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94270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7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Word格式.doc

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明确,无科学性错误。

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

1.3.3结论

学位论文的结论作为论文正文的最后一章单独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

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点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结论内容一般在2000字内。

1.4参考文献

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2;

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

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

教材、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等通常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

1.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后应列出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含已录用,并有录用通知书的学术论文。

原则上录用通知书中应明确说明论文的发表卷、期号。

)。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可单做一项列出。

与学位论文无关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成果不宜在此列出。

1.6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

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

对课题给予资助者应予感谢。

2.书写规定

2.1论文正文字数

博士学位论文:

理工科一般为6万~8万字,管理及人文学科一般为8万~10万字,其中绪论要求为一万字左右。

硕士学位论文:

理工科一般为2万~3万字,管理及人文学科一般为3万~4万字,其中绪论要求为3000~5000字。

2.2论文书写

研究生学位论文一律要求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

论文打印用A4纸(210mm×

297mm),页边距为上25.4mm,下25.4mm,左31.7mm,右31.7mm。

书眉为9.5pt楷体,居中排,页码在页面底端居中放置;

摘要、目录、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

论文正文行距为1.3,为了章节体例统一,章排版时可直接点击标题1(3号黑体),1.1节标题排版时可直接点击标题2(4号宋体)。

硕士学位论文的扉页、摘要,博士学位论文的扉页、摘要、目录、图题及表题等,都要求用中、英文两种文字给出,编排上中文在前。

扉页、摘要及目录的英文部分另起一页。

2.3摘要

摘要的字数(以汉字计),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为500~1000字,博士学位论文为1000~2000字,均以能将规定内容阐述清楚为原则。

摘要页不需写出论文题目。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应完全一致,在语法、用词上应准确无误。

2.4目录

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条三级标题及其页号,含: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正文章节题目(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即×

一级标题顶格书写,二级标题缩进一格,三级标题缩进两格。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索引(可选择或不选择)

个人简历(仅对同等学力人员有此要求)

2.5论文正文

2.5.1章节及各章标题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字数一般应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

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5.2层次

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层次代号建议采用文3.8中表1的格式。

层次要求统一,但若节下内容无需列条的,可直接列款、项。

具体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

2.6引用文献

正文中引用文献的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中,用小4号字体的上角标,如“二次铣削[1]”。

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则用小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2.7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

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

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

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原词。

2.8各学科的量与单位

参照附件“各学科的量和单位的标准”

物理量的符号必须采用斜体。

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作下标时也用斜体。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2.9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按照GB3100~3102-86及GB7159-87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统一使用TimesNewRoman字体。

2.10数字

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参照附录A)。

2.11公式

公式原则上应居中书写。

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空两格写,公式仍居中写。

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第2章中的第一个公式为(2-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

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而不写成。

2.12插表

表的编排建议采用国际通行的三线表,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注意:

没有竖线)。

其中顶线和底线为0.75pt粗线,栏目线为0.5pt细线,排版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三线表的组成要素包括:

表序、表题、项目栏、表体、表注。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

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每个表格均应有表题(由表序和表名组成)。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

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

表题置于表上,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居中排写,中文在上,要求用5号字。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则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表中数据应准确无误,书写清楚。

数字空缺的格内加横线“-”(占2个数字宽度)。

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

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2.13插图

2.13.1 插图要求

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

选图要力求精练。

机械工程图:

采用第一角投影法,严格按照GB4457~GB131-83《机械制图》标准规定。

电气图:

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附录B所列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

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2.13.2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

图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图的图号为“图1-1”等。

图题置于图下,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居中书写,中文在上,要求用5号字。

有图注或其它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

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

引用图应注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

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题置于分图之下,分图号用a)、b)等表示。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2.13.3插图编排

插图之前,文中必须有关于本插图的提示,如“见图1-1”、“如图1-1所示”等。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

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2.13.4坐标单位

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

2.13.5论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

学位论文原件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

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

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

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学位论文原件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

