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配位滴定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5627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docx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配位滴定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docx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5.1概述

早期以AgNO3为标准溶液的配位滴定反应:

Ag++2CN-—[Ag(CN)2]-

终点时的反应:

[Ag(CN)2]-+Ag+—Ag[Ag(CN)2]↓白

两类配位剂:

无机配位剂(较少使用);

有机配位剂(氨羧类配位剂为主)。

以氨基二乙酸基团[—N(CH2COOH)2]为基体的有机配位剂。

最常见:

乙二胺四乙酸,简称:

EDTA(H4Y)

 

氨羧配位剂的特点:

1、多元弱酸,如EDTA本身是四元酸,但还可获得两个质子,生成六元弱酸;

2、配位能力强,氨氮和羧氧两种配位原子;

3、与金属离子1∶1配位,计算方便;

4、配合物的稳定性高,与金属离子能形成多个多元环;

5、配合物水溶性好(大多带电荷)。

§5.2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及其稳定性

一、EDTA的性质

1、一般特性

(1)多元酸,可用H4Y表示;

(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22℃,0.02g/100mL水),也难溶于酸和一般的有机溶剂,但易溶于氨溶液和苛性碱溶液中,生成相应的盐;

(3)常用其二钠盐Na2H2Y·2H2O,(22℃,11.1g/100mL水),饱和水溶液的浓度约为0.3mol·L-1,pH约为4.5。

2.EDTA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在高酸度条件下,EDTA是一个六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有六级离解平衡和七种存在形式:

不同pH溶液中,EDTA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曲线:

(1)在pH>12时,以Y4-形式存在;

(2)Y4-形式是配位的有效形式;

 

二、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金属离子与EDTA的配位反应,略去电荷,可简写成:

M+Y=MY

稳定常数:

KMY=[MY]/[M][Y]

稳定常数具有以下规律:

①碱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最不稳定,lgKMY<3;

②碱土金属离子的lgKMY=8~11;

③过渡金属、稀土金属离子和Al3+的lgKMY=15~19

④三价,四价金属离子及Hg2+的lgKMY>20.

表中数据是指无副反应的情况下的数据,不能反映实际滴定过程中的真实状况。

配合物的稳定性受两方面的影响:

金属离子自身性质和外界条件。

需要引入:

条件稳定数

§5.3外界条件对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一、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

 

有利于和不利于MY配合物生成的副反应?

如何控制不利的副反应:

①控制酸度;②掩蔽;③预分离

二、EDTA的酸效应及酸效应系数αY(H)

定义:

αY(H)=[Y']/[Y]

一定pH的溶液中,EDTA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Y'],与能参加配位反应的有效存在形式Y4-的平衡浓度[Y]的比值。

酸效应系数αY(H)——用来衡量酸效应大小的值。

 

讨论:

①酸效应系数随溶液酸度增加而增大,随溶液pH增大而减小

②αY(H)的数值大,表示酸效应引起的副反应严重

③通常αY(H)>1,[Y']>[Y]。

当αY(H)=1时,表示总浓度[Y']=[Y];

④酸效应系数=1/分布系数。

αY(H)=1/δ

三、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及其副反应系数αM

金属离子常发生两类副反应:

(1)金属离子的水解:

 

(2)金属离子与辅助配位剂的作用:

 

副反应使金属离子与EDTA配位的有效浓度降低。

金属离子总的副反应系数可用αM表示,即:

四、条件稳定常数

1、若滴定体系中只存在EDTA酸效应

滴定反应:

M+Y=MY

KMY=[MY]/([M][Y])

[Y]为平衡时的浓度(未知),

已知:

EDTA总浓度[Y']。

αY(H)=[Y']/[Y]

lgK'MY=lgKMY-lgαY(H)

