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95367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赣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编制好工业重点产业“十二五”规划,对于加快全市经济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实现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本规划根据《赣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是赣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专项规划。

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以来,赣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工业化为核心,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战略,着力发展壮大高端矿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承接产业转移产业,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初步建立了以钨、稀土、氟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和有色冶金、机械制造、轻纺、食品工业、电子信息和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初见端倪。

2010年全市GDP突破千亿元,达到1119.45亿元,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90.93亿元、增长21%,主营业务收入达1271.18亿元、增长46.86%;利税119亿元、增长50.1%。

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9︰44.4︰36.7,呈现典型的“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

产业发展条件日趋完善,全市大开放战略及主攻工业的理念深入人心,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

全社会创新、创业的人文、法制环境逐步改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政府行政审批程序进一步精简,服务意识日益增强,服务质量和效能显著提高;水电煤保障、污水处理、交通物流、通关等基础设施及条件日趋完善;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土地开发规模和集约效应日益显现。

重点产业发展现状:

(一)钨产业。

赣州素有“世界钨都”之美誉,钨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二位,约占全国的39%;其中黑钨矿保有储量约占全国同类矿的70%。

现有钨矿企业53家(66本钨采矿许可证)。

赣州采选钨矿生产能力居全国首位,年采矿生产能力253万吨,选矿生产能力310万吨。

钨冶炼加工方面,赣州拥有25家企业,年产APT7.1万吨、钨粉2.43万吨、钨条1620吨、钨铁6000吨、钨丝32亿米、硬质合金2800吨、其他钨制品3000吨的能力。

目前赣州市钨冶炼加工产品在全国占有很大份额,其中:

仲钨酸铵70%、钨铁40%、钨粉55%、钨条40%、钨丝10%、硬质合金及高比重合金占8%。

2010年,全市钨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

(二)稀土产业。

赣州是我国南方离子型稀土的主产区,被称为“稀土王国”,全市已探明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77.3万吨,保有储量33.6万吨,在国内外同类型矿种中位居第一。

全市共有88本离子型稀土采矿许可证,占全国南方离子型稀土采矿许可证总量104本的84.6%,在国家下达的2011年南方离子型稀土矿产品、冶炼分离产品指令性生产计划中,赣州分别占51%和49%。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赣州稀土产业已形成从矿山开采、冶炼、深加工及应用到贸易的完整体系,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相对完善。

目前,全市稀土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64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户数的8.37%,纳税上千万企业22户,占同类工业企业户数的26.8%。

全市拥有年回收处理稀土废料能力约5万吨;金属冶炼能力达2.4万吨/年,占全国的60%左右;钕铁硼合金及磁性材料生产能力2万吨/年,占全国总能力的20%左右;稀土荧光粉生产能力3000吨/年,占全国总能力的30%左右;稀土陶瓷刀具年生产能力500万把(套),稀土永磁电机、节能灯等应用产品已经投产。

2010年全市稀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约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

(三)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

目前,赣州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共有34户(其中:

规模以上企业28户、整车厂5家、零部件厂28家),主导产品为改装汽车(含场地车)、汽车(含叉车、低速货车)变速器和摩托车齿轮、锂离子动力电池。

已具备年生产各种改装汽车(含场地车)5000台,汽车变速器80万台(套),汽车(摩托车)齿轮制造1300万件,叉车变速器4万台(套)、汽车同步器160万套、各种拨叉(轴)300万件、精密锻件7000吨的生产能力。

(四)铜铝有色金属产业。

规划建设了赣县、龙南、赣州开发区等三个铜铝产业基地,废旧物拆解园区和铜铝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稀有稀土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占地约3平方公里,专门开展废旧物的回收拆解。

2010年,以铜铝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55亿元,同比增长46.72%;工业增加值90.93亿元,同比增长14.39%;利税总额48.15亿元,同比增长80.12%。

(五)电子电器产业。

赣州现有规模以上电子电器企业81家,其中过亿元的企业37家,全市百户重点企业9家。

赣州现有电子元器件企业28家,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企业11家,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制造企业34家,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企业3家,LED封装及应用企业2家,绿色照明制造企业有5家,荧光粉企业有1家。

2010年,电子电器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93亿元,同比增长42.38%;工业增加值25.09亿元,同比增长34.77%;利税总额8.01亿元,同比增长62.88%。

(六)食品产业。

主要有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等四个大类,共有规模以上食品行业企业63户。

2010年,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33亿元,同比增长22.76%;工业增加值34.12亿元,同比增长12.07%;利税总额17.72亿元,同比增长17.65%。

