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的辩证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7215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的辩证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唯物的辩证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唯物的辩证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唯物的辩证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唯物的辩证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唯物的辩证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唯物的辩证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唯物的辩证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唯物的辩证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唯物的辩证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唯物的辩证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唯物的辩证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唯物的辩证法.docx

《唯物的辩证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的辩证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唯物的辩证法.docx

唯物的辩证法

第二部分唯物的辩证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

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2、系统论科学的出现(D)

A.否定了辩证法B.扬弃了辩证法C.代替了辩证法D.丰富了辩证法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B)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C)

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B)

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和体系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D.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

6、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C)

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B、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D、矛盾发展不平衡性与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7、构成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指(D)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D)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

10、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C)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1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的(B)

A.相互依附,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趋势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D.矛盾的双方你死我活绝对对立的性质和趋势

1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C)

A.部分和整体的关系B.形式和内容的关系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D.次要和主要的关系

14、形而上学所理解的同一性是(D)

A.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性B.包含否定因素的同—性C.矛盾对立双方的同一性D.没有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性

15、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分歧在于(D)

A.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已是否承认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16、时间的一维性是指(C)

A.时间的客观性B.时间的持续性C.时间的不可逆性D.时间的无限性

1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运动

18、事物内部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否定方面指(B)

A、保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B、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C、事物中的消极方面D、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方面

19、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B.事物发展曲折性C.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

21、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肯定的复归,这种观点是(B)

A.折衷主义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22、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指(A)

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B.新事物和旧事物达到合为一体,C.新事物在本质上区别于旧事物D.新事物优于旧事物

23、事物的质是指(C)

A.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B.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

C.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物的内在的联系D.事物本身固有的程度、数量等规定性

24、部分质变是指(B)

A.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B.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局部或阶段性的质变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量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5、《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6、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D)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特殊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是(BCE)

A、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的科学B、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C、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D、关于一切规律的科学E、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2、“脱离了身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ABE)

A.部分依赖于整体B.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C.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D.整体依赖于部分E.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ABCE)

A.它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B.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C.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各种形式E.它揭示了一切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4、客观规律有下列若干特点,即它是(ADE)

A.事物的本质联系B.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暂时联系C.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偶然联系

D.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稳定的联系E.事物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5、有人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对抗。

这种观点(BCD)

A.揭示了矛盾的斗争性的深刻含义B.错误地把矛盾的斗争性归结为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

C.用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抹杀了矛盾斗争性的普遍性D.否定了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哲学范畴

E.是对矛盾的斗争性简要而明确的表述

6、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DE)

A,“不打无准备之仗”B.“欲擒故纵”C.“试点”D.抽查E.“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7、“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

世界本身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的。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BCE)

A、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混为一体B、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

C、割裂了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的内在联系D、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绝对立起来E、否认逻辑矛盾是客观矛盾的主观映象

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ACD)

A.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区别B.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区别

C.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区别D.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的区别E.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区别

9、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表现为(ADE)

A、两者相互区别、相互包含、相互补充B、重点论是一点论,与两点论对立

C、两点论是均衡论,与重点论对立D、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E、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

10、在矛盾的同一性问题上,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在于(ABE)

A、否认同一中包含差别和对立B、认为同一是绝对的自身等同

C、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D、否认有同一性的概念E、把同一性和斗争性割裂开来,在绝对不相容中承认同一

11、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BCE)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主观、任意的否定C.抽象的否定D.包含肯定的否定E.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12、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E)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荣枯代射而弥见其新”

13、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1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新社会代替旧社会都是(ABCDE)

A.包含肯定的否定B.社会的启我否定C.社会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的统一

D.对旧社会既克服又保留E.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15、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BCD)

A.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B.经过两次转化达到对立面的统一C.表现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完善

D.产生了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E.体现了回到出发点的周而复始的运动

16、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DE)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7、割裂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会导致(ABCDE)

A.激变论B.庸俗进化论C、改良主义D.“左”的错误E.右的错误

18、下列事例属于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的有(BCDE)

