3.85,4.75,4.15@#@4.2517@#@0.5125@#@280@#@38.4@#@41.5@#@5.89@#@1∶8@#@1.82@#@2.11,1.68,1.45,1.58,1.96,1.73@#@1.7517@#@0.2441@#@171@#@29.2@#@38.7@#@5.19@#@1∶10@#@1.79@#@1.05,1.62,1.15,1.21,1.52,1.08@#@1.2715@#@0.2398@#@143@#@30.1@#@36.9@#@5.25@#@1∶12@#@1.77@#@0.66,0.95,0.82,0.85,0.75,0.83@#@0.8100@#@0.0978@#@105@#@12.7@#@33.2@#@4.01@#@充填@#@采场@#@1∶4@#@1.83@#@2.82,2.95,2.69,2.76,3.35,3.75,3.38,3.29@#@3.124@#@0.374@#@1∶10@#@1.78@#@0.78,0.65,0.78,0.87,0.68,0.95,1.15,0.78@#@0.830@#@0.161@#@3高阶段充填体可靠性分析@#@3.1充填体强度试验与合理可靠性指标@#@实践表明,采场原位充填体强度与实验室试验强度存在差异[13-15]。

@#@为了研究充填体强度特征,用安庆铜矿分级尾砂与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在实验室配制了1∶4、1∶8、1∶10和1∶12试块各1组(每组6块),所配制试块的浓度与采场充填浓度一致(为74%)。

@#@在标准恒温养护室养护28d后,进行了充填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每组试块重复试验6次,并计算各组试验的均值与标准差,实验室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同时,在安庆铜矿3号矿房,对已充入采场尚未凝固的充填体取样,放入试模浇注,在井下养护28d后,测试其抗压强度。

@#@由于高阶段采场取样困难,仅在有巷道进入的地点取了两组样品,配比1∶4和1∶10的充填体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亦列在表1。

@#@@#@从表1可看出:

@#@充填料浆充到采场后,在脱水过程中,由于少部分水泥浆流失及料浆离析等原因,采场充填体强度比实验室强度低26.53%~34.72%。

@#@@#@设x1为采场充填体强度,x2为实验室试验强度,x1、x2均为相互独立的正态随机变量,定义最小安全储备Zmin:

@#@@#@,(22)@#@可靠性指标β为[9]@#@,(23)@#@式中、分别为x1、x2的均值;@#@、分别为x1、x2的标准差。

@#@@#@根据表1试验成果,对于1∶4和1∶10充填体,用式(23)计算,可靠性指标分别为:

@#@1.78、1.53(平均1.655),安全系数的中值(/)分别为:

@#@1.36、1.54(平均1.45)。

@#@在均值的基础上考虑有1.1~1.2的富余,安全系数中值为:

@#@1.60~1.74,可靠性指标为:

@#@1.82~1.99。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在采场取样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如果以实验室试验的力学参数作为充填配比设计依据,设计的最小中值安全系数为1.6~1.8,最小可靠性指标为1.8~2.0比较合理。

@#@@#@3.2安庆铜矿3号采场充填体可靠性分析@#@安庆铜矿采用高阶段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采矿法回采矿石。

@#@采场结构参数为(矿房与矿柱相同):

@#@长70m(为矿体厚度)、宽15m、高100~120m。

@#@采矿工艺为:

@#@矿房采后在采场不同高度上用不同配比的尾砂胶结充填,矿柱采后用尾砂非胶结充填。

@#@矿柱回采时两侧充填体垂直暴露高度100~120m,充填体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采矿的安全,有必要对高阶段充填体稳定性采用可靠性理论进行研究。

@#@@#@3号矿房所设计的充填配比如图5所示。

@#@@#@充填体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1∶4、1∶8、1∶10、1∶12充填体及散体尾砂的侧压系数均值分别为0.18、0.20、0.21、0.22、0.23,其变异系数均为0.10。

@#@用各随机变量的均值代入,可以求得各层充填体中值安全系数,采用Fissler法与混沌优化相结合方法可求得各层充填体可靠性指标(计算中N=500,k=200,δ=0.01,y(0)=0.95,=0.15,=0.3,Fmin=0.001),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得出可靠性指标β后,根据标准正交分布表查出充填体失效概率,各分层充填体失效概率亦列在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各分层充填体中值安全系数均大于1.6,可靠性指标均大于1.8,3号矿房充填体在采矿过程中不会发生失稳,该设计是可行的。

