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5788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docx

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

1.试述广东森林、矿产资源的特点,并据此提出今后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要求。

目录:

一、广东森林特点:

2

1.1森林植被资源丰富,以亚热带植被为主2

1.2森林结构不合理,树种单一,林分郁闭度低3

1.3森林分布不平衡,北多南少,单位面积蓄积量低3

二、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要求3

2.1保护现有植被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3

2.2加强中、幼林资源的抚育管理,调整森林资源结构3

2.3加强分类经营,发挥整体效益4

2.4提高科技含量,加大木材行业管理力度4

2.5完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加强森林基础设施建设4

2.6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建立健全全省林业支撑体系5

三、广东矿产资源特点:

5

四、广东矿产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8

4.1地质勘查工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8

4.2矿产开发利用粗放浪费,资源利用率较低8

4.4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展缓慢9

4.5保障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亟待完善9

五、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要求9

5.1统筹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开发与保护并举9

5.2完善规划管理体系,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10

5.3调整和优化矿业结构11

5.4提高综合开发利用水平,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12

5.5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12

5.6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13

 

一、广东森林特点

1.1森林植被资源丰富,以亚热带植被为主

广东省位于北纬20°19′至25°31′,东经109°45′至117°20′之间,北回归线从本省大陆中部横穿而过,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使这里成为全国光、热、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地势北高南低,北依五岭,南濒南海,东西向腹部倾斜。

境内山地、平原、丘陵纵横交错,北部南岭地区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部为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南部为热带常绿季雨林,主要以针叶林、中幼林为主。

有利于森林的生长和野生动植物的生息繁衍,森林类型多样,生物群落复杂。

广东境内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有植物类型7055多种,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5424种,亚种298种,变形21种,分隶于273科1568属。

热带植物种类丰富,已知蕨类植物中有桫椤科、膜蕨科、观音座莲科等,裸子植物中有苏铁科、罗汉松科等,被子植物中有樟科、壳斗科、桃金娘科、山茶科、桑科、木兰科、山矾科、杜英科、金缕梅科、番荔枝科等。

广东保存着大批较古老物种,已知共有88科,占总科数的31%以上,约占全国植物总数的25%。

植物特有属10个,约占全国特有属5.1%。

森林植物区系由热带向亚热带过渡性质明显,热带植物有144科,占全国总科数40.8%;1064属,占全国总属数33.4%;种数4800多种,约占全国总种数17.7%,蕨类植物550多种,约占全国总种数21.1%。

森木本植物788属,约占全国木本植物1050属的71%。

列入国家保护的植物79种。

雷州半岛的热带雨林、季雨林面积较大,是中国热带树种和动物资源的基因库。

1.2森林结构不合理,树种单一,林分郁闭度低

广东森林从优势树种组成来看,广东省林分面积6.5527×106平方千米,地带性树种分布不合理,常绿阔叶林仅占34.8%,而针叶林面积最大,占47.9%,针阔混交林占11.1%,桉树林占6.2%。

因此,针叶林为主的格局仍然未变.从林龄结构来看,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的面积比为50∶33∶13∶4,蓄积比为34∶51∶17∶8。

中幼林无论是面积,还是蓄积都占林分总体的75%以上.。

广东省可采资源已近枯竭。

全省现有林分平均郁闭度仅0.48,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0.60。

1.3森林分布不平衡,北多南少,单位面积蓄积量低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广东省森林资源在地理上分布不均,基本呈现北多南少的现象。

北部的韶关、惠州、肇庆、梅州、清远、河源等6个市土地面积占全省面积54%,森林面积占全省64.5%,森林覆盖率68.3%,森林蓄积量占全省67.4%(根据2005年广东省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广东林分平均蓄积量42.9立方米每平方千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0.6%.其中最高的是阔叶林53.0立方米每平方千米,最低的是桉树林22.3立方米每平方千米。

这与广东丰富的水热条件、较好的立地条件极不相称,因此提高林分蓄积量的潜力巨大。

二、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要求

2.1保护现有植被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对现有植被资源的保护力度,禁止滥砍滥伐。

