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6099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docx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知识点

一、政治的含义

1.传统的解释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史混在一起的。

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凯尔森)

(3)讲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粉卡,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

(4)讲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孙中山)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的分配活动。

(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这说明,政治不是脱离经济而孤独存在的,政治的性质是由经济基础的性质所决定的,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阶级结构,阶级的经济地位以及阶级的经济利益。

各个阶级在经济上的根本对立,必然集中地表现为政治斗争,因而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关系,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这里的阶级不仅包括了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了其他类型的阶级关系。

具体地说,主要有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领导阶级与同盟者的关系,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等。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任何阶级是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

无论是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还是人民掌握政权的社会,政治关系的存在于解决,都是通过政治权力实现的。

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政治活动是科学、艺术。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有规律可循的。

政治是统治阶级如何利用政权扩大自己,如何争取同盟者,如何打击敌人的一种艺术。

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尽管其错综复杂,但人们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和掌握政治,发现和把握其规律,从而自觉运用政治中的规律来达到人们的目的。

3.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公共权力来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三、政治学的内容结构(研究范围)

1.政治学基本理论;2.政治思想;3.政治制度;4.公共行政;5.国际政治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

1.科学性:

体现在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它从人们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出发来考察政治现象,从政治的内在矛盾和矛盾运动入手,使它能够客观地、现实地揭示政治的本质,揭示政治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运动规律,从而实现对政治认识的深刻性。

2.阶级性:

体现在它属于无产阶级的政治观。

公开宣布以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依托,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实践服务。

他知道这无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和政治建设,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南。

也是人类解放运动的指南。

3.革命性:

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本质是批判的。

认为政治现象与其他一切现象一样,遵循着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向前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并不满足于解释政治现象,而着眼于改造社会政治,从而使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把握政治发展规律,积极从事政治活动,推动社会政治和历史的发展。

4.实践性:

表现在它来源于人类的实际政治活动。

它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创始人科学地考察,分析和总结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政治实践活动,尤其是无产阶级政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创立的。

它强调理论转过来为时间服务,并不断通过新的实践来检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的学说。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它要求辩证地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从一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考察政治现象,从社会经济生活中去探索政治发展的动因,之处政治活动与社会物质存在之间的矛盾和内在联系。

他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揭示政治现象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它具体包括以下几项主要方法: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研究任何政治问题,都必须把它置于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范围内进行考察,联系他们产生和发展的特定历史背景和环境来分析。

2.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

即在研究政治现象时,不能凭借主观设定的模式,必须从具体的问题入手,逐步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然后再用其指导实践。

3.理论联系实际。

即要紧密联系活生生的政治现象,尤其是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使政治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使其丰富和完善。

4.阶级分析。

在考察阶级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

5.经济分析,从政治归根结底是经济的的反映,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政治生活这一基本点出发,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的规律性。

6.调查研究。

通过考察了解客观情况,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对获取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应有的结论的方法。

在上述方法原则的指导下,政治学研究还需要采取具体的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

主张政治理论可以通过历史的证据来证明,历史证据提供了在各种不同背景下考察不同政治现象的机会。

重视政治史料的手机和政治历史的描述。

2.制度研究法。

以政治制度为研究对象,注重对立法、行政与司法等政治组织的正式机构的研究。

3.比较研究法。

通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现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来发现政治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4.结构—功能研究法。

主要是试图通过剖析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来揭示政治系统运转的规律性。

5.政治哲学研究法。

以哲学的思辨方法,在原有的政治思想研究成就基础上进行解释和评价。

6.行为主义研究法

7.社会学研究法

8.心理研究法

9.政治系统分析法

10.政治沟通分析法

六、政治学的意义

1.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2.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政治现象。

3.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

4.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5.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

国家

1、国家的起源

1.自然生成论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他认为国家的生成来自于人类的自然的天性,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共同体,从家庭,村落自然发展起来的,由于人类有过共同生活的合群的天性,自然趋向于城邦(国家)生活。

2.君权神创论。

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神(天,上帝)。

君主是依靠神的意志来行驶权力,治理国家的。

(中国古代的神权思想和阿奎那“除上帝外,别无权力”的观点)

