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9696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docx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

单元内容或课题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4、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5、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6、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a)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调查,探究,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b)情感目标:

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本章重点:

1、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2、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3、体验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难点:

1、收集和分析资料。

2、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课时

3

主备人

单元教材分析: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认识到“家”中有很多成员,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第二章包括5节内容:

一是生物圈,二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三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四是生态系统,五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阐述的是什么是环境?

环境包括哪些因素?

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产生了哪些影响?

环境中生物因素对生物产生哪些影响?

这属于第一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内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这主要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部分内容主要阐述生态系统。

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哪些?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生态系统的特性——如何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探讨的是,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义务这两方面。

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本章重点:

1、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2、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3、体验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难点:

1、收集和分析资料。

2、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实验探究: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体现了培养学生从简单入门,尝试观察、实验、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学习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形成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

学生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习了一些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在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的训练。

为了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更好地学习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在学习之初,应让学生对生物课有充分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学的意义;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以及我国在生物科学领域中取得的重要成就,激起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和爱国热情,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

 

课题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影响生物生存的生态因素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学会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会科学的严谨性,善于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1)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光对鼠妇生活分部影响探究的设计过程

难点:

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来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

一、新课导入  以熊猫为例,大家阅读一下课本中的“想一想说一说”然后想想当中的两道问题。

1.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哪些地区?

大熊猫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

),

2.地区有哪些适应于熊猫生活的特点?

  这些地方土质非常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假如这些地方没有空气、没有食物、没有水源等,仅仅是一片空旷的的土地,熊猫还能正常生活吗?

(不能)所以,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指其生活的空间,还包括了存在与生物周围,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把生态因素分成两大类: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顾名思义,生物因素是指: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非生物因素是指不具备生命的因素,主要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本节课就共同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13图1-12,(视屏展示)小麦田示意图,从中找出影响小麦生长的环境条件。

  将学生说出的因素写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划分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从而归纳影响生物生存的生态因素。

  生态  非生物因素:

阳光、土壤、水、空气等。

  因素   生物因素:

蚜虫、杂草、蝗虫、老鼠等其他生物。

  举例:

池塘里的鲤鱼,讨论影响鱼生活的生态因素。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反应生物之间关系的图片,请学生观察:

  1.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2.雄狮互斗。

  3.麦田中的小麦与杂草。

      4.七星瓢虫吃蚜虫。

  5.蛔虫与人。

                6.寄居蟹与海葵。

  从图中观察并归纳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内关系:

合作、斗争

  种间关系:

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14-15的探究内容,小组讨论,找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完成课本P15的讨论题。

  科学探究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交流表达。

引导学生根据探究主题“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提出问题,如“光对鼠妇有影响吗?

”、“光对黄粉虫有影响吗”、“温度对金鱼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如“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光对鼠妇的生活没有影响”,强调假设的不确定性。

  3)、制定计划是探究的重中之重,第一,确定变量,即探究哪个条件,就把哪个条件作为变量。

如“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条件是“光”,则“光”就是这个实验的变量。

举例练习:

“水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这两个实验中,变量分别是什么?

第二,对照实验的设计:

确定变量后,除了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必须满足实验的条件),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一组实验有光,另一组设计成阴暗。

  举例练习:

确定“水”、“光”“温度”为变量后,对照实验如何设计?

  师生共同完成课本P15讨论题,总结科学探究实验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2.对照试验原则;3.重复实验原则。

4)实施计划:

步骤:

(1)放湿土(均匀)

(2)放鼠妇(同时)(3)盖玻璃板(4)观察

提示:

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学生讨论:

1):

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采用对照实验。

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用1只鼠妇做实验呢?

如果实验时数量过少,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

本实验用10条鼠妇可以减少误差,反映真实情况。

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一次实验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求出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4)、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还有什么?

空气:

池塘的水中缺氧,会导致鱼大量死亡。

土壤性质:

在某些特定的土壤(如盐碱地)中,只能生长特定的植物。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观察下列这些生物,想想它们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与它们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视屏展示)

1、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环境的?

