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9610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二、课题重新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西方,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人格学家对现代人的健康标准,从四个角度进行了研究:

一是将个人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划分现代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二是以个人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作为划分健康的标准;三是以有无心理症状作为现代人是否健康的标准;四是采用统计常态分配的概念,取得心质的平均值作为区分现代人是否健康的标准。

这些研究若把它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个人能否适应社会进行健康的生存活动上。

60年代以来,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人们在对健康人格的探讨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人本主义者认为,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

基于这一基本的心理健康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各种模式,使得西方学术界在对健康问题上的探讨由适应社会标准向适应和发展标准并重的方向过渡。

  在我国,综合整理与分析儒家道家等文化的著述言论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三是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四是正确认识周围环境;五是保佑积极的生活态度。

从中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在对健康人格的设计中,对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及创造性又有所忽视。

这种传统文化和社会习惯的延续,直接影响了当前许多学者的研究,现代我国学者在对心理健康标准做界说时,更倾向于社会适应标准(或称生存标准)。

当然,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内许多学者在制订心理健康标准时,已经将发展的标准列入其中。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来说,要创设一种适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首先必须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进行界定。

针对国内外众多的模式,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及我国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的自我观。

(2)智力正常。

(3)情绪健康。

(4)行为正常。

(5)人际关系适应。

(6)能与周围环境保持相对的平衡。

(7)人格统一完善。

(8)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9)能发挥自身潜能,有成就感。

当然,上述9个标准只是构建了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一个基本内容框架,因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从来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罗杰斯在《患者中心疗法:

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中指出:

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其他的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自我实现指的是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向。

这种潜能只有在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罗杰斯认为:

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事项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

因此他所倡导的以人为心的治疗就是使来访者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并逐步摆脱外力的控制前进。

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

  鉴于以上思想,我们认为应该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潜能,他们“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

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学生内心的自我调节。

作为学校,要紧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环境,心理辅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比如交给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能积极参与的活动课程。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动进行调节。

  素质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这里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发展个性、办学形式和教学多样化。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教学要适应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

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教学要多样化。

课题研究基本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自我教育活动,它具有区别于学校其他教育活动的特性。

这种自我教育活动有如下特点:

  1、以积极的人的发展观为理念。

  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具有建设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自我完善,达到自我实现。

儿童、青少年处于未成熟的生长发育阶段,更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

  2、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

  心理教育是以个性成长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帮助他们解决一系列成长中的问题。

如学校生活适应、学业、交往、情绪、社会适应、青春期困扰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不是依靠教育者的说教与社会规范的灌输,而是通过辅导者帮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通过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实践,不断地自我完善与发展。

  3、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

  心理教育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活动中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

作为受助者,他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与教益,作为助人者,他可以用自己的思想行动帮助别人。

这种他助与互助可以增进学生对自信自尊的体验,从而达到自助。

  基于上述理论,我校成立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在深入学习和广泛借鉴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对如何在初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我们提出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以班主任为主导,由学校各部门、学科教师共同辅助教育的综合干预模式。

由以上学校中的各个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三)已查阅的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文献(直接按规范的文献格式列出,不少于20篇)

[1]邵瑞珍主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

[2]冯克成、于明主编的《课堂教学过程操作策略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4月。

[3]马肃霜写的《学困生真能转化吗?

-从多元智能理论看学困生及其转化

[4]李志宏、王晓文主编《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开明出版社

[5]《心理学》人民出版社

[6]俞国良.美国学者的差生问题研究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1995,(6):

42.

[7]陈栩,郭斯萍.国外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综述[J].课程与教学,2006,(6):

37.

[8]]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72-85、87-93、85-87..

[9]高红新,任娜.学习困难研究的述评[J].教书育人,2004,(9):

15.

[10]刘小天.苏霍姆林斯基论学业不良的预防[J].基础教育研究,2005,

(2):

27-29.

[11]刘京海.成功教育[M].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26.

