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6250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五年级组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第三部分:

形成共案,二次备课

教学课题

方程整理与复习  

教学课时

1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方程的特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进一步掌握找数量间相等关系的一般方法,能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知识间的联系,加深体验方程和模型思想,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主动思考、乐于说明想法,体会学习方程的收获,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确定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学期的数学内容。

大家回顾一下,这学期我们对于数与计算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这学期我们在数与计算里,主要学习了简易方程、因数和倍数,以及分数和分数加、减法。

今天起我们开始复习这些知识,这节课先整理与复习关于方程的知识。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

(一)、复习解方程

1.整理内容。

提问:

什么是方程?

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

(板书2~3个不同类型的方程)

什么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让学生说说等式的性质。

2.做整理与复习第1题。

让学生把是方程的用线画出来。

交流:

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

第一和第三个为什么不是方程?

第四个为什么也是方程?

追问:

方程与等式有怎样的关系?

3.解方程。

(1)引导:

认识了方程,怎样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呢?

每人解这里黑板上的几个方程,看看有没有掌握方法。

(同时指名板演)

检查解方程过程,让学生说说解每个方程时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口头检验。

(2)解方程:

5.8×2-x=4.6(x-3)×2=4

学生解方程.指名两人板演。

提问:

解方程要注意什么?

(二)、复习列方程解实际问题

1.整理思路。

(1)提问: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说明: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先弄清题意,再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求出结果后注意检验,并写出答案。

(板书:

弄清题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检验结果)其中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确定了等量关系,就可以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

(2)提问:

那找等量关系一般有哪些方法?

2.做整理与复习第3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交流:

求三角形的底是根据什么列方程的?

求长方形长的方程表示的什么意思?

(板书相应的周长公式)方程是怎样解的?

追问:

这两题根据什么确定题里等量关系列方程的?

3.做整理与复习第4题、第5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列方程解答,同时指名两人板演。

第5题方程表示的什么意思?

问题的结果各是多少?

比较:

这两题解答时有什么类似的地方?

方程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不同?

四、巩固练习,反馈练学

1.根据条件说出等量关系。

(1)棉花比大豆多收获3.2吨;

(2)爸爸今年年龄比小华的3倍多4岁;

(3)动物园白天鹅和黑天鹅一共有78只。

4.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一头长颈鹿身高4.96米,比一头麋鹿要高3.36米。

麋鹿身高多少米?

(2)一头长颈鹿身高4.96米,是一头麋鹿身高的3.1倍。

麋鹿身高多少米?

(3)一头长颈鹿身高4.96米,比一头麋鹿的3倍还多0.16米。

麋鹿身高多少米?

2.完成整理与复习第2题、第6题。

五、课堂总结,拓展思学

提问:

通过整理与复习,你进一步掌握了方程的哪些知识?

对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二次备课

方程整理与复习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方程→方程的解(未知数的值) 

↑ 

等式的性质 

五年级组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第三部分:

形成共案,二次备课

教学课题

因数、倍数和分数整理与复习 

教学课时

1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正确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认识分数的意义、单位及分数的组成,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能比较并说明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回顾、整理,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推理,说明相应的思考方法和过程,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整理与练习等活动,体会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计算;应用知识解释、说明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1.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请大家举出例子来说明。

2.分别说说2、5、3的倍数的特点。

3.质数和合数、偶数和奇数各是怎样分类的?

分别说一说10以内的质数、合数和偶数、奇数。

4.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数与计算中的方程这部分知识,今天继续复习数与计算的内容,重点复习因数、倍数与分数的意义、性质加、减法计算。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

(一)、复习因数和倍数

1.学生讨论。

引导:

我们学习了因数和倍数,大家回顾一下这部分学习的内容。

一起讨论预习中的问题。

2.做整理与复习第7题。

(1)让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再指名交流每组因数和倍数。

提问:

哪个数是题里所有数的因数?

所有数都是哪个数的倍数?

(2)先说说下面各数的因数,再依次说出它的倍数。

589

提问:

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一个数的倍数呢?

3.做整理与复习第8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能说说这里每组两个数之间各有什么特点,怎样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二)、复习分数知识

1.学生讨论。

引导:

接下来我们围绕下面的问题,在四人小组里讨论关于分数的知识。

出示问题:

(1)举一个分数的例子,说一说表示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2)先用式子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再说一说相互间的联系。

(3)分数怎样分类的?