神权论纯粹从宗教的观点出发,把剥削阶级说成是神的意志的体现,用来迷惑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本质的认识,反对被压迫人民起来革命。

因而它,从来就是反科学的观点。

3.社会契约论。

认为国家不是上帝意志的产物,而是出于原始状态的人们意识到仅凭个人的力量无法或无力应对强大的自然,只有联合起来增强人类整体的力量后,个人的生存才会有保障,个人的利益也才能得以实现,于是为了脱离这种自然状态,人们就互相订立一种契约,组成了国家(洛克)。

契约论是没有事实根据的非科学的理论,不但他们所说的自然状态只是一种臆测和假设,而且众人缔约建立国家也是不可能的。

但其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起过积极的进步作用。

4.暴力征服论。

认为国家是通过暴力的掠夺和征服而产生的。

它起源于原始部落之间的暴力冲突,是强盛的原始部落借助暴力对较弱的原始部落进行掠夺,征服和兼并的结果。

(杜林、巩普洛维赤、考茨基)。

包理论是缺乏说服力的。

抹杀国家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

暴力在一定条件下对国家的形成起过促进作用,但它不是国家产生的原因。

如果没有内部的经济发展要求,单纯的暴力是不会产生国家的。

考茨基认为阶级,国家及剥削是侵略战争的结果,要害在于否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二、国家的概念(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

1.把国家解释为社会共同体或联合体。

2.把国家解释为社会管理的组织。

3.把国家解释为是由领土、人民、主权所构成的社会共同体(国家三要素说)错误在于不承认国家的阶级实质。

4.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

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它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

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消灭二自行消亡。

(2)国家是阶级统治

这表明国家的本质。

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认为国家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依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起来的。

(3)国家是个机器

它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就是国家机构。

任何社会组织都有一定的机构,即组织体系。

国家具有公共权力,是其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

(4)定义

国家是由领土、人民、主权和政府所构成的,以社会公共权威为基础进行维持和运作的,为维护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阶级利益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组织。

三、国家权力

1.定义:

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2.特性:

(1)强制力的垄断性。

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

自从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权力就垄断了有组织地、系统地使用强制力的合法性,不在允许其他形式的暴力组织的合法存在。

(2)普遍的约束力。

国家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对全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即不反对被统治阶级成员具有约束力。

统治阶级的内部成员也要在国家权力的约束之下。

(3)主权性。

主权是国家权力的主要属性,也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个国家失去了主权,实际上也就不成其为独立的国家。

国家主权是统治阶级转正的全权在政治、法律上的表现。

四、国家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政治组织,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本质是阶级统治。

具有以下特征:

1.国家是代表整个统治阶级来讲实行阶级统治的,是统治阶级共同体的意志和利益的表现。

2.国家的阶级统治要靠暴力来实现。

国家只有借助暴力才能强迫人们服从国家意志,从而有效地实现和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

3.国家实际上是以第三者的面目出现来实施阶级统治。

在社会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对立中,国家是以第三种力量,以整个社会的代表的面目出现的。

也就是说,国家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并驾驭社会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要代表公共利益而非特殊阶级的利益,才能取得“合法性”的通知。

五、国家与社会

马克思主义把市民社会看作是国家的基础。

社会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国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之上的,没有社会就没有国家,也就没有国家观念。

国家受到客观的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的性质也就决定了国家的性质。

1.首先,要认识到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决定了国家具有两重性。

国家在本质上服务于社会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阶级的利益,在形式上服务于整个社会。

2.其次,要认识到现代社会中,国家的存在仍然是必要的。

一方面,国家与社会是相互合作协调,国家不能包揽社会的所有事务,社会也不能离开国家而完全独立自治。

另一方面,国家也社会又是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关系,国家实施对社会的有效管理,保证社会的正常秩序,社会通过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

六、国家的职能

1.定义:

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2.国家职能类型划分:

(1)按国家职能的行驶领域,国家职能可划分为内部职能与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指国家要进行社会控制,保持社会的政治秩序与安定,以求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和平时期内部职能占主要地位,战争时期外部职能占主要地位。