2.滴定体系中既有EDTA酸效应又有金属离子副反应

lgK'MY=lgKMY-lgαY(H)-lgαM

五、配位滴定中适宜pH条件的控制

(1)溶液pH↑,酸效应系数↓,KMY'↑,有利于滴定;

(2)溶液pH↑,金属离子易发生水解反应,使KM'Y↓,不有利于滴定。

1.最小pH的计算:

根据酸效应确定最小pH值

满足配位滴定的条件:

lgcK'MY≥6

当:

c=10-2mol/L,

lgαY(H)≤lgKMY-8

算出lgαY(H),再查表5-2,(P109)用

内插法可求得配位滴定允许的最低pH(pHmin)。

将各种金属离子的lgKMY与其最小pH绘成曲线,称为EDTA的酸效应曲线或林旁曲线。

例:

试计算EDTA滴定0.01mol·L-1Ca2+溶液允许的最低pH(lgKCaY=10.68)。

解:

已知c=0.01mol·L-1

=lg0.01+10.69-6=2.69

查表5-3,用内插法求得pHmin>7.6。

2、最大pH计算:

根据金属离子的羟基配位效应确定最大pH,即由氢氧化物沉淀的溶度积计算最大pH。

3、如何控制酸度:

缓冲溶液

§5.4滴定曲线

以被测金属离子浓度的pM(-lg[M])

对应滴定剂加入体积作图,

得配位滴定曲线。

1.pH越大,滴定突跃越大

2.条件稳定常数越大,滴定突跃越大

例:

用0.02mol•L-1的EDTA溶液滴定相同浓度的Zn2+溶液,当pH=4.0时可以被准确滴定?

滴定到化学计量点时该离子的浓度是多少?

(已知pH=4.0时,lgαY(H)=8.44;lgKZnY=16.5)

解:

lgK(ZnY)′=lgK(ZnY)-lgαY(H)=16.5-8.44=8.06

lgK(ZnY)′C>6

故:

Zn2+离子可以被准确滴定。

在pH=4.0滴定Zn2+到达计量点时:

[Zn2+]=[Y′]

 

[Zn2+]=([ZnY]/K′MY)1/2=(0.01/108.06)=10-5.03mol.L-1

§5.5金属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一、金属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原理

1、金属指示剂是一些有机配位剂,可与金属离子形成有色配合物;

2、所生成的配合物颜色与游离指示剂的颜色不同;利用配位滴定终点前后,溶液中被测金属离子浓度的突变造成的指示剂两种存在形式(游离和配位)颜色的不同,指示滴定终点的到达。

金属指示剂变色过程:

例:

滴定前:

Mg2+溶液(pH8~10)中加入铬黑T后,溶液呈酒红色,发生如下反应:

铬黑T(蓝色)+Mg2+=Mg2+-铬黑T(酒红色)

滴定终点时:

滴定剂EDTA夺取Mg2+-铬黑T中的Mg2+,使铬黑T游离出来,溶液呈蓝色,反应如下:

Mg2+-铬黑T(酒红色)+EDTA=铬黑T(蓝色)+Mg2+-EDTA

注意:

金属指示剂适用pH范围:

金属指示剂也是多元弱酸或多元弱碱;

能随溶液pH变化而显示不同的颜色;

使用时应注意金属指示剂的适用pH范围。

 

二、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1)在滴定的pH范围内,游离指示剂与其金属配合物之间应有明显的颜色差别

(2)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应有适当的稳定性

不能太大:

应使指示剂能够被滴定剂置换出来;

不能太小:

否则未到终点时游离出来,终点提前;

(3)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应易溶于水。

注意:

(1)金属指示剂易变质,不宜久放。

(2)指示剂封闭: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了稳定的配合物而不能被滴定剂置换;

例:

铬黑T能被Fe3+、Al3+、Cu2+、Ni2+封闭,可加入三乙醇胺掩蔽。

(3)指示剂僵化:

如果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不溶于水、生成胶体或沉淀,在滴定时,指示剂与EDTA的置换作用进行的缓慢而使终点拖后变长。