(七)现代轻纺产业。

皮鞋、毛针织和女性内衣三个细分产业的发展颇具特色,产量分别约占全省纺织行业的51.41%、85.9%,和90%,具有较好的发展优势。

南康家具产业基础结构较为完善,产品多样化,已形成集产品研发、物流服务、分工明确、产业配套、家具生产与市场同步发展的大型家具产品生产基地,并与中国家具协会、江西省家具协会共建“中国中部家具产业基地”。

目前,赣州拥有轻纺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52户,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5.86亿元,同比增长22.76%;工业增加值47.53亿元,同比增长22.76%;利税总额12.06亿元,同比增长22.76%。

(八)氟盐化工产业。

赣州萤石资源相当丰富,探明萤石资源储量983.5万吨,保有资源储量约656.9万吨,位居江西之首位,约占全省保有储量的55%左右,远景储量在1000万吨以上,全市现有萤石开采企业55家,采矿能力为年产80万吨。

赣州氟化工正处在资源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的阶段,主要产品为萤石精粉、氢氟酸(AHF)和二氟一氯甲烷(F22),产能分别为8万吨/年和3万吨/年。

目前,赣州氟盐化工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0户,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34亿元,同比增长54.13%;利税总额38.10亿元,同比增长111.25%。

(九)生物及医药产业。

有规模以上企业14户,已形成了中成药工业占主导、化学制药工业次之、医疗器械工业等为补充的门类基本齐全的医药工业体系。

全市医药产品涉及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生化药品、中药饮片、医疗器械等多个门类。

拥有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批文近千个,可生产片剂、针剂、胶囊剂、输液、糖浆剂、颗粒剂、冻干粉针、散剂、栓剂等多个剂型。

拥有全国独家国家保密品种喜炎平注射液,中药保护品种苦木注射液、九华痔疮栓、山香圆片、山香圆颗粒等,拥有抗病毒口服液、复方陈香胃片、九华痔疮栓、千喜片等优势中药品种,拥有恩替卡韦分散片、阿奇霉素注射液、P-转移因子口服液等突出的优势化学及生化药品。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医药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07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98亿元,利润6858万元。

(十)农业产业。

近年来,我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突出脐橙、生猪、蔬菜、花卉苗木、油茶、工业原料林等农业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园区化、品牌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11个,5000万元以上的93个,超亿元的41个。

国家级龙头企业2个,省级龙头企业47个,市级龙头企业123个。

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977个,入社成员21551个,注册资金达72247万元。

龙头企业的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34.16亿元,销售收入62.04亿元,上交税收1.74亿元,出口创汇1.16亿美元,带动农户76.6万户,户平增收1504.8元。

建成了以脐橙为主的果业产业体系、健全的生猪良繁体系、“猪-沼-果”生态循环农业。

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3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82元。

(十一)现代服务业。

我市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2010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10.88亿元,是2005年的2.17倍,占GDP的比重达36.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5个百分点。

虽然我市产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总量偏小,工业化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突出;工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层次不高,传统产业比重过大,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偏低;大部分产业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产业上下游配套不足;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占据技术制高点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不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程度不高;支撑工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优强企业和知名品牌不多,企业家队伍不强。

二、发展环境

(一)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低碳经济的兴起,促进了全球产业的大调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助于我省从国家战略层面,集中项目、资金等资源,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有助于江西发挥生态优势,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助于吸引区域合作、企业聚集、项目落户,带来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的加速聚集。

从国际上来看,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大洗牌,西方国家的一些制造业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为我市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从国内来看,随着沿海地区生产成本的攀升,越来越多的产业和企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将持续上升,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国内需求将不断扩张。

国际、国内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转移对我市工业而言是一次扩大投资、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大,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镇化加快,将继续推动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从我省来看,近年来综合交通立体化、网络化、快速化、现代化进程加快,高速公路突破3000公里,高速铁路网络逐步形成,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江西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将极大提升,未来五年必将是江西产业转移承接的重要时期。

我省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将有效提升我省产业承载能力和发展空间,为工业进位赶超、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赣州的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偏重于初级产品,而深加工产品及其应用产品比重低,而且大多是中低档产品,高端产品还是空白,高科技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中、高档产品和创新产品少,与国内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占全市主导地位的有色金属产业中,前端的采选业占有30%的比重;稀土、钨、氟盐化工三大优势产业集群的优势仍主要体现在初级加工领域,高性能新材料的比重还不高,高端应用产品少,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

2.产业特色还不明显。

通过近年来的招商引资和扶持本土企业发展,各县(市、区)虽然集聚了大量各类产业的工业企业,但除稀土钨产业集群以外,没有形成特色明显、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的产业集群,产业门类过于齐全,混合型经济状态依然存在。