建立完善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管理制度,发展其旅游开用要与保护相结合。

对于珍稀名木、古木,要予以特殊保护。

同时,将森林保护划入市级、镇级政绩评估的一部分,提高各部门对森林保护的重要性。

2.2加强中、幼林资源的抚育管理,调整森林资源结构

及时进行抚育间伐,以保证中、幼龄林的正常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同时注意调整林种结构。

目前广东大面积营造的桉树人工林,与其他林分相比较,其林下土壤肥力是最差的。

在选择树种时,应选择优良乡土树种,改良主要造林树种品种,切实调整森林资源结构。

大力推进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以及珍贵大径材基地建设,形成我国商品林发展和木材生产的重点区域。

2.3加强分类经营,发挥整体效益

分别对公益林、商品林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体制和政策措施是全面提高森林经营水平的有效途径。

引导商品林向高集约、可持续、多效经营方向发展,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以较高投入,在水、热、土条件优越的地方营造高标准的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等,并辅以粮、经、果等多维配置。

鼓励大中型企业投资,允许小企业主和个体经营者参与。

对于商品林的经营,政府必须实施监管,宏观上制定用材林经营兼顾生态与环境的策略,包括制定环保技术措施,制订指导性速生丰产林要求文件。

通过这些实践逐步形成法规,使林业经营活动在满足社会对林产品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更能改善生态状况,较大程度地避免生态状况遭破坏,达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协调发展的目的。

2.4提高科技含量,加大木材行业管理力度

提高科技含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依靠科技、人才,建立林业生态科技支撑体系。

将机械化、自动化和电脑控制设备等现代技术引入到生物培植过程中,将基因工程、仿生学等引入到生态林业中。

充分发挥广东省林业产业的优势,把林业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扩大规模、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加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广东省林业局将在近期编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制定产业政策,并争取尽快出台《广东省木材经营与运输监督管理办法》。

广东省林业局还要求各地要根据森林资源承受能力和合理布局的原则,对利用本地林木进行加工的企业严格把关,控制木材经营许可证的发放;要结合清理整顿工作进行合理调整,对一些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低、资源能源浪费大、安全隐患大的企业要坚决依法关停并转;要通过检查监督,打击少数违法企业,保护绝大多数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木材经营加工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5完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加强森林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广东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林政系统的全面推广,充分发挥系统的拓展功能,建立业务培训体系,培养具有计算机知识和林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完善的维护机制,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基础建设,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

建立市级、镇级森林资源监测的专门机构,增强综合监测与评价能力。

比如GIS,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加快林业数表修编进程,构建实物度量、效益评估和经营评价标准化体系。

加快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改革,建立国有森林资源管理的新机制。

2.6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建立健全全省林业支撑体系

  要严格执行广东省政府下达的年度林地转为非林地控制指标,在优先保证交通、通讯、电力、能源、基础设施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用地需要的同时,严格控制采石、取土、房地产、娱乐场所等经营性项目占用林地。

三、广东矿产资源特点

3.1矿种比较齐全,居全国中等水平

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发现矿产148(亚)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01种。

其中能源矿产7种,黑色金属矿产4种,有色金属矿产11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矿产15种,冶金辅助原料矿产8种,化工原料矿产9种,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41种,水气矿产4种。

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1803处(固体矿产1533处,液体矿产270处),固体矿产保有资源储量达到中型规模以上325处,占固体矿产地总数的21.2%,水气矿产中型规模以上17处。

其中有一批资源储量大、类型独特、闻名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如仁化凡口铅锌矿、曲江大宝山多金属矿、诸广山铀矿、连平锯板坑钨锡多金属矿、云浮大降坪硫铁矿、茂名优质高岭土矿、高要河台金矿、高明富湾银矿、揭阳五经富—五房稀土矿等。

此外,全省有各类矿点9028处。

广东省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

矿产名称

资源储量单位

储量

基础储量

资源量

铁矿

矿石千吨

117507

207987

347157

锰矿

矿石千吨

319

1966

3773

钛矿(钛铁矿)

钛铁矿矿物吨

126202

1279938

4880508

钛矿(高钛矿)

高钛矿矿物吨

26863

33579

52766

铜矿

铜吨

395079

698118

673877

铜矿(伴生矿)

