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活到100岁《人生六十才开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6664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活到100岁《人生六十才开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怎样活到100岁《人生六十才开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怎样活到100岁《人生六十才开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怎样活到100岁《人生六十才开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怎样活到100岁《人生六十才开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怎样活到100岁《人生六十才开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怎样活到100岁《人生六十才开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怎样活到100岁《人生六十才开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怎样活到100岁《人生六十才开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怎样活到100岁《人生六十才开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活到100岁《人生六十才开始》.docx

《怎样活到100岁《人生六十才开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活到100岁《人生六十才开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怎样活到100岁《人生六十才开始》.docx

怎样活到100岁《人生六十才开始》

怎样活到100岁—《人生六十才开始》

《人生六十才开始》人生健康的里程碑  大自然给予人类美好的生命120岁,其中0—60岁是第一个春天,61-120岁是第二个春天。

第一春是播种耕耘,辛勤劳作的春天,很辛苦;第二春是收获硕果,享受人生的春天,很幸福。

60岁后,离开了工作岗位,进入了第二春,时间富裕了,空间广阔了,阅历丰富了,经验成熟了,生命得到了全面、自由的舒展,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是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

  孔子在谈人生时说:

“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愈矩”,意思是,只有到这个时候,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才能符合外界的客观规律,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英国有句谚语:

“人生六十才开始”,也是这个意思,只有到60岁以后,人才能真正感悟、回味,享受人生。

六十一个甲子,经历了风风雨雨、成败悲欢后,跨进了一个平淡恬静的新里程。

  所以,我认为,在新的时代,人生健康的里程碑应该是:

60以前没有病,80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高高兴兴一辈子。

  大自然是无限奇妙的,它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生命的生老病死犹如花开花落的春夏秋冬一样,本是自然界的美丽现象。

死亡就像出生一样,都是自然辩证法的胜利,并不可怕。

自然的生,自然的走,无病无痛,无疾而终,百岁之后,悄悄离去在睡梦中。

但在现实中,大多的人并不是这种按照生物钟的自然凋亡,而是病理死亡即提前死亡:

中年患病,肉体痛苦,精神折磨,身心煎熬,人财两空。

  本应该健康快乐一百岁,实际上我国人均寿命71.4岁,健康寿命62.3岁,名列世界第81位。

什么原因呢?

原因只有一条,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生物钟,受到了自然的惩罚。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大森林是人类的摇篮,而人类一直在征服自然,恶化环境,母亲身上伤痕累累;人类早已远离森林,进入喧嚣的钢筋水泥城。

现代社会的地球生态,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而人类古老的基因,人的本性却没有多少变化。

基因学研究表明:

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有99.2%是相同的,但生活方式却迥异。

科技的飞速发展,生活方式的剧变和基因、本性改变的滞后,形成了强烈对比,造成了巨大的冲突。

社会物质再丰富,但人们的心理不能适应,心灵依然痛苦,生活方式疾病成为当代疾病和死因的主流,也就不足为奇了。

  健康是座“金字塔”  

(1)四个层次。

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一座有四个层次的金字塔,健康是指躯体的、心理的、社会人际适应的和精神道德上的良好和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因此,假如一个人去医院作体检,一切化验和心电图、B超都正常,那么他是不是就健康呢?

不一定,如果他做了亏心事,他贪污了,他已经不健康了。

一个人肌肉发达,比如世界拳王,他是不是就健康呢?

也不一定,因为他犯罪了,进监狱了。

所以健康分四个层次,一层比一层高,一层比一层重要,特别在今天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心灵健康尤其重要。

  

(2)四大因素。

健康的组成元素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影响健康的四大基本因素是:

父母遗传占15%;环境因素占17%,其中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医疗条件占8%;个人生活方式占60%。

其中父母遗传及环境因素属个人不可控因素,而医疗及个人生活方式属可控因素共占68%。

在这68%中,个人生活方式占60%,相当于可控因素的88%,也就是说:

治病靠西医,养生找中医,若想寿而康,九成靠自己。

自己才是自己健康的主人。

2400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指出:

“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而医生是帮助本能的。

”  人人都希望能自然凋亡,不希望病理死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不怕挣得少,就怕走得早。

”怎么办呢?

