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讲座第十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87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第十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第十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第十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第十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第十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第十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第十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第十期.docx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第十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适宜技术讲座第十期.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第十期.docx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第十期

健康教育咨询活动方案

为了提高我乡居民的健康教育,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关要求,加快我乡居民健康行为的步伐,特制定本次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一、抽调孙亚宁、段文刚、刘乐乐、苟文芳、翟娜等由院长张小平同志带队到梧桐村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活动。

二、积极与路岭村村委及村医协商,做好居民的组织工

作。

三、时间:

2014年10月20日上午8:

30-11:

00

四、内容:

宣讲“老年人冬季保健”健康知识讲座。

五、健康咨询活动形式:

1、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单。

2、对村民进行义诊.

六、要求:

1、对于抽调人员要严格要求,高标准、认真对待此次

活动。

2、精心组织保障安全。

3、要把此次活动扎实,有效的完成。

上肖乡卫生院

2014年10月20日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2014年11月3日

活动地点:

XXX村卫生室

活动形式: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活动主题:

中医适宜技术

组织者:

XX卫生院公共卫生办公室

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

村民

接受健康教育人数:

32人

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及数量:

65份

活动内容:

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病史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辨明病理变化的性质和部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候”,这个过程就是“辨证”。

“论治”,就是在辨证基础上确立治疗法则。

活动总结评价:

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多元化、方便、快捷的咨询服务受到辖区内居民的一致好评。

让居民了解中医常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治疗原则,促使失调的阴阳重新恢复到相对的平衡的重要性。

存档材料请附后

□书面材料□图片材料□印刷材料□影音材料□签到表

□其他材料

填表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

2014年11月3日

通知

梧桐村卫生室:

为了做好我村老年人保健工作,提高老年人对自身的保健意识,我卫生院在路岭村卫生室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由张小平院长讲解“中医适宜技术”宣教并做现场解答。

欢迎各位村民参加。

现通知如下:

时间:

2014年11月3日上午8:

30-11:

00

地点:

梧桐村卫生室

讲座内容:

中医适宜技术

参加人员:

全村居民

.

上肖乡卫生院

2014年11月3日

“中医适宜技术”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充分发挥医院弘扬医学、服务患者等职能,2014年11月3日上午9:

00-11:

30我院在路岭村举办“中医适宜技术”的知识讲座活动。

现场医务人员并对前来求医问诊的群众认真的测血压、开处方,耐心为他们解答各种医疗保健咨询,并提出治疗建议,防病治病同时,把优质医疗资源服务送到农村。

医务人员认真细致的体检,热切关心问候,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活动中,累计发放“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老年人远离脑溢血的七个建议”等宣传单资料65余份,让居民了解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酒,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受到杜围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

 

上肖乡卫生院

2014年10月21日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临床常见问题讲解

1、中医学区别于西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中医学区别于西医的特点主要有两个,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若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发生病变,除了其本身的功能异常外,还常常影响到别的脏腑,甚至造成整体功能的紊乱。

同时中医学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界有着密切关系,自然界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和病理。

整体观念是古代唯物辩证法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穿到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等各个方面。

重视整体,是中医学的突出特点,这样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造成的顾此失彼的弊端。

这一特点在现代医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家的重视和研究。

辨证论治

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病史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辨明病理变化的性质和部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候”,这个过程就是“辨证”。

“论治”,就是在辨证基础上确立治

疗法则。

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证”与“症”的概念不同。

“症”是症状,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等;“证”是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原因、部位、性质,以及致病因素与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等,它深刻、全面、正确地反映了疾病的本质。

辨证论治不同于“对症治疗”和现代医学所说的“辨病治疗”。

疾病的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的证候、不同的疾病,也可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同样的证候。

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其治疗方法有异,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因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疾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所反映出来的证候也不同,因而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麻疹在其不同的阶段,则属不同的证候,初期(1~2天)疹未出透,治当发表透疹;中期(2~4天)肺热明显,治当清解肺热;恢复期(4~7天)余热未尽,肺胃阴伤,治当养阴清热。

