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6939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刈麦》《破阵子》教学设计

年级:

九年级学段:

第一学期第五单元

学科:

语文版本: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能够生动、熟练、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学习《观刈麦》,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

 

3.学习《破阵子》,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感情,学习作者用梦境来抒发理想的方法。

教学预备:

要求学生带相关工具书。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朗读《观刈麦》,把握情感

教师出镜同学们,有人说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两颗夺目闪亮的明珠,也有人说唐诗宋词是一部部厚重的文化积淀,是一卷卷壮丽的风景浓缩。

作为中学生,学习唐诗宋词诗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反复诵读。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唐诗《观刈麦》和宋词《破阵子》。

ppt1我们先来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

(ppt1)课件展示

观刈麦

白居易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ppt2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ppt2)课件展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ppt3

•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

《观刈麦》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诗人三十六岁,时任陕西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

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

(ppt3)课件展示

创作背景

•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

《观刈麦》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诗人三十六岁,时任陕西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

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

同学们,请先听老师朗读一遍。

ppt4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圈出容易读错写错的字。

(ppt4)课件展示

听读诗歌,圈出容易读错写错的字。

pt5、6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ppt5、6)课件展示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同学们,现在你们一定已经划出了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让我们一起来给这些疑难字词注音。

ppt7写完后就和老师一起来齐读。

yìhèdānxiǎng

刈荷箪 饷

zhuóbǐngbìyàn

灼秉敝晏

(ppt7)课件展示(答案依次出现)

yìhèdānxiǎng

刈荷箪 饷

Zhuóbǐngbìyàn

灼秉敝晏

解决了这些生字词后,ppt8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首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ppt8)课件展示

自由朗读诗歌,要求

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同学们,你们读得很不错。

吐字清晰,节奏分明。

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一定发现了这首诗歌的韵脚。

那就是每句话都押韵ang韵。

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ppt9要求重读韵脚。

(ppt9)课件展示

再读诗歌,重读韵脚ang。

我们反复诵读诗歌,才可知其大意和内容。

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进行诗歌译读。

什么是诗歌译读呢?

ppt10诗歌译读就是以诗译诗,译出来的诗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

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个准备,将这首诗的注释好好读一读,然后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进行译读。

(ppt10)课件展示

请同学们进行诗歌译读。

诗歌译读就是以诗译诗,译出来的诗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

(现场老师巡视指导、答疑,组织学生译读、纠正,用时3分钟)

同学们已经译读了这首诗歌。

老师也进行了译读。

请大家再跟老师核对一下。

ppt11、12

观刈麦

白居易

庄稼人很少有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起,那小麦铺满田垄到处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孩童们提着瓦罐装的汤。

  互相招呼送饭到田里,青年壮汉正在南冈割麦。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像被火烧似的被太阳炙烤。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想珍惜这漫长的夏日。

  还有那些穷苦的妇人,抱着婴儿站在在他们一旁。

  她的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秋天收成全都缴了租税,只能拾点麦穗来压压饥荒。

  如今我又有什么功劳德行?

既不从事农耕也不采桑。

  每年都有三百石的俸禄,一年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乃至终日不能遗忘!

(ppt11、12)课件展示

参考答案:

观刈麦

白居易

庄稼人很少有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起,那小麦铺满田垄到处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孩童们提着瓦罐装的汤。

  互相招呼送饭到田里,青年壮汉正在南冈割麦。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像被火烧似的被太阳炙烤。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想珍惜这漫长的夏日。

  还有那些穷苦的妇人,抱着婴儿站在在他们一旁。

  她的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秋天收成全都缴了租税,只能拾点麦穗来压压饥荒。

  如今我又有什么功劳德行?

既不从事农耕也不采桑。

  每年都有三百石的俸禄,一年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乃至终日不能遗忘!

同学们,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

ppt13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能否读出这首诗歌的层次?

(ppt13)课件展示

试着再次朗读。

看看能否出诗歌的层次。

同学们读好了吗?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ppt14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以上为第一层:

农民刈麦

(ppt14)课件展示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第一层:

农民刈麦

ppt15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以上为第二层:

妇人诉说。

(ppt15)课件展示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第二层:

妇人诉说

ppt16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以上为第三层:

诗人感慨。

(ppt16)课件展示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第三层:

诗人感慨

同学们,ppt17我们在朗读这首诗歌的时候,要读出悲苦之感。

同学们看看,哪些词句能够体现出悲苦?