(2)按国家职能行使的范围,可划分为有限职能和无限职能

有限职能一般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职能:

一般来说它仅仅是管理社会的共同性利益要求和公共性的利益要求;无限职能则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家职能,国家对于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和一切内容进行全面的管理。

(3)从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的角度来划分,国家的内部职能可划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政治只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有时又叫镇压职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是国家本质要求的实现途径,体现国家的公共性质,代表公共利益进行社会管理。

二者关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政治职能有赖于社会职能而实现,政治职能的事实要靠社会职能的履行来提供大量的物质基础和合法性基础。

国家只有通过社会职能处理好各种社会公共事务,缓和冲突,发展经济,才能保证自己的政治统治。

社会职能蕴含政治活动,社会职能的时时,需要正之争能的保障来提供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环境。

国家只有通过政治职能的有效发挥,保持社会稳定的秩序,才能更加有效地实施社会职能。

两者相互依存但也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七、国家的消亡

1.历史必然性:

国家是阶级出现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当生产力高度发展之后,随着阶级的消亡,作为解决阶级矛盾的工具的国家就成为社会上不需要的东西而消亡。

2.条件:

消灭阶级。

不仅要消灭剥削阶级,而且要消灭一切阶级,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彻底铲除阶级产生和存在的一切根源,使阶级及其差别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

具备这样条件的社会,就是最高级的人类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3.特点:

渐进性和自发性

一、国家的分类

1.亚里士多德以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三类:

君主国、贵族国、民主国。

2.按照本国政府对对国家主权的掌握程度划分为主权国、部分主权国、殖民地国家。

3.按照地理环境划分为:

海洋国、大陆国等等。

4.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

马克思提出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是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对建立在同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的一切国家和共同特征的概括。

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保护什么样的经济基础,表明国家是哪一阶级的统治。

根据马克思的划分标准,可以把人类有史以来的国家相应地划分为:

奴隶制国家:

是奴隶主姐姐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力实施奴隶主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维护奴隶主阶级政治特权地位的根本利益,压迫和剥削奴隶的政治组织。

1.经济基础:

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占有作为生产劳动者的奴隶。

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阶级结构是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

奴隶主阶级是生产资料和奴隶的占有者,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奴隶在经济被剥削,政治上被统治,他们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而已。

还有自由民阶级,一般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地位比努力高,但是也受到奴隶主的剥削,

2.内部职能;控制奴隶和自由贫民等广大被压迫群众,利用暴力镇压,宗教麻痹。

3.外部职能:

侵略他国领土或保卫本国领土以防被别国侵略。

封建制国家

1.在阶级结构中,地主阶级助于统治阶级,农民经济上被剥削,政治上被统治。

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维护自己的利益,压迫农民阶级的统治机器,本质上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专政。

2.在经济模式上,封建制国家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即封建地主占有主要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

封建社会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塞回,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因此,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

有四种土地制度:

领主占有制;地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自耕农占有制。

前两种为主要形式。

3.封建国家的特征:

(1)通常是君主统治的国家,国家的最高权力为郡主所有(金字塔)

(2)通常是等级制的国家,由此形成了等级特权。

(3)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实现对全社会的政治控制,常常设置为庞大的官僚机构,豢养庞大的官僚队伍。

(4)对社会实现全面的政治控制,政治组织和社会生活一体化。

4.中西方封建制国家的不同

(1)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分封割据制,中国是中央集权制。

(2)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练组合形式看,西方实行等级制,中国实行官僚制。

(3)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来看,西方式直接利用宗教,而中国则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资本主义国家

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的基础上,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目的,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专政。

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两种国家形态。

1.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是资本主义发展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国家。

经济特征是资产阶级在资本四人所有和剥削雇佣劳动这一根本利益基础上,用开放市场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方式来实现各个资本家和资本家利益集团的利益。

阶级特征是自由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主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