假分数怎样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应用?

提问:

分数是怎样分类的?

假分数怎样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怎样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

哪位来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整理与复习第9题和第10题。

让学生独立填空。

交流:

第9题各是几分之几?

(呈现分数结果)能说说这里每个分数的意义吗?

请在全班交流一下。

交流:

第10题怎样填写的?

3.做整理与复习第11题。

让学生填空,互相说说可以怎样想。

交流:

你是怎样填的,怎样想的?

4.做整理与复习第12题。

要求学生比较大小,并和同桌说说是怎样比较的,想到哪些比较方法。

(三)、复习分数加、减法

1.回顾算法。

提问:

计算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计算整理与复习第14题前两道。

学生计算,指名板演。

讲评说说通分怎样想的,计算过程是怎样的。

3.做整理与复习第15题。

让学生计算得数,想想能不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4.做整理与复习第16题。

学生解答,指名板演。

交流:

怎样设未知数的?

方程按怎样的等量关系列的?

四、巩固练习,反馈练学

完成整理与复习第13题,第14题剩下的6道计算,第17题。

五、课堂总结,拓展思学

提问:

今天整理与复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需要讨论的问题吗?

二次备课

因数、倍数和分数整理与复习

a÷b=

≠0

五年级组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第三部分:

形成共案,二次备课

教学课题

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课时

1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和扇形的特征,能正确掌握画圆的方法,加深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能灵活应用知识间的联系和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了解圆的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探索简单的规律,培养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练习、交流和探索解决问题等活动,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应用相关公式计算周长和面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提问:

大家回顾一下,关于圆都学过了哪些知识,学到了些什么?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我们今天开始整理、复习本学期学过的几何与图形的知识,重点整理与复习圆的相关知识。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

(一)、回顾整理。

圆有哪些特征?

(板书画圆)为什么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为什么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请你解释一下。

圆的周长、面积跟半径或直径有什么关系?

周长跟直径的关系是怎样发现的?

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

你能举例说说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里有哪些应用吗?

(二)、圆的基础知识

1.做整理与复习第18题。

(1)让学生先根据圆心、半径画圆,再按要求画出扇形。

交流学生画的圆,检查圆心位置和半径长度。

提问:

面积是圆面积

的扇形是怎样画的?

为什么圆心角90°的扇形面积是圆的

(2)引导:

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请大家独立算一算。

交流:

周长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

面积是多少,怎样算的?

(3)提问:

你能计算出这个扇形的面积吗?

说说你的方法和得数。

说明:

计算扇形面积,一般是看扇形大小是圆的几分之几,面积就是圆的几分之几。

2.做整理与复习第19题。

让学生说一说表中每行已知什么条件,要求哪些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填表,教师巡视。

交流结果,呈现表格数据。

提问:

观察表格,能从已知半径开始,按顺序说说怎样计算直径、周长和面积吗?

已知周长可以怎样求出另外三个数量?

3.根据要求计算

(1)计算下面各圆周长。

(口答)

d=5分米r=3厘米

(2)计算下面各圆面积。

d=4米C=6.28分米

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

说说各是怎样计算的。

四、巩固练习,反馈练学

1.做整理与复习第20题。

让学生说说条件和问题。

提问: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

为什么要计算车轮的周长?

让学生完成解答,同时指名板演。

检查每一步计算表示的意思,说说解答时还要注意什么。

2.做整理与复习第22题。

(1)启发:

观察这三块正方形铁皮,比较剩下的铁皮面积是不是相等,其实只要比较哪个面积?

提问:

要求圆的面积,你能知道三块铁皮上圆的半径各是多少吗?

(学生说明)

(2)引导:

请大家先计算,再比较,看看结果怎样。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名三人分别板演计算。

3.讨论整理与复习第23题。

让学生读题、观察图形,交流条件和问题。

提问:

3个扇形面积的和,可以转化成怎样的面积计算?

为什么?

