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830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docx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人民网教育频道]:

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焦健于11月29日下午3点做客人民网,为青少年畅谈“绿色网络助飞梦想”网络关爱青少年行动第十期:

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儿童发展的影响。

敬请关注。

[14:

34]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心灵关爱行动系列讲座。

今天要聊的话题是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儿童发展的影响,今天我们请到的主讲人是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焦健老师,欢迎您做客人民网,和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15:

06]

∙[焦健]:

各位网友大家好。

[15:

07]

∙[主持人]:

我们这个讲座已经做了好几期了,今天我也是抛开那些废话,直接切入主题。

前两天我关注到一个新闻,有一位华裔的父亲在美国,因为他是单身父亲,带着女儿独自在美国生活,但是女孩已经到了10岁,父亲还帮会她洗澡或者安排自己的生活,这件事情被女孩的学校得知之后,反而把父亲告上法庭,依法判决,女孩要被带到儿童福利院抚养,父亲坚决抵抗,最终被警察击毙,这是一个非常让人伤心的事情,但这个事情可能反映了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观念、理念也是不一样的。

你看我们这两年总会传出很多关于“虎爸”、“狼妈”这样的新闻,您对这样的一种教养方式是否认同呢?

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15:

09]

∙[焦健]:

你刚才说的这些事情我都关注到了。

从“虎爸”、“狼妈”的角度来讲,为什么大家形成热点或者关注,有这样一个背景,我觉得因为在中国传统上,我们谈到教育方式的时候是强调家长权威,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严格,或者说甚至在孩子出现问题惩罚比较多。

随着不同的教育理念,特别是我们强调对儿童的尊重、对儿童独立性的培养以后,人们越来越多提倡民主的教养方式。

可是为什么“虎妈”和“狼爸”引起关注,他们两个共同特点是严格甚至严厉,我觉得这里面还有区别,“虎妈”更多是要求严格的,但是到“狼爸”这里,到中国这块甚至采用咱们讲的暴力的方式,打骂孩子。

为什么会引起关注,因为他们这种方式的效果是可以的。

大家觉得,他们那么严格、那么严厉,但是孩子上了大学,这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

因为如果爸爸妈妈打大的孩子进了监狱或者出了问题,可能大家就会觉得是正常。

这就是我们讲的,我们怎么看待不同的教养方式带来的效果。

我认为这里面有两个。

一是,我们看单方面的效果还是全面的效果。

为什么我刚才讲引起关注呢?

因为这两个家庭的孩子发展得都比较理想,进入他们期望的或者我们心目当中好的大学,北大、清华等等。

我觉得这里有一个误区,我们在判断一个教育效果或者孩子发展的时候,是看全面的发展还是单方面的发展。

[15:

10]

∙[主持人]:

是由现在的家庭教育方式造成的结果。

[15:

10]

∙[焦健]:

对,现在家长比较关注,确实在中国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关注的是应试教育的效果,就是最终走向什么样的学校。

但我们人的发展,他是一个整体的,比如身体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心理的发展,还有智力的发展。

只不过人们在科学研究当中把他分为几个方面,我们在培养目标上应该是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关注他进了哪个学校,我们一定从媒体当中知道很多,在一些著名的高校当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心理出了问题的学生,这样那样的,可能是自残,就是我们讲的自杀,是相互的伤害。

这个时候我们才警觉到,其实教育不仅仅是要进入一个好的学校,而是全面的发展,这是一方面。

[15:

14]

∙[焦健]:

还有一点为什么引起大家关注呢?

我们在评价一个教育效果的时候,可能要看及时的效果还是长远的效果。

很多时候,家长会看到我现在,比如说我可能方式是不当的,我不尊重孩子,甚至打骂,但是效果很显现,马上他就改正错误了。

但是,他就没有想到,长远来讲,不管在什么阶段对孩子的暴力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一,可能是身体的伤害,第二,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伤害。

比如从孩子大了以后研究表明,他自卑、不够自信,他在这里面习得两个方向,一个是他会变得盲从,因为你厉害,你管得我怯懦。

也有一种倾向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他也暴力。

他从这种教养方式中获得的以暴治暴,他更多的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我们看一个效果的时候要从两方面去看,不要你看人家挺管用的。

[15:

15]

∙[主持人]:

不一定别人用的好的方法放在我的家庭、我的孩子身上就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结果,有可能适用不当会得到反的结果。

[15:

16]

∙[焦健]:

对。

比如我们经常说的激将法,激将法有一个特定对象,对那些好胜心特别强的孩子来讲,你会说,我觉得你就不行,怎么怎么不行,我就表现给你看我特别行。

对于本身自卑性特别强的孩子,你说我就不看好你,我觉得你不行,孩子说,老师,我不行。

这个效果是完全差异特别大的。

当我们谈教育的时候,真的是要考虑到因人而异,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一样的。

[15:

18]

∙[主持人]:

还是要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状况,他的个性和天分在哪里,再根据他自身的素质,包括他的性格,给他规划一个适合他发展的培养方向。

有研究指出,在家庭教养方式方法上面,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

忽视型、专制型、溺爱型、民主型。

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应该是最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方式,但是也有网友指出,尤其现在家里孩子只有一个,三代以上就宠得不得了,孩子觉得全天下只有我一个人,这种溺爱出来的孩子比较任性,太民主,可能对他又是另外一种伤害,对于这个,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15:

19]

∙[焦健]:

这里面包含三个问题,第一,大家提到的说教养方式的时候进行类型划分,像您刚才讲的,忽视型、民主型、专制和溺爱。

第二,谈到不同类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再一个,太民主是否等于太溺爱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养方式,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

因为它稳定,所以我们才能进行类型的划分。

如果今天是这样,明天是那样,你就很难进行划分了。

这种教养方式是怎么决定的呢?

一,父母的教育观念。

比如说专制的家长和民主的家长,背后对孩子理解是不一样的。

专制的家长认为我在教育你,你要服从我,这是在亲子关系上。

民主的家长可能更觉得,虽然我是成人,我有经验,我有知识、我有能力,但是在人格上和孩子是平等的,这是一个观念的作用。

还有一个就是说,教养方式不同,跟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有关系,比如忽视的家长和专制的家长,多半在情感上对孩子是比较淡漠的,或者说他不欣赏孩子。

而溺爱的家长和民主家长共同点是他们对孩子有着一种充分的接纳、欣赏和肯定。

一会儿我会讲民主和溺爱的区别。

[15:

22]

∙[焦健]:

这里面包含三个问题,第一,大家提到的说教养方式的时候进行类型划分,像您刚才讲的,忽视型、民主型、专制和溺爱。

第二,谈到不同类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再一个,太民主是否等于太溺爱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养方式,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

因为它稳定,所以我们才能进行类型的划分。

如果今天是这样,明天是那样,你就很难进行划分了。

这种教养方式是怎么决定的呢?

一,父母的教育观念。

比如说专制的家长和民主的家长,背后对孩子理解是不一样的。

专制的家长认为我在教育你,你要服从我,这是在亲子关系上。

民主的家长可能更觉得,虽然我是成人,我有经验,我有知识、我有能力,但是在人格上和孩子是平等的,这是一个观念的作用。

还有一个就是说,教养方式不同,跟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有关系,比如忽视的家长和专制的家长,多半在情感上对孩子是比较淡漠的,或者说他不欣赏孩子。

而溺爱的家长和民主家长共同点是他们对孩子有着一种充分的接纳、欣赏和肯定。

一会儿我会讲民主和溺爱的区别。

[15:

24]

∙[焦健]:

具体谈一谈不同的类型背后的成因和结果。

首先来看一下民主型,也是认为最理想的、最倡导的,也是希望家长努力去做的一种方式。

从三个方面讲,一是首先从感情这个维度来讲民主型的家长父母对孩子情感上的爱,这种爱很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欣赏、接纳和肯定,这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他对孩子的态度就表现得很开放、很接纳,同时对孩子的行为更多是一种积极的肯定。

[15:

25]

∙[焦健]:

第二个维度就是控制。

民主型的家长对孩子有没有控制呢?

