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6667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docx

《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docx

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

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

推荐:

那些减肥中的错觉三观不合多是伪命题×

新浪首页慧宇居士个人中心发博文消息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

 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是洛阳的白马寺,为中国佛寺之始。

三国以前的佛寺很少,因佛教僧人不蓄资财,靠乞食而生,无力建寺。

魏晋以后,在帝王贵族的资助下,通过敕建、封赏、布施等方式,佛寺建造逐年增多,到了东晋西晋时代,许多佛寺拥有大量的土地,对下层僧侣和劳动人民进行剥削,成为封建地主庄园。

  和尚的庙通称“寺”,尼姑的庙叫“庵”,在一个地点或一座山岭上,集中很多寺庙的地区叫做“一方丛林”,如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云南鸡足山┅┅等到等。

  中国的佛寺结构,因山因地有所不同,时代的先后也有差异。

但大体是:

进寺的大门称山门,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等主要殿堂,多数寺内有放生池。

  山门或天王殿门外两侧有青狮、白,天王殿门口左右两边有哼、哈二将,殿内正中朝外供的是弥勒佛,弥勒背后供的是韦驮菩萨,两旁是四大天王。

  大雄宝殿是佛寺的主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

殿内正中一般供奉三尊佛:

有的供“三世佛”,即药师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身前两侧有一老一少,老者是迦叶(摄)、少者是阿难(如华亭寺)。

有的供“三身佛”,即法身、报身、应身,(如圆通寺)。

有的供“华严三圣”,即正中是释迦牟尼、左边是骑着青狮的文殊菩萨,右边是乘白象的普贤菩萨,(如筇竹寺内华严阁)。

释迦牟尼背后,有的供“西方三圣”,即正中是阿弥陀佛,左右胁侍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有的仅供观音菩萨。

大雄宝殿内两侧一般是罗汉。

  大雄宝殿外两侧及背后的殿堂,那就各有不同了,有的是“藏经楼”,有的是“揽胜阁”,有的是“观音殿”,有的是“华严阁”,有的是“禅房”,

“斋房”、“客堂”等等。

  因为佛教的宗派不同,供奉的佛像不同,佛寺的殿堂亦各不相同。

如喇嘛黄教寺庙供奉宗喀巴,傣族地区的小乘佛教寺庙,有的仅供释迦牟尼,天台宗禅宗的寺庙必须有禅堂等。

  在佛龛前面的桌案上,祭品很多,有长明灯,、香炉、烛台、花瓶、净水瓶、经卷、签筒、铜磐、木鱼,地下放着功德柜、磕头用的薄团,还有很多的“锦幡绣帘”。

总之,极为庄严肃穆,富丽堂皇。

  佛寺几乎都有“放生池”,放生池的大小和位置各不相同。

佛教为什么要“放生”?

因为佛门以慈悲为怀,提倡放生,鼓励人们将捕来的鱼,抓来的鸟及一切羁禁的动物,都予以释放,“放生”的目的,在于积德。

唐代很盛行放生,官方下令置放生池,以修功德,此做法一直沿续至今,几乎所有寺院,均凿放生池,供善男信女“放生”,信徒们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省下钱来买鱼买鸟放生,他们感到是种精神上的满足,积了功德。

  寺院一般都置钟、鼓。

钟楼一般设于山门之上或大殿两侧一边是钟,一边是鼓,称之为晨钟暮鼓。

它有两种作用:

一种是起更报点,报告信息时间;一种是定时敲钟打鼓,使人闻之发人省悟,所谓“撞开咒路”的意思。

“钟”既是做佛事集众敲打的法器,又是僧人临终时的一种仪式━━丧钟。

临终鸣钟,让弥留中人,生善念而死。

丧钟,没有打几下的确数,一直打到临终之人断气为止。

打钟要讲究节奏、速缓,钟声抑扬顿挫,传之既远,回荡不息。

敲钟打鼓均有技巧,要有专人负责,故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谚语。

寺内僧侣组织因宗、因地亦各不相同,一般有:

方丈━━寺内最高负责人,有的还管一个地区的僧人,发布僧令。

住持或监院━━寺内的总管

知客━━负责接待的僧人

维那━━负责宗教生活

库头━━负责保管、出纳

知堂━━守大殿

和尚中的很多人有很高文化,他们能讲经说法,咏诗作画,这样的和尚历代都有,称为“高僧”。

云南最出名的高僧有担当、大错等人。

旧社会的寺庙,有土地、山林等很多财产,他们还替俗人念经,做“佛事”,还有“功德”钱、“香油”费等收不少,若有兴建事项,

和尚便出门“云游”四方,“化缘”募捐,随其自愿要当地的寺庙宿食.不花分文,这叫做“驻锡”或“挂单”,但要拿出“度碟”(或“戒碟“)来验证身份。

  中国佛寺建筑,原与印度相同,没有殿堂,建塔藏舍利。

为表示敬重,塔位于寺的中央,作为寺的主体,四周围以增房。

后来佛像供奉于殿堂,殿堂与塔并重,塔一般仍在殿堂之前。

唐宋时期,禅宗已不再风行建塔,佛寺发展以殿堂为主的布局。

完整的寺院一般皆为伽蓝七堂。

伽蓝为梵语,即僧园或增院七堂,专指寺院的主要建筑,是佛寺建筑平面布局的一种制度。

伽蓝七堂随宗派的不同而各相异。

以禅宗为例,七堂指山门、佛殿、法堂、僧堂、厨库、浴室、西净(厕所)。

中国佛寺殿堂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由数进四合院组成,具有中轴线,两偏殿对称,大型的寺院还有廊院。

主要殿堂往往采用庑殿式或歇山式,其他殿堂也皆为中国传统的建筑屋顶形式。

一般常见的殿堂有:

(一)山门(或三门)

因为寺院大多居于山林之处,故又称山门殿。

现已成为专门名词,即使在平原也称山门。

因有空门(中)、无相门(东)、无作门(西),象征三解脱,所以又称三门。

通常空门两侧立有哼哈二将

(二)钟楼

位于天王殿左(东)前侧,悬有洪钟。

有的寺院钟下供奉地藏菩萨,道明为其左胁侍,闻公为其右胁侍。

(三)鼓楼

位于天王殿右(西)前侧,置有大鼓。

有的寺院供有伽蓝神关羽,关平为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

(四)天王殿

正中供奉大肚弥勒,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其背后供韦驮。

(五)大雄宝殿

为佛寺正殿,又称“大殿”。

有供奉一佛、三佛、五佛、七佛等情况。

以三佛同殿居多。

供一佛常见的为“释家三尊”或释迦及其两大弟子迦叶、阿难,也有的大殿供奉“西方三圣”或“华严三圣”。

三佛同殿,常见的有“三方佛”“三世佛”和“三身佛”,也有的供奉“弥勒佛-释迎牟尼佛-阿弥陀佛”。

供五佛(密宗的五方五佛)和七佛(释迹牟尼佛以前的六佛加上释迎牟尼)的较少,多为历史久远的寺院。

释迎牟尼像背面一般为海岛观音壁塑图。

大殿东西两侧,常供奉十六罗汉或十八罗汉。

(六)东西配殿

大雄宝殿两侧常有东西配殿,其供奉对象随教派不同而有变化,

有设“三圣殿”(供奉西方三圣)的,有设“祖师殿”的(多为禅宗),有设“伽蓝殿”的,等等(七)法堂(亦称讲堂)

一般在大殿之后。

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

法堂内除一般性安置佛像外,另设法座、讲台、钟鼓。

(八)罗汉堂

自唐代开始,一些大型寺院就修建五百罗汉堂。

全国现存具有成组五百罗汉像的寺院在30以上,其中著名的有:

北京碧云寺罗汉堂,苏州西园罗汉堂,苏州寒山寺左右配殿(存有宋代樟木雕刻五百罗汉,为雕塑中佳品),五台山殊像寺文殊阁(为悬塑五百罗汉),成都宝光寺罗汉堂,武汉归元寺罗汉堂,昆明筇竹寺天台来阁(为清民间雕塑艺术佳作),北京雍和宫法轮殿(系用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铸造),四川乌龙寺五百罗汉堂。

(九)方丈室

佛寺住持(方丈)居住、说法与接客之处,有的叫华林丈室(净土宗佛寺),有的叫般若丈室(禅宗寺院)。

(十)藏经楼

盛放佛教经典之处。

寺院僧众的组织机构及分工方丈

佛寺,是众僧长住修行之地,既象一个单位又象一个大家庭,其当家和尚,即院主,一般称为住持、长老或方丈但不管怎么称呼:

一个寺院只能有一个,他是寺院里政治的最高统治者,经济的最高管理者,所有寺僧“皆俯首听命于方丈”,甚至所有公私纷争,皆取决于方丈。

那么,为什么一个职位却有不同的几种叫法呢?