2、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

提问:

你还能举出哪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仙人掌叶---退化成刺,减少蒸腾作用,茎—贮水,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发达,深入地下吸收水分。

(竹节虫(拟态)蚱蜢(保护色)箭毒蛙(警戒色)

讲述:

虽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但不是绝对的。

六、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提问:

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的?

你还能说出那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人类排放废气废水,蜣螂出国救澳大利亚草原)

小结:

生物适应环境,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因素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不同成分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5.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二)能力目标

尝试将所学知识与身边的实际问题相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难点

1.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素材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

教学过程:

修改

1.生态系统的概念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想一想,议一议”的插图,出示思考题。

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蝗虫吃光了,而未加网罩的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实例又说明了什么?

教师引入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们把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以及学校的花园等,都是生态系统。

过渡:

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都具备相同的组成成分。

那么,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2.生态系统的组成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资料分析”,组织讨论

①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树桩腐烂是由那些生物引起的?

腐烂的树桩和苹果最终会消失吗?

③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

各自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④在生态系统中,除了有各种生物外,还有那些组成成分?

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作用?

(④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以为,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无机环境为生物

提供生存空间、阳关、空气等。

(2)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生态系统的组成,构建知识框架。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生态系

统的组成图解”。

3.食物链与食物网

(1)谚语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教师:

我们知道这样的谚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些谚语生动地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统一的整体中,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而联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教师在课件中出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的三种常见生物,让学生们理顺一下,这几种生物之间吃和被吃的关系,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把关系图展示给大家,并描述这种关系。

教师以这一简单链条为基础,教会学生食物链概念和食物链写法。

在讲解中要强调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并且“”指向一定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并一直到最高级的消费者为一条食物链。

(2)组织活动“尝试正确书写食物链”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并判断自己所写的食物链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讨论:

①食物链由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组成?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食物链的起点是什么?

③通常怎样写食物链?

④可以用线段代替箭头吗?

箭头的指向是一定的吗?

(3)组织学生进一步正确书写食物链,并引导分析食物链。

板书展示正确的草原生态系统食物链,引导进一步讨论:

①你数出几条食物链?

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②这些食物链为什么会出现交叉?

(学生回答: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样、数量庞大。

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食草动物的食物,而一种食草动物即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成为多种食肉动物的捕食对象,致使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关联,这样就构成了食物网。

过渡: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流动的。

人类是否也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一员?

人类活动是否会影响到生态系统呢?

(4)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思考

①那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最多?

为什么?

②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

教师以食物链:

草→兔→狐为例,4人小组进行讨论

①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十分繁茂,

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兔的数量急剧增加,其他生物的数

量会怎样变化?

②兔的数量会无限制的增加吗?

这个例子

说明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生物数量的变化,如某一种生物数量减少,被捕食者会先增加后减少,捕食者会先减少后增加,最后达到新的平衡。

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分析过度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师提问:

①在草原上适度放牧,草原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

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了,草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②这个例子有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人类捕杀鹰或狼使其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完全去除掉,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同学们会联想到北方草地的现状,分析出草食动物会因为失去制约而大量的繁殖,最终草地退化,从而整个草地生态系统崩溃。

同学们也同样会认识到一种新的生物的加入也会打破这种平衡。

通过分析,同学们能很好地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虽然有这样和那样的链条关系存在,但是正如这条链的细线一样,这种保持平衡的能力是有限,超出了一定的限度,整个生态系统也要发生瘫痪的,因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产者:

绿色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

各种动物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

非生物部分:

阳光、水、空气、土壤等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有毒物

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学生回答:

草被网罩起来后,鸟飞不进去,吃草的蝗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①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②树桩腐烂是由于细菌和真菌引起的。

细菌、真菌将树桩和苹果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给植物重新利用,所以树桩和苹果最终会消失。

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

 

①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它们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②生产者(绿色植物)

③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

④不能,因为箭头代表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其方向总是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学生尝试连接“观察与思考”中的食物链,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数出食物链的条数;逐一说出各条食物链。

(数食物链的条数时,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而不能中间停止。

 

①大鱼体内有毒物质最多。

有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也不易排出,会在生物体内积累。

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②人类是食物链中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这些有毒物质会在人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①兔的数量急剧增加,其后一段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狐的数量会增加。

②不会,

随着天敌数量的增加与食物的缺乏,兔

的数量会相应减少;兔的数量减少又导致狐的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增加……如此循环下去,兔的数量就不会无限制地增加

 

①草原会被破坏,最后可能演变成沙漠。

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三节生物

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学会识别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3.举例阐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

尝试收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尝试收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来源:

学|科|网]

2.树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明确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和职责。

教学难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素材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1

教学过程:

修改

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以及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的图片,并指导学生欣赏美丽多姿的生态系统。

学生质疑: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是否都存在于生物圈中呢?