(ppt17)课件展示

吟读诗歌

读出悲苦

同学们一定已经想好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例如:

ppt18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田家少闲月”中的“少”字表现了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劳,很少有闲暇的悲苦命运,“五月人倍忙”中的“倍”字则反映出麦收季节的农民的格外忙碌。

建议:

这句话重读“少”和“倍”两个字,前句读慢些,后句读快些,这样就能读出农民的生活悲苦。

(ppt18)课件展示

“田家少闲月”中的“少”字表现了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劳,很少有闲暇的悲苦命运,“五月人倍忙”中的“倍”字则反映出麦收季节的农民的格外忙碌。

建议:

这句话重读“少”和“倍”两个字,前句读慢些,后句读快些,这样就能读出农民的生活悲苦。

例如:

ppt19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这句话描写了农民悲苦的生活场景。

热火朝天的夏季本该乘阴纳凉,但是作者却看到农民全家都在辛苦忙碌,连应该纵情玩耍的儿童也携壶送浆,奔波不停,足见这一家农民的生活艰辛与悲苦。

(ppt19)课件展示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这句话描写了农民悲苦的生活场景。

热火朝天的夏季本该乘阴纳凉,但是作者却看到农民全家都在辛苦忙碌,连应该纵情玩耍的儿童也携壶送浆,奔波不停,足见这一家农民的生活艰辛与悲苦。

例如ppt20: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这个对偶句用一个“蒸”和一个“灼”字,把天气炎热的程度和农民劳动的辛苦与命运的悲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低头割麦,脚底下蒸腾着湿热的土气,下面如同笼蒸;他们的脊背上照射着灼人的太阳,上面如同火烤。

如此辛苦,如此悲惨,只为了能够多一点收成,怎能不让人同情?

建议:

朗读时候要有吟读的意味,要重读“蒸”和“灼”两个字。

每句结尾要拖长音,这样就能更好地表现农民的悲苦。

(ppt20)课件展示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这个对偶句用一个“蒸”和一个“灼”字,把天气炎热的程度和农民劳动的辛苦与命运的悲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低头割麦,脚底下蒸腾着湿热的土气,下面如同笼蒸;他们的脊背上照射着灼人的太阳,上面如同火烤。

如此辛苦,如此悲惨,只为了能够多一点收成,怎能不让人同情?

建议:

朗读时候要有吟读的意味,要重读“蒸”和“灼”两个字。

每句结尾要拖长音,这样就能更好地表现农民的悲苦。

例如ppt21: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句话表现了农民的悲苦心理。

农民们为了早日将粮食抢收进仓,不顾炎阳灼晒,不顾筋疲力尽,只是争分夺秒、竭尽苦力、拼命干活。

 “但惜夏日长”的"惜"字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惜”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矛盾心理——尽管烈日炎炎炙烤大地,尽管土气蒸腾酷热难当,可是,已经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农民还是不觉得热,他们反而希望如此炎热的白天能够再延长一些,这样他就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收割更多的小麦。

劳动到了一种不知疲倦、不知苦累、有始无终的程度,不能不说是农民悲苦命运的写照,耐人寻味,令人心酸!

(ppt21)课件展示: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句话表现了农民的悲苦心理。

农民们为了早日将粮食抢收进仓,不顾炎阳灼晒,不顾筋疲力尽,只是争分夺秒、竭尽苦力、拼命干活。

 “但惜夏日长”的"惜"字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惜”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矛盾心理——尽管烈日炎炎炙烤大地,尽管土气蒸腾酷热难当,可是,已经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农民还是不觉得热,他们反而希望如此炎热的白天能够再延长一些,这样他就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收割更多的小麦。

劳动到了一种不知疲倦、不知苦累、有始无终的程度,不能不说是农民悲苦命运的写照,耐人寻味,令人心酸!

例如ppt22、23: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寥寥几笔就把贫妇人的痛苦生活、悲苦人生勾勒出来。

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为什么要拾麦呢?

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

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无以为生,只好靠拾麦充饥。

民以食为天,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失去了土地的母子俩只能在如此尴尬的艰辛、屈辱中苟且生存。

那是怎样的悲苦?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既指出拾遗麦的原因,同时又是对沉重赋税的血泪控诉。

“输税尽”三个字把统治阶级用沉重的赋税压榨百姓的残酷揭露得淋漓尽致。

建议:

重读“输税尽”三个字来表现贫妇人的悲苦。

(ppt22、23)课件展示: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寥寥几笔就把贫妇人的痛苦生活、悲苦人生勾勒出来。

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为什么要拾麦呢?

