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图强,出现了韩国申不害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一系列变法。
这些变法
.引发了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
.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
.引起了诸侯国经济政治地位变化
.班固《白虎通德论》提出“三纲六纪”思想,三纲即: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六纪即,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昆弟有亲,族人有序,师长有尊,朋友有旧。
据此可知东汉“三纲六纪”思想
.推动儒家社会秩序观的发展
.顺应了确立专制主义的需要
.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
.注重谶纬神学世界观的养成
.邓广铭先生研究发现年唐政府宣布了均田制,但在唐代的各种史书中却都找不到其推行这一政令的任何具体史实;从敦煌发现的唐玄宗开元、天宝期间内一些户籍丁籍遗文来看,唐代人民只希望把丁壮期限缩短,可反证唐初均田制并没有普遍推行过。
这说明
.史料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唯一载体
.大量史料的充分运用会再现历史
.探究历史史料有利于发现历史真相
.著名历史学家的解释具有绝对权威性
.明朝()曾经历过两次非正常的皇权更替,一次是靖难之役,一次是夺门之变,大批大臣被卷入其中。
这反映了明朝
.皇权更替充斥着血雨腥风
.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官僚政治体制运行机制成熟
.专制制度日益走向黑暗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
“真正的法律,其神圣性不可能被贬低,其合法性不可能被扭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废止;我们不能通过元老院抑或公民大会的命令来驱逐它,我们无须诉诸任何人来确定和解释它;谁若违背之,哪怕他逃避了对他的行为做出的其他相应惩罚,也将受到最严厉的处罚。
”说明当时罗马
.法律极其复杂严苛
.坚持法律至上原则
.法律代表所有人的利益
.法律由权威法学家解释
、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产生了一系列伟大人物: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欧洲的启蒙思想起源于
.他们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反对专制追求共和制是他们的共同愿望
.思想源于思想家们反对原有社会的实践
.图是年世界白银流向变化示意图,结合数万吨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欧洲的工业革命使国际竞争力下
.中国主导的世界贸易市场开始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贸易增长
.全球性贸易交流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年,英国作家狄更斯《艰难时世》中描写英国工业城镇:
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上面冒着长长的黑烟;运河被染得又黑又臭。
大街小巷都一个样,里而住的人也差不多,他们在同一个时间上班下班,做同样的工作。
对他们来说,今天和昨天、明天没有不同,今年和去年也一样。
这表明了
.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城市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工业革命中人们没有人生追求
.有学者说:
“美国很美,却难以效仿。
”其最难以效仿的是
.别具一格的美国模式
.独立不羁的美国精神
.卓有成效的联邦体制
.因地制宜的土地制度
.俾斯麦曾说:
“重视对于王朝的感情,把王朝的不可或缺当作联系手段,并以王朝名义来维持民族内的定部分,是帝国德意志人的特征。
”这表明当时的德意志帝国
.君主制得到各阶层的拥护
.权威政治有其法律合理性
.继承了旧时专制主义传统
.君主立宪制民主形同虚设
年,英国工人阶级一场声势浩大的争取普选权的游行遭到政府的残酷镇压(如图),造成人死亡(其中有名女性)余人受伤,史称彼得卢屠杀。
这一事件反映了英国
.普通女性积极参与政治运动
.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性
.争取政治权利必然流血牺牲
.民主政治的发展艰难而曲折
.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聘请美国传教士翻译瑞士法学家滑达尔所著《国际法》有关违禁品章节,并两次向英国多利亚女王致函,从《国际法》角度指出鸦片贸易的罪恶与不合法性。
这反映了林则徐
.与英交涉方式符合时代要求
.促进了中国外交与国际接轨
.引发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主张清政府全面向西方学习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
“民本”二宇出自《尚书·五子之歌》: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热。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盂子认为民貴君轻;《苟子》中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我舟,水则覆舟。
”战国之后,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巅峰。
摘编自丁伟民《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
“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源于希腊文,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启蒙运动时西方明确提出主权在民思想:
“主权是属于全休人民的国家最高权力,政府则只是受主权者的委托去执行公意,他们只是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
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撤换他们。
”
据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
(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不同并说明其根源。
(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现实意义。
(分)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指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
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钱穆先生也说: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
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
秦前,乃封建贡族社会。
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
北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貴族社会。
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
除蒙古满洲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
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
如何正确评估唐宋社会变革,在现今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谈谈你对唐宋社会变革的认识。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分)
.(分)【历史——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丙午(年)九月,厘定中央官制。
清朝中央主要的机构有内阁、军机处、六部、九卿。
所谓九卿,多半是无用的衙门。
六部采用委员制,每部有满汉尚书各一,满汉侍郎各二,共人主政,责任不专,遇事推读,并且自道光、丰以后,各省督抚权力大,六部成为审核机关,本身几乎全不举办事务....丙午年的改革,将过去旧有机构理藩院改为理藩部,大理寺改为大理院,都察院改为都御史、副都御史。
将职事交叉的机构予以合并,如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将工部并入商部,更名为农工商部。
此外,保存了军机处,另设立部,每部以一个尚书为最高长官.这种改革虽不圆满,比旧制实在好多了。
但名尚书发表以后,汉族人只占人,比以前六部满汉各一的比例还差了。
所以,这种改苹不但未和缓汉族人的不平,反而增加了革命运动力量。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厘定中央官制的背景及内容。