[12]李瑾谕.巴班斯基差生教育思想述析[J].外国教育研究,1996,(4):

54-55.

[13]刘昕.巴班斯其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J].中国学校体育,2000,(5):

60.

[14]李醒东.赞科夫论差生和差生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1997,(5):

7.

[15]俞国良.西欧国家的差生问题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93,(6):

46.

[16]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0.

[17]杨军.布卢姆的教育理论及差生转化[J].外国教育研究,1995,(4):

15.

[18]刘京海.成功教育[M].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92-115.

[19]辛涛,陶沙等.儿童学习障碍的矫正模式评介[J].中国特殊教育,1998,

(2):

17-20. 

[20]王春梅,辛宏伟.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困难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3,(4):

84.

[21]周云虹.学业不良问题:

理论参照与实践透视[D].银川:

宁夏大学,2005年.[22]吴志晓,刘艳.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学习困难探析--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5):

58-59.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重知识、重分数、重选拔。

表现在学科课堂教学上重分析讲解、重标准问答、重整齐划一,形成了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以应付各级考试(或竞赛)为目标的状态,致使学生被动受教。

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僵化,同学之间情感淡化甚至恶化,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如何改善课堂师生、生生交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让学生心理在课堂上健康发展就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涵之一的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需要渗在各科课堂教学中并得到落实,所以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科教学中的渗透”的研究,旨在通过该项研究,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内容

全面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

探索语文、数学、思品、体育、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的课堂教学规律和方法,正确引导和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心理,用具体的措施、科学的方法对学生不正确的心理倾向和心理行为及学习适应性差的倾向进行矫正,使他们逐步素质化和人格化,从小打下“身心俱健”的坚实基础。

研究对象

七年级(4)班、九年

(1)班为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班,七年级和九年级的其它班级为对照班。

全校随机抽取50位同学为个案实验学生,采用前后对比实验。

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为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

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按照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将知识能力的发展与个性心理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利用现有课程,在各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尊重、相信、爱护学生,调动和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解放学生的全部心理机能和精神力量,依靠学生自身的心理动力机制,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扎实的文化素质,强壮的身体素质和鲜明的个性品质的人。

研究措施

1、建立课题组,形成管理网络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将研究成员分为管理小组,实验研究小组,测试分析小组,资料汇集小组4个操作管理组,形成子立体管理网络,确保课题研究中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2、加强理论学习,构建目标体系

课题组成员组织学习并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促使课题组成员能从一定的理性高度来实施并审视自己所从事的实验研究活动,在研究理论中,根据素质教育总要求和实验班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研究总目标。

3、营造培养健康心理的氛围

(1)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2)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

(3)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4、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教师要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过程,帮助学生处理好所学知识和自身的关系,要使学生有兴趣去学,要越学越有兴趣,课堂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往学习、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合群的性格、学习的信心、追求真理的人格。

5、进行提高心理素质的评价

要求教师写的评语要符合学生的心理。

学科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等渗透在各项活动中。

6、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建立心理咨询室和学生心理档案,创设和谐宽松优美的环境氛围,由课题组老师担任心理咨询员,列出咨询安排表,每周三中午、下午、课间安排老师值班,接受学生心理咨询。

学校将聘请退休教师来校当心理辅导老师,聘请市、区有关心理专家到校指导。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学生乐于接受的辅导。

(五)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成员的任务分解及落实思路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由于人类生存环境越来越复杂,生态问题越来越尖锐,高技术化的劳动世界、愈演愈烈的竞争市场、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等,使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显重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悄然而至,需要我们的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

创造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能力基础,更需要有敢于创新、善于合作的意识,有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精神,有热爱生活、工作、他人的美好而丰富的情感。

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才是知识经济所需的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

(二)、人的发展的需要

人从生下来,主要是具备了人的自然属性,只是自然人,他必须在生理成熟的同时,培养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心理素质,包括智慧、情感、气质、性格等,才渐渐成长为“社会人”。