有。

但是他提出的要求是适宜的,就是适合这个年龄,今天我们讲什么年龄干什么事情。

比如我们经常讲一个孩子如果七八个月、五六个月,我们要求孩子自己吃饭,这个要求不适宜,就他的年龄特点来讲。

但是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我们还执著地要喂他,你不用自己吃,这个要求就太低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发展水平的提高,我有要求,这是民主型家长,适宜的要求。

同时,在这里面我们讲的是,如果你没有达到要求,我还是有惩罚措施的。

就是我们双方有规则,就好像我们对学生来讲,我们商量好了,每天放学以后做作业,但是你没有做作业,你玩了,后面的结果怎么样,我们商量好,不看电视或者周末不出去了,这不是家长施展的权威,而是事先商量好。

规则一定有,但规则是双方的,就涉及到第三个维度,我们提要求的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

因此,对于民主型的家庭来讲,可以归纳这么几个特点:

一,接纳、尊重和欣赏孩子,第二,对孩子有适宜的要求,第三,在这个要求当中,双方是协商的,就是我们说的讲道理的。

[15:

27]

∙[焦健]:

举例来说,如果孩子说妈妈我要出去玩,你不可以出去玩,为什么?

这是最后要提的问题,比如今天因为天气的问题,比如家里还有什么事情,总是给他理由解答的,这个时候我们发现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这样的家庭中,你就能够预测出来这样的孩子,一,他独立性比较强,因为他得到尊重了,第二,他是积极的情感,在家庭里面得到家人的关爱、尊重,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他才能和其他人交往的时候是一种积极的、开朗、外向的,因为缺乏安全感往往是退缩的。

同样,因为有要求,所以这样的孩子能力也强,因为是适宜的你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情,表现的就是各方面能力强、又积极、又主动乐观,又善于跟人交往,这就是我们讲的在现实当中特别受欢迎的孩子。

他还在团队当中受欢迎,他还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这是民主型。

[15:

28]

∙[焦健]:

这里面说到一个,专制型的家长是什么呢?

从三个方面来讲,一,感情上,我们很多家长说我特别专制,我对孩子可能惩罚得特别厉害。

但是,我是为了你好,感觉是我爱你的,但我们不否认家长的爱。

你会发现专制型的家长,在爱孩子的时候,更多的时候对孩子不是很欣赏。

觉得你总是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在评价当中,负面的多一些。

第二,从控制维度来讲,他对孩子有要求,而且可能是非常严格的要求。

但是,跟民主型家长最大的区别是,他的要求是单向,刚才讲民主型的家长是有要求,但这个要求是双向的,要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而专制家长,我说了算,这背后里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在亲子当中不平等的关系,就觉得孩子应该服从家长。

这个就用刚才的那个例子,妈妈,我要出去玩,不可以,为什么?

没有什么为什么,就是不可以。

在这种专制型的家庭当中成长的孩子有几个特点,一是缺乏主见,因为所有的事情你说了算,我说了没有用。

第二,很多时候专制型的家长在提要求的时候,要求达不到,对孩子惩罚比较严厉,这样导致孩子比较盲从,服从你。

还有他可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对抗。

一种就是我们讲的这和孩子的个性特点有关系,他可能完全顺从你了,一种就是我完全跟你对立,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小的时候,我一切听从你,等我到了青春期,这个时候自我意识萌芽了,第二,我的身体敏感也增强了,我有跟你抗衡的资本了。

所以家长就特别不能接受,我对他那么严,他怎么变得反抗这么强,这是很自然的。

通俗的讲,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它积攒到一定程度就表现出来。

[15:

29]

∙[焦健]:

你会发现民主和专制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第一是感情上,第二是沟通当中、要求当中,你有没有过一个双向的沟通,还有惩罚的时候,很多是随意性。

我制定的规则,你应该遵守,你没有遵守我,就要惩罚你,孩子觉得家长是很不讲理的一种方式。

所以,我们刚才讲了,很多的家庭暴力,更多的表现在这样的家庭当中,就是专制型的家庭当中。

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讲,这种孩子更容易出问题,一个是在这个家里真的是得不到爱的感觉的时候,他可能就走向社会了。

比如我们讲的流浪儿童,很多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得不到关爱,怎么办?