美国社会福利局报告:

单靠医疗技术,花费成百上千亿美元可以减少10%的过早死亡;而养生预防,不用花多少钱,可以减少70%的过早死亡。

更重要的是,养生预防不只是为了省钱,养生使你健康,不得病,结果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还造福全社会,何乐而不为呢?

  (3)四大基石。

健康的金钥匙是什么呢?

这就是1992年维多利亚宣言提出的健康的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这四大基石可使高血压减少55%,脑卒中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33%,平均寿命延长10年,而且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上面已提到,如果健康算100分的话,健康生活方式就占了60分,其中合理膳食占13分,心理平衡占30分,其余占17分。

应当指出,这里每一分都非同小可,因为医疗技术只占8分,但2001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消耗就达6100亿元人民币,今年将超过7000亿元,因此合理膳食、心理平衡所起的作用是金钱难以估量的,是无论如何宣传也不会过分的。

正如我国传统医学所强调的,“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神疗”。

  (4)四种人。

健康是座金字塔,塔下有四种人。

 第一种是聪明人,他们主动健康,投资健康,结果是使健康增值,走向120岁。

 第二种是明白人,他们关注健康,储蓄健康,结果是使健康保值,做到平安90岁.

 第三种是普通人,他们漠视健康,随心所欲,结果是使健康贬值,只能带病70岁.

 第四种人是糊涂人,他们常是中年精英,白领金领,他们透支健康,提前死亡,生命浓缩,往往是50、60岁而已。

他们常想,40岁以前,用命换钱,40岁以后用钱买命,却忘了,生命是条单行线,没有来回票,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奔流到海不复回。

而金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失去了健康失去了1,后面的零还有什么意义呢?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人性的一个弱点是短视,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功利。

近期的利益被放大,根本的利益被忽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结果总是适得其反。

研究表明:

一元的预防投入可节省医疗费8.59元。

临床测验表明又可相应节约100元的重症抢救费。

美国新近报告:

中年注意养生,各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少的人,进入老年期后,医疗费用可减少1/2至2/3。

真正体现了“一两预防胜过一磅治疗”的哲理。

  所以,我认为应当大力提倡“多做保健、少去‘两院’”,首先是多做心灵保健,有高尚情操,不要道德败坏,突破道德底线,进入法院被判刑;其次是多做身体保健,促进健康,不要一身是病,最后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熬日子。

早期保健,可谓防微杜渐,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对个人和社会都有根本性意义。

 

健康一百岁 关键头六十年

  

健康新观念是:

健康快乐一百岁,天天都有好心情。

六十以前没有病,八十以前不衰老。

轻轻松松一百岁,高高兴兴一辈子。

  什么是好心情呢?

好心情就是好心加好情。

好心是爱心、善心、真心。

爱心使人健康,善心使人美丽,真心使人快乐。

好情是友情、亲情、爱情。

友情使人宽容,亲情使人温馨,爱情使人幸福。

有了好心加好情,就是好心情。

心好,抵抗力就强,身体就好,所以“心好身方好”;

好情,心情平和友善,各种病都少,寿命就长,所以“情长寿亦长”。

 

 一个人,要想健康100岁,关键就一条,就是六十以前没有病,当然感冒,小伤病不算。

过去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明显增高,但2004年10月12日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就医调查”表明,60岁以前和以后慢性病患病率的变化不是很大。

而新近的一项研究则指出:

60岁以后,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心绞痛不但不上升,反呈下降趋势,60岁以前,则随年龄增长而明显上升,并有低龄化趋势。

这表明,60岁是一个真正的关口,这以前,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一过60岁,立即平稳或呈下降趋势,因此,只要60岁以前没有病,60岁离退休后,好好注意养生,就基本上可以做到80岁以前不衰老。

而80岁不衰老的人,此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让生物钟按自然节律走,就能轻轻松松一百岁,而不是病病怏怏,靠着打点滴、输氧气、卧床不起维持到一百岁,这样自然就高高兴兴一辈子了。

因此“健康快乐一百岁”这一共六行四十二个字的新时代健康新观念,核心就是一句话:

六十以前没有病。

做到这一点,就一通百通。

  

六十没有病 把住二十年

  怎样做到“六十以前没有病”呢?

