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847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阅读作文之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棒了!

不管三七二十一,我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爷爷在一旁默默地笑着看我吃。

④当荔枝所剩无几时,妈妈给爷爷端饭来了。

见此情景,她怒不可遏地呵斥道:

小琴,你怎么把爷爷最爱吃的鲜荔枝给吃了?

!

说着就将剩下的几个荔枝夺了过去,放在了爷爷的床边。

听了妈妈的话,我委屈地哭了,爷爷赶紧说:

没关系,我——我不爱吃……?

⑤我低着头走出了爷爷的房间,这时我才明白,并非爷爷不爱吃,而是因为他爱我远胜于爱那串鲜荔枝!

从这时起我心中便藏下了这串鲜荔枝。

⑥以后,我发现身边有许多像爷爷那样的人,他们以种种?

不爱、不喜欢?

为借口,把好东西让给了我。

而我也再不像小时候那样不懂事了。

我也学会了?

撒谎?

,告诉他们:

我也不喜欢,给您吧!

⑦一串鲜荔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1.把下面汉字按字母表顺序重新排列。

(3分)

一大串鲜荔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6分)

丑恶渺小快乐喜欢

近义词:

()()()()

反义词:

3.用“√”选择括号中搭配正确的字。

渐渐(的地)苏醒炎热(的地)夏季籁籁(的地)落下美丽(的地)心灵快乐(的地)歌唱优异(的地)成绩飞快(的地)奔跑茂密(的地)森林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爷爷为什么说鲜荔枝他不爱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一串鲜荔枝,我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5.对“爷爷”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慈善b.慈爱c.和蔼d.亲切

6.对文章中的语句分析不确切的是()。

a.“我”也学会了“撒谎”,表明撒谎虽然不好,但人们都撒谎,“我”也不得不这样做。

b.第③段中“我感到很奇怪”的原因是爷爷说的话和姑姑的话相矛盾。

c.巴爷爷看“我”吃荔枝“默默地笑”体现了对“我”的疼爱。

d.“我’’贪吃爷爷“不爱吃”的东西是“我很不懂事”的表现。

e.并非是爷爷不爱吃鲜荔枝,而是因为他爱我远胜于爱那串鲜荔枝。

7.文章题目为什么说是“藏在心中的鲜荔枝”?

8.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高斯的发现

很多科学家从小热爱学习,很会学习,在青少年时代就对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高斯就是这样的一位科学家。

高斯小时候跟着父母住在农村,在附近的小学里念书。

学校的算术老师是从城里来的,他觉得跑到这么一个穷乡僻壤来教一群孩子,真是大材小用,委屈得不得了。

他认为穷人的孩子都是天生的笨,教这样的孩子是根本用不着认真的。

所以,他经常训斥学生,动不动就用鞭子惩罚他们。

有一天,这位老师情绪特剩不好,他拉长着脸走进教室。

全班同学都害怕起来,不知道谁又会受到打骂。

老师站到讲台上,像军官下命令那样说:

“今天,你们给我算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的谁算不出来,就不准回家吃饭,直到算出来为止。

”说完就坐在椅子上,看他的书。

老师坐下不久,高斯拿着小石板走来了,说:

“老师,答数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都没抬,挥手说:

“去!

回去好好算!

高斯站着不走。

他把小石板往前一伸,说:

“老师,我想这个答数是对的。

老师正想发作一通,可是,一看小石板上,却端端正正地写着5050。

他大吃一惊,因为他算过,答案的确是“5050”。

这个八岁的孩子怎么会这么快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数呢?

原来高斯不是按着1、2、3的次序往上加的。

他发现一头一尾挨次两个数相加,和都是一样的:

1~100是101,2加99是101,直到5051也是101;

一共有50个101,用50乘101,就是5050了。

他用的方法,正是古代数学家经过长期努力才找出来的求等差级数的和的方法。

小小的高斯由于勤奋好学,爱动脑筋,竟也发现了这个方法,使老师震动很大。

他痛感自己看不起穷人的孩子是完全错误的。

从此,他认真备课,努力教学,还从汉堡买了书来,高高兴兴地送给高斯。

老师的态度转变了,他热心帮助高斯,使高斯对算术发生了很大的兴趣。

1.读拼音写词语。

()()()()