A、从猿到人B、人到中年C、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建立革命根据地

D、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E、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19、新生事物是(CDE)

A.新出现的事物B.形式新奇的事物C.有远大前途的事物D.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事物E.进步的,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20、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在于(CDE)

A.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必然性和因果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D.是否承认偶然性E.是否承认联系的复杂性

2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ABDE)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关系C,部分和整体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E.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2、下列例子中属于否定之否定的现象有(BCE)

A.冰——水——汽B.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说

C.团结——批评——团结D.麦株——麦粒——麦株E.生产粮食——粮食被人消费——生产粮食

23、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BD)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E.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

24、下列论断是对矛盾概念的理解和表述的有(ABCDE)

A、“独中又自有对”B、“反者道之动”C、“无独比有对”D、“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E、万物“皆各有耦”、“耦之中又有耦”

三、辨析题

l“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答:

错误。

(1)矛盾的普遍性为矛盾的共性,是指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为矛盾的个性,是指不同一事物的矛盾过程、阶段各有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矛盾普遍性作为事物的共同本质是不能离开矛盾特殊性的。

(3)由于矛盾特殊性是事物的特殊本质,虽然与普遍性相联系,但是它表现出来的事物自身所特有的属性和特征,却不可能都在矛盾共性中存在,因此,矛盾特殊性不寓于矛盾普遍性中。

2、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答:

错误。

这是对“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这一正确命题的错误理解。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并不是说它不需要任何条件,或不处于一定条件之中,而是指它虽然处于一定条件之中,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并不断创造出事物发展所必需的新的条件,从而表现出来矛盾的斗争性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贯彻下去的趋势。

它和矛盾同一性的作用是不同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也没有事物的真正发展。

但矛盾斗争性又属于同一性之中,受同一性的制约。

把“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理解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同样割裂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因而是错误的。

3、质和事物直接同一,量和事物不直接同一。

答:

正确。

质是事物存在的直接规定性。

质总是特定事物的质,事物也是一定质的事物,两者不可分裂。

所以质和事物直接同一,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等级的量,量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并不改变事物的质,不影响事物的存在。

所以,量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4、量变和质量的区别是相对的

答:

正确。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区别都具有相对性,量变和质变也不例外。

事物的变化在特定的范围、意义上是量变,从另一范围、意义上说,这种变化又是质变;反之亦然。

水的三态变化,从物理学上讲是属于质变;从化学上讲,又属于量变。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就整个事物变化的过程而言,属于量变;但就事物的某一性质或某一局部而言,又是质变。

5、新生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答:

错。

(1)新生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指那些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过了时的和日趋灭亡的事物。

(2)区分新旧事物,要把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及远大前途,这两个条件结合起来考察。

不能以出现时间的先后作为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生事物。

6、部分质变是质变的一种形式

答:

错误。

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整个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它有两种基本形式:

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

部分质变则不是整个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它只是事物个别、次要性质的变化(阶段性部分质变)或事物局部性质的变化{局部性部分质变)。

部分质变属于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不属于质变过程,因此,不是质变的一种形式。

把部分质变当成质变的一种形式,混淆了质变和量变的界限。

7、“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答:

正确。

这是对马克思辩证法,特别是对辩证否定观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科学阐述。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

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相互斗争,到一定阶段,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事物发生质变,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这就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在辩证否定观看来,现存事物都是暂时存在的,它必然被否定,必然灭亡,为新的事物所代替。

当现存的事物还有存在的理由之时,我们要肯定它,但当它丧失了存在根据和理由时,又必然被新事物所否定。

这体现了辩证法否定观的科学态度和彻底革命的精神。

8、事物的发展过程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这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答:

错误。

事物的发展经过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虽然矛盾两次向对立面转化,但绝不是简单的循环,因而决不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因为,它仅仅是某些特征,特性的回复;它只是仿佛向旧的东西的回复,并不是真的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它是在新的基础上的回复和更高阶段上的综合。