关键在哪里呢?

  关键就是二十年,男性30岁-50岁,女性40岁-60岁。

  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慢性病的发病是有其规律的,相关因素有几十种之多,但简单说来最具意义的是年龄与性别。

总的说来慢性病患病率是与年俱增,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但增高的幅度不同。

大学毕业25岁前后,青年人豆蔻年华、意气风发、胸怀壮志,这时慢性病患病率很低,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很小。

但再过25年,到50岁,一看就完全不同了,有的青云直上,有的事业有成,有的平常百姓,有的进了“两院”,有的甚至已作古。

什么原因呢?

其中关键是40岁。

  据对5万多人的调查显示:

40岁时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为9.9%,而45岁时,患病率为20.9%,短短5年时间,所增的患病率超过前40年的总和,速度之快,让人吃惊。

这其中男女有别,以心血管病为例,人群尸体解剖显示,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长最快是30岁-50岁,女性是40岁-60岁,这20年结束时,几乎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已有不同程度的动脉弱样硬化斑块,当然这是病理解剖所见,并不是临床上的冠心病。

这20年既是慢性病的快速增长期、健康的脆弱期、生命的易损期,而同时又是人生家庭事业、工作学习的黄金时期、是丰收期,如何把握好两者的微妙平衡,成为每个人的一场人生考试。

  

因此,健康100岁,关键在六十以前没有病。

要做到这一点,又要重点把住其中的二十年。

  男人四十 十面埋伏  男性30岁-50岁是一生中慢性病增长最快的时期,其中40岁是关口。

40岁前后,男人要面临生存压力、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学习压力。

在人际关系上,有上级、下级、左右这三方面的压力。

在家庭中,还有老、小、夫妻三种不同关系要处理。

这些加起来,总共正好是十面埋伏。

男人真不容易。

  难怪我们社会阴盛阳衰,也难怪男人死得越来越快。

刚解放时,男性比女性寿命长3岁;至60年代,基本相近;70年代,反过来了,女性比男性约长1岁;80年代,长2岁;90年代,女性比男性长4岁了。

照这趋势发展下去,21世纪,男性要变成珍稀动物了。

  与女性相比,男性相对寿命越来越短,这还有性格上的原因。

心理学家指出:

男人有泪不轻弹,男人有话不爱说,男人有病不去看,男人有家不爱回,这些也是造成男人心理压力不易疏解宣泄,日积月累,以致形成身心障碍的原因。

  那么怎么办呢?

谁能救救男人呢?

  男人四十,十面埋伏;谁来领路?

女人和书。

  这话是孙中山先生说的。

上个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有位日本朋友问他,你是一个伟人,我想请问一下,你平常最喜欢的是什么?

孙中山说:

我最喜欢是两样,第一是书,第二是女人。

  为什么这样讲呢?

书是什么呢?

书是知识的源泉,精神的食粮,书是人生旅途的指南,人类进步的阶梯。

如果一个人能好好读书,书能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具体来讲,书能使人明白世界,明白人生,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辩证法后,你就有了正确的思路,有了思路就有出路,有了出路就有前途,一本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有本医学书里讲到这样一个实验:

一条狗被牵着,它平静生活,一切挺好。

当它看见一块牛肉,想去吃,可是身子被牵着,往前走不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肉却吃不上,狗又急又气,暴跳如雷,心跳快,血压高。

其实,生气对它的伤害还是有限的,最后是嫉妒,这时候,牵来另一条狗,让它轻轻松松,有滋有味地把牛肉吃了。

没吃上肉的那条狗更生气了,“我这么费劲,还吃不上,你倒好,晚来的倒先吃上了”,这一来,生气加嫉妒使狗的血压更高,心跳更快,浑身哆嗦,而且心电图上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几乎丧了命。

所以英国谚语说:

“NoHurry,Noworry,NoHypertension”,即“没有着急,没有烦恼,就没有高血压

”。

  许多好书还告诉我们,人生本来就有酸甜苦辣,没有人一切万事如意,只要有好心态,不要嫉妒,不要有报复心,工作就能成为享受,苦难都能变成快乐。

契诃夫说得好:

“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烧起来,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帝:

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

要是你的手指被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到眼睛里。

要是有穷亲戚来找你,那你应当高兴,幸亏来的不是警察。

要是你有一颗牙痛,那你应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牙痛。

朋友,照我的劝告去想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

”因此,凡事要对比,不要攀比。

对比是理性的,取长补短,见贤思齐,使人进步;攀比是盲目的,激起怨气怒气,非但无益,而且首先伤害的是自己。

凡属于你的,不要着急,慢半拍,早晚都是你的;凡不属于你的,一定不要去争,就算争来了,也还会失去。

常怀慈爱心、感恩心,有这样的心态,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因此,一本好书,就像一把好的钥匙,启开生命之锁,让你走向光明。

  还有就是女人。

汉字结构很巧妙,“女”加“子”等于“好”,即一男一女在一起,不但心情好,感情好,连事情都好办。

常言说: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岂止是不累,还能提高效率和质量呢,因为男女间有一种天然的互相展示和表现的欲望。

一位海外学人讲了个故事:

一次在哈佛大学讲课,有一堂课效果特别好,学生们气氛热烈,提问活跃,一反平时郁闷状态,什么原因呢?

后经人提示方知,原来那天有十几位中学生被允许旁听,大学生见到年轻异性在座,体内荷尔蒙指数上升,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发言提问以展示自己的才华。

  有了女人,有了家,一个和谐温馨的家,男人得病的几率就会大幅减少。

泰国有一位公主,是研究妇女问题的专家,她有一句话讲得很精辟:

“男人要想得到幸福,不用什么,只要有一位爱他的妻子就够了。

爱的女人过多,得不到真正幸福,过少也一样。

”一个好的女人,是上天给予男人的最大恩赐和最好礼物,回到家就好

像回到了绿洲,而不是回到沙漠,看到妻子盈盈的笑脸就像回到了心灵的港湾、人生的驿站。

所以说,好妻子就是丈夫的天然美容霜和最佳保健品。

  女人四十,如花如梦

  女人四十,如花如梦;谁能护花,男人和家。

  女人四十,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

40岁以前,女性各种生活方式病相对较少,比男性更健康,显得靓丽如花。

但40岁以后,尤其是到了50岁更年期,由于卵巢萎缩,造成一系列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心理紊乱,包括高血压、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明显增多,由于慢性病增加较快,逐步赶上男性,有一种“人老珠黄”的凋谢之感。

  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50岁以前,男女比例为4~5∶1,50岁~59岁则约为3∶1,60岁~69岁约为2∶1,而70岁以上,几乎是1∶1。

这些数字足以说明,更年期是女性健康的关口。

  更年期后,女性慢性病患病率上升明显加快。

因此,这段时期的自我保健就尤为迫切,因为这关系到女人40岁后是依然靓丽如花,还是迎来一场噩梦?

是健康快乐一百岁,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女人四十,如花?

如梦?

任君选择。

选择的结果就取决于有什么样的健康理念和有什么样的家庭生活,这决定了人的一生。

  把好“三关”,培育“三情”

  健康的家庭犹如一个等边三角形,稳固而又美观。

底边是发自真心、琴瑟共鸣的爱情,不是口是心非、貌合神离,更不是爱钱或爱权;左边是责任心,不是玩世不恭的花心;右边是包容心,不是鼠肚鸡肠的嫉妒心。

有了这三样,家庭一定美满。

  怎样选择对方呢?

把好三关。

  第一关是硬件关。

身高、体重、外表、风度。

男人喜欢漂亮,女人喜欢潇洒。

外观当然很重要,因此互相悦目占15分。

第二关更重要,配件关。

学历、实力、职称、职位。

有了这二关,才能让人赏心,叫人高兴,这关占30分。

第三关最重要,软件关,占55分。

人格、人品、理想、追求、责任、包容,这些内在看不见的东西,但恰恰是决定家庭幸福的根本因素。

人生成败悲欢全在这第三关。

外表再好,人心不好,一切都不好。

把好第三关需要时间、悟性和慧眼,冲动和无知是大敌。

  怎样培育感情呢?