例:

PAN指示剂在温度较低时易发生僵化;

可通过加有机溶剂或加热的方法避免。

三、常用的金属指示剂P116,表5-3

1.铬黑T:

黑色粉末,有金属光泽,适宜pH范围9~10

滴定Zn2+、Mg2+、Cd2+、Pb2+时常用。

使用时应注意:

(1)其水溶液易发生聚合,需加三乙醇胺防止;

(2)在碱性溶液中易氧化,加还原剂(抗坏血酸);

(3)不宜长期保存。

2.二甲酚橙(XO)

pH<6,红——亮黄

3、磺基水杨酸

pH:

1.5~2.5紫红——无色滴定Fe3+

4、钙指示剂

pH:

12~13,红——蓝滴定Ca2+

5.PAN指示剂

pH:

2~12紫红——黄稀土分析中常用

6、Cu-PAN指示剂

CuY与少量PAN的混合溶液。

加到含有被测金属离子M的试液中时,发生置换反应:

CuY+PAN+M→MY+Cu—PAN

滴定终点时:

Cu—PAN+Y→CuY+PAN

§5.6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

一、用控制溶液酸度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

溶液中含有金属离子M和N,

当KMY>KNY,且αY(N)>>αY(H)时:

 

ΔlgK越大,被测离子浓度cM越大,干扰离子浓度cN越小,则在N存在下准确滴定M的可能性就越大。

对有干扰离子存在时的配位滴定,一般允许有≤±0.5%的相对误差,当用指示剂检测终点ΔpM≈0.3,

lgCMKMY’=5

当:

CM=CN

则判断能否利用控制酸度进行分别滴定的条件:

ΔlgK≥5

例:

当溶液中Bi3+、Pb2+浓度皆为0.01mol·L-1时,用EDTA滴定Bi3+有无可能?

解:

查表5-1可知,lgKBiY=27.94,lgKPbY=18.04

则:

ΔlgK=27.94-18.04=9.9>5

故:

滴定Bi3+而时Pb2+不干扰。

由酸效应曲线:

查得滴定Bi3+的最低pH约为0.7。

滴定时pH也不能太大。

在pH≈2时,Bi3+将开始水解析出沉淀。

因此滴定Bi3+的适宜pH范围为0.7~2。

控制酸度进行分别滴定的判别步骤:

(1)比较混合物中各离子与EDTA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大小,得出首先被滴定的应是KMY最大的离子;

(2)判断KMY最大的金属离子和与其相邻的另一金属离子之间有无干扰;

(3)若无干扰,则可通过计算确定KMY最大的金属离子测定的pH范围,选择指示剂,按照与单组分测定相同的方式进行测定,其它离子依此类推;

(4)若有干扰,则不能直接测定,需采取掩蔽、解蔽或分离的方式去除干扰后再测定。

 

二、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

1.配位掩蔽法

通过加入一种能与干扰离子生成更稳定配合物的掩蔽剂来消除干扰。

例:

石灰石、白云石中CaO与MgO的含量测定。

用三乙醇胺掩蔽试样中的Fe3+、Al3+和Mn2+。

pH>12,EDT滴定Ca,

pH=10,EDTA滴定Ca和Mg总量

注意:

掩蔽剂三乙醇胺必须在酸性溶液中加入,然后再碱化,否则Fe3+将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而不能被配位掩蔽。

例:

在Al3+与Zn2+两种离子共存。

用NH4F掩蔽Al3+,使其生成稳定的AlF63-配离子;

测定CaO和MgO时,可否使用NH4F掩蔽其中的Al3+?