4.完成整理与复习第21、23题。

五、课堂总结,拓展思学

提问:

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复习,你对圆的认识和计算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86页。

二次备课

圆的整理与复习

d=2rr=

C=πd=2πrS=πr2

五年级组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总67课时)

第一部分:

主备人研读教材初备

第八单元解读

本单元温习全册教材教学的首要知识。

回想收拾、实习运用是首要的复习方法,通过回想和收拾知识,美满认知结构,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和提取;通过实习,构成需要的妙技,进步运用知识的本领。

课时分配

5

 

 

课题

折线统计图整理与复习

第4课时主讲稿:

教材简析

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刚教学的知识,教材编排的两道题都注意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都要求门生先调查,得到数据后再填入统计表或反应到条形统计图上去。

表现了采集收拾信息、表达显现数据、运用数据进行剖析思索的统计全过程。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了解;并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和数据增减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表示数据,以及分析数据的统计活动过程,了解统计对于调查实际问题、反映现实问题结果、研究和判断相关问题的作用。

3.使学生积极参与统计活动,了解统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

重难点

利用折线在图中表示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准确地进行数据的简单分析。

说教法

教学策略

(教法设计)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媒体使用

每个小组准备2根跳绳、1只秒表,每人一张数据记录表(表内分刚跳过、跳后1分钟、跳后2分钟、跳后3分钟、跳后4分钟共5格);每人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大家回顾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的什么统计图?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入统计天地,整理与复习关于统计图的知识和方法。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

1.提问:

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据的?

我们学习过哪些折线统计图?

用这些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

2.引入课题。

四、巩固练习,反馈练学

(一)、基本练习

1.做整理与复习第24题。

(1)让学生读题、观察统计图。

提问:

统计图里表示的什么数据?

引导:

从图上看,你看出了些什么?

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提问:

图中表示了哪些年份自然保护区的个数,各是多少个?

(2)提问:

我国自然保护区个数在这10年中总体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引导: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和同桌讨论一下。

2.制作折线统计图。

出示数据:

某地去年每月降水量如下。

(1)让学生利用第120页的方格纸,制作折线统计图。

(2)观察统计图,全班交流:

①该地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②估计一下该地全年平均每月降水量大约多少毫升。

③用计算器计算平均降水量,和估计的比一比。

④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让学生提出问题交流、回答)

(二)、实践操作

做整理与复习第25题。

1.测算心率。

说明:

一个人1分钟心跳的次数,是他的心率。

现在,大家一起测算一下自己的心率:

我们测10秒钟,大家数出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乘6得出1分钟心跳次数,这就是你的心率。

教师计时10秒,学生测脉搏,算出心率是多少次,指名几人说说自己的心率。

提示:

现在明白什么是心率,知道测心率的方法了吗?

追问:

那你说说可以怎样测心率?

(让学生具体说说方法,明确测算心率操作方法)

2.提出问题。

引导:

一个人的心率在运动中会有什么变化?

运动之后又是怎样变化的?

那你知道男生和女生运动后心率变化情况相同吗?

要知道男生和女生运动后的心率变化情况,准备怎样做?

3.实验收集数据。

出示实验要求:

(1)组内分工,男、女生各1名跳绳,1人操作秒表;

(2)指定的男、女生跳绳1分钟,跳完立即测心率(测10秒,次数乘6);

(3)每隔1分钟再测一次,共测5次;

(4)其余同学在记录表里记录每次的心率;

(5)测算完成后,各人在课本上完成统计图。

4.回顾交流。

提问:

回顾上面的操作实验过程和获得的问题结论,你有哪些体会可以和大家分享?

五、课堂总结,拓展思学

这节课整理与复习了哪些内容?

你对折线统计图有哪些认识?

你对统计活动有哪些体会?

六、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88页。

 

备课困惑商讨疑难

 

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统计活动,了解统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和数据增减情况对实际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进一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态度。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折线统计图整理与复习

直观反映数据多少

形象表示数据增减

直接表示增减速度复式图便于比较。

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五年级组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第三部分:

形成共案,二次备课

教学课题

折线统计图整理与复习

教学课时

1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了解;进一步学会在统计活动中正确地收集、整理数据,并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和数据增减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表示数据,以及分析数据的统计活动过程,了解统计对于调查实际问题、反映现实问题结果、研究和判断相关问题的作用。

3.使学生积极参与统计活动,了解统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折线在图中表示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准确地进行数据的简单分析。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2根跳绳、1只秒表,每人一张数据记录表(表内分刚跳过、跳后1分钟、跳后2分钟、跳后3分钟、跳后4分钟共5格);每人准备计算器。

 

 

 

 

 

 

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大家回顾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的什么统计图?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入统计天地,整理与复习关于统计图的知识和方法。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

1.提问:

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据的?