要培育三情。

  青年男女在一起,都会有激情,这个激情很强烈,很感人,也难以控制。

但激情往往很短暂,激情消退犹如鲜花枯萎,花儿很美,但三月桃花一时红,风吹雨打一场空。

  要及时培育起爱情。

爱情有一定深度和长度,心心相印,一般能保持5年左右,7年发痒,10年疲劳。

爱情犹如盆栽花,需要精心呵护,不然稍不留意,鲜花就会变成干花,又变成塑料花。

  关键的是夫妻间要培育亲情。

亲情像松柏树常青。

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年人,相依相伴,相濡以沫,一起变老。

老先生坐轮椅,老太太推轮椅,知冷知热,细心照料,这种温情最感人。

什么叫浪漫?

这就是浪漫;什么叫真情?

这才是真情。

  家庭健康,需进“三补”  亲情最关键,怎样育亲情呢?

要进“三补”。

  家庭也有生命,这个生命也在每天变化,是变得越来越健康还是变衰老、亚健康或亚死亡?

据调查,半数以上家庭属于亚健康,虽未解体,但只是凑合着过日子。

双方没有感情,即使有感情也没有爱情,即使有爱情也不甜蜜。

总之,不到位。

原因是缺少家庭健康的滋养品。

  家庭健康需要三大“补品”:

话聊、牵手和爱窝。

  第一是话聊。

话聊不光是用嘴说话,实际上是在用“心”交流,用“情”感应,用“理”沟通。

话聊要无所不谈,要有一定深度,天下大事、柴米油盐、生活趣闻、风花雪月,信手拈来,幽默风趣。

话聊能促进深度了解、磨合、包容和共鸣,话聊是亲情树的阳光,占滋补品70%的作用。

难怪美国白宫总统保健医生给布什总统的健康处方中,头两条都是话聊,每周夫妻至少要相处15个小时以上;每天夫妻至少相处2个小时以上,还要包括一次共进晚餐或共进午餐。

  第二是牵手。

人有生理、心灵和皮肤三大饥渴,皮肤渴望接触和抚摸。

和相爱的人亲近时,肌肤相亲,心灵感应,通过生物电的传导,双方体内放出“快乐激素”——内啡肽。

内啡肽能使人心神宁静,情绪愉快,痛觉下降,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全身免疫力。

牵手使夫妻感情倍增,容光焕发,神清气爽,其保健作用远远胜过昂贵的化妆品。

牵手是亲情树的空气,很重要。

唯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牵错手。

  第三是爱窝。

家是爱的绿洲,在家的爱窝里,什么都可以说,不管外面有多少烦心事,在家里都可以尽情放松地宣泄一下。

一个倾诉,一个倾听,开导疏解,轻声细语。

请注意这是宣泄,不是发泄,因为发泄伤人伤己,有害身心。

  家庭这个爱窝里最核心的,是夫妻间有一种非常自然和谐、有益健康的性爱。

性爱是夫妻间第一等补品,是亲情树的水,树没有水是不能活的。

但从现在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看,夫妻性爱不理想不如意的居多。

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很好的教育和学习。

  有人问,这还需要学习吗?

性是一种科学,既然物理、化学、几何要学习,性也是科学,为什么就不要学习呢?

性爱是一种艺术,既然美术、音乐、舞蹈要学习,性爱当然也要学习,不然就不会完美。

所以我国著名医学大家、泌尿外科泰斗吴阶平院士说:

不但要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还要对成年人和老年人进行性教育。

  性教育不光包括生理的,更重要的是心理的,而最重要的是伦理的,也就是精神道德层面上的。

各国经验表明:

科学的性教育是抵制各种黄毒的最有效利器。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50年代,敬爱的周总理就已提出要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性教育。

难怪有一位老人在看了一次性知识展览后感慨万分,不无幽默地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看来,我这一辈子啊,算是白活了!