@#@@#@图53号采场充填配比@#@Fig.5Cement-tailingratiosinstopeNo.3@#@表23号矿房配比设计与可靠性计算@#@Table2Thedesignofcement-tailingratiosandreliability@#@calculationinstopeNo.3@#@序号@#@分层高/m@#@高程/m@#@配比@#@水泥用量/t@#@中值安@#@全系数@#@可靠性指标b@#@失效概@#@率/%@#@1@#@4@#@4@#@1∶4@#@1092.0@#@21.8@#@10.5@#@0@#@2@#@12@#@4-16@#@1∶8@#@1820.0@#@6.89@#@8.13@#@0@#@3@#@20@#@16-36@#@1∶12@#@2100.0@#@2.19@#@3.76@#@0.009@#@4@#@16@#@36-52@#@1∶10@#@1985.5@#@2.78@#@7.86@#@0@#@5@#@6@#@52-58@#@1∶4@#@1638.0@#@8.54@#@9.56@#@0@#@6@#@14@#@58-72@#@1∶8@#@2123.3@#@3.36@#@5.93@#@0@#@7@#@26@#@72-98@#@1∶10@#@3226.4@#@2.21@#@2.23@#@1.29@#@8@#@8@#@98-106@#@1∶8@#@1213.3@#@2.78@#@5.06@#@0.0003@#@9@#@6@#@106-112@#@1∶4@#@1638.0@#@6.43@#@8.56@#@0@#@合计@#@112@#@16835.7@#@4结语@#@

(1)高阶段充填体力学研究表明,缩短采场长和增大采场宽度有利于充填体稳定性。

@#@在高阶段采矿设计中,缩短采场长度可显著降低充填成本。

@#@@#@

(2)采场充填体强度与实验室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在采场取样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如果以实验室试验的力学参数为充填配比设计依据,设计最小中值安全系数为1.6~1.8,最小可靠性指标为1.8~2.0比较合理。

@#@@#@(3)Fissler法与混沌优化相结合方法求解系统可靠性指标不用得出状态函数导数,而是直接用混沌变量搜索最优解,编程比较方便,为工程中复杂函数计算可靠性指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志祥,李夕兵.充填体变形的混沌时序重构与神经网络预测[J].矿冶工程,2005,25

(1):

@#@16–19.(LIUZhi-xiang,LIXi-bing.Reconstructionofchaotictimeseriesforbackfilldeformationandpredictionwithneuralnetwork[J].MiningandMetallurgicalEngineering,2005,25

(1):

@#@16–19.)@#@[2]李夕兵,刘志祥.基于重构相空间充填体变形规律的灰色预测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4(6):

@#@54–57.(LIXi-bing,LIUZhi-xiang.Researchongreypredictionofdeformationlawsinbackfillbasedonphasespacereconstruction[J].JournalofSafetyandEnvironment,2004,4(6):

@#@54–57.)@#@[3]刘志祥,李夕兵.尾砂胶结充填体力学试验与损伤研究[J].金属矿山,2004(11):

@#@22–24.(LIUZhi-xiang,LIXi-bing.Mechanicstestanddamagestudyoncementedtailingfilling[J].MetalMine,2004(11):

@#@22–24.)@#@[4]CHAPPELLB,HUGGINSG.Effectofbackfillstrengthandstiffnessonstopestability[J].AustralasianInstituteofMiningandMetallurgyPublicationSeries,1998,2:

@#@213–217@#@[5]BENZAAZOUAM,BELEMT,BussiereB.Chemicalfactorsthatinfluencetheperformanceofminesulphidicpastebackfill[J].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2002,32(7):

@#@1133–1144.@#@[6]BENZAAZOUAM,FALLM,BELEMT.Acontributiontounderstandingthehardeningprocessofcementedpastefill[J].MineralsEngineering,2004,17

(2):

@#@14";i:

11;s:

13569:

"1、什么是哈佛结构和冯·@#@诺伊曼(VonNeuman)结构?

@#@它们有什么区别?