铜吨

0

0

129598

铅矿

铅吨

1234025

1472174

2538582

锌矿

锌吨

2443603

2886392

34564454

钨矿(原生矿)

WO3吨

21202

128168

95048

锡矿(原生矿)

锡吨

5017

213593

163584

钼矿

钼吨

257

16764

267944

金矿(岩金)

金千克

6723

11203

92637

银矿

银吨

374

607

7162

铌(氧化铌)

Nb2O5吨

35

36195

18691

重稀土矿(重稀土气化物)

重稀土氧化物吨

22715

53229

133690

轻稀土矿(轻稀土氧化物)

轻稀土氧化物吨

37171

138672

180210

碲矿

碲吨

0

0

2410000

硫铁矿(矿石)

矿石千吨

171171

292404

153194

高岭土

矿石千吨

80491

135417

305576

玻璃用砂

矿石万吨

224

280

15677

石墨(隐晶质石墨)

隐晶质石墨千吨

0

0

3513

注:

该表为2000年的广东省主要固体矿产资源的贮量汇总表

截至2007年底,广东省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61种,其中居全国前3位的矿产有26种。

专栏1广东省保有资源储量位居国内前列的矿产

位次

矿产名称

数量

1

铌钽矿、碲矿、高岭土、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粗面岩、建筑用大理岩、泥炭

7

2

油页岩、铋矿、锗矿、铊矿、硒矿、矽线石、冰洲石、水泥配料用砂、冶金用脉石英、饰面用辉绿岩、饰面用大理岩

11

3

钛矿、铅矿、钽矿、锆矿、铷矿(Rb2O)、镉矿、轻稀土、玉石

8

4

银矿、铌矿、硫铁矿、压电水晶、玻璃用砂、水泥配料用页岩

6

5

钨矿、锡矿、汞、铼矿、重稀土、天然碱、水泥用灰岩、硅藻土、陶瓷土

9

6

锌矿、铟矿

2

7

钴矿、钼矿、锑矿、叶蜡石、冶金用白云岩、铸型用砂

6

8

铍矿、熔炼水晶、云母、普通萤石、水泥配料用黄土、砷矿

6

9

镓矿、石墨、熔剂用灰岩、建筑用砂

4

10

钒矿、水泥配料用泥岩

2

3.2有色金属、稀有稀土金属、放射性矿产及建材、化工原料等矿产资源优势明显

省内高岭土、油页岩、铀、水泥用灰岩、稀土、硫铁矿、铅、锌、钨、锡、银、铌、钽、铷、锗、铊、碲、玻璃用砂等矿产资源丰富,保有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找矿潜力大。

其中高岭土、水泥用灰岩、稀土、硫铁矿、建筑用石材、玻璃用砂、铅、锌、钨、锡为优势矿产,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基础。

此外,地下热水,矿泉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

3.3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主要矿产地具有区域特色

全省矿产资源广泛分布于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重要矿产资源分布集中度高,有利于区域开发规划和形成各具特色的矿业生产基地。

其中有色、黑色金属钨、锡、钼、铅、锌、铜、铁、锰主要分布在韶关、河源、梅州地区;金银贵金属、稀有矿产主要分布在肇庆、高明和博罗等市县;优质高岭土和油页岩矿产主要分布于粤西茂名—湛江一带;稀土矿产主要分布于粤北新丰、粤东揭阳等地;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材主要分布于粤北英德—曲江、粤西云安—罗定及粤东梅县蕉岭等地;地下热水主要分布于粤西湛江、茂名及粤中、粤东沿海地区。

3.4能源等大宗、支柱性矿产资源短缺

由于受区域成矿地质条件限制,煤、石油、天然气、铝、铁、磷、钾盐等矿产资源禀赋条件较差,找矿潜力不大。

3.5小型矿床比例高,共(伴)生矿、贫矿及难选冶矿多

已查明的矿产地中,小型矿床占70%;铁、铜、磷等品位低;探明的中大型金属矿床一般共(伴)生组分多,如仁化凡口铅锌矿、曲江大宝山多金属矿、连平锯板坑钨锡多金属矿等,共伴生组分达9~22种,铁矿多伴生锡、硼、锌等,综合利用价值高,但分离回收困难,综合开发利用难度大。