2.选词填空。

次序秩序

(1)他请了几个人来维持()。

(2)老师让同学们按()进入会场。

(3)他想让大家调换一下(),结果()大乱。

特别特殊

(4)这是一道()难的数学题。

(5)他来到这里,享受()的待遇。

(6)青蛙的眼睛构造非常()。

3.把句子写具体。

例:

他走进教室。

→他拉长着脸走进教室。

(1)高斯是一位科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坐下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帮助高斯。

(4)老师站在讲台上。

4.高斯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分)

5.高斯是怎样计算老师出的题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对待高斯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7.文章主要写了高斯哪一件事?

8.给短文分段,并概括出段意。

(4分)

9.归纳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二、作文训练。

(30分)

1.下面是一篇短文的开头部分,请你自拟题目,把它续写成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10分)从我记事起,爸爸就教育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要做一个正直的人,然而我发现爸爸有几次却“说谎”了。

2.从发生在你家的许许多多的事情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情,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

(20分)

一、阅读训练(70分)

(一)神鸟

徐明峰

①春节前夕,我同女儿外出,刚行不远,只见路边一些人吵吵嚷嚷围成一团,后面的因视线受阻,扎着脑袋往里挤,先看的人连连发出慨叹:

神鸟,真乃神鸟!

②还有的唾星四溅,义务做着宣传:

不得了呀,这鸟会做加减乘除,你只要报出任何一组算式(限两位数以内),那鸟便会用嘴叼出得数答案,绝无差错。

不信?

你可以当场试验嘛。

它还会猜属相,你只要报出生年月,神鸟当即为你叼出十二生肖的一种,当然啰,它每表演一次你得付点表演费,十元八元不多,一元二元也行。

③那是一只极其普通的鹦鹉,麻雀般大小,身披翠绿色羽毛,站在一只小巧的鸟笼架上,架上吊着两个酒杯大小的器皿,一只盛水,另一只是小米。

鹦鹉的翅膀明显是修剪过的,色彩暗淡无光。

④从主人的呼唤声中,我们知道了鸟的名字叫?

亿灵?

它没有辜负这个名字,在接下来的表演中无一例差错。

这时,连鸟的主人也加入了对它的赞叹:

跟随我七年,走遍了名山大川,在广州一位老板用八千元买?

我都没有同意!

我们又一次把惊奇的目光瞄向身价八千的鹦鹉,它还是那样猥琐,缺乏生气。

⑤难道它真是一只神鸟?

它会何等魔法?

我边看边琢磨。

我发现,玩鸟人每次表演前都要将火柴盒大小的折叠卡洗牌般洗一遍,然后双手放在卡片的两侧,并有规律地抖动。

那鹦鹉则将一支爪子搭在装有谜底的卡上,两眼看着主人的手势,待肯定后便用爪或嘴叼出,那每张卡的四周都标有圆形、方形、三角的图案。

⑥我觉得我多少看出一点名堂。

⑦当一轮表演结束,玩鸟人掏出香烟悠闲地吞云吐雾时,我便与其攀谈起来:

师傅,恕我冒昧,你这只鹦鹉不过俗鸟一只,它是玩弄于你股掌之间的木偶。

听到这儿,玩鸟人表情顿时严肃起来,反问道:

何以见得?

我接着说:

如果真是神鸟,它不会漠然我的贬损。

鹦鹉既不会算术又不知属相为何物,但这二十多张卡片的谜底你是烂熟于心,每次表演你通过洗牌将答案摆放在鸟熟悉的地方,不可否认,这只鹦鹉还是有些悟性,它经你长期驯化,在你的提示下能够准确地完成表演。

自然,鹦鹉也会得到一些奖赏的小米吃。

玩鸟人见我并无恶意,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对我的?

高论?