  家庭如花,远离“三不”

  第一是不爱回家。

男人只要不爱回家,问题就来了,女人是归心如箭,你却不爱回家,安的什么心?

后院迟早要着火。

  第二是不爱说话。

有话闷在心里,女人感情细腻,眼光敏锐,粗心男人的任何心事绝对瞒不过她们。

研究指出:

法国的离婚案,80%是由女方提出的,她们提出最多的一个理由是:

“他不和我说话,也不听我说话,更不愿意看我。

”天哪!

这也是离婚的理由。

不过国情不同,可以理解,但不说话一定导致矛盾,鸡毛蒜皮也会引得星火燎原。

  第三是不爱说好话。

许多人以为,既然结婚了,没有必要再甜言蜜语了。

其实,真诚地赞美和欣赏对方是健康人格的体现,会使双方互相赏心悦目,良性互动,产生神奇的心理学效应。

一位百岁老人谈及健康之道时只讲了一句话:

“我逢人就夸儿媳妇好,果然儿媳妇越来越好,全家其乐融融,越来越好,比给买贵重礼物效果还好。

”真是精辟至极。

看来,真诚赞美的“马太效应”,是名不虚传的健康法宝。

  “金星男”与“水星女”

  女人如花花如梦,男人护花花常红。

那么,什么样的男人是好的护花使者呢?

  国外一位专家曾幽默地比喻说:

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欧洲人来自金星,美国人来自火星,中国人来自水星。

这只是开玩笑地说欧洲人金贵,美国人火爆,中国人亲和。

如果作为比喻的话,可以说来自水星的女人是最美的,最可亲;而来自金星的男人是最忠诚的,最可信。

而千万别找来自火星的女人,女人火爆脾气,居高临下,家庭不就成了火药库了吗?

也别找来自土星的男人,品位不高,难以共处。

  水有什么优点呢?

水的品格是世上最美的。

老子说:

上善若水。

水清澈澄明又公平公正;水不争名利又无私无畏;水品质高洁又甘居人下;水性至柔而无坚不摧;水性优雅又容纳百川,真不愧是“善中之上”了。

世上只有母爱有最接近水的伟大情怀。

《红楼梦》里贾宝玉说:

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土做的骨肉。

家庭中有一位水一样的女人,是人生绝顶的幸福。

  和女人不同,男人要有金星的品格、“金子般的心”,这样的男人才能护花,才是可信赖可依托的。

因为幸福家庭的“金三角”是:

底边是真情,左边是责任,右边是包容。

这样的家庭像金子一样是最稳定最可靠的。

金子最纯净,纯度达99.99%;金子最稳定,历经千年,永不生锈变质,代表永远不变的责任心;金子最能经受打击而富有延展性,在所有金属中,金箔面积最大,代表博大胸怀,兼容并蓄。

这些品质正是男人的最可贵品质,女人可以放心托付一生给金星的男人,他会为你撑起一片天空,他“有钱不变坏”,永远不离不弃,永远忠贞不渝。

金星男人与水星女人的搭配,是女人永远靓丽如花的爱窝。

  切实回归“四大基石”

  上面讲了健康百岁的关键是60岁没有病,而60岁没有病的关键又是把好20年,把好20年的关键则是家庭健康,家庭健康的关键又是双方的科学理念,而再好的理念也离不开四大基石。

这里,再在原来讲的基础上作一些补充说明。

  

(一)合理膳食,加上“什么都吃,适可而止;七八分饱,百岁不老”。

当前的误区是偏食与贪食。

平衡膳食的第一原则是食物多样化。

原因是世上没有一种食物可提供人体的全部需要,因此食物越杂,种类越多,互补作用越强就越好,不偏食才可避免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什么病都少。

不贪食,只吃七八分饱,可防肥胖,就可以防止绝大多数的慢性病。

对肥胖的界定目前认为腰围是一个比较敏感可靠的指标,具体是男性低于2尺8寸(93.3厘米),女性低于2尺6寸

(86.3厘米)。

预防肥胖的关键是“管住嘴,迈开腿”,即少食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