我就到社会上寻求这种温暖,这就出问题了,这个团伙可能是我们讲的容易让孩子有这种犯罪或者起码的社会保护是缺乏的。

[15:

30]

∙[焦健]:

第三,关于民主和溺爱的这种。

溺爱,首先一点,家长是爱孩子的,这是没有问题。

最大的问题,在对孩子的要求上,溺爱型的家长是,我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但是我对孩子没有要求。

我无条件地满足你。

但是我们知道孩子成长过程中,他是要建立规则的,行为是有底线的。

这个底线、这个规则是从哪建立的,就是在和家长的互动当中尝试的,比如你不让我做这件事情,我要争取做,最后发现真的不能做,我就知道底线在这儿了。

我们家长本身对他没有要求,没有底线,这个孩子最大特点,就是你刚才讲的任性,所谓的任性就是我没有边界,没有约束。

还有一点,因为我们满足了你的一切要求,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他又没有培养出相应的能力来,就是我包办代替了,你吃饭,我喂你,你穿衣服,我给你穿,所有事情的困难,因为溺爱家长有一种特点,我不想让孩子不高兴,我不想让孩子遇到问题,所以溺爱实际上也是剥夺。

为什么剥夺?

剥夺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

我们讲人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在实践中去锻炼的。

你把他的包办代替了,其实就等于剥夺他的机会。

表面上看是爱,实际上是害。

为什么?

这样的孩子,一进入集体当中,马上就出问题了。

一、任性的孩子是痛苦的。

他在家里很高兴,没有他可以不做的事情。

任何集体,到幼儿园都是有规定的,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睡觉,就是我们小朋友玩个玩具还有规则,什么规则?

先来后到。

人家拿到了你就不能拿,他太痛苦了,但是对于有规则的孩子来讲,不痛苦,他就是说我要重新去适应。

所以,任性的孩子,家长觉得很开心。

实际上,在一定环境中他会痛苦。

[15:

33]

∙[焦健]:

第二,这个孩子容易成为“窝里横”,家里没有他不敢做的事情,到了外面,他确实是能力上也不及别人,他受到的挫折特别多,而且他觉得别人并不会那么去迁就他。

有一次我去一个体育器材商店,我看到一个特别好玩的小孩,大概是三岁左右,因为在那个商店里卖童车,童车是这样,有的是试骑的,就像衣服试穿一样的,有些是不可以的,人家作为产品摆在那,顾客来买的。

这个孩子来的时候,试骑的已经被人骑走了,他非要骑那辆车,他妈妈说这个不能骑,这个是锁起来的。

售货员也说,你再等一会儿,那个孩子一个很自然的反应就是嘴一撇就哭。

他妈妈说等一会儿,接下来就是打,接下来的动作就是打,咚咚咚,很小的孩子捶着妈妈打。

售货员感觉到好象也不太好,我把这个锁打开你骑吧,这个孩子马上眼泪就收起来了。

他实际上非常清楚我用什么可以来控制我的家长。

这个我觉得尽管你看很小,但是他已经知道用什么来控制你和要挟你。

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家长的一个没有底线。

正确的做法,既然这是不可以骑的,对所有人是一样公平的,你难受也好,怎么样也好,我们坚持下来。

这个过程可能今天是痛苦的,但是对孩子长远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时候家长在小的时候觉得我可以满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有的时候他的底线是突破法律的底线,家长非常痛苦。

当孩子真正犯罪了,都没有后悔药吃了,来不及了,这是我们讲的一类。

[15:

34]

∙[焦健]:

还有一类是忽视型。

忽视型,现在来讲,我觉得可能不是特别准确,我觉得更像现在很多留守儿童,有一点是这种状况。

一,家长和孩子的感情是比较淡漠的,这个淡漠有几种原因。

一种可能是,从一些研究当中发现,孩子的特点让孩子比较淡漠。

比如特别想要男孩的生个女孩,心里不太接受他。

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处当中培养起来的,留守儿童就出现一个问题,在他很小的时候,可能一两岁、两三岁,妈妈爸爸就离开了,一年才见一次面,真的是没有什么感情。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小时工,他的孩子十五六岁了,孩子在考试期间很重要要回去,他会说我已经不习惯了,我和孩子没有话说。

所以,这是我们讲感情上比较淡漠。

第二,也没有要求,甚至他可能不知道提什么样合适的要求,不了解孩子。

也谈不上沟通。

这样的孩子,我们讲最大的问题,在他成长当中,家庭应该给他的这种关爱,或者给孩子培养起来的爱、关心、信任这样的情感没有建立起来,缺失了。

在青少年犯罪当中,这类孩子就比较多,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有些青少年犯罪怎么那么残忍,比如几个人,我们看到这样的媒体报道,在街上看到一个收废品的或者流浪的人,说咱们把他给打死,你会发现怎么那么残酷,反过来你问他,那他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家人的关爱了吗?