3.6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控制程度较低

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结构中,资源量多,储量、基础储量少;经济可利用性差或经济意义未确定的资源储量多,经济可利用的资源储量少。

如铁、钨、锡储量分别占查明资源储量11.4%、0.68%、6.1%,基础储量分别占查明资源储量24.0%、17.2%、25.18%。

四、广东矿产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4.1地质勘查工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地质工作缺乏统一部署,地质勘查新机制未能及时构建,严重制约了地质找矿工作。

基础地质工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1∶5万区域地质调查面积仅占全省陆地面积35.26%,相当部分重点成矿区带和重要经济区未覆盖。

矿产资源勘查面临着找矿难度大、前期投入不足和找矿后备基地严重缺乏的问题,优势金属矿产储量消耗快于储量增长。

找矿方法技术、成矿理论研究滞后,制约找矿重大突破。

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调查评价与监测亟待加强。

4.2矿产开发利用粗放浪费,资源利用率较低

矿山布局和结构不够合理,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全省大中型矿山仅占矿山总数3.14%。

大部分矿山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生产规模小、矿产品附加值低,部分优势矿产如稀土和重要非金属矿产缺乏深加工产品系列和完整产业链,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回收利用率低,尤其是部分铁矿中资源储量大的伴生矿种如硼、锡、锌等长期不能回收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4.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仍较突出

矿山生产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采矿方法不合理,造成的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山体破坏和地面塌陷、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任务重。

4.4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展缓慢

在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方面,未能发挥广东省地缘、资金和技术优势。

走出去寻求合作,开发矿产资源、拓展市场的空间有待挖掘。

借鉴别国技术和经验,提高对外开发水平,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仍需经历一段艰难的过程。

目前,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政策扶持,全省境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进展缓慢,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矿业市场的能力和经验还显不足。

4.5保障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亟待完善

保障矿产资源规划的实施,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缺乏强有力的措施和监管手段;矿业权市场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尚不完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相适应。

五、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要求

5.1统筹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开发与保护并举

以全省主体功能区和区域经济布局为依托,结合矿产资源禀赋条件和开发利用水平,按照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统筹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区域布局,将全省划分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沿海和粤东沿海地区、北部山区。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全省优化开发区域,按照“提升层次,做优做强,品牌输出,产业转移,拓宽空间,高新引进,再上台阶”的产业发展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重点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矿产品精细加工和高端产品,加强基础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调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

全区规划为矿产资源限制勘查区和限制开采区,严格限制污染环境和影响生态建设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减少直至关闭矿山企业。

随着部分地区的水泥、陶瓷等企业向北部山区转移,严格控制水泥用灰岩和高岭土等矿山数。

对区内经济价值高、资源条件较好具大中型矿床规模的短缺矿种如金、银、石膏、盐矿等矿产以及对环境影响小的地下热水、矿泉水等,经环境适宜性评估和相关论证后,可适度开发。

除了作为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外,原则上不在区内进行金属矿产资源的商业性勘查。

(二)粤西沿海和粤东沿海地区

粤西沿海作为省内重点开发区域,重点勘查开发高岭土、油页岩、地下热水、铜、锡等矿产资源,建立茂名—高州地区油页岩、优质高岭土综合开发矿业经济区,形成全国高岭土矿产采选和深加工重要生产基地。

区内沿海区域大部分规划为限制勘查区和限制开采区,加强生态保护建设。

粤东沿海地区内主要矿产有稀土、锡、铅、锌、陶瓷土、玻璃用砂、地下热水等。

该区矿产主要以稀土、铜、锡、铅、锌、陶瓷土适度勘查和开发为主。

沿海地带主要划为限制开采区,重点开展农业地质及基础地质调查,严格保护环境

(三)北部山区

北部山区是省内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区内分布有两条国家重点成矿区带(南岭成矿带粤北段、武夷成矿带粤东段),铅、锌、铜、钨、锡、钼、铁及硫铁矿、水泥用灰岩具有明显资源优势和良好开发基础,是省内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及建材非金属重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区位优势明显。