心理是“社会人”的精神载体,是人的一切其他素质构筑的基础。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也应从与“五育”并举的高度来重视。

(三)、对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重知识、重分数、重选拔。

表现在学科课堂教学上重分析讲解、重标准问答、重整齐划一,形成了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以应付各级考试(或竞赛)为目标的状态,致使学生被动受教。

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僵化,同学之间情感淡化甚至恶化,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如何改善课堂师生、生生交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让学生心理在课堂上健康发展就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涵之一的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需要渗在各科课堂教学中并得到落实,所以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科教学中的渗透”的研究,旨在通过该项研究,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为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

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按照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将知识能力的发展与个性心理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利用现有课程,在各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尊重、相信、爱护学生,调动和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解放学生的全部心理机能和精神力量,依靠学生自身的心理动力机制,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扎实的文化素质,强壮的身体素质和鲜明的个性品质的人。

三、课题开题情况

课题开题的程序及参与的领导及专家

课题开题程序(由课题管理部门张磊主持:

1.介绍双方参加开题仪式的领导、专家(专家组由主持人介绍,学校领导、课题组成员由校长介绍)

2.学校领导致欢迎辞

3.课题管理部门宣读《课题立项通知》

4.课题主持人汇报《课题开题报告:

姜景昌》

5.专家向课题组成员提问

6.专家分别陈述自己对课题的意见和建议

7.学校领导、课题主持人表态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八)现有基础(九)经费估算

参与的领导及专家

四、课题开题参与专家的评审意见

参与评审的专家不得少于两人,必须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市以上课题并结题。

主要从开题报告的论证情况、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建议三个方面签署意见。

评审意见

课题所研究的问题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所预设的目标符合研究者的身份和研究能力,任务可操作性较强,所预设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研究思路表述较清,研究方法实际是行动研究法,符合研究者的身份并与所研究的问题相匹配。

选题切入角度小而具体,有一定特色,对此方面研究,我是外行,仅就论证活页提几点看法:

1、研究现状术评中,应对研究此方面有代表性的专家观点及成果进行概述与评析,否则显得综述过于抽象。

2、研究意义要把现有的情况与本校的是有情况有机结合起来。

3、研究内容应突出素质教育关于人才培养及教育质量问题论述。

4、主要参考文献是选用最权威、最有代表性的学术报刊提供参考。

在课题研究中,不仅要了解国内计算教学研究的现状,更要学习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

同时总结自己的经验,结合教学实际在研究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

该课题来自于教学,研究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所述目标、任务清楚,思路明晰,方法可行。

课堂教学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学校可以成立子课题分别就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把学校大的目标变成人人可以参与的具体研究内容,已达到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

课题所研究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所述目标、任务清楚,思路清晰,方法与研究的问题相匹配,通过研究可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有效的教学行为包含了许多内容。

课题立项申请中也例举了一些。

按照申请表中要研究的内容也需要较长时间完成。

建议学校把这一课题划分成若干子课题分别研究,使每个子课题研究时间充分,以达到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课题题目有些大。

制约学困生质量提高的因素很多,提高学困生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也很多。

本课题只是利用学生先学后教,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的行动研究,来提高教学质量的。

建议使课题题目更符合

研究内容。

评审意见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题组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班级管理、团队活动中,在培养初中生心理素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课题组坚持了学习、研究和实践相结合,注重了研究过程的管理。

三年来,课题组建立了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开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课题研究注重了教师全员参与,坚持在班级管理和团队活动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留守生教育、心理行为异常学生的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课题组初步构建了该校班级管理、团队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目标体系、操作体系。

目标体系中,既有初中班级管理、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具体目标。

操作体系包括途径和方法两个方面。

该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学会了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2)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竞争与合作,乐于帮助他人,尊重他人;(3)能自我接纳,有了一定的自制力,能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适应多种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