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

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无以为生,只好靠拾麦充饥。

民以食为天,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失去了土地的母子俩只能在如此尴尬的艰辛、屈辱中苟且生存。

那是怎样的悲苦?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既指出拾遗麦的原因,同时又是对沉重赋税的血泪控诉。

“输税尽”三个字把统治阶级用沉重的赋税压榨百姓的残酷揭露得淋漓尽致。

建议:

重读“输税尽”三个字来表现贫妇人的悲苦。

同学们,ppt24让我们一起再来在理解的基础上齐声朗读,要求读出悲苦。

(ppt24)课件展示:

理解诗歌读出悲苦

同学们,你们读得不错。

诗人耳闻目睹农民的悲苦生活,感受他们的悲苦命运,被深深地震撼了。

他提笔直书,字里行间充满了同情和怜悯。

ppt25请女同学再来一起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叙事部分,要求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和怜悯,读出同情。

(ppt25)课件展示:

再读诗歌读出同情

同学们,作者白居易观刈麦,他体察到了人民耕田种地的艰辛,他把悲悯和同情送农民,他把忏悔和自责留给自己。

ppt26于是他发出了议论——“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ppt26)课件展示: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议论

请男同学来读一读诗歌的第三层,也就是作者的议论部分。

ppt27诗人看到农民的悲苦生活联想到了自己,将自己的心理描写融入了诗歌。

他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而且反思自己的不是,体恤农民的艰辛,为他们鸣抱不平,这的确难能可贵。

这几句议论让我们看到了白居易是那个贫富不均、民不聊生的时代富有正义感、富有同情心,能够坚持道义、秉持良知,为民生疾苦奔走呼号的诗人,是能够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真心实意地体察他们的忧乐悲喜的人道主义者。

(ppt27)课件展示:

诗人看到农民的悲苦生活联想到了自己,将自己的心理描写融入诗歌。

他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而且反思自己的不是,体恤农民的艰辛,为他们鸣抱不平,这的确难能可贵。

这几句议论让我们看到了白居易是那个贫富不均、民不聊生的时代富有正义感、富有同情心,能够坚持道义、秉持良知,为民生疾苦奔走呼号的诗人,是能够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真心实意地体察他们的忧乐悲喜的人道主义者。

同学们,ppt28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愧自责,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

白居易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愧自责吗?

赋税是封建阶级朝廷所管,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希望朝廷有所感悟。

因此,本首诗歌还是一首讽喻诗,手法巧妙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ppt28)课件展示:

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愧自责,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

讽喻诗歌手法巧妙

同学们,学习这首诗歌,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在跳动,在颤抖。

ppt29让我们满怀着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满怀着作者的悲怜自责再来大声地背读这首诗歌。

(ppt29)课件展示:

背读诗歌

体会情感

同学们,读诗,就是读作者的人,读作者的心,读作者的思想,读作者的人格。

其实,具有这种伟大思想的又何止白居易一人呢?

从“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杜甫;从“先忧后乐”的范仲淹,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

中国千千万万的文人墨客,一直秉承了这样一个优良传统。

他们以天下人为念,执著追求着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正是这种思想,这种传统,使我们看到人性的闪光,看到了人类的希望!

第二部分品读《破阵子》,体会情感

教师出镜同学们,南宋前期是一个剑与火、血和泪、恨共仇的时代。

面对国家的危亡、民族的耻辱、百姓的苦难,有正义感的词人,纷纷高歌北伐,执意抗战。

南宋词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就是由这批爱国词人饱蘸着自己沸腾的血液写成的。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其中非常著名的一首。

ppt30它就是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ppt30)课件展示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ppt31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辛弃疾。

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今济南市)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陷。

早年他身怀抗金救国大志,22岁在历城南部山区集结二千多人起义,参加抗金义军。

由于主张抗金,遭到南宋朝廷内主和派打击,43岁即落职归隐,闲居江西。

其词作多为抒写爱国情怀、倾吐壮志难酬的悲愤。

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ppt31)课件展示

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今济南市)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陷。

早年他身怀抗金救国大志,22岁在历城南部山区集结二千多人起义,参加抗金义军。

由于主张抗金,遭到南宋朝廷内主和派打击,43岁即落职归隐,闲居江西。

其词作多为抒写爱国情怀、倾吐壮志难酬的悲愤。

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是词牌名,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

何谓“壮词”?