并按照自己的利益要求和利益实现方式制定各项法令法规和政策。

政治特征是以自由主义方式进行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

即采取扩大政治权利,实行改良,让步等措施的方法。

国家制度和政治权力结构方面,一般是采取民主共和制的政治形式,在三权分立原则基础上建立代议制民主制。

在国家职能上,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政府基本上不直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而是起到“守夜人”的作用,维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2.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

产生: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日益激烈,生产资料更加集中于少数垄断资产阶级之手,形成了垄断阶级的特殊利益。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深化,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加深并日益激化。

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与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其特征为:

(1)垄断财团日益直接而紧密地与国家政权结合起来,控制和操纵者国家政治权力,是国家权力成为垄断资本的赤裸裸的私人工具。

这种结合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垄断资本家直接进入议会或内阁;二是,垄断资本在幕后通过其道理人操纵社会政治过程和政府决策。

(2)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垄断财团的利益大大超出资本家的个人利益。

因此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从/以保护个人自由和权利逐步被利益集团和政治统治者集团的利益所侵蚀。

(3)传统的代议制民主的议会在政治生活和政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下降弱化,便于垄断资本集团直接对人民进行控制和统治的行政权力日益扩展和加强,并逐步凌驾于其他权力之上。

(4)中政府积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变“消极国家”为“积极国家”,即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社会、文化全方面干预,强有力地控制和调节社会内外矛盾,从“守夜人”转变为“社会的主宰者”。

旨在通过政治权力对社会矛盾的强力干预来调节和维护其统治。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的特殊形式。

法西斯国家:

含义:

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军事寡头以极权主义、种族主义、扩张主义为理论依据而实行残暴统治和野蛮侵略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在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危机十分严重,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传统薄弱,革命和进步力量相对弱小的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产阶级政治军事寡头公然抛弃资本主义民主制以恐怖的极权政治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和利益即出现了法西斯国家。

特征:

在法西斯独裁和恐怖体制下,法西斯国家一般由国家以军事或准军事的全面控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蔑视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以极端恐怖和残酷的手段,最野蛮的方式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

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奉行疯狂的对位扩张和侵略政策,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企图以军国主义和战争获得更多的殖民地。

(典型代表是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他们具有形成和建立法西斯政权特定的历史、经济和文化背景)

福利国家

含义:

为了保障和改善社会生活而注重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推行和完善社会福利政策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最初尝试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之后的美国“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矛盾进一步发展,在这一矛盾引起的经济危机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斗争的双重压力下,资本主义各国都不同程度地采用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保障社会经济运行,缓和阶级矛盾。

其政策和措施主要有通过国家投资,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使国家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并扩大就业机会;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调节经济关系,尤其是通过国家财政收支和社会福利政策,建立社会福利体系,包括对劳动人民给予较多的补贴和救济等,形成了一整套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经济的运行,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但是它不过是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进一步融合的体现,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维护资本主义根本制度,保证其攫取巨额利润,同时还和社会阶级矛盾的一种统治方式,它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因而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

权威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进入20世纪60—7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继进入发达资本主义行列,但它们既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也没有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

权威主义国家由于传统权威已经崩溃,现代程序权威还没有牢固确立,从而造成政治权威较弱。

正是缺乏这种权威,统治者较多地运用强制性权力和操纵性权利,往往是赤裸裸的权力统治,是建立在以私有制为主导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因而并没有改变其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社会主义国家

是人类社会最后一种国家历史类型,是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形态。

社会主义国家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兴国家,它在本质上是无产阶级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

1.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

(1)所谓新型民主,是占人口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真正享有民主,从而不同于实质上只有少数剥削者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新型专政,是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少数敌对势力的专政,从而不是旧的剥削阶级国家中少数剥削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

(3)新型民主是新型专政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劳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才能对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而新型专政是新型民主的保障,只有对敌人的有效专政,才能保证人民的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力的实现。

(4)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标志着人类社会政治中民主专政本质的根本改变,标志着剥削阶级民主和专政的历史性终结和人类社会新纪元的开始。

2.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

(1)经济特征: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

(2)阶级特征: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3)政治特征:

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

(4)思想特征: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5)国家的政党制度一般都是一党制或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共产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的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