春季感冒,多为风热,宜用辛凉解表;夏季感冒,多为暑湿,宜用清暑化湿;冬季感冒,多为风寒,宜用辛温解表。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候,则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

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肾下垂、胃下垂等,是不同的病,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就可以用升提中气的方法治疗。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既区别于见痰治痰、见血治血、见热退热、头痛

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对症疗法,也区别于那种不分主次、不分阶段,一方一药对一病的治疗方法。

2、阴阳在中医学中是怎么运用的?

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

无论是人体的整体还是各部分的生理功能,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说明。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健康与否,都决定于阴阳是否调和。

人体的生理功能都是通过气机的升降出入实现的,而阳主升,阴主降;阳主出,阴主入,人体之阴阳调和则气机升降出入协调平衡,人体就健康,中医称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

人体阴阳失去平衡称为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后就会表现出各种症状,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

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

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阳)证。

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

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寒(阴)证。

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临床上还有一类阴阳失调关系是阴阳偏衰。

即是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失调,其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或双方都不同程度低于正常水平,故出现虚证。

阴不足,阳相对偏盛则阴虚生内热;阳不足,阴相对偏盛则阳虚生外寒;阴阳双方都不同程度不足,则虚寒、虚热并见或阴阳两虚。

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阴阳两虚”。

阴阳在诊断上的应用

阴阳是诊断的总纲。

疾病虽然很多,但其病变部位、性质及证候的属性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如从疾病发展部位来看,不在表(阳),就在里(阴)。

从疾病性质来看:

热证(阳),寒证(阴)。

从疾病发展趋势来自看:

实证(阳)虚证(阴)。

在临床辨证中,首先要分清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做到执简驭繁。

阴阳在治疗上的应用

中药种类甚多,但就其性能不外阴阳两类,从药性来看,不外寒、热、温、凉四性,其中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其治疗原则是“调整阴阳,以平为期”,针对阴阳盛衰,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异常现象得到纠正,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

中医常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治疗原则,促使失调的阴阳重新恢复到相对的平衡。

临床上借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使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临床具体用法:

①阴盛则寒,治法:

寒者热之(用热药治疗实寒证);②阳盛则热,治法:

热者寒之(用寒药治疗实热证);③阳不足、阴偏亢,治法:

助阳抑阴;⑤阴不足、阳偏亢,治法:

滋阴抑阳;⑥阴阳两者均不足,治法:

滋阴助阳(阴阳双补)。

(仲义轩)

3、阴阳学说是如何说明病理变化的?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偏盛或偏衰的结果。

尽管疾病的病理变化复杂多变,但均可以用"阴阳失调","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来概括说明。

机体的阴阳任何

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常可导致对方的不足,即所谓"阳损及阴","阴损及阳",以致最后出现"阴阳两虚".阴阳失调而出现的病理表现,还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各自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阴证也可以转化为阳证。

4、五行在中医中是怎么应用的?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运用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和归纳人体的形体结构及其功能,以及外界环境各种要素的五行属性;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阐述人体五脏系统之间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用五行乘侮胜复规律来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有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养生康复的实际意义。

五行学说的应用,加强了中医学关于人体以及人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论证,使中医学所采用的整体系统方法更进一步系统化。

5、脏、腑、奇恒之腑有什么不同?

它们有哪些主要功能?

脏与腑的区别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其特点为实质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气血精津液。

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其特点是为空腔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

正如《素问·五脏别论》说: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此外,将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称为奇恒之腑,“奇”是异的意思,“恒”是常的意思,因其形同于腑,功同于脏,故有其特殊性。

其中胆,有一般腑“泻而不藏”的共性,故为六腑之一,但其排泄的胆

汁,并非糟粕,而是精汁,又与一般腑有所不同,故又属于“奇恒之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