稀土钨深加工、汽车零部件、稀土发光材料、家具、电子信息等产业虽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发展层次仍然偏低,辐射带动作用较弱。

3.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

特色优势产业的相关配套还不完善,如与稀土深加工配套的电镀、模具等产业发展滞后,研发、信息咨询、金融保险、市场营销、福利、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尚未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

产业链不完整,除稀土、钨等少数产业外,赣州的大多数产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配套产业层次不高,难以达到集群化、链条式发展的要求。

如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机械制造业的基础工艺----铸造(含普通铸造、精密铸造、有色铸造)、锻造(含普通锻造、精密锻造)产能低,还难以满足市内龙头企业的生产需要,冲压、电镀、模具、五金加工几乎是空白,致使大量的协作件、毛坯件、包装件要到外省协作解决,运输路径长,成本高,影响了产品利润率的提高。

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专业化分工不够深入,缺少专业市场配套,多数原材料无法就地完成采购,极大地制约了本地企业的产品生产周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技术创新力不足。

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尚不够健全,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产业研发水平相对较高的稀土、钨产业的研发投入,也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左右,远低于国内外先进企业。

由于受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影响,多数企业长时间不引进或研制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较弱,企业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受市场影响大,企业发展不稳定。

企业的研发投入少,高水平专利技术凤毛麟角,严重制约我市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受到影响。

新产品开发能力依然不足,2010年通过创新网申报立项新产品13个,但通过省级鉴定的仅9个,2011年通过创新网立项的新产品15个,目前还没有通过省级鉴定的新产品。

5.人才技术制约严重。

赣州目前科研机构仍然较少,科研创新能力不强,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企业技术创新和科研能力较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高端产品少。

缺乏系统规模的专业人才培训机构,无法保障发展中的企业对技术工人及管理人员的需求。

6.生产要素制约加剧。

一是受有色金属价格指数偏高,尤其是稀有金属价格指数持续走高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回落。

二是受国家金融货币政策和全球性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工业企业贷款难度增大,融资成本增加,不少企业资金需求缺口较大。

三是项目用地难、企业招工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地、招工等问题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据统计全市项目用地缺口达5000多亩,劳动力出现了结构性用工的问题,特别是那些沿海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荒问题尤为突出。

7.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偏低。

脐橙、生猪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但因产业发展主体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营销及加工转化较为薄弱,品牌经营质量难以控制,产业风险仍然较大。

此外,没有建立与发达国家(地区)对接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产品外销和出口受制约。

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弱,农民专业合作方式松散。

8.现代服务业结构不合理。

企业组织规模小,形成不了有品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大型集约化的企业集团,实现不了规模效益。

行业结构不合理,2010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三大传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5.1%,而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科技信息等具有在中心城市高度聚集、需求潜力巨大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充分,比重明显偏低。

如金融业占服务业经济比重为7.55%,商务服务、科技信息等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例不到5%。

人员结构不合理,我市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缺乏高素质、高技能、有创新力的人才,特别是从事国际商贸、高级创意策划和现代科技服务的人才。

技术结构不合理,我市的现代服务业,比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文化创意、人力资源培训等行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技术支撑,尤其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技术核心竞争力的支撑。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充分依托赣州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优势,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优资源依托型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到2015年,构筑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效能突出、生态文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原则。

科学规划,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

坚持从各区域现有的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出发,坚持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打破区域壁垒,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强企业和特色工业园区集聚,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坚持结构调整原则。

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用先进理念、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坚持重大项目带动原则。

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重大项目为主导发展,以投资促进增长,不断扩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坚持将大项目和投资作为加快工业发展重要的抓手和主要的推动力。

坚持自主创新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

坚持推进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生态为重原则。

坚持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工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依据,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在节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崛起。

(三)产业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33%、32%以上,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专项目标:

——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力争建成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00个以上,其中超10亿元的100个以上。

——建设三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产业集群。

到2015年,力争将钨、稀土及其应用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集群、铜铝有色金属产业集群等三个产业集群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建设三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产业集群。

到2015年,力争将电子电器、现代轻纺、食品等三个产业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

——建设三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特色产业。

到2015年,力争将氟盐化工、机械制造、生物及医药等三个产业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

——重点建设以工业园区和省级特色产业基地作为工业化发展的主要载体,推进“特色园区、生态园区、科技园区、数字园区”建设。

形成赣州开发区、赣县经济开发区、赣州钨钼产业基地的钨、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铜铝产业基地,赣州开发区、沙河工业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稀土发光材料及节能灯具基地,信丰工业园、于都工业园的电子电器产业基地,兴国工业园、全南工业园的氟化工产业基地,会昌工业园的盐化工产业基地,南康工业园的家具产业基地,南康工业园、于都工业园的LED产业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

