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7898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荥阳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2015年是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

《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作为指导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主要阐明全市发展的战略意图,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以及编制其它规划、安排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以来,全市瞄准“融入大郑州、建设新荥阳、奋力冲百强”大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预计2010年底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55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166元;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7.2亿元,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995亿元。

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全市三次产业比例演变为5.1:

71.8:

23.1。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69家,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79家;汽车、煤电铝、阀门、建筑机械、医药化工、食品轻纺等优势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提高;河南荥阳产业集聚区列入省级产业集聚区。

旅游、物流、房地产、商贸等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桃花峪村入选“中国旅游特色名村”,广武镇“温泉•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园进入河南省首批服务业特色园区。

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河阴石榴、广武大葱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城乡面貌变化显著。

城镇化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到46.5%。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6.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到14万人,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95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创成国家卫生镇5个、省级卫生镇6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进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投融资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

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8亿美元。

可持续发展迈上新台阶。

加大小火电、水泥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节能改造项目实施,推进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4.3%。

林业生态市建设取得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28.8%。

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控制在1.25万吨和2774吨以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保持全省前列。

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五年累计2.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五年累计8.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840元和8770元,年均分别增长12.5%和14%。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档案、统计、民政、慈善等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全面实现九年免费义务教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平安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较快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计算单位“十一五”目标“十一五”预计

绝对值年均±%绝对值年均±%

1生产总值亿元3001635514.2

2人均生产总值元48400155916620

3农业增加值亿元155184.8

4工业增加值亿元2001824316.3

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1502419815.0

6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75158212

7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5:

70:

255.1:

71.8:

23.1

8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3181825

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五年累计350五年累计995

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4100101584012.5

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70009877014

12城镇化率%50—46.5—

13城镇登记失业率%2.8以内4以内—

14人口自然增长率‰6以内—6.5以内—

1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五年累计–20%五年累计–24.3%

1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5—80—

17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0—90—

18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85—

19新增造林面积万亩9.7—19.7—

20森林覆盖率%30—28.8—

21人均绿地公共面积平方米10—120.4

22全年空气好于II级以上天数所占比例%80—942.8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更为复杂,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有利条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后金融危机将带来新一轮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大潮,国外和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发展机遇。

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为我市加快城乡建设、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面实施和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全面提速,有利于我市发挥区位、生态、环境等比较优势,承接郑州产业转移、分担郑州城市功能,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吸引力,形成新一轮投资热潮,促进高新技术、旅游、物流等现代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升产业层次。

面临的挑战和突出矛盾: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性、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主要是产业层次有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有待完善。

经济发展缺少大项目、大企业支撑带动,“两高一资”企业居多,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和县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调整经济结构的压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深化体制改革的压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总体来看,未来五年我市发展虽然面临诸多压力,但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必须积极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发展大格局,把握机遇,适应发展新要求,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游新荥阳,着力打造郑州都市区新组团,继续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良好态势,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质、提速、提效,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 发展战略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打造郑州新组团、建设省会西花园、实现荥阳跨越发展”为总体思路,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以“一心两翼”为总布局,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坚持工业强市、生态立市、三产兴市,着力优化结构、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自主创新、改革开放和保障环境,建设宜业宜居宜游新荥阳。

第二节 发展原则

坚持发展优先原则。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市所有问题的“总钥匙”,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都市区建设重大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区和郑洛产业走廊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坚持转型发展原则。

切实把转型升级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整合、重组、改造和升级,优先支持高成长性企业、高成长性产业、高成长性区域加快发展,鼓励支持高成长性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积极推进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创新发展原则。

切实把自主创新作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加快构建和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强化创新服务,集聚创新要素,推进创新荥阳建设,努力实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统一。

坚持绿色发展原则。

切实把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建设两型社会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围绕“宜业宜居宜游新荥阳”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强生态建设,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效率优先原则。

坚持求实求效,将生产要素的收益与各要素的经济效率紧密挂钩,更加合理地配置使用社会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投资效率和服务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坚持和谐发展原则。

坚持三次产业发展、速度质量效益、消费投资出口、人口资源环境、城乡区域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着力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市人民共享,努力实现富民与强市的有机统一。

第三节 战略任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一产转优、二产转强、三产转快”,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着力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三次产业相互支撑、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装备制造、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水平,打造郑州西部制造业基地和绿色能源基地。

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区,打造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绿色休闲观光农业基地。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郑州西部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加快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打造绿色荥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开放荥阳。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发展各项事业,努力构建和谐荥阳。