我们讲爱如果是一个生根发芽,首先要种进去,他就没有得到爱的关注,或者没有这个种子,在他成长过程中,也没人关心过他。

他对这个社会冷漠。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没有得到关爱,还得到了一些负面的打和骂,他会更多的是对这个社会仇视。

如果对社会对周围的人冷漠,再加上仇视,就很能理解他的一些暴力行为。

我们觉得从情感,我们看到暴力,首先情感上不能接受,怎么会这么残忍,但是他不觉得这是一个残忍的事情。

[15:

35]

∙[焦健]:

包括我们讲青少年犯罪中,我不知道你最近看没看,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学生当中的“凌虐”,就是互相欺负,而且女孩子还特别多,几个女孩子打一个女孩,侮辱性的、持续性地打骂,还不止一起,就是打耳光,我有的看到特别残暴,打了耳光以后,那个女孩子披头散发,她还帮她缕缕头发,然后接着打,而且把它拍下来,放到网上。

我们觉得这里面,首先不要说规则,这是不允许的,在学校当中,人与人相处,最大的问题,咱们不能接受,是从情感上不能接受,怎么人与人之间这么冷漠、残忍,这就是我们一定要回归家庭。

现在大家越来越多的谈到留守儿童,其实它不是缺钱,父母出来打工,我也做过一些调研,家庭生活条件实际上在同龄人中可能还是好的,因为父母是给他钱的。

最大的问题就是情感的缺失,我觉得这个影响会慢慢地显现出来,有时候我觉得挺可怕的,这么一大批的人,前不久的研究发布是六千多万留守儿童,当他们成长以后,我觉得我们如果谴责,说他们这样那样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到他们真的是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的东西太多了。

我觉得也是家长要关注这个问题,这是我们讲的比较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缺失。

城市当中也有这个问题,父母工作特别的忙,把孩子交给其他的人,也有这个问题。

[15:

36]

∙[主持人]:

您说到这里,我一开始反映的一个词是单亲家庭经常会出现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呢?

[15:

37]

∙[焦健]:

有这个。

其实我们谈家庭的时候,我就觉得,一,我们对什么样的家庭,对什么样的孩子有影响,它不是绝对。

比如我们过去一说是独生子女如何如何,感觉你是独生子女,一定会出现问题。

但实际上我们会说,同样是独生子女,因为他们接受的教育的不同,所以他们发展差异也特别大。

独生子女可以是非常独立的。

因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你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这是家庭教育。

一种是非常保护他,变得非常依赖。

单亲家庭也是这样,我们不戴有色眼镜,但是单亲家庭中有一些倾向性的,比如确实刚才讲的,他得到的爱是缺少一半的,这是一个。

有缺乏,但是也有一种情况,单亲家庭的孩子得到的爱过多的,为什么?

因为大家会说,你看,他这么小,爸爸妈妈就离婚了,或者也有一种情况可能是去世了,他多可怜呀。

所以我们要尽量给他。

这时候又过了。

比如我也见过这样的孩子,到姥姥家吃饭。

在饭桌上,所有人的焦点在他身上,虽然不说,但是大家会这样想,他爸爸妈妈离婚了,我们要特别关注他。

所以,在饭桌上,姥姥也好,姥爷也好,夹菜都夹给他,像这种不太正常,因为他也上小学了,老人返过来给他夹菜,但是你会发现他特别心安理得,就是你们给我菜,甚至他还有挑剔,就是我不喜欢吃这个。

咱们说这个孩子礼貌缺乏一点,但是你会想到,确实是我们给他哄出来的,我们让他有了这种首先我是有一种弱势,首先我是弱势,因为我没有爸爸,我爸爸不在身边。

接下来就是你们给我这些,都是理所应该的。

[15:

38]

∙[焦健]:

这就是家长后来讲到,孩子不懂得感恩,我们对他那么好。

你们让他得到了很多,但是没有让他反馈出来,其实在家长当中,你小,照顾你,这是我们的责任。

但是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你也有你的责任,你也有你的义务,没有家长纯粹是付出,你全部是得到。