该区重点是加强重点成矿区带的铜、钼、钨、锡、铅、锌、金、银等有色金属、贵金属和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为有色金属工业、陶瓷工业、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提供资源保障。

将该区矿产资源相对集中、具找矿潜力的区域规划为鼓励勘查区和鼓励开采区,大型矿产分布密集区划为重点开采区,主要开采铁、铜、钼、铅、锌、金、银、锑、锰、水泥用灰岩以及建筑石材等矿产。

鼓励在具有资源、环境优势的地区开发矿泉水、地下热水,促进山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5.2完善规划管理体系,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

根据《规划》,组织编制实施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重点矿种、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逐级落实规划主要指标、分区和政策。

重要矿种、重点矿区、大中型矿产地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充分发挥规划对资源配置的统筹和调控作用。

按照规划要求,严格审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采、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矿业权的审批、出让、变更和延续必须符合规划,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不得批准立项,不得审批、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不得批准用地。

在新发现的矿产地申请开展勘查开采活动的,必须纳入规划,严格论证,统筹安排。

建立规划实施监督管理机制。

定期公布各地规划执行情况。

将规划执行情况列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重要内容,对违反规划审批颁发矿业权的,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纠正,并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从重查处在禁止勘查区和禁止开采区内审批、颁发矿业权的行为。

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追究责任,由责任单位赔偿损失。

对违反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予以纠正;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要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的统一协调和管理。

下级规划必须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必须以总体规划为依据。

下级规划要落实上级规划的要求和内容,对法律法规规定和上级国土资源授权管理的矿种统筹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认真做好衔接,维护矿产资源规划的权威性和整体性。

5.3调整和优化矿业结构

全省矿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点是调整矿山规模结构,充分利用当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合机遇,严格限制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破坏环境的矿山,扭转中大型矿山比例过低、矿业开发“小、散、乱”的局面,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益。

切实加强矿山深部及难采矿床的开采技术研究和应用,研发和推广多金属共伴生矿产综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无尾矿循环利用技术和工艺流程,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大力发展“绿色矿业”,推广和应用节能减排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新方法新技术。

离子型稀土矿的开发应淘汰“池浸”、“堆浸”工艺,新上矿山要采用“原地浸矿”工艺。

大力推进矿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矿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对高岭土的开发要鼓励深加工,提高涂布级产品的比例,科学合理地开发各种梯次产品,逐步实现无尾矿开发。

重视省内具有优势的非金属矿产如碳酸钙等矿产的开发应用,通过引进先进的非金属矿加工技术设备,开发高能、超细、改性等非金属原料及制品。

除建筑用石料、建筑用砂等低值矿产外,禁止直接出口原矿和初级产品。

5.4提高综合开发利用水平,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

对含共(伴)生矿产的矿床实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提高利用水平,扩大资源供给能力。

对共(伴)生矿产的矿床未进行综合勘查和评价的勘查报告不予通过储量评审备案,对重要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方案不明确的矿床,不得批准开发利用。

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贯彻落实国家“三率”指标,推广安全高效的采选技术。

对矿山企业占有的矿产资源储量加强动态监管,确保综合利用水平达到规定要求,矿山闭坑时要对采损消耗及残留资源储量进行核实统计登记。

加强铁、铜等低品位和难处理矿的选、冶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研究。

开发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

建立各种地质矿产基础数据库,推广应用GIS技术开展矿产资源综合评价预测,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水平。

促进矿业开发循环经济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方针,加强矿山固体废弃物、尾矿和废水的再利用。

要以大中型矿山企业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尾矿综合利用的研究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提高尾矿的综合利用率水平;通过加快推广新技术和换装新设备,逐步建立节约、安全、环保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建立完善矿业开发循环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开采出现衰减的城市,如韶关市,要加强资源综合评价,开发利用好各种伴生资源,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潜力,进一步做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加大对矿山企业接替资源预查和普查的支持力度,引导矿山企业出资完成详查和勘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抓紧培育发展替代产业。

对资源开采处于增产稳产期的城市,如茂名市,要依据矿产资源规划,适度开发,延伸上下游产业;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拓宽资源开发利用领域;提早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5.5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按照“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环境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促进矿业开发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