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94229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8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系统设计-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

因此,本设计的深度和广度都比较适宜,工作量比较大。

本人查阅的炼铁设计的相关文献,设计思路比较清晰,设计结果对实际生产具有比较好的指导作用。

1.2高炉生产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衡量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果的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有:

(1)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ηv)。

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是指每昼夜、每1m3高炉有效容积的生铁产量,即高炉每昼夜的生铁产量P与高炉有效容积V有之比:

ηv=

ηv是高炉冶炼的一个重要指标,ηv愈大,高炉生产率愈高,目前,一般大型高炉超过2.0t/(m3•d),一些先进高炉可达2.2~2.3t/(m3•d)。

小型高炉的ηv更高,100~300m3高炉的利用系数为2.8~3.2t/(m3•d)。

(2)焦比(K)。

焦比是指冶炼每吨生铁消耗的焦碳量,即每昼夜焦碳消耗量Qk与每昼夜生铁产量P之比

K=

焦碳的消耗量约占生铁成本的30%~40%,欲降低生铁成本必须力求降低焦比。

焦比大小与冶炼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焦比为450~500Kg/t,喷吹煤粉可以有效地降低焦比。

(3)煤比(Y)。

冶炼每吨生铁消耗的煤粉量称为煤比。

当每昼夜煤粉的消耗量为时,则:

Y=

喷吹其它辅助燃料时的计算方法类同,但气体燃料应以体积()计算。

单位质量的煤粉所代替的焦炭的质量称为煤焦置换比,它表示煤粉利用率的高低。

一般煤粉的置换比为0.7~0.9。

(4)冶炼强度(I)。

冶炼强度是每昼夜、每1高炉有效容积燃烧的焦炭量,即高炉一昼夜焦炭消耗量与有效容积的比值:

I=

冶炼强度表示高炉的作业强度,它与鼓入高炉的风量成正比,在焦比不变的情况下,冶炼强度越高,高炉产率越大,当前国内外大型高炉一般为1.05左右。

(5)生铁合格率。

化学成分符合国家标准的生铁称为合格生铁,合格生铁占总产生铁量的百分数为生铁合格率。

它是衡量产品质量的指针。

(6)生铁成本。

生产1t合格生铁所消耗的所有原料、燃料、材料、水电、人工等一切费用的总和,单位为元/t。

(7)休风率。

休风率是指高炉休风时间占高炉规定作业时间的百分数。

休风率反映高炉设备维护的水平。

先进高炉休风率小于1%。

实践证明,休风率降低1%,产量可提高2%。

(8)高炉一代寿命。

高炉一代寿命是从点火开炉到停炉大修之间的冶炼时间,或是指高炉相邻两次大修之间的冶炼时间。

大型高炉一代寿命为10~15年。

判断高炉一代寿命结束的准则主要是高炉生产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如果高炉的破损程度已使生产陷入效率低、质量差、成本高、故障多、安全差的境地,就应该考虑停炉大修或改建。

衡量高炉炉龄的指标有两条,一是高炉的炉龄,二是一代炉龄内单位容积的产铁量。

1.3高炉冶炼现状及发展

(1)炉容大型化及其空间尺寸的横向发展:

(2)精料:

精料是改善高炉冶炼的基础,近代高炉冶炼必须将精料列为头等重要措施,精料包括提高入炉况品味,改善入炉原料的还原性能,提高熟料率,稳定入炉原料成分和整粒。

(3)提高鼓风温度:

提高鼓风温度可以大幅度降低焦比,特别是在鼓风温度比较低时效果更为显著。

(4)高压操作:

高压操作可以延长煤气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改善煤气热能及化学能利用,有利于高压操作,为强化冶炼创造条件。

(5)富养大喷吹:

从60年代起,世界各国都在发展向炉内喷吹燃料的技术,取代部分焦炭。

喷吹得燃料有重油、天然气和煤粉等,燃料种类的选择与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条件有关。