(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厘定中央官制的影响。
(分)
.(分)【历史一选修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年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英三国首脑达成了一份关于苏联参加对日战争条件的协定,它规定战后维持外蒙古现状、大连商港囯际化、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中苏共冋经营中东与南满铁路等。
中国政府(国民党)在掌握了该协议的内容后,“邀请”美国介入未来中苏关系的外交活动。
然而基于对苏联参战的需要,美国政府以“中立敦氣”拒绝了中国。
美国代理国务卿格鲁提醒杜鲁门,苏联正在迫使中国政府和平接受中共,且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与美国的利益相违背,呼吁采取有关措苑。
中国政府也多次与美国谈判,积极鼓励和说服美国介入中苏关系…波茨坦会议前夕,美国成功试爆原子弹,这迅即成为替代苏联参战的最佳途径,美国对中苏关系的态度发生巨变:
关國政府不但一反一个月前拒绝介入中苏关系的立场,而且对中国表示支持,正式出面试图影响和于预中苏谈判。
摘编自张振江《波茨坦会议与美国中苏政策的转变
()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期美国政府对中苏关系的基本立场。
(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中苏关系立场转变的原因。
(分)
.(分)【历史——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孙弘是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人物。
元朔中公孙弘以白农为三公,代玮泽为丞加,平津後。
公孙华主张“礼义者,民之所服也,而赏罚之,则民不犯禁矣”,“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
公孙弘曾上书汉武帝建议兴教化,为博士置弟子员等。
“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垂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
一岁皆辄试,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不事学若下材及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不称者罚
请著功令。
它如律令。
”制曰:
“可。
”“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
摘编自马勇公孙弘:
儒学中兴的健将
()根据材料,概括公孙弘的政治主张。
(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孙弘在儒学中兴中的作用。
(分)
云南师大附中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
(二)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春秋时期各国为取得对别的诸侯国的支配权进行争霸战争,项错误;各诸侯国进行以法家为指导思想的富国强兵变法运动,项错误;商鞅变法确立了重农抑商政策,项错误;项正确。
故选。
.专制主义是在秦朝确立,项错误;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和谶纬神学世界观都是在西汉正式确立,、两项错误;先秦开始提出的儒家社会秩序观在东汉得到发展,项正确。
故选。
.根据材料可归纳出项正确。
故选。
.在漫长的明朝历史中只发生了两次非正常的皇权更替,从这方面说明其官僚政治体制运行机制成熟,项正确。
故选。
.根据材料可归纳出项正确。
故选。
.项在材料无法体现,错误;伏尔泰、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制,项错误;思想家们并未参加反对君主制的法国大革命运动,项错误;项正确。
故选。
.白银流向不能说明欧洲工业国际竞争力下降,项错误;、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错误;世界白银流向变化在一定程度说明世界贸易的发展,项正确。
故选。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项正确。
故选。
.、、三项从经济制度、文化、政治的一方面表述美国发展模式,不全面,均排除;项正确。
故选。
.材料无法反映各阶层的拥护,项错误;俾斯麦的话不能代表法律,项错误;德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国家,有一定的民主性,项错误;项正确。
故选。
.、、三项不符合材料和英国史实,均排除;项正确。
故选。
.中国外交与国际接轨开启于洋务运动,项错误;、两项在材料中无法看出,错误;鸦片贸易的罪恶与不合法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国家而言是应该禁止鸦片贸易的,林则徐的措施是符合国际法要求,项正确。
故选。
.(分)
()(分)内涵:
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
(每点分,分)
评价:
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进步性:
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
(每点分,任答两点即可,分)局限性:
民本思想为专制统治服务,“君本民末”为实,民贵君轻为虚。
(分)
()(分)不同:
内涵不同:
中国的民本思想家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西方主权在民思想更注重人民的政治权利。
(每点分,分)本质和目的不同:
中国的民本思想本质是为地主统治阶级服务的,主权在君,目的是使人民顺从君主的统治。
(分)西方主权在民思想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目的是限制主权者的权力,建立民主政治。
(分)
根源: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小农经济的产物;西方主权在民思想则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每点分,分)
()(分)现实意义:
民众作为社稷的根本,以民众为施政的基础;注重人民的政治权利;能妥善处理人民与国家的关系,获得人民支持;有利于现代社会的稳定和谐、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
(每点分,任答两点即可)
.(分)
示例:
认识:
唐宋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大变革时期。
理由:
在唐代封建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宋代的政治:
二府三司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消灭了贵族制度,开放社会等级,官僚政治逐渐完善。
经济:
打破唐坊市制度、纸币的出现,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文化:
佛、道、儒思想融合,理学的产生,宋词繁荣,市民文化兴起。
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是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新阶段。
评分细则:
观点明确、恰当、准确得分。
论述准确、逻辑清晰,且能史论结合(分),并能从多角度来加以论述,言之成理(分)。
.(分)
()(分)背景:
旧官制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八国联军入侵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激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和阻止革命力量的发展。
(每点分,分)
内容:
废除部分旧有机构;合并重组部分机构;增设新的国家机构。
(每点分,分)
()(分)影响:
改变了官制混乱的局面,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引起汉族官员不满,激化其与中央的矛盾;壮大了革命力量,加速清王朝的瓦解。
(每点分)
.(分)
()(分)立场:
与苏联签署《雅尔塔协议》,损害中国权益;在中苏交涉中拒绝支持中国政府维护主权;原子弹的成功试爆后转而支持中国政府对苏斗争,维护中国权益。
(每点分)
()(分)原因:
利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中国国民政府软弱;原子弹实验成功后,美国选择支持中国,遏制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势力在中国的扩张。
(每点分)
.(分)
()(分)政治主张:
法治与教化相结合;以法治为主,道德教化为辅;选拔重用儒学人才,重视推广儒学教育。
(每点分)
()(分)作用:
重用贤良儒者参政,确保儒家政治的连续性;改变了官吏结构,保障儒学独尊地位;使儒学的发展得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
(每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