@#@@#@答:

@#@

(1)冯·@#@诺伊曼(VonNeuman)结构@#@该结构采用单存储空间,即程序指令和数据共用一个存储空间,使用单一的地址和数据总线,取指令和取操作数都是通过一条总线分时进行。

@#@@#@

(2)哈佛(Harvard)结构@#@该结构采用单存储空间,即程序指令和数据共用一个存储空间,使用单一的地址和数据总线,取指令和取操作数都是通过一条总线分时进行。

@#@当进行高速运算时,不但不能同时进行取指令和取操作数,而且还会造成数据传输通道的瓶颈现象,其工作速度较慢。

@#@@#@两者区别:

@#@@#@哈佛(Harvard)结构:

@#@该结构采用双存储空间,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分开,有各自独立的程序总线和数据总线,可独立编址和独立访问,可对程序和数据进行独立传输,使取指令操作、指令执行操作、数据吞吐并行完成,大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指令的执行速度,非常适合于实时的数字信号处理。

@#@@#@冯·@#@诺伊曼(VonNeuman)结构:

@#@当进行高速运算时,不但不能同时进行取指令和取操作数,而且还会造成数据传输通道的瓶颈现象,其工作速度较慢。

@#@@#@2、TMS320VC5416-160的指令周期是多少毫秒?

@#@它的运算速度是多少MIPS?

@#@@#@答:

@#@TMS320VC5416-160的指令周期16ns,它的运算速度是160MIPS。

@#@@#@3、TMS320C54x芯片的流水线操作共有多少个操作阶段?

@#@每个阶段执行什么任务?

@#@完成一条指令都需要哪些操作周期?

@#@@#@答:

@#@

(1)六个操作阶段。

@#@@#@

(2)各个阶段执行的任务:

@#@@#@①预取指P:

@#@将PC中的内容加载到PAB@#@②取指F:

@#@将读取到的指令字加载到PB@#@③译码D:

@#@将PB的内容加载IR,对IR的内容译码@#@④寻址A:

@#@CPU将数据1或数据2的读地址或同时将两个读地址分别加载到数据地址总线DAB和CAB中,并对辅助寄存器或堆栈指针进行修正。

@#@@#@⑤读数R:

@#@将读出的数据1和数据2分别加载到数据总线DB和CB中。

@#@若是并行操作指令,可同时将数据3的写地址加载到数据地址总线EAB中。

@#@@#@⑥执行X:

@#@执行指令,写数据加载EB。

@#@@#@(3)完成一条指令需要的周期:

@#@@#@需要:

@#@预取指周期、取指周期、译码周期、寻址周期和读数周期。

@#@@#@4、TMS320VC5402共有多少可屏蔽中断?

@#@它们分别是什么?

@#@NMI和RS属于哪一类中断源?

@#@@#@答:

@#@

(1)TMS320VC5402有13个可屏蔽中断。

@#@@#@

(2)TMS320VC5402有的13个可屏蔽中断分别是:

@#@(课本56页最下面)@#@(3)RS和NMI属于外部硬件中断。

@#@@#@5、试分析下列程序的流水线冲突,画出流水线操作图。

@#@如何解决流水冲突?

@#@@#@STLMA,AR0@#@STM#10,AR1@#@LD*AR1,B@#@答:

@#@流水线图如下图:

@#@@#@@#@解决流水线冲突:

@#@最后一条指令(LD*AR1,B)将会产生流水线冲突,在它前面加入一条NOP指令可以解决流水线冲突。

@#@@#@6、已知(1030H)=0050H,AR2=1040H,AR3=1060H,AR4=1080H。

@#@@#@MVKD1030H,*AR2@#@MVDD*AR2,*AR3@#@MVDM1060H,AR4@#@运行以上程序后,(1030H)、(1040H)、*AR3和AR4的值分别等于多少?

@#@@#@答:

@#@(1030H)=0050H,(1040H)=0050H,*AR3=0050H,AR4=0050H@#@7、已知,(1080H)=0020H、(1081H)=0030H。

@#@@#@STM#1080H,AR0@#@STM#1081H,AR1@#@LD*AR0,16,B@#@ADD*AR1,B@#@运行以上程序,B等于多少?