不知是赞成还是反对。

⑧我告诫女儿:

在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还是人,任何骗术和把戏都是人设计制造的,盲从,是走向泥沼的通行证。

1.比一比,再组词。

(8分)

慨()唾()祖()实()

概()锤()组()试()

皿()叼()琐()辜()

血()叨()锁()幸()

2.将下列汉字按结构分类。

(5分)

刚边神鸟通盛同与

图赞圆起摆片盲造

(1)上下结构:

()

(2)半包围结构:

()

(3)左右结构:

()(4)全包围结构:

(5)独体字:

()

3.文中是怎样描写鹦鹉的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鹦鹉一()生肖一()老板一()爪子

一()名堂一()表演一()卡片一()算式

5.神鸟“神”在哪儿?

是真神吗?

6.我看出一点“名堂”,这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只鹦鹉不过俗鸟一只,它只是玩弄于你股掌之间的木偶”的意思。

(3分)

8.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巧捕独角犀

北京动物园有一种头上长独角、形体如水牛、遍体披铠甲的动物。

这种动物名叫独角犀,是尼泊尔赠给我国的。

一头成年独角犀体重两吨有余,发起怒来,猛虎也要怕三分。

母犀对幼犀爱护备至,一直把幼犀带在身边,这就给捕捉带来巨大的困难。

以前,通常是用枪先把母犀打死,然后再抓小犀牛。

自从独角犀被列为世界重点保护动物后,动物园去捉幼犀时就不准杀伤母犀了。

尼泊尔南部气候炎热,幼犀从小就喜欢在水中沐浴。

根据这一特点,尼泊尔人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捕犀人牵着训练过的大象,背着麻醉枪在原始森林中安营扎寨。

森林中泥塘很多,捕犀人一旦发现母犀带着幼犀来玩水时,就把大象放出来,让它和犀牛混到一起玩耍。

犀牛一见到塘中泥水就卧倒不起,让成群的鸟在它们的背上飞来飞去,帮它啄虫。

就在独角犀取乐时,藏在林中的捕犀人员向同塘洗澡的大象发出信号,让它悄悄地走开。

独角犀生来视觉很差,加上浑身泥巴,幼犀往往把大象误认为是它妈妈,在大象离开时,它就尾随着离去。

母犀呢,只顾自个玩,竟然毫无觉察。

捕犀人以敏捷的动作,给塘中的母犀打上麻醉抢,然后匆匆把幼犀引到较远的地方。

麻醉枪能使母犀安眠两个小时,等它一觉醒来,捕犀人早带着幼犀离开了原始森林。

1.指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再将错误的划去。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形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沐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护备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1)自从独角犀被列为世界重点保护动物后,动物园去捉幼犀时就不准杀伤母犀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这一特点,尼泊尔人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

(3)母犀呢,只顾自个玩,竟然毫无觉察..

【篇二:

三大阅读与作文的训练之道】

三大阅读与作文的训练之道

本文原为创知路在北京家长高考自招交流群讲座稿,故文中举例多以北京高考卷为主。

很多高中学生对待语文学科的态度,处于一种也想过好好学,但是不知道从何下手的状态。

既不知道自己的缺漏在何处,也不知道如何去提高。

对很多学生来说,语文无法像数学物理那样单纯地通过刷题的方式,积累题感、训练答题思路,很多学生盲目地刷了很多语文高考题,仍然看不到进步和提高。

这导致了语文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沦为一个“性价比”不高的科目,在语文上花时间不如多刷几套数学题。

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语文学习的性价比高不高,而是如果一味地往错误的方向去努力,那么事倍功半是必然的结果,语文成绩只能“随缘”。

很多学生会发现,语文成绩在130分左右的学生,成绩的波动幅度非常小。

也就是说,真正在语文这个学科上找到“门道”的学生,语文成绩能够长期保持在高位,恰恰说明语文其实并不是一个“随缘”的科目。

要找到语文学习的“门道”,就必须先分析语文考试的特点。

以全国的语文为例,稳定和规矩是最主要的特点。

也就是说,即使近些年出题的方式日渐灵活,但是所有的考察最后都落回到一个圈里,这个圈就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北京高考的语文,总体而言,走在全国卷改革的前面。

北京卷在全国卷“规矩”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出题方式更加新颖、题干更加多变,常常把涉及到的多个知识点和多种能力考察汇集到一个题目当中。

尽管如此,仍然离不开高考语文的最核心的知识点。

尽管语文考试的核心知识点是相对明确的,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却不能够像数学、物理一样,精确地罗列出语文的知识点和考点。