对于复杂的引用图,可采用数字化仪表输入计算机打印出来的图稿。

2.1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者,出版年:

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翻译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者,出版年:

└──────────────第一版应省略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

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研究生名.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

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可在会议名称后加上“论文集”字样。

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两项。

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

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者省略“出版年”。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示例见附录C。

2.15附录

对需要收录于学位论文中且又不适合书写于正文中的附加数据、资料、详细公式推导等有特色的内容,可作为附录排写,序号采用“附录A”、“附录B”等。

2.16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书写格式与参考文献同。

2.17索引

为便于检索文中内容,可编制索引置于论文之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设置)。

索引以论文中的专业词语为检索线索,指出其相关内容的所在页码。

索引用中、英两种文字书写,中文在前。

中文按各词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排序,英文按该词第一个英文字母排序。

索引示例见附录D。

2.18个人简历

对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人员,其学位论文应增列此项。

个人简历一般应包含大学毕业时间、院校、专业,主要工作单位及从事过的与本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工作及科研成果、发表的论著等。

其它类别研究生自愿选择。

3打印要求

3.1字体

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数字、字母等均用TimesNewRoman体。

3.2字号

章标题     3号黑体;

节标题4号黑体;

条标题小4号黑体;

  款、项标题  小4号楷体;

  正文小4号宋体。

3.3封面及内封(扉页)

3.3.1封面

封面格式见附录F:

3.3.2内封(扉页)

扉页是对研究生论文题目、导师、单位等较详细的说明,其格式如下:

(“国内图书分类号”可到校图书馆查阅《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

UDC:

学校代码:

中文图书分类号:

学号:

密级:

(以上内容均为宋体5号字)

(小1号字楷体加粗) 北京工业大学□□□士学位论文

工学

理学

管理学

哲学

经济学

题目:

(4号宋体,加黑)英文题目:

□□□□………□□

            

      论文题目,英文题目中的字母要求全部大写

冒号左侧用4号仿宋加粗,冒号右侧用4号仿宋

论文作者:

□□□ (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姓名)

学科:

□□…□(按录取学科名称填写)

研究方向:

□□…□

申请学位:

指导教师:

□□□(副)教授

所在单位:

    (学院名称)

答辩日期:

授予学位单位:

  扉页的格式参照附录G。

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者,其论文内封同封面一样,在同样位置居中加“(同等学力人员)”字样。

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者,其论文内封同封面一样,在同样位置居中加“(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人员)”字样。

3.4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是表明学位论文作者的学术道德和知识产权归属和使用的郑重声明,具体格式见附录H示例。

3.5页眉

学位论文除封面及内封外,各页均应加页眉,页眉线为0.5pt,眉题字号为9.5pt楷体居中放,奇数页眉为本章的题序及标题,偶数页眉为“北京工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页眉的格式参照附录E。

3.6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题头应居中,字样如下:

摘  要  (标题1,3号黑体)

然后书写摘要的正文部分。

摘要正文之后隔一行顶格书写:

关键词└┘(词);

(词);

…;

(词)

关键词3~5个(英文摘要的关键词通常应用小写)

空一格

小4号黑体

3.7目录

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4号黑体,其余用小4号宋体。

目录的打印实例见附录I。

3.8正文层次

  正文层次的编排建议用表1所示格式。

表1 层次代号及说明

层次名称

示例

说明

第1章 □□……□3号黑体

章序及章名居中排,章序用阿拉伯数字。

1.1└┘□□……□4号黑体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一格,下面阐述内容另起一段。

1.1.1└┘□□……□小4号黑体

1.1.1.1└┘□□……□└┘□□……□□

□□……小4号楷体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一格,下面阐述内容在标题后空一格接排。

└┘└┘

(1)□□…□└┘□□…□□…□□

□□……

题序空两格书写,以下内容接排。

  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

3.9公式

公式序号的右侧与右边线顶边排写。

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

、÷

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代号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个字对齐。

