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文内容复习资料《1728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6324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文内容复习资料《1728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文内容复习资料《1728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文内容复习资料《1728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文内容复习资料《1728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文内容复习资料《1728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文内容复习资料《1728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文内容复习资料《1728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文内容复习资料《1728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文内容复习资料《1728课.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文内容复习资料《1728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文内容复习资料《1728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文内容复习资料《1728课.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文内容复习资料《1728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文内容复习资料《17-28课)

五年级语上册期末内容复习资料《17-28)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主要内容:

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合同学的故事。

中心思想:

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重点句:

1“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中3次出现。

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对父亲多么信赖。

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奇迹。

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阻挡他。

”这句话突出了父亲挖的时间长、过程艰难,表现出父亲执著的信念和为救儿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3“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他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

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长达38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

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自伟大的父爱。

(答题要点:

父亲坚持不懈信守承诺儿子鼓励同学信赖父亲让同学先脱离险境)

18* 慈母情深(梁晓声)

1、为什么母亲第二次给我钱买书,而我说我没有权利买别的东西?

答:

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使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

我如果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2、中的母亲是一个“贫穷、辛苦、瘦弱、无私、关爱孩子、通情达理……”的母亲。

理解:

这篇讲述的是贫穷辛苦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达了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无比的热爱。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主要内容:

这篇讲的是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许多年后事业成功了,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按时间顺序,讲述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我”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映是“得意洋洋”,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映是“痛哭起”。

母亲的评价是针对“我”七八岁就会写诗这事,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父亲的评价注意的诗本身的质量。

这两种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重点句:

1“我越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幸运的原因是:

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自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2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爱”。

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

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鼓励下,不断前进。

3“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

不会自傲和自悲,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4多年后,我成功的因素有:

1〉母亲的鼓励,激励自己满怀信心地前进;2〉父亲的严厉、严格要求,使自己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3〉自己对这两种爱的平衡。

其中,最重要的是:

自己对这两种爱的平衡。

20* 学会看病作者:

毕淑敏

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回升

注意黄冈小状元中关于这一的练习。

写父母之爱的:

《父爱,在拐角处》朱自清《背影》冰心《纸船---寄母亲》古诗《游子吟》

21、《圆明园的毁灭》

1《圆明园的毁灭》一,首先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介绍了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风格、收藏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最后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本首尾呼应,表达了对祖国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2、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中心思想:

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句理解: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句话出现在的开头。

作者直抒胸臆,写出了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乃至世界带的损失。

“不可估量”是说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圆明园不论在布局上和建筑上,还是它所收藏的历史物的历史价值和数量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所以说它的毁灭是“祖国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运用一个感叹句,直接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的感情。

(2)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这段话出现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之后。

“凡是”“统统”说明他们已经把圆明园洗劫一空。

“任意”则写出了他们的疯狂、野蛮。

这段话生动地表现了英法联军的贪婪,激起了读者的强烈愤慨,增强了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结做这类题的方法:

先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再结合内容谈感受。

22、《狼牙五壮士》

1、主要内容:

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接受任务;诱敌上;痛击敌人;引上绝路;峰顶杀敌;跳下悬崖。

句子理解:

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

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坡上传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③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

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总结表达方法: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有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人物,又兼顾其他人物等。

23* 难忘的一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2“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它既是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

24* 最后一分钟

哦1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

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2澳门回归时间:

1999年12月1日3叩问:

真诚热切地询问。

2、七律·长征

1、回顾全诗句意,感悟思想感情。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颔联承接“千”。

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颈联承接“万水”。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全诗围绕第一句话展开叙述,以最后一句话作总结。

是总分总的结构。

4、词语理解:

万水千:

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

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细浪:

翻腾着细小的浪花。

云崖:

高耸入云的崖。

磅礴:

气势雄伟,这里指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

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尽开颜:

全都喜笑颜开。

三军:

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句子理解:

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⑵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⑶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⑷ 更喜岷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6、开国大典

1、主要内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

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然后,升国旗。

升旗以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还有人民空军的飞机。

阅兵式之后,开始了群众游行。

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天安门广场。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2、《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对句子的理解:

1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一齐”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对国家领袖都充满了崇高与爱戴之情。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这是群众心里的光明。

3五星红旗升起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升起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当家作主了。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写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10、总体回顾: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奏国歌,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27* 青处处埋忠骨

这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28* 毛主席在花

1这是一篇略读,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村时的几事,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2善抓细节,通过细微之处表现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是本的一个特色。

积累与运用运用

1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

(《三国志》陈寿)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

(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是对会读书重要性的比喻说法。

(刘向)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在少年时不知道发愤苦读,等老了后悔再想要读书就迟了,应该珍惜时光。

(颜真卿《劝学》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谓,叫做。

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

(朱熹的《训学斋规》)

6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在空旷的天宇之下,我思乡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7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浮云整日飘飘去,远去的朋友已好久没有相见了。

(游子:

李白。

拿浮云比游子(比喻手法),是说他们的行踪都是飘浮不定的。

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充满思念和惆怅。

8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他乡的树已经落叶了,夜里,在寒冷的灯光下,也是飘泊他乡的孤独的人啊。

9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如果明月有情的话,它应该认识我啊,因为每年我们都能在他乡相见。

10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家乡只在我的梦里,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

你看那春天的江面上往往的人,有几个是回去的呢?

11江南几度梅花开,人在天涯鬓斑白了:

记不清东南的梅花开了有多少次了,离开家乡的我已是双鬓斑白了。

1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谚语):

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

意思相近的谚语还有: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怕无能,只怕无恒”“有志者,事竟成”。

13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

欲:

想,究竟:

结果,原委;留心:

注意。

14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虚心能帮助你把许许多多的事办成功;而自以为是,骄傲自满,那十事中可能会有九办不成,也就是说事情办成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虚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虚心学习的重要。

心:

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自满:

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1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滴水可以穿石,只要有恒心,不怕花时间和力气,坚持努力下去,事情就一定能做成功。

滴水:

一滴一滴往下落的水,功:

功夫和力量,自然:

理所当然。

1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

宝剑的锋利,需要经过反复磨练才能形成,梅花的清香是经历了严冬的考验才换得的。

道理:

人要成材,事要成功,都得付出代价,经历考验。

锋:

锋利,磨砺:

摩擦使其锐利,比喻磨练;苦寒:

极端寒冷,严寒。

和这句话谚语相似的说法还有: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梅花扑鼻香”等。

17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

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间要注重诚信。

敦:

忠厚;笃:

忠实。

18孝在于质实,而不在于饰貌:

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与爱心,而不只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

1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要爱自己的父母,必须爱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

要敬自己的父母,必须敬天下所有人的父母,不敢对他人的父母有一丝的怠慢。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1《卜算子咏梅》全诗意思:

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走,漫天飞雪又迎春天到。

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坚冰,凌寒霜却盛开花枝艳俏。

虽艳俏却不同桃李争春,只把那春消息向人间预报。

等鲜花光灿灿开遍野,那梅花在花丛摇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