住持:

是主持寺院的职称,意为“久住护持”。

住持不是云游挂单僧人,而是长期住在寺院修行的和尚,他要对全寺一切人员、财产负责护卫,并掌管全面的佛事活动。

长老:

最初是佛教对释迦牟尼上首弟子的尊称,佛教戒律规定,比丘受戒卜9年的为下座,10—19年为中座,20—49年的为上座,50年以上的才有资格被称为长老,不过,现在长老的称呼则多用于对寺院住持或年高德重僧人的称呼。

方丈:

在佛寺,方丈最初是长老或住持理事和起居的地方,(按中国古代10尺为一丈计算,从面积上讲,大约合12平方米),《维摩洁经》上说,室方一丈,能广容大众。

因住持或长老久住方丈之室内,久而久之,就把本来是房子名称的“方丈”,作为寺院当家和尚的职称了。

不过,方丈在封建社会里,是要由皇帝从全国范围内的高僧中选拔任命,或由寺僧推荐,前一代住持提名,并经政府最高机构考察、批准,才算合法。

“四大班首”

四大班首,即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他们在方丈的领导下构成了寺院的首脑机关。

首座僧:

是方丈的直接副手,其任务是为全寺僧徒和外来学佛者讲经说法。

若大和尚圆寂升天,通常由他来补代方丈之位

西堂僧:

主要任务是主持法坛、法堂,为僧徒举行受戒仪式,代替首座僧讲经说法,是寺内的第三把手。

后堂僧:

负责掌管全寺一切规章制度,主持召开“颂戒集会”,检查全寺僧人遵戒守规情况,执行奖功罚过,并握有批准收徒和除名大权。

堂主僧:

专司藏经阁的管理,负责全寺佛经和各种经典著作的收藏、添购和经卷图书的发放、借阅等。

“八大执事”

八大执事是帮助方丈办理日常事务的八大部门负责人。

这八大执事分别是:

执客僧:

负责全寺僧众上殿过堂,来客接待,处理寺院之间,僧俗之间的一切接洽事务。

当家僧:

亦称监院。

负责全寺的财务大权,收支、存储全寺各方面的资金,统理全寺僧众的生产、生活、起居、医药、茶点等。

库师僧:

负责全寺衣钵、法器、粮食、瓜果等物品的存储、管理,协助当家僧料理全寺财务。

僧值僧:

专门协助后堂和尚作全寺戒律监察,执行奖励罚过,相当于纪律检查官。

监院僧:

负责全寺上下礼仪安排,节日议程,协助执客僧安排客僧、居士的接待工作。

维那僧:

负责全寺僧众参禅坐静,领导全寺上下进行早晚佛事活动。

点座僧:

负责僧人食宿安排,逢年过节的生活改善及寺院必要的交际宴请等。

督监僧:

专门协助当家和尚处理寺内日常事务,管理四大班首、八大执事所管理不到的事,相当于一个不管部。

此外,各寺院中还有数量不等的书记僧,协助方丈及四大班首抄写经卷或翻译佛经。

现代寺院的组织、管理体系

1.道场行事

道场是修学佛道的所在,负有接引信众学佛的使命;在此前提之下,僧团必先健全,始能发挥弘法度众的功能。

是以道场日常行事中,除了举办法会、庆典,其他如禅七、佛七、朝山、讲座,乃至现代的佛学会考、短期出家、夏令营、讲习会等各种活动,提供信徒闻法共修以外,更有许多重要的寺务行政,从中可以看出僧团的组织严谨,制度健全,十分合乎现代化的管理学。

过去丛林在人事方面有所谓“四十八单”职事,四十八单又分为“序职”、“列职”。

序职代表的是道德、学问、阶位,大都是老成持重,长于道德修行者担任,虽然有名、有职,但无实权,譬如军队的上将、上校等;“列职”,代表的是行政能力,是职务,譬如团长、总司令等,握有实权。

丛林的“序职”,包括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书记、悦众、知藏、祖侍烧香、记录、参头等;“列职”分别为都监、监院、副寺、维那、知客、纠察典座、衣钵、汤药、庄主、化主、寮元等。

大部份僧众有了序职以后,又领有一份职务,正如军中所谓的上将总司令、上校营长等,亦即序职、列职兼具。

此外,也有专于一务者,如:

饭头、水头、菜头、粥头、门头、净头、园头鼓头、茶头等,这些行单不需要序职即可担任。

因此,四十八单职事不一定是四十八个人,有时一人兼具序、列职;有时一个职务有多人负责,例如序职的堂主,多则十几人,少则七、八位,而书记则有三、五十,乃至百位之多愈多表示寺院愈大。

序职代表资格、身分、地位,除非违犯清规,否则如同国家颁授的少将、中将等阶位,是终身荣誉,永远保留,然而职务(列职)则可随时因所需而异动有其一定的任期。

丛林的任期制度,对于人才的养成与流通有很大的助益。

每年一到“期头期尾”职务调动时,凡任期圆满者,必须分别向大和尚或客堂请辞,经过大和尚邀约全山长老开会安排后,完成“请职圆职”的新任命。

而住持和尚也有一定的任期,因此晋山住持、传法传贤也是丛林重要的行事与典范。

住持又称方丈、堂头,凡是可以提供“挂单接众”的道场,才能有住持的称谓,否则只能称为当家。

住持平日领众薰修、上堂说法,是一寺之主,但是逢到“出坡普请”时,仍须随众作务;乃至进出山门,亦需向客堂“告假销假”,此举充份显示僧团平等与相互尊重的精神。

僧团强调和合、清净,僧众平日的生活、修行均应随众作息,遇有特殊情形也必须请假。

请假时,如果搭海青、袈裟,即表示要请长假;着海青请假者,是属暂假。

除此又随各种“香期例假”而有不同的礼仪规定。

依据中国佛教的传统习惯,出家者必须受足三坛大戒才符合大乘出家僧格。

三坛大戒乃中国佛教特有的授戒仪式,也是道场的重要行事之一。

戒期有“进堂出堂”,从进堂到“封堂”,当中有一段缓沖时间,因为大陆幅员辽阔,路途遥远,必须一段时日赶路,所以先“开堂”,让大众陆续报到,到了一个时期才“封堂”。

这一段时间先教授部份简单的规矩,等封堂后即不能再随便进出,这时即开始进行正式课程。

戒会圆满下山,称为“出堂”。

进堂有进堂的规矩,出堂也有一定的告假方式。

戒期当中,受过沙弥戒、比丘戒后,均要“巡寮告众”,巡寮亦即“巡山”,大众一起到方丈室、客堂、库房、大寮等各单位巡示告众,藉此认识环境及人、事、物。

巡寮告众乃佛陀时代立下的制度,后来中国丛林为恪遵佛制所以也立下巡寮事项。

道场行事,不离弘法利生,因此不管为信众举办法会活动,或是健全僧团的规矩制度,其实都与信众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僧住则法住”,唯有僧团健全而后才能驻锡弘化。

2.寺政外事

禅堂、客堂、库房及衣钵寮,为丛林的基本组织,俗称“四大堂口”。

禅堂专管教育,负责训练人才;客堂管理人事,接待十方;库房负责总务,照顾生活所需;衣钵寮则典藏常住资料,维护法统。

四大堂口综理内外寺务,遇有重大事情,均由首座等班首及四大堂口共议进行。

因此,要想了解一个寺院的寺政外事,可从维那、知客、库房、衣钵的行事中,窥出全貌。

3.维那行事

维那是三纲之一,纲领职事,若以现代佛教学院为例,维那即“训导主任”。

在提倡“丛林学院化,学院丛林化”的现代寺院中,维那往往兼监学、训导、训育,主要负责思想、生活等教育。

维那管理禅堂,其职责包括:

管理钟板号令、安排生活作息、照顾行香修持评荐品德参学、提拔荐举人才、审核出堂进堂等。

钟板是丛林的号令,大众的生活作息、起香坐禅、说法开示、出坡作务等,均依钟板号令行事,钟板齐全的道场,方称“丛林”。

维那不仅管理钟板,领导作息,甚至禅堂内香别的安排、环境的维护、法器钟板的职司,均由维那主管,是以大众慧命,全系维那一人的领导,因此有谓:

“大众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顾,罪归汝身。

”如果不能令大众安心办道,即是维那之过。

乃至参学者的能力、品德,维那均要记录,也要传授、教导,并依个人专长,不时向常住荐举优秀人才。

平时禅堂人员的进出,更需经过维那认可同意,维那实际上就是禅堂的领导人。

4.知客行事

知客是佛门的第一线,如同国家的外交官,举凡信徒进入山门,或为接洽事情、求助、倾诉,或是参观、礼佛而来,第一个接触的就是知客。

知客“接待十方”、“送往迎来”,必须掌握来客的身分、目的,给予适当的待遇。

平时对外行文,与政府机关公事往来的“外事应付”,也是客堂知客应负的职责。

客堂如警察局,一般民间有了纠纷,客堂就是最佳的裁判所,同时也是“调解僧事”、“维护清规”的所在;遇有信徒婚丧喜庆的“生亡杂务”,知客必须开牌佛事、安排人员;逢到初一、十五上堂上供或期头期尾请职圆职等重大事项,必须“挂牌示众”。

此外,知客代表常住与“诸山来往”,同时代表大和尚“照顾外寮”、“转承上下”等。

因此,身为知客必须慈悲爱护大众,不可官僚,亢高卑下。

5.库房行事

库房总理一寺的生活所需,其职责包括:

供应日用、储藏道粮、年度预算、分配单银、犒赏大众、营建修缮等。

在丛林中,住持的第一条件要有供养心,有供养十方的心,才能做住持;身为出家人,第一要务要有结缘、服务的性格,肯结缘、服务,才能福慧双修。

一个设备完善,储藏丰富的库房,如能加上有供养发心的库头师,必能令大众安住身心,用功办道,其功德实是难量。

6.衣钵行事

佛法的传承,以“衣钵”为信物,然而现在的寺院普遍不重视信物,不重视传承,所以大都没有设立“衣钵”一职。

“衣钵”如同住持和尚的机要秘书,替大和尚处理机要事务,管理大和尚的衣钵,负有“信物传承”的责任。

平时与汤药、书记、书录等侍者共同替大和尚“安排行程”、“侍候汤药”,处理大和尚私人事务,暨做“资料存查”、“文书供应”,提供住持之需;尤其“典藏保管”常住的山志、规约、文献、契约、法物、秘笈等珍贵资料,并负责“经营会计”、“预算编制”等财务的管理。

佛门有云: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厨房。

”衣钵的重要由此可见。

一个组织健全的寺院,四十八单职事,权责分明,只要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都能坚守自己岗位,各司其职,又能彼此协调沟通,必能使寺政外事均衡发展,共臻完美的境地。

普陀山寺院管理模式值得学习--寺院信息化管理

佛家修行的归修行,经营的归经营,如果让和尚又念经又赚钱,那肯定不行.

经营与修行分离,我认为很关键,否则精神产品就会等同于商品.

对于生产精神产品的机构而言,它符合组织的一般规则,因此对于这样组织的管理就很值得研究.

20年前由妙善方丈提出,时至今日被戒忍方丈发扬光大的“三统一”管理模式将普陀山的寺院管理引入了一条健康、清晰、蓬勃向上的发展轨道。

这一寺院管理模式的创新不禁向我们发出这样的启示:

现代企业管理对寺院管理是否存在着普适价值。

1、现代企业管理对寺院管理具有普适性

现代企业管理学说是对人类以来的劳动实践经验与技术的智慧总结与浓缩,以至使企业成为当今世界最具生产力的社会单位。

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学说对其它组织的管理当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深入至企业管理的三大重心——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流程管理中,我们会发现现代企业管理的原理学说对许多其它组织,如寺院,的管理具有原则上的普适性。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与发展的终极目标,且事物的组织行为均围绕一条主线——终极目标展开。

因此,考察并设计事物的运营时,首先要确认其存在与发展的终极目标。

企业的终极目标是效益最大化,寺院的终极目标是“利生弘法”。

表面上看,企业与寺院的目标缩求差异巨大,但察看二者目标实现的机理时,却会发现其本质共性的一面。

企业与寺院均遵循如下的目标实现机理:

企业与寺院的目标实现机理就好似两个人,二人尽管存在外表上的差异,但隐匿在外表下的二人的骨骼结构、器官构造与机体运作却是禀承同一机理。

因此透过企业与寺院管理的“外表”,深入其“内里”作以考察,会发现二者存在管理上的本质共性,即现代企业管理对寺院管理具有普适性。

具体来说就是,企业与寺院在相同的生存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政治环境、伦理道德环境、自然环境等)下,有着相同的管理对象(人、财、物、信息、时间等)与管理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控制职能、协调职能激励职能等),因此,二者也便具有相同的管理上的基本原则(系统原则、人本原则、责任原则、效益原则等)。