破折号占两个字,格式见下例:

式中└┘————试样断裂前的最大扭矩();

   ————试样断裂时的单位长度上的相对扭

转角

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线严格区分),长分数线与等号对齐,如

3.10论文印刷与装订

学位论文一律要求双面印刷。

论文封皮颜色由研究生部统一指定,博士、统招硕士、工程硕士、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人员选用不同颜色(具体颜色可向研究生部或学校复印室咨询),以示区别。

学位论文装订的顺序:

1.封面

2.内封

3.独创性声明

4.中文摘要

5.英文摘要

6.目录

7.正文

8.中外文参考文献

9.附录

10.致谢

附录A有关数字用法的规定

按《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1987年1月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单位公布),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

(1)公历的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80年代,4时3刻等。

年号要用四位数,如1989年,不能用89年。

(2)记数与计算(含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3/4,4.5%,10个月,500多种等。

(3)一个数值的书写形式要照顾到上下文。

不是出现在一组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可以用汉字,如一个人,六条意见。

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如星期六。

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应该用汉字数字,数字间不用顿号隔开,如三五天,七八十种,四十五六岁,一千七八百元等。

(4)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等应当使用汉字。

如二倍体,三叶虫,第三世界,“七五”规划,相差十万八千里等。

(5)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改写为以万、亿为单位的数。

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作为单位。

如千米可改写为3.45亿千米或万千米,但不能写为3亿万千米或3亿4千5百万千米。

(6)数字的书写不必每格一个数码,一般每两数码占一格,数字间分节不用分位号“,”,凡4位或4位以上的数都从个位起每3位数空半个数码(1/4汉字)。

“”,不写成“3,000,000”,小数点后的数从小数点起向右按每三位一组分节。

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数不能从数字中间转行。

(7)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要注意下列用词的概念:

1)增加为(或增加到)过去的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二;

2)增加(或增加了)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三;

3)超额80%,即定额为100,现在为180;

4)降低到80%,即过去为100,现在为80;

5)降低(或降低了)80%,即原来为100,现在为20;

6)为原数的1/4,即原数为4,现在为1,或原数为1,现在为0.25。

应特别注意在表达数字减小时,不宜用倍数,而应采用分数。

如减少为原来的1/2,1/3等。

附录B有关电气图中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的国家标准

  GB4728.1~13-84.85:

《电气图用图形符号》

  GB5465.1~2-85: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GB7159-87:

《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计通则》

  GB6988-86:

《电气制图》

附录C参考文献示例

参考文献

1林来兴.空间控制技术.宇航出版社,1992:

25~42

2J.R.McDonnell,D.Wagen.EvolvingRecurrentPerceptionsforTime-SeriesModeling.IEEETrans.onNeuralNetworks.1994,5

(1):

24~38

3X.Yao.EvolutionaryArtifitialNeuralNetworks.J.OfNeuralSystems.1993,(4):

203~222

4谌颖.空间最优交会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博士论文.1992:

8~13

5S.Niwa,M.SuzukiandK.Kimura.ElectricalShockAbsorberforDockingSystemSpace.IEEEInternationalWorkshoponIntelligentMotionControl,BogaziciUniversity,1990,Istenbul:

825~830

6吴葳,洪炳熔.自由浮游空间机器人捕捉目标的运动规划研究.中国第五届机器人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1997:

75~80

…………

注意:

西文文献中第一个词和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

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

日文文献中的汉字须用日文汉字,不得用中文汉字、简化汉字代替。

文献中的外文字母一律用正体。

作者为多人时,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加一空格相隔。

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置后。

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

参考文献序号顶格书写,不加括号与标点,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

序号应按文献在论文中的被引用顺序编排。

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

若同一文献中有多处被引用,则要写出相应引用页码,各起止页码间空一格,排列按引用顺序,不按页码顺序。

附录D索引例

Ab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