——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新城,在中心城区加快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商务楼宇的综合功能,合理利用原有工业用地和老厂房,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形成现代物流、旅游休闲、都市商贸、金融服务和信息中介等五大服务业体系。

“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占GDP的比重达到或接近40%;服务业新增从业人数年均增长8万人,2015年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达到或接近180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达35%左右。

四、重点产业发展

(一)钨和稀土产业。

“十二五”期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

在控制钨精矿生产总量和钨冶炼产品能力的基础上,发展亚微、超细硬质合金,高冲击韧性、高耐磨性硬质合金采掘工具,硬质合金涂层加工工具,硬质合金硬面材料,钨及钨合金材料,硬质合金废料综合回收等六大钨系列产品深度开发工程;在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储氢材料、中重稀土合金、稀土新材料等五大领域,开发稀土深加工及应用产品。

专栏1:

钨和稀土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1、钨新材料项目

江西悦安超细金属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超细合金粉末;

赣县世瑞新材料集团外销合金刀具和深海石油钻头项目;

江西耀升公司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涂层刀片、球齿与棒材深加工项目;

大余县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涂层刀片、球齿与棒材项目;

大余隆鑫泰钨业有限公司年产硬质合金2000吨、钨材1000吨项目;

赣州江钨钨合金公司特殊性能合金及粉末冶金新材料项目;

大余伟良钨业有限公司APT、氧化钨、钨粉、碳化钨粉生产项目;

保利赣源公司钨硬质合金等深加工项目;

江西省赣州巨龙企业投资有限公司废弃硬质(钨)合金再制造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上犹县钨硬质合金资源回收综合利用项目。

2、稀土新材料项目

赣州稀土永磁材料和永磁电机基地;

五矿稀土(赣州)公司年产4000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项目;

中国五矿集团稀土永磁材料项目;

江西广晟稀土集团公司稀土深加工项目;

江钨年产2万吨镍氢电池储氢合金粉;

龙南稀土储氢合金材料及镍氢动力电池生产项目;

江西油富高新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永磁曳引式抽油机及磁钢生产;

赣县年产10000吨稀土铝合金项目;

龙钇重稀土材料有限公司稀土功能材料及特殊铸件产品产业化项目;

龙南县年产5000万只高效节能陶瓷金卤灯项目;

赣州市稀土荧光粉、节能灯管和电子一体化节能照明产品生产项目。

江西依路玛稀土发光材料有限公司高光效、高显色性(大功率LED和CCFL液晶背光源用)稀土发光材料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二)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

“十二五”期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

以动力电池为核心,以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为基础,以整车制造为目标,以城市公交为切入点,力争建成20万台新能源汽车整车及50万台动力电池、永磁电机、自控系统,形成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体系。

专栏2:

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l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锰酸锂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化项目。

l江西国兴集团兴国拨叉有限公司年产500万件拨叉、600万件新能源汽车齿轮、6000吨压铸件生产项目。

l定南宝生新材料实业有限公司汽车动力电池无钕低温贮氢材料项目。

l赣州博晶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建设项目。

l赣州开发区年产3万台(套)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项目。

l赣州市新型动力电池年产六氟磷酸锂电解液2000吨项目。

l格特拉克(江西)公司汽车传动器项目,年产70万台(套)汽车传动器,其中新增40万(套)。

l于都格特拉克年产300万台套汽车齿轮系列产品生产线。

l赣州经纬年产15万套汽车零部件(变速器)生产线。

l于都县年产20万件汽车小排量变速箱项目。

l赣州开发区年产100万台汽车驱动电机生产、年产200万套数字化汽车仪表系统、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

l赣州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l江西国兴集团国兴拨叉合金压铸铝项目。

l深圳市豪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次电池废料回收,电池材料开发,镍氢、锂电池生产,清洁能源系统制造,清洁动力特种车产销及研发基地项目。

(三)铜铝有色金属产业。

“十二五”期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

重点发展铜材、铝材加工产业,围绕电子、电力、电气、家用电器、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的用铜需求,重点发展废杂铜加工利用、高精度电子铜带、高档铜箔、特种铜及铜合金管棒线、低氧铜杆及无氧铜杆、军用铝带材、高铁铜材、特种电缆、特种电磁线,形成完整的高技术铜产业链。

到2015年,实现废杂铜加工利用量30万吨/年,铜加工材产量40万吨/年,铝材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