答:

不能使用NH4F,pH=10时,F-与Ca2+生成CaF2沉淀

使用配位掩蔽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干扰离子与掩蔽剂形成的配合物远比与EDTA形成的配合物稳定。

而且形成的配合物应为无色或浅色。

(2)掩蔽剂不与待测离子配位,即使形成配合物,其稳定性也应远小于待测离子与EDTA配合物的稳定性

(3)使用掩蔽剂时应注意适用的pH范围。

如:

KCN是剧毒,只允许在碱性溶液中使用,否则在酸性条件下会产生HCN气体溢出,对环境和人体带来危害。

2.氧化还原掩蔽法

例:

Fe3+干扰Zr4+、Th4+的测定,加入盐酸羟胺等还原剂使Fe3+还原生成Fe2+,达到消除干扰的目的。

Fe2+—EDTA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比Fe3+—EDTA的小得多

3.沉淀掩蔽法

例:

为消除Mg2+对Ca2+测定的干扰,利用pH≥12时,Mg2+与OH-生成Mg(OH)2沉淀,可消除Mg2+对Ca2+测定的干扰。

沉淀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1)生成的沉淀溶解度要小,使反应完全

(2)生成的沉淀应是无色或浅色致密的,最好是晶形沉淀,其吸附能力很弱。

4.解蔽方法

解蔽:

将一些离子掩蔽,对某种离子进行滴定后,再使用另一种试剂(解蔽剂)破坏掩蔽所产生配合物,使被掩蔽的离子重新释放出来。

三、预先分离

例:

磷矿石中一般含Fe3+、Al3+、Ca2+、Mg2+、PO43-及F-等离子,其中F-的干扰最为严重,它能与Al3+生成很稳定的配合物,在酸度低时F-又能与Ca2+生成CaF2沉淀,因此在配位滴定中,必须首先加酸,加热,使F-生成HF挥发逸去。

四、用其他配位剂滴定

选择其他氨羧类配位剂,可以提高滴定的选择性。

CyDTA:

滴定Al3+的速率较快,且可在室温下进行滴定,故可作Al3+的滴定剂。

§5.7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一、直接滴定

大多数金属离子可采用EDTA直接滴定,简单,误差小。

例如:

pH=1,滴定Bi3+;

pH=1.5~2.5,滴定Fe3+;

pH=2.5~3.5,滴定Th4+;

pH=5~6,滴定Zn2+、Pb2+、Cd2+及稀土;

pH=9~10,滴定Zn2+、Mn2+、Cd2+和稀土;

pH=10,滴定Mg2+;

pH=12~13,滴定Ca2+。

二、返滴定

前面所说

(1)和

(2)两种情况可用反滴定

例如:

A13+直接滴定,反应速率慢,Al3+对二甲酚橙等指示剂有封闭作用,Al3+易水解。

故宜采用返滴定法。

例如:

测定Ba2+时没有变色敏锐的指示剂,可采用返滴定法滴定(铬黑T,Mg2+标准溶液)。

注意:

作为反滴定的金属离子,它与EDTA配合物的稳定性要适当,既要有足够的稳定性以保证滴定的准确度,又不宜比待测离子与EDTA的配合物更稳定。

否则在反滴定过程中可将待测离子从已生成的配合物中置换出来。

三、置换滴定

例:

Ag+-EDTA不稳定(lgKAgY=7.32),不能用EDTA直接滴定。

采用置换滴定:

2Ag++Ni(CN)42-=2Ag(CN)2-+Ni2+

在pH=10,紫脲酸胺作指示剂,用EDTA滴定被置换出来的Ni2+。

例:

铜合金中的Al(GB5121.4—1996)和水处理剂AlCl3(GB15892—1995)测定。

加入过量的EDTA,配位完全,用Zn2+溶液去除过量的EDTA,然后加NaF或KF,置换出与Al反应的EDTA,再用Zn2+标准溶液滴定。

四、间接滴定

适用于不能形成配合物或形成的配合物不稳定的情况

例:

测定PO43-。

加一定量过量的Bi(NO3)3,生成BiPO4沉淀,再用EDTA滴定剩余的Bi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