第四节 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郑州新组团、省会西花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变化,全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生产总值:

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20亿元,年均增长13%。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到2015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2.5亿元,年均增长1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到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30亿元,五年累计达到2300亿元,年均增长18%。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

到201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为3:

65:

3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5%。

实际利用外资:

到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达到6.45亿美元。

出口总额:

到2015年,出口总额达到9500万美元,年均增长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年均增长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到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年均增长10%。

城镇化率:

到2015年,城镇化率提高到60%,年均提高2.7个百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

“十二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完成郑州市下达目标。

“十二五”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指标名称计算

单位“十一五”预计“十二五”目标

绝对值年均±%绝对值年均±%

1生产总值亿元35514.272013

2人均生产总值元59166—110800—

3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184.8224

4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2551646813

5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821223015

6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24316.744013

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1982138015

8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5.1:

71.8:

23.13:

65:

32

9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8253816

1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11.616.722.514

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五年累计995五年累计2300

12粮食总产量万吨32.533左右

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97.216.320015

14出口总额万美元58008.8950010

15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五年累计2.82五年累计6.45

16实际利用域外资金亿元五年累计186五年累计390

17市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26.540

18市区建成区人口万人1425

19城镇化率%46.560

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84012.52500010

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877014.01400010

2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80100

2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8085

24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个2732.8

25万人拥有医疗人员数人5862.7

*26年末总人口万人6065

*27人口自然增长率‰6.5以内7以内

*2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五年累计–24.3%完成郑州市下达目标

*29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控制在12500吨以内控制在16437吨以内

*30化学需氧量万吨控制在2774吨以内控制在2946吨以内

31耕地保有量公顷4696147155.53

32森林覆盖率%28.835

33全年空气好于II级以上天数所占比例%9494.5

34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095

3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95

注:

带*号指标为约束性指标,其他指标为预期性指标。

第五节 空间布局

围绕“打造郑州新组团、建设省会西花园、实现荥阳跨越发展”总体思路,充分借力省会,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中部着力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南部着力发展生态新城区,北部着力发展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形成以中部为核心、南部和北部为两翼支撑的“一心两翼”空间发展布局。

按照“五年出框架、十年见成效”的发展设想,力争“十二五”期间打好基础,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节点工程,形成“一心”为核、“两翼”齐飞的发展框架。

“一心”即中部经济发展核心:

以市区为中心,以河南荥阳产业集聚区、道北产业集聚区、五龙产业集聚区为重要载体,以中原西路、310国道、郑上路、建设路、上高路为发展轴,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电力工业、纺织服装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近郊村并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繁荣城区经济。

按照产城融合、“四集一转”的要求,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采取兼并重组、招商引资、科技创新、扶优扶强等措施,做大做强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工业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打造全市经济核心增长极和郑洛产业走廊重要节点。

“两翼”即南部生态新城区和北部旅游休闲度假区:

南部生态新城区,以郑州宜居健康园、新田生态城、清华城市综合体、21世纪新社区、郑西客专荥阳站和宜居生态城等项目为带动,加快完善水、电、气、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合村并镇、合村并城和村改居步伐,着力打造以医疗服务、康复、养老、居住为主的功能相对完善的城市组团,加快推进荥阳南部开发和城镇化进程,早日发展成为生态新城区。

北部旅游休闲度假区,依托荥阳北部黄河45公里沿岸线丰富的历史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桃花峪、汉霸二王城、飞龙顶、孤柏渡、玉门古渡、虎牢关、南水北调主干渠及穿黄工程等重要景点,主动对接郑州市沿黄旅游带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产业、设施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着力发展北部沿黄文化景观带、南水北调生态观光带、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带,打造郑州市民近郊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第三章 大力发展工业

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加快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的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以装备制造、能源、汽车等为主导的产业支撑体系,打造郑州西部制造业基地和绿色能源基地、郑洛产业走廊重要节点。

到201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440亿元,年均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80亿元,年均增长15%;装备制造、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食品、纺织服装、铝及铝加工等支柱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

第一节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支持建筑机械、阀门、汽车、食品、纺织服装、煤炭电力、铝及铝加工等传统优势行业,加强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实施规模化扩张,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研发,提高产品档次与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集群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协作配套能力,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建筑机械工业。

加强规划、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建筑机械工业集群化、集团化、规模化和信息化发展,努力打造中原地区建筑机械生产销售集散地。