目前国内外大多以喷吹煤粉(无烟煤和烟煤)为主。

(6)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60年代起高炉开始以用计算机,目前已可以控制配料、装料和热风炉操作。

高炉冶炼计算机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总体全部自动化控制,但由于目前冶炼技术水平,还难于实现这一目标。

1.4本设计采用的新技术

⑴无钟炉顶和皮带上料,旋转溜槽布料可实现多种布料方式。

⑵热风炉炉顶采用锥球形,有利于拱顶气流分布和热风温度升高。

⑶炉前水渣处理采用过滤法水淬渣。

⑷炉体冷却采用软水闭路循环系统。

⑸余热回收和余压发电。

⑹采用喷煤技术。

⑺采用计算机自动监控系统,对各生产环节进行监控

1.5高炉辅助设计和生产流程图

高炉及辅助设备如下:

①高炉本体②上料系统③送风系统④煤气除尘系统⑤渣铁处理系统⑥喷吹燃料系统。

流程图如下:

原料(烧结矿、焦碳、球团矿)→上料系统

喷煤系统→高炉←热风炉←鼓风机

↙↓↘↑

炉渣生铁煤气←←

↙↓↘↙↘↓↑

水渣渣棉干渣铸钢铸造除尘→净煤气→燃气厂

↙↓↘↓↓↓

水泥材料绝热材料建筑铺路材料热装铸钢铸造机炉尘→烧结

2高炉本体设计

2.1.总述

高炉包括基础、钢结构、炉衬、冷却设备以及高炉炉型设计等。

高炉的大小以高炉有效容积表示,高炉有效容积和高炉座数表明高炉车间的规模,高炉炉型设计是高炉本题设计的基础[8]。

近代高炉炉型向着大型横向发展,目前,世界高炉有效容积最大的是5580m3,高径比2.0左右。

高炉本体结构设计的先进、合理是实现优质、低耗、高产、长寿的先决条件,也是高炉辅助系统设计和造型的依据[9]。

2.2确定年工作日:

347天

日产量 P总==3458.2t

2.3定容积:

选定高炉座数为2座,利用系数为:

ην=2.0t/(m3·

d)

每座高炉日产量:

P===1729.1t

每座高炉容积:

===864.6m3

2.4炉缸尺寸

1.炉缸直径

选定冶炼强度I=0.95t(m3d);

燃烧强度=1.05t(㎡·

h),

则:

d=0.23·

=0.23·

=6.43m取d=6.4m

校核==26.88合理

2.炉缸高度

1)渣口高度hz===1.647m取hz=1.7m

2)风口高度===3.03m取=3.0m

3)风口数目n=2×

(d+2)=2×

(6.4+2)=16.8取n=18个

4)风口结构尺寸选取a=0.5m则:

5)炉缸高度h1=hf+a=3.0+0.5=3.5m

2.5死铁层厚度

选取h0=1.5m

2.6炉腰直径炉腹角炉腹高度

选取=1.10

则D=1.09×

6.4=7.04取D=7m

选取α=80°

30′

则==80°

30′=1.76m取=1.7m

校核α===5.67α=8002813311

2.7炉喉直径炉喉高度

选取=0.64

则=0.64×

7=4.48取=4.5m

选取h5=2.0m

2.8炉身角炉身高度炉腰高度

选取β=84°

0′

则h4==′=11.89m取h4=12m

校核βtanβ===9.6β=8103211611

选取Hu/D=3.0

则Hu=3.0×

7=21取Hu=21m

h3=Hu-h1-h2-h4-h5=21-3.5-1.7-12-2.0=1.8m

2.9校核炉容

1.炉缸体积:

V1===112.54m3

2.炉腹体积:

V2=

=

=59.95m3

3.炉腰体积:

V3===54.35m3

4.炉身体积:

V4=

=316.36m3

5.炉喉体积:

V5==31.79

5高炉容积:

=V1+V+V+V4=112.54+59.95+54.35+316.36+31.79

=574.99m

误差:

==0.33%<

1%

炉型设计合理,符合要求。

3供料系统

各种入炉原料(含焦炭)均采用带式输送机输送至高炉矿槽,保证了供料系统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槽下取消称量车,采用称量皮带自动配料,保证了上料的准确性和合理性[10]。

并设置相应的除尘设施,改善槽下操作环境。

原料系统包括:

卸料、堆料、冶炼前的准备(破碎、筛分、混匀),运输到贮矿槽上;

按高炉的需要配料、称量;

装入料车或上料皮带,经过炉顶装料装置装入高炉等[11]。

3.1焦矿槽容积的确定

贮矿槽的容积大约能贮存12~18小时的矿石,6~8小时的焦炭。

据此设定贮矿槽的容积及焦槽的容积:

7684.8m3

3362.1m3

3.1.1贮矿槽和附矿槽的布置、容积及数目的确定

高炉炉后贮矿槽和贮焦槽 是用来接受和贮存炉料的。

此外,还应设置一些数目的杂矿槽,以贮存熔剂和洗炉料等。

1.贮矿槽结构:

采用钢—钢筋混凝土混合式结构形式,矿槽周壁用钢筋混凝土浇灌,底壁、支柱和轨道梁用钢板焊成。

槽内加衬板,槽底板与水平面夹角50°

~55°

2.本设计选用10个贮矿槽,槽上槽下都采用皮带运输方式。

其中烧结矿、球团矿、巴西矿、石灰石的个数分别为4、2、2、2。

单个矿槽的容积为:

=7684.8/10=768.48取=768

矿槽贮存能力(贮存时间):

7684.8×

24/(4803×

2.2)=17.45小时

3.矿槽参数

本设计中贮矿槽设置为单排,采用皮带机供料,贮矿槽宽度为10。

高度为12m。

矿槽总长度决定于车间的长度,后者决定于高炉中心线的距离。

单个矿槽长度(采用带式运输机)为5。

4.副矿槽设计

杂矿槽:

75×

2块矿槽:

100×

2

3.1.2焦矿槽的布置、容积及数目的确定

1.本设计中设四个焦槽。

每个焦槽容积为:

3362.1/4=840.5,

焦槽贮存能力(时间):

3362.1×

2.2)=7.64小时

2.另备一个100碎焦槽。

3.2皮带上料机能力的确定

1.皮带机选择:

选皮带机倾角为12°

,采用槽型皮带,皮带速度2,皮带水平投影长度为258,输送量5000。

宽度选择如下:

=,

式中—胶带机宽度,

—胶带输送量,

—断面系数,=320

—输送带速度,取=2

—物料堆比重,1.6

—倾角系数,=0.92

—速度系数,=1.0

代入数据,则:

==1.46取=1.5

2.为保证胶带安全运行,设计时采取了以下措施:

胶带机由两个方向驱动,连续运转。

设三个电机,两个运转,一个备用;

为预防反转,有两个电机做制动用;

拉紧胶带用液压缸;

为防止炉顶高温,在装料设备上面设有喷水装置,温度超过某一定值时自动喷水。

此外还有观察胶带爬行的装置,预防胶带断裂设备和预防停运时偶然启动的设备。

3.3高炉槽下上料系统的设计与改进

1.提高槽下地坪标高

本设计在槽下设置配料带式输送机,并将槽下地坪提高,料坑底部和矿仓底部的标高也相应提高,改善了操作环境和采光条件,使设备维护检修方便,并为实现PLC上料自动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主卷扬机室座落于矿槽顶部