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

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存在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的范围

教师提问:

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地方

都有生物存在呢?

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呢?

学生思考,并归纳得出生物圈的范围:

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向上可达到约10km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km左右的深度,整个厚度约为20km.

教师讲述: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足球大小,那么,生物圈就比一张纸还

要薄。

这一薄层的区域内,却生活着各种各样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

学生体会地球之大、生物圈之小。

教师提问:

在这个约20km的厚度中,可以把生物圈划分成几个圈层呢?

教师提问:

(1)人类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哪些圈层?

(2)在生物圈的每个圈层中各有哪些生物生存?

(3)生物圈中的各个圈层是否是截然分开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在组内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2.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并指导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

欣赏完这些美丽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师生共同欣赏美丽的图片,通过交流达成共识。

在广阔的地球上,地形复杂多样,各地的气候差别很大。

与各种环境条件相适应,不同地方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

所以,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例如: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

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

各种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思考这么多种生态系统,他们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呢?

学生学生观察、分析,通过讨论达成共识。

(幻灯片展示)

1.森林生态系统——“________水库”

(1)分布:

较湿润地区。

2)特点:

动植物种类________,结构复杂且稳定。

(3)作用:

涵养水源、______________等。

2.草原生态系统

(1)分布:

________地区。

(2)特点:

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

(3)作用:

防风固沙。

3.海洋生态系统

(1)组成:

海洋和海洋生物

(2)特点:

植物以________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很多。

(3)作用:

参与调节全球气候。

4.淡水生态系统

(1)组成:

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与______________。

(2)作用:

为陆生生物提供水源和食物。

5.湿地生态系统

(1)分布:

多水、过湿的环境

(2)作用:

________________、蓄洪抗旱等。

(3)典例:

沼泽。

6.农田生态系统:

________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7.城市生态系统:

________起支配作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少,人类是主要的____________

3: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各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并完成下列的问题。

资料1:

一条河流是一个生态系统。

生活在河里的龟、鳄等爬行动物,会爬到河岸上产卵。

鹭吃河里的鱼、虾、河蚌等动物,但是它却在河边的大树上筑巢。

陆地上的动物要到河里去饮水。

资料2:

对于河流生态系统来说,阳光和空气并不是它所独有的。

降雨会带来别处的水分,还会把陆地上的土壤冲入河流。

风也可以把远处的植物种子吹到河流中。

河水可以用来灌溉农田。

在有些地方,人们的饮用水也取自河流。

(1)从上述两则资料中可以看出,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之间存在联系?

(2)这些联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内展示,每组选派代表将结果在班级中展示。

(1)从资料中可以看出:

河流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非生物因素看:

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都受阳光、空气、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②从地域关系来看:

河流沿途经过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

③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看:

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着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许多动物可以由这个生态系统到达另外的生态系统。

教师进一步强调:

地球上的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教师提问:

阅读开篇的“想一想,议一议”DDT事件的图文资料,思考为何在一部分地区使用DDT也能危害到南极的生物呢?

课堂小结

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忆、思考、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各生态系统具有各自的特点、某一个生态系统与周围的生态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保护生物圈。

板书设计: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

生物圈的范围

1.生物圈的概念

2.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

生物圈的范围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

系统

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三个圈层却不是截然分开的,因为水圈中含有空气;岩石圈中有空气,也有水。

教师进一步强调:

生物圈的每个圈层中都有生物生存,但是,所有陆生生物以岩石圈为“立足点”,水圈中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以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学生思考,明确生态系统的分类依据主要是根据起生物与环境的差异

来划分的。

 

学生思考,通过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