我们学习过哪些折线统计图?

用这些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

2.引入课题。

谈话:

我们已经初步整理了折线统计图的知识,知道了折线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两种。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仅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多少,还能形象地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并且直接表示增减变化的速度;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还能方便比较数据的差异。

四、巩固练习,反馈练学

(一)、基本练习

1.做整理与复习第24题。

(1)让学生读题、观察统计图。

提问:

统计图里表示的什么数据?

引导:

从图上看,你看出了些什么?

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提问:

图中表示了哪些年份自然保护区的个数,各是多少个?

(2)提问:

我国自然保护区个数在这10年中总体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引导: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和同桌讨论一下。

2.制作折线统计图。

出示数据:

某地去年每月降水量如下。

月份

十一

十二

降水量/mm

15

20

43

45

32

50

40

42

35

28

20

18

(1)让学生利用第120页的方格纸,制作折线统计图。

要求:

先确定折线统计图长、宽各用几格;

再确定每格表示的数量是多少mm(首格表示0~15);

然后根据表中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2)观察统计图,全班交流:

①该地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②估计一下该地全年平均每月降水量大约多少毫升。

③用计算器计算平均降水量,和估计的比一比。

④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让学生提出问题交流、回答)

(二)、实践操作

做整理与复习第25题。

1.测算心率。

说明:

一个人1分钟心跳的次数,是他的心率。

提示:

现在明白什么是心率,知道测心率的方法了吗?

追问:

那你说说可以怎样测心率?

2.提出问题。

引导:

回想一下我们以前综合与实践活动做过的,一个人的心率在运动中会有什么变化?

运动之后又是怎样变化的?

那你知道男生和女生运动后心率变化情况相同吗?

要知道男生和女生运动后的心率变化情况,准备怎样做?

3.实验收集数据。

出示实验要求:

(1)组内分工,男、女生各1名跳绳,1人操作秒表;

(2)指定的男、女生跳绳1分钟,跳完立即测心率(测10秒,次数乘6);

(3)每隔1分钟再测一次,共测5次;

(4)其余同学在记录表里记录每次的心率;

(5)测算完成后,各人在课本上完成统计图。

按小组在小组内交流统计图,互相说说男生和女生心率各是怎样变化的,根据数据和折线变化能知道些什么.比比男女生运动后心率变化有没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男、女生运动后心率变化情况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4.回顾交流。

提问:

回顾上面的操作实验过程和获得的问题结论,你有哪些体会可以和大家分享?

五、课堂总结,拓展思学

这节课整理与复习了哪些内容?

你对折线统计图有哪些认识?

你对统计活动有哪些体会?

六、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88页。

二次备课

折线统计图整理与复习

直观反映数据多少

形象表示数据增减

直接表示增减速度复式图便于比较。

五年级组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总68课时)

第一部分:

主备人研读教材初备

第八单元解读

本单元温习全册教材教学的首要知识。

回想收拾、实习运用是首要的复习方法,通过回想和收拾知识,美满认知结构,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和提取;通过实习,构成需要的妙技,进步运用知识的本领。

课时分配

5

 

 

课题

综合应用与自我评价

第5课时主讲稿: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末了是学生的“自我评价”。

评价的内容有学习的态度与热忱,学习的结果与劳绩,学习进程中的思索与合作,学习的意志等。

评价的法子简单、风趣,能被门生接纳和喜好。

要激励门生评价自己,尊敬他们的自我评价,增进学生主动发展。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进一步解决关于方程、分数、圆和折线统计图等知识的实际问题,能客观评价自己学习数学的表现。

2.使学生在联系生活提出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应用性的体验。

3.使学生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

重难点

联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说教法

教学策略

(教法设计)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媒体使用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关于方程、折线统计图和分数、圆的实际问题,并做好记录;收集一些面是圆形的物体,以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

学生每人准备今年五月份的月历、计算器。

 

 

 

 

 

 

 

 

 

 

 

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提问:

我们最近在数学课上已经整理和复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你能应用哪些数学知识解决一些什么问题?

请你举出例子说说看。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走进应用广角,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里常见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目标引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