支持鑫宇、昌利、长城等重点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战略,实现规模扩张,提升企业竞争力。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体制创新,提高研发水平、产品档次和配套能力,积极开发高集成度、成套化、智能化、数控化、系列化的高端专用设备,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建成河南省建筑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充分发挥建筑机械协会作用,引导规范建筑机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到2015年,力争建筑机械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15%。

阀门工业。

加强规划引导,以集团化和专业化生产为方向,进一步完善阀门产业集群区配套基础设施,吸引阀门企业(项目)集中布局、连片发展,打造中原阀门生产基地。

加强企业联合重组,优化资源整合。

鼓励高压阀门厂、通用阀门厂、高山阀门公司、热力阀门公司、宇明阀门公司等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组建企业集团,上规模、扩产能、提实力。

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阀门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积极采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型材料,提高阀门产品的安全性和科技含量,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努力引进大型高端阀门企业,促进阀门行业提档升级。

充分发挥阀门协会、商会作用,引导规范阀门行业良性有序竞争。

到2015年,力争阀门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10%。

机械制造工业。

依托四维机电、郑州煤机综机、郑纺机、郑州一帆、中原利达等重点企业,加强煤矿机械、纺织机械、水工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等行业新型设备研发生产。

集中力量扶持中原利达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早日上市,加快四维机电荥阳制造基地、郑州煤机综机矿用液压支架生产线和铸锻件生产线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机械制造工业规模与水平。

到2015年,力争机械制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4%。

汽车工业。

鼓励少林汽车引进战略投资合作伙伴,加快合作重组和改造提升,增强竞争能力。

积极承接国际国内先进汽配产业转移,壮大汽车产业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带动零部件升级,打造郑州西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

加快推进少林汽车产能提升、新能源汽车、专用客车等项目建设,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

加快推进嘉竣电动汽车及零部件、奇瑞汽车轮毂、少林汽车灯具等项目建设,提升汽车零部件生产综合配套能力。

到2015年,力争整车生产能力达到5万台,汽车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30%。

食品工业。

围绕“消费升级、精深加工、创新引领、食品安全”总体要求,坚持品牌营销和集约发展,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系列化、高档化、营养化生产,扩大粮油、速冻、果蔬、饮料等生产,开发特色产品,增强食品工业整体竞争力。

鼓励阳光油脂、博大面业、天地人面粉实业等骨干企业壮大发展,加快推进博大面业扩建、三一面粉产业园、河南食霸天下速冻食品生产线等项目建设。

引进一批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到2015年,力争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3%。

纺织服装工业。

以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基地为平台,加快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承接东南沿海和郑州市纺织服装企业转移,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服装企业,打造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承载区。

加快推进盛世服装标准化厂房、逸阳精品服装、杭州海峡品牌服装、新郎希努尔服装加工、上海华盛服装生产线等项目建设。

加快本土纺织服装企业整合,鼓励荥阳机绣总厂、服装总厂、郑州鑫源制衣等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提升出口能力。

到2015年,力争纺织服装工业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12%。

能源工业。

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稳定提高煤炭行业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

推进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和郑煤集团煤炭整合项目建设,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推进煤矸石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强化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加快发展高效清洁大型火力发电,推进国电荥阳电厂2100万千瓦发电机组项目申报和建设。

加快香港绿源14.5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机组项目建设。

加大城乡电网改造力度,新建扩建城西、成皋、广武、高村等城乡输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300MVA。

到2015年,煤炭产量稳定在200万吨以上,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130万千瓦。

铝及铝加工业。

做大做强铝及铝加工业,依托煤电资源,积极引进高科技含量铝加工企业,促进铝精深加工向高端产品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快电解铝—铝铸造—铝型材—铝材工程产业链延伸,鼓励和支持现有重点铝加工企业通过信托资金、上市融资企业债券,拓宽融资渠道,做大做强,快速发展。

加快推进力同铝业铝单板生产线、中原铝业彩铝涂层生产线等项目建设。

到2015年,力争铝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0%。

第二节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强对新能源、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培育扶持,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努力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

新能源产业。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积极研发和引进新能源技术,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非粮生物燃料等新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结构优化。

培育壮大郑州天威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一批新能源产业骨干企业,建设高效清洁绿色能源基地,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加快推进天威、中博高科、郑州通达太阳能电池组件及LED节能灯具等新能源项目的研发和生产。

鼓励发展风能、生物质能源,推进国电龙源风能开发、香港绿源14.5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机组等项目建设。

到2015年,力争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

加强支持和引导,加快医药研发体系建设,加快突破关键技术,推进瑞龙乳安片生产线、瑞龙中药饮片炮制及中药制剂研发中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