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9670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2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

2019年东莞高级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

注: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应对高考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强化训练。

第1题:

从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中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A.报纸是最早的大众传媒媒介     

B.电台广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普及

C.电视节目制作内容越来越丰富   

D.互联网的普及削弱了其他媒介的地位

第2题:

“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自给自足       B.家庭经营 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 

第3题:

秦汉时期,谶纬神学(一种宗教神学色彩的理论)一度流行。

在董仲舒看来,自然界的许多现象与社会政治有关,所谓“王者将兴,必有符谶”。

董仲舒的这一思想

A.有助于儒学走上正统地位       

B.论证了无人感应的合理性

C.决定了后世儒学的发展趋势     

D.背离孔孟学说为士儒所不齿

第4题:

关于右图所示纪录片封面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拿破仑将他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       

B.成为拿破仑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C.拿破仑登上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宝座       

D.拿破仑兵败退位被囚于圣赫勒拿岛

第5题:

在雅典城邦,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

这表明:

A.雅典民主只是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雅典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雅典城邦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D.雅典注重用法律来巩固民主制度

第6题:

华盛顿与拿破仑都为其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的相同之处是

①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②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③捍卫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④领导国家走上民族独立的道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第7题:

下表是1951—1957年我国国防费支出情况表:

单位:

亿元(人民币)

对此表的解读错误的是(   )

A.国防费支出数量逐年减少       

B.1951年国防费用多跟朝鲜战争密切相关

C.1953年国防费用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工业化建设开展

D.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 

第8题: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

传单写道: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

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

我们只要求:

‘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潮流促成了(  )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第9题:

“19世纪以来,西方现代科学日益发达,人们对待生活也日益采取科学的态度,重客体,重自然。

其在绘画方面的表现便是重视对客观事物的描写。

”材料体现的流派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第10题: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

“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他认为此“普遍法则”是

A.经典力学体系构筑了现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B.生物进化学说科学地解释物种进化的原理

C.近代科学发展引领人们对自然理性的认识

D.相对论量子论深化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第11题:

斯大林模式虽然在表面上创建起高纯度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但其指令性和国家所有制性质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设想有着内在的差异。

这说明斯大林模式()

A.完全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是对马克思主义改造的结果

C.是科学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不完整的运用

D.是有利于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第12题:

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

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涨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第13题:

嘉峪关墓葬壁画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魏晋时期,西域人与中亚、波斯的交流并未中断。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却认为在汉末直到魏晋,由于西域再一次远离中央王朝的控制,丝路断了。

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壁画的史料价值高   B.对丝路缺乏全面了解

C.由于狭隘的民族观   D.史学家缺少科学手段

第14题:

苏联崔可夫元帅在其回忆录中说,“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

”崔可夫元帅认为中国抗战

A.化解了苏联东方作战压力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牵制了日军的主要兵力

第15题:

“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

”这批判的是

A.隋唐的科举制          

B.雅典的民主制  

C.罗马的法律制度        

D.欧美的代议制度

第16题:

西周建立后,把以镐京为中心的地带称为“宗周”;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带称为“成周”,并作为东都。

周王朝此举意在

A.有效控制全国

B.东西地区均衡发展

C.镇抚东方地区

D.促使政治中心东移

第17题: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

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B.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C.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D.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第18题:

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 ( )

1962年农业生产状况表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国民经济调整的政策                  D.十年“文革”

第19题:

据考证,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没有再铸过钱,但成都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白银成为主流货币

B.铜钱取代铁钱

C.民间发行交子,对铁钱的依赖降低

D.经济萧条,对铁钱的需求减少

第20题:

经济思想以人性论为基础,以功利论为“心照不宣的前提”,以“经济人”为逻辑纽带,以“看不见的手”为核心命题。

空格上应该填写的词是

A.重农抑商   

B.重商主义

C.自由主义   

D.凯恩斯主义

第21题:

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

这一变动趋势

A.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B.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C.有利于英国生产方式的变革D.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

第22题:

《通典·职官》载:

“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

”汉成帝此举意在

A.提升御史地位             

B.提高行政效率  

C.抑制丞相职权             

D.完善监督体制

第23题: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第24题:

《中国人史纲》中说:

“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能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礼乐制度     

第25题:

某位发明家“在1877年创造他的一项发明时,发文提出该发明可以有10种用途。

它们包括保存垂死的人的遗言,录下书的内容让盲人来听,为时钟报时以及教授拼写等”。

该发明是

A.莫尔斯的有线电报机

B.贝尔的电话机

C.伊斯曼的电影放映机

D.爱迪生的留声机

第26题:

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自诩为“世界矛盾的焦点,世界革命风暴的中心”,中国向何处去是“关系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命运的问题”,是“关系世界革命命运的一件头等大事”,等等。

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

A.中国的世界影响力逐渐增强    B.中国外交领域的“左”倾思维

C.中国秉持“中国革命中心论”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心在中国

第27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的重要前提条件是(   )

A.市场和殖民地更为广阔      B.交通和通信手段更为先进   

C.科技和工业结合得更为紧密  D.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第28题:

“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

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这说明

A.当时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B.西汉君主专制出现了重大问题

C.西汉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D.彻底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

第29题:

“……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

洋务运动破产了,维新运动早产了,而顽固派的得志和仇洋排外运动的勃发,使中国在本世纪初(20世纪)几乎惨遭亡国之祸。

”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30题: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是(   )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C.美国的《独立宣言》            D.美国的《1787年宪法》

第31题: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秦朝驰道的修建(  )

A.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B.有效地扩展了统治疆域

C.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  

D.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32题: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第33题:

1984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积极支持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进入集镇经营工商业,并放宽其落户政策,统计为非农业人口,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从户籍上限制农民进城的旧规定。

这反映出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B.社会管理适应改革进程的需要

C.城乡差距和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

D.农村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第34题:

读表1,该表反映了民国初年(  )

表1 1912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一览

A.发展新式女子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识  

B.培养妇女技能的专业极其有限

C.妇女成为享有公民权利的社会成员  

D.培养妇女参政已成为社会共识

第35题:

下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

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

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第36题:

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演变历程中(   )

①吸收法家、道教和佛教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②逐渐官方化、神化

③影响逐渐国际化

A.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B.①③正确,②不正确

C.①②③都正确D.①②③都不正确

第37题:

19世纪末,《时务报》发表了大批西方人看中国的文章(见下表).其主要目的是   (   )

 

A.希望得到列强支持   B.向国人介绍西学

C.揭露列强瓜分阴谋   D.为变法制造舆论

第38题:

某学者指出:

五四运动在思想上“还没有能够科学地分析批判以前历次革命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还没有能够从批判旧世界中找出新世界”,但在“实际行动上,已经对于中国近代革命历史做了惩前毖后与承先启后的表示”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

A.近代空前的人民思想觉正动

B.划时代的人民群众救国运动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起点

D.对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第39题:

下列有关少数民族地区制度变革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夏仿照汉制在中央设尚书省和枢密院

B.努尔哈赤仿照猛安谋克制实行八旗制度

C.女真族仿照辽蕃汉分治推行猛安谋克制

D.明朝在西南沿袭元代制度实行土司制度

第40题:

下面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两幅漫画(  ) 

                

图一美国漫画(图中人物上有“欧洲”字样)图二苏联漫画(图中中文由俄文译成)

比较两图,你得出的认识应该是

A.图一真实反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B.图二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C.出于各自宣传目的,都不具有史料价值

D.只有多角度观察,才能更加接近历史真相

第41题:

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

他写道:

“(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

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第42题:

下列人物取得的成就被外国学者认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是( )

①李时珍           ②毕升③蔡伦④郭守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43题:

据史载,年幼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

“以此封若。

”辅政的周公人贺,成王曰:

“吾与之戏耳。

”周公曰:

“天子不可戏。

”遂封叔虞于唐。

这反映出当时

A.周公权倾朝野飞扬跋扈   

B.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C.分封制度己经遭到破坏   

D.己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礼乐秩序

第44题:

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

进入20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B.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

C.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             

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第45题:

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人贡者”,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

这反映出

A.朝贡贸易为政府所垄断

B.海外贸易政策较为务实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D.财政收入高度依赖外贸

第46题:

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有许多的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

据此可知当时(  )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 

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

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 

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

第47题:

北宋僧人契嵩说:

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第48题:

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

北宋理学家程伊川说: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据此可知,“中庸”的含义是(  )

A.坚守正道       

B.不偏不倚  

C.以和为贵     

D.偏听偏信

第49题:

在1811年普鲁士颁布的《调整敕令》中规定:

“农民可以把使用的土地转为己有……农民在把世袭耕地转变为自由地产时,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或让出部分土地,才能免除徭役和租税。

如保留地太小的农民,不能靠割让后剩余的土地维持生活,可保留全部土地而支付租金。

”这项规定

A.满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B.推动了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

C.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D.阻碍了普鲁士的近代化进程

第50题:

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初主要宣扬脱离社会、逃避现实的颓废思想和复辟倒退的反动主张。

到30年代前后,浪漫主义文学则注重宣扬个性解放,歌颂民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材料表明该文学流派(    )

A.逐渐以想象为其特征   

B.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C.在发展中呈现融合性   

D.其优秀元素逐渐丧失

第51题:

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

这表明

A.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发生转变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商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D.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第52题:

某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

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B.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第53题: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

“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

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

”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

第54题:

下图为《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第二个历史时期商办资本迅速增长得益于

A.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B.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C.洋务企业的不断发展D.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

第55题:

这一位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失利、僭主执政的时期。

他与他的老师、他的学生并称为希腊三贤。

在哲学领域,他认为宇宙间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是(  )

A.自我B.物质C.逻辑D.理念

第56题:

某年11月,中共中央根据科学院的建议,推荐了若干种代用食品,例如玉米根粉、小麦根粉、玉米秆曲粉、叶蛋白、人造肉精、小球藻等,要求各地立即大规模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食物代用品。

据此可以推知

A.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B.粮食产量增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D.“左”倾错误导致经济严重困难

第57题:

从武则天起,唐(周)中央政府经常“就食东都洛阳”,但中央军队仍旧常年部署在长安及其周围;而唐中后期,杭州、扬州、开封、汴河成为关中地区政治中心存废的关键。

这说明

A.洛阳取代长安的政治中心地位

B.中央政府采取措施制约地方门阀势力

C.唐朝时经济重心逐步向东向南迁移

D.唐代城市政治、经济职能出现分工

第58题:

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西班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

这些现象对西班牙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    

B.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

C.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    

D.提升了西班牙的国际地位

第59题:

观察下图,可以推知

A.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   

B.国际组织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

C.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D.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第60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民族融合的加强        B、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瓦解

C、各国掠夺财富          D、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瓦解

第61题:

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

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

马歇尔援助的这一条件

A.便于美国控制西欧

B.协调了西欧国家的矛盾,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C.推动二战后西欧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D.促进西欧的联合,有利于稳定资本主义,遏制社会主义向西欧的蔓延

第62题:

中国近现代史专家杨奎松说:

“历史的吊诡就在于,莫斯科既制造了失败,也孕育了成功……”这一论断比较适用于

A.遵义会议

B.社会主义改造

C.重庆和谈

D.国民大革命

第63题: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①铁器牛耕的使用

②土地逐步私有化

③租佃经营方式盛行

④农业生产家庭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64题:

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第65题:

17.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第66题: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

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

他问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

”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流亡于

A.意大利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第67题:

某年,我国正式通过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针,即“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这一年应该是(  )

A.1956年 B.1961年 C.1984年 D.1990年

第68题:

如图,是1949-1987年间大学教授出生地与工作地的统计分布图(按每百万人口占有比例计算)。

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社会经济水平决定高校布局B.教育发展与经济文化成正比

C.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