@#@@#@答:

@#@(B)=00200030H@#@8、试阅读以下程序,分别写出运行结果。

@#@@#@

(1).bssx,4@#@.data@#@table:

@#@.word4,8,16,32@#@……@#@STM#x,AR1@#@RPT#2@#@MVPDtable,*AR1+@#@答:

@#@数据表table中的常量4传送到以变量x的地址为地址的存储单元中;@#@数据表table中的常量8传送到以变量x+1的地址为地址的存储单元中;@#@数据表table中的常量16传送到以变量x+2的地址为地址的存储单元中。

@#@@#@

(2).bssx,4@#@.data@#@table:

@#@.word4,8,16,32@#@……@#@STM#x,AR1@#@RPT#2@#@MVPDtable,*+AR2@#@答:

@#@数据表table中的常量4传送到以变量x的地址为地址的存储单元中;@#@数据表table中的常量8传送到以变量x+1的地址为地址的存储单元中;@#@数据表table中的常量16传送到以变量x+2的地址为地址的存储单元中。

@#@@#@9、NOP指令不执行任何操作,它有什么作用?

@#@@#@答:

@#@延时几个周期,避免流水线冲突;@#@需要精确延时程序时,可能也会用到NOP指令。

@#@@#@10.说明.text段、.data段和.bss段分别包含什么内容?

@#@@#@答:

@#@.text段(文本段),通常包含可执行代码;@#@@#@.data段(数据段),通常包含初始化数据;@#@@#@.bss段(保留空间段),通常为未初始化变量保留存储空间。

@#@@#@11.链接器能完成什么工作?

@#@链接器命令文件中,MEMORY命令和SECTIONS命令的任务是什么?

@#@@#@答:

@#@链接器将各个目标文件合并起来,并完成如下工作:

@#@@#@

(1)将各个段配置到目标系统的存储器。

@#@@#@

(2)对各个符号和段进行重新定位,并给它们指定一个最终的地址。

@#@@#@(3)解决输入文件之间的未定义的外部引用。

@#@@#@MEMORY命令的作用:

@#@@#@MEMORY命令用来建立DSP应用系统中的存储器模型。

@#@通过这条命令,可以定义系统中所包含的各种形式的存储器,以及它们占用的地址范围。

@#@@#@SECTION命令的作用:

@#@@#@说明如何将输入段结合成输出段;@#@在可执行程序中定义输出段;@#@规定输出段在存储器中的存储位置;@#@允许重新命名输出段。

@#@@#@12.在堆栈操作中,PC当前地址为4020H,SP当前的地址为0013H,运行PSHMAR7后,PC和SP的值分别为多少?

@#@@#@答:

@#@PC=4021H;@#@SP=0012H@#@13.试写出以下两条指令的运行结果:

@#@@#@①EXPA@#@A=FFFD876624T=0000@#@则以上指令执行后,B、T的值各是多少?

@#@@#@答:

@#@A=0xFFFD876624;@#@T=5@#@②NORMB@#@B=420D0D0D0D,T=FFF9@#@则以上指令执行后,B、T的值各是多少?

@#@@#@答:

@#@B=0x841A1A1A,T=FFF9@#@14.阅读以下程序,写出运行结果。

@#@@#@    .bssy,5@#@    table.word1,2,3,4,5@#@    STM#y,AR2@#@    RPT#5@#@    MVPDtable,*AR2+@#@    LD#0,B@#@    LD#81h,AR5@#@    STM#0,A@#@    STM#4,BRC@#@    STM#y,AR5@#@    RPTBsub-1@#@    ADD*ARM5,B,A@#@    STLA,*AR5+@#@    sub:

@#@LD#0,B@#@运行以上程序后,(81H),(82H),(83H),(84H)和(85H)的值分别是多少?

@#@@#@答:

@#@(81H)=#1,(82H)=#2,(83H)=#3,(84H)=#4,(85H)=#5。

@#@@#@15.FIR滤波器的算法为y(n)=a0x(n)+a1x(n-1)+a2x(n-2)+a3x(n-3)+a4x(n-4),试用线性缓冲区和直接寻址的方法实现。

@#@@#@答:

@#@.title“FIR1.ASM”@#@.mmregs@#@.defstart@#@x.usect“x”,5@#@PA0.set0@#@PA1.set1@#@.data@#@COEF:

@#@.word1*32768/10;@#@定义a4=0.1@#@.word-3*32768/10;@#@定义a3=-0.3@#@.word5*32768/10;@#@定义a2=-0.5@#@.word-3*32768/10;@#@定义a1=-0.3@#@.word1*32768/10;@#@定义a0=-0.1@#@.text@#@start:

@#@SSBXFRCT@#@STM#x+5,AR2@#@STM#4,AR0@#@LD#x+1,DP@#@PORTRPA1,@x+1@#@FIR1:

@#@RPTZA,#4@#@MACD*AR2-,COEF,A@#@STHA,*AR2@#@PORTW*AR2+,PA0@#@BDFIR1@#@PORTRPA1,*AR2+0@#@.end@#@@#@16.试用线性缓冲区和间接寻址的方法实现上题算法的FIR滤波器。

@#@@#@答:

@#@.title“FIR2.ASM”@#@.mmregs@#@.defstart@#@.bssy,1@#@xn.usect“xn”,5@#@b0.usect“a0”,5@#@PA0.set0@#@PA1.set1@#@.data@#@table:

@#@.word1*32768/10;@#@定义a4=0.1@#@.word-3*32768/10;@#@定义a3=-0.3@#@.word5*32768/10;@#@定义a2=-0.5@#@.word-3*32768/10;@#@定义a1=-0.3@#@.word1*32768/10;@#@定义a0=-0.1@#@.text@#@start:

@#@SSBXFRCT@#@STM#a0,AR1@#@RPT#4@#@MVPDtable,*AR1+@#@STM#xn+4,AR2@#@STM#b0+4,AR3@#@STM#5,BK@#@STM#-1,AR0@#@LD#xn,DP@#@PORTRPA1,@xn@#@FIR2:

@#@RPTZA,#4@#@MAC*AR2+0%,*AR3+0%,A@#@STHA,@y@#@PORTW@y,PA0@#@BDFIR2@#@PORTRPA1,*AR2+0%@#@.end@#@17.试分别说明下列有关定时器初始化和开放定时中断语句的功能:

@#@@#@①STM#0080H,IFR@#@答:

@#@清除定时器中断1标志位@#@②STM#0080H,IMR@#@答:

@#@允许定时器T1或DMAC1中断(使用哪一种中断由DMA通道优先级和使能控制寄存器DMPREC控制。

@#@在复位以后,中断被配置为定时器T1中断)。

@#@@#@③RSBXINTM@#@答:

@#@使能所有可屏蔽中断。

@#@@#@④STM#0279H,TCR@#@答:

@#@设置定标计数器的值PSC为9;@#@定时器分频系数为9;@#@以PRD中的值加载TIM,以TDDR中的值加载PSC;@#@定时器停止工作。

@#@@#@18.假设时钟频率为40MHZ,试编写在XF端输出一个周期为2ms的方波的程序。

@#@@#@答:

@#@(定时半周期=CLKOUT*(TDDR+1)*(PRD+1);@#@@#@1/2T=(1/40M)*(9+1)*(3999+1)=1ms)@#@;@#@abc1.asm@#@;@#@定时器0寄存器地址@#@TIM0.set0024H@#@PRD0.set0025H@#@TCR0.set0026H@#@;@#@K_TCR0:

@#@设置定时器控制寄存器的内容@#@K_TCR0_SOFT.set0b;@#@Soft=0@#@K_TCR0_FREE.set0b;@#@Free=0@#@K_TCR0_PSC.set1001b;@#@PSC=9H@#@K_TCR0_TRB.set1b;@#@TRB=1@#@K_TCR0_TSS.set0b;@#@TSS=0@#@K_TCR0_TDDR.set1001b;@#@TDDR=9@#@K_TCR0.setK_TCR0_SOFT|K_TCR0_FREE|K_TCR0_PSC|K_TCR0_TRB|K_TCR0_TSS|K_TCR0_TDDR@#@;@#@初始化定时器0@#@;@#@Tt=25*(9+1)*(3999+1)=1000000(ns)=1(ms)@#@STM#3999,TIM0@#@STM#3999,PRD0@#@STM#K_TCR0,TCR0;@#@启动定时器0中断@#@RET@#@;@#@定时器0的中断服务子程序:

@#@通过引脚XF给出@#@t0_flag.usect“vars”,1;@#@若t0_flag=1则XF=1,若t0_flag=0则XF=0@#@time0_rev:

@#@PSHMTRN@#@PSHMT@#@PSHMST0@#@PSHMST1@#@BITFt0_flag,#1@#@BCxf_out,NTC@#@SSBXXF@#@ST#0,t0_flag@#@Bnext@#@xf_out:

@#@RSBXXF@#@ST#1,t0_flag@#@next:

@#@POPMST1@#@POPMST0@#@POPMT@#@POPMTRN@#@RETE@#@19.试分别说明下列语句的功能:

@#@@#@①STM#SPCR10,SPSA0@#@STM#0001H,BSP0@#@答:

@#@对串口控制寄存器SPCR10赋值。

@#@不使用数字循环返回模式,接收数据DRR[1,2]采用右对齐方式,连续时钟方式,DX使能判断,接收中断由RRDY产生,接收移位寄存器未超载,串口接收器准备好,使能串口接收器。

@#@@#@②STM#SPCR20,SPSA0@#@STM#0081H,BSP0@#@答:

@#@对串口控制寄存器SPCR20赋值。

@#@串口使用软件模式,帧同步逻辑、采样率发生器复位,由发送准备好XRDY驱动发送中断;@#@发送移位寄存器为空,发送器未准备好,使能串口发送器。

@#@@#@③STM#SPCR20,SPSA0@#@ORM#01000001B,BSP0@#@答:

@#@修改串口控制寄存器SPCR20的值。

@#@由采样率发生器产生帧同步信号,使能串口发送器。

@#@@#@20.已知中断向量TINT=013H,中断向量地址指针IPTR=0111H,求中断向量地址。

@#@@#@答:

@#@中断向量地址=(100010001B)<@#@<@#@9+(10011)<@#@<@#@2=88CCH。

@#@@#@21.将TMS320VC5402芯片从2分频方式切换到4分频方式试编写程序。

@#@@#@答:

@#@(2分频与4分频之间也不能直接切换,要先把2分频切换到倍频方式(PLL方式),然后再切换到4分频。

@#@)@#@STM#F007H,CLKMD;@#@切换到PLL*1方式@#@Status:

@#@LDMCLKMD,A;@#@测试PLLSTATUS位@#@XOR#F007H,A;@#@异或-->@#@相同为0,不同为1@#@BCStatus,ANEQ;@#@若A≠0,则转移,表明还没有切换到PLL方式@#@;@#@若A=0,则顺序执行,已切换到PLL方式@#@STM#F000H,CLKMD;@#@切换到4分频方式@#@22.Intel128F400B3是一种64K*16位的Flash存储器,其控制逻辑信号如图表8.1,试将该存储器作为DSP的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扩展。

@#@若要将该芯片进行程序存储器扩展,该如何连接?

@#@@#@题表8.1Intel128F400B3的控制逻辑信号@#@引脚@#@功能@#@引脚@#@功能@#@—CE@#@片选@#@—RP@#@复位@#@—OE@#@输出使能@#@—WP@#@写保护@#@—WE@#@写控制@#@Vpp@#@电源@#@答:

@#@@#@编者:

@#@这些题都是个人根据课本和一些资料自己弄的,一些错误是避免不了的,仅供参考,欢迎各位大神找出错误给予改正!

@#@@#@";i:

12;s:

5400:

"YourPapersTitleStartsHere:

@#@PleaseCenteruseHelvetica(Arial)14FULLFirstAuthor1,a,FULLSecondAuthor2,bandLastAuthor3,c1Fulladdressoffirstauthor,includingcountry2Fulladdressofsecondauthor,includingcountry3Listalldistinctaddressesinthesamewayaemail,bemail,cemailKeywords:

@#@Listthekeywordscoveredinyourpaper.Thesekeywordswillalsobeusedbythepublishertoproduceakeywordindex.Fortherestofthepaper,pleaseuseTimesRoman(TimesNewRoman)12Abstract.Thistemplateexplainsanddemonstrateshowtoprepareyourcamera-readypaperforTransTechPublications.Thebestistoreadtheseinstructionsandfollowtheoutlineofthistext.PleasemakethepagesettingsofyourwordprocessortoA4format(21x29,7cmor8x11inches);@#@withthemargins:

@#@bottom1.5cm(0.59in)andtop2.5cm(0.98in),right/leftmarginsmustbe2cm(0.78in).Weshallbeabletopublishyourpaperinelectronicformonourwebpagehttp:

@#@/,ifthepaperformatandthemarginsarecorrect.Yourmanuscriptwillbereducedbyapproximately20%bythepublisher.Pleasekeepthisinmindwhendesigningyourfiguresandtablesetc.IntroductionAllmanuscriptsmustbeinEnglish,alsothetableandfiguretexts,otherwisewecannotpublishyourpaper.Pleasekeepasecondcopyofyourmanuscriptinyouroffice.Whenreceivingthepaper,weassumethatthecorrespondingauthorsgrantusthecopyrighttousethepaperforthebookorjournalinquestion.ShouldauthorsusetablesorfiguresfromotherPublications,theymustaskthecorrespondingpublisherstograntthemtherighttopublishthismaterialintheirpaper.Useitalicforemphasizingawordorphrase.Donotuseboldfacetypingorcapitallettersexceptforsectionheadings(cf.remarksonsectionheadings,below).OrganizationoftheTextSectionHeadings.Thesectionheadingsareinboldfacecapitalandlowercaseletters.Secondlevelheadingsaretypedaspartofthesucceedingparagraph(likethesubsectionheadingofthisparagraph).PageNumbers.Donotnumberyourpaper:

@#@Tables.Tables(referwith:

@#@Table1,Table2,.)shouldbepresentedaspartofthetext,butinsuchawayastoavoidconfusionwiththetext.Adescriptivetitleshouldbeplacedaboveeachtable.UnitsintablesshouldbegiveninsquarebracketsmeV.Ifsquarebracketsarenotavailable,usecurlymeVorstandardbrackets(meV).SpecialSigns.forexample,()1120shouldalwaysbewritteninwiththefontsTimesNewRomanorArial,especiallyalsointhefiguresandtables.Macros.Donotuseanymacrosforthefiguresandtables.(Wewillnotbeabletoconvertsuchpapersintooursystem)Language.Alltext,figuresandtablesmustbeinEnglish.Figures.Figures(referwith:

@#@Fig.1,Fig.2,.)alsoshouldbepresentedaspartofthetext,leavingenoughspacesothatthecaptionwillnotbeconfusedwiththetext.Thecaptionshouldbeself-containedandplacedbeloworbesidethefigure.Generally,onlyoriginaldrawingsorphotographicreproductionsareacceptable.Onlyverygoodphotocopiesareacceptable.Utmostcaremustbetakentoinsertthefiguresincorrectalignmentwiththetext.Half-tonepicturesshouldbeintheformofglossyprints.Ifpossible,pleaseincludeyourfiguresasgraphicimagesintheelectronicversion.Forbestqualitythepicturesshouldhavearesolutionof300dpi(dotsperinch).Colorfiguresarewelcomefortheonlineversionofthejournal.Generally,thesefigureswillbereducedtoblackandwhitefortheprintversion.Theauthorshouldindicateonthechecklistifhewishestohavethemprintedinfullcolorandmakethenecessarypaymentsinadvance.Equations.Equations(referwith:

@#@Eq.1,Eq.2,.)shouldbeindented5mm(0.2).Thereshouldbeonelineofspaceabovetheequationandonelineofspacebelowitbeforethetextcontinues.Theequationshavetobenumberedsequentially,andthenumberputinparenthesesattheright-handedgeofthetext.Equationsshouldbepunctuatedasiftheywereanordinarypartofthetext.Punctuationappearsaftertheequationbutbeforetheequationnumber,e.g.c2=a2+b2.

(1)LiteratureReferencesReferencesarecitedinthetextjustbysquarebrackets1.(Ifsquarebracketsarenotavailable,slashesmaybeusedinstead,e.g./2/.)Twoormorereferencesatatimemaybeputinonesetofbrackets3,4.ThereferencesaretobenumberedintheorderinwhichtheyarecitedinthetextandaretobelistedattheendofthecontributionunderaheadingReferences,seeourexamplebelow.SummaryIfyoufollowthe“checklist”yourpaperwillconformtotherequirementsofthepublisherandfacilitateaproblem-freepublicationprocess.References1J.vanderGeer,J.A.J.Hanraads,R.A.Lupton,Theartofwritingascientificarticle,J.Sci.Commun.163(2000)51-59.Referencetoabook:

@#@2W.StrunkJr.,E.B.White,TheElementsofStyle,thirded.,Macmillan,NewYork,1979.Referencetoachapterinaneditedbook:

@#@3G.R.Mettam,L.B.Adams,Howtoprepareanelectronicversionofyourarticle,in:

@#@B.S.Jones,R.Z.Smith(Eds.),IntroductiontotheElectronicAge,E-PublishingInc.,NewYork,1999,pp.281-304.4R.J.Ong,J.T.DawleyandP.G.Clem:

@#@submittedtoJournalofMaterialsResearch(2003)5P.G.Clem,M.Rodriguez,J.A.VoigtandC.S.Ashley,U.S.Patent6,231,666.(2001)6Informationonhttp: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