所以,单亲家庭也是因人而异。

但确实也有一个忽视的问题,有的时候妈妈、爸爸有这样的补偿心理,我们离婚了,给孩子更多的照顾,所以我拼命的工作。

我关注的只是他物质上的,精神上、情感的交流缺乏。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父母离婚以后,确实对孩子有一种,我觉得这种孩子最可怜的,他把孩子作为惩罚对方的工具了。

一,我不让你见对方,第二,我甚至看见你,我就想起了对方,有这样一种排斥,这个孩子我觉得很可怜了,莫名其妙的就代人受过。

这是我们讲的可能在单亲家庭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但是,我觉得可能更多的是在父母离异过程当中冲突阶段也很多,当父母在忙着打、忙着掐的时候,孩子真的都看到了这些。

[15:

40]

∙[主持人]:

在他心理上也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尤其是对他以后成人之后,对自己的婚姻观和爱情观也会受到影响。

[15:

40]

∙[焦健]:

我们每个人当他在家庭生活当中,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都深深地打上家庭的烙印。

这个烙印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非常非常不好的。

而且你甚至已经意识到这是不好的,但是你没办法摆脱,把原先的家庭、成长的家庭当中带到你的小家庭当中去。

我们经常发现,在父母冲突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深恶痛绝爸爸妈妈吵架让他受到多大伤害。

他长大以后,他仍然用吵架的方式解决问题,为什么?

他学到的就是这种方式,我们有矛盾,我们有冲突,我不会讲理,我就是吵,因为他看到的就是吵,这是最有效的。

就把自己又等于是重演了他父母的角色,这是我们讲的特别可怕的一件事情。

[15:

41]

∙[主持人]:

潜移默化的影响。

[15:

41]

∙[焦健]:

最通俗的一点,我们吃饭经常讲的妈妈的味道或者老家的东西我特别喜欢,这是生活当中的一种小习惯。

发现,你在长大以后都很难改掉,个性的东西、性格的东西就更难解决掉了。

[15:

41]

∙[主持人]:

我们谈了家庭的方式,有很多型,有忽视型、专制型、民主型、溺爱型。

[15:

42]

∙[焦健]:

还有一个问题,太民主是不是溺爱?

这个问题,你能解答了吗?

我说完那些类型以后,你觉得民主和溺爱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15:

42]

∙[主持人]:

民主和溺爱,我从老师这里得到的经验,应该是民主是有要求的,而且这个要求是双方所共同约定下来的。

溺爱的家长,可能更多是我给予孩子,我对他无所求,只要他开心、他快乐就可以了。

[15:

43]

∙[焦健]:

我觉得你总结的特别到位,你要是家长,就非常清楚。

不能混淆的就是,民主是有要求的,而且是适宜的要求,没有要求就是溺爱了。

有的时候家长说不能对孩子太民主了,不是这个概念。

溺爱是没有要求,要求一定要有,这是民主家庭。

[15:

43]

∙[主持人]:

焦老师,我再提一个问题,听了这么长时间,我突然想到,近期全国人民都特别关注的一档节目,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相信您应该也看了。

其实里面的五组家庭在一起,在北京郊区,度过了非常欢乐的三天两夜,也带给观众朋友很多特别有意思的点,但是我觉得从他们当中也能很直观地反映出来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比如我记得有一个镜头,当他们刚刚到达村子的时候,摄制组的同志就出来说每一位小朋友都把你的玩具交出来,在这几天当中你是不能带着玩具的,因为都三四岁,很小,我心爱的玩具交出去,都很难过,面有难色,但是在各个爸爸的劝解下,别的小朋友主动把玩具放进去了,也没有怨言,当然可能不是很开心,但是也没有怨言,有的小朋友别别扭扭地不要把这个玩具叫出去,反而当中有两组家庭特别反差大,一个也是说,我不要把我的玩具叫出去,我有个小黄狗,我一定要带着它,然后开始哭,爸爸就说,把它交出去,别的小朋友都交出去了,等我们节目录制完之后我们再把它带回家好不好?

小朋友虽然也不开心,但是还是在爸爸的劝解之下把玩具交了出去。

[15:

44]

∙[主持人]:

另外一个小朋友也是苦恼,但是爸爸跟他说,别的小朋友也都交出去了,这个孩子就不,死都抓着那个玩具不撒手,后来可能由于我想也是人都比较多,大家也都关注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