因此,事物的周期性、回复性并不排斥事物发展总趋势、总方向。

9、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

答:

错误。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它们的对立表现在:

第一,普遍联系的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第二,变化发展的观点与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第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第四,承认事物的矛盾及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的观点与否认矛盾和不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观点的对立。

而是否承认事物的矛盾性,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它们对立的焦点。

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只是它们对立的表现之一。

四、论述题

l、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

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对立着的双方或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排斥的关系。

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1)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

矛盾双方联为一体,互为条件,使对立面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促进,互相利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的互相贯彻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2)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变化,为质变准备条件。

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度,使旧的矛盾统一分解、新的矛盾统一性产生。

(3)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但它们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相互结合,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总之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因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试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答:

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斗争性则寓于同一性之中。

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来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即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总包含着某种共性。

这一规律主要是要求我们用矛盾分析方法去观察和处理问题。

第一,在分析矛盾发展时,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第二,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考察问题。

第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第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3、试述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答: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一个新的量变过程。

如此循环往复,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量的积累,质变是不可能的。

②质变巩固了原来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基础上又开始一个新的量变过程。

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只有质变才能打破旧质对量变的限制,不仅有新质产生,而且有一个更高基础上新的量的发展。

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在总的量变过程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这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是,在一切工作中要把远大目标和当前艰苦努力结合起来,通过日常的艰苦努力,由量的积累达到质变,实现奋斗目标。

要反对急躁冒进,又要抓住实机实现飞跃。

4、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有何区别?

答:

(1)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是根本对立的。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它是通过事物内在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矛盾运动,否定方面的不断强大,并最后战胜肯定方面的必然结果。

②辩证的否定有两个重要特点:

其一,它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事物发展中决定性的一环。

其二,它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使新旧事物联系起来。

因为新事生是在旧事物中萌芽,发展而来的。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一方面新事物克服旧事物中不合理的、腐朽的东西,使新旧事物有本质区别,这是事物发展中连续性的中断。

另一方面,新事物又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使其在新的条件下获得新的生命,体现了发展中的连续性,辩证的否定就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

①否定不是事物自身的因素,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外在的否定,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②否定不是“扬弃”,而是绝对的否定,简单的抛弃。

肯定就是绝对的肯定,否定就是绝对的否定。

形而上学否定观不符合事物自身发展的客观过程,因而是错误的。

5、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正确性。

答: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①二者相互区别。

矛盾的普遍性指: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无处在不在)每了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无时不有)这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这是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②二者相互联系。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一方面,共性离不开个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

另一方面,个性也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个性中包含着共性,没有不包含共性的个性。

③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

由于事物的范围及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因此,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社会主义”是矛盾的普遍性,其基本特征是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等,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共同本质。

“中国特色”是矛盾的特殊性,即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和生活方式,政治和经济现状等国情和特点。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作为矛盾普遍性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作为矛盾特殊性的中国国情的辩证统一体。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则的运用和体现,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

实践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6、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何在?

答: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1)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即事物自身肯定和否定的矛盾运动的结果。

(2)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事物发展经过两次否定、三个环节的周期性运动,体现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循环论把事物发展的周期性看成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否认事物的发展的前进性;直线论把事物发展看成是直线上升,否认其曲折性。

二者都割裂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统一关系,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

7、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同“一点论”和“均衡论”有何区别?

答:

(1)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兼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它同只肯定其一,而忽略或否定其二的形而上学“一点论”有质的区别。

(2)唯物辩证法的重点论,是在两点中着重抓住重点,即着重把握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它同不去把握甚至否认重点、把各种矛盾或矛盾双方平均看待的形而上学的“均衡论”有质的区别。

(3)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

两点论中包含重点论,因而重点论也区别于“一点论”。

8、唯物辩证法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

(1)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一切变化和过程;静止指事物的位置或性质未变的状态。

②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静止是运动的条件,环节和结果。

③静止是一定范围、一定时间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运动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因此,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