这是很多学生语文学习找不到突破口的核心——对语文知识体系的全然陌生。

接下来我们将在分析语文具体知识版块特点的基础上,告诉大家三大阅读和作文的训练之道。

◆◆◆

古诗词鉴赏:

知识框架+刷题积累

古诗词鉴赏属于语文知识框架中的基础知识,在这个版块中无论是考察的能力要求还是答题套路都是非常清晰而单调的。

在古诗词鉴赏这个知识版块上并不需要非常高超的知识储备和文学素养,每次考试哪怕丢1分丢2分都是很可惜的。

古诗词鉴赏的知识体系无外乎三项,即:

内容、手法、情感。

在古诗词鉴赏上仍然有缺漏的学生,应当在课下做这样一个工作:

在一个专用的本子上,把平时学习、考试中遇到过、学过的所有题材、手法和情感,按照一个知识框架罗列一遍,再将参考答案中对应的答题思路和套路与之一一匹配。

在这之后,每次回答古诗词鉴赏问题时,回想这个框架当中的单个知识点,逐个检索需要题目考察的题材、手法和情感,按照对应的答题思路和套路去回答问题。

这样至少知道自己什么点答到了,什么点没答到,对照标准答案也能够精确地判断自己的丢分点在哪里。

比如说手法题,第一步要明确手法名称,第二步对手法进行分析(结合手法翻译诗句+使用该手法的效果),第三步分析作者情感。

你总结来总结去,发现什么

题都得写上作者情感,无论原题里面有没有明确问,这样每次才能做到对得清楚,错得明白。

16年的北京高考题,给了两首诗,然后问: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游山西村》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有的学生被题干迷惑了,说这是考内容呢,没考情感啊。

但最后得分点里面还是有情感分。

一个“套路深”的学生答题,就算自己没想着写上作者情感,在答题模板的提醒下,也得写上。

古诗词鉴赏这个模块,只要做好知识框架的梳理,借助每次考试和作业的标准答案将答题思路和套路融入知识框架当中,拿高分并不难,但要拿满分还需要做一个额外的工作,即刷题总结。

很多学生会发现,全国卷的考题在稳定性的基础上,也不时像北京卷一样灵活化出题。

比如在题干中并不直接问某种手法,或者对知识的考察更加细致、包括手法的定义、常见用法、手法的判别,甚至这个手法的典型诗句都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把握题目。

因此,仅仅有知识框架和套路手法还不够,在做题的过程中,还需要把每次遇到的新考法、新例子添加到原本的知识框架中,随着做题越来越多不断丰富健全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真正做到考不倒。

举个例子,16年高考里面有道古诗词题目这么出的: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中“声色兼备”是?

看起来是灵活,像个新概念,但其实就是常见手法里面多种感官综合运用的一种形式,对这个手法足够熟悉,这题怎么都错不了。

这就是为什么说基本功要扎实,框子要先搭起来。

总结一下,一是基本功扎实,二是熟悉答题模板。

当这个整理和刷题总结的工作进行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这个框架就已经印到了脑袋里,再怎么考都考不出这个范围。

文言文阅读:

六招“硬功夫”

文言文阅读更明确,不多说,至少30篇文言文的硬功夫做基础,没什么解决不了的。

什么叫硬功夫,就是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这六项。

事实上,大部分语文老师在给学生讲课本上的文言文时,就是带着学生逐字逐句地读过去,细致到什么程度呢?

哪怕是一个虚词“而”,到底是表顺承,表转折还是表并列都要清楚。

很多学生总觉得语文老师讲得不重要,或者课上听过课下也没有在专用的本子上做好这些实词、虚词、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的总结,每次小测凭借短时间的囫囵吞枣,错了一两个也不放在心上,久而久之缺漏就这么越攒越多。

文言文的字词、句式就好像英语的单词、固定搭配和语法一样,你不做积累、不总结课本的生词,在考场上不仅阅读速度上不来,理解文义也会出现偏差,更别说文言文本身还会考察的词义和句子翻译了。

对于想要在文言文阅读上有所突破的学生来说,真的必须好好扪心自问一下,课本里给的文言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