2、寺院管理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特殊性

由于终极目标的差异,寺院管理对现代企业管理又存在其特殊性。

终极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企业与寺院的组织性质与价值信仰不同,前者为盈利性组织,而后者为非盈利性组织;企业信奉“金钱至上”观(利润最大化),而寺院信奉“事业至上”观(“利生弘法”的伟业)。

因此,鉴于寺院对企业的特殊性,其在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时,需要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作以“圆融”地修改与创新,尤其在僧人的教育、培训和激励上更需要有自己独到的设计。

不同于企业对员工物质生产素质的要求,寺院对僧人强调的是精神生产素质,即道行修持。

企业可以用“金钱机制”约束与激励员工,而对僧人则更需要做好精神上的净化与熏陶,用宗教(精神)世界的奖罚机制约束与激励僧众。

3、普陀山的价值与模式探索

普陀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管理上有“人事、经济、建设”三个统一的特色。

“三个统一”将普陀山的管理纳入同一系统,实现管理上的集中与统一,如此可以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首先,人事上的统一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统筹配置以实现优化,且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其次,经济上的统一同样可以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与调动资源办大事;除此之外,还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经济腐败。

再次,建设上的统一可以实现寺院的规划布局“一盘棋”,实现寺院建设风格的统一,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特色与正规性。

最后,“三个统一”还可以使寺院的工作更多地转向僧才培养与道风修持。

4、宗教场所管理的更新与领导力提升

寺院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的同时,当“因身制衣”,结合自身实际,对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作以“逐条”分析以决定取舍或完善,走出一条“现代寺院管理”之路。

寺院在走自己的现代管理之路时,可作以下两点思考:

①寺院与企业在管理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却存在终极目标的巨大差异;而寺院的终极目标又巧似于社会公益组织的目标缩求,因此,可考虑融企业与公益性组织的管理之长而创新发展出现代化的寺院管理道路。

②宗教世界是一个遵循精神“势力”的世界,容易出现“占山为王”的现象,为了便于寺院管理上的集中与统一性,可考虑实行“郡县制”管理,即由总寺(中央)向各分寺派驻要职僧员,并实现首脑僧员在各分寺间的定期(3-4年)轮岗。

寺院管理规章制度全集描述

寺院管理规章制度全集

第一篇寺院管理基本制度

第一章寺院日常事务管理

第二章寺院斋食管理

第三章寺院住宿制度

第四章寺院采购制度第二篇寺院僧侣制度

第一章僧侣

第二章僧侣组织

第三章学经制度

第四章活佛体系

第五章藏密观修

第六章修行

第七章灌顶

第八章法会第三篇寺院人事组织管理制度

第一章寺院人员管理

第二章寺院组织管理制度

第三章寺院档案管理制度第四篇寺院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寺院资产管理

第二章寺院财务规范化管理

第三章寺院财务会计管理

第四章寺院财务审计管理

第五章寺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第五篇寺院环境保护制度

第一章寺院环境保护管理

第二章寺院绿化管理

第三章寺院环境污染控制管理第六篇寺院文物管理制度

第一章寺院文物保护

第二章寺院文物保护基本方法

第三章寺院文物鉴定技术

第四章国内外文物保护经验第七篇寺院外事管理制度

第一章寺院外事接待工作管理

第二章寺院涉外礼仪管理

第三章寺院人员出入境管理第八篇寺院后勤总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寺院日常用品管理

第二章寺院车辆管理

第三章寺院物资管理

第四章寺院安全管理

 

第九篇寺院建筑维护与修缮管理

第一章寺院建筑保管与维护

第二章寺院建筑防腐

第三章寺院建筑的放火、防雷及防震

第四章寺院建筑修缮方案制定

第五章寺院建筑油漆工程修缮管理

第六章寺院建筑石工程修缮管理

第七章寺院建筑彩饰工程修缮管理

第八章寺院建筑木工程修缮管理

第九章寺院建筑修缮工程验收第十篇寺院宗教事务管理

第一章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第二章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第三章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第四章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

作用

第五章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璀

第六章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

国统一战线

第七章防范和取缔邪教

第八章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附录相关政策法规

国务院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

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

管理规定实施细节

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印发《宗教活

动场所年度检查办法》的通知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民政部关于印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