受总图布局、场地紧张限制,在主控楼已无法布置主卷扬机。

在经过比较和计算后,将主卷场机室布置在矿仓顶部端头的位置,矿仓平台与炉前平台通过走道和梯子连接起来,方便管理。

3.焦炭槽下筛分

带式输送机将焦炭送至焦炭槽,仓下设置焦炭筛,筛下物用DJ型大倾角波纹挡边带式输送机送至碎焦仓。

与普通带式输送机相比,该设备具有运行稳定,故障率低,维修量小,安装、维护简单,工艺布置紧凑合理,总图布局灵活等特点。

这项技术的采用克服了碎焦卷扬机故障多,维修困难等缺点,运行可靠。

既提高了作业率,又节省场地,减少工程投资。

4.槽下上料系统采用PLC自动称量

早期高炉上料控制系统多采用继电控制,主要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控制系统复杂;

二是工作模式只有手动和机旁两种操作方式,不能实现自动化生产。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应用,采用PLC作为主控制器实现高炉上料系统的自动控制成为技术进步的必然[13]。

它有效解决了传统继电控制的缺陷,提高高炉上料系统的稳定性、实全性、可靠性和自动化,为高炉的稳产、高产创造了技术和设备条件。

槽下称量系统和上料系统均采用PLC自动控制。

设计中采用了分散称量、集中校核、自动补偿的方式,使称量准确、合理。

烧结矿、规格矿及熔剂矿通过矿仓闸门、电机振动给料机落入分散称量斗称量,通过带式输送机输送到中间称量斗复核,校验后再下到料车,如有差异,则通过PLC微机系统自动补偿。

焦炭通过焦仓闸门给料,在槽下经焦炭振动筛筛分后,合格焦炭进入焦炭称量斗称量,碎焦则由大倾角波纹挡边带式输送机送至碎焦仓。

4送风系统

高炉送风系统包括高炉鼓风机、冷风管路、热风炉、热风管路及管路上的各种阀门等。

高炉送风制度是高炉操作的根本制度,是高炉稳定顺行、优质、高产的重要条件。

高炉合理送风制度应达到以下要求:

炉料正常稳定下降,炉况顺行;

初始煤气流达到合理的分布;

炉缸活跃且均匀,渣铁物理热充沛,铁水质量合格;

有利于炉型和设备的维护。

4.1高炉鼓风机的选择

高炉鼓风机用来提供燃料所必需的氧气、热空气和焦炭在风口燃烧所生成的煤气,又是在鼓风机提供的风压下才能克服料柱阻力从炉顶排出。

4.1.1高炉入炉风量

===4780.88m3/min

―高炉有效容积;

―每1吨干焦消耗标态风量,2700m3/t

―高炉冶炼强度,取1.05t/m3dt

―标态入炉风量,m3/min

4.1.2鼓风机风量

=(1+10﹪)×

4780.88=5258.96m3/min

―高炉入炉风量,m3/min

―高炉要求的鼓风机出口风量,m3/min

―送风系统漏风系数,对大型高炉为10﹪

4.1.3高炉鼓风压力

1.高炉炉顶压力:

=3.0×

105Pa=0.30

2.高炉料柱阻力损失:

=1.3×

105Pa=0.13

3.高炉送风系统阻力损失:

=2×

104=0.02

鼓风机出口风压:

=++=0.30+0.13+0.02=0.45

4.1.4鼓风机的选择

1.对鼓风机出口风量的修正

风量修正系数:

=0.95,

实际供风量:

==5258.96/0.95=5535.7

2.对风机出口风压的确定

风压修正系数:

=1.04

出口风压:

===0.43

3.风机选择

表10风机选择系数

风机型号

风量

风压

转速

功率

传动方式

O—5700--31

5700

1.6

5550

6750

汽动

此风机为离心式风机,二座高炉装三座,一台备用.