意即豪放雄壮的词篇,即抒写豪情壮志之作品。

作者为何要赋壮词与陈同甫呢?

ppt32们再来了解一下作者的创作背景。

陈同甫,名亮,是辛弃疾的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陈同甫才气超群,喜谈兵。

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陈氏相访,二人同游鹅湖,纵论天下恢复之事,皆以气节自负。

过后,陈亮有《贺新郎》词记其事。

二人志同道合,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均是爱国志士。

刘熙载说:

“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

”这首《破阵子》是作者四十三岁落职后闲居江西上饶时所作。

(ppt32)课件展示

陈同甫,名亮,是辛弃疾的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陈同甫才气超群,喜谈兵。

辛弃疾退居上饶,陈氏相访,二人同游鹅湖,纵论天下恢复之事,皆以气节自负。

过后,陈亮有《贺新郎》词记其事。

二人志同道合,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均是爱国志士。

刘熙载说:

“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

”这首《破阵子》是作者四十三岁落职后闲居江西上饶时所作。

本首词分为上、下阙。

ppt3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要求读得顺畅、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ppt33)课件展示

自由朗读,要求读得顺畅、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本首词用字简炼,短短的62个字,给我们勾画了一场塞外战争图。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划分的节奏提示和标注的字词拼音来一起齐读这首词。

ppt34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ppt34)课件展示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huīzhìxián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同学们读得很好,能够做到读音准确、节奏分明。

下面再听老师来朗读,说说这首词描写了描写了哪些画面。

ppt35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ppt35)课件展示

听读: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ppt36听完朗读,同学们说一说这首词中描写了哪些画面?

并说说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去读。

(ppt36)课件展示

这首词中描写了哪些画面?

并说说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情感去朗读。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朗读,用时3分钟)

这首词语言简练,内容丰富。

它一共描绘了四幅画面。

ppt37画面一: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夜醉不眠,壮志未酬,夙愿未了,愁思万般,这是他借酒浇愁、夜不成眠的根本原因。

他心系战场,渴望报国。

我们要试着读出他内心的情感——读出壮士的雄壮和豪迈之情。

(ppt37)课件展示

画面一: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夜醉不眠,壮志未酬,夙愿未了,愁思万般,这是他借酒浇愁、夜不成眠的根本原因。

他心系战场,渴望报国。

我们要读出他内心的情感——读出壮士的雄壮和豪迈之情。

ppt38画面二: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八百里连营里将士们都在分食着烤肉,军中乐器演奏着雄壮悲凉、振奋人心的军歌。

战士们此时此刻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欢欣鼓舞,跃跃欲试。

这里写的是雄壮的军营和豪放的军营生活。

我们要读出豪壮、开阔、热烈的感觉和意境。

(ppt38)课件展示

画面二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八百里连营里将士们都在分食着烤肉,军中乐器演奏着雄壮悲凉、振奋人心的军歌。

战士们此时此刻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欢欣鼓舞,跃跃欲试。

这里写的是雄壮的军营和豪放的军营生活。

我们要读出豪壮、开阔、热烈的感觉和意境。

ppt39画面三:

沙场秋点兵

将军此时此刻神采奕奕、意气昂扬、威风凛凛地阅兵,战士们意气风发,准备出征。

我们应读出“沙场秋点兵”的磅礴大气和雄壮豪迈之感。

(ppt39)课件展示

画面三:

沙场秋点兵

将军此时此刻神采奕奕、意气昂扬、威风凛凛地阅兵,战士们意气风发,准备出征。

我们应读出“沙场秋点兵”的磅礴大气和雄壮豪迈之感。

ppt40画面四: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作者用典故和比喻写出了训练有素的战士们英勇出征、飞驰敌阵、奋勇杀敌的激烈画面。

我们可以读出紧张和激昂之感。

(ppt40)课件展示

画面四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作者用典故和比喻写出了训练有素的战士们英勇出征、飞驰敌阵、奋勇杀敌的激烈画面。

我们可以读出紧张和激昂之感。

这里老师补充介绍一下这句话中的典故。

ppt41据《世说新语》载,刘备在襄阳遇难,的卢载他一月三丈,脱离险境。

后来用“的卢”形容善战的良马。

“霹雳”,比喻响声如雷。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意为战马像刘备的“的卢”一样在战场上风驰电掣般前进,将士们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万箭齐发,如同霹雳般轰鸣。

此二句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