4.2热风炉

4.2.1热风炉座数的确定

本设计每座高炉配备四座热风炉。

4.2.2热风炉工艺布置

本设计的四座热风炉采用一字型排列。

4.2.3热风炉型式的确定

本设计采用改进型内燃式热风炉。

4.2.4热风炉主要尺寸的计算

高炉容积为864.6,配备四座改进型内燃式热风炉。

1.确定基本参数

1)取单位炉容蓄热面积为90/;

2)定热风炉钢壳下部内径Ф10000,炉壳及拱顶钢板厚度为20,炉底钢板厚度为36。

2.确定炉墙结构及热风炉内径

下部:

1)大墙厚:

345

2)隔热砖(轻质粘土砖):

113

3)填料层(水渣石棉填料):

60

4)不定型喷涂料:

40

共计:

345+113+60+40=558

5)热风炉内径:

=10000-558×

2=8844

燃烧室隔墙结构:

上部:

230硅砖+345硅砖+20滑动缝

230高铝砖+345高铝砖+20滑动缝

3.选燃烧室面积(包括隔墙)

根据经验,选燃烧室面积占热风炉内截面积的28%

1)热风炉内截面积:

=61.4

2)燃烧室面积:

=61.4×

28%=17.19

4.蓄热室截面积

=61.4-17.19=44.21

5.选格子砖

选七孔砖,格孔直径为Φ43,查表知1格子砖受热面积:

=38.06/

6.蓄热室蓄热面积

1)4座热风炉总蓄热面积:

864.6×

90=241560

2)1座热风炉蓄热面积:

241560÷

4=60390

7.1高蓄热室蓄热面积

44.21×

38.06=1682.63

8.蓄热室高度

=35.89

9.拱顶高度

采用锥球形拱顶,见图1

热风炉拱脚内径:

=10000-2×

(40+60)

=9800

据经验:

=0.60=0.60×

9.8=5.88

图1锥球形拱顶

拱顶由球冠和圆锥台组成,具体尺寸如下:

据经验:

球冠弦长=0.45=0.45×

9.8=4.41,球冠圆心角为120°

圆锥斜边与水平夹角为60°

10.热风炉全高及高径比

支柱及炉篦高:

2.0+0.5=2.5

燃烧室比蓄热室高:

0.4

大墙比燃烧室高:

1.2

拱顶砖衬:

400高铝砖+230轻质高铝砖+113硅藻土砖+40喷涂层=783

则:

=2.5+0.4+1.2+35.89+5.88+0.783+0.020+0.036=46.709

校核:

=4.65符合要求。

5.2.5热风炉管道及阀门

1.热风炉系统设有冷风管、热风管、混风管、燃烧用净煤气管和助燃风管、倒流休风管等,这些管道均为普通碳素钢板焊成。

管道直径根据合适的流速确定,按下式计算:

式中---圆形管道内径,

---气体在实际状态下的体积流量,

---气体在实际状态下的流速,。

管道内气体流速参考数据见表11:

表11管道内气体流速参考数据

名称

实际流速()

冷风管道

正风压

15~20

负风压

10~15

热风管道

30~35

25~30

净煤气管道

6~12

根据我国高炉热风炉管道内径参考数据,本设计选取热风炉管道内径见表12:

表12热风炉管道内径

高炉

容积

净煤气总管

冷风

总管

直管

热风

围管

冷风混风管

1210

1500

1100

1400

1200

热风炉的烟道设置在热风炉组一侧的地面以下,为耐热混凝土结构。

断面形状为圆形。

烟道的高度为1200mm,宽度为800mm,烟道内流速为2~5m/s。

热风炉组的烟囱设置在远离高炉方向末端,为混凝土结构,高度为70m。

2.热风炉主要阀门有:

1)热风阀:

安装在热风出口和热风主管之间的热风短管上。

其作用是:

在燃烧期关闭,割断热风炉与热风管道之间的联系。

2)切断阀:

由闸板阀、曲柄盘式阀、盘式烟道阀构成。

切断煤气、助燃空气、冷风及烟气。

3)调节阀:

一般采用蝶形阀,其作用是:

调节煤气流量、助燃空气流量、冷风流量及混风的冷风流量等。

4)充风阀:

热风炉从燃烧期转换到送风期,当冷风阀上没有设置均压小阀时,在冷风阀打开之前必须使用充风阀提高